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嫁接的好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陳作丁求學于重慶壁山正則藝專,師從呂鳳子先生。呂鳳子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和藝術家,徐悲鴻稱他為“三百年來第一人”。他的“尊異成異”、“集眾殊為我殊”的教育思想,應該是藝術教育者和創作者最好的座右銘。陳作丁年輕時所得到學問、人品如此杰出的老師的指導,這為未來的藝術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山川之美,自古以來人們共贊共賞。歷代山水畫家們為探索和表現山水之美,付出了艱辛勞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后人要做出新的貢獻,實非易事。陳作丁對此有清醒的認識。他老老實實遵照前人的教導“師古人,師造化”,在這個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個性創造。
南齊謝赫把“氣韻生動”列為六法第一,宋朝郭若虛則更是認為“氣韻得自天機,出于靈府”。由此可見,“氣”是中國畫的靈魂,“氣”既來自于客觀自然,更與創作者的個人體驗、胸襟以及藝術修養密切相關。每一位藝術家都是以自己的性情在作品中表達出不一樣的氣韻。在陳作丁的山水畫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激昂豪放、跌宕起伏、“胸中幾云夢,余地多恢弘”的氣勢。氣勢和氣韻有共通的地方,也有不盡相同的地方。氣韻注重內在的精神,氣勢注重外在的張力,陳作丁的山水畫將“氣韻生動”發展為頗具個人面貌的“氣勢生動”,這應該是他個性的自然流露吧!
陳作丁的山水畫,雅俗共賞、親切自然、氣氛酣暢、筆墨率性、墨色淋漓。他往往取材于自己深入生活的三峽美景――聳入云端的山峰、清澈見底的溪流、青黛的遠山、翠綠的竹林、山間彌漫的霧氣、江上停泊的帆船……這些素材,在他的組合下,變成一幅幅生機盎然的山水畫。在《峽江煙雨》《青城幽溪》《翠木蒼藤二三家》等作品中,觀者仿佛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三峽沿岸的雄偉、秀麗,似乎可以聽到那或高亢或低沉、節奏分明的鄉野小調。
陳作丁曾經主筆并領軍創作150米的山水長卷《長江萬里圖》,他也酷好揮灑六尺以上巨幅。這種尺幅,沒有氣勢是畫不出來的。陳作丁采用大寫意奔放粗獷的手法,率性揮灑,畫面整體感強,同時注意局部、細節的刻畫,遠取其勢,近取其質,寫出了氣勢磅礴的滔滔江水,寫出了兩岸雄偉俊俏的景色,寫出了萬里長江的萬種風情。
關鍵詞:基礎隔震;建筑材料能耗;廢物排放量;節能減排
中圖分類號:TU318 文獻標識碼:B
Embodied Energy Analysis of A base-isolated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Chen Tao1, Qin Yun1,2, Liu Hong1
(1.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2.Kunm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Kunming650011 )
Abstract:A high-rise shear wall residential building is located in Lianghe(8 degree,0.2g) in Yunnan Provinc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for the consumption of steel and concrete from superstructur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using base isolation design and traditional seismic design respectively for its superstructure which match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 mostly, point out the reduction of the materials used and waste emissions quantitatively ,and work out the reduction in raw materials and waste(dust,SO2,NOx,HF,CO2and so on )because of base isolation technique used in this project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 the steel and concrete consumption of solar square fell 18.86kg/m2 and 0.1m3/m2; energy -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evident, and the green degree of the constructio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
keywords:base isolati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Waste emissions;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0.引言
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量相對匾乏,總體上講,一方面,我國是個資源相對缺乏的國家,另一方面,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等因素限制,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產品的能耗水平較高,例如鋼材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土需多用水泥80公斤、污水回用率僅為25%等。近年來,我國每年新建房屋面積高達17~18億平方米,超過所有發達國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積的總和[1]。目前,我們的新建建筑結構以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主,結構中所用主要建筑材料――混凝土和鋼筋,在生產過程中都面對高能耗、嚴重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據統計[2][3],我國每噸鋼材原料消耗量和主要廢物排放量如表1所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需主要原材料如表2所示。
表1 生產每噸鋼材的原料消耗和主要廢物排放量統計
消耗原料 廢物排放
鐵礦石(噸) 新水(噸) 標準煤(公斤) CO2(噸) 廢水(噸) 粉塵
(公斤)
1.6 4.1 600 2 2 1.5
表2 生產每立方米混凝土所需消耗的主要原材料及能耗統計
消耗原料(kg) 能耗及廢物排放
水 水泥 砂 碎石 標準煤(噸) 電力(KW•h) CO2(噸) 眾多污染因子
205 304 644 1197 0.15 110 0.815 高出國際先進
水平6-10倍
建筑材料消耗因建筑結構、功能、用途等不同而有所不同。選擇合適的建筑結構體系、抗震措施等對建筑結構的材料消耗量可以起到較好的控制作用。作為綠色建筑結構技術,基礎隔震技術是建設部重點推廣的新技術之一,隔震體系能夠減小結構的水平地震作用,已被理論分析和國內外強震記錄所證實。
在高烈度地區,采用基礎隔震技術后,隨著結構所需承擔的水平地震作用的降低,鋼筋混凝土上部結構的抗側力構件數量、構件截面和鋼筋用量均會減小;當減震系數合適時,抗震措施也可適當降低。本文結合云南梁河某高層剪力墻住宅工程實例,以具有可對比性的基礎隔震結構和傳統抗震結構為研究對象,定量分析和比較兩者上部結構的主要建筑材料消耗量差異,為工程實踐提供參考。
1.工程概況
云南梁河某工程,地上19層,建筑結構高度57.1m,寬23.7m,高寬比2.41,建筑平和剖面如圖1和2所示。抗震設防烈度8度(0.20g),標準設防類(丙類),設計地震分組第三組,Ⅲ類建筑場地,場地特征周期0.65s。使用活荷載嚴格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7]GB 50009-2001執行;基本風壓0.35kN/m2,地面粗糙度類別按C類設計。設計計算考慮偶然偏心和雙向地震作用。
2.結構模型
本文所用傳統抗震結構和基礎隔震結構模型,均為基本滿足現行相關規范要求的,基本消除了人為干擾因素所致的偏差,具體情況如下:
2.1標準層剪力墻對比
兩種結構模型結構平面布置見圖1。隔震設計時,將隔震墊設置于一層樓板(±0.000m)以下2.1m處,并設置相應的轉換層,本工程共使用了50個支座;上部結構共設7個標準層,剪力墻厚度除第一標準層局部為250mm厚外,其余均為200mm厚;傳統抗震設計中,上部結構的剪力墻全部落地;上部結構同樣設7個標準層,1~3標準層剪力墻以300mm、250mm為主,局部達到400mm,第4標準層以上剪力墻厚度均為200mm。主要標準層的剪力墻厚度及墻體面積與樓層面積比詳如表3所示;
表3 剪力墻對比
隔震設計 標準層 墻
(厚度:mm) 樓面面積
(m2) 剪力墻
截面面積(mm2) 面積比
(墻截面面積/露面面積)
李子樹是可以嫁接桃樹的,要是用桃樹做為接穗,這樣的成活率并不是很高,需要保證好砧木和接穗的優良,還要注意很多環境因素。如果是桃樹做為砧木,李子樹剪取插穗,這樣的成活率會高很多,可以選擇這種,具有多種好處,可以提高產量,還可以提高耐低溫的能力。嫁接的時間選在春季3-4月份,此時氣候適宜,樹木也處在生長旺盛時期,此時嫁接的成活率有所保證。
二、嫁接方法
1、砧木:選擇生長狀態好的桃樹做砧木,從距離地面大約6-10厘米的地方,將它鋸斷砍下,切口處削出一個楔形。
2、接穗:選擇健壯的樹體,從上面剪取一個紙條,要求沒有病蟲害,最好帶有新芽,長度控制在5-7厘米左右,底端部分削出楔形,要比砧木上的口子薄一些。
論文摘要 設施黃瓜栽培過程中,一直有兩大制約因素,就是產量低、易得病,而黃瓜嫁接恰恰能很好解決這一問題。詳細介紹了黃瓜嫁接前的準備工作、嫁接方法以及如何優化嫁接后的管理,以提高嫁接成活率。
黃瓜嫁接栽培就是利用南瓜等抗土傳病害的葫蘆科植物作鉆木,以黃瓜作接穗,利用嫁接苗進行栽培。這種嫁接的好處,一是可防根位病害,特別是對防枯萎病效果十分顯著。因為枯萎病菌不能侵染南瓜根系,所以換根栽培,枯萎病株可以降到20%以下,甚至根本不發病。二是南瓜根系發達,吸肥水能力強,嫁接后的黃瓜植株生長旺盛,環境適應性強,可增加產量30%~50%,并能提早上市5~7d。
1嫁接前的準備
主要嫁接栽培用的南瓜苗和黃瓜苗要培育適時,嫁接一般在出苗后7~8d進行。黃瓜、南瓜幼苗2片子葉都充分展開,真葉還沒萌生,苗高達4~5cm,葉色由黃轉綠時嫁接便于操作,一般成活率可達95%。如果過早嫁接,因幼苗太小,不易操作;如果嫁接過晚,因幼苗組織老化,成活率不高。
育苗方式有三種:一是用無土育苗法育黃瓜和南瓜子葉苗,嫁接時將子葉苗拔出,然后一對苗一對苗地在水碗中嫁接,嫁接好后再移到苗床中。二是用紙袋、塑料缽育苗,將黃瓜和南瓜苗挨著育在一起,然后進行靠接。三是用營養土方法育苗,嫁接時將苗拔起集中以插接法嫁接。
育苗時要注意:一要先播南瓜,過2~3d再播黃瓜,因南瓜生長較慢,相差2~3d,嫁接時正好兩者子葉都同時展開;二要分2~3批育苗,順延1~2d,以便陸續進行嫁接;三要適當提高育苗溫度,使子葉下胚軸伸長脖,便于嫁接時操作。
2 嫁接方法
2.1插接
先用細竹簽將南瓜生長點去掉,然后沿1片子葉與莖成45°角穿刺。要嚴格掌握刺深度,不要穿透莖壁,但太淺也影響成活。接著在黃瓜近子葉處向下斜切莖部,最后將黃瓜莖切口朝下插入南瓜穴孔,其深度與穿刺孔相同。
2.2靠接
先取南瓜苗,去掉生長點,保持子葉完好,在其下1cm處,用刮臉刀片斜向下切,切口長1.5cm,呈舌狀,橫向深度不超過莖粗1/2;再取黃瓜苗,在同樣位置,從下向上切一同樣切口;最后將黃瓜舌狀部分插入南瓜切口內,使2個舌狀物吻合,用乳膠條纏住,栽入育苗床。
2.3切接
南瓜苗按上述方法切成舌狀口,然后取洗凈根部的黃瓜苗,把莖削切成斜面,最后把黃瓜苗莖切口朝下插入南瓜切口,使黃瓜莖切口與南瓜切口舌狀物吻合,用乳膠條纏好或用新式嫁接塑料卡攝住,栽入苗床。
嫁接時應注意使黃瓜與南瓜幼莖的形成層相吻合,這樣才能保證成活。黃瓜苗莖比南瓜苗莖細,嫁接時不要使黃瓜莖插入南瓜切口中央,要保證切口一側靠齊相吻合。
3嫁接后管理
嫁接成活率的高低與嫁接后的管理技術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必須創造一個適宜的溫、光、水、氧環境,才能保證嫁接傷口的愈合與生長。
3.1溫度
黃瓜嫁接愈合最佳溫度為25℃,一般嫁接后3~5d保持白天24~26℃,夜間18~20℃;3~5d以后通風,逐步降溫,保持白天22~24℃,夜間12~15℃。
3.2濕度
嫁接苗床的空氣濕度必須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一般為85%~95%;土壤濕度不宜過高,否則容易造成嫁接苗根系腐爛。因此,嫁接后不宜大水漫灌。另外,大水漫灌容易導致傷口被土傳病菌感染,還會提高接穗氣生根的發生率。
3.3光照
要進行遮光,降低溫度,保持濕度,提高接穗的成活率。通常采取隔2條揭1條的覆蓋法,形成花蔭,夜間要全覆蓋進行保溫,隨著嫁接傷口的愈口,3d后可早晚揭,中午蓋,7~8d后不再遮光。
3.4及時斷根與去萌蘗
砧木苗生長點去掉后,會促進不定芽的萌發,如不及時去掉,將會影響對接穗的養分與水分供應,應每2~3d檢查1次,防止側芽長成。采用靠接法嫁接的黃瓜苗,要在嫁接后10d左右,用刀片將黃瓜胚軸切斷,并拔出根莖。斷根晚,黃瓜根系在土中易遭受枯萎病菌侵染,病苗可向上侵染達1m左右,使嫁接失敗;另外,黃瓜葉片制造的養分會大量向黃瓜根系運輸,影響嫁接苗的生長速度。
3.5防治黃瓜根結線蟲
根結線蟲除自身危害外,還可傳播或誘發某些真菌性和細菌性病害,導致根系腐爛、嫁接植株枯萎,可用藥劑灌根,保證嫁接成活率。
參考文獻
關鍵詞:貢山縣;核桃大樹;延遲嫁接
中圖分類號:S66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5003702
1引言
核桃樹綜合開發利用價值極高,山區群眾稱之為 “搖錢樹”、“幸福樁”。核桃作為貢山縣山區經濟發展、群眾脫貧致富的好樹種,當地人們已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但近年來核桃產業發展速度過快、本地良種苗木嚴重缺乏,個人和集體紛紛從外地調運苗木,導致了核桃產業雜劣品種數量巨大,當地人們發展核桃的積極性受到極大傷害。為提高他們的經濟收入,盡快恢復種植核桃的積極性,核桃雜劣品種的改良是首要任務。但此區域雨季太早、雨量大(10年平均年降雨量1741.1 mm),嫁接改造時嫁接口傷流嚴重,成活率極低。2014~2016年云南省林業科學院和怒江州林業科學研究所應用核桃大樹“延遲嫁接”技術,明顯提高了嫁接成活率。
2影響核桃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子分析
傷流(水量)是影響核桃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子,特別是核桃大樹,休眠期樹體水份較重,如嫁接時嫁接口機械傷流(水量)過多,嫁接成活率會明顯降低。
3“延遲嫁接”提高成活率的原理
山縣傳統嫁接時間是2中旬至3月初的樹體休眠期。“延遲嫁接”是在傳統嫁接時間往后推15~20 d嫁接。休眠期核桃樹體水份較重,樹體萌動萌發時水份逐步減少。“延遲嫁接”能減少嫁接口傷流(水量)的影響。在貢山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或新梢抽至50 cm以上r,樹體水份降至能維持正常生長的水量,此時嫁接,傷流減少,插入砧木的穗條木質部和韌皮部能保持鮮度,明顯提高成活率。
4“延遲嫁接”技術要點
4.1穗條準備
采穗時間:1月下旬~3月上旬,芽未萌動前。穗條質量:直徑1.0~2.0 cm,芽眼飽滿、健壯、木質化程度高的穗條。穗條脫水:采集的穗條置于通風陰涼環境散失部分水份,脫水時間3~5 d。蠟封穗條配方:熔點58 ℃以上工業石蠟∶蜂蠟=10∶1。蠟封溫度:100~110 ℃。蠟封穗條貯藏環境:氣溫5~8 ℃,通風、無直射太陽光環境或相同溫度冷庫貯藏。
4.2砧木選擇及處理
選擇樹齡3~20年,樹體健康的鐵核桃樹或雜劣核桃品種作砧木,嫁接部位粗度3~20 cm為宜。選好砧木嫁接部位鋸斷,在砧木上合適位置保留一抽水枝。嫁接部位直徑大于等于3.0 cm,嫁接部位高:1.0~2.5 m。
4.3嫁接方法
嫁接法采用插皮接法。選擇砧木平滑處鋸斷,從鋸口平面圓周選擇2~3年生樹皮飽滿處,用嫁接刀尖沿樹干直立向下劃開樹皮,深度見木質,長度6~10 cm,然后用刀敲開樹皮,寬松度能插入接穗即可。將穗條削成長削面,見髓心,在削面兩側輕削兩刀見木質,削面長度6~10 cm。將削好接穗長削面靠緊砧木木質部,插入劃開砧木樹皮內。在接穗正下方最低處向下開寬0.3~1.0 cm(根據砧木大小確定),長5~10 cm(根據砧木大小確定),深度見木質部,取出樹皮的放水槽放水。用繩索綁扎固定好砧木和接穗,接穗長削面最上端要留1.5~2 mm左右的削口(即留白),再用嫁接膜包扎好嫁接口,包扎時露出放水槽。
4.4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成活后,適時除萌,利于接穗的抽枝和生長。當接穗芽長到20 cm以上時,分2~3次松綁再綁緊嫁接口,松綁有利于接穗不被嫁接膜勒細折斷。當接穗芽長至30 cm以上時,立支柱以防風折。嫁接時保留的抽水枝,當接穗芽長至50 cm以上時,鋸除抽水枝。適時進行中耕施肥管理。
5常見病蟲害防治
5.1金龜子、葉蟬防治
成蟲在葉片上危害時用2.5%敵殺死20~30 mL兌水15~20L莖葉均勻噴霧。
5.2天牛防治
采取綜合防治技術,人工捕殺成蟲。利用成蟲有趨光性,于成蟲發生盛期,傍晚持燈誘殺或人工捕捉。殺卵和初孵幼蟲。檢查成蟲產卵刻槽,尋找卵粒,用刀挖或用錘子等物將卵砸死。于卵孵化盛期,在產卵刻槽處涂抹50%的殺螟松乳油,以殺死初孵化出的幼蟲。幼蟲蛀干危害期,發現樹干上有糞屑排出時,用刀將皮剝開挖出幼蟲,或從蟲孔注入50%的敵敵畏100倍液,也可用藥泥或浸藥棉球堵塞、封嚴蟲孔,毒殺干內害蟲。8月中旬~9月下旬用磷化鋅毒簽插入云班天牛侵入孔,對成蟲、幼蟲熏殺效果顯著。冬季或產卵前,用石灰5 kg、硫磺0.5 kg、食鹽0.25 kg、水20 kg拌勻后,涂刷樹干基部,以防成蟲產卵,也可殺幼蟲。
5.3木蠹蛾防治
成蟲產卵、幼蟲孵化期,可在樹干或根頸部噴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劑400倍液殺滅。幼蟲危害期,用藥注、噴入蟲道內,并用濕泥土封嚴毒殺幼蟲。成蟲發生期,樹干涂白,以防成蟲產卵。還可黑光燈、性誘劑誘殺成蟲。
5.4刺蛾類防治
冬季,結合修剪、挖樹盤等清除越冬蟲繭。利用趨光性,用黑光燈誘殺。初孵幼蟲群聚散開時及時摘除蟲葉,集中消滅。也可用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白僵菌1000倍液在潮濕條件下噴霧使用。
5.5細菌性黑斑病防治
采取綜合防治技術,清除病殘果、落葉、病蟲枝等,以減少發病來源;休眠期噴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1~2次。生長期噴灑1∶0.5∶200倍波爾多液,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生粉劑500~800倍液,噴灑1~3次(開花前、開花后及幼果期各噴1次)。
6結語
充分考慮了貢山縣立地條件特點,采用了“延遲嫁接”技術,能顯著提高核桃大樹嫁接的成活率,比常規嫁接技術提高70%以上;該方法操作簡單,易于推廣。
參考文獻:
[1]郗榮庭,張毅萍.中國核桃[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1.
[2]云南氣象局.云南氣候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
[3]王超,王春榮,崔懷仙,等.間作條件下核桃根系田間分布研究[J]. 北方園藝,2014(1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