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數字經濟的趨勢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消防工程;火災自動報警技術;發展趨勢
以火災自動報警技術為核心的建筑消防系統,是預防和遏制建筑火災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國火災自動報警工程應用技術實現了較快發展,但由于在實際應用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通訊協議不一致,火災自動報警工程技術水平還相對落后,還存在著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①適用范圍過小。我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技術比美、英等發達國家起步較晚,安裝范圍主要是《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的場所和部位,而在易造成群死群傷的中小型公眾聚集場所和社區居民家庭甚至部分高層住宅都沒有規定安裝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適用范圍過小,防范措施不到位。②智能化程度低。我國使用的火災探測器雖然都進行了智能化設計,但由于傳感器件探測的參數較少、支持系統的軟件開發不成熟、各種算法的準確性缺乏足夠驗證、火災現場參數數據庫不健全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難以準確判定粒子(煙氣)的濃度、現場溫度、光波的強度以及可燃氣體的濃度、電磁輻射等指標,造成遲報、誤報、漏報情況較多。③網絡化程度低。我國應用的火災119動報警系統形式基本上以區域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集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控制中心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為主,安裝形式主要是集散控制方式,自成體系,自我封閉,尚未形成區域性網絡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④組件連接方式有待改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以多線制和總線制連接方式為主,探測器和報警器及控制器之間是采用兩條或多條的銅芯絕緣導線或銅芯電纜穿管相接,存在耗材多、成本高、抗干擾能力差的缺點。同時,銅導線耐高溫性能差、易磨損,系統施工維修復雜,影響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可靠性和更廣泛的應用。⑤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誤報、漏報問題較多。由于火災探測器的安裝環境極其復雜,加之各種傳感器在探測火災方面存在著某些先天不足,無法準確地感應各種物質在燃燒過程中所特有的聲波、光譜、輻射、氣味等諸多方面發生的微妙變化,對火災發生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同粒徑和顏色的煙存在探測“盲區”,誤報、漏報現象時有發生。⑥超早期火災探測報警技術應用還幾乎處于空白。國外已開發出適合潔凈空間高靈敏度感煙火災探測報警系統,如激光式高靈敏度感煙火災探測器,吸氣式高靈敏度感煙火災探測報警系統和氣體火災探測報警系統,與普通火災探測報警系統相比,其探測靈敏度提高了兩個數量級,甚至更多,這些系統采用了激光粒子計數、激光散射等原理監視被保護空間,以單位體積內粒子增加的多少來判斷是否發生火災,系統可在火災發生前幾小時或幾天內識別潛在的火災危險性,實現超早期火災報警。而該技術我國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有待進一步研究開發應用。
針對上述問題,火災自動報警應用技術應進一步著眼于當前國際發展的新形勢,加快更新改造進程,加強對數字技術和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改進系統能力,使火災自動報警應用技術向著高可靠、低誤報和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當前,國外火災自動報警應用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七個方面。
1 網絡化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網絡化是用計算機技術將控制器之間、探測器之間、系統內部、各個系統之間以及城市“ll9”報警中心等通過一定的網絡協議進行相互連接,實現遠程數據的調用,對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實行網絡監控管理,使各個獨立的系統組成一個大的網絡, 實現網絡內部各系統之間的資源和信息共享,使城市“ll9”報警中心的人員能及時、準確掌握各單位的有關信息,對各系統進行宏觀管理,對各系統出現的問題能及時發現并及時責成有關單位進行處理,從而彌補現在部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擅自停用,值班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業務素質低、對出現的問題處置不及時、不果斷等方面的不足。
2 智能化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智能化是使探測系統能模仿人的思維,主動采集環境溫度、濕度、灰塵、光波等數據模擬量并充分采用模糊邏輯和人工神經網絡技術等進行計算處理,對各項環境數據進行對比判斷,從而準確地預報和探測火災,避免誤報和漏報現象。發生火災時,能依據探測到的各種信息對火場的范圍、火勢的大小、煙的濃度以及火的蔓延方向等給出詳細的描述,甚至可配合電子地圖進行形象提示、對出動力量和撲救方法等給出合理化建議,以實現各方面快速準確反應聯動,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且火災中探測到的各種數據可作為準確判定起火原因、調查火災事故責任的科學依據。此外,規模龐大的建筑使用全智能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即探測器和控制器均為智能型,分別承擔不同的職能,可提高系統巡檢速度、穩定性和可靠性。
3 多樣化
(1)火災探探測技術的多樣化。我國目前應用的火災探測器按其響應和工作原理基本可分為感煙、感溫、火焰、可燃氣體探測器以及兩種或幾種探測器的組合等,其中,感煙探測器一枝獨秀,但光纖線性感溫探測技術、火焰自動探測技術、氣體探測技術、靜電探測技術、燃燒聲波探測技術、復合式探測技術代表了火災探測技術發展和開發應用研究的方向。此外,利用納米粒子化學活性強、化學反應選擇性好的特性,將納米材料制成氣體探測器或離子感煙探測器,用來探測有毒氣體、易燃易爆氣體、蒸氣及煙霧的濃度并進行預警,具有反應快、準確性高的特點,目前已列為我國消防科研工作者的重點研究開發課題。
(2)設備連接方式的多樣化。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成熟、完善和新型有線通信材料的研制,設備間、系統間可根據具體的環境、場所的不同而選擇方便可靠的通信方式和技術,設備間可以用無線技術進行連接,形成有線、無線互補,同時新型通信材料的研制開發可彌補銅線連接存在的缺陷。而且各探測器之間也可進行數據信息傳遞和交流,使探測器的設置從枝狀變成網狀,探測器不再是各自獨立的,使系統間、設備間的信息傳遞更方便、更可靠。
4 小型化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小型化是指探測部分或者說網絡中的“子系統”小型化。如果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實現網絡化,那么系統中的中心控制器等設備就會變得很小,甚至對較小的報警設備安裝單位就可以不再獨立設置,而依靠網絡中的設備、服務資源進行判斷、控制、報警,這樣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安裝、使用、管理就變得簡潔、省錢、方便。
5 社區化
目前我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只被安裝在重要建筑上,而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包括許多居民家庭都安裝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安全意識的增強、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進一步完善以及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在社區家庭特圳是高級住宅積極推廣應用防盜、防火聯動報警裝置或獨立式感煙探測器,對干預防居民家庭火災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措施。
6 藍牙技術無線化
與有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相比, 藍牙技術無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具有施工簡單、安裝容易、組網方便、調試省時省力等特點,而且對建筑結構損壞小,便于與原有系統集成且容易擴展,系統設計簡單且可完全尋址,便于網絡化設計, 可廣泛應用于醫院、文物古建筑 機場、綜合建筑和不便聯網、建筑物分散、規模較大,干擾較小的建筑。對正在施工或正在進行重新裝修的場所,在未安裝有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前,這種臨時系統可以充分保障建
筑物的防火安全,一旦施工結束,藍牙技術無線系統可以很容易轉移到別的場所。
7 高靈敏化
以早期火災智能預警系統為代表。該系統除采用先進的激光探測技術和獨特的主動式空氣采樣技術以外,還采用了“人工神經網絡”算法,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學習能力、容錯能力和并行處理能力,近乎于人類的神經思維。此外,該系統的子機與主機可以進行雙向智能信息交流。使整個系統的響應速度及運行能力空前提高, 誤報率幾乎接近零,靈敏度比傳統探測器高l000倍以上,能探測到物質高熱分解出的微粒子,并在火災發生前的30min到20min預警,確保了系統的高靈敏性和高可靠性,實現早期報警。
針對當前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存在的通訊協議不一致,系統誤報、漏報頻繁,智能化程度低,網絡化程度低、特殊惡劣環境的火災探測報警抗干擾等問題較為突出的現象,提出在符合國家消防規范的基礎下采用統一、標準、開放的通訊協議,通過對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的應用研究,對系統方案、設備選型的優化組合,改進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工作性能、減少維護費用和維護要求,向著高可靠性、高靈敏性、低誤報率、系統網絡化、技術智能化方向發展,為更好的預防和遏制建筑火災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從而更好的保護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這是火災自動報警應用技術的研究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關鍵詞: Richardson模型;投資效率;環境信息披露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7217(2015)01-0046-06
一、引言
2013年9月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3]37號),其別要求到2017年整個京津冀地區細顆粒物濃度要較2012年降低25%。國務院對于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視,以及對京津冀地區的特別要求說明京津冀地區的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刻不容緩。現代制造業已經成國民經濟的中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制造業就是采用高技術和先進科學技術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和再加工,對國民經濟各行業的生產設備及零部件進行生產、組裝的行業總稱,或者說是以現代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制造業<sup>[1]</sup>。現代制造業的發展趨勢之一是成為低碳環保的綠色制造業,綠色制造業意味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轉變。
環境信息披露是公司社會責任的一部分,1924年美國學者Sheldon就已經提出了“社會責任”這一概念,國內外學者對社會責任的研究重點,多集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而在國內的研究中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負相關、正相關、不相關的結果都存在。陳德萍(2012)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發現我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夠對財務績效的提高起到積極作用<sup>[2]</sup>。曹亞勇,王建瓊,于麗麗(2012)首次對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投資效率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公司投資效率顯著正相關,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公司投資過度顯著負相關<sup>[3]</sup>。范琦(2013)對我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結果表明中央企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不存在正相關關系<sup>[4]</sup>。
本文研究內容也在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的范疇,主要從環保角度出發,針對京津冀這一污染重地,試圖探究京津冀地區現代制造業上市公司環境保護信息披露程度對其投資效率的影響,力求在金融方面為環境保護尋求突破。
二、投資效率評分
(一)模型選擇
本文采用Richardson模型,Richardson(2006)<sup>[5]</sup>將公司的投資分為資本保持支出和新增投資兩部分,資本保持支出可以根據資產折舊與攤銷計算得出,而新增項目投資則要從預期新增 NPV 為正的項目投資和非預期投資兩個方面分析。建立模型如下:
It=β0+β1V/Pt-1+β2Levt-1+β3Casht-1+
β4Retrurnt-1+β5Sizet-1+β6It-1+β6Aget-1+
∑Year+∑Ind+ε (1)
其中,因變量It代表公司新增投資支出,等于當年購建固定資產、 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與處置固定資產、 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而收回的現金凈額的差值除以總資產;V/Pt-1為投資機會變量;Levt-1為資產負債率,等于上一年的總負債除以總資產;Casht-1代表現金流量, 等于上一年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值除以總資產; Returnt-1代表股票回報率, 等于上一年的股票回報率;Sizet-1代表公司規模,等于上一年總資產的自然對數;It-1代表上一年的新增投資支出;Aget-1 代表公司的經營年限, 等于公司從IPO起直到去年的總共經營年份; ∑Year、∑Ind分別為年份和行業虛擬變量;ε為模型的殘差。
財經理論與實踐(雙月刊)2015年第1期2015年第1期(總第193期)曾詩鴻,姜 雪:環保背景下制造業上市公司投資效率分析來自京津冀地區的數據
Richardson模型將模型回歸殘差作為衡量企業投資過度或投資不足的變量,模型思路清晰,在研究過度投資方面被廣泛應用。伍中信、李芬(2010)研究信貸資源配置問題時,利用Richardson模型得出銀行的信貸資源更多流向了過度投資的國有控股公司的結論<sup>[6]</sup>。詹雷、何娟、胡鑫紅(2011)對三種評價過度投資的模型進行比較,認為Richardson 殘差度量模型不僅可以辨別公司是否存在過度投資或投資不足,還能有效度量過度投資或投資不足的水平,為后續學者精確研究過度投資帶來了便利,但也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sup>[7]</sup>。程新生、譚有超、劉建梅(2012)認為Richardson模型是較為可行的投資績效計量模型,并運用此模型從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未來發展前景的非財務信息視角探討其能否以及如何影響投資效率<sup>[8]</sup>。曹亞勇、于麗麗(2013)以我國 2009~2011 年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為研究樣本,實證檢驗政府控制、社會責任對公司投資效率的影響<sup>[9]</sup>,其中投資效率部分也采用了Richardson模型。章衛東、成志策、周冬華、張洪輝(2014)以2007~2012年國內A股上市的非金融類企業為樣本,運用Richardson模型區分國有上市公司和民營上市公司過度投資行為的不同,以此來研究政府干預對國有上市公司過度投資行為的影響<sup>[10]</sup>。由此可見,幾年來,Richardson模型作為投資過度、投資效率的評價模型有著廣泛的應用。
(二)數據來源
本文的在運用Richardson模型計算企業投資效率時,為使得回歸結果更加準確,初步選取2011~2012年A股上市的全部制造業為樣本,制造業的選取依據為2012年修訂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剔除信息不全的公司總樣本數量為2996個,在初步得到2996家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投資效率信息后,再從中篩選出130個京津冀地區現代制造業企業作為論文樣本,再進行投資效率評分和環境保護信息披露評分以及后續分析,2012年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對北京市現代制造業等新興產業統計分類進行了修訂,并公布了電子類、機電類、醫藥類、交通類和其他類5個大類的《現代制造業統計分類》(京統發〔2012〕43號),本文對京津冀地區現代制造業樣本的篩選依據就是該文件。本文所有數據均來自中國證券網上證報數據平臺,本文采用的軟件為EViews6.0。
(三)研究步驟及結果
本文根據研究需要,在Richardson原始模型的基礎上建立模型如下:
It=β0+β1TobbinQt-1+β2Levt-1+β3Casht-1+
β4Epst-1+β5Sizet-1+β6It-1+∑Year+ε(2)
其中解釋變量TobbinQt-1是衡量公司成長性的替代變量,Epst-1是又稱每股稅后利潤,指稅后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用來替代股票回報率,本文在經過實際回歸后刪除了Aget-1變量,并且由于樣本均來自制造業,因此不需要行業虛擬變量。其余部分與模型(1)相同,因變量仍為It代表公司新增投資支出;Levt-1為資產負債率;Casht-1代表現金流量;Sizet-1代表公司規模;It-1代表上一年的新增投資支出:∑Year為年份虛擬變量;ε為模型的殘差。對搜集的2996個樣本進行回歸,并從中抽取130個(2012年、2011年選取同樣的企業,各自65個樣本)京津冀地區現代制造業樣本得到的殘差結果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130個樣本中,2011年有39家京津冀地區現代制造業上市公司存在投資不足的情況,另有26家存在投資過度情況,2012年同樣的65家企業中有35家存在投資不足的情況,30家投資過度,但總體來看殘差數量很小,因此,可以認為130個京津冀現代制造業上市公司樣本的投資狀況還是良好的。由于殘差值數量單位較小,為了便于研究,對其取絕對值并做擴大1000倍的乘法處理,為了便于理解本文將用100減去擴大后的殘差作為樣本公司的最終投資效率評分(IES,Investment efficiency score),此評分越高說明企業投資效率越高,這樣便于理解和后續分析,經處理后的130個樣本投資效率評分與最初得到的殘差的相關系數如表2,可以看出投資不足的部分,投資效率評分與殘差
相關系數為1,投資過度也就是殘差為正的樣本投資效率評分與殘差的相關系數為-1,這說明本文的數據處理方法合理,處理過的數據基本可以反映原始數據的特征,且經過處理后對數據的理解可以更加直觀,不易混淆,經處理后,投資效率評分越高,樣本公司投資效率越高,投資效率評分越低,樣本公司投資效率越低。
投資效率評分分年度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3,2012年投資效率評分的最小值為-203.79,這一特殊樣本值會導致2012年整體平均值被拉低,標準差變大。2012年與2011年的最大最小值之間的差距都非常大,這說明樣本企業的投資效率水平個體之間的差異非常大,也側面說明樣本企業投資效率具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投資效率評分分地區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4,可以看出,北京地區的樣本企業投資效率評分平均值大于河北和天津地區的樣本企業,并且標準差也明顯小于河北和天津,這說明北京地區的樣本企業投資效率之間的差異較小,整體水平也較高。在三個地區中,河北的樣本企業投資效率評分平均值較小,樣本的標準差較大,這說明河北的樣本企業投資效率水平不僅低,而且各個企業之間的差異也非常大,河北的企業投資效率水平亟待提高。河北相對于北京、天津在地區經濟發展方面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但是河北可以利用與北京、天津相臨的區位優勢,設法共享北京、天津的優勢資源。
三、環境信息披露程度
本文對環境信息披露程度的評分采用內容分析法,具體來說主要從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評價上市公司環境披露程度,滿分100分。定量評價方面,主要根據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報和社會責任報告中關于環境保護信息的文字數量、圖片數量作為評分依據,滿分50分;定性評價方面,則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環保信息涉及的內容的完整性、豐富性來評分,具體主要從企業環境保護方針制度概況、環境保護項目或活動情況、環保可能引起的風險和機遇、環保獎勵補貼或費用和環境事業未來計劃及發展趨勢這五個方向來評價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內容的豐富性,每個方面各占10分,總分50分,將定性定量分析加以綜合即為企業環境保護披露程度的總得分。對130京津冀地區現代制造業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評分(EIDR,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Rating)見表5。
對分地區環境信息披露評分進行描述性統計,得到表6,在三個地區中,天津的樣本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程度最高,平均值大于北京和河北地區,河北的樣本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評分平均值只有30.75,在三個地區中平均分數最低,樣本標準差為17.74,在三個地區中也為最低,說明河北地區的樣本企業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水平較低且樣本企業間差異較小。另外,在130個樣本企業中,環境信息披露評分最大值為90分,沒有一個樣本企業為滿分,且河北的環境信息披露評分最大值只有60,天津也只達到了70,說明樣本企業中對環境信息披露不夠重視。再看披露文字數量方面,130家樣本企業中有91家公司年報和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的環境信息文字總數不足500個字,占70%(見圖1)。披露內容的質量方面,130個樣本企業披露的環境信息內容并不全面豐富,16.9%的樣本企業未披露指定項目,26.2%只披露了5項中的一項(見圖2),只有4.6%的樣本公司對5項環保內容均有提及,不管從數量還是質量上來看京津冀地區現代制造業環境信息披露的總體狀況不好,其原因在于對于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政府尚沒有做出硬性規定,另外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仍然有待提高,企業對環保行動帶來的收益和成本也不甚明了,沒有動力去披露環境信息。
四、環境信息披露評分與投資效率評分的關系分析
130個京津冀地區現代制造業上市公司樣本中,2012年和2011年分別有65個樣本,2012年企業投資效率評分與環境信息披露程度評分相關系數見表7;另外2011年65個樣本企業投資效率評分與環境信息披露程度評分相關系數見表8。
對比表7表8可以看出2012年、2011年樣本企業投資效率評分與環境信息評分的相關程度并不高,分別為0.0645和0.0241,但樣本公司投資效率評分均與環境信息披露程度評分呈正相關關系,且2012年的相關程度大于2011年,雖然沒有嚴格的回歸可以確定環境信息披露會增加企業的投資效率程度,但從較小的正相關系數可以初步判斷環境信息披露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程度是很微小的,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并不會減少企業的投資效率。
五、結 論
本文對京津冀地區現代制造業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與投資效率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得出了以下結論:(1)京津冀地區現代制造業上市公司中,北京地區的樣本企業在2012年、2011年的投資效率水平均高于天津和河北,其中河北省得樣本企業2年的均值都低于北京和天津,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也是提高京津冀地區現代制造業投資效率整體平均值的切入點;(2)京津冀現代制造業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質量較低,公司間披露的內容相差甚遠,缺乏規范化,公司間披露質量參差不齊,披露水平較高的企業所占比率很小;(3)京津冀地區現代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程度評分與投資效率評分呈正相關關系,其中2012年樣本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程度評分與投資效率評分的相關性為0.0645,2011年的樣本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程度評分與投資效率評分的相關性只有0.0241,總體來講京津冀地區上市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程度評分與投資效率評分的相關系數較低;(4)企業披露環境信息,在某個角度來看會增加企業的相關支出,增加企業負擔和成本,但環境信息披露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部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給企業帶來的有形和無形利益是難以衡量的,在環境承載能力日益遭受挑戰的今天,本文從金融專業領域探索環境信息披露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得出環境信息披露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較低且沒有負面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勵企業履行環保職能,為建設生態文明作貢獻<sup>[11]</sup>。
參考文獻:
[1]李金華. 中國現代制造業體系的構建[J].財經問題研究,2010,(4):3-12.
[2]范琦. 央企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相關性研究[J].財會月刊,2013,(6):25-28.
[3]曹亞勇,王建瓊,于麗麗.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投資效率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2,(12):183-185.
[4]陳德萍. 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實證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2,(12):178-181.
[5]Richardson, S. 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6,(11):159-189.
[6]伍中信,李芬.國有控股、投資效率與信貸資源配置[J].財經問題研究,2010,(11):50-55.
[7]詹雷,何娟,胡鑫紅. 過度投資研究模型:評介與運用[J].財會月刊,2011,(1):94-97.
[8]程新生,譚有超,劉建梅. 非財務信息、外部融資與投資效率――基于外部制度約束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2,(7):137-188.
[9]曹亞勇,于麗麗. 政府控制、社會責任與投資效率: 2009~2011年上市公司樣本[J].資本市場,2013,(7):127-135.
[10]章衛東,成志策,周冬華,張洪輝.上市公司過度投資、多元化經營與地方政府干預[J].經濟評論,2014,(3):140-152.
[11]趙儒煜,石美生.我國制造業集聚轉移及影響因素的分析與對策[J].經濟與管理,2013,(12):73-76.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Modern Manufacturing
Listed Compani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under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ackground
ZENG Shihong,JIANG Xu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關鍵詞:人力資源;區域;經濟發展;策略
Abstract: Human resourc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n all of the resources in the whole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rowth, 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role of physical capital. Rich human resources and quality in the country or region is likely to maintain a relatively high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human resource is the long-term trend of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and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human resourc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F279.23
人力資源作為一種社會經濟性資源,體現于人本身的一種生產能力,主要表現在勞動者身上,按照勞動者的數量和質量來表示的資源;它是一種無形資源,通常物力與財力資源是衡量一個地區實力的標準,但都是有限的資源,而人力資源卻是一種可以不斷增值的社會資源。人力資源的開發實質上是指利用各種切實有效方法,充分挖掘勞動力的潛力,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改變勞動力的結構,加強對勞動力的組織和管理,激發勞動力的積極性,以使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結合達到最佳狀態,從而取得最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的活動過程。
一、人力資源開發與經濟增長間的關系
(一)人力資源的結構與經濟增長
人力資源開發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沒有經濟的增長,人力資源開發就不會持久;缺乏人力資源的開發,經濟增長也難以維系。目前區域人力資源基數大且增長速度快的,亦或整體素質相對低的,都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產生著一定的負面效應,通過對人力資源進行一定的開發,形成具有資本價值的人力資本,則將對經濟發展產生直接的促進作用。
人力資源除了數量方面的特征外還應該包括質量方面的特征,即人力資本,它指的是凝結在人體中的知識與技能的存量總和。對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人力資本的研究,大量出現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索洛、丹尼森等從宏觀角度解釋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作用的模型大量出現。也引導經濟增長理論從外生經濟增長階段過渡到了內生經濟增長階段,同時也開辟了“新經濟”時代。內生經濟增長階段充分說明人力資源質量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顯然,這一理論對于區域經濟增長也同樣適用。較高質量的人力資源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其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較快接受新技術、較好的技術轉化能力,從而能夠有較高的產出。鑒于實踐中數據的局限,以專業技術人員代表人力資源質量。
(二)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關鍵
要實現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就要充分認識提高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戰略意義和作用,采取可行的措施,加大人力資本開發與管理力度,為我國經濟長遠發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動力。
1.人力資源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投入產出率的有效途徑。人力資源對勞動生產率的作用是通過提高勞動者的工作質量來實現的。雖然工作質量狀況取決于多種因素,例如:勞動態度、管理體制、職業道德等等,這些都決定了人力資源的性質。
2.人力資源是促進科學技術進步的推動力。不論是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企業家、生產管理人員和熟練工人,都有賴于人力資源不斷發展來實現。
3.提高人的認識能力、更新觀念是人力資源開發的先決條件。開發人力資源不但是為了經濟發展,而更重要的是重塑人的道德品格、精神本質,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智力支撐和精神動力。
二、人力資源開發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
誰在人力資源開發方面領先,誰就會在經濟發展方面領先。人力資源的優勢在于質而不在量,高質量的人力資源是促進國家、區域發展、增加社會財富的最直接的途徑。
1、人力資源開發是提升區域人才素質重要環節
人力資源開發是為了逐步提升人才的素質和能力,同時,人才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關鍵所在。我們須十分重視通過有效的形式、方法、途經提升人才素質和能力。而提升人才的素質與能力,主要通過學歷培訓、技能培訓等手段來達到。通過人才自身的實踐活動來提升素質和能力也是另外一個重要的手段。這樣才能為區域經濟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2、人力資源開發是增強區域人才競爭力重要保障
人力資源是增強區域人才競爭力關鍵因素,這種資源不同于其他自然資源 , 如果對其合理開發、利用 ,就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并使各類人才在創新實踐中不斷創造出新的價值 。因此,要取得區域人才競爭的主動權,就須加大人力資源開發,提高各類人才的素質,優化結構,進而形成高層次、高素質的拔尖人才與創新人才,從而提升區域人才競爭力。
3、人力資源開發是優化區域人才結構的重要保證
人力資源開發必須與區域經濟結構調整保持步調一致,以人力資源開發的手段來優化區域人才結構與人才的優化重組,能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人才結構調整與優化,是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人才結構是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和升級的基礎。因此開發和利用好人力資源,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
三、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開發區域人力資源的幾點建議
1、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為提高人力資源文化素質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在經濟的發展、增加人均收入的同時,也為人力資源文化素質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由于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逐步的提高了,才能增強其供養子女受教育的能力,延長了受教育的年限。另外,經濟的發展,GDP總量的增加,可以提高財政對教育經費的投入。
2、延續繼續教育,健全終身教育體系
以提高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構建學習型社會。擴大在職教育范圍,提高從業人員文化素質,更新知識,提升技能,加快其工作效率,奠定良好的人力資源條件,從而為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城市化進程提供有力保障。
3、增加基礎教育的投資
加大地方財政對義務教育的投資力度,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通過扶持落后地區農村基礎教育和基本教育經費投入,協調和平衡地區間教育投資的投資差異。
4、調整高等院校的專業設置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適當減少傳統專業,適度增加新興專業,使教育改革適應市場經濟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合理調整高等院校的學科專業結構,向新興領域和社會急需的方向傾斜。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過程中,必須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力度,提高人力資源的素質和儲備水平。
5、逐步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
人力資源使用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力資源的價值最大化。這就需要建立激勵機制。可以通過如下幾方面來實現:首先是建立市場工資機制。各級政府部門不再干涉用人主體的工資分配方式,工資報酬依據市場機制調節。其次,建立人力資本投資收益保障體系,使勞動者在收入中除獲得工資外,還能獲得人力資本的投資收益。再次是實行優質優價的工資制度。推行績效掛鉤、承包和崗位工資制,使專業技術人員的收入與崗位技能、工作業績與經濟收益緊密結合。人力資源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增長率,為產業結構升級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為經濟持續增長提供重要的人力資本競爭力。政府要系統構建人力資源開發的環境,既包括勞動力的物質保障和激勵等硬件環境;還包括環境、文化氛圍等軟制度環境。
四、結語
政府與企業應該從根本上改善高層次人才的生活待遇與工作條件,并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營造一個施展才華的良好環境。完善競爭與獎勵的人才使用機制,健全切實可行的薪酬分配機制,建立持久、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并改善他們的科研和生活條件,使這些優秀的人才能夠安心地留在本地工作,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陸昕軼,胡碧玉.成都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相關性研究.科技與產業.2007.8(7)
[關鍵詞]鉆井技術油氣勘探 油氣開發 趨勢
1現代鉆井技術的發展
1.1深井和超深井鉆井技術
深井和超深井的鉆井技術是油氣資源勘探開發中重要的技術內容,當前我國西部和東部深層鉆探工作都在逐步加強,深井和超深井的勘探開發比重也在不斷擴大,河南油田在塔中油田及東部的泌陽凹陷就曾經布過深井,但是目前現有的鉆井技術在我國復雜的地形地勢環境中進行深井和超深井的鉆探還不成熟,需要進一步的革新才能適應勘探開發的需求。
1.2特殊工藝水平井技術
特殊工藝水平井技術主要包括徑向水平井、側鉆水平井和多分支水平井技術等。首先,徑向水平井鉆井技術要求在井下配備專門的鉆井系統,
(女NMWD,DOWNLINK等井下動力鉆具),通過應用高排量、高壓射流的破巖方法,在舊井或者廢棄井中徑向打小井徑的水平井,這種技術具有地面設備簡單的特點;其次,側鉆水平井技術也是通過利用舊井和廢棄井進行側鉆,來實現老油田、氣田的開發;再次,多分支井鉆井技術是指能夠在同一井內側鉆多口分支水平井,實現對分散油氣藏的有效開發,減少平臺建設的成本。
1.3大位移井技術
目前理論界對大位移井的定義有不同的觀點,我們認為大位移井主要指的是定向井、水平井以及深井和超深井技術的綜合體現,大位移井技術是當今世界范圍內最先進的鉆井技術。該技術的應用在海上油田鉆井中具有顯著的效果,因為海上石油開發需要建立人工島和鉆井平臺,投資成本大,大位移井技術的應用能夠減少建設工程,節約成本。大位移井技術在小斷塊油氣田中也具有應用上的極大優勢。
我國的鉆井技術在上述幾個方面的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還需要不斷的進行研究和創新。
2油氣資源開發的深入對鉆井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油氣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近年來油氣資源的產能已經難以滿足國內生產生活需求了,油氣資源成為了制約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油氣資源開發的深入展現出來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其一,油氣資源的儲量難以滿足油氣生產需求;其二,油氣開發的條件和環境日益復雜,尤其是老油區出現越來越多的小斷塊,開發難度加大,河南油田的張店油田就是典型的例證。
為了滿足國民經濟的需求,近年來國家提出要加大對海洋石油和沙漠石油的勘探開發力度,如何實現對這些地區的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鉆井技術是關鍵,同時老油區的產能挖掘也要依靠鉆井技術的進步。我國的西部地區和海洋區域,地理條件和環境復雜,進行油氣資源開發依照現有的鉆井技術還存在較大的難度,所以提高鉆井技術是開展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先決條件。而根據評價結果來看,老油區仍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主要產油區,所以提高鉆井技術水平,對老油區進行和深部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現代社會生產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環境保護已經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在油氣資源勘探開發中也要關注降低成本、減小鉆井污染等問題。根據我在尼日利亞的工作經驗,環保尤為嚴格,通過污水處理、泥漿固化、巖屑的加工及回收,實現根本意義上的環境保護,對我們國家是個很好的借鑒。在此基礎上提高鉆井的整體水平,實現地下資源的有效可持續利用才是現代意義上的資源開發與利用。
3現代鉆井技術和油氣勘探開發的趨勢
鉆井技術在科學技術的帶動促進下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是在一些關鍵點上還需做出進一步的革新和完善。近年來,網絡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鉆井技術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發展趨勢也成為歷史的必然,所以今后要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對鉆井技術進行革新改造,以提高其在油氣資源勘探開發中的效用,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提供有力的支持。
鉆井技術自動化和智能化對提高發現油氣層的效率、提高單井的產能、提高鉆井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都具有顯著的作用,自動化和智能化對形成高效的鉆井系統具有重要作用,這將必然帶動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效益。隨著油氣資源開發的不斷深入,鉆井難度逐漸加深,而對資源的高質量需求卻在不斷提高,所以對鉆井技術進行革新是大勢所趨,是適應勘探開發需求的必然趨勢,也可以說鉆井技術的發展與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是相互促進的。當前鉆井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為剩余油的開采、采收率的提高以及油田開發效果的改善等方面都提供了技術支持。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的生產生活對油氣資源的需求都在不斷增加,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壓力巨大,與此同時,我國的許多大油氣產區都進入到了高含水階段,開發難度極大,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必然要在鉆井技術上不斷的進行革新,促進技術交流,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鉆井技術。可以展望鉆井技術會在今后幫助我們在勘探中發現更多的油氣資源,將為我們在高難地區開發油氣資源提供更可靠便利的技術支持,為油氣資源的產能和效益提高做出更多的貢獻。
【關鍵詞】數字經濟;經濟學;高質量發展
1引言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基于5G技術的發展,數字經濟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實踐證明,數字經濟的崛起與發展對社會經濟產生諸多影響,因此,立足于經濟學視角詳細分析我國數字經濟的崛起與發展,以此為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而提供支撐。
2數字經濟的概述
2.1數字經濟的模式
數字經濟,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字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其中網紅經濟是數字經濟的一種類型。根據調查,我國網絡經濟發展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其主要是以網絡為主。按照數字經濟的變現方式,數字經濟可以分為:一是線上數字經濟,其主要是通過線上交易完成商品流通;二是線下經濟,其主要是利用網紅效應實施的系列經濟活動。
2.2數字經濟的發展優勢
發展數字經濟具有較高的優勢:首先,數字經濟是帶動經濟產業結構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推動產業結構性轉型升級成為當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而數字經濟的發展可以帶動產業結構的快速轉型,帶動一批新興產業的發展,從而有效地推動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其次,數字經濟成為鞏固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以陜西省為例,陜西省通過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電商扶貧和消費扶貧成效明顯,通過組織系列扶貧活動及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產業,有效帶動4萬多個貧困戶增加收入。積極推廣“名校+”“名師+”遠程教育幫扶模式和“互聯網+健康扶貧”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斷促進優質服務資源下沉,向農村地區延伸覆蓋。推進網絡扶貧與數字鄉村發展有機銜接,積極實施數字鄉村發展“六大行動”,促進鄉村全面發展。河南省大荔、柞水、佛坪和楊凌4縣區被確定為國家首批數字鄉村建設試點縣。
2.3數字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
任何經濟發展模式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結合調查,數字經濟發展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為:一是技術快速革新導致部分人群摩擦性失業。技術帶動產業升級,數字經濟依托于互聯網技術而發展,技術的進步創造一些新的崗位,同時數字化推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有可能導致大面積“技術性失業”,對就業市場、民眾生活與廣大社會造成的影響是痛苦的。數字經濟對勞動者的數字技能和數字素養提出很高的要求,不具有數字素養的人將面臨失業和邊緣化危險。二是線上平臺強勢壓低線下實體收入。線上平臺經濟是數字經濟的典型模式。線上經濟的便捷性塑造了一批具有極高粘性的消費者,加之沒有店租等實體成本的負擔,線上平臺相較于線下從業者往往有更強的競爭力。在線上平臺的競爭壓力下,大量線下實體從業者被迫降低利潤目標,甚至面臨破產。三是巨頭壟斷擠壓中小企業生存空間。數據是一種邊際成本遞減的生產資料,數據一旦形成規模就具有天然的擴張性,不受規制的擴張必將走向壟斷,壟斷的后果是行業資源集中與行業內部分化加劇。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行業資源高度集中,互聯網巨頭與小微企業差距懸殊,并且差距還在漸漸擴大。
3數字經濟崛起的原因
數字經濟是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手段。根據調查,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例如,2016-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呈現增長態勢,從623億元增長至3419億元,增長了2796億元,如圖1所示。其中,直播帶貨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尤其是2020年肺炎疫情發生后,我國直播帶貨成為拉動國民消費的重要方式。2020年直播電商占GDP比重達27.8%,年增速高達227.7%。通過深入分析,我國數字經濟之所以取得巨大成效,主要決定因素有以下方面。
3.1數字經濟和新媒體的迅速發展
我國進入數字化經濟時代,數字經濟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基于5G技術的發展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了穩定的發展動力。5G技術能夠為網絡直播提供穩定的信號,為直播帶貨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例如,基于5G技術的發展,數字經濟的平臺形式更加豐富,為市場消費者提供了多元化的觀看平臺,有效地刺激了粉絲的消費欲望。尤其是2020年肺炎疫情發生后,基于“居家隔離”政策的實施,網絡購物成為滿足人們消費的重要方式,提高了人們對網絡的依賴性,進而擴大了數字經濟的粉絲量。據統計,2020年我國移動用戶占比達互聯網用戶數量整體的99%,手機流量時代全面來臨。可以說龐大的網絡群體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了大力的潛在客戶。網紅利用營銷手段,獵取消費者心理,通過高粘度、高互動的方式拉近與粉絲的距離,并且通過精準的營銷手段引導粉絲消費,形成價值回報。
3.2國家高質量發展政策的支持
基于“雙創”戰略的實施,推動經濟產業結構調整,拉動國內消費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數字經濟的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政策,例如,在全國經濟發展會議中多次強調要大力發展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是民營經濟、“雙創”戰略實施的具體體現。為支持數字經濟的發展,國家層面、地方省市出臺了諸多優惠政策,如表1所示。陜西省加強數字領域標準制定,探索推進數字經濟領域地方立法,完善數字經濟政策體系。圍繞“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2條路線,打造“一帶一路”數字經濟核心區。目前陜西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發展水平位列全國第12位,數字經濟產業蓬勃發展的西安,助力陜西加速步入“數字時代”。
3.3人們生活方式與消費觀念的轉變
我國進入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主要目標。2020年我國實現絕對全面脫貧攻堅戰役的勝利,我國進入全面小康社會,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個性化消費成為當前90后、00后消費的主要方式。相比80后消費群體而言,新一代消費群體具有更強的包容性與創意性。所以數字經濟的發展迎合了當下消費主體的個性化消費理念:一是基于數字化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線支付方式的轉變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發展契機。例如,消費者在消費的過程中,由于支付方式實現了自動化操作,因此一定程度會刺激消費者消費欲望,產生諸多“不必要消費”。二是新一代消費群體的“懶惰性”催生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經濟實現了居家消費的方式,大大節省了新一代消費群體的時間。
3.4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持續夯實
數字經濟發展依賴于完善的基礎配套體系。一是我國物流產業快速發展。根據調查,目前我國物流產業體系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尤其是近些年我國物流產業技術不斷創新。冷供應鏈物流技術不斷發展,有效地保護了新鮮食品的質量。例如,根據調查,基于冷供應鏈技術的發展,生鮮農副產品的網絡銷售額不斷擴大。大力發展物流產業成為國家政策,道路、網絡成為物流發展的重要支撐。近些年國家加大了對上述產業的支持。二是網絡建設力度不斷增加。在5G通訊方面,截至2020年5月底,陜西5G基站已累計開通7621個,力爭打造中西部地區5G網絡建設先行區,為后續5G產業發展與應用奠定基礎。
4數字經濟的經濟學效用分析
4.1經濟增長效用分析
經濟模式存在的本質就是促進經濟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大的消費滿意感。數字經濟是一種新型經濟模式,是數字化經濟發展的產物。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有效帶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一是數字經濟帶動了經濟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數字經濟的發展可以改變傳統的粗放型、高能源消耗型產業的發展,從而引導地方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例如,陜西省是全國有名的網紅城市,通過互聯網傳播有效帶動了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二是數字經濟催生了諸多新職業,助力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數字經濟有效帶動了農業的高質量發展,例如,通過助農直播帶貨可以將諸多農副產品推廣到全國,以此提升農副產品的市場價值,形成品牌效應。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的發展也有效地豐富了就業崗位,拓寬了就業渠道。以網絡直播為例,網紅直播帶貨不僅需要大量的后臺客服崗位,而且還需要大量的物流配送人員,因此,數字經濟的發展有效提高了我國的就業率。
4.2營銷效用分析
數字經濟不僅帶動了產業轉型升級,而且為消費者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線上購物模式的發展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方式。一是數字經濟模式下的營銷方式實現了全員營銷模式,營銷人員面對的是所有的受眾,需要了解消費者在態度與行為上的改變,因此迫使電商企業要從過去的營銷局部視角升華為用戶、文化、生意、經濟、民生的大局觀。二是細化市場。市場細分和目標定位都是確定品牌營銷策略的關鍵要素。在數字經濟中,人與人之間的互通互聯性不斷提高。因此,企業通過大數據洞察了解目標用戶,以精品內容與品牌用戶創造共鳴,以優質產品和資源矩陣搭建更貼近用戶的營銷場景,全面助力品牌實現營銷突圍。
4.3數字經濟文化效用分析
文化效用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數字經濟發展背后是當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陜西是網紅城市,例如,基于數字經濟的發展,西安加入GDP萬億俱樂部,2020年西安市GDP增速5.2%,總量10020億元左右。根據調查,當前我國網紅更多采取的MCN批量生產的模式,導致缺乏內涵文化。而依托區域獨特文化可以有效帶動經濟的發展。例如,陜西老喬是一名美食博主,在抖音上的粉絲為1200萬,其認為自己走紅的原因歸功于陜西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可見,數字經濟的發展有效地宣傳了當地的特色文化,弘揚了當地傳統文化。另外,數字經濟變現速度快,網紅一夜成名現象助長了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加劇了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的傳播,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產生沖擊。
5結語
總之,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是時代變遷和市場變化共同作用下的產物。數字經濟的發展不僅更加符合當代社會心態與社會價值的變化,更好地滿足了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也發揮了其經濟學的本質,促進了“雙創”發展及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但是同時數字經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小覷,其歸根結底是缺乏正確引導和有力監管以及其自身缺陷的產物,我國應積極消除數字經濟的負面影響,通過政府完善數字經濟相關管理制度、數字經濟主體自覺維護數字經濟生態環境、社會公眾共同監督等方式引導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以放大數字經濟對經濟的積極貢獻,規避克服其負面影響,促進其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陸婧怡,楊秀麗.網紅經濟的經濟學效用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9(23):59-61.
【2】韓雪.我國“網紅經濟”的崛起與發展———基于政治經濟學視角[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08):15-17.
【3】彭妍,李星星.淺析數字經濟及其影響[J].商業經濟,2019(08):109-110.
【4】吳曉輝.淺談疫情之下的“宅文化”傳播[J].新聞傳播,2020(07):16-17.
【5】姜佳奇.數字經濟下直播對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