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物化學的概念

      生物化學的概念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物化學的概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物化學的概念

      生物化學的概念范文第1篇

      一般情況下,可以從以下幾點細化一個概念

      1.1 名稱。記住物理量的名稱是了解一個物理量的第一步,就像了解一個人就要先記住這個人的名字一樣,教材上物理概念的名稱,是用黑體字印刷的,這正是要引起同學們注意和重視。

      1.2 定義及物理意義。物理概念的定義是用科學嚴謹的敘述給出的,教材中常用加點字來表示,定義要熟練準確記憶,不能有半點差錯。物理量所表示的物理意義不同于定義,如速度的物理意義是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其定義是位移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

      1.3 符號。物理量的符號大多采用英語的第一個字母,一般情況,每個物理量都有特定的字母,要求學生記準物理量的符號,這樣,有利于規范運算過程。

      1.4 表達式。一個物理概念的定義用數學語言來描述,就寫出了對應的定義式,因為任何一個物理量往往會和其他量建立聯系,它們之間的關系又會寫出不同的表達式,這時就要弄清哪個是決定式,哪個是定義式。

      1.5 單位。物理量的定義式,既給出了物理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又決定了它們之間的單位關系,要分清國際單位和常用單位,并記準其單位符號及不同單位制之間的換算關系。在做題時要求同學們統一單位。

      1.6 矢量和標量。每講一個物理概念,要求弄清它是失量還是標量。只有明確其特性,才能按相關規則進行運算。

      1.7 狀態量和過程量。每講一個物理概念,要求弄清它是狀態量還是過程量,如何通過狀態量的變化把狀態量和過程量建立起聯系。

      1.8 最后還要提醒學生弄清物理表達式的適用范圍。

      2.突破難點

      生物化學的概念范文第2篇

      關鍵詞:生物化學;多媒體技術;最新科研成果;發展史

      生物化學是一門探討生命本質的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并快速地與其它學科進行交叉、滲透。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了生物體的分子結構和功能,概念抽象晦澀、知識體系較為復雜。因此大多數學生感覺生物化學不易掌握和理解,導致學生缺乏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因此,有必要通過多種方法來提高生物化學的課題教學效果。

      1、采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對媒體教學技術以及網絡教學平臺的快速發展,多媒體課件在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生物化學的研究對象往往比較難以觀察,通過多媒體課件可以進行豐富的課堂展現,不僅對生物化學的微觀過程進行模擬,而且可以對一些抽象的生物現象進行直接表現。生物化學的一些概念較為抽象、復雜,學生難以通過語言或文字真而正理解。通過多媒體課件中的動畫或視頻,可以將一些抽象的概念進行直觀展示。此外,生物化學是一門研究型學科,結合實驗教學有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有更好地直觀理解。由于生物化學實驗時間較長,操作較為復雜,課堂教學過程中難以結合實驗教學。通過多媒體動畫或視頻展現實驗效果,可以獲得更好的教學互動。多媒體課件以其協同性、交互性、動態性,可以極大地提高了生物化學的教學效果。

      2、將生物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來提高教學效果

      生物化學教學不僅要以教材為基礎,還應將科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例如,在講解基因重組技術時,介紹一些化妝品具有抗衰老作用,是由于加入了從大腸桿菌獲得的表皮生長因子。利用大腸桿菌獲得人表皮生長因子的操作方法是:通過PCR技術人基因組中獲得表皮生長子基因,將表皮生長子基因重組到原核表達的質粒載體,基因重組質粒轉化大腸桿菌后,在適當條件下可以誘導大腸桿菌表達生成人表皮生長因子。在講解過脂代謝時,將脂代謝與減肥聯系起來。強調脂肪是在線粒體中進行β-氧化分解,由于線粒體膜的屏障作用,脂肪是不能直接進入線粒體。肉堿在脂肪代謝過程中作為搬運工,搬運脂肪穿過線粒體膜屏障,讓脂肪在線粒體中“燃燒”。一些公司由此將肉堿開發成具有減肥作用的保健品。在講解DNA時,介紹轉基因植物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影響,例如轉基因西紅柿是通過基因過程技術敲除了能夠引起自身腐爛的聚半乳糖醛酸酶,因此轉基因西紅柿不易腐爛,能夠保存較長時間。通過一些實例介紹,使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交匯起來,激發學生對生物化學的興趣,由此可以提高生物化學的教學效果。

      3、通過介紹最新科研成果來提高教學效果

      生物化學是研究自然界組成生物體的化學成分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生物化學的主要任務解釋各種生命現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向學生介紹生命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將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很多疾病的發生機制的解釋,疾病的診斷方法、治療措施,都是基于生物化學的理論基礎。在講授蛋白質功能結構時,向學生介紹鐮刀形紅細胞貧血癥,該病患者血液中出現許多長而薄,看起來像鐮刀的新月形紅細胞,患者血紅蛋白含量僅及正常人的一半,患者主要靠輸血維持,多在成年前死亡。鐮刀形紅細胞貧血癥是一種“分子病”,是由于異常血紅蛋白β鏈的第6位谷氨酸被纈氨酸所代替,蛋白質分子結構發生遺傳性變化導致了病變。過去鐮刀形紅細胞貧血癥沒有特效治療手段,最新研究成果發現可以采用基因治療的方法,治療性的基因被導入非致病的病毒載體并轉化入造血干細胞,輸入人體后,能夠在人體內產生正常的血紅蛋白,從而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課堂教學中引入最近的科研成果,不僅使學生對理論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生物化學的概念范文第3篇

      關鍵詞: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五年制高職;學習方式;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8-0130-03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五年制高職作為培養新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必須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內涵發展,以為社會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用得上、留得住的應用型人才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適應用人單位對技能人才的要求。探索“工學結合一體化”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理論教學與技能操作融會貫通的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體系,是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加快技能人才規模化培養,探索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及其內涵

      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是指按照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養規律,根據國家職業標準,以綜合職業能力為培養目標,通過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構建課程體系,并以具體工作任務為學習載體,按照工作過程和學習者自主學習要求設計和安排教學活動的課程。它明確了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即培養其綜合職業能力,即在真實工作情境中整體化地解決綜合性專業問題的能力和相應的技術思維方式,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其課程體系源于從企業真實工作過程的代表性工作任務中提煉出的典型工作任務,教學的內容則是典型工作任務轉化過來的學習任務,實施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體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融通合一,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學做合一,能力培養和工作崗位對接合一的特征。其直接來源是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這就決定了它必須以校企合作為基礎,按照企業實際工作過程實施教學。也就是說,學習就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

      二、五年制高職學生學習方式現狀分析

      學習方式,也稱學習風格,是學習者持續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征的方式,是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它指的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的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反映了學生傾向于以什么樣的行為和認知方式去完成學習任務,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結果。

      1.傳統的“三中心”教學模式使學生形成了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受我國“重學歷、輕能力”、“重知識、輕技能”的社會文化價值取向的影響,長期以來,五年制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往往體現“類基礎教育”、“類高等教育”的特征。在體現以“課堂、教師、課本”三中心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培養,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很少有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學生很少有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看法與意見的機會,即便是有師生互動,那也都是由教師精心策劃和安排的,學生也只能按部就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無形中受到了教師的控制。教學關系成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教支配、控制學,學無條件地服從教,這形成了教師對學生的權威性和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學生的獨立性和個性得不到尊重和發展,致使學生形成了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

      2.傳統的學科本位觀念遏制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受傳統學科教育的影響,五年制高職教育過分注重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過分強調理論的系統性,缺少與社會實際、生產實際、學生生活相聯系的生動活潑的內容。教師習慣于“粉筆+黑板”的授課方式,學生習慣于聽理論、背理論、考理論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科本位觀念導致教學過程重灌輸輕引導、重接受輕探索、重理論輕實踐,使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實踐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鍛煉。長此以往,這必然養成學生依賴老師講解的心理,學生惰性加大,不善于思考,不愛動腦筋。在這種只注重“教”,不考慮“學”的情況下,學生難于自主學習,也無力自主學習。

      3.傳統的“師道尊嚴”使學生失去了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一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古訓,巧妙地將師生關系血緣化、政治化、等級化。在“師道尊嚴”的幌子下,教師可以隨意對學生(甚至包括家長)發號施令、指手畫腳,學生卻不能有一點與老師要求不相符的言行,他們的聰明才智得不到展現,個性得不到張揚。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以老師講授的內容為示范,不斷在課中、課后重復演練、模仿,他們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完全按照課本和教師的思路進行,不會也不敢對相關知識產生不同看法,提出不同意見,完全變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唯命是從的學習“仆人”,沒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和權利。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的核心,是從工作世界中尋找一系列具有職業的典型意義的綜合性工作任務,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和教學模式,根據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來重新整合教學資源,體現能力本位的特點,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是當前深入推進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

      三、五年制高職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策略

      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不利于學生發展的學習行為,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協調教學活動的整體結構,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夠更有效促進其發展。

      1.加強專業入學教育,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五年制高職生源中,很多都是在初中階段成績相對較差、考不上高中的學生,多數人入學動機不明確,專業選擇比較盲目。有的是服從家長意愿上學的,有的是因為同學在同一所學校上學而報考的,也有一些是因為聽說某個專業畢業后能找到好工作而就讀的,更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年齡太小只好上學混時間。他們對自己專業的學習情況不了解,對專業課程的目標與作用不清楚,因此學習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專業入學教育是使學生明確專業與課程學習目標,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有效途徑。首先,我們要充分發揮專業教師的作用,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藍本,加強對新生的專業教育。我們要鞏固學生的專業思想,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專業背景、專業特色、課程設置、就業方向等,讓他們充分認識所學專業的特點和前景,穩定其專業思想,使其樹立學習目標,激發學習興趣。其次,我們要著重介紹高職階段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學習方式和方法,教育新生明確學習主體的角色轉變,學會利用圖書館和網絡等各種資源自我解惑,把握學習的主動權,提醒學生合理有效地安排學習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更新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強調以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技能為基點,以實現主要能力目標為主線,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這一新的教學理念促使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轉變自身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樹立起新的課程觀、教學觀和教學目標觀。課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教學也不再是教學生學,而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其中教師只起教學的主導作用,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新的教學目標觀也不再是單一的知識與技能,更要使學生在通過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控制、評估等步驟完成學習領域的同時,獲得相應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促進其綜合職業能力的提升。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勢必發生轉變,使學生懂得學習的過程不是被動地接受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學生親自參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實踐與創新的過程。

      3.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需要學生通過小組學習或自我學習的形式,運用各種設備和材料,在教師幫助下完成實際的具有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任務,從而通過顯性學習任務的實施實現隱性關鍵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為學生創建類似于企業工作環境的學習情境,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讓學生在做中學,掌握工作崗位需要的各項技能和相關專業知識,對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學生在盡量真實的職業情境中學習“如何工作”,在以項目為載體的綜合化情境中完成完整的工作過程,勢必能提高其應用知識的意識,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創新思維,更有利于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4.轉變教學方式,強化學生合作、探究學習意識。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實施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學習與工作過程,強調學生不斷輸出學業以驗證學習效果。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顯然不能適應新課程實施的要求,也不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方式,推行行動導向教學,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多渠道系統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的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通過向學生傳授行動領域的知識,指導、引領學生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原則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把學生置于開放的、動態的、多元化的環境中,從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流程設計上,教師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將關注的重點放在提供給學生更多地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渠道上,讓學生明白怎樣學,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使他們在合作學習、自主探究中獲得一種新的學習體驗,從而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當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已成為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一種學習理念的根本性轉變。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以學生為主體的行動導向教學過程,正是師生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轉變學習方式的過程。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過程的參與度,更使其從以往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不僅強化了師生間的交流,活躍了課堂氣氛,更使學生的創新、創造思維模式得到了提高;不僅重視知識本身的獲取,更注重獲取知識的方法和學生自身綜合職業能力的提升。這一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理論教學與技能操作融會貫通的課程體系必將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產生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6,(1).

      [2]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陳永芳.職業技術教育專業教學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5]吳韶華,周桔.開放教育學生自主學習現狀與策略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2,(2)

      生物化學的概念范文第4篇

      關鍵詞 高級生物化學 教學 理論 創新 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49 

      在工科院校中,“高級生物化學”是微生物學、發酵工程和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研究生的重要基礎課程,是連接“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橋梁。它既是本科“生物化學”課程的提高和深華,又是研究生階段 “分子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課程的基礎。課程的目的是強化和拓寬研究生生物化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多角度地認識生物化學的基本原理和現象,并在此基礎上強化生物化學的實驗理論、技能和分析能力,為研究生研究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奠定基礎。在工科院校中,“高級生物化學”課程主要涉及蛋白質結構功能、蛋白質穩定性、蛋白質合成與運輸、基因與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章節的內容。近年來,生物化學領域的新進展、新發現層出不窮,高級生物化學成為生命科學領域極其活躍的帶頭學科。對于一些應用型的工科院校,高級生物化學課程將蛋白質化學和組學相關的基礎理論及前沿進展傳授給學生,培養善于理論學習,長于工程實踐,勇于集成創新的應用型生物技術人才。 

      1教材中英文結合 

      目前高級生物化學學科發展迅速,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更新換代。目前唯一的高級生物化學教材是李關榮主編的高等學校規劃教材《高級生物化學》,①內容涉及蛋白質結構、功能、尋靶、基因與染色體、基因技術、生物膜與跨膜轉運、生物信息轉導、基因表達調控、代謝調節策略等,偏重理論知識的講授。相對高級生物化學,生物化學課程的教材則很多,包括王鏡巖主編的《生物化學》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于曉虹主編的《生物化學》③(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面向21世紀精品課程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育規劃教材),劉國琴主編的《生物化學》④(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等。王鏡巖主編的《生物化學》內容全面,講解細致,一直作為本科教學的典范,在本科院校的生物化學課程中廣泛采用,但作為工科院校的研究生教材,該教材一來與本科教學重復,二來內容過于基礎,缺乏前沿性。于曉虹主編的《生物化學》,內容著重闡述人體基礎生物化學知識,為遠程專升本教材,內容與本科教材有所區別,編寫著重符合這專升本學生的需要,不適合作為研究生的教材。劉國琴主編的《生物化學》是面向生物學專業本科生編寫的理科教材,內容包括三部分:首先,重點討論了蛋白質、核酸、酶、糖類和脂質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功能以及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同時介紹了這些生物大分子的重要生物化學性質及相關分離、分析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應用特點;其次,對糖類、脂質、氨基酸、核苷酸的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及其代謝調節進行了系統、概要介紹;最后,主要以原核生物為例討論了從DNA到RNA再到蛋白質的遺傳信息流的分子機制。該教材內容上和王鏡巖主編的《生物化學》有相似之處,適合選作生物學專業和生物技術專業教材,也適合生命科學相關學科,如醫藥、食品、農林等領域本科生使用。 

      除了以上教材,David Hames編著,王學敏等翻譯的《生物化學》⑤(第3版·中譯版)全書共13章,分別是:細胞結構與成像、氨基酸與蛋白質、酶、抗體、生物膜與細胞信號、DNA的結構與復制、RNA合成與加工、蛋白質合成、重組DNA技術、糖代謝、脂質代謝、呼吸和能量、氮代謝。該書屬于精要速覽系列叢書,是國外暢銷教材,該書結構新穎,視角獨特,重點明確,脈絡分明,圖表簡明清晰,適合作為工科院校研究生教材。同時,由于研究生教學對于英語的閱讀能力也具有較高要求,因此還可配合英文版作為課外閱讀教材,也便于雙語教學和國外客座教授的講學。 

      2教學模式以啟發式引導為主線 

      高級生物化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因此在教學中加入形象生動的flash動畫,使學生對生物化學相關蛋白質、核酸等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分子作用機理等概念的理解更為深入;同時通過大量生物化學相關小電影的優美畫面引起學生對該課程的濃厚興趣。在課堂教學導入部分采用老師提問學生回答,通過案例進行啟發教學的模式,在此環節,提問可引發學生自主思考,通過學生的各種答案教師引出需要講授的內容,該方法可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摒棄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模式,把學放在首位,對特定原理的學習采用探究式教學的方法。 

      在老師講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引入課堂討論環節,議題與生物化學基本理論和概念充分結合,與本學科的發展與應用緊密聯系,通過對前沿問題的討論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并發揮主觀能動性,為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課堂討論環節,老師可安排討論的題目供學生選擇,也可由學生根據興趣自由選題,然后公開宣講,老師和同學既是聽眾,也是討論的參與者,通過提問、討論和解決問題,拓寬學生的眼界和思路。老師應及時對討論過程進行點評,一方面充分肯定學生顯示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一方面對思維中的不足進行糾正。課堂討論環節可培養學生創新創造、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促使老師自我知識不斷豐富和補充。 

      與此同時,將學術報告引進課堂,每個班級的生物化學課程均邀請1~2位國內外生物化學領域的知名專家為研究生做學術報告。這些多樣的學術報告,既讓研究生了解了生物化學學科的前沿進展,又讓學生有了學術交流的機會,還可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和科學精神。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高級生物化學的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累積了海量的生物信息資源,將對我們的教學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級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中強調互聯網資源運用的重要性,通過學生網絡應用的親身體驗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常用數據庫進行介紹,提高學生信息收集和辨別的技巧和能力。例如,目前大多數的蛋白質序列結構和功能方面的信息都可以直接從網絡公共數據庫中得到,其中最常用的核苷酸序列數據庫包括GenBank、EMBL、DDBJ 等,這些數據庫中還同時包括了大量與序列直接相關的注釋信息,方便學生從中獲得需要的知識。另外,蛋白分析專家系統ExpertProtein Analysis System(簡稱ExPASy,http://expasy.ch,隸屬于瑞士生物信息學研究所,國際上蛋白質組和蛋白質分子模型研究中心)可為用戶提供大量蛋白質信息資源。因此,在高級生物化學的教學中首先詳細介紹一些數據庫的使用方法,再通過具體舉例使同學掌握基本的查詢方法和結果分析方法,并通過布置課后作業,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更好地掌握數據庫的運用方法。 

      4開放式實踐教學貫穿始終 

      高級生物化學的理論知識相對比較抽象,對于初涉該專業的研究生而言較難理解,在理論教學中穿插大量實例是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必由之路。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教師親身經歷的實驗事例,例如根據工科院校背景重點講解酶制劑的分子改造實例,使學生通過實例學習更好地掌握該課程的精髓,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實踐教學方面,由于在本科階段生物化學課程的講授中已按排了生物化學基本單元操作實驗,如蛋白質的兩性反應和等電點的測定、凝膠過濾層析測定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總含氮量的測定—微量凱氏定氮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核酸含量、糖化型淀粉酶活力的測定及、酶作用的專一性、酶的激活和抑制、碘乙酸抑制糖酵解、底物濃度對酶活性的影響—蔗糖酶米氏常數的測定、蛋白酶活力的測定、酵母蔗糖酶的純化及其酶性質的研究等。因此在高級生物化學的實踐教學中,不再安排單獨的實驗單元操作,而采取開放式實踐教學模式,即選定相關學院生物化學方面相關老師所在的實驗室作為開放實驗室,對有興趣的學生進行時間、空間、內容和方法均開放的培訓,通過一些小實驗的自我設計和驗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通過開放性實驗,使研究生對于整個實驗的設計和操作更為理解,可為研究生進一步的課題選擇奠定基礎。 

      5 結語 

      生物化學的概念范文第5篇

      一、化工類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內容多,重點不突出,缺少實驗教學

      依據“生物化學”課程教學大綱,化工類專業生物化學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1)生物大分子(蛋白質、核酸、糖、脂質和生物膜)的組成、結構、性質和功能。(2)物質和能量代謝及調控。(3)生物信息分子的合成和調控。在有限的課時內要能夠有一定深度和廣度地完成這些授課內容對教師是極大的挑戰,在實際講授中教師的講授進度往往較快,知識點多,學生反映生物化學知識理解難、記憶難,部分同學甚至對該課程學習產生了排斥情緒,致使教學效果不理想。另外,生物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設置實驗課程能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化學的基本理論,但受到學時限制,我校化工類專業的生物化學教學未安排實驗課時,主要依靠理論教學完成教學任務,這也是造成學生理解難、學習效果差的原因之一。

      (二)缺乏針對化工類專業的生物化學教材

      生物化學的優秀教材多,目前各高校主要選用的參考教材有王鏡巖主編的《生物化學》(第三版)、周愛儒主編的《生物化學》(第六版)、吳梧桐主編的《生物化學》(第二版)等。這些教材理論體系全面、概念解釋詳細,涉及生物學科的前沿知識和研究熱點,但教材難度較大,不適宜化工專業學生選用。在目前已出版的生物化學教材中,尚無專門針對化工類專業教學使用的《生物化學》教材。結合我校化工類專業生物化學教學實際,選用張愛萍主編的《生物化學簡明教程》作為教學主要參考書,該教材內容簡明,重點突出,篇幅適中,但該教程應用實例較少,更是缺乏與能源化工、化工生產的應用聯系,與化工專業的適應性較差。

      (三)學生不夠重視,機械學習,學習效果差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與本校制藥工程專業學生相比,由于生物化學為化工專業任選課,學生對該課程不夠重視,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不高。另外,該課程記憶理解的內容較多,與傳統的化工專業學習中計算、推導較多截然不同,很多學生對記憶抽象、復雜的生物大分子和代謝網絡出現畏難情緒,多數學生單純通過教師的課堂講授來學習這門課程,缺少自主學習環節,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化工類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構建適合化工專業特點的內容體系

      進一步明確我校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目標,修訂化工專業“生物化學”課程教學大綱,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在保留生物化學的基本理論框架下,對部分章節進行整合、刪減和簡化,突出化工專業的教學重點———生物化學基本理論在化工、石油天然氣、新能源相關領域的廣泛應用及研究熱點和研究動態,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例如,結合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生的知識體系,對生物信息分子的合成及調控的相關章節進行簡明扼要的講解。對糖、脂質、蛋白質這部分內容可與《有機化學》中對應章節相融合,在本課程中對其結構、理化性質的講解進行補充即可。對于與化工專業聯系緊密的生物化學的基本原理則應重點講解。例如:酶這一章可突出酶工程在手性化合物的拆分、維生素的酶法生產、燃料乙醇的生產、生物柴油生產中的應用;在糖代謝這一章中可突出糖代謝及其調控理論在乙醇合成代謝途徑、甘油發酵、有機酸發酵、丙二醇發酵等化工產品生產中的應用[2-3];在脂代謝這一章中將微生物的ω氧化代謝和石油的分解聯系起來,介紹利用微生物的脂代謝分解海上泄漏油和微生物探油采油的新動態[4]。根據學科的發展新動向和學生的具體需求來優化教學內容,使生物化學的教學重點更加突出,更符合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

      (二)采取靈活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1.用多媒體和網絡平臺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直觀、便于理解、信息量大的特點,非常適合輔助生物化學課程教學[5-6]。例如:蛋白質、核酸及酶等章節可采用三維立體示意圖,動態展示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分子的結構,便于學生對各類生物大分子高級結構的理解;動態生物化學板塊,采用動態模擬物質的代謝變化過程以及制作代謝網絡圖,有利于將抽象復雜的微觀過程直觀生動地向學生展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記憶。另外,制作優良的信息量大的多媒體課件,能很好地緩解化工類專業生物化學教學學時少的矛盾。除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外,還應利用QQ群、電子郵件、微信等網絡平臺,加強課后學生與教師的溝通。教師可將授課計劃、電子教案、ppt、參考教材等教學材料,以及生物化學的習題庫、試題庫上傳至網絡,供學生們下載學習;特別要為學生提供經典的生物化學實驗視頻,彌補化工類專業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缺失,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全面的幫助,同時開展網上答疑,解答學生的疑問,反饋上課的情況。2.進行開放教學,培養自學能力“生物化學”作為一門專業任選課,除了教授給學生生物化學知識體系外,也應該重視對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能力提升成為“生物化學”課程吸引學生選修的因素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自。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為學生理清生物化學的知識體系,搭建清晰的知識框架,提出學習要求,這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改變教師上課“一言堂”的狀況,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課題,采用課堂討論的方式[7],教師和學生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好地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3.創新考核方式,注重過程考核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促進學習[8-10]。生物化學作為化工類專業的專業任選課,擴展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是教學目的之一。如果一味采取傳統的期末閉卷考試+平時成績的考核方式,且期末考試內容主要以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測試為主,將難以起到引導和監督學習的作用,使得學生只關心哪些知識點是考點,為應付考試死記硬背,忽視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創新考核方式是提高生物化學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我們認為要改革原有的生物化學考核方式,可采取適當減少期末考試成績在總評成績中所占的比例,將文獻查閱整理、課堂討論、小論文寫作等記入總評成績中。例如,課堂討論部分可由教師依據教學的進度,為學生選取難度適中,與化工專業相互交叉的文獻,通過課外文獻閱讀和總結,課內開展專題討論的方式,擴大學生知識面,掌握學科和行業的研究熱點和發展前沿,并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三、結語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 亚洲国产精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色偷拍区另类无码专区| av无码东京热亚洲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播放|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久久91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站| 亚洲成年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V|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久久影视国产亚洲|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亚洲αⅴ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