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工程設計要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全面發展,水利工程傳統設計理念已滿足不了實際需要,這要求現代水利工程設計要在保持生態環境發展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在現代水利工程設計中要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進而確保工程項目目標的順利實現。
1.1以人為本原則以人為本是現在水利工程設計的最基本原則,以工程的安全為基礎,以人為中心開展設計工作,設計者要充分地將情感融入自然環境中,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進而創造出高品質的水利工程景觀。
1.2生態化、自然化原則現代水利工程設計的可持續發展主題是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在遵循自然規律、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基礎上,還要考慮到工程項目、生態和景觀的要求,借助自然環境的優勢,因地制宜地將自然與人文景觀高度結合起來,體現出建筑與自然的融合之美。
1.3經濟合理原則現代水利工程建設始終秉承全面發展的宗旨,與傳統水利工程建設有所不同,現代化的水利工程建設不再局限于水資源的運用,更注重發揮旅游、生態的綜合作用。現代水利工程設計目標要求在設計中必須遵循經濟合理原則,同時在開展經濟項目中,做到安全第一。
1.4人工景觀與自然景觀結合原則現代水利工程設計中人工景觀的設計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人工景觀的設計中要重點考慮到自然景觀的特點、類型和分布等要素,實現人工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和諧統一,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2現代水利工程設計存在的問題
現代水利工程設計作為工程建設的重要部分,其工程設計情況直接會對水利工程建設成果產生直接影響,影響其在應用中如何發揮出水利工程的效益。而傳統水利工程設計中不利因素的存在,對水利工程的科學建設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2.1景觀設計問題隨著我國水利工程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很多地區出現了高品質的水利工程,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工程景觀設計就是較為突出的問題。水利工程景觀設計是需要在水利工程建設結束后進行的,水利工程的施工結構對于工程景觀設計非常重要,這不僅增加了工程景觀設計施工量,其難度也更大了。另外,在水利工程景觀的發展過程中,缺少先進的創新理念,這使得工程景觀設計無法達到預想的目標,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
2.2生態環保問題現代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必須以自然生態環境為基礎,因此要確保自然生態環境與水利工程建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而傳統水利工程設計則經常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這使得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和破壞。作為水利工程建設的設計人員,其本身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較低,沒有深刻認識到水利工程建設與自然生態環境發展的必然性,致使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和投入使用后出現了問題。
3現代水利工程設計要點分析
現代水利工程為實現建設目標,應在遵循上述分析的設計原則的基礎上,全面把握一些設計要點,進而實現現代水利工程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3.1注重可持續性和科學性水利工程設計準備階段,作為設計人員必須要先對水利工程所在的區域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尤其是生態環境,確保在設計中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實現水利工程與環境的協調統一,且不破壞自然環境,保障資源利用的合理性。設計人員在現代水利工程設計中,要摒棄傳統的評判和審美標準,避免出現裝飾問題和病態空間的問題,將視覺污染控制到最低,提升水利工程建設整體的可持續性和科學性。
3.2重視設計中的生態和美學因素現代水利工程設計要充分地考慮和運用多種生態環境理論和生態技術,優化配置水量和水質,有效結合工程設計和生態環境設計要素。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實現工程結構建設與環境的融合,運用環境因素,使水利工程建設更實用化、現代化。
3.3凸顯設計中的文化內涵現代水利工程建設與傳統水利工程建設有所不同,現代水利工程建設作為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文化品味與城市品味是相結合的,水利工程的文化內涵能夠提升整合城市的文化氣息。因此,在現代水利工程設計中,設計人員還要充分了解一座城市的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以便于應用到相應的建筑景觀、建筑小品的布局規劃中,使現代水利工程的文化內涵能與城市的文化氣息相融合。
3.4優化景觀設計水利工程設計不僅僅是要考慮質量問題和安全問題,還要注重文化、美學和生態等要素,景觀設計是最能夠凸顯水利工程設計文化、美學和生態的重要內容,其對水利工程設計的最終成果會產生直接影響。因此,設計人員在現代水利工程設計中要注重景觀設計的優化。
4結語
關鍵詞:內審、設計質量、設計方案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內審的概念和目的
1. 內審的概念
內審是由質量負責人根據預定的日程和內部評審程序負責策劃和組織,內審員負責實施,周期地對企業自身的產品、過程或質量管理體系進行的審核。通過審核綜合評價質量活動及其結果,以驗證企業的各項運作是否持續符合質量體系和準則的要求。
2. 內審的目的
質量管理體系內審是企業自我完善、自我改進的手段之一, 高質量的質量體系內審活動是建立持續的質量改進機制的基礎和保證。內審是為了確保質量體系和技術動作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及時采取糾正或預防措施,以實現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
內審的特點
1. 內審的主要動力來自管理者;
2. 內審的重點是推動內部改進;
3. 內審的人員通常來自于組織內部;
4. 內審程序通常比第三方審核簡單;
5. 內審的規范要求比第三方審核低;
6. 內審對糾正措施的跟蹤控制比較及時有效;
7. 內審更有利于提高質量管理體系運作效果;
8. 內審是管理者介入質量管理的重要工具。
三、工程設計過程內審要點
工程建設包括勘察、設計、建造、檢驗等多個環節,其中設計環節是整個工程的重要環節,也是決定工程質量的關鍵環節,設計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整個工程質量的優劣,在整個工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工程設計質量包括設計對象和設計結果兩個方面:一是工程的質量標準,包括采用的技術標準、設計使用年限、工程規模、達到的生產能力;二是設計工作質量,包括設計成果的正確性、各專業設計的協調性、設計文件的完備性和明確性,符合規定的詳細程度和成果數量。具體的質量管理內審要點如下:
(一)設計開工準備階段的內審要點
1. 項目立項:下發項目立項書、組織機構表;各專業負責人及設計、校對、審核人資質應符合體系規定及要求。
2. 合同、生產任務書評審:邀請各專業專家參會,形成書面的會議紀要,逐條落實紀要中的意見直至閉合。
3. 檢查項目管理文件(開工文件):包括設計項目運行策略、執行程序等。
4. 確認設計條件:掌握設計原始資料及其可靠性,重點是工程勘察的重要地形地質資料和參數等。
5. 設計大綱確認:包括設計原則、設計規程、規范、技術標準;基礎數據和條件、設計參數、指標;建設規模、設計方案優化;材料工藝設計準則、重大技術問題論證研究的方法;要求達到的經濟效益與技術水平等等。
6. 設計方案論證審查
1)采取必要的措施,鼓勵設計單位進行多方案比選和設計方案優化,包括工程規模、工藝設備方案,結構體系、專業工程方案、施工程序與方法等。
2)對重大方案比較做出技術經濟選擇的意見,并提出優化措施意見。
3)對重大技術問題或技術復雜的工程設計方案組織專門的科研實驗,研究落實,在進行比較選擇優化方案。
4)審查各專業專業方案評審記錄,查看專業負責人、本專業專家、總工程師簽署是否齊全,以證明對方案的把關嚴謹程度。
(二)設計過程中的內審要點
為了便于設計過程控制,公司應根據自身情況,依據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國際標準規范編制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質量體系文件,從專業設計和項目管理角度闡述各項規定和程序,從而為項目運行、設計工作的開展及質量內審提供依據。
1. 各專業設計展開
1)設計成果表觀審查:檢查圖面及文件是否符合制圖規范要求。
2)文件的簽署和會簽:按照文件重要性分類,查看相應類別文件的簽署人員資質是否符合要求,會簽是否齊全。
3)升版文件的審查:升版原因、云霧線的標注應準確。
4)設計文件的校審:校審人員應履行各自職責,嚴格對文件進行校對、審核,并將校審意見填入校審卡。
2. 專業間互提資料:應對專業間互提資料的內容、各級簽署、接受專業意見及意見閉合情況予以嚴格把關,以保證各專業設計接口的一致性。
3. 設計變更:分析變更原因、責任方,針對不同的變更要求編制設計變更確認單。
4. 項目跟蹤,主要包含幾個方面:
1)來往文件跟蹤
2)質量事故跟蹤
3)質量計劃的跟蹤
4. 廠家提交資料的審批
5. 廠家設備驗貨
6. 外委圖紙文件的審批
7. 設計驗證
8. 完工圖的編制
9. 設計確認
(三)項目完工后的內審要點
1. 項目總結:各專業及項目組是否在項目完工三周內進行項目總結。
2. 顧客回訪:在項目投產半年內對項目進行回訪,填寫相應的回訪記錄。
工程設計質量管理,重在“以體系為依據,以標準為準繩”,嚴格控制各個環節,以科學的方法來指導質量工作。按照上述內審流程對項目各個環節進行審查,是交付合格的設計成果保障,也是達到顧客滿意的基礎。
工程設計內審的作用
1. 依據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標準,對設計項目運行過程進行檢查,評價企業自身的質量管理體系是否符合質量方針、程序和管理體系及相應法規的要求。
2. 驗證企業自身的質量管理體系是否持續有效的實施和保持。
3. 評價管理者的決策、質量方針和目標、企業自身的規定、合同的要求的有效性和效率。
4. 作為一種重要的管理手段,及時發現問題,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為設計過程乃至整個工程項目的有序運行提供保障,為持續改進提供信息。
5. 促進設計成果質量提高、持續的顧客滿意以及滿足法規要求和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
五、提高工程設計內審有效性的措施
1. 要有管理層的高度關注
應將傳統企業質量管理“管結果”變為“管過程、管因素、管結果”, 使質量管理從最初的“做”標準, 轉變到自覺地“用”標準。
2. 要做好內審策劃
必須在審核組的組成、審核員的分工、審核日程安排和準備工作文件等方面周密策劃, 其目的是使審核工作更具針對性, 更具效率。
3. 要重視首次會議、末次會議及審核組會議的召開
首次會議主要是申明審核目的和范圍, 傳達審核計劃, 強調審核原則。末次會議主要是通報審核結論, 報告不符合項,對不符合項提出糾正措施和要求。審核組會議主要是對審核結果進行歸納、分析, 協調相關問題為末次會議做準備。
4. 要從審核質量上予以保證
首先要突出主要過程的審核,特別是設計過程中的內審應予以足夠重視。
其次是要抓好現場反饋問題的審核,防止設計環節與現場施工接口不一致的現象,對于現場問題,應在第一時間予以解決落實。
5. 要認真編寫內審報告
內審報告是對企業管理體系運行情況的總體評價, 以便通過總結分析, 明確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
6. 要加強內審的后續跟蹤
只有通過不斷的完善和改進, 才能推動公司業務運作的規范化, 從而提升公司整體質量管理平臺, 更好地拓展業務,參與市場競爭。
設計階段介于勘察與施工階段之間,所處的工程環節特殊。設計質量得到很好的控制是保證后期建造工程質量的基礎。內審對于保證設計質量有著尤為重要的意義,更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石。內審應始終以"促進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作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著眼點,才有助于企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符合企業不斷成長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紫幫衡 《質量審核》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9.4
關鍵詞:水利工程 設計 要點
中圖分類號:TV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 引言:工程設計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的設計工作和其他設計工作一樣都應當遵循分階段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原則進行。我國以往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常按4個階段進行,即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招標設計和施工圖設計。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水利工程在我國的不斷深入研究與規范化管理,我國水利水電建設體制開始發生變化,為與國際接軌,適應招投標合同管理體制的需要,并與國家基本建設項目審批程序相協調,縮短設計周期,加快水利水電事業發展,對水利工程設計階段的劃分調整為: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招標設計、施工圖設計。
1 詳細收集資料,注重科學論證
在進行設計之前,我們必須有與設計精度相適應的勘測調查資料,資料越詳細設計中出現的誤差會越小,因此一定要提高對勘測調查資料收集的重視。大致主要有以下資料:
1.1 杜會、經濟、環境資料
樞紐建成后對環境生態的影響、庫區的淹沒范圍及移民、房屋拆遷等;樞紐上下游的工業、農業、交通運輸等方面的社會經濟情況;供電對象的分布及用電要求;灌區分布及用水要求;通航、過水、過魚等方面的要求;施工過程中的交通運輸、勞動力、施工機械、動力等方面的供應情況。
1.2 勘測資料
水庫和壩區地形圖、水庫范圍內的河道縱斷面圖、擬建建筑物地段的橫斷面圖等,河道的水位、流量、洪水、泥沙等水文資料;庫區及壩區的氣溫、降雨、蒸發、風向、風速等氣象資料;巖層分布、地質構造、巖石及土壤性質、地震、天然建筑材料等的工程地質資料;地基透水層與不透水層的分布情況、地下水情況、地基的滲透系數等水文地質資料。
1.3 科學論證
水利工程修建在河流、湖泊、海岸等水域中,既控制水又承受水的作用。與一般的土木工程相比,具有工作條件復雜、效益顯著、施工建造艱難、失事后果嚴重等特點。相對于其他工程而言規模都較大,牽涉因素較多,因此工程建設從設計之初便必須嚴謹、規范。 科學研究往往是大中型水利樞紐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樞紐中有許多重大技術問題常需通過現場或室內試驗以及數值模擬和分析提出論證,如對樞紐布置方案、壩下消能方式以及施工導流方法等往往要進行水工水力學模型試驗;多沙河流上的庫區淤積和河床演變也要借助試驗分析研究;建筑物地基的巖體或土壤的物理力學性質,如抗剪強度、滲透特性、彈性模量、巖體彈性抗力、地基應力、岸坡穩定性等要由現場勘探和室內試驗配合提供設計數據;大壩、水電站廠房、地下洞室等主要建筑物的結構強度和穩定性有時也要由靜、動態的結構模型試驗和數值計算來加以分析論證。
2 水利工程設計的幾個注意事項
2.1 總平面設計
水利建筑總平面設計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體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設施的總平面布局,主體建筑物一般包括閘、壩、泵站等,配套設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綠化、活動場地等。水利建筑的總平面設計不僅要滿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區布局合理,內部交通流線簡潔、順暢、有序,建筑物之間聯系方便,減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間的交叉干擾,而且應注重環境設計,考慮設計綠化、休息空間、職工體育運動場地等,豐富整體空間造型。同時各個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兩種布置方式,各有其優點,具體采用哪一種布置方式,則應因地制宜,根據具體環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強調環境。
2.2 建筑平面設計
同總平面設計類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設計程序首先是由水工專業、水機專業、電氣專業等提出專業設備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專業和建筑專業共同確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專業主要把握建筑在總圖布置中與交通的關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內部交通關系等方面是否滿足規范以及使用需要。
3 設計階段的詳細步驟
3.1 預可行性研究
預可行性研究是在江河流域綜合利用規劃或河流(河段)水電規劃以及電網電源規劃基礎上進行的設計階段。其任務是論證擬建工程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必要性、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本階段的主要內容包括:河流概況及水文氣象等基本資料的分析;工程地質與建筑材料的評價,工程規模、綜合利用及環境影響的論證;初擬壩址、廠址和引水系統線路;初步選擇壩型、電站、泄洪、通航等主要建筑物的基本形式與樞紐布置方案;初擬主體工程的施工方法,進行施工總體布置、估算工程總投資,工程效益的分析和經濟評價等。
3.2 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階段的設計任務在于進一步論證擬建工程在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并要解決工程建設中重要的技術經濟問題。主要設計內容包括:對水文、氣象、工程地質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基本資料作進一步分析與評價;論證本工程及主要建筑物的等級;通過水文水利計算,確定水庫的各種特征水位及流量,選擇電站的裝機容量、機組機型和電氣主接線以及主要機電設備;論證并選定壩址、壩軸線、壩型、樞紐總體布置及其他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和控制性尺寸;選擇施工導流方案,進行施工方法、施工進度和總體布置的設計,提出主要建筑材料、施工機械設備、勞動力、供水、供電的數量和供應計劃;提出水庫移民安置規劃及環境評價;提出工程總預算,進行技術經濟分析,闡明工程效益。最后提交可行性研究報告文件,包括文字說明和設計圖紙及有關附件。
3.3 招標設計
招標設計是在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基礎上,將確定的工程設計方案進一步具體化,詳細定出總體布置和各建筑物的輪廓尺寸、材料類型、工藝要求和技術要求等。根據招標設計圖所確定的各類工程量和技術要求,以及施工進度計劃,可以進行施工規劃并編制出工程概算,作為編制標底的依據。編標單位則可以據此編制招標文件,包括合同的一般條款、特殊條款、技術規程和各項工程的工程量表,滿足以固定單位合同形式進行招標的需要。施工投標單位,也可據此進行投標報價和編制施工方案及技術保證措施。
3.4 施工圖設計
施工圖設計是在招標設計的基礎上,對各建筑物(含機電、金屬結構)進行結構和細部構造設計,最后確定地基處理方案,進行處理措施設計;確定施工總體布置及施工方法,編制施工進度計劃和施工預算等;提出整個工程分項分部的施工、制造、安裝詳圖。施工圖是工程施工的依據,也是工程承包或工程結算的依據。
4 結語
水利工程緊緊依托大自然,許多工程甚至就修建于自然的山水之間。而且,水利工程一般不需全年運行,每年運行時間長的幾個月,短的甚至只有汛期的幾天,有諸多有利條件結合水利工程進行建筑藝術化創作設計。我們應充分利用水利工程依托自然山水的自身優勢和秀美的水體環境,通過建筑藝術化創作設計等手段,將單一功能的工程水利設計向多功能的環境景觀化水利工程設計轉化,形成集水利工程與觀光、游覽于一體的水利觀光景區。
參考文獻
[1] 劉建軍.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設計,2008.
[2] 顧輝.水利水電工程設計,2003.
[3] 顧輝.水利水電工程技術,2003.
[4]吳正厚.水利工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河南科技,2011,(04).
[5]陳銀萍,栗玉榮.我國水利工程設計問題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1,(20).
【關鍵詞】建筑;給排水設計;要點控制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建筑業和建筑技術的發展也突飛猛進。高層和超高層建筑的發展既解決了城市人口擁擠造成的居住及工作環境問題,同時還極好的緩解了緊張的城市用地壓力,所以說超高層建筑的普及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但是隨著建筑高度的增加,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尤其是給建筑給排水設計帶來了諸多困難。另一方面,超高層建筑越來越多,而相關的給排水方面的規范條文相對滯后,為了適應超高層建筑的給排水設計要求,加強對超高層建筑的給排水系統設計的要點控制與研究則尤為重要。本文就目前建筑給排水設計的主要內容出發,重點論述超高層建筑在給排水系統設計中要點控制,及應該注意的問題,為提高超高層建筑給排水方面的功能提供幫助,確保辦公、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的充足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 建筑給排水設計要點控制與研究
目前我國經濟水平和建筑技術的發展,以及城市人口擁擠等帶來的問題日益顯著,使得建筑逐步向高層、超高層方向發展,超高層建筑已日益成為衡量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1972年美國召開的國際建筑會議上明確指出超高層建筑是指樓層數在40層以上或者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層建筑。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要求,除去面積小于5.0平方米的衛生間、廚房和不宜用水撲救的部位外,均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現階段超高層建筑給排水設計中需要注意的關鍵在于供水方式的選擇,中間轉輸水箱的計算,以及消防給水和排水系統。
2.1 選擇合適恰當的供水方式
超高層建筑一般選擇變頻供水和重力供水相結合的供水方式,每隔15層會設置一個避難層兼設備層,并設置中間轉輸水箱。通常每30層還可設計一個大區,在每一大區進行分區設置,概括為兩種方法,其一是將每個大區分為4個小區,在其中均設置一臺變頻泵,向上供水;第二種就是將大區分成兩個小區,然后設置變頻泵,向上15層供水,同時利用重力向下15層供水。第一個大區一般設置在地下室,不用向下供水,中間轉輸水箱即高位重力水箱,可以保證每個用水水壓在正常的壓力范圍內。轉輸水箱通過控制水位來實現供水,而變頻泵是使用壓力自動控制功能實現供水的。中間轉輸水箱僅設置在大區內,這就有效的降低了占地面積。30層的建筑管材設備承壓在1.5~2.0Mpa之間,現階段采用的設備和技術都可滿足此承壓要求。對于一些供水壓力要求較高的酒店、賓館等,為避免出現供水忽冷忽熱的現象,一般在屋頂設置供水箱借助重力供水較為合理,而造成的二次污染問題則由物業管理來解決。因酒店、賓館等用水變化較大,如采用變頻供水,則會造成能源無法充分利用,因此,一般情況下超高層的酒店、賓館建筑可采用屋頂水箱重力供水方式。
目前給水設計中為了避免設置高位水池帶來的二次污染,常采用變頻調速供水設備給生活給水系統加壓,這也是為了在此環節實現節能。在選擇變頻設備時,要注意主泵的的流量不宜過大。生活給水系統的豎分區要劃分合理,這也是實現變頻設備節能的重要原因,如分區內層數較多,變頻設備的設計流量加大,在用水量較小的情況下,水泵的負荷將會增加,還會因為分區內系統壓力過高,耗能也相應增加。
2.2 計算準確的中間轉輸水箱的容量
超高層建筑中通常采用中間轉輸水箱來進行供水,它包括消防轉輸水箱和生活轉輸水箱。根據國家標準《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給水排水》(2009)中規定,消防中間轉輸水箱容積計算,當使用串聯水泵轉輸時,中間轉輸水箱既是上區輸水泵的吸水池,也是本區消防給水的屋頂水箱,儲水容積按照15-30min的消防設計水量來計算的話,不宜小于60立方米。假如超高層建筑消火栓用水量為60L/s,自動噴水用水量為50L/s,那么中間轉輸水箱的容積=(60+50)×10×60+(60+50)×5×60=99000L,其中10min的水量為屋頂水箱水量,5min為上區輸水泵的吸水池水量,如果存在其它用水,消防系統則把有可能在火災時啟動的消防系統的水量疊加,得到的結果就是中間轉輸水箱的容積。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2010)中對生活給水系統水量是這樣規定的,中間轉輸水箱的轉輸調節容積宜取5-10min轉輸水泵的流量。生活給水系統中中間轉輸水箱也有兩個作用,第一是作為中間轉輸水箱上區加壓水泵的吸水井,為上區水泵提供3-5min的用量;第二是為下區傳輸泵調節容積。第二個作用滿足了初級水泵啟動次數不大于六次每小時調節水量的要求。比如當采用變頻供水系統時,上區水泵流量為6L/ s,轉輸水泵的流量為6L/s,那么中間轉輸水箱的容積就是6×5×60+6×10×60=5400L。當采用重力供水系統時,中間轉輸水箱也是有兩個作用,一是作為上區水泵的吸水井;二是要有一定的調節容積來存儲本區用水,這一部分的容積按照重力供水區最大用水量的50%計算。最后將吸水井的容量和調節容積相加就是整個重力供水系統的中間轉輸水箱的容積。
2.3 設計可靠的消防給水系統
提高消防給水系統的可靠性是高層及超高層建筑火災自救的關鍵,因此對于超高層建筑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最好每個獨立分區都設置加壓設備,同時減少減壓閥,以增加系統的可靠性。《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明確規定消防給水在一定的條件下設置水泵接合器,并且要設置于消防水車供水壓力范圍內的分區中。在采用串聯模式的給水方式下,上區由下區水箱抽水供給,就在下區設置水泵接合器供全樓使用。但是與此相矛盾的是,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中明確給出,當水泵接合器的供水能力無法滿足最不利點處作用面積的流量和壓力要求時,當采用增壓措施,并且消防局依據實踐經驗,規定消防車供水能力接近極限的部位設置接力設施。所以說超高層建筑消防給水設計中是否設置水泵接合器存在疑問,并沒有一個可靠的答案。從消防安全方面來講,噴淋系統應該設置水泵接合器,在室內水泵出現問題或者室內消防用水不足的情況下,水泵接合器可從外部取水輸送至給水系統中。為了解決高區水泵接合器的設置問題,可備用柴油泵來應對特殊時期。
2.4 排水系統的設計
排水系統設計主要是水氣混合的問題,考慮到排水對管材的損害以及水氣混合對衛生器具水封穩定的破壞,在排水設計中要嚴格按照以下進行設計:第一,嚴格的水力計算,限定最大流量值;第二,為降低水流對管材的損害,每隔一段距離就要設置耗能裝置;第三,為保證空氣流通設置專用通氣管,保持排水管路里外壓力一致。
3 結束語
超高層建筑的特殊性決定了給排水設計的難度,在設計過程中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本文基于實踐總結,從給水方式的選擇、轉輸水箱的計算以及消防給水和排水設計等要點控制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為超高層建筑的給排水設計提供了依據和幫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偉.探討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的幾個問題[J].民營科技,2012, (01)
【關鍵詞】聚氨酯硬泡;建筑節能設計;保溫隔熱;外墻外保溫
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是一種綜合性能良好的新型外墻保溫體系,經研究測試及工程應用證明,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保溫隔熱性能良好,在我國建筑節能領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由組合多元醇(組合聚醚或聚酯)及發泡劑等添加劑組成的A組分料(白料)和主要成分為異氰酸酯的B組分料(黑料)混合反應形成的具有防水和保溫隔熱等功能的硬質泡沫塑料,稱為聚氨酯硬質泡沫,簡稱聚氨酯硬泡。由聚氨酯硬泡保溫層、界面層、抹面層、飾面層或固定材料等構成,形成于外墻外表面的非承重保溫構造即為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本文結合實際施工經驗,淺談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工程設計技術要點。
1 噴涂法施工工程
1.1噴涂法施工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可分為三種系統:飾面層為涂料系統、飾面層為面磚系統、飾面層為干掛石材或鋁塑板等。出于安全性考慮,不提倡在建筑物高于兩層的部位采用面磚系統,如果在建筑物較高部位采用貼面磚做外飾面,則需要采取安全措施,并經過可靠的試驗驗證,達到國家現行有關標準要求。
1.2墻體拐角(陰、陽角)處及不同材料的基層墻體交接處應連續不留縫噴涂聚氨酯硬泡。
1.3噴涂法施工時,在墻體變形縫處聚氨酯硬泡保溫層應設置分隔縫,縫隙內應以聚氨酯或其他高彈性密封材料封口。
1.4聚氨酯硬泡保溫層沿墻體層高宜每層留設抗裂水平分隔縫:縱向以不大于兩個開間并不大于10m宜設豎向分隔縫。
1.5噴涂法施工時,應保證窗口部位聚氨酯硬泡與窗框的有效連接,窗上口及窗臺下側均應作滴水線。
1.6如果飾面層為涂料,則涂刷涂料的抹面膠漿層應以耐堿玻纖網布加強,且室外自然地面+2.0m范圍以內的墻面,應鋪貼雙層網布,兩層網布之間抹面膠漿必須飽滿,門窗洞口等陽角處應做護角加強。
1.7飾面層為面磚的聚氨酯硬泡保溫系統,應采取足夠的技術措施保證其安全性,例如應取消柔性膩子層,并以熱鍍鋅焊接四角鋼絲網代替玻纖網布,鋼絲網應與埋在墻面上的膨脹螺栓可靠連接。網布(或鋼絲網)宜置于抹面膠漿中間層部位。熱鍍鋅四角焊接鋼絲網絲徑一般為0.8~1.2mm,
網孔邊長一般為20mm×20mm左右,實際采用的絲徑和網孔邊長可根據工程具體要求進行調整。
其中,10層以下的保溫系統取圖中較大值,10層以上的保溫系統取圖中較小值。如果為輕質混凝土砌塊墻體,則應在墻中預埋扁鋼固定件來替代膨脹螺栓,以增加系統的安全性。
飾面層為面磚時,室外自然地面+2.0m范圍以內的墻面陽角鋼絲網應雙向繞角互相搭接,搭接寬度不得小于200mm。
2 澆注法施工工程
2.1澆注法施工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分為可拆模和免拆模兩種。可拆模系統的構造層次一般包括:墻體基層界面劑(必要時)、聚氨酯硬泡保溫層、保溫層界面劑和飾面層等。免拆模系統的構造層次一般包括:墻體基層界面劑(必要時)、聚氨酯硬泡保溫層、專用模板和飾面層等。
2.2澆注法施工聚氨酯硬泡的基層墻體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和《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要求。符合驗收標準的基層墻體可不用抹面砂漿找平,
聚氨酯硬泡保溫層可直接澆注在混凝土墻面和砌體墻面上。
2.3澆注法施工時,在墻體變形縫處聚氨酯硬泡保溫層應設置分隔縫,縫隙內應以聚氨酯或其他高彈性密封材料封口。
2.4聚氨酯硬泡保溫層沿墻體層高宜每層留設水平分隔縫:縱向以不大于兩個開間并不大于10m宜設豎向分隔縫。
2.5澆注法施工時,應保證窗口部位聚氨酯硬泡與窗框的有效連接,窗上口及窗臺下側均應作槽式滴水線。
2.6澆注法施工的聚氨酯硬泡保溫層表面一般無需再進行找平層施工,但應做好飾面層施工的界面處理(例如刮涂界面劑等),這一點對于可拆模澆注施工的聚氨酯硬泡保溫層尤其重要,以保證后續飾面層施工的可靠性:之后,按照不同飾面層相應的技術工藝進行飾面層施工。
澆注法可拆模施工,如果飾面層采用真石漆,則在完成保溫層澆注后,可直接在保溫層界面進行刮涂真石漆底涂、中涂、面涂等工序,完成真石漆飾面層施工:如果是免拆模施工,則先對模板接縫和模板固定件部位進行適當處理,以使整個模板系統表面平整,之后進行刮涂真石漆底涂、中涂、面涂等工序,完成真石漆飾面層施工。
2.7澆注法可拆模施工,如果飾面層為涂料,則涂刷涂料的抹面膠漿層應以耐堿玻纖網布加強,且室外自然地面+2.0m范圍以內的墻面,應鋪貼雙層網布加強,兩層網布之間抹面膠漿必須飽滿,門窗洞口等陽角處也應做護角加強。
3 粘貼法施工工程
3.1粘貼法施工聚氨酯硬泡外墻外保溫系統主要由聚氨酯硬泡保溫板、抹面層、飾面層構成,聚氨酯硬泡保溫板由膠粘劑(必要時增設錨栓)固定在基層墻面上(粘結面積應大于40%,且復合板周邊宜進行粘結),
抹面層中滿鋪耐堿網布。
3.2聚氨酯硬泡保溫板長度不宜大于1200mm,寬度不宜大于700mm。
3.3聚氨酯硬泡保溫板宜采用帶抹面層或飾面層的系統:建筑物高度在30m以上時,聚氨酯硬泡保溫板宜使用錨栓輔助固定。
3.4聚氨酯硬泡保溫板外墻外保溫工程的密封和防水構造設計,重要部位應有詳圖,確保水不會滲入保溫層及基層,水平或傾斜的挑出部位以及墻體延伸至地面以下的部位應做防水處理。
3.5聚氨酯硬泡保溫板外墻外保溫薄抹面系統設計應遵守下列規定:
3.5.1建筑物首層或2m以下墻體,應在先鋪一層耐堿加強玻纖網布的基礎上,再滿鋪一層標準耐堿玻纖網布:加強耐堿玻纖網布在墻體轉角及陰陽角處的接縫應搭接,其搭接寬度不得小于200mm,在其他部位的接縫宜采用對接:
3.5.2建筑物二層或2m以上墻體,應采用標準耐堿玻纖網布滿鋪,耐堿玻纖網布接縫應搭接,其搭接寬度不宜小于100mm:在門窗洞口、管道穿墻洞口、勒腳、陽臺、變形縫、女兒墻等保溫系統的收頭部位,耐堿玻纖網布應翻包,包邊寬度不應小于100mm。
3.6門窗洞口部位的外保溫構造應符合以下規定:
3.6.1門窗外側洞口四周墻體,聚氨酯硬泡厚度不應小于20mm:
3.6.2門窗洞口四角處的聚氨酯硬泡保溫板應采用整塊板切割成型,不得拼接:
3.6.3板與板接縫距洞口四角距離不得小于200mm:
3.6.4洞口四邊板材宜采用錨栓輔助固定:
3.6.5鋪設耐堿玻纖網布時,應在四角處45°斜向加貼一定尺寸的標準耐堿玻纖網布。
3.7勒腳部位的外保溫構造應符合以下規定:
3.7.1勒腳部位的外保溫與室外地面散水間應預留不小于20mm縫隙:
3.7.2縫隙內宜填充泡沫塑料,外口應設置背襯材,并用建筑密封膏封堵:
3.7.3采用聚氨酯硬泡保溫板外保溫時,勒腳處端部應采用標準網布、加強網布做好包邊處理,包邊寬度不得小于100mm。
3.8聚氨酯硬泡保溫板外墻外保溫工程在檐口、女兒墻部位應采用保溫層全包覆做法,以防止產生熱橋。當有檐溝時,應保證檐溝混凝土頂面有不小于20mm厚度的聚氨酯硬泡保溫層。
3.10變形縫的保溫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3.10.1變形縫處應填充泡沫塑料,填塞深度應大于縫寬的3倍:
3.10.2金屬蓋縫板宜采用鋁板或不銹鋼板:
3.10.3采用聚氨酯硬泡保溫板外保溫時,變形縫處應做包邊處理,包邊寬度不得小于1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