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化驗室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醫院消防安全事故的范疇:
醫院消防突發事件是指醫院建筑用房發生火災或由于用火用電等消防因素引起的職工病員傷亡及醫院財產損失。
二、醫院消防安全事故的處理原則:
根據我國的《消防法》和《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中的明確規定,我院作為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制定消防應急預案,構建醫院同安全事故作斗爭的第一道防線。堅持“預防為主,救人第一”的原則,定期進行消防演練,提高單位人員的消防素質,提升我院的抵御安全事故能力。
三、建立醫院突發消防事件預警系統:
根據醫院“安全事故應急總預案”的規定,醫院消防事件預警機制為:在“醫院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領導下的全員消防安全預警責任制,所有醫院職工都有義務及時提供突發消防事件的危險信號,通過醫院安全事故應急通報程序,通報險情,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竭力避免發生突發消防事件。突發消防事件發生后,能客觀真實地反映情況。醫院突發消防事件的預防應堅持“教育在先、預防在先、多方配合、共同負責”的原則。
四、建立消防安全保障機構:
1、醫院全體職工應嚴格執行防火部位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懂得正確使用滅火器和消火栓,經常對本單位消火栓、滅火器材進行檢查、維護、保養,保持其良好狀態。認真進行防火安全檢查,做好記錄。
2、全院各科室的職工在下班前應切斷室內電源,關閉用電設施,對本部位防火工作經常檢查,做好記錄。
3、定期組織職工聽取消防安全知識講座。
4、每年在消防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進行一次全院性消防疏散演習。
5、在醫院“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下設置以下專業小組:
⑴、滅火行動組:
⑵、通訊聯絡組:
⑶、疏散引導組:
⑷、安全防護救護組:
⑸、后勤保障組:
五、事故通報與現場保護
1、按照醫院“安全事故應急總預案”規定的通報機制,突發消防事件發生后,當事職工應立即報警,將情況發生地點、時間等基本情況迅速報告醫院辦公室主任。
2、醫院辦公室主任要盡快核準情況,在規定時限內將突發消防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危害程度、發展趨勢、所采取的處理措施、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等情況,迅速向院長匯報。
3、迅速展開搶救工作,對事故現場要實行嚴格的保護,防止現場痕跡和相關物品、證據被破壞和丟失,需要移動現場物件的,應作出標志,繪制現場簡圖并寫出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的痕跡和物證。
六、應急疏散的組織程序:
1、當發現火情后,應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切斷與火災相關的電源、氣源、火源,搬遷易爆物品等;使用附近滅火器或消防水龍進行滅火。如果火勢無法撲滅,立即向醫院辦公室報警,同時撥打“119”火警電話;報警時要講明起火地點、起火的部位及火勢大小、被困人員情況、聯系電話號碼和行走路線。醫院辦公室主任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否立即啟動消防滅火應急預案。
2、啟動消防滅火緊急預案后:
①通訊聯絡組派人到約定地點指引消防車進入火災現場。通知宣布醫院進入消防安全緊急狀態,公布火災發生地點,需要疏散的范圍。按照預案或現場指揮員的指令通知相關各組,迅速投入滅火戰斗,同時注意保持通訊聯絡暢通,及時準確地將各種指令、情況及信息上傳下達。
②醫院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領導立即趕赴現場,預案各專業組人員按照職責分工迅速到位(接報后5分鐘內趕到),組織安全疏散人員、物資和滅火撲救工作。版權所有
③滅火行動組接到報警后,應立即趕赴現場,根據預案的指令,迅速檢查是否切斷起火現場電源、火源和氣源,檢查是否存放有易燃、易爆物品,啟用攜帶或利用就近配置的滅火器、消火栓等滅火器材進行撲救。如火勢較大,暫撲滅不了,應根據現場情況及時采取冷卻、隔離等措施,防止火勢進一步蔓延,待消防隊趕到,配合完成滅火任務。
④疏散引導組應立即趕赴著火現場,根據預案或指揮員的指令,疏通緊急疏散通道,先疏散現場病員及職工,再疏散危險品及物資。對現場實行警戒,保證消防車暢通無阻,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維護好現場秩序,避免人員傷亡。
⑤安全防護救護組接到報警后,應立即趕赴著火現場,按照預案或現場指揮員的指令,配合專職消防隊員及醫護人員搶救火場內被困傷員及重要物資。如有受傷人員,進行現地簡單處理后,送就近醫院救治。
⑥后勤保障組接到報警后,應按照預案或現場指揮員的指令,迅速調集準備滅火所需物資、設備,為完成滅火、疏散、救護任務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七、安全疏散場地和路線:
1、安全疏散場地:醫院內的所有職工及住院病人在緊急疏散后到本院對面的縣教育局空地集中。
2.安全疏散路線:①在宿舍樓一樓的人員立即離開,在輸液室的人員從邊門離開,在化驗室、搶救室、兒科、藥房、收費處的人員經走廊從正門離開②在二、三、四樓的人員,若樓梯可以通行,則經樓梯離開;若樓梯不可通行,則迅速到過道通過救護繩離開。
3、到達指定集中地點后,由疏散引導組成員維持秩序,保持安靜,并清點人數,等待進一步指令。
八、火災之后的善后工作:
1、經過滅火行動組確認明火已經撲滅,普查災害造成的損失,報告醫院安全工作領導小組。
2、醫院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根據火災的危害程度,決定即時開診或停診。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投入,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有效開展
1、加強組織領導。縣農委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各鄉鎮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均調配了2-3名專業技干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重點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培訓、農業投入品監管、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生產環節質量安全的日常巡查等工作,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落到實處。
2、落實專項工作經費。向縣財政爭取每年安排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工作經費9萬元,有力促進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有效開展。
3、開展普法宣傳。以“走進直播間”(896政風行風熱線)、“放心農資下鄉進村”、“農業實用(專項)技術”培訓工程、“科技入戶”等活動為載體,采用普法宣傳車、懸掛橫幅、舉辦培訓班、張貼掛圖、發放資料等形式,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與《江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宣傳力度,向廣大群眾宣傳如何進行科學合理用藥施肥、農業標準化種植、放心農資選購等知識。向生產者和經營者宣講相關法律法規,增強學法、知法、守法自覺性。對規模種植基地(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食用農產品企業印發《江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60問》等宣傳手冊5800余冊,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明白紙4萬余份,增強他們自覺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法律意識。
二、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培訓,建立健全制度,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1、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培訓。全縣共舉辦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培訓班19期,對500余個農資經營戶(店)和蔬菜專業合作社、規模種植大戶(基地)的負責人進行輪訓。同時深入農村宣傳。組織縣農民講師團百余名技術人員到鄉鎮進村入戶進行宣講,覆蓋到全縣所有鄉鎮、行政村。大力引導農民科學選購使用農業投入品,從源頭上把好農產品質量安全關。
2、建立各項制度。縣農委制定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考核辦法》、《漣水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十項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舉報投訴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制度》、《漣水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追究制度》以及《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等規范性文件,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在該縣的有效貫徹實施。
3、采取責任追究制。縣農委與各監管成員單位和各鄉鎮農產品監管站簽訂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責任書,全縣農資經營店(戶)都與縣農業行政執法大隊簽訂了“種子守法經營承諾書”和“全面禁止銷售高毒禁限用農藥目標責任狀”;蔬菜等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向農委遞交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形成了完整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體系。
三、開展專項整治,強化檢驗檢測,從監管網絡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1、開展專項治理行動。以排查禁用農藥為重點,依法打擊各類非法經營假劣農業投入品的行為。全年縣農業行政執法大隊共出動執法人員近680人次,對全縣32個集鎮500多個經營戶(店)進行了拉網式專項檢查,對違法經營單位責令整改或立案查處,共立案查處案件8起,其中種子案件5起,農藥案件2起,肥料案件1起,涉及金額2.26萬元。抽檢送檢種子樣品7個批次,抽檢送檢農藥樣品10個批次,抽檢肥料樣品4個批次。今年“全省蔬菜農藥殘留例行監測”共抽檢我縣6個批次180個蔬菜樣品,檢測合格率為98.9%。縣農檢中心全年開展蔬菜農殘速測樣品300余個,檢測合格率達99.5%。截止目前,全縣未發生一起因食用農殘超標蔬菜而導致的中毒事件。
2、加快縣級農產品質檢站建設。已新建化驗室280平米,投資100萬元添置恒溫箱、離心機等化驗、監測設備也正在采購。各鄉鎮農產品監管站也都將結合“五有”鄉鎮農技站建設設立化驗室,開展蔬菜農殘的速測工作。加大對檢測人員檢測技能的培訓與考核,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有效開展。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漣水縣雖然在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與《江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上取得了一定實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不完善。農產品質量監管人員管理體制不順、人員老化、人員配置不合理,且現有設備不足和落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難到位。
2、縣農產品質檢站建設進度緩慢。地方財政配套資金不到位,建設地點遲遲得不到落實,質檢站建設一直還滯留在紙面上。目前檢測中心只能開展果蔬的定性檢測,不具備開展定量檢測的能力和條件。包括設備、人員、經費、實驗室條件等等。
3、財政投入不足。目前質檢站建設的硬件投入尚缺口100多萬元,每年購買檢測試劑,開展檢測、例行監測和監測監管等運轉經費還要20萬元。鄉鎮一級基本沒有建立農產品農殘快速檢測室,沒有檢測人員和設備。
五、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的建議與對策
1、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采取以案說法等靈活生動的形式,大力宣傳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江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健康消費知識,不斷增強全社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認識,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
2、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把法律精神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技術要領統一起來,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隊伍的綜合素質,提高執法水平,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3、進一步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打聯動。開展打擊違法經營甲胺磷等5種禁用高毒農藥、普通農藥中非法添加高毒農藥和違法違規使用禁用限用農藥的行為;加大對蔬菜中農藥殘留的例行抽檢力度,確保蔬菜農殘檢測合格率96%以上;建立農資購銷貨記錄檔案和農產品生產記錄檔案,實施全程監督和農產品質量可追溯;加大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確保廣大消費者吃的“放心”、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