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中醫藥文化的特點

      中醫藥文化的特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醫藥文化的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醫藥文化的特點

      中醫藥文化的特點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ying to promot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highlight that the training of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should adapt to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motive mechanism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established. From the cultural point of view, the fundamental path of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construct the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which embodie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on the campus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train high quality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From the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

      關鍵詞:心理學;中醫文化;中醫類高校;內涵式發展

      Key words: psycholog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connotative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5-0205-02

      0 引言

      內涵,是指概念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質特征,即事物質的規定性。所謂“內涵式發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質屬性,強調事物“質”的發展。十報告提出“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對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推動高等教育科學發展具有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高教三十條)系統建構了內涵式發展的目標圖示和實現路徑。中醫藥高校不僅要培養中醫人才,更要通過中醫教育向社會傳承中醫精神,中醫人才質量評價方式從注重在學培養質量向與今后中醫職業發展質量并重轉變。現代中醫藥類大學的功能應該擔負起中醫藥人才培養、中醫藥科學研究、中醫藥社會服務和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四個方面。

      1 提升中醫文化軟實力是中醫藥高校內涵式發展的迫切需求

      中醫藥高校的內涵式發展最終要靠師生共同努力,落實到人這個行為主體上。而文化正是人們思想、信念及行為活動的結果,反過來,文化又會對每個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其中文化可以影響人的價值觀,也可以通過無意識的方式影響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方式。由此,在中醫藥高校重視中醫文化建設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不僅在知識層面傳授給中醫藥高校學生中醫藥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讓中醫藥高校生在思想、信念上對中醫藥文化信仰,在中醫藥高校率先樹立起良好的中醫藥文化氛圍,首先要讓中醫藥高校的學生自己要樹立起對自己所學中醫藥專業的熱愛之情,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能傳承中醫精神的中醫藥工作者。

      中醫藥高校內涵式發展核心問題是推動中醫藥科學的發展,要通過中醫教育向社會傳承中醫精神,其中傳播的途徑之一就是通過中醫藥高校的校園文化。中醫藥高校的校園文化包括中醫藥物質文化建設、中醫藥精神文化建設和中醫藥院校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將為中醫藥院校樹立起完整的中醫藥文化形象。由此,中醫藥高校的內涵式發展迫切需要中醫藥校園文化建設,中醫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是“用人文環境吸引人,用心理方法塑造人”。中醫藥校園文化是以傳統中醫藥文化為背景,以中t藥院校師生為主體,以中醫藥院校附屬醫院、中醫藥研究所、中醫藥企業為載體,以中醫藥文化的多學科、多領域廣泛交流為基本形態,具有中醫藥時代特點和中醫藥院校特色的一種群體文化和精神氛圍。完善中醫藥產業產學研體系,制定運作程序,形成“中醫藥教學質量立校、以中醫藥精神育校、中醫藥科研興校、中醫藥文化強校”的局面。可見,建設中醫藥高校的校園文化,提升中醫文化軟實力,是中醫藥高校內涵式發展的迫切要求。

      2 著眼于現代中醫藥高校的功能,提升中醫文化軟實力

      2.1 提升中醫藥人才培養質量

      全面提高中醫藥人才培養質量,不僅在知識技能上要過硬,更重要的是中醫藥人才的心理素養要高。中醫藥人才不僅肩負著治病救人的使命,更肩負著傳承中醫事業的重任,因此人格和諧,有穩定、健全且良好的心理狀態,對人對事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對于中醫藥高校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在這個樂觀積極的態度中,首先是要培養中醫藥高校生對自己所學中醫藥專業的熱愛之情,要發自內心的喜愛自己所學的中醫藥專業,并且堅信中醫藥事業在國際上的重要地位。這種熱愛之情不僅只表現在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技能,更要在日常點滴中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人和事。

      所謂高質量中醫藥人才,就是能勝任自己的醫務工作,能把中醫藥事業傳承發揚光大,運用中醫藥方法治病救人,這也涉及到醫患關系的問題。作為一個中醫藥工作者,不僅要救死扶傷,完成一個醫務工作者的使命,更重要的是讓病人信任中醫,在治病中對中醫產生熱愛之情,這就需要中醫藥工作者自身先具有強大的人格魅力,自身對中醫藥事業充滿熱情,才能用這份熱情去感染病人。所以高質量的中醫藥人才,絕不是僅僅掌握中醫藥知識和技能,更應該具有人格和諧以及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具體可嘗試如下做法:

      一是結合心理發展,在中醫藥專業課中穿行有針對性的中醫文化教育。讓學生更多地了解中醫藥文化,更多地了解一些相關的典故,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更多地查閱相關的資料,從而樹立起對中醫藥事業的熱愛之情,進而在接下來的專業知識學習中才真正感受到中醫藥的博大精深,認識到所學專業的驕傲感和自豪感,才能發自內心的從老師要求掌握中醫藥知識的要學好轉變成學生自己認識到的必須學好,以此熱愛自己的專業找到人生的目標。

      二是要考慮個體發展的獨特性,發揮個性教育的作用。每個個體具有下列發自的獨特表現,每個老師和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心理健康沒有特別固定的模式可照搬,要針對每個個體的特點入手,塑造適合其個性的和諧人格。這就需要不僅密切關注每位學生,更要關注每位教師,了解師生各自的特點,在針對性的教育中,也要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的傳播。當然,心理健康問題最終要落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落在學生自己身上,一個人格的塑造過程的一點一滴造就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哪個老師能手把手教會的,必須通過師生互動中自己體驗、認識才能得到提高。

      三是要重視情感手段的應用,在教育過程中關愛當先。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對中醫人才的期望,在情感上認識到自己所學專業的神圣感,這樣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中才能更加自覺自愿,這樣的教育效果才更有保障。多組織一些義診活動和中醫藥方面的宣傳活動,利用現在發達的網絡手段比如微信公眾平臺等及時跟廣大學生建立情感上的聯系。

      綜上,中醫藥高校的內涵式發展在與中醫藥高校中t文化的構建,中醫藥高校中醫文化的構建取決于中醫人才的培養,中醫人才的培養不僅是教學質量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格健全和諧,從而促進中醫藥高校內涵式發展。

      2.2 加強中醫藥科學研究

      要利用各種實體,中醫藥院所、中醫藥工廠和中醫藥公司以及中醫醫院,調動各界力量與中醫藥高校建立廣泛的聯系,包括實習基地建設,達到點面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中醫精神在大學教育的各個階段,課堂上和課堂外時時刻刻發揮作用,并以社團和志愿服務等方式發揮傳播中醫藥教育的功能,發揮師生和朋輩之間互動影響,將中醫藥高等教育融入社會和學校的方方面面,最終達到中醫藥高校文化與各中醫實體文化的契合與提升,從而促進中醫藥高校內涵式發展。

      2.3 擴大中醫藥社會服務

      中醫藥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服務社會,服務大眾。以中醫藥高校師生隊伍服務社區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廣泛開展以中醫藥高校為主體的中醫藥社會服務工作,在實踐中提升中醫藥高校師生的專業素養,反過來以中醫藥社會服務為導向,營造良好的中醫藥高校校園文化,從而促進中醫藥高校內涵式發展。

      2.4 實現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

      要把中醫藥文化建設和心理健康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倡導中醫藥文化建設的同時,把心理健康問題并重,健康和諧的人才能在思想行為方面建構出高尚的文化氛圍,反過來積極向上的文化也會對人的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兩者相輔相成。可見中醫藥文化建設工作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兩者側重點不同,但終極目標都是促進人格健康發展,培養高質量的中醫藥人才,所以內容和方法上有許多相似之處。要正確把兩者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兩者的互補效應。用心理學方法塑造人,不僅對中醫藥文化進行傳承,也是對中醫藥文化的一種創新理念,不僅重視中醫藥文化現象,更注重中醫藥文化的主體,以此促進中醫藥高校內涵式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德祥,林杰.“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本質的歷史變遷與當代意蘊[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11):1-8.

      [2]卓勇良,從外延式發展到內涵式發展[M].今日浙江,2012(14):36-37.

      [3]王志剛,地方高校內涵發展的基本內容和實現路徑[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14(4):111-115.

      [4]鄭磊,高等教育規模與經濟增長的互動[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11):28-33.

      [5]康德武,高校內涵式發展的動力探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3(10):1449-1552.

      [6]高月,關于大學內涵發展的思考[J].遼寧經濟技術職業學院學報,2014(6):62-64.

      [7]羅莎,關于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理念分析[J].學理論,2014(6):175-177.

      [8]王廷云,積極推進學校內涵式發展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179.

      [9]石云山,讓文化引領學校內涵式發展[J].教育,2015(15):53.

      [10]田飛達,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含義和實現方式[J].考試周刊,2014(47):159.

      [11]王智勇,協同創新:高校內涵式發展的新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4(10):11-12.

      中醫藥文化的特點范文第2篇

      1我國中醫藥科技期刊的現狀

      目前我國有中醫藥科技期刊100多種,數量雖然比較多,但也僅占國內醫學期刊總數的1/7,學術水平參差不齊,有學術水平較高、屢獲出版界大獎的期刊,如《中草藥》雜志就先后榮獲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國家期刊獎、中國百強科技期刊等獎項,但也有為生存而苦苦掙扎的期刊,中醫藥科技期刊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我國中醫藥科技期刊由于存在區域文化、歷史、經濟等方面的差異,主要集中在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地區,尤其以北京、天津為主。中醫藥科技期刊出版資源的分布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中醫藥產業的發展速度。

      2中醫藥科技期刊的辦刊宗旨

      隨著中國中醫藥產業特別是近幾年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中醫藥學科間交叉應用越來越多,為了適應這一發展趨勢,提高辦刊質量,為中醫藥學工作者提供更好的交流平臺,中醫藥科技期刊以服務國家創新能力建設、傳播先進文化、推動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為己任,辦刊宗旨為在繼承和發揚傳統醫藥學遺產的思想指導下,及時報道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對中醫藥科研、生產和應用的新成果、新技術、新經驗及國內外有關的發展動態,推動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注重理論的超前研究和實際應用,聚焦中醫藥相關領域的關鍵技術創新突破與融合、先進實用技術推廣示范應用,促進中醫藥領域科技進步、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服務科研和生產實踐;搭建中醫藥領域學術研究和經營管理交流平臺,為政府相關管理機構、大專院校和中醫藥企業從業人員及科研工作者、中醫藥產品用戶服務。

      中醫藥文化的特點范文第3篇

      中醫藥的價值

      健康大視野:關于中醫藥,在現代社會里發揮了哪些重要作用?

      司富春:從中醫藥自身的發展來看,切合了國家政策和實際工作的需要,取得了很大成就。比如,在醫改中,在新農合中,中醫藥已經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并且在逐步推進。

      作為中醫藥本身,它的醫療技術、醫療方法是非常貼近老百姓的,所以容易理解、掌握、使用,當前涉及到的領域非常廣泛,比如在醫院的文化建設方面,在日常養生、保健宣傳方面等,都能突出中醫藥的優勢,再加以推廣宣傳,并研發出一系列體現中醫藥的產品,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的實力就更加雄厚。

      健康大視野:今年歸真堂的事情引起了很大的關注,您是怎么看待這件事情的呢?

      司富春:歸真堂本身也是在研發一些民族醫藥,作為我們從業人員,我覺得對于中醫藥,對于民族特色醫藥,應該是需要加以發展的。當然我們對動物需要加以保護,我們是在保護動物的同時,重視對這些中醫藥的利用,這是我們醫療產業的一個重要方面。

      健康大視野:關于藏藥納入醫保、基藥體系,您怎么看待?

      司富春:藏藥作為民族醫藥,也是我國整個中華傳統醫藥里面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藏藥里面有很多有優勢的品種和一些非常適用的理論,所以近幾年黨和政府非常重視。作為把藏藥納入醫保體系,我認為應該是逐步可以推行的,尤其是對一些有效的、經過很長時間使用的一些藥物,應該是可以采納的,像冬蟲夏草、紅景天等等,這些藥物應該逐步推進使用。

      中醫藥文化是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

      司富春認為,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的載體,積極開展中醫藥文化普及教育,深入挖掘、保護、傳承與發展中醫藥文化,做好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尤其是以我國歷代名醫、流派的學術特點和學術思想,發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診療技術,重視確有療效的民間中醫診療技術和方法的收集、整理、研究,為中醫的繼承、傳播與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助推我國中醫藥民族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

      在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上司富春建議:第一,投入專項資金,分地區建設中醫藥文化博物館。第二,加大經費投入,設立中醫藥文化研究專項資金。加強中醫傳統文化研究和教育,是保持中醫優勢和特色的基礎。第三,加緊人才培養,造就一批中醫藥文化領軍人才。第四,加強文化宣傳,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

      加強中藥價格監管

      面對中藥價格的上漲,國家應加強價格監管。“2010年下半年九成中藥材價格都在上漲,多數漲幅在30%以上,部分已經翻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太子參,半年價格漲幅高達5倍。”司富春說,中草藥種植面積減少、氣候災害頻發、藥材需求增加、市場有游資炒作等因素是造成去年中藥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

      “除了上述4點,政府對中草藥的價格監管機制不健全,特別是對中藥飲片生產經銷企業定價不規范也是導致中草藥價格失控的重要原因。”

      中醫藥文化的特點范文第4篇

      [關鍵詞] 中醫藥文化;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R2-0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10(a)-0120-04

      Research on the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uj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PENG Haiyuan1 ZHU Xiangzhi1 HONG Fan1 WANG Fangren2

      1.Fujian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3, China; 2.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 As a new indust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ultural industry has varied degrees of development in the country, especially inside som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nd TCM culture deep city and area where had achieved good result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ujian TCM cultural industry, this paper is pointing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ting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uiting its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ujian TCM 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

      近年來,隨著文化多樣性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用的日益顯現,文化產業對促進經濟增長、增強綜合實力、參與國際競爭、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中醫藥文化產業作為健康產業與文化產業的結合,也得到了極大的重視和支持,2009年我國中醫藥文化建設納入國家文化發展規劃[1],201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中醫藥文化建設“十二五”規劃》[2]。因此,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增強其競爭力和影響力,推進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對促進中醫藥事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3-5]。

      目前,國內已有研究機構開展中醫藥文化產業相關研究。如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張超中[6]開展了我國中醫藥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和對策研究,提出了中醫藥文化科技園區的建設方案。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周釗和等[7]從中醫藥文化研究保護、宣傳教育、行業文化、文化產業及對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對湖湘中央醫藥文化發展對策進行了深入探討。黃岡師范學院江軍民等[8]通過對蘄春縣李時珍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的狀況和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促進蘄春縣李時珍醫藥文化產業發展的相應對策。同時,我國也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的中醫藥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中醫藥文化產業規模呈現逐步壯大的趨勢。如浙江現代聯合集團投資超過60億元籌建中醫藥健康文化產業園;山東宏濟堂制藥集團投資近十億元建成了省內首座宏濟堂中醫藥文化產業基地;安徽啟動了中華醫藥科技文化產業項目;黑龍江也明確了2014年積極發展中醫藥健康文化產業等。福建省在中醫藥文化開發方面也有所成就,但仍存在中醫藥文化產業領域的研究較少、產業發展不夠成熟等問題。本文主要針對福建省(以下簡稱“我省”)中醫藥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我省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的對策建議。

      1 福建省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1.1 中醫藥文化產業內涵

      中醫藥文化產業是健康產業與文化產業的結合,主要借助傳媒、科技手段,將中醫藥的屬性,蘊含的歷史、地理、民族習俗、風土人情、文學藝術、道德規范、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人文元素進行文化加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現其經濟價值的的全新產業,涉及科研、教育、醫療、休閑娛樂、國際交流合作與傳播等各個領域[9-11]。

      中醫藥文化產業產品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與中醫藥文化相關聯的歷史、人物、文物等為內容,利用圖文、音頻、視頻等傳播手段制作的書刊、包裝、廣告、廣播、影視、戲劇、曲藝等產品;另一類是有益于人們身體健康的各種養生保健服務項目及平臺,包括中醫藥文化博物館、中醫藥主題公園、醫藥文化會展、文化養生機構等文化服務性消費行業[12]。

      1.2 福建省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借助國家扶持中醫藥文化產業的良好政策優勢,福建省利用自身所積淀的資源文化優勢,大力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經過多年的努力,福建省在中醫藥文化產業研究及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并進入快速發展通道。

      1.2.1 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優勢,引領了相關行業協同發展 我省積極推廣中醫藥老字號品牌,弘揚傳統文化。據統計,我省從2006年開始開展并認定了三批共53家“福建老字號”,其中34家被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中醫藥領域包括片仔癀、靈源、采善堂等品牌[13]。這些品牌企業依靠中醫藥“老字號”涉及醫藥、食品、餐飲、酒業等行業,牽起了整條產業鏈。如以漳州市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市靈源藥業有限公司、廈門中藥廠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中醫藥骨干企業依托傳統品牌大力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基本形成從藥品、保健食品到飲料、家庭藥膳,從原料、片劑到膠囊、口服液的多元化、多層次的產業鏈條。漳州片仔癀公司在四川阿壩州和陜西秦嶺山脈以南的鳳縣投資建立養麝基地,產品由單一的藥品發展至保健品、特色化妝品、醫療器械、日化產品及其他護理用品等多個品種,逐步覆蓋了上游原材料、中游研發、下游生產銷售產業鏈。泉州市靈源藥業有限公司打造“靈源”牌,產品由“靈源”萬應茶延伸至茶劑、散劑、飲料、食品和中藥飲片等多系列品種。

      1.2.2 加大了中醫藥文化宣傳 發展中醫藥文化會展業。利用地緣優勢,我省堅持辦好“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海峽兩岸中醫藥發展與合作研討會”“閩臺中醫藥學術論壇”“海峽兩岸慈濟中醫藥文化節”等一系列活動。通過學術交流、經貿洽談、藥物交易等形式,推廣中醫藥品牌,吸引國內學術機構、科研單位、知名企業等各方力量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漳州片仔癀公司就常通過展覽、視頻及作為饋贈禮品等方式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展示了源于宮廷秘方、歷經彌新的傳統名貴中成藥文化。

      開發中醫藥文化科普教育產品。近些年,我省反映中醫藥內容的報刊書籍、音像制品等中醫藥文化產品深受觀眾喜愛。比如,中央電視臺慕名采訪、拍攝的片仔癀專題片――《國寶秘藥之秘》上下集在CCTV國際頻道播出后,引起海內外的強烈反響;同時,為了弘揚片仔癀文化,宣傳國藥普濟蒼生的MTV《愛的傳奇》在社會大眾中廣泛傳唱;與原衛生部、國家藥典委員會合作制作的大型系列專題片《中華特色藥―片仔癀》專集,翻譯配音了中文、英文、日文、韓文等多個版本廣泛宣傳;與中央電視臺海外頻道、鳳凰衛視中文臺合作的介紹國寶名藥片仔癀的專題節目播出后也在海內外引起較好反響[14]。另外,福建三明市也大力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并正式出版發行了保護民族中醫精華的2部民間醫藥專著――《三明畬族民間醫藥》和《三明畬藥彩色圖譜》[15]。

      參與大型科普公益宣傳活動。在“中醫中藥中國行”福建活動中,我省也積極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走進社區和農村培訓社區及鄉村醫生、舉辦義診與健康講座等,并為現場群眾發放撲克牌、團扇、科普小冊子、單病折頁、中國中醫藥報特刊等宣傳用品,開展草藥辨識、藥膳制作、膏方介紹、中藥炮制、制藥等服務項目,頗受群眾歡迎。此外,利用地緣優勢,加入海峽兩岸中醫業務交流活動,組織我省中醫藥專家奔赴馬祖等地,開展腎病、胃病的中醫治療和飲食宜忌、中醫保健養生等講座,并進行學術交流。

      1.2.3 推動了中醫藥文化融入旅游產業 在打造“海峽旅游”品牌上升為國家戰略、我省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我省越來越多企業,尤其是中醫藥企業選擇開發品牌文化,與旅游業“結緣”,將智慧和創意注入冰冷的產品,讓其華麗轉身,成為給旅客帶來歡樂和驚喜的時尚旅游產品。如漳州片仔癀公司打造片仔癀博物館、中藥標本館、植物園、中成藥生產車間等組成的片仔癀中藥工業園瀏覽路線,通過物化形式,形象、客觀地反映片仔癀的文化特定,展現片仔癀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同時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工業旅游示范點供游客參觀,每年接待國內外游客200多個團[16]。靈源藥業也參與工業旅游示范點創建,打造以靈源山風景區、靈源禪寺、公司等為核心的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使企業產品、管理、文化與游客無縫對接。

      1.2.4 籌建了一批中醫藥文化產業園(基地) 為實現中醫藥相關產業有機整合,形成完整產業鏈條,我省積極鼓勵支持企業通過自建、聯建或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方式,建設中醫藥文化產業園(基地)。由萬好國際與福建中醫藥大學合作,投資2.5億元,以純藥用植物為景觀的中醫藥文化創意博覽園將于2014年7月開放,園內擁有神農谷、體質辨識園、萬博園、經絡園、中醫藥文化博覽館等十八個貫穿中醫藥發展史的文化互動景點。2012年3月,尤溪縣與福建中醫藥大學合作的中醫藥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也正式啟動,該項目提出建設一個融中醫藥文化、旅游、中藥資源開發利用于一體、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的“中醫藥文化創意產業園”的總體思路,園內包含中藥材種植生產基地、中醫藥休閑養生基地。2013年2月22日,融合兩岸中醫藥科技、金融、產業等優勢要素的海峽兩岸中藥現代(福建)產業園落戶漳浦,將重點建設兩岸藥用植物園示范區、兩岸藥材集散中心、兩岸現代生命科技園、中醫藥文化體驗園等。

      1.2.5 建設了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是傳承中醫藥文化和凸顯中醫藥特色的平臺、宣傳和展示中醫藥文化的窗口。我省確定片仔癀博物館、海滄青礁慈濟宮景區閩臺中醫藥博物館、萬好藥博園等為我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另外,福建省人民醫院、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和福建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聯合打造的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內容涵蓋中醫藥文化起源、古近代名醫介紹、杏林典故、養生保健知識、中醫特色療法及用具、常見中藥展示等。

      1.3 福建省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省中醫藥文化產業的發展勢頭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1.3.1 中醫藥文化產業規模小,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 中醫藥文化產業空間巨大,中醫藥文化資源蘊含著巨大的市場經濟價值和開發潛力,但目前我省中醫藥文化產業的主體較弱,具有競爭力的中醫藥文化品牌較少,中醫藥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還不能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發展能力明顯弱于“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僅少數如漳州片仔癀、廈門中藥廠等企業的經濟規模、企業規模、品牌影響力等具有抗衡能力。如漳州片仔癀已形成產業鏈和規模經濟,居我國中成藥行業50強,中華老字號品牌價值20強。近幾年,該公司產品暢銷海內外,年出口超千萬美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單項中成藥出口金額首位。

      1.3.2 中醫藥文化遺跡開發與利用不足 我省對中醫藥文化產業領域的創新、發展規律和思路等方面的關注和研究較少,中醫藥文化遺跡開發與利用不足。如武夷山地區是早期福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區域,該地區的醫籍醫事是古代福建醫藥的主要組成部分,這一地區出現了法醫學家宋慈、理學家研醫有成就者蔡元定、為官習醫者錢聞禮等[17],但該地區開發利用名人品牌明顯滯后,沒有真正把名人文章做出深度和廣度,中醫藥文化與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程度較低。

      1.3.3 尚未形成集群優勢 縱觀我省中醫藥文化產業,基本還處于單兵突進狀況,布局分散,尚未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因此難以形成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如漳州片仔癀位于漳州,靈源藥業位于泉州。另外,可集群化的中醫藥文化產業園(基地)尚未完工,大量企業、科技、人才、資金、政策等多因素也未能真正發揮作用。

      此外,我省還存在中醫藥文化產業園區特點不突出、地域同構化問題突出、創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短缺、產業配套不到位等問題。

      2 發展福建省中醫藥文化產業的對策建議

      2.1 制訂相關發展方針,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

      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制訂相關產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從政策、機制、投入、項目、稅收等方面,給予傾斜,對中醫藥的醫療、教育、科研、影視、出版等給予政策支持,大力扶持擴大中醫藥文化事業;并積極引導、鼓勵中醫藥企業和文化產業鏈相關企業聯合,深度開發醫藥文化內涵,促進中醫藥文化產業健康成長。同時立足全省中醫藥發展大局,統一規劃全省中醫藥文化產業,結合區域文化資源特色,逐漸建立起完善的可持續發展的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規劃體系,避免出現特點不突出、地域同構化等問題。

      2.2 發揮中醫藥文化資源優勢,培育鮮明特色的文化品牌

      政府應大力推進實施品牌培育戰略。一是培養國際中醫藥文化名人、國際中醫藥文化品牌、國際中醫藥文化著名企業、國際品牌中醫院等,通過文化貿易、中醫藥服務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多種方式,推動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二是采取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推進的中醫藥產業發展措施,以品牌促規模,以品牌拓市場,以品牌增效益,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中醫藥文化品牌。

      2.3 調研福建省中醫藥文化,進行深層次挖掘開發

      福建省孕育了眾多著名醫家,如東漢建安時期與華佗、張仲景并稱為“建安三神醫”的長樂人董奉、宋代建陽法醫學之父宋慈、閩臺民間醫神“保生大帝”吳、清代長樂著名的醫學理論家、臨床家和醫學教育家陳修園等[18]。因此,應對福建省各地中醫藥文化資源進行摸底調查,包括中醫藥文化古跡的考察、傳統中醫藥地方風俗民情的考證與開發利用研究、近代中醫藥貿易故址與文化研究、知名中醫藥種植基地、企業與醫院文化的整理與開發利用研究等。通過深度挖掘、整理、研究中醫藥文化內涵和原創思維,把名人古跡等文章做出深度和廣度。

      2.4 重視中醫藥文化產業人才建設,加快人才培養力度

      2.4.1 建立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是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的第一資源。中醫藥作為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其文化內容的傳播者往往較難替代,中醫藥文化產業需具有中醫藥知識、中醫藥事業管理知識、文化產業化專業知識等復合型人才才能勝任。因此,我省應建立集中醫藥、文化、創意、市場運營等于一體的中醫藥文化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以滿足中醫藥文化產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2.4.2 構建良好的人才引進機制 我省可從功能導向、政策扶持、制度激勵等方面構建良好的人才引進機制,從北京、廣東、臺灣等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成熟的地區引進優秀的中醫藥文化產業人才,尤其是那些閩籍的在外工作的高端人才,以提高我省中醫藥文化產業人才隊伍的素質。

      2.4.3 搭建中醫藥人才交流平臺 福建中醫藥大專院校、中醫醫療機構、研究機構、中醫藥企業以及中醫藥產業基地等應加強合作,共同搭建人才交流平臺,達到人才培養機制共建、師資隊伍互動、課程體系共享、科研項目合作等目的。

      2.5 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創新中醫藥文化產品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傳播。因此,要充分利用廣播、影視、廣告、書刊音像、演出活動和動漫等形式多樣、科學實用、健康向上的中醫藥文化精品,通過生活化、時尚化的創作,在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同時,向人們宣傳普及中醫藥知識。同時,也要注重開發新興傳播方式,創新中醫藥文化產品,吸引更多人關注中醫藥文化。如以魔方為基礎,融合五行和陰陽元素的中藥魔方,就是借助益智類玩具傳播中醫藥文化理論,進而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2.6 加強閩臺合作,促進中醫藥走向世界

      我省可充分利用國家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政策、福建對臺“五緣”優勢和中草藥資源豐富等獨特的有理條件,以及臺灣在現代中藥制造業的優勢,積極開展閩臺中醫藥科技文化交流。通過籌辦海峽兩岸中醫藥發展論壇等活動,推動海峽西岸區域內中醫藥資源整合、信息共享、人才流動、產業合作、監管聯動、標準互動,實現兩岸中醫藥優勢互補;建立以福建為主體的海峽西岸中草藥產業基地,使福建成為兩岸中醫藥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門戶和對臺中草藥供應集散地,形成兩岸良性互動的雙贏局面;通過閩臺民間共同信仰的醫神“保生大帝”吳加強合作,促進中醫藥走向世界。

      2.7 深化中醫藥文化與金融合作,建立投融資平臺

      我省中醫藥企業規模較小,資金不足。因此應將中醫藥文化產業與資本進行有效對接,為投融資雙方搭建一個對話平臺,應利用各種融資渠道,如在相關基金會設立專項基金,爭取政府的專項基金,風險投資基金,成長性投資,私募股權基金及國內外社會資金,銀行無形資產質押貸款等。

      3 結語

      福建省中醫藥文化獨特,地域性鮮明,同時也孕育了眾多著名醫家。因此,利用區域文化資源,發揮特色優勢,通過挖掘中醫藥文化價值、開發中醫藥文化資源、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等方式,不僅可以促進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而且可以增強中醫藥文化的軟實力和影響力,從而使中醫藥文化得到弘揚、傳承與保護。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Z].2009-05-07.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建設“十二五”規劃[Z].2012-04-20.

      [3] 高彥彬,趙慧玲.加強中醫藥文化研究,提高中醫藥文化軟實力[J].世界中醫藥,2011,6(6):461-464.

      [4] 肖燕,寧澤璞.略論中醫藥文化產業化[J].世界中醫藥,2011,6(5):372-374.

      [5] 官翠玲.中醫藥文化建設路徑探析[J].醫學與哲學,2013, 34(11A):75-77.

      [6] 張超中.我國中醫藥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趨勢[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1,18(10):5-7.

      [7] 周釗和,徐海燕,范霞,等.湖湘中醫藥文化發展對策研究[J].湖南中醫雜志,2013,(9):165-166.

      [8] 江軍民,陳中文.蘄春縣李時珍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3,(2):100-102.

      [9] 趙立冬.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意義重大[C].北京:北京養生文化創意產業協會,2009:893-896.

      [10] 陳小平.地域中醫藥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D].長沙:湖南中醫藥大學,2013:1-136.

      [11] 蔡光先,陳志鵬,寧澤璞.加快中醫藥文化產業化發展[N].中國中醫藥報,2010-04-08(3).

      [12] 秦偉民,劉蔚.簡論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桎梏及對策[J].湘潮,2013,(10):82-83.

      [13] 劉文艷.泉州再增一家福建老字號[N].泉州晚報,2014-06-18(10).

      [14] 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寶秘藥之秘――中央電視臺慕名拍攝并將播出介紹片仔癀專題片[EB/OL].[EB/OL].2012-04-18/2014-07-22.

      [17] 吳童,王瑩穎.理學與宋代武夷山地區中醫藥文化[J].中華醫史雜志,2011,41(4):214-216.

      中醫藥文化的特點范文第5篇

      一、中醫藥院校大學英語進行翻譯教學的必要性

      中醫藥院校大學英語進行翻譯教學是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需要。專門用途英語是與特定行業相關的英語教學,它不僅包含英語語言技能的訓練,更具有明顯的專業內涵,是語言技能訓練和專業知識學習的結合。因此,在具有專業特色的中醫藥院校,英語翻譯教學不能局限在英語專業學生中。中醫藥院校的學生分配在各個醫學專業,他們具有較高水平的醫學專業知識,提高他們的英語翻譯技能,有助于培養同時具有高水平醫學專業知識和英語能力的綜合型人才,有助于將中醫藥文化更準確更廣泛的傳播。

      二、任務型教學模式

      任務型教學滿足了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強調職業性和實用性強的特點。任務型翻譯教學模式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二語習得理論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由教師依據學生實際水平設計任務,創設真實或類似于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利用各種信息資源進行可理解性輸入和輸出、協作學習、主動完成任務,從而實現意義建構、提高翻譯能力的教學模式。任務型翻譯教學模式的特點和遵循的教學原則包含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主線、以協作互動為方式以及以學習情境為前提。在任務型翻譯教學模式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水平,設計不同內容和層次的任務,創設較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積極與同學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討和解決任務,從而獲得較強的實際翻譯能力。

      三、中醫藥院校大學英語任務型翻譯教學模式初探

      英國語言學家JaneWillis將任務型教學分為三個步驟:任務準備(pre-task)、任務環(task-cycle)和語言聚焦(languagefocus)。任務準備步驟由教師根據每節課的主題和學生的特點介紹并引入任務,激發學生的興趣。任務環即任務實施步驟(task-planning-report),學生討論和分析后制定執行任務的方法和技巧,執行并完成任務后向全班同學匯報。語言聚焦包括分析(analysis)和練習(practice)。學生對任務中的語言點進行分析和總結,并擴展練習進而鞏固所執行任務。中醫藥院校大學英語任務型翻譯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實用性,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實際的翻譯能力。任務可以圍繞對中醫藥名稱、中醫藥產品說明書、文獻、會議報告、病歷、實驗報告、論文摘要和中醫藥文化知識等的英語翻譯來進行。現以中醫藥產品說明書的翻譯教學為例,對中醫藥院校大學英語任務型翻譯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1)任務準備。將學生按人數分為小組,讓他們課前搜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中醫藥產品說明書。教師可以介紹相關翻譯理論和技巧,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先去選擇判斷使用何種翻譯理論及技巧。

      (2)任務實施。學生匯報搜集到的中醫藥產品說明書,分小組進行討論。分析翻譯所需要的理論和技巧,制定計劃。每個學生都有相應任務,對中醫藥產品的性狀、功效、禁忌等進行翻譯、討論翻譯各個部分所需注意的語言點和語法知識,并記錄所遇到的語言難點。完成說明書各部分翻譯后,在全班各組進行匯報,其他組可以指出翻譯得精確或者不足的地方。這階段學生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合作互助的精神。

      (3)語言聚焦。教師對學生的翻譯進行點評和總結,指出相應的翻譯理論及技巧,對語言點(醫學術語、結構詞和翻譯結構等)進行講解,并對學生記錄的難點進行解惑。同時將翻譯練習擴展到對中醫藥名稱、病歷等的翻譯任務。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知識和技能。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永不|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高清综合| 激情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无线码| 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免费黄色网址|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美女视频免费|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1|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址|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夜色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亚洲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hairy多毛pics大全| 理论亚洲区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亚洲线视频观看|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主播精品极品网红|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国产第一页|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西西人体44rt高清亚洲 |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日韩色日韩视频亚洲网站 |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日韩亚洲产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海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