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常見植物病蟲害防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前言
昆明地處西南邊陲,平均海拔將近1900m,氣候特點干濕季分明,四季如春,暖冬氣候,昆明具有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資源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由于特殊的氣候原因,昆明園林植物的病蟲害特別多,病蟲害問題也較其他地區表現得更為復雜,春季是植物生長的關鍵時期,也是病蟲害多發期, 當前氣溫逐漸升高,氣候干燥,是蚜蟲、蚧殼蟲、黃楊斑蛾、黃楊絹野螟等病蟲害高發期。昆明市的園林植物如香樟、滇樸、欒樹等喬木都有不同程度的蟲害。一些梧桐,該發葉時不發葉,不該落的時候落了,還有一些植物會下‘墨雨’,或者死亡。這些都是病蟲害沒有得到及時防治形成的。通過調查,昆明園林植物常發性主要病蟲害不少于100種,主要有紅葉李白粉病、天竺桂煤污病、老人葵細菌性葉斑病、鴨腳木毛氈病,以及材小蠹、蚜蟲、介殼蟲、葉螨、木虱等害蟲。而且近年來昆明園林病蟲害發生面積在不斷增長,形勢十分嚴峻,甚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而且一些新型病蟲害在不斷出現,給園林部門病蟲害防治工作提出了壓力和要求。
昆明綠化植物病蟲害防治
昆明園林植物病蟲害已經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也采取了各種防治措施,其中使用化學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是最常見、最經常的手段,但是隨之發現很多弊端,農藥濫用現象比較頻繁,特別是一些劇毒農藥依然在使用中,敵敵畏插管煙劑等,其危害性和破壞性十分巨大,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直接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我們要采用多種手段、全方位的對植物病蟲害進行防治。
(一)植物檢疫
把好植物檢疫關、嚴防危險性病蟲侵入是園林植物病蟲防治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昆明市發展不斷加速,與外界的交流日益廣泛,旅游業發展迅猛,這就為園林病蟲的傳播提供了便利條件,如象蚧類、潛葉類等害蟲均極易隨苗木、接穗和木材得到傳播。因此,園林部門要嚴格控制病蟲傳入或傳出,在城市園林植物苗木及其它材料引種調運過程中,一定要加強檢疫,發現有害生物則要進行除害處理,對已傳入的要及時封鎖,就地消滅,防止新的病蟲害傳入,以免給園林綠化帶來更大的損失。
(二)加強農藥防治
植物病蟲害防治領域的重大難題之一,就是作物品種單一化大面積種植容易造成病蟲害流行,進而致使農藥用量大幅度增加,對生態環境和糧食生產構成潛在危機。這就需要對傳統的農藥為主防治方法進行改革,抓住各類病蟲害的防治,生物性農藥能較少對害蟲天敵的危害,既可以消滅害蟲還可以減少對城市居民的危害,而且生物性農藥的效果持久,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頻率。在每年的2~4月,對長勢過于密集的園林植物進行“疏枝”;更新傳統的滅蟲方法,用樹干滴注法代替以往的噴灑農藥,同時也提倡采用人工捕捉的辦法,對上一代已化蛹的成蟲進行捕捉滅殺。在藥劑方面,選用低毒高效的生物性農藥、含有蛻皮激素類的農藥以及破壞神經傳導的菊酯類農藥相結合的方法共同防治,切實做好高危性病蟲害防治工作。
(三)加強管理工作
病蟲的發生和危害在相當程度上與植物的生長勢相關。園林部門應加強植物肥水管理。對生長勢差的應及時施肥、澆水,及時松土除草,以改良土壤為目的,提高有機肥料、泥土肥等使用率,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蟲能力,增強樹勢,提高樹體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施肥方式以基肥為主,增施追肥以求增強樹勢,修剪時要除去染病蟲枝條,減少病蟲來源,最終達到防治植物病蟲害的效果。
(四)選抗病蟲的樹種及品種
針對當地發生的主要病蟲,選用抗病蟲的城市園林樹種及品種.例如,針對城市行道樹種類單一,容易發生害蟲危害的特點,選用銀杏、樟樹、女貞、廣玉蘭等抗病蟲的樹種及品種,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這對保護城市環境是十分有意義的,也是防治園林病蟲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五)建設植保信息平臺
植保信息平臺可以提高昆明市的園林植保工作效率,保證昆明的植保工作做到“范圍廣、時效性強、信息量大、交互性好”,讓園林植保信息為城市園林綠化生產和管理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實現病蟲害監測、防治信息為本地區提供科學預警,及時控制和消滅突發性、遷飛性病蟲害的重要作用。通過對植物保護信息進行整合,集中公開,有效開展昆明園林植物保護。病蟲監測預報能為一個地區的病蟲防治提供依據,針對突發性、遷飛性病害的防治,還應及時提供科研技術手段,應付突如其來的爆發性有害生物災害。同時也要考慮公眾的參與性,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園林植保工作。
結語
關鍵詞:城市綠化;病蟲害;種類及防治
1 城市綠化植物病蟲害發生的起因
(1)城區綠化因為地形條件復雜,綠地通風透光性較差,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群關系被打亂,以致成為病蟲害的高密度發生區。(2)部分綠地內園林植物品種單一、種植密集、病蟲害易流行、防治難度大。(3)園林系統大量使用的臨時雇工,普遍缺乏園林養護的一般常識,管理上常常不到位,導致植物生長不良,各種生理性病害時有發生,加重了侵染性病蟲害的發生。
2 常見病蟲害種類及危害對象
2.1 常見病害種類及其表現
2.1.1 白粉病。發病癥狀表現在葉片、嫩梢上布滿白色粉層,白粉是病原菌的菌絲及分生孢子。病菌以吸器伸入表皮細胞中吸收養分,少數以菌絲從氣孔伸入葉肉組織內吸收養分。發病嚴重時病葉皺縮不平,葉片向外卷曲,葉片枯死早落,嫩梢向下彎曲或枯死,以4~6月、9~10月份發病較重。高溫干燥、施氮肥偏多、過度密植、陽光不足或通風不良有利病害發生,主要受害植物有:月季、紫薇、紅葉李、大葉黃楊、黃櫨。
2.1.2 灰霉病。主要發生在花、果和嫩梢上,病部變褐色、軟腐,潮濕時會出現灰色的霉層,春季低溫多雨容易導致此病發生。
2.1.3 葉斑病。葉上有不規律型、長條形淺紅褐色病斑,周圍有退綠圈,后擴大呈不規則大斑塊,病斑上產生黑點,主要受害植物有月季。
2.2 常見蟲害種類及其表現
2.2.1 蚜蟲。為刺吸式口器的害蟲,常群集于葉片、嫩莖、花蕾、頂芽等部位,刺吸汁液,葉片皺縮、卷曲、畸形,嚴重時引起枝葉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蟲一年四季均有發生,一般在氣溫29%繁殖最快。
2.2.2 斑葉蟬。多棲息于葉背刺吸葉片汁液,導致葉片呈現出白色小斑點,葉片蒼白導致早期脫落,主要危害植物有:月季、碧桃、海棠等。
2.2.3 星天牛。幼蟲蛀害樹干基部和主根,嚴重影響到樹體的生長發育。幼蟲一般蛀食較大植株的基干,在木質部乃至根部為害,樹干下有成堆蟲糞,使植株生長衰退乃致死亡。成蟲咬食嫩枝皮層,形成枯梢,也食葉成缺刻狀,主要受害植物有:楊柳、榆樹、梧桐。
2.2.4 大袋蛾。幼蟲取食樹葉、嫩枝及幼果,大發生時可將全部樹葉吃光,嚴重影響樹木生長,_花結果,使枝條枯死或整株死亡,是災害性害蟲。影響植物有:法桐、楓楊、柳樹、榆樹、柏樹、槐樹、銀杏等。
3 防治措施
3.1 植物選擇
由于苗木從不同地區調運,將一些危險性病蟲害所在地域傳播給了園林綠化所在地,并帶來極大的威脅。因此,綠化施工前應嚴格選擇無病蟲害的健康苗木,在綠化施工中發現病蟲害時,退換所購苗木。
3.2 栽培措施
通過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防止病蟲害發生,有利園林植物的生長發育,抑制或減少病原物的來源。
3.2.1 綠化樹種的合理搭配。很多病蟲害都是在同品種植物間傳播,若同種植物片植面積大,就會加重一些病蟲害的蔓延,植物種類多、同種植物片植面積小,則病蟲因食物出現“斷層”而無法傳播,具有一定防治效果。
3.2.2 合理施肥和灌水。使用有機肥料要充分腐熟,以減少侵染源,使用無機肥料,注意各元素間的平衡,促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采取正確的澆水方法、次數、水量和時間,可促進植物生長,增強抗性。
3.2.3 防止病蟲傳播。及時清除病蟲植株殘體和枯枝落葉,集中銷毀,操作時要避免重復污染,整枝修剪時要防止通過工具和人手將病菌傳給健康植株。
3.3 化學防治
關鍵詞: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生態平衡
中圖分類號:S4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09-0085-1
隨著現代城市的發展,工礦企業的“三廢”污染和汽車尾氣對城市環境的污染日益嚴重,嚴重地破壞了人們的居住環境,威脅著居民的身心健康。作為城市園林植物的基本功能,除了園林綠化景觀的展現能給人們帶來美的視覺享受,園林植物還具有調節小氣候,吸收二氧化碳和有毒有害氣體,釋放氧氣維持碳氧平衡,吸附粉塵,減少噪聲污染等功能,園林植物是維持生態平衡和美化環境的基礎,在維持生態環境平衡、改善城市污染環境方面功不可沒。因此,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是保護園林植物的重要措施。本人結合多年的經驗得出結論:只有針對性地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強調保護和利用有益生物,才能使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逐步走上正規。
1 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
1.1 經費少
城市園林植物病蟲防治經費投入少,負責防治病蟲害的綠化部門因為缺乏經費,不得不選擇花費最低的化學防治措施。
1.2 治標不治本
目前園林植物病蟲害治理的目標僅僅停留在常見的一些病蟲害的治理上,忽視園林植物病蟲的源頭治理,隨著城市園林的不斷發展,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是越來越多。
1.3 缺乏植物保護的專職技術人員
抓不住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因而無法從源頭上遏制病蟲害的發生和發展。
1.4 防治病蟲害的技術單一
以噴施農藥等化學防治技術為主,而噴施農藥不可避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也危害到園林植物本身,所以使用農藥進行病蟲害化學防治,通常會影響到病蟲害防治效果,整體防治水平落后。
2 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原則
2.1 注意生態平衡
在城市園林植物生態平衡中,由于人類和生物、植物生存的環境之間都有著較為復雜的聯系,其中任何一種因素發生改變,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進而導致整個園林植物的生態系統失衡。因此在防治園林植物病蟲害時,首先不要違背了生態學的觀點,要把有利于發生病蟲害的條件消滅到萌芽之中,盡量避免用噴施農藥的方法,大力提倡引進植物病蟲害的天敵,運用大自然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則,使園林植物生態保持穩定。
2.2 全面治理
在制定園林植物病蟲害綜合治理對策時,應綜合各方面的因素進行全面考慮,如需注意維持生態平衡、控制經濟支出、保證防治效果等方面,并以做好植物檢疫為前提,保證植物養護,不濫用農藥,爭取在有限的資金投入下,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盡可能將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許為害范圍之內。
3 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策略
3.1 完善各項管理制度
強化組織領導,做到防治監測人員專業化,各類高效低毒的農藥要儲備充足,藥械配備齊全,以備發生突發性病蟲害時能及時進行有效控制。在防治病蟲害過程中,不可單一使用某種農藥,應交替使用不同種類的農藥,避免病蟲產生耐藥性。
3.2 把好植物檢疫關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城市園林綠化面積不斷增加,國內國際園林部門間的苗木品種交換日益頻繁,這就為人為傳播園林植物疾病提供了機會,因此在引進苗木品種時,必須實行嚴格的植物檢疫,要把進苗地區繁殖快、危害大、易傳播的危險病蟲種類,作為重點檢疫對象,發現有害生物就要立即進行除害處理,嚴禁將危險性害蟲傳入或傳出,以免給園林綠化帶來更大的損失。
3.3 大力推廣誘殺技術
誘殺技術是一種防治植物病蟲害的技術,它的原理是利用害蟲的趨光性,把害蟲誘集殺死,比如燈光誘殺技術就是最常用的一種誘殺技術,此外還有色膠板誘殺技術、餌料誘殺技術等等。這些誘殺技術不僅容易操作,成本低廉,而且效果也很好,而且不會破壞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安全,目前我國的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已把誘殺技術作為重要技術措施。
3.4 大力推廣應用無公害防治技術
(1)近幾年無毒無污染的生物性農藥不斷推陳出新,對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非常有利。此外,人工合成昆蟲內外激素的種類也較以前不斷增多,也為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2)一些生物防治方法在園林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以鳥治蟲、以蟲治蟲等。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生物的代謝產物來防治害蟲的方法。包括益獸、益鳥、益蟲、益螨、有益的細菌、真菌、病毒、激素等來消滅害蟲。生物防治有許多優點;保護環境,不易造成環境污染,害蟲不易發生抗性,不會引起害蟲再猖獗,對人、畜、植物安全。使用得當,不僅可以做到經濟有效,技術好,還可以節省勞力,在園林病蟲害防治中很有前途。
(3)正確選用無公害農藥和施藥技術,選擇使用生物農藥,對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首選低毒、對環境污染小的藥劑,如生物農藥、仿生農藥及植物殺蟲劑。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生物農藥相對于化學農藥來說,對病蟲害的控制作用更具有優勢,它能夠持久有效保護天敵,消滅害蟲,對人畜危害小,對環境污染小。如:利用Bt乳劑防治國槐尺蠖,每年只需噴兩次藥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學農藥每代害蟲都必須防治兩遍以上。另外需要改進農藥施用技術。以往的農藥噴霧施藥方法弊端很多,有人曾經測算過,常規噴霧從施藥器械噴灑出去的農藥只有25-50%能沉積在植物葉片上,而能起到殺蟲作用的農藥僅有0.03%。可見這種施藥方法不僅效率低下,而且還使大量農藥流失到周圍環境中,既造成了農藥浪費,還會造成人畜中毒,污染居住環境。因此改進農藥的施用技術,提高農藥的利用率,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李孟樓.資源昆蟲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關鍵詞:病蟲害;感染;原因;防治
中圖分類號:R931.2 文獻標識碼:A
我國在幼林培育及人工林的發展上因沒有對病蟲害問題予以足夠重視,所以使林業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礙,導致林業的經濟利益受到很大的損失。因此面對當前越來越復雜的病蟲害形勢,需要我們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來保證森林資源的健康發展。
1 樹木感染病蟲害的原因
導致樹木發生病蟲害的原因有多種。首先,我國林木結構分布十分不合理。樹種單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導致病蟲害盛行。經濟貿易的全球化發展,導致新型病蟲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農對病蟲知識知之甚少,不能及時對林木進行檢疫,也是病蟲害發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全球變暖,氣候異常,使病蟲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嚴重制約著林業的發展。
2 常見病蟲害的發病規律及防治
病蟲害的種類多種多樣,對樹木造成的傷害也不見相同。下面分析了常見樹種的易發生的病蟲害及其表現癥狀。
2.1 根腐病
根腐病多從植物根尖或者傷口處被感染。積水過多,生長地過于潮濕、貧瘠,或移栽時根部掩埋太深都是導致樹木易發生根腐病的原因。根腐病多發生在樹木的新生根部。發病初期會出現淺褐色,隨著進一步的發展顏色會逐漸加深。樹木的皮層組織也會逐漸出現壞死的癥狀。這類病害初期并沒有很明顯的患病癥狀,嚴重會導致樹葉的脫落和樹木的死亡。比較大的樹木患上此類病害后,患病部位依然直挺,樹干底部以上會流出一些樹脂類的物質。小樹患病后,皮層組織會慢慢變軟,然后腐爛,樹木還可能出現枯萎現象。對于根腐病的預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術水平的方法。發病后也及時對植物根部澆灌瑞毒霉之類的治病藥物。
2.2 蚜蟲
蚜蟲病一般多發生春季,最初的發生期在三月中旬,最嚴重的時期是四、五月份。蚜蟲多發生二十代左右,蚜蟲多把卵留在樹木的稍部、新芽處,發生后會導致樹木枯黃,雖然不會危及樹木的生命,但是會嚴重影響樹木的生命。對于蚜蟲的預防一般采取在冬季把帶卵的紙條剪掉的方法,還可以適量噴施一定量的吡蟲啉類的藥劑,盡量在產卵之前或者是在卵的孵化期進行防治。
2.3 葉斑病
葉斑病,顧名思義,可知其經常發生在樹木的葉片部位。葉斑病的病菌一般會在寄主身上過東,易在氣溫較高的環境下發病,在多雨的季節病情則會加重。發病初始會有褐色斑點,逐漸擴展成紅褐色外圈灰白色內圓的圓形癍,植物色斑周圍會逐漸褪去綠色,發病嚴重后會導致植物身上產生黑色顆粒狀的物質,植物逐漸枯萎。對于葉斑病的防治,應當采取積極去除帶病的植株或紙條的方式,并要定期噴灑防治此類病害的殺菌劑。
2.4 介殼蟲
介殼蟲每年大概發生兩三代左右,最常發生在通風和透光度都比較差的條件下。此類病害一般發生在樹木的枝葉上,發生后會導致樹木生長狀態嚴重不良,長勢逐漸減弱,嚴重后,樹木可能會發生死亡。對于介殼蟲的防治,平時應當主意對樹木進行修剪,提高通風狀況,改善透光程度的方法來進行預防。在樹木發病后可以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也可以在病蟲害初期使用相關的藥物來進行噴灑防治。
2.5 葉枯病
葉枯病也是一類已發生在樹木葉片的病害,此類病菌躲在土壤或寄主身上過冬,通過風或者雨來傳播給樹木的蒼老的葉子或者頹弱的樹枝。發病初始,葉面會產生黃綠色的小斑點,發病嚴重后,斑點逐漸增大,連成一片,斑點的邊緣多呈紫色狀,繼續發展會出現一些黑色的小點,患病葉片的邊緣部分看上去類似火燒過的樣貌,危害樹木的生長。對葉枯病的防治,首先要從樹種的選擇開始,選擇抗病性強的樹種,科學栽培,在發病前噴施殺菌藥劑來進行一系列預防,剛剛發病后要及時噴藥防治葉枯病的進一步的發展,嚴重后要盡早剪掉帶病葉片。
3 其他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多種多樣,涉及樹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下面提出了關于病蟲害防治的其他幾個方面:
3.1 預先調查
對于樹木常見的病蟲害防治要盡量采取預防為主,及時防治的原則。在樹木種植之前應當首先對種植地區的環境進行一番調查,看看種植地區周圍是否存在此類病蟲害,病蟲害程度嚴重情況及發生頻率。調查結果出來后,要及時根據客觀狀況作出決定。比如:提前做好防治病蟲害的預防計劃,在植株發病前提前采取隔離措施,防治樹木被感染。
3.2 樹苗選擇
苗木的選擇直接關系著苗木成活后的健康成長,因此在選擇苗木時應選擇健康、抵抗力強、不帶病菌的樹苗,同時在運輸及存貯過程中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植株之間的交叉感染。同時為了保證苗木的健康成長,在其栽植后要噴灑一定量的藥劑進行病蟲害的預防。
3.3 嚴格監測
加強對樹木的病蟲害的監測。定期、隨機的對樹木進行病害監測,密切關注樹木生長地區的環境氣候變化情況,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對于感染病蟲害的植株要及時進行防治,必要要及時進行隔離或清除,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及時跟蹤樹木患病情況,及時查明患病原因,抓住病蟲害防治的最佳時期,積極進行防治,控制病蟲害的進一步擴展。
3.4 建立檔案
建立病蟲害檔案有利于掌握樹木生長地區的病蟲害狀況。在病蟲害發生時可以把這些檔案作為經驗和參考資料,便于調查病蟲害發生的原因以及病蟲的進化和繁殖狀況,和制定相關病蟲害防治計劃和改善對樹木的管理措施。而且有利于對第二年的病蟲害狀況進行預測,積極引入病蟲天敵,研發新型藥物,使病蟲害及時控制。
3.5 改善管理技術
由于單一樹種的抗病能力很差,可以豐富種植地區樹木的種類,來提高樹木的抗病蟲害能力。注意栽植間距的控制,了解植物相互搭配帶來的影響,在保證樹木正常成長的條件下,多種樹木種植互相組合,同時互相抵抗病蟲害。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盡早防治,改善樹木的生長狀況。
結語
對樹木進行病蟲害防治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這涉及到樹木生長的每一個時期,因此,加強對樹木的病蟲害防治不僅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還可以保證林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效實現。
參考文獻
[1]羅亮宏,羅雙輝,廖慶華.淺談油茶在梅州的發展及其栽培管理技術[J].廣東農業大學.2010.
關鍵詞: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教學問題;解決措施
《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是園藝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主要教學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必需的病蟲害防治基礎理論,學會識別園藝植物上的主要病蟲害和防治方法,養成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有關園藝植物病蟲害發生、防治方面問題的實際能力。《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教學重點在于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病蟲害防治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操作能力。具體培養能力包括:掌握防治園藝植物病蟲害所必須的基本理論、原理、方法和實際操作技能;識別主要病蟲害種類,了解其發生發展規律,具備從事病蟲害調查、試驗和防治等技術工作能力。教學中要注意與“植物與植物生理”、“蔬菜栽培”、“果樹栽培”、“草坪建植與養護”、“產品采后處理”等相關內容的銜接,適當介紹學科的新進展,結合當地園藝植物生產的病蟲害發生及防治情況,為專業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
《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
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學生基礎差,教學存在較大難度我校園藝技術專業生源較廣,基礎參差不齊,對于《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涉及的植物、微生物、動物、昆蟲、化工等方面的知識過去很少接觸,系統學習更是無從談起。教師講課時,內容講深了,學生一臉茫然,講淺了則達不到教學要求。教師事先設計的教學活動,如課堂提問、師生互動、集體討論等,都因為學生不積極、不踴躍參與而難以開展。
學習不主動,專業興趣不高社會上很多人歷來對涉農專業有偏見,部分學生本人和家長對專業及課程不了解,認為選擇這一專業純粹是來混學歷、拿文憑。邊疆地區與園藝技術專業有關的單位不多,園林企業少而且規模小,顯示不出效益,一些單位又把專科學歷排除在招聘范圍之外,導致部分學生感覺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就業前途迷茫,導致學生得過且過,學習不積極,不努力。
對課程理解不全面部分學生提到園藝植物病蟲害,馬上就問要打什么農藥,認為病蟲害問題只有用農藥才能解決,忽視品種選擇栽培管理等基礎措施。受一些不當宣傳的影響,對農藥有極深的偏見,“談‘藥’色變”。如,在教師帶領下外出采集昆蟲標本,盡管事先教師已經做了講解,對敵敵畏農藥配制的毒瓶,學生們誰也不敢碰,雖然在教師指導下使用,還不斷詢問是否會中毒或自我感覺已經中毒或出現中毒癥狀。平時的言行明顯表現出學生對課程不能正確全面理解。
教材面廣,無法突出地域特色我校園藝技術專業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的《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作為教材,該書收集了常見的園藝植物病蟲害,知識全面,內容豐富,但我國疆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差異大,園藝植物及病蟲害種類繁多,很難照顧周全。一部分北方特有的園藝植物病蟲害,在南方連園藝植物都難找到;而南方的一些園藝植物病蟲害沒有收集進去,缺少近年來南方各地重點引進、開發的一些熱帶、亞熱帶特色園藝植物病蟲害內容。
實驗性教學設備不足由于學校進行實驗室合并搬遷重建等原因,實驗性教學設備明顯不足,常用的植物病蟲害永久性玻片殘缺不全,而現用現做的臨時水裝片,則受季節、時間及條件限制,無法收集全面,制作效果較差。實驗室使用的光學顯微鏡、體視解剖鏡陳舊破損。按照教學大綱要求的實驗開出率低,教學局限于教師大量進行課堂講授,學生“填鴨式”接受,師生均疲憊不堪,但是教學效果并不好。 轉貼于
缺少定點實習實訓基地當地沒有專門的病蟲害防治研究機構,各類病蟲害防治單位主要工作任務是技術推廣。學校確定的實驗實訓基地均以品種培育、引種實驗、栽培管理為主。學生到實習實訓基地直接學習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機會少,病蟲害發生和防治問題只是作為附帶問題提出,學生很難有機會把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結合實際進行驗證。
解決問題的措施
因材施教在教學中體現“以人為本”,針對學生基礎差,水平不一致的具體情況,結合教材內容和要求,教師講課時應盡量穿插補充基礎知識,按照教學大綱規定,不降低水平和減少內容;采取靈活教學方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聽得懂。教師應認真組織課堂提問、師生互動、集體討論等教學活動,提出問題后多留出一點時間讓學生思考,不論學生說的是否正確,都認真聽取答案,隨后進行細致解釋。例如,針對現在的學生熟悉微機使用、時常上網的具體情況,在講授昆蟲分類知識時,可要求學生上網下載各目的昆蟲照片,帶到教室,作為作業由教師用多媒體播放,學生參與隨堂批改。
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帶領學生到當地有一定規模的園藝花卉養植園,在進行園藝植物病蟲害實驗實訓的同時,請園主講解創業經過與目前效益等,讓學生了解園藝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和經濟收益情況,提高對自己所學專業的重視。例如,某地有一條主要街道,用龍眼樹進行綠化,樹蔭濃密效果非常好,但是每年四五月份都發生荔枝蝽象危害,除影響景觀外,蝽象噴射體液使行人受到驚嚇或傷害,市民反映強烈,要求將龍眼樹砍除。市政府出面協調,由城管部門在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有效防治,控制了荔枝蝽象危害,保住了龍眼樹。結合這一具體事例,教師帶領學生看龍眼樹受害狀況,調查防治效果,走訪城管部門,使學生對園藝技術專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認識。
加深學生對課程的全面理解課程設計中,突出栽培管理是病蟲害防治基礎理念,在講授中應強調保護生態、減少污染、合理用藥等觀念。我們結合課程進度,在實驗地種植生長速度快的鮮食甜玉米,設置同種作物精細管理和粗放種植兩種模式對比,精細管理田塊玉米生長茂盛,病蟲害較輕;粗放種植田塊玉米長勢差,病蟲危害嚴重。再選擇病蟲發生嚴重田塊,在防治適期使用農藥防治,迅速減少病蟲危害。通過具體實例,使學生認識到了病蟲害防治不等于噴藥防治,應全面掌握“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正確理解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內容。
結合本地實際,增加教學內容我校所在地云南省德宏州屬亞熱帶氣候,物產豐富,作物種類多:檸檬形成規模,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二;近年來開發種植了咖啡、澳洲堅果、毛竹,形成當地特色產業,起到增加收入、農民致富的積極作用。上述各種亞熱帶特色作物病蟲害突出,在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中,我們結合當地實際,在講授柑橘病蟲害防治后,增加檸檬病蟲害防治內容,以便進行比較和側重講解。在第六章果樹病蟲害的內容中,增加咖啡、澳洲堅果、毛竹病蟲害內容,并帶領學生到生產基地進行實踐操作,觀看防治效果,安排畢業班學生到檸檬、咖啡、澳洲堅果研究和生產單位頂崗實習。
改善實驗實訓條件結合學校的發展,全面進行植保實驗室建設規劃,設置專門的病蟲實驗教室、標本室、養蟲室、接種室、鑒定室,與農學實驗室共用多媒體實驗教室。分教師科研和學生實驗,重新購置顯微鏡、體視鏡等必需的設備。增加病蟲害標本,主要途徑一是購買實驗需要的專業永久性標本;二是結合實驗實訓采集當地病蟲害制成標本,特別是當地檸檬、咖啡、澳洲堅果、毛竹及其他特色產業作物病蟲害標本;三是在科研工作中制作標本。實驗實訓條件的改善,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學習積極性,也為教師的教學科研開展和提高教學水平提供了條件。
選擇確定實驗實訓單位在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教學中,我們聯系了設在德宏州瑞麗市的云南省農科院檸檬研究所、德宏熱帶作物研究所等研究單位作為病蟲害實習實訓點,開展當地特色園藝植物病蟲害實驗實訓;結合課程講授內容,聯系州、市植保植檢站、林業植物檢疫防治局、國家檢驗檢疫局在德宏的機構等單位,分別建立綜合防治、植物檢疫等內容的實習點;聯系生產植物源印楝素農藥的潞西市光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當地正規的農藥批發銷售點作為化學防治內容實習實訓點;聯系當地規模較大的園林、花圃等作為校外補充實訓基地,構建了全方位的實踐教學平臺。
參考文獻
[1]費顯偉,黃宏英,等.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 費顯偉,黃宏英,等.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實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王連榮,等. 園藝植物病理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