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排污費征收標準

      排污費征收標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排污費征收標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排污費征收標準范文第1篇

      關鍵詞:環境稅;可持續發展;排污費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我國經濟在快速的發展同時出現許多的環境污染問題,污水排放,霧霾日益加劇、亂砍、亂伐隨處可見。在市場經濟發展的萌芽期,環境問題基本上也只是區域性問題。當時的環境問題主要是城市問題,主要是指城市工廠群的生產活動對聚居在城市的勞動者及其家庭成員所帶來的危害。隨著生產力發展、市場圈擴大、國際貿易日趨活躍,環境污染就變成不僅對工廠周邊聚居的勞動者產生危害,而且對居住在城市里一般的居民均造成危害,演變成深刻的城市公害問題以及自然破壞。實際上,那些“遠在深山”的生態退化更加危險。如消失的物種不能“死而復生”,損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濕地難以再現生機。生態系統全面退化,水土流失急劇,瀕臨物種增加,天然濕地大量消失,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制約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稅收不僅是政府作為財源籌集手段,也是以調控社會經濟生的一種方式。通過稅收,不僅可緩解當前環境資源問題,促進經濟平穩持續的發展,而且能體現國家負責任的國際形象。

      二、對國外環境稅分析

      國外現在征收的環境稅包括空氣污染稅、水污染稅、開采稅、車船燃料稅和與車船有關的稅、水資源稅、對電池和塑料袋等也進行了征稅。

      空氣污染稅主要是針對造成大氣污染的廢氣征稅,廢氣征收稅種有硫稅、碳稅和氮稅等等。90年代有許多國家引入硫稅,而美國也是在70年代開始征收硫稅,稅額一般是按照產品的含硫量或排放量來計算征收。水污染稅征收的對象包括工業廢水、生活廢水、農業廢水。水污染稅的征收對水污染的危害大大降低。比如,1990年水資源污染物打的排放量比1969年減少了48.2%。開采稅是美國主要針對石油開采征收的一種稅。開采稅的征收石油開采有很大抑制作用。車船燃料稅和車船有關的稅包括車船燃料稅、車船銷售稅,大部分國家對車船燃料征收增值稅和消費稅,目的是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水資源稅是出于環保的目的征收的,有德國、法國、荷蘭等國家征收。直接稅中與環境有關的激勵措施。

      國外許多國家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堅持可持續發展,征收各種環境稅,可見對環境保護非常重視,收費不是主要目的,只是以這種方式作為懲罰,已達到對環境的保護和資源的合理利用。

      國際上有許多國家征收排污費,從相關文獻上看,收取排污費的國家近20個,而且主要是歐洲國家。世界范圍內實施排污費的國家,波蘭、法國、荷蘭、德國、愛沙尼亞、意大利、丹麥、美國、西班牙、中國導入年分別為1992年、1969年、1970年、1981年、1991年、1976年、1997年、1971年、1985年、1982年。

      實際上1970年以后歐洲各國開始導入排污費制度,因此歐洲在排污費制度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例如德國排污費中污水排污費的征收就經歷多次改革。制訂了《污水排污費法》與《水管理法》,德國的排污費收入歸入到各州政府,其用途除了可用于排污費征收的行政費用開銷外,還僅限于用于水質保全對策費用、水質保全研究費以及從事保全事業的工作人員的教育費用等。

      三、對國內環境稅的分析

      我國環境污染愈演愈烈,根據全國環境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我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為221.6億噸,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為426.7億噸,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達32.9億噸,數量驚人。我國隨著工業持續不斷的發展,許多中小企業技術手段相對落后,造成較大的環境污染,也帶了其他的環境污染,比如噪音污染。環境稅的開征主要目的來治理我國環境污染,以及積極應對國際氣候變化的壓力。我國于1978年首次提出實行污染物排放收費制度,引入經濟手段實施環境管理。我國在2002年1月30日國務院第54次常務會議《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列》,從2003年7月1日起實施。排污費征收對象主要包括污水排污費、廢氣排污費、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排污費、噪音超標排污費。我國至今已采用或者嘗試采用的經濟手段主要包括排污收費、排污權交易、稅收政策、財政補貼、押金制度、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綠色保險等。

      四、我國“環境稅”――排污費存在的問題

      稅收作為國家一個重要的調控手段,環境稅的征收旨在保護環境,但是在我國實施征收環境稅存在許許多多的難題。雖然我國現在征收的主要環境稅是排污費,但是排污費存在他自身許多不足。

      第一,排污費征收的標準太低,環境治理需要大量的資金,排污費遠遠不夠。第二,排污費征收的范圍太小,主要對象是企業,但是還有很多非企業也是污染的排放體,但是他們并不是征收對象。第三,排污費的權威性較其他稅收相比權威性不高,在排污費的征收管理過程中,大部分排污費都征收不到位,很多征收對象不管不顧法律,很多執法部門執行力比較薄弱。第四,擠占挪用排污費,有的是用于辦公大樓建設,有的是用于自身能力建設和辦公經費不足。第五,部分地方以其他收費名義收取排污費,有的一些正常經營的企業在當年沒有收取排污費,而是收取了罰沒款,有的是以監測費的名義收取了排污費。

      五、關于我國排污費的征收方法

      (一)污水排污費征收標準與方法

      污水排污費按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以及污染當量計征,每一污染當量征收標準為0.7元。污水排污費計算公式為:污水排污費收費額=0.7元*前3項污染物打的污染當量之和。

      (二)廢氣排污費征收標準與方法

      廢物排污費按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以及污染當量計算征收,每一污染當量征收標準為0.6元。對每一排放口征收廢氣排污費的污染種類,以污染當量數從多到少的順序,最多不超過3項。廢氣排污費計算公式如下:廢氣排污費征收額=0.6*前3項污染物的污染當量之和。

      (三)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排污費征收標準

      對無專用儲存或處置設施和專用儲存或處置設施達不到環境保護標準排放的工業固體廢物,一次性征收廢物排污費。每噸固體廢物的征收標準:冶煉渣25元、粉煤灰30元、爐渣25元、尾礦15元、其他渣(含半固態、液態廢物)25元。對以填埋方式處置危險廢物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危險廢物排污費征收標準為每次每噸1000元。(危險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目錄或者根據國際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定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征的廢物)

      (四)噪音超標排污費征收標準

      對排污者產生環境噪音,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音排放標準,且干擾他人正常、工作和學習的,按照超標的分貝數征收噪音超標排污費,噪音超標排污費征收標準是超標分貝數為1、2、3、4、5、6、7、8、9、10、11、12、13、14、15、16及16以上收費標準(月)分別為350、440、550、700、880、1100、1400、1760、2200、2800、3520、4400、5600、7040、8800、11200(元)。

      盡管我國環境經濟政策種類較多,但真正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并發揮作用的并不多見。排污收費制度是影響最廣的經濟手段,但是多年來的實踐證明,排污收費制度存在先天不足,很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環境稅收政策不健全,環境稅制度的構建尚處于理論研究階段,其他諸多經濟手段如排污許可證交易、綠色信貸、綠色證券、污染責任保險等剛剛處于起步階段。盡管經濟手段對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范圍和作用程度還相當有限,在促進環境問題的解決方面尚具有很大潛力。

      參考文獻:

      排污費征收標準范文第2篇

      第二條本市企業事業單位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頒發的《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準)和《**市工業“廢氣”、“廢水”排放試行標準》,均應當繳納排污費。

      排放污染物的單位(以下簡稱排污單位)在繳納排污費后,不免除其應當承擔的治理污染、賠償損失的責任和法律規定的其他責任。

      第三條排污費的征收標準,按本辦法附表(附表略)執行。

      排污單位所排放的廢水、廢氣,在同一排污口含有兩種以上有毒有害物質時,應當按其超過排放標準的情況,分別測算,逐項累計。

      第四條本市的排污收費工作由市環境保護局組織實施,統一管理。各區、縣環境保護部門必須嚴格執行排污費征收標準。對隨意提高或者降低標準和擅自決定減免的,市環境保護局有權糾正。

      第五條排污單位應當按期向所在地的區、縣環境保護部門填報《廢水、廢氣、廢渣排放監測報表》,如實登記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經區、縣環境監測站復查核實后,由區、縣環境保護部門確定收費金額,填發《排污收費通知單》。

      第六條污染源的監測應當由排污單位或者其上級主管部門自行承擔,環境保護部門抽查核實。排污單位及其上級主管部門無能力監測的,可向排污單位所在地的區、縣環境保護部門申請,由區、縣環境監測站監測,或者由區、縣環境保護部門委托有關單位監測,按規定收費。

      排污單位與區、縣環境監測站對監測數據發生爭議時,可提交市環境監測中心進行技術仲裁。

      第七條排污單位經過治理和加強管理,排出的污染物已符合規定的排放標準,或者排污數量和濃度顯著降低時,可重新填報《廢水、廢氣、廢渣排放監測報表》,經所在地的區、縣環境保護部門復查核實后,停止或者減少收費。

      對停止或者減少收費的排污單位,所在地的區、縣環境保護部門應當定期進行抽查。

      第八條對繳納排污費后,排放污染物仍未達到標準的排污單位,從開征排污費的第3年起,每年提高征收標準5%。

      第九條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加倍征收排污費: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公布以后形成生產能力的新建、擴建、改建的工程項目和挖潛、革新、改造的工程項目,排放污染物超過標準的;

      (二)有污染物處理設施而不運行或者擅自拆除,排放污染物又超過標準的。

      第十條對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處以罰款,并可對直接責任人員和單位負責人處以100百元以下的罰款:

      (一)有本辦法第九條第(二)項規定的情況的;

      (二)因管理不善或者工作失職,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

      (三)偽造監測記錄,謊報排污情況或者采用不正當手段排放污染物的;

      (四)在環境保護部門或者上級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治理后,無特殊原因逾期不治理的;

      (五)違反“三同時”(即在新建、擴建、改建工程中,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規定的;

      (六)向中、小學校辦工廠下放有毒有害產品的加工任務,或者未經環境保護部門同意,擅自將污染環境的產品下放、擴散到街道、城鎮、社隊、農場的企業加工生產,或者雖經同意,但治理措施不落實的;

      (七)在居民集中地區焚燒瀝青、油毛氈等廢棄物,或者在江河中洗滌有毒有害物品及用具,或者擅自排放含油污物、工業廢渣、剩余活性污泥等廢棄液物的;

      (八)向水體傾倒或者排放含汞、鎘、砷、六價鉻、鉛、氰化物、黃磷以及其他可溶性劇毒物的廢渣的;

      (九)違反規定排放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廢氣、廢水和廢渣的。

      第十一條排污費按月征收。單位或者個人在接到區、縣環境保護部門發出的《排污收費通知單》后,應當在7天內向指定銀行繳付。逾期不繳的,每天增收1‰滯納金。拒不付款的,區、縣環境保護部門應當通知其在限期10天內繳付;當事人不服,可在期滿前向人民法院,期滿不又不履行的,由區、縣環境保護部門提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十二條企業單位繳納的排污費,可以從生產成本中列支;提高征收標準部分、罰款和滯納金,應當分別從企業稅后留利、利潤留成或者企業基金中列支。事業單位繳納的排污費,可從單位事業費中列支;提高征收部分、罰款和滯納金,在單位預算包干結余中列支。

      對個人的罰款,不得由單位報銷,也不得給予補助或者變相補助。

      第十三條征收的排污費和罰款,納入預算內,每月由市環境保護局集中繳入**市地方金庫,作為環境保護補助資金,按專項資金管理。

      環境保護補助資金由市環境保護局會同市財政局統籌安排使用,必須堅持專款專用,先收后用,量入為出。不得超支、挪用。如有節余,可結轉下年度使用。

      第十四條排污費收入的80%,由市環境保護局分配給各主管局,用于補助企業事業單位重點污染源的治理;各主管局應當注意提高使用效益,可集中使用,不要平均返回。未繳納排污費的單位原則上不給予補助。屬于本辦法第九條所列情況之一的單位,不得給予補助。

      排污單位采取治理措施,應當首先利用本單位自有資金,不足部分,可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逐級上報;主管局審查批準后,可給予一定數額的補助,由建設銀行監督撥款。主管局下達治理項目和補助金額時,應當抄送企業事業單位所在地的區、縣環境保護部門,并報市環境保護局備案。

      治理項目完成以后,由項目建設單位的上級部門按原項目審批權限,組織有關部門驗收。

      第十五條排污費收入的20%及提高征收標準部分,用于環境污染的綜合防治,環境監測站建設,排污收費管理,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技術培訓和環境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的獎勵等事項,由市環境保護局提出用款計劃,經市財政局核撥。但不得用作環境保護部門自身的行政經費以及蓋辦公樓、宿舍等非業務性開支。

      排污費征收標準范文第3篇

      關鍵詞:排污 收費 制度 發展

      中圖分類號:X-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3(a)-0-02

      當今世界在經濟日新月異迅猛發展的同時,作為經濟發展的附屬產物-環境污染已經開始作為人們必須要正視的問題。清新的空氣、純凈的飲用水、沒有被污染的土壤等環境要素是人類生存的必需條件,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把環境當作污染物的凈化場所,任意排放污染物,而不付出任何代價。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人類社會上百年的經濟發展沉淀,污染物的排放超過了環境凈化能力,使環境質量發生了從量變到質變的惡性循環,人民健康受到危害。世界上許多城市和工業區,人們用來賴以生存的新鮮的空氣、清潔的水現在已成為一種稀缺的資源。凈化這些被污染的空氣和水,或者從遠處和地層深處獲得潔凈的水源,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筆費用應由污染者來負擔。污染者既然污染了環境,也就是損害了環境質量,就應該理所應當的承擔這一切的后果,應該像消耗其他物品一樣支付一定的費用,并應承擔治理污染的費用和補償受害者的經濟損失,不應該把因環境污染而支付的費用轉嫁給社會和人民,從而提出了向污染者征收污染稅的主張。

      1 排污收費制度的起源以及在中國的起步

      德國于1904年在污染嚴重的魯爾重工業區最先實行排污收費制度。1976年9月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征收排污費的法律─《向水源排放廢水征稅法》。目前實行排污收費制度的有法國、日本、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中國在197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中規定:“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排放污染物,要按照排放污染物的數量和濃度,根據規定收取排污費。”1982年 2月國務院公布了《征收排污費暫行規定》,同年7月1日在全國各地實施。排污收費是控制污染的一項重要環境政策,是運用經濟手段要求污染者承擔污染對社會損害的責任,把外部經濟內在化,用以促進污染者積極治理污染。中國在《征收排污費暫行辦法》中指出,排污收費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企業事業單位加強經營管理,節約和綜合利用資源,治理污染,改善環境。實踐證明,排污收費能起到促進治理污染的作用。

      2 排污收費制度在我國的具體實施

      (1)收費范圍和標準的確定。《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規定了廢氣、廢水、固體廢物以及噪聲污染四個方面的排污費收取辦法。這也開創了我國排污收費理論制度的里程碑,緊接著2003年2月28日國家計委、財政部、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經貿委令第31號《排污費征收標準管理辦法》對排污費的收費標準做出了具體規定,這項排污收費制度細則的適時推出,更加從理論上做了完善,從法律層面上對收費的具體實施座了相關的配套和補充,做到了有法可依。

      (2)加倍征收或減收、免收的條件。《排污費征收標準管理辦法》中對于排污企業的排污類型進行了分類處置,從人性化方面科學有效的規范了排污者的排污行為。企業的過度排污,勢必對環境造成更大的污染,就應該承擔過多的治理環境污染的責任,加倍征收排污費,從經濟手段上對其進行了懲戒。但是如果企業由于不可抗力因素遭受重大經濟損失,國家允許其減收排污費,但是前提是企業采取積極的措施治理環境污染,國家也確實做到了“以人為本”,在企業和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間做到了有機的平衡。但是由于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地域經濟結構的差異,導致了從國家層面上制定的法律還存在著地域性的差異,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向中西部轉移,致使越來越多的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向中西部集聚,這時候地方標準的橫空出世,也從制度上實現了創新,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序實現提供了有利的地方保障。其中山西省新出臺的二氧化硫收費標準,更是對嚴重污染空氣和影響大氣環境質量指標的二氧化硫做出了嚴厲的規定,從2008年4月1日起,山西省將執行新的二氧化硫排污費征收標準,對不同的排污行為實行差別收費,每公斤收費相差了一倍。根據山西省物價、財政和環保部門聯合下發的文件,對未完成煙氣脫硫設施建設或二氧化硫排污超標的單位,二氧化硫排污費收費標準由現行的每當量0.6元,提高到每當量1.2元;對已完成煙氣脫硫設施建設并且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的單位,二氧化硫排污收費仍執行每當量0.6元的老標準。據了解,對不按規定核定排污量、計征排污費或者減免緩繳排污費的單位,山西省環保、財政、物價部門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責令限期改正,對拒報、謊報排污量,以及不依法按時足額繳納排污費的,要依法予以處罰,源頭上結合經濟手段對超標排污者進行制裁,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相結合,出組合拳,為山西省乃至全國“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順利實現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地方標準的建立,是對國家相關制度的補充,根據地域性的差異,從而選擇適合本地區的收費標準,這就徹底要求政府決策者審時度勢,在國家宏觀政策的指引下,為了更好的完成國家節能減排的目標。

      (3)排污費用收繳。《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規定排污者在規定期限內繳納排污費,滯納金的出現無疑是排污費征收過程中的一大亮點。如果逾期未繳納排污費,企業要承擔相應的滯納金責任,使得排污者拖沓的投機心理蕩然無存。拒不繳納企業要承擔被關停整改的嚴重后果。從征收源頭和執行過程中,始終利用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相結合的方法,無論從力度還是廣度上,都是要確保排污費的足額征收,堅決杜絕掉漏征等現象的發生。

      (4)排污費的使用。我國排污費使用堅持的是“收支兩條線”的原則,最大限度的使排污費使用到排污企業的污染治理中去,但是并不免除排污者治理環境污染的責任,在繳納排污費的同時,企業必須嚴格規范排污口,保證污染防治設施的正常運行,最大限度的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可見排污費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3 我國排污收費制度的弊端

      我國排污收費制度起步尚晚,這套制度還是借鑒西方,西方已經走完了工業化社會的上百年的起步時期,但是我國工業化起步晚,現在還處于工業化的初期,環境污染乃是工業化初期的不能避免的,我們也不得不踏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但是積極嘗試引進各類新的制度加強地方環境立法,作為法律來約束企業的排污行為,堅決杜絕企業“先上車后買票”的老套路子,實踐上處理好排污收費與排污許可、排污行政處罰、排污申報登記制度的關系,乃是做好我國“十二五”節能減排文章的重中之重。

      (1)排污申報制度執行不到位。排污申報制度作為西方國家后工業化時代的產物,這個制度作為排污費征收的重要依據,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企業排放污染物制度登記表》的填報對于某些企業主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電腦都不會使用,而上述填報數據需要有在線監控設備的監控數據,而這個在企業來說是不太現實的,而西方社會已經高度工業化,企業的各個生產流程均采取計算機操作,填報上述數據輕而易舉。由于排污申報制度的執行不力,直接導致排污費征收的數據、征收期限等大打折扣。

      (2)排污費行政處罰執行太難。現階段環保部門只有監管權力,一紙文書的下達輕而易舉,但是沒有相應的執行權力,造成了監管和執行的斷檔,而人民政府把經濟發展放在首位,有些時候可能無暇顧及上述問題,直接導致了環保部門的權威受到了挑戰,企業由此可以不拿環保部門當回事情,為“先上車后買票”埋下了伏筆。

      (3)收費環節監管難。我國現行的排污收費制度中存在著制度和實踐脫節的窘境,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存在著執法不嚴、協商收費等問題,對于一些像磚廠等類似的小企業,各自為政,鼓勵經營,沒有具體的賬目可查,排污費收取時參考的具體產量只能參照企業申報量,而收費中如果夾雜協商收費,討價還價,拿回扣等問題,更是非常隱蔽,然而這些企業為了成本計算,污染防治設施更是一紙空文,這樣就使國家積極的排污收費制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打了嚴重的折扣,作用可見一斑。

      4 我國排污收費制度的改進

      排污收費制度是現行世界范圍內綜合運用政府管理職能和經濟杠桿治理環境污染的最有效的制度,但是面臨我國沒有積極穩妥的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排污收費體系,在我國排污費作為行政收費立法層次較低,排污稅的可行性這時候提上了日程,使得排污費作為國家的稅收強制執行,排污稅則體現國家意志,除了采取收取排污費的行政收費措施,還可以通過責成提供納稅擔保、凍結納稅人的存款賬戶和扣押、查封納稅人的商品、貨物等采取稅收保全措施和強制性措施,對于偷稅數額較大或抗稅行為觸犯刑法的,可以依法給予刑事制裁。費改稅”后,這項稅種將由稅務機構代替環保部門征收,行政色彩有望隨之淡化。而且,相比排污費僅針對產業鏈末端環節征收的做法,稅收的征繳環節則較為靈活,可以同時對生產、消費等多個環節征稅。以環境稅替代現有排污費將會是大勢所趨。積極適時的探索排污稅的可行性迫在眉睫,關系到國家“十二五”節能減排任務的順利完成,實現排污企業污染物的零排放,最終實現環境質量的徹底改善。

      參考文獻

      [1] 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S].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69號),2003(10):2-13.

      [2] 排污費征收標準管理辦法[S].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第31號令),2003(7):15.

      [3] 王彬輝.〈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若干問題探析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博士。[N/OL]東莞市環保局http:///sofpro/cms/previewjspfile/dgepb/cms_0000000000000003451_tpl.jsp?requestCode=131021&CategoryID=16304 (2006/7/13).

      排污費征收標準范文第4篇

      第二條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財政部門應當切實加強本行政區域內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工作。

      第三條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排污者),必須按照國家和我省的有關規定繳納排污費。

      對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計征污水排污費;超過國家或者本省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國家規定的收費標準計征的收費額加一倍征收超標準排污費。

      排污者向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污水、繳納污水處理費用的,不再繳納排污費。排污者建成工業固體廢物貯存或者處置設施、場所并符合環境保護標準,或者其原有工業固體廢物貯存或者處置設施、場所經改造符合環境保護標準的,自建成或者改造完成之日起,不再繳納排污費。

      第四條排污費納入財政預算,作為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全部專項用于環境污染防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或者挪作他用。

      第五條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按照預算資金管理辦法,堅持“量入為出和專款專用”的原則。

      第六條排污費資金的收繳、使用必須實行“收支兩條線”,各級財政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對排污費資金的收繳、使用進行嚴格管理,加強監督檢查。

      第七條排污費按月或者按季屬地化收繳。

      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的電力企業的排污費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定和收繳,所有收入直接繳入省級國庫。

      原由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征收排污費的企業(除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的電力企業外),自2004年1月1日起,交由設區市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定和收繳。

      第八條排污者依照《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排污費征收標準管理辦法》對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提出復核申請的,如果對復核結果仍有異議,應當先按照復核的污染物種類、數量交納排污費,并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九條排污者對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無異議的,由負責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排污費征收標準和排污者排放的污染物種類、數量,確定排污者應當繳納的排污費數額并在媒體或以其他形式予以公告。

      第十條排污費數額確定后,由負責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向排污者送達“排污費繳納通知單”,作為排污者繳納排污費的依據。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同時建立排污收費臺帳。

      第十一條排污者應當在接到“排污費繳納通知單”7日內,填寫財政部門監制的“一般繳款書”(五聯),到財政部門指定的商業銀行繳納排污費。

      對于未設銀行帳戶的排污者以現金方式繳納的排污費,由執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使用省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向排污者收取款項,并填寫“一般繳款書”于當日將收取的款項繳至財政部門指定的商業銀行。

      第十二條商業銀行應當在收到排污費的當日將排污費資金繳入國庫。對由省級環保部門直接收繳的排污費,國庫部門負責按1:9的比例,10%作為中央預算收入繳入中央國庫,作為中央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90%作為省級預算收入繳入省級國庫,作為省級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

      對由市縣環保部門負責收繳的排污費,國庫部門負責按收繳總額的10%作為中央預算收入繳入中央國庫,作為中央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收繳總額的10%作為省級預算收入繳入省級國庫,作為省級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其余80%部分作為市縣預算收入,繳入同級國庫,作為市縣的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

      第十三條收繳排污費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一般繳款書”回聯,認真核對排污費繳庫數額和級次,及時與國庫對帳,并將“一般繳款書”回聯與對應的“排污費繳納通知單”存根一并立卷歸檔。

      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環境監察機構負責排污費的催繳工作。

      第十四條排污費必須納入財政預算,列入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進行管理,用于下列污染防治項目的撥款補助或貸款貼息:

      (一)重點污染源防治項目。包括技術和工藝符合環境保護及其它清潔生產要求的重點行業、重點污染源防治項目;

      (二)區域性污染防治項目。主要用于跨流域、跨地區的污染治理及清潔生產項目;

      (三)污染防治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項目。主要用于污染防治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以及資源綜合利用率高、污染物產生量少的清潔生產技術、工藝的推廣項目;

      (四)繳入省級國庫的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的電力企業二氧化硫以外的排污費,全部用于企業所在地污染防治項目;

      (五)國務院和省政府規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項目。

      第十五條省財政、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省環境保護宏觀政策和污染防治工作重點,編制下一年度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申請指南。

      第十六條申請使用中央和省級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應當按照以下程序及要求進行申報:

      (一)申報程序:中央和省級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按照隸屬關系,以項目形式申報。項目組織實施單位或承擔單位為省級收繳企業的,可直接向省財政、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項目組織實施單位或承擔單位為非省級收繳企業的,通過其所在設區市財政、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聯合向省財政、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二)申請材料要求:申請材料分正文和附件兩部分,正文為申請經費的正式文件,附件為每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內容包括:項目的目的、技術路線、投資概算、申請補助金額及使用方向、項目實施的保障措施、預期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等。

      申請使用貸款貼息的單位,還應當提供經辦銀行出具的專項貸款合同和利息結算清單。

      第十七條項目評審和實施

      (一)形式審查:申請省級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項目,由省環保行政主管部門設立項目審查委員會對項目申報條件、材料完整性、真實性等進行形式審查。

      (二)項目評審:通過形式審查的項目,由省財政、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有關專家進行項目評審,按項目的輕重緩急及專家評審結果排序,統一納入項目庫管理。

      (三)項目計劃:根據財力狀況,由省財政部門、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下年度安排項目建議計劃,納入省級財政預算,并按進度聯合下達項目預算。

      (四)資金撥付:省財政部門按項目進度和資金使用計劃及時撥付資金,其撥付方式按有關規定執行,并對環保專項資金的專款專用及其他配套資金到位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五)項目執行:項目單位收到省級環保專項資金后,應當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盡快組織項目的實施。污染治理項目在實施過程中要嚴格執行省級有關財經政策、財務規章制度、招投標管理規定,科學、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經費。省級環境保護專項資金要與其他資金來源統籌安排,單獨核算、專款專用。

      (六)項目管理: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財政部門對省級環保專項經費資助項目實行跟蹤管理。對項目執行情況實行監督檢查。

      (七)項目驗收:項目完成后,由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委托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項目進度檢查治理技術方案的實施以及污染總量削減措施的執行,并組織項目驗收。凡未通過驗收項目,視情況予以通報,該項目申報單位今后不得申報省級環保專項資金。

      第十八條各設區市財政、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于每季終了的15日內,將排污費征收情況及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季度報告上報省財政、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年度終了后20日內上報年度報告。

      第十九條對不按照規定繳納、征收、使用排污費的行為,依照國務院《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和財政部、國家環保總局《排污費資金收繳使用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視情節輕重,追究其行政和刑事責任。

      第二十條財政部門應當將收到的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納入一般預算收入科目中“排污費收入”核算;對納入預算支出的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應納入一般預算支出科目中“排污費支出”核算。

      排污費征收標準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農村污水治理;共同受益者;治理責任;理論依據;資金投入

      中圖分類號 X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9-0235-02

      Abstract It′s elaborated that in the rural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relevant theories provide premise and basis for mutual beneficiaries,namely the whole society which have become sewage disposal responsibility body.Therefore,it′s proposed that beneficiaries funding responsibility and its support,participation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mutua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allocation from the reality of rural sewage disposal.

      Key words rural sewage treatment;mutual beneficiaries;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theoretical basis;funding

      農村污水是指農村居住區范圍內產生的以居民生活污水為主的綜合排放污水。農村生活污水成分復雜,來源面廣,治理難度大。因此,必須按照科學設定和合理配置的原則,從農村污水治理的實際出發,明確共同受益者的治理責任。

      1 共同受益者治理責任的理論依據

      1.1 環境正義理論

      環境正義是指環境與資源保護領域中的個體在利用環境資源、分配環境成果時應得到平等的關注和尊重,在承受環境風險、治理環境污染、確定環境責任時,應平等地面對和分擔。

      城鄉環境正義是指環境與資源保護領域中的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在利用環境資源、分配環境成果時應得到平等的關注和尊重,在承受環境風險、治理環境污染、確定環境責任時,應平等地面對和分擔[1]。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均享有基本的環境權益,同時均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城鄉環境正義關注的是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在環境與資源保護領域中的利益平衡問題,縣域城鄉環境正義的目標正是要處理好縣域范圍內城鄉居民間的環境利益平衡。縣域環境自身所具有的整體性、系統性、穩定性、綜合性特征要求在處理縣域城鄉環境利益平衡問題時以環境正義理論為指導,強調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所享有環境權益和所承擔環境義務的一致性,以及城鄉居民在承擔環境風險和責任上的平等性與合理性。縣域農村污水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縣域整體環境質量的改善和縣域居民生活品質的提高,這就需要合理分配城鄉居民間的治理責任,平衡城鄉居民間的環境利益,保持城鄉居民所享有環境權利與所履行環境義務的統一。

      1.2 發展補償理論

      城鄉經濟社會二元結構的形成與發展對當代中國農村與農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城鄉經濟社會二元結構正是城鄉環境二元化趨勢與環境保護“城市中心主義”的根源,直接影響著城鄉環境正義的最終實現[2]。

      “以工補農”思想和統籌城鄉發展戰略的提出為破除城鄉經濟社會二元結構提供了思路與政策支持。為改善長期以來農村環境不斷惡化的狀況,解決城鄉環境二元化趨勢下的農村環境問題,避免農村環境問題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與生命健康損害,得益于傳統體制的城市居民和群體,在取得城市發展和城市適宜環境后,有責任、有義務分擔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部分重任,對農村和農民提供受益補償。同時,這種責任的承擔也有助于權利平等原則、機會平等原則的實現和城鄉環境正義的實現。另外,環境作為一個整體,區域性環境利益并非為凝固的或一成不變的。從長遠看,城鄉環境二元化趨勢的存在同樣會對城市居民產生不利影響。

      農村污水治理中,共同受益者,即全社會的治理責任包括資金投入責任及其支持、參與責任。

      2 共同受益者資金投入責任

      國務院于2002年1月30日以國務院〔2002〕第369號令,頒布了《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并于2003年7月1日正式實施。原國家環保總局又先后頒布了《排污費征收標準管理辦法》《排污費資金收繳使用管理辦法》《關于排污費征收核定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減及緩繳排污費有關問題的通知》《違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行政處分暫行規定》等7個文件,與《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配套實施。

      2.1 明確共同受益者資金投入主體――城市居民

      共同受益者資金投入主體以城市居民為主[3]。受益于傳統城鄉經濟社會二元結構和農村污水治理的城市居民,其治理資金投入責任應當通過《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及其配套文件予以明確規定,并可通過以下2種途徑進行。

      途徑1:在《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及其配套文件中,明確將城市居民納入征收排污費對象的范圍,而不是針對城市居民另行制定收費辦法。在此基礎上,將針對城市居民所征收的污水處理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為城市污水處理費和農村環境污染治理補償費,用于包括農村污水治理在內的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工作。

      途徑2:在《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及其配套文件中,明確將城市居民納入征收排污費對象的范圍,但不對城市居民所征收的污水處理費進行區分,而采取政府統籌使用的方式合理安排,統一用于農村污水治理當中。

      無論采取哪種方式,都要在城市居民最高水費(含污水處理費)支付能力范圍內適當提高征收標準,或采取階梯水價的方式,穩定農村環境污染治理補償費的來源,保障農村污水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4]。

      2.2 進一步強化征收手段

      要對城市居民排污費繳納、征收、管理及使用等環節的違法行為,作出相應的法律責任規定,并加大處罰力度。對不繳或者欠繳排污費者,可處應繳納排污費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另外,要確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為城市居民污水處理費的征收部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征收而未征收或者少征收排污費的,上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有權責令其限期改正,或者直接責令排污者補繳排污費。

      2.3 嚴格監督管理,加強部門監督

      要在《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中明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每季度向本級人民政府、上級財政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本行政區域內城市居民污水處理費的使用和管理情況。進一步強化審計監督,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城市居民污水處理費用于農村污水治理專項資金使用和管理的審計監督。對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財政部門的工作人員違法批準減繳、免繳、緩繳排污費,截留、擠占、挪用用于農村污水治理專項資金的,不按規定履行監督管理職責,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3 共同受益者的支持和參與責任

      3.1 共同受益者間接的支持和參與責任

      主要是指將針對城市居民所征收的污水處理費部分用于農村污水治理,并在城市居民最高水費(含污水處理費)支付能力范圍內適當提高征收標準,或采取階梯水價的方式,穩定農村環境污染治理補償費的來源,保障農村污水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城市居民所繳納的污水處理費及相關費用是農村污水治理資金的重要來源。城市居民履行法定職責,按時、足額繳納污水處理費及相關費用,也就確保了農村污水治理資金的順利籌集,支持了農村污水治理工作。

      3.2 共同受益者直接的支持和參與責任

      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積極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做好農村污水治理,一是提供農村污水治理專項機構所需要的各種信息;二是為農村污水治理專項機構開展工作提供其他便利。

      4 結語

      在農村污水治理過程中,環境正義理論和發展補償理論為共同受益者成為農村污水治理責任主體提供了前提和依據。因此,必須按照責任設定的基本要求,明確共同受益者的資金投入責任及其支持、參與責任,從而確保農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快速、高效、有序推進。

      5 參考文獻

      [1] 晉海.城鄉環境正義的追求與實現[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8:57-60.

      [2] 常杪.小城鎮農村生活污水分散處理設施建設管理體系[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2.

      相關期刊更多

      造紙信息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環境與人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江西省環境保護局

      江蘇造紙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

      豆国产96在线|亚洲|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天堂|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最新|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亚洲AV无码国产剧情|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柚蜜| 亚洲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综合一区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青草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a级毛片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夜色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 中国亚洲女人69内射少妇| 亚洲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下载| 亚洲人成依人成综合网|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闲人蜜桃| 亚洲乱人伦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影院77777| 亚洲欧美乱色情图片|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亚洲无码黄色网址|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青青|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久久|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网| 中文字幕中韩乱码亚洲大片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影院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