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職業衛生的理解和認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學中的職業素質提升
設置學前教育專業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教師后備力量。因此學前專業學生必須深刻認識到幼教職業的內涵和職責,加強職業文化素養。專業教師可以通過以身作則的方式培養學生學前教育教學意識,鼓勵他們自覺發掘自身水平和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設置相關課程教學目標訓練學生職業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在符合工作崗位和職業要求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身特色。
職業素質將直接影響學前專業學生的職業表現,他們今后教學實踐中與幼兒溝通交流技巧,心理承受素質,情緒控制能力將是幼教活動成敗的決定因素。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組織和鼓勵學生參加教學實踐和社會實踐,讓其對于知識的認識上升到理性與感性結合的程度,使得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在實踐中得到鍛煉,有力促進學生思想素質和職業素養的進步和提高。例如有不少教師組織學生深入幼兒園、托兒所開展幼兒教育發展狀況調研,并撰寫調研報告,使他們深層次地認識到我國幼兒教育現狀,發現自身具備職能與社會需求的差距。有能力的院校甚至專門組織學生深入農村分析農村教育方式的優劣,以及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積極探索農村幼兒教育改革的可能性。以上種種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知識運用于實際的能力,培養了他們艱苦卓絕的精神,加強了學生的責任意識,有助于綜合職業素質的提高。
學前衛生學課程教學改革策略分析
1.教學方式改革
①注重教學實踐環節
針對學生基礎薄弱和實踐能力缺失的問題,高校可適當增加教學實踐環節,提高實踐課程質量。首先要求高校專業教師具有扎實的職業能力,尤其是實踐動手能力,而且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其次,在學前衛生學課程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意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增強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學前衛生學中抽象、難以理解的概念和定義可以利用幻燈片或者視頻演示的形式展示,便于學生理解、記憶。此外,教師要科學地組織、設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注重培養學生開拓創新意識和實踐應用能力。
關鍵環節在于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包括生理衛生實習,上崗實習等,例如當學習到兒童疾病預防相關內容,可以組織學生到附近社區、衛生院開展有關兒童傳染病發病情況和原因調查。教師的職責在于引導學生做好前期資料收集,組建團隊以及制作活動方案的工作。實踐活動的進展中,教師要協助學生記錄數據,整理和分析資料,指導學生撰寫調研報告。
在親身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更好地理解有關知識,還能學習到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謹慎的科學研究精神,提高實踐探究能力,加強專業職業素質。
②積極開展技能訓練活動
由教師結合學前衛生學課程中相關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操作技能的訓練活動。比如,在教學常見意外傷的處理辦法和常用護理方法的知識時。教師除了采用多媒體的形式制作“專業醫護人員處理不同意外傷的辦法和不同護理方法”的教學內容,向學生播放相關醫學視頻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互相分組,以同學為對象實踐教師教授的急救訓練活動。在技能訓練活動中,教師要做好教學培訓,有條件的可以聘請專家、職業人士進行教學示范。其次教師要注意對訓練活動的組織管理,保證活動的安全有序進行,有序、科學地組織和管理訓練。
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教學模式普遍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學前衛生學課程也不例外,這種形式往往導致教學過程枯燥單調,學生無法提起學習興趣。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考慮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安排教學內容,組織教學實踐活動,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分析問題,鼓勵學生發表質疑,并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提升思維活動的空間。教學方法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或采用情景模擬訓練,組織小組合作式學習等,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和條件,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強化其實踐能力及教育教學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技能發展。
2.學前衛生學教學成果評價體系改革
①多樣化的考核形式
為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融會貫通能力,可采取隨堂作業、情景模擬等多元化的形式。一方面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理解,檢驗他們對于理論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考核學生解決問題和實際運用能力。
②注重職業素質的評價
一、良好體育觀的內涵
世界觀決定人生觀,人生觀決定價值觀,體育觀是價值觀的一部分,也是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從某種程度上說,體育觀,是人對體育的根本觀點,它包括對體育的態度、方法以及指導思想等的認識。良好的體育觀可以促進正確人生觀的形成,培養學生良好體育觀有益于學生實現自己崇高的價值觀,為自己的美麗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體育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觀的意義
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的學生畢業后就業的去向是衛生醫療機構、美容健身機構、康復醫療、健康指導。他們服務的對象是身體有疾病、不健康、亞健康和需要更健康的人群。他們形成了良好體育觀,掌握體育鍛煉的原理、規則、方法、檢測手段和評價標準,自己有良好體育觀、健康的身體,將有助于他們提高服務質量,減少患者的痛苦,對提高全社會的健康水平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實施終身體育教育的目的、任務
(一)培養學生的自我體育意識
在學校中,培養學生的“自我體育意識”能夠充分將體育教育的目標體現出來,并且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自我體育培養”能夠有效樹立學生的自我體育意識,將體育館的核心充分展現出來。
那么如何才能樹立正確的自我體育意識,主要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要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提高學生對體育的理性知識,讓學生知道不能夠片面地追求對體育的直接興趣,要對體育的目的、任務等做全面的了解,并且積極參與其中,增強體育鍛煉的主動性,讓自己成為體育學習的主體。對體育教育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由簡單盲從運動到渴望運動的轉變。
第二,要了解自我,對自身的發展狀況以及心理素質有全面的了解,運動能力、運動技能的水平,善于分析、判斷自己在群體中所處的層次和水平,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鍛煉。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沒有絕對的標準,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最好的。不從自身的實際出發盲目地鍛煉,很可能會有害于身體。第三,在反復的實踐過程中,形成強烈的自我體育意識,在不間斷的實踐中,讓體育鍛煉成為一種自覺主動的行為。良好的體育意識講究的就是連續性、不間斷性和持續性;不能一時興起,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觀要學生樹立“健康第一”思想
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體育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使“健康第一”思想得到切實的體現。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觀要全面推行陽光體育
各級各類學校要全面推行陽光體育,認真組織實施,以此來提高全體學生的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的體育素質。陽光體育意識的形成對良好體育觀有很大的幫助,是培養體育觀的重要手段。
(四)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要教會學生常見的體育運動處方
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大部分都是健康指導者。眾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人類的最大殺手;而科學的體育鍛煉可以改善心血管的功能,對普通人而言可以降低發病率,對患者而言可以減緩疾病、恢復健康。采用改善心血管功能的最佳運動,不同的人群應該采用不同的運動處方,掌握了體育運動處方,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科學鍛煉是良好體育觀的根本。
(五)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體育教育要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學生應該獨立參加各種體育鍛煉,這樣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對自身的完善和推動群眾性的體育工作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學生走向社會的時候,也能夠為推動我國體育發展做工作,充分體現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積極作用。
(六)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體育教育要教會學生簡單運動創傷處理方法
教師應該讓學生對體育損傷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掌握其解決的對策,以及康復和訓練等相關事宜,在學校的體育教學中,學校應該高度重視運動員的預防損傷工作,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避免損傷的現象出現,充分保證體育運動員的健康,以達到提高教學和訓練效果的目的。
四、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體育教育培養學生體育觀的途徑和方法
(一)轉變體育教師觀念
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的體育教育將會全面培養學生的良好體育觀,要求學生將體育作為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體育鍛煉的同時,調節自身的心理狀況,陶冶自己的情操,營造一種愉悅、和諧的氛圍。目前階段,社會在逐漸發展之中,競爭使人們的心理變得緊張,通過體育鍛煉,能夠強化人的體能,緩解自身的疲勞,調節緊張的情緒。
(二)培養學生良好體育觀的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在學校的體育教育教學中,應該首先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觀念,促進學生的身體機能和素質,增強學生的本質,強化學生的身體健康,并且讓學生充分掌握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基本知識和鍛煉方法,激發學生喜愛體育的興趣,進一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體育教育要培養學生良好體育觀,就要進行體育課程體系改革
近幾年在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學生上體育課的目的和任務很不明確,缺乏主動性、自覺性、積極性。所以培養學生良好體育觀、進行體育課程體系改革更顯緊迫。
1.學校體育教學中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在日常體育教育過程中,每位學生的心理和身體上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在進行教育的時候,應該注重學生個性的發揮,并且尊重學生,愛護學生,鼓勵學生,肯定學生。讓學生在遵循基本的教學原則和組織紀律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個性。
2.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要改革體育教學的方法。首先由傳授型向引導型轉變。要經常與學生交流、溝通,引導學生,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其次由單一型向多樣化型轉變。可以根據體育教育科目中的特點,采取多種教育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來提高體育教育的質量。然后由枯燥型向娛樂型轉變。在教育過程中,要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到知識,不是一味地學習,這樣才能夠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并且達到教學的目的。最后由課內向課外轉變。應該將課內外的活動有機結合在一起,實施全面統一,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服務”的意識。
3.改革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學生體育成績的評價方法。良好體育觀要讓學生明白增進學生的心身健康才是上體育課的真正目的。不要讓學生把體育考試當成壓力。學生體育課最終成績要充分考慮學生先天條件和體育基礎,不要讓那些積極參加練習而先天條件和體育基礎差的同學不及格;也不要讓那些先天條件和體育基礎好而上課主動性、自覺性、積極性差的同學容易拿高分。對于那些先天條件和體育基礎差的同學要給他們更多的機會,讓學生注重體育過程,不要過多地關注體育考試結果,最終達到讓學生多運動、多鍛煉的目的。
4.中等衛生職業體育課程要多樣化,要與時俱進,引進新的體育項目。首先,由于課程面向的是學生,所以應該降低教育的難度,對教育課程中高難度的運動技術應該適當刪減,對一些較難理解的也應該做出調整,總之,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讓將簡潔、明了的教學內容呈現出來,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新穎的課堂教學內容;其次,應該加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鍛煉,強化學生的身體健康,讓教育課堂中更加富有生活氣息;最后,可以開設小型化的課程,以此來適應當前學生的求知特點,另外,可以強化教材的編寫,改變部分較難理解的內容,多增加些生活化的東西,使教學能夠充分貼合生活。
5.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要加強單項體育協會管理。目前階段,學生的主體意識正處于不斷加強的狀態,所以,學校在開展課程的時候,應該積極組織單項體育協會,由于單向組織協會能夠有效將學校的體育教學內容和當地的特色體育有機融合在一起,所以它將會稱為學校體育中的重要組織形式,實際上,單向組織形式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種是以健身、休閑、娛樂為目的群眾性活動,另一種則是以發展學生體育特長,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為目的的競技項目。如武術協會、籃球協會、健美操協會、羽毛球協會、兵乓球協會等,安排有體育單項特長的體育老師負責指導。
6.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要重視學生體育基本知識的講座。隨著電子產品的發展,現階段學生很少關注體育方面的知識,所以我國中等衛生職業學生的基本知識非常貧乏,缺乏科學性的鍛煉方法,并且沒有對人體結構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就目前的情況看,應該適當舉行體育知識講座,以此來增強學生的體育知識面,增強學生健身方法的科學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健康知識水平,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7.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體育教師的業務水平。現在是經濟社會高度發展、知識更新快的歷史時期,“一招鮮吃遍天,一招硬吃終身”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不學習就退步,不培訓就落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體育教師的業務水平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
結論:
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體育教育要體現它的職業特點和行業特征,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觀,充分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同時,將學校體育的近期效應和長期效應充分結合在一起,并且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能力,將體育教學的主線體現出來,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為學生今后更好地服務社會,為我國的衛生事業的發展,為人們的身體健康,為自己能夠延年益壽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和意識基礎。
本文作者:田璇工作單位: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市一院
1.缺乏對于職業性質的正確認識。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醫療單位性質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由計劃經濟時代的政府全額投入、醫院不為盈利、醫生不計報酬,到市場經濟時代的國家部分投資、醫生直接介入醫療市場,這一變化使得醫生群體對于自身的職業性質產生了理解偏差。尤其是一些青年醫生在醫務工作社會性還是利益性的問題上失去了全面的認識,逐利性逐漸占據上風,使得部分醫生出現功利主義、唯利是圖的錯誤思想,進而導致職業道德缺失,引發不良的職業信仰。從醫療衛生事業自身性質來看,其既有與人類其他活動相同的特點,又有自己獨特的性質。一方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下,醫院作為經濟主體,其經濟制度必然要成為市場經濟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投入的削減使得醫院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角度出發必須重視經濟建設,否則無法去承擔服務社會公眾的責任。簡而言之,欲讓患者生存,醫療衛生單位就必須首先保證自己的生存,因此用經濟手段運作醫療衛生事業無可厚非。但另一方面,作為社會服務的重要機構,醫院與醫生從出現以來便承擔著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責任,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維持生命是所有醫生的職責所在。醫生的職業道德與現實的經濟環境之間出現了矛盾,醫生必須進行選擇。在這一背景下,人類行為的趨利性使得一些對于自身職業性質缺乏全面認識的醫生做出了有違人道主義職業信仰的決定,也對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2.對于個人利益的過分追求。改革開放以來,政府開始重視并鼓勵人們追求自身的實際利益,由此推動了經濟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也給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當人們對于個人利益的追求超過了一定的合理維度時,這種行為便成為了功利主義,功利主義將個人利益作為行動的唯一依據,而對于道德、責任、義務則置之不顧。醫務工作者自進入醫學院校便開始接受醫德醫風教育,本應有著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職業信仰,但在經濟社會的大環境下,一些醫務人員開始在個人利益還是職業信仰的取舍問題上變得觀念不清、思想模糊、行為失當。特別是出生于改革開放之后的青年醫生,既由于成長過程中一直深受市場經濟思維的影響,又由于缺乏穩定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堅定的信念,使得自己在追求個人利益方面存在誤區,久之便將個人利益作為了自己工作的唯一價值取向,為了自身利益可以放棄自己的職業信仰和職業道德,可以犧牲病人的利益、置國家的法律法規于不顧。這既是青年醫生自身的失敗,也是整個社會的悲哀。因此可以說,過分追求個人利益引發的功利主義思潮泛濫已經成為影響青年醫生建構正確職業信仰的重要因素。
1.調整觀念,重視青年醫生的職業信仰構建。醫學界往往存在一種錯誤的職業信仰意識,即醫生的從業過程之中,職業信仰會隨著職業生涯的推進而自我形成,這一觀念的錯誤之處在于過分地推崇“自然論”,將信仰等同于人類的本性。但是,在實踐之中,人們不難發現,同樣依靠“自然論”的“自覺性”,為什么有的醫務人員形成了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尊敬和信賴,而也有一些醫務人員卻喪失了最起碼的人道主義醫風醫德,在醫療活動中做出了違背人道主義精神的不良行為。因此,筆者認為,對于青年醫生的職業信仰,應當徹底拋開“自然論”的錯誤論據,調整觀念,加強理論建構和實踐要求,使職業信仰朝著健康有序的道路發展。具體來講,作為醫療衛生單位,應當從思想層面上重視起對于青年醫生的職業信仰建構工作,從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根據青年時期的成長過程可塑性特征,對青年醫生進行引導教育。通過系統的、目的性強的職業道德教育,使青年醫生在入職之初便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醫院方面,可以采用青年醫生喜聞樂見、感召力強的方式宣傳和普及正確的職業信仰和職業價值,如選聘醫風醫德優良的醫生作報告、開講座、舉辦茶話會、小組討論等方式,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形式。有條件的醫院還應設立專門的教育崗位,及時了解青年醫生的思想變化情況,幫助青年醫生排解所遇到的心理問題,尤其是當其面對人道主義職業信仰與個人利益的沖突時,醫院方面應當及時地進行心理指導介入。2.建章立制,規范青年醫生的職業信仰構建。制度建設的優點在于規范性強,能夠通過“法治”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避免“人治”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因此,在青年醫生的職業信仰構建過程中,應當認識到制度建設的重要意義。筆者認為,在制度建設中,針對當前青年醫生職業信仰建設的實際,應當關注三大制度的建立健全。第一,應當從法律層次構建醫生的行為規范制度,告知其何可為何不可為。法律是醫務工作者在醫療衛生活動中所應堅持的底線,任何行為有所逾矩,都是不應被容忍的。對此,醫療衛生單位應當建章立制,為所有的醫務工作者表明底線。這不僅僅是職業道德與職業信仰的要求,更是國家法律的約束,一旦行為有所違反,法理不容。第二,應當從公共監督層次構建醫生的醫德醫風行為監督制度。醫務人員的職業信仰建設,從根本上來講還是為了更好地完成其自身的責任與義務,謀求更好的醫患關系。因此,應當引入患者評價機制,對每一名醫務人員的行為進行患者評價。同時,醫療行為往往并非某一位醫生單獨執行的,由此還可以引入醫護之間、醫療團隊內部的相互評價監督機制,通過內部監督及時發現醫德醫風方面的問題,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手段予以解決。第三,應當從青年醫生尤其是新入職醫務人員的特點出發引入職業信仰培養制度。青年醫生在醫學院學習時,思想和行為受到學校管理和教輔部門的約束,一旦進入工作崗位之后,這種約束突然消失,而來自單位的職業約束又不能做到針對每個人的面面俱到。因此,筆者認為,可以采用“老醫生帶新醫生”的方式,選聘單位醫德醫風優良、職業信仰強烈的優秀醫師指導新入職青年醫生的行為,通過榜樣的力量和指導醫師的約束力量,幫助青年醫生盡快形成正確的職業信仰和職業道德。此外,為了將醫務人員職業信仰構建工作落到實處,還可以制定職業道德表現與職稱待遇掛鉤的制度,以提升青年醫生的行為自覺性。綜上所述,青年醫生的職業信仰建設既是提升自身職業修養、嚴守醫務工作者職業道德的必然要求,又是我國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背景下醫療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醫療衛生單位必須從實際出發,構建青年醫務工作者熱愛醫療事業、廉潔行醫、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人道主義職業信仰,并將這一信仰在現實工作中全面落實。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推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創新的必由之路。
關鍵字:營養 衛生 膳食 烹飪技術水平
《烹飪營養與衛生》的教學,是為了人們能夠了解基礎的營養衛生理論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對食物原料進行合理搭配和烹飪,制作營養可口合乎衛生的膳食,最終實現營養與衛生的統一,進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衛生營養與烹飪水平是相輔相成的,通過強化營養衛生,可以有效的提高烹飪技術水平。在教學中堅持以能力為本位,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突出職業技術教育特色。根據烹飪專業畢業生所從事職業的實際需要,合理確定學生應具備的能力結構與知識結構,進一步加強實踐性教學內容,以滿足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針對相關知識點,設計了很多貼近生活的導入和互動性訓練等,意在拓展學生思維和知識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一、營養衛生在烹飪中的地位
人們將各種食物進行加工和搭配,制作成各種各樣的美味,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營養需要,進而保證身體各項機能的正常運作。烹飪營養衛生學是在基礎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營養生理學、食品微生物學、食物生物化學、烹飪學等學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新興學科,它既是烹飪學科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又是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科的重要分支。在烹飪營養與衛生的教學中,加強對食品營養衛生的重視,可以有效的提高烹飪水平。由于食物具有營養成分,對人們的身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合理的烹飪將食物進行加工,為人們提供各種營養,一旦食物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食物的質量就遭到了破壞,即使烹飪水平再高,也無法挽回損失。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對營養衛生習慣的重視,使學生對食品衛生與安全引起足夠重視,可見,講究營養衛生是合理烹飪的基礎和前提。此外,食物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只有對食物的營養成分進行分析,然后才能進行合理的搭配,進而進行合理的烹飪,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因此營養衛生決定著烹飪水平的高低。
二、強化營養衛生,提高烹飪技術水平
在烹飪飲食營養與衛生的課程教學中,要加強對營養衛生的重視,進而提高烹飪水平。
(一)加強對衛生的重視
首先要從思想上提高學生對食品衛生的認識與重視,作為烹飪學的學生,對實際操作比較感興趣,反而感覺食品衛生安全的理論知識很枯燥乏味,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加強對衛生知識的強調。首先,要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將食品的衛生安全知識與實際操作聯系起來,例如指出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不注意衛生的要求,對一些工具不注意洗刷,進而對理論知識進一步講解,豐富學生的認識。其次,要例如生活中食品衛生的實例,例如關于食品污染或者是食品中毒的案例,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社會或者是報刊上的關于食品安全的案例,并對其進行分析,提高認識,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對食品衛生與安全的重視,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在烹飪教學中加強對營養的滲透
烹飪飲食的營養與衛生是從理論上分析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這就需要將營養與烹飪緊密聯系起來,既要講授營養知識又要講授烹飪知識。例如在講授維生素族時,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各個維生素的性質、功能以及缺失后的影響,然后在分析在實際的烹飪操作中如何保護它們。這樣既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鞏固,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滿足了其求知欲和好奇心。烹飪營養與衛生中,處理基本的理論知識以外,還有合理營養以及合理烹飪的措施,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動腦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利用對營養素的計算,自己動手設計合理膳食的食譜,進而提高烹飪技術水平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同時努力貫徹國家關于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并重、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與國家就業制度相銜接的政策精神,力求使教材內容涵蓋有關國家職業標準(中級)的知識和技能要求。
可見,在烹飪營養與衛生的教學中,不是單純的通過講授烹飪知識來提高烹飪水平。必須要加強對營養與衛生的重視,加強營養衛生與烹飪的聯系,通過提高對營養衛生的教學,來提高烹飪技術水平。當前食品衛生與營養膳食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因此要引導學生加強對食品衛生以及營養的認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烹飪水平。同時期望人民把營養健康教育當做一項事業來做,不要當成一項工作來做。
參考文獻:
[1]楮障堯.針對學生心理特點淺談《烹飪營養與衛生》教學[J].福建輕紡, 2007(09)
[2]馮小蘭.淺談《烹飪營養與衛生》課程的教學優化[J].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2)
關鍵詞:衛生職業學校病理學科 學生學習特點 對策
The hygienic vocational school pathology discipline student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ountermeasur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nd the ponder
Zhao Hong
Abstract:The hygienic vocational school pathology discipline student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goal is clear about.FromOctober,2007 from to March,2008,separately carried on has supposed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official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in advance.Stochastically chooses Shanxi Province Changzhi health school 1~4 grade student 300 to carry on the investigation,the analysis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The student studies the goal insufficiently is clear about;The student is at present insufficient to the pathology curriculum study interest;Student to pathology this curriculum understanding insufficiency;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has certain influence to the academic record;The study method insufficiently is appropriate.From this aims at above students some study characteristic,enhances the student from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to study the efficiency:Is clear about the study pathology goal;Stimulation study pathology interest;Enhances the study pathology understanding;Improvement study pathology environment;Raise study pathology ability.
Keywords:The hygienic vocational school pathology disciplineStudent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Countermeasure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646(2009)09-0142-02
1.調查研究的目的
國家正積極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并努力創造著優良的政策條件和社會環境,以形成全社會關注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局面。關注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實質就是關注未來一線生產力的發展。“學會學習”是現代社會人應該具備的基本功能之一,它不僅是現代人適應社會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更是這樣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條件和保證。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尤其要接受和面對現實,“學會學習”是他們未來求生的基礎,了解他們的學習特點并找出相應的解決策略至關重要。衛生職業學校病理學科學生學習特點及對策研究,可以豐富和完善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教育理論體系,通過對衛生職業學校病理學科學生學習特點的研究分析,找到影響衛生職業學校學生病理學科學習效率的相關因素,從而改變和控制這些因素,發現現有中等衛生職業教育理論體系與實踐中的根本問題,提出問題,提高其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衛生職業學校病理學科學生學習特點及對策研究,有利于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教學人員對多年來病理學科學生學習特點及對策研究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歸納整理,為病理課程和教學改革提供直接依據。
本次調研主要從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動機(認知)、學生學習環境、學生的學習策略等幾方面做比較全面的分析,掌握了解職業學校學生病理學科學習特點,從調查結果中得到一些反思與啟示,引起更多的醫學教育工作者對中等醫學職業教育的關注,也為中等醫學職業教育病理學科的教學與改革提供一定的實踐參考。通過調研,為病理學科實際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內在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理解、綜合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一些相應策略和理論基礎。
2.調查學校概況
學生基本情況調查: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間,分別進行了預設問卷和正式問卷的調查。隨機選擇山西省長治衛生學校1―4年級學生300名,年齡在15―22歲之間,其中護理專業170人,口腔專業80人,社區醫學50人,中職185人,高職115人,男60人,女240人,發放正式問卷300份,收回問卷270份,無效問卷兩份,有效問卷268份。在收回的有效問卷中,其中護理專業149份,口腔專業76份,社區醫學43份,中職158份,高職110份,男36人,女23人。
3.分析與討論:調查結果顯示
3.1 學生學習的目標不夠明確:報考衛生學校的學生有29.8%是喜歡學習醫學的,其余都是父母意愿或者沒有其他選擇才來到衛校學習的。在新生入學時,對自己所選擇的專業非常熟悉的僅占到1.9%。病理學這門課程一般開設在學生入學后的第二或者第三學期,經過一段時間學習以后,學生對醫學專業學習已經有了一定了解,有56.0%認為學習病理學課的目的是為專業知識打基礎,64.2%認為病理考試成績對臨床課的學習有一定程度影響。但將來可能想從事病理臨床工作機會只有25.7%。現在的學生對職業的向往,學習的目標不夠明確,這一現象值得關注。
3.2 學生目前對病理課程的學習興趣不足:對于病理課程的學習,42.5%同學都依賴于老師或者其他原因被動學習,學生對此課程學習積極性不高,更傾向于正常人體學,而且學生更愿意選擇實驗室和動手較多的動物實驗,并且在選擇考核方式時58.6%的學生選擇了開卷筆試。從中看出大多數學生目前對病理課程的學習主觀努力不夠,學習興趣顯然不足,因此,激發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革教學方法及手段尤為重要。另一方面學生不喜歡這門課程還與自身基礎沒打好有很大關系,這一點我們還需要考慮學生的入學時的基礎。
3.3 學生對病理學這門課程的認識不足:病理學是醫學課程中一門重要課程,它起到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橋梁作用。相比較與其他學科,48.9%認為病理學在醫學中的地位較大,57.5%認為病理學和醫學其他學科有一定關系,約有616%學生認為病理考試成績對臨床課的學習有一定程度影響,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同學認識不到。而且64.9%認為病理學和文化課的關系不大,高達53.0%的學生認為病理學比較難學。
3.4 學習環境的影響:學校學習環境和班級學習氣氛對學生學習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56.0%的學生認為學校的教學環境不太適合自己的學習;只有9.3%的學生認為所在的班級學習氣氛濃厚,非常有利于自己的學習;46.6%在病理學課堂上,容易受到環境和同學的干擾,需要老師管理;29.1%的學生認為病理課的老師從來不認識自己,打擊了學習積極性;只有45.1%學生的父母親對其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和生活非常關心,經常詢問。教師和家長從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5 學習方法不夠得當:學生的學習更 多處于被動狀態,不善于思考,學習方法不得當,比如:在病理學課前準備好書本等學習用品,上課前59.0%的學生腦子里還想著其他內容;在病理學課堂上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只有9.3%的學生努力設法解決;在病理學課后,只有11.2%的學生能及時復習獨立完成作業。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比如病理學實驗課上實驗操作只有13.1%可獨立動手完成,只有18.3%的學生可以很熟練地使用顯微鏡。實際上,學生的這些表現不僅僅出現在病理課堂上,在其他學科也有類似表現。
4.幾點思考
4.1 明確學習病理學目的:學習的目的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作為職業學校一名學生,必須明確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個人意義。我們應該使學生明白,現在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有一定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動手能力的人才。面對嚴峻就業形勢,使學生認識學習能使自己獲得就業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歷低就業不一定難,從而把學習當成自身的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因此,增強競爭能力,提高學生認識,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是職業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醫學發展的過程是人類認識疾病的過程,醫學教學活動是這一過程的重要環節。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是對提高學習積極性長時間起作用的因素。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病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病理的意義,看到病理的實際價值,誘發其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提出并說明課題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還可以通過生活實例,知道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讓其認識病理學習的重要,激發和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生通過自己親身實踐,體驗到病理知識在醫學實際中的應用,從而提高學習的熱情。
4.2 激發學習病理學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難的一種內在的心理因素,是學習知識的動力。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最成功的方面必定是他們最感興趣,最熱愛的東西,當一個學生對某一課程有了濃厚的興趣,產生正向的心理動因,他就會萌生學習驅動力,從而努力獲得自我心理預期達到的目的和效果。因此,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不僅是病理教學,更是整個醫學基礎教育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應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善于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情感及體驗傳導給學生,更多地關注他們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并及時給予積極的評價,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與興趣。另外,重視實物教學,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把各門學科的學習內容以及臨床聯系起來,多讓學生留意自己身邊的事物,顯示學習的指導作用,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
4.3 提高學習病理學認識:病理學是醫學課程中的重要橋梁課程,不僅要學好這門課程而且要知道學習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而要學好病理學,必須明確其學習目的和內容,明確該學科的知識框架,掌握和理解、記憶病理學知識的方法,掌握將病理知識臨床聯系的技巧。對于病理學實習課的教學,是整個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在實習課中學生不僅通過對病變器官、組織的形態學觀察,聯系其機能代謝的變化及其臨床表現,掌握各種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學習臨床課奠定良好的基礎。
4.4 改善學習病理學環境:良好的學習環境,能激發和促進學生的積極學習因素,并促進其參與學習和競爭。在學校的學習環境,要有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而且不同的班風和學風,班級的成績也有所不同。家庭學習環境中父母對孩子學習的關心程度也會與孩子的學習密切相關。
4.5 培養學習病理學能力:學習成績之所以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的方法不同。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同學學得輕松、成績不錯;也有的同學學習刻苦,卻收效甚微,這主要就是學習方法問題。學習方法是人們為了達到學習目的所采取的步驟和手段,是人們對學習過程的思維活動和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對學生來說,可以少走彎路,提高學習效率。古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也只重視學生的成績,忽略了其學習過程。目前,我們需要在病理教學改革過程中,改革教學內容及方法,盡量避免死記硬背,力求把學生的能力教育滲透到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還要注意因材施教,從不同基礎的學生考慮他們所存在的不同學習接受能力,培養適合其學習的正確學習方法和一定的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