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少兒演講的技巧和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智新超越”家長沙龍交流會上,顏凡的母親正在分享自己和兒子從對立到融洽的故事。
“是‘智新超越’,讓兒子短短10天內在班上的成績快速提升;是‘智新超越’,讓兒子帶回第一張獎狀;是‘智新超越’,讓我從不敢去開家長會,變為常在全校家長會上談育子經驗;是‘智新超越’,讓我變成小區的教育專家;是‘智新超越’,讓我和丈夫不再爭吵,家庭變得幸福和睦……”講到動情處,這位母親熱淚盈眶。
掌聲如潮水般響起,家長們開始悄悄地擦拭淚花。
顏凡母親是從2010年6月刊《商界》雜志認識這家中小學生培訓機構的。
那時,孩子還在上初一,夫妻二人托關系進了北京市一所重點中學。沒想到孩子更是貪玩,成績落到班上倒數幾名。
父母著急,孩子逆反。一次,在檢查顏凡的作業時,母親和他爭吵起來,鉛筆不小心戳到孩子手上。顏凡以為母親是故意,扔下書本、奪門而出,關系從此降到冰點。后來母親從雜志上,了解到不少孩子參加“智新超越”清華夏令營,經過10天封閉培訓后煥然一新,不僅改變了行為習慣,還迅速提升了記憶力,便在暑假把孩子送了過去。
“試試總沒壞處,或許真能改變孩子……”
10天之后重聚,顏凡仿佛換了一個人:講話不再大聲吼叫,吃飯主動給父母夾菜,飯后主動幫著洗碗,睡覺前還給父母打洗腳水,做作業不再拖拖拉拉。一天,兩天,三天……顏凡整整堅持了一個暑假。學習成績從此突飛猛進,今年還被保送升入本校高中部。
事實上,在過去三年里,“智新超越”已經改變了兩萬多名這樣的中小學生。短短10天培訓,學生們可以熟練地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后數百位;兩天內,可以將《弟子規》倒背如流,甚至隨便告訴他一個英語單詞,孩子能準確說出這個單詞第一次出現在教材中的位置。
這些變化,的確能讓孩子和父母驚喜,但顏凡母親對“智新超越”的感激絕不僅因為此。和大多數家長一樣,他們并不苛求孩子真能成為天才,也不指望孩子成龍成鳳,只希望孩子能健康地成長、積極樂觀地生活、自覺認真地學習。而“智新超越’’,卻用短短10天時間,就讓孩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意外的商業
的確,“智新超越”并非在用超常記憶中的雕蟲小技來制造天才的假象,而是在幫家長們找回陽光向上的孩子。
耿軍是“智新超越”創始人,也是這套教育體系的研發者之一。早些年,他看到自己女兒和同班同學的智商差別不大,但成績的差異卻不小。仔細研究發現,問題皆源于學習的態度和習慣。耿軍也曾把女兒送進過幾個輔導班,學習期間確實起到過一些作用,但很快就失去了效果。就在他苦苦探究怎樣培養女兒的學習習慣時,在一個教育論壇上,邂逅了多年從事大腦思維研究和強化訓練的專家——文歡。文歡來自教育世家,她推崇一個觀點:只要孩子發現自己能學好,就會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而要讓孩子能在短時期發現自己能學好,就需要激發他的潛能。
耿軍和文歡一拍即合。在半年的時間里,他們遍訪名師和高考狀元,整理出了激發潛能的十二套方法,2008年“智新超越”在清華大學落地了。
最初,“智新超越”只做公益演講。看到孩子經過一兩個小時培訓,竟能記住許多雜亂無章的數字,家長都希望把孩子交給耿軍管教。那年寒假,“智新超越”招收了幾十名學生。
開課第一天,并沒有傳統的教學,而是讓孩子們談自己的興趣。想當科學家的,他就講學好數學有多重要;想要環球旅行的,就說學好外語才會暢通無阻;對于愛看電視劇的,他就說語文好才能寫出引人入勝的劇本。接下來,他開始投其所好地教孩子們記憶單詞、古文和速算法的技巧,那十二套方法紛紛上陣。
這些方法和課堂上老師講的完全不一樣,鼓勵孩子從自己喜歡的事物開始天馬行空地想象。這樣,不但能記住平時不大可能記住的知識,還可以得到夸獎,孩子們的興趣和自信很快激發起來。接下來,耿軍搬出了《弟子規》,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讓孩子們比背誦、比理解,讓他們知道好孩子應該是怎樣的。
培訓的最后兩天,耿軍會讓學生給父母寫信,將志向、計劃和日常行為寫出來,請父母督促。有的孩子很調皮,會寫上對父母的要求作為“條件”,顏凡當時要求父母一個月內不要打罵他。結束培訓的半年之內,耿軍還會做好幾次電話回訪。
反饋回來的信息是:在接下來的這學期中,孩子們成績大多有了長足進步。這些都在耿軍的意料之中,孩子陽光向上了,學習成績能不上升嗎?
找他的家長越來越多,那年寒假他接了兩撥學生,還有不少是外地來的。到了2009年暑假,4期培訓招入了200多人,耿軍和他的“智新超越”火了!當培訓觸碰連鎖
市場需求的確很大,但抓住這個市場又談何容易?
確保質量就不能大班授課,需要更大的教師團隊。但學生培訓都集中在寒暑兩個假期,如果團V,X數太大,寒暑假之外又會“吃不飽”。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生數量已呈幾何級上漲,x~一的電話回訪已經不再可能。用什么辦法督促孩子們,把已經養成的習慣堅持下去呢?
“學生培訓只能選擇在寒暑假,但家長時間就相對閑散,為什么不安排家長在周末和晚上來聽課?家長掌握了這些方法,不是更能督促和影響孩子嗎?”耿軍靈光一現。
耿軍還想到了“潛意識CD”——讓孩子把激勵自己的話,刻錄進了一張CD。
這張CD既是模塊化的,又是個性化的,不同學習階段的孩子,興趣、缺點和偏科情況不同,內容也不同。每天早上起床,讓孩子聽自己的CD;發現孩子稍有懈怠,家長就有意識地播放CD。
在河南省孟州育新小學家長沙龍上,一位家長把CD拿出來分享,后來傳到教導主任、校長,甚至傳到教育局局長梁永祥手中。梁局長頗為興奮,找來耿軍,稱贊這是激勵孩子上進的極好方式。
隨后,“智新超越”把市場拓展到了成人。學員朱天奇在徐州從事銷售,聽了這課后不但對培養孩子有了自信,還萌生了自己參與的想法。他和耿軍聊起了在江蘇加盟“智新超越”的思路。
演示會由朱天奇組織,文歡講授,招收的學生可以假期送到清華培訓,雙方三七分成,也可以由朱天奇在當地培訓,雙方七三分成。本地培訓最大的優勢就是不必只利用寒暑假期,每周做兩天培訓,10天課程可以分攤到1個月完成。
這一方式立即得到耿軍的贊同,合作很快上馬。那一年從暑假到寒假,朱天奇收入了100多萬元。
不僅自己收入不菲,還能造福父老鄉親,這是一種受人尊重的賺錢方式。很多從事其他教育培訓的加盟商,紛紛向耿軍拋來了橄欖枝。2010年夏天,“智新超越”掀起了中小學生好習慣養成特訓風暴,從清華大學席卷到孟州、運城、林州、泰安、洛陽,隨后蔓延到西安、寧波、天津等一、二線城市。立竿見影的培訓效果,快速豐厚的加盟回報,“智新超越”每落地一個城市,就迅速占領市場。
確定連鎖加盟模式后,耿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課程研發和可復制化上。兩年來,他一方面把美國、英國的心理學、記憶學、腦力開發和教育學專家的經驗結合中國兒童的特點豐富到他的課程體系中,創立了好習慣養成的“欲漁理論”;另一方面開設了著眼分校師資的成人培訓班,旨在讓分校培訓能達到與總部培訓一樣的效果。
從2011年開始,總部主動承擔了大量市場推廣的投入,以分攤加盟商的盈利風險。而為吸引生源而量身定制的公益培訓,也在一次次錘煉后變得更具“殺傷力”。那些聽完3個小時公益培訓的孩子真實地展現出大腦的潛力,讓家長認識到“少兒思維研究和強化訓練”對于提升學生成績、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當然,面對無限的市場,耿軍還需要“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