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物聯網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 從《物聯網導論》的教學實踐到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專業建設 從物聯網構成看物聯網工程專業的知識體系 關于商科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建設的思考 面向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嵌入式系統實驗教學研究 淺談物聯網工程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 物聯網工程專業的教學體系研究 對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學體系建設的思考 淺談物聯網在物流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應用型本科物聯網工程專業電路基礎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 農業物聯網教學系統的探索與研究 物聯網工程專業建設與實踐教學研究 關于在計算機專業開設物聯網工程導論課程的探討 面向物流工程專業的“物聯網概論”實驗系統建設探討 關于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定位的思考 淺談物聯網的發展與應用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家居遠程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無線自動抄表與控制系統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石油輸油泵遠程測量與控制系統 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與探索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3]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1年度課題申報指南[DB/OL].[2010-05-01].http:///tztg/201005/W020100512591012346402.doc.
[4]錢紅燕,陳兵,燕雪峰.物聯網教學實踐體系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1,(23):25-29.
[5]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申報和審批工作的通知[S/OL].[2010-04-21].http:///edoas/website18/33/info1268120766807633.htm.
[6]屈偉平.物聯網掀起新的信息技術革命浪潮[J].物流技術與應用,2009,(11):44-47.
[7]劉云浩.物聯網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8]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 [R].http://itu.int/osg/spu/publications/internetofthings/,2005.
[9]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Roadmap for the Future[R].EpoSS.2008.http://iot-visitthefuture.eu/
fileadmin/documents/researchforeurope/270808_IoT_in_2020_Workshop_Report_V1-1.pdf.
[10]孫棣華.物聯網在交通領域的典型應用[R].全國“智能駕駛與車聯網技術”高級研修班,2012-10-16.
[11]吳功宜.對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學體系建設的思考[J].計算機教育,2010,(21):30-33.
摘要:進行基于物聯網環境的工業工程實驗系統意義顯著,將物聯網技術、工業工程理論知識與方法二者有機融合,根據高校工業工程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及階段實驗要求,可以搭建從結合各種傳感器技術的“數據采集層”,到整合Zigbee網絡、無線局域網乃至互聯網的“網絡層”,以及PC、手機等終端設備上的“用戶層”,其中涉及到物聯網方方面面技術的、全功能的物聯網綜合實驗,提高了工業工程專業學生實踐能力。
關鍵詞:物聯網;工業工程;綜合實驗;Zigbee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8-0267-02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又一次信息浪潮,將物和傳感網、網關、互聯網智能連成一體,形成網絡形態,在物聯網領域,運用范圍非常廣泛,像智能電網、智能家居、智能醫藥、智能物流等,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全國高校工業工程實驗室能滿足工業工程基礎、人因工程、設施規劃與物流、生產計劃與控制等專業課程基本實驗要求。但目前普遍存在技術先進性不夠、實驗內容內在關聯性及系統性不夠、綜合創新性實驗不多等問題。因此,如何緊隨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要求,突出工業工程專業特色,系統有效整合工業工程實驗室資源,設計面向工業工程的智能物聯綜合實驗顯得尤為必要。
一、智能物聯綜合實驗框架
物網環境下的工業工程實驗系統的具體實施過程如下:基于物聯網環境的工業工程實驗系統總體規劃、基于物聯網環境的工業工程實驗內容設計、面向工業工程專業的物聯網實驗平臺構建、基于物聯網實驗平臺的實驗項目組織,其框架和培養目標如圖1所示:
二、實驗內容設計
結合工業工程已有的課程、培養目標及其實驗項目,可以進一步設計開發出智能家居、智能能源、智能環境、智能農業、智能交通等基于智能物聯的綜合工業工程實驗內容,對學生規劃能力、設計能力、分析能力、優化能力、組織能力、控制能力、決策能力、信息技術能力的具體提升如圖2所示。
三、基于智能物聯綜合實驗平臺的項目組織
實驗過程中,針對自行車、收音機等各種產線產品,學生開展分組實驗,學生間既有分工也有合作,進行裝配線設計、程序設計、崗位設計、生產組織與控制、結果分析與優化等各環節,整個過程強調小組成員的“自設計、自組織、自優化”綜合能力與創新能力的訓練。如圖3所示。實驗教學的數字化、網絡化,訓練了學生現代IE(IT+IE)技能,提高了學生規劃、設計、分析、優化、組織、控制、決策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及工業工程理論方法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實驗效果較好。
四、基于物聯網環境的工業工程實驗系統實施效果與特色
智能綜合實驗最大的特點就是將RFID、傳感器技術、Zigbee、WIFI、TCP/IP與編程技術進行了整合,同時結合工業工程理論與物聯網技術,將物聯網的RFID標簽與傳感器的“采集層”、Zigbee與GPRS網絡“網絡層”及PC與互聯網中的“用戶層”進行分析,適合高校“工業工程專業”對物聯網技術進行全面深入了解。
參考文獻:
[1]施建華,等.“理論―實踐―創新”三位一體網絡課程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4,(04).
[2]張映鋒,等.一種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制造執行系統實現方法與關鍵技術[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12,(12).
[3]邵景峰,等.大數據下紡織制造執行系統關鍵問題研究[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4,(S2).
收稿日期:2016-11-26
Abstract: The building trade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 widely us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We take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related to each other, and find that now almost completely computerized trend in many areas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owards further advanced proces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computer and the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for the construction are to be researched in the areas of computer and engineering in the future.
關鍵詞: 信息技術;建筑;調查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build;investigation
中圖分類號:P2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0-0228-02
0 引言
電腦已經徹底改變了生成文件方式方法。同樣,信息技術也徹底改變了人們交換信息和文件的形式。信息技術(IT)定義為“利用電子機器和程序的處理,存儲,傳輸和演示的信息”。它包含了許多技術,如計算機、軟件、網絡、甚至電話和傳真機。它的目的就是促進信息交流和管理,因此它是建筑行業信息化進程的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潛力。這些新技術將不斷運作并由此產生深遠的影響。為保證數據的全面準確,本次對調查企業進行了篩選,囊括了建筑和施工領域大、中、小型很多企業。調查時間為2012年底至2013年初。
調查的目的是為揭示當前計算機信息技術對建筑公司、工程公司、承包商的影響。為了實現這一目的,調查使用了電腦輔助繪圖軟件、網絡和信息技術等多種方法和途徑。調查結果可以在研究、開發和培訓等領域得以運用。
1 調查的方法
這項調查以問卷形式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到各地建筑工程領域的200多家企業。被調查的公司被分成建筑公司、工程公司、建筑承包商三個類別。被調查公司的組成是從每個省市的建筑工程協會、施工企業協會等官方網站獲得。調查樣本在每個省的企業數量比例基本相當。
參與調查企業采取自愿的原則。本次調查自2012年11月底起以電子郵件形式發送并同步收集相關被調查單位的回復,調查時間為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共3個月時間。本次調查僅用于統計目的。一旦分析完成,回收問卷的電子郵件予以刪除。
2 信息收集
2.1 調查回復率
在本次電子郵件調查中,建筑行業的回復率為32%。
2.2 受訪者結構
在獲得的調查結果中,受訪者和行業內基本都能夠提供有用的信息。回復人員主要包括三類:其中高級管理人員占7%,業務人員占85%,其他人員占8%。
2.3 被調查公司規模
從1名員工到200名員工均有。顯示接受調查的企業中按大中小三個類別分布。有趣的是,部分建筑企業都是非常小的企業,約占10%,平均員工不到5名。另一方面,10到50名員工之間中等大小的公司近80%。
2.4 受訪企業的年收入分布
年度總收入是一個重要指標。大多數受訪者都提供了他們公司的年度總收入。只有4%的人沒有回答這個問題。顯示,受訪公司的年營業收入少于10萬元占8%,超過100萬元的占20%,最大的一類是介乎10萬元至100萬元的占68%。
3 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提出以下五個主題:計算機的實用性和多用途;計算機輔助制圖;網絡與通信;信息技術和研究方向。
3.1 計算機的實用性和多用途
電腦的實用性和普及性使得該行業內的這個工具無處不在。
調查顯示平均每名員工有電腦0.8臺(含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建筑師和工程師都很大程度依賴計算機,而承包商這一比例只有一半。
計算機多用途及實用性的特點淋漓盡致的得以發揮,在被調查的公司以及他們使用的計算機均使用了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等多項功能。
Office軟件包括了一般用途的應用程序,如文字處理器和電子表格。同時本次調查還著眼行業中使用的專業辦公軟件。幾乎所有受訪企業,均使用了除文字處理器和電子表格以外的數據庫系統和專用軟件系統。
3.2 計算機輔助制圖
任何建筑和工程公司使用計算機的一項重要功能是編輯和打印的圖紙,這些圖紙需要在計算機上制作、生成。在接受調查的公司中安裝有電腦輔助繪圖(CAD)軟件的為76%。幾乎每一個受訪的建筑和工程公司均使用CAD,而只有三分之一的承包商使用CAD。
所繪制圖紙中是二維圖紙的占94%,只有5%的是與建筑物對應的三維空間圖紙。
3.3 網絡與通信
互聯網提供了通信和數據的交換,這對建筑工程領域來說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個人之間利用網絡便利的訪問互聯網,快捷的處理信息和文件交換。
計算機可能被連接的局部區域稱為局域網絡(LAN)。調查中,62%的受訪者通過LAN連接的計算機。但就企業性質來看,只有44%的建筑公司只有一個局域網,而75%的工程公司有一個LAN。這種差異是由于建筑和工程公司之間的性質差別較大。半數接受調查的建筑公司只有四臺以下計算機,因此他們并不需要局域網絡。
互聯網是一個全球性的網絡,使用網絡通信的標準協議(TCP/IP)接入,因此互聯網現在已經無處不在,受訪單位中90%的受訪公司已連接到互聯網。企業性質來看,86%的建筑公司,97%工程公司已連接互聯網。
3.4 信息技術
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者的公司在過去兩年中已經增加了信息技術投資,并在未來兩年將繼續加大對IT的投資。
是什么促使企業在信息技術方面進行新的投資?據調查發現,超過85%的受訪者認為提高效率、自身需求以及市場競爭等因素是決定加大信息技術投資的重要因素。
3.5 研究方向
受訪者被要求選擇他們認為最重要的研究方向,結果表明,接受調查的企業因公司性質不同而不同。但比較一致的是現有設計軟件功能的提高、更新更實用的設計工具等兩項確定為研究方向。
4 結論
本次是以信息技術對建筑工程領域的影響而進行的調查。很顯然,從調查結果看,信息技術現已成為工程和建筑行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幾乎每一家建筑和工程公司從CAD軟件制圖到記賬、開票等業務很大方面都依靠計算機完成。計算機信息技術大大的提高了業務流程,特別是設計管理和項目管理方面尤為突出。IT大范圍使用突出的優點是文件質量的增加,工作效率的提高,財務收支的控制。IT調查公司的長期的研究需求是行業專用設計和施工軟件;開發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的設計軟件和工具。
參考文獻:
[1]楊文克,郭燕.域的定義和研究的問題[J].建筑材料與構件,2009(01).
[2]胡明海,肖衛國.互聯網的未來和住房[J].信息建設與技術,2006(11).
[3]余振東,馬凱民.工程和建筑在21世紀的可持續發展[J].土木工程研究,1999(09).
【關鍵詞】物聯網 工業控制 傳感器
一、前言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義很簡單:“就是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基于對工業控制PLC、DDC等的了解,延伸物聯全網的思路,物聯網與凱樂光電的拉絲光電設備工藝雖差幾何,但作為致力于弱電強控的人員,不得不革新思想、緊緊跟隨并深入探索關于物聯網對工業控制的突破,為更節能、更高效、更精準地服務于生產,下文將重點介紹從工業控制角度看物聯網的定義、看物聯網的發展、看傳感器在物聯網中的效用。
二、從工業控制看物聯網的定義
關于物聯網人們熱議卻有時似懂非懂,對物聯網的定義至少有幾十種,都是不同領域專家從不同領域定義的,比如:
(一)英語中“物聯網”一詞:Internet of Things,可譯成物的互聯網。
(二)國際電聯(ITU)關于物聯網的定義:是一個具有可識別,可定位的傳感網絡。
(三)經過與無線網絡(也含固定網絡)連接,使物體與物體之間實現溝通和對話,人與物體之間實現溝通與對話。能實現上述功能的網稱為物聯網。
作者比較贊成如下定義:一種基于泛網及其多制式、多系統、多終端等的綜合網絡――或稱為廣義物聯網。工業控制指的工業自動化控制,主要利用電氣、軟件、機械搭配實現控制功能。作者比較形象的理解物聯網為工業控制的生活版,工業控制是基于工業自動化而化而來,對比物聯網就是基于生活自動化而來的。
三、從工業控制看物聯網的發展
在光纖拉絲工藝自動化控制的過程中,,物聯網有極其重要作用,不管是從過程控制、系統反饋、精度調節等方面無不凸顯其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拉絲塔、篩選等設備的工控主要基于傳感器的信號控制反饋進行網絡集中到工控機,進而進行優化處理,最后通過各種執行器進行工作。從工業控制看,物聯網向下可以連接眾傳感器,時時信息全掌控,全面不間斷的過程控制,即便應用在工業中隨時監控產品質量并及時反饋,將整個生產過程系統化,也更將高效節能;向上可以連接云端、服務器接而跨入大數據時代,讓生活變得更智能,并且也不僅僅像工控機一樣,只能一臺工控機控制一套設備,多終端的控制讓生活中的一切變的更便捷,所以人們極力追捧也正因物聯網讓人極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之風,可見隨著人們的喜愛,市場的有力需求,必將帶來物聯網今后的高速發展甚至爆發。
四、從工業控制看傳感器在物聯網中的效用
然而,基于上述對物聯網發展的預想,物聯網卻尚未大肆攻城略地,想來必有原因,從工業控制的發展過程來看,現有的潛在客戶不是原因,原因可能只在價格,而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從工業控制的原理看,自動化控制都應該有三大部分組成:CPU、傳感器、執行器。CPU的發展早已可以遠遠滿足,而且各種云服務器也早已嚴陣以待;執行器或執行機構大多是機械部件,以現在的機械工藝水平,大膽的推測其不足以影響物聯網發展的步伐;傳感器的組成則五花八門、各不統一,成了裹足不前的根源所在。所以基于此推理,簡述關于各種傳感器在物聯網中的實際效用,下面根據傳感器大致的應用方式給予分類介紹:
(一)液位傳感器:利用流體靜力學原理測量液位,是壓力傳感器的一項重要應用,拉絲爐工藝冷卻水應急水箱、冷卻塔、定壓水箱等的信號反饋無不是液位傳感器的功勞,更大范圍適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電力、制藥、供排水、環保等系統和行業的各種介質的液位測量。
(二)速度傳感器:是一種將非電量(如速度、壓力等)的變化轉變為電量變化的傳感器,適用于速度監測,像篩選機速度控制雖然表面是通過伺服驅動進行控制,看似與傳感器無關,但卻是電機主軸端速度編碼器的功勞。
(三)濕度傳感器:分為電阻式和電容式兩種,產品的基本形式都為在基片涂覆感濕材料形成感濕膜。空氣中的水蒸汽吸附于感濕材料后,元件的阻抗、介質常數發生很大的變化,從而制成濕敏元件,適用于濕度監測,最典型的是拉絲塔潔凈區內的溫濕度表的應用。
(四)氣敏傳感器:是一種檢測特定氣體的傳感器,適用于一氧化碳氣體、瓦斯氣體、煤氣、氟利昂(R11、R12)、呼氣中乙醇、人體口腔口臭的檢測等,如公司所有消防控制的煙感傳感器、拉絲爐內氣體流量控制傳感器、UV保溫爐內的氣體保護傳感器等。
(五)壓力傳感器:是工業實踐中最為常用的一種傳感器,其中DDC空調控制的壓力和壓差傳感器屬最常見,其高度靈敏性和反饋性信號為室內或廠區恒溫恒壓等特征大大提高控制效率,也為物聯網在工業控制內屢立戰功。
(六)激光傳感器:利用激光技術進行測量的傳感器,如激光水平儀就是我們喜聞樂見的激光傳感器,廣泛應用于國防、生產、醫學和非電測量等。
(七)紅外線傳感器:利用紅外線的物理性質來進行測量的傳感器,常用于無接觸溫度測量、氣體成分分析和無損探傷,常用于無接觸溫度測量、氣體成分分析和無損探傷,應用在醫學、軍事、空間技術和環境工程等。
五、結束語
雖然,物聯網的產業供應鏈包括傳感器和芯片供應商、應用設備提供商、網絡運營及服務提供商、軟件與應用開發商和系統集成商。但是,作為“金字塔”的塔座,傳感器將會是整個鏈條需求總量最大和最基礎的環節。傳感器是物聯網技術的支撐、應用的支撐和未來泛在網的支撐,傳感器感知了物體的信息,RFID賦予它電子編碼,傳感網到物聯網的演變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階段表征。
參考文獻:
[1]張群.對物聯網的深度剖析[J].通信企業管理.2010,1
[2]趙茂泰.智能儀器原理及應用[J].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3]孔曉波.物聯網概念與演進路徑[J].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2009.12.
[4]王元慶.新型傳感器原理及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作者簡介:
1.孫豐寶(1988-),男,籍貫山東省濟南市,長江大學本科學歷,現任職于湖北凱樂光電有限責任公司設備部,主要職責為光纖拉絲塔區電氣設備以及工業控制的日常運營工作。此前曾于2013年4月至9月期間,協同中國電子第十一設計院完成凱樂光電空調DDC自動化控制安裝及調試工作,期間還參與工藝冷卻水和冷卻循環水等PLC安裝調試等工作,后又專注于大直徑拉絲爐、雙收線等工藝設備的電氣工作,也因此對于弱電工控等有較全面認識了解。
>> 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探討與研究 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 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與優化 西部地方高校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探討 應用型本科院校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用課程群方法加強計算機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分布式系統在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 網絡工程專業課程與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研究 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探索與實踐 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網絡工程方向)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探索 網絡工程專業創新性實踐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 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創新實踐 基于“互聯網+應用”的應用型本科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創新思維教學在網絡工程專業課程群中的研究與應用 建設融合智能交通的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 與職業資格認證相融合的高職建筑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研究* 網絡工程專業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 多學科融合構建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思考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創新構建與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3]鐘伯成,袁〉.應用型本科院校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08):35-40.
[4]2006-2020年國家信息發展戰略[C].,2006-05-08.
作者簡介:向亦斌(1966.07-),女,湖南衡山人,副教授,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網絡安全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