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文學現象舉例及分析

      文學現象舉例及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文學現象舉例及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文學現象舉例及分析

      文學現象舉例及分析范文第1篇

      關鍵詞:《大學語文》教學方法;實效性;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6-0135-02

      《大學語文》是高等職業教育階段一門比較重要的公共課,其對于提高大學生理解和應用語言的能力,增長大學生的視野,擴大大學學生的知識,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傳承中華文明精神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此外,還能為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而堅實的基礎[1]。

      一、《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方法及實效性

      1.缺乏明確的教學定位。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課程不太被重視,而且其在現有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缺乏較為明確的定位。舉例來說,有一部分高職院校將《大學語文》這門課程定位為工具性課程,不太重視《大學語文》這門課程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內涵。另外,還有一部分高職院校將《大學語文》這門課程定位為文學教育,認為這門課程偏重人文素養教育,同職業技能教育的關系不大,因而不太重視這門課程,導致大部分《大學語文》課程設置偏重形式,而不注重內容。也正是由于《大學語文》這門課程本身缺乏明確的定位,致使語文課堂不被重視,相關的教學研究少之又少,而教學分析與討論更是屈指可數。此外,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教學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學生缺乏上課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課堂教學效果不佳。此外,高職院校的語文課堂缺乏科學、合理、規范的章法,導致高職院校的語文課堂教學出現了兩種現象:一種現象是完全模仿或復制高校本科語文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整個語文學科結構不夠科學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職院校所具有的職業技術教育的特征。還有另外一種現象就是高職院校的語文課堂教學文飾現象比較嚴重,過分偏重形式主義,采取上“超大課”形式或以講座形式來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結果往往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睡,一堂課下來學生一無所獲[2]。

      2.教學模式固定,教學方法單一。當下高職院校的語文課堂教學方法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以教師講授,學生聽取為主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比較固定,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使用這種“滿堂灌”、“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既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也不利于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別說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力了,此外,高職院校語文教材內容與普通高校《大學語文》教材內容十分相似,內容毫無新意,多以傳統思想為主,缺乏感染力,與實際生活相差較遙遠,沒有時代代入感,更缺乏針對性,容易讓高職院校的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3.缺乏實效性,課堂教學效果不佳。高職院校的語文課堂教學缺乏實效性,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已經成為制約其課程教學順利有效進行的主要因素之一。缺乏實效性具體表現為,高職院校所采取的語文教學方式與高職學生本身的特點與專業情況不相符合,因而導致高職院校語文課堂教學難以有效開展。語文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如果讓其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就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興致不高,繼而導致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不佳。

      4.師資力量較弱,綜合素質有待提升。現階段,高職院校語文學科的師資力量還比較薄弱,綜合素質有待提升。不少語文教師仍將傳統的教學觀念用于新的教學要求上,無法適應和滿足學生的需要,致使教學效果不佳。此外,近些年高職院校招生規模有所擴大,教師教授的班級多,因而,語文教師用于教學的精力有限,沒有多余的精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

      二、《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及意義

      上述這些問題,諸如《大學語文》課程缺乏明確的教學定位、教學模式固定,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實效性,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師資力量較弱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順利有效開展,因而,有必要對《大學語文》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其對于更好地開展《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對于提升學生的整體人文素養,傳播我國優秀文化,促進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如何提高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實效性意識

      1.提高對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實效性的認識。對高職院校而言,要想提高其語文課程教學時效性意識,首先必須加強對其認識,通過強化認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實效性認識的提升。如何提高對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實效性的認識,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對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教學進行必要的研究與分析。其次,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對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實效性進行探索和嘗試,通過探索和嘗試加深對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實效性認識。

      2.將課程開設、教材選擇與專業相結合。對高職院校而言,要想提高其語文課程教學時效性意識,還必須將課程開設、教材選擇與專業相結合。通過將這三者有機結合起來,能夠對語文課程教學明確定位,避免盲目性。在課程開設方面,要結合高職院校自身所具有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特征,重視課程的實用性、科學性和合理性,注意將課程設置目標與培養目標相結合。在教材選擇方面,更要與高職院校所開設的專業相結合,結合高職院校的實踐,精心挑選與高職院校學生專業相符合的語文教材。此外,在設計語文課程和篩選語文教材時,還要充分考慮高職院校學生自身的特點,按照其特點及不同的需求進行相關課程的開設。

      3.加強形象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大學語文學習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高職院校,其是為培養高級職業技術類應用型人才而服務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高職院校的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重視這一點,加強學生形象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舉例來說,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讓學生去思考文章的主旨及含義時,不應當設置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應當讓學生充分開動腦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尋找答案。

      四、提高高職語文教學實效性的對策

      1.學院提供有效的政策扶持。要想提高高職語文教學實效性,離不開高校院校提供的有效支持,尤其是有效的政策扶持。首先,高職院校應建立健全相關教育制度,出臺有利于促進高職語文教學實效性提高的相關政策。其次,高職院校要上行下效,切實貫徹和執行這些制度與政策。

      2.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增加大學生的審美體驗。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明確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通過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以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明確的教學目標能夠使語文教學的方向更加明確,此外,還有利于與其培養目標相銜接。高職院校主要是為培養高等職業技術應用型人才而服務,以滿足當今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要。在此前提下,高職院校的語文學科應具有其自身的學科特點,充分體現其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及人文內涵。所以,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培養目標除了要不斷強化必要的基礎文化知識教育,還應強化相應的實踐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增加其審美體驗。舉例來說,在現階段的高職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古今中外的名篇名作,諸如《論語》、《資治通鑒》、《老人與海》等,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師在帶動學生對這些名篇佳作進行閱讀賞析時,除了給學生分析其語言的運用、修辭的運用以及寫作方法等,還應進行更深層次的賞析,借助這些名篇佳作對學生予以精神熏陶,讓學生從中得到情感升華,獲得更加深刻的審美體驗。

      3.優化高職語文課堂教學形式、方法及內容。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語文課堂教學除了在教室進行講授知識之外,還應包括實踐性教學。高職學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科學文化理論知識之外,還應當多進行社會實踐,多接觸社會,在社會實踐中對從書本上學到的科學文化理論知識進行檢驗。舉例來說,在高職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或安排學生舉行模擬情境訓練,諸如,比較正式的面試表達,學生以后就業可能需要的自我推薦函書寫、求職信的書寫以及關系到學生以后找工作時能否應聘成功的競聘演講等,上述這些都屬于比較基本和實用的應用型技能,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對高職院校學生今后的職業規劃與發展具有較大的影響,能夠起到較大的作用。此外,通過上述這些訓練還能夠鍛煉和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諸如:語文課程缺乏明確的教學定位、教學模式固定,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實效性,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師資力量較弱,綜合素質有待提升等。針對這些問題,有必要對《大學語文》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尤其是要提高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實效性意識,至于如何提高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實效性意識,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提高對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實效性的認識;第二,將課程開設、教材選擇與專業相結合;第三,加強形象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高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要提高其語文教學實效性。提高高職語文教學實效性的對策主要有:首先,學院提供有效的政策扶持;其次,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增加大學生的審美體驗;再次,優化高職語文課堂教學形式、方法及內容。

      參考文獻:

      文學現象舉例及分析范文第2篇

      在課堂教學中,常見到一些老師只知一味照本宣科,教學方法單一,缺乏變化。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他們不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把課本知識講解清楚;二是由于他們不注意學習,知識陳舊,只好重復書本內容。這種現象如果不加以糾正,長期下去,就必然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克服教法單一的辦法很多,現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是深化、補充教學內容。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材畢竟只是教學內容的“提綱”,它對問題的闡述不可能詳盡具體,有些只側重某一個方面。因此,在授課過程中需要對教材內容加以深化和補充,使之更趨完善,才能真正達到“授業解惑”的目的。深化、補充教材內容又分為縱向開拓和橫向展開兩個方面。縱向開拓就是要深入剖析教材內容,精辟論述某些觀點,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講課有無深度,是檢驗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橫向展開就是指老師講課要“放得開”,思路要寬,角度要活,必要時應旁征博引,加以發揮。課堂教學最忌只列條條,把豐富的教學內容變成純粹的注釋手段。課堂教學應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廣度。

      二是介紹不同的學術觀點,以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需要引入與書中內容有關的新材料、新觀點和新的研究動向,作為對書中內容的補充,供學生參考借鑒。如在對文學作品思想意義的認識上,歷來容易出現分歧,這種情況在語文教材中也不鮮見,如關于魯迅小說《藥》的主題,就存在著多種不同的看法,如“親子之愛”、“懷念革命先烈”等,教學時也可把這些不同觀點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在接受一家之言的同時也對其他觀點有所了解。這種引進不同觀點的做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思考辨析各種意見的機會,從而開啟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老師在介紹不同觀點和有關知識時,應作必要的分析,對學生作正確的引導。

      三是舉例論證。

      舉例不僅有利于說明問題,而且有利于充實課堂內容,提高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舉例應把握三點:第一,例子要新穎。舉例要著眼一個“新”字。首先內容要新,要避免引用那些人們已反復引用過的例子。其次,切入角度要新,如關于“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煉字故事,用來說明如何修改文章已落俗套,但換個角度,用其中的“綠”來說明想象在寫作中的作用,就頗具新意。第二,例子要豐富。豐富的實例,可使課堂教學變得充實而生動,能有效地改變由照本宣科所造成的沉悶狀況。學生之所以歡迎插有大量精彩實例的課,除了它在內容表述上有通俗明白的優點外,五光十色的外來信息帶給人們精神上的愉悅感和滿足感,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第三,舉例要適當,要緊扣所述問題。那種不著邊際的例子,看似熱鬧,實則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四是教學時要以點帶面,突出重點。

      文學現象舉例及分析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級英語 融洽 深廣

      一、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親其師,信其道”。當教師收到學生的短信:“老師:真的非常感謝您,感謝您幾年來對我的關懷和照顧。您是我在大學里面遇到的最好的、最有學識、最具師德的老師。”作為教師的喜悅是可想而知的。教師應有的優良品質“仁愛、禮貌、合作、維護雙方面子、愉快、跨文化意識、容忍并尊重文化差異(汪,碩士論文,2008)”可有效促進師生間和諧關系,奠定良好感情基礎。高級英語的教學是心靈的教育,其“教書育人”的雙重性更加明顯;若不啟發學生心靈,則難掌握課程真諦。

      二、教師精心鉆研教材

      教師要徹底掌握教材的神髓:弄清每個考點;每個詞都能用英語解釋并舉例(注:舉例要有依據,不可隨便自己編寫句子,讓學生記);對每個句子都能用英語從語法、修辭、文體等、以及語境等多方面進行細致的斟酌;教師輕松駕馭課堂,高屋建瓴,授人以漁,語言知識運用自如,與學生良性互動,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三、公平對待學生

      教師對學生多提問,學生的被提問次數差距不超過10%;不歧視差生,而是給予更過關照;利用“鼓勵”法寶,發現學生閃光點及時表揚,學生在一種“感覺良好”的氛圍中輕松愉快地學習,減輕學習壓力;必要時還需巧妙“鞭策”,降低學生“自負”“懶散”情緒。

      四、加重教師,減輕學生

      一般情況下,教師不把作業放在課下。作業全部在課堂上完成;課堂上10分鐘的測試題,教師課下可能用兩節課批改完。教師這種“勇挑重擔”甚至“忍辱負重”的精神會在一定程度上打動學生;學生對教師的敬意油然而生,其學習決心也會倍增。

      五、融多種學養于一科

      1.學科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知道所有學科都重要,比如第二外語、英美文學等; 使所有學科形成良性互補,互相促進,從不同角度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培養專業能力;提高學生專業素養。

      2.若有可能,可雙外語教學。筆者在教高級英語時,能用日語強調的知識,都可以用日語強化一遍,因為學生也在學習日語;既調節講解的單調性又激發學生多方位思考,從而更好地掌握所教語言知識,達到語言間的融會貫通。

      3.處理好所教課本知識與相關背景知識及西方人思維方式的關系,加深對專業知識的鞏固與提高。高級英語課程關系到語言學的知識,心理學的,社會學的,文學的等等都適度地進行深化和擴展。關注“全人”教育,增強教育性。下面僅舉二例:

      例一:課文中涉及到《圣經》典故等,比如,比如上冊第九課提到了“摩西十誡”;教師有必要講解“摩西十誡”的具體內容(英文原版);《圣經》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淵源之一,更是英語專業重要的文化背景知識,而“摩西十誡”正是《圣經》的精髓。另外,教師在系統細致講解課文基礎上,可啟發學生進入深度思維:引申題目“The Trouble with Computer”讓學生開展討論,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具有現實意義。

      例二:上冊第十五課有一句“We do not need a Freudian to tell us that this disharmony is often of sexual nature.”,教師若不把“Freudian”基本觀點講清楚,學生即使能夠準確翻譯,對該句的實際思想內涵的理解還是一頭霧水。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有必要補充一句:“In a Freudian view, libido (sexual desire)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all human behaviors”。

      六、結論

      高級階段的語言教學是通過語言掌握各方面文化知識并培養語言能力;而文化就像冰浩瀚海洋中的冰山,大部分藏在水下。高級英語之“高”與“精”重在課文的“細致”(對語言的探討分析至“小而無內”;比如,對單詞必要的詞素與詞源分析等)和“博”(對某語言現象的探究之高度達到“大而無外”)。對課文的講解從多角度去闡釋:從課文文本中挖掘“語義學、語用、修辭、語法、句法、文體、詞匯、美學、心理等不同領域的“黃金”。

      參考文獻:

      [1]王家湘.《高級英語》上冊[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文學現象舉例及分析范文第4篇

      【關鍵詞】甜;苦;咸;不對稱

      在漢語詞匯中,較廣泛地存在著不對稱的現象。本文以“甜”與“苦”、“咸”(表示人可以用感官感受到的物的性質的詞,同時也屬于基本詞匯)為例,在詞義的引申、構詞能力及句法功能等方面進行分析,來說明詞匯的不對稱現象。

      在不同語義及環境的影響下,“甜—苦”、“甜—咸”都可以構成反義詞。三者的關系是建立在有共同的意義領域的基礎上,可以說是在語言社會長期使用中形成的聚合。

      一、“甜”、“苦”和“咸”的詞義的引申

      (一)甜

      在《漢語大詞典》中,對“甜”的解釋如下:

      1.像糖或蜜糖的味道。

      2.比喻幸福、快樂。

      3.美好。

      4.形容睡得酣暢。

      5.指美言。

      6.指濃郁軟熟的畫風。

      7.謂投其所好而使之入迷。

      很明顯,最后三個義項并不常用,而且從意義上來看,作為這三個義項的“甜”是本義(即義項1)的比喻義,可以不在主要考察范圍內。“甜”的引申,通過隱喻實現:引申為像蜜糖一樣的生活,即幸福快樂;由甜的合口引申為適合自己的感受,即美好,代表好的感受,又引申出睡眠的美好,即睡得酣暢。

      (二)苦

      《說文解字》:“苦,大苦,苓也。”即“苦”的本義為一種草本植物。《詩·唐風·采苓》:“采苦采苦,首陽之下。”

      《漢語大詞典》中,也引用了此例:

      1.苦菜,即荼。

      2.五味之一。與“甘”相對。

      3.痛苦;困苦。

      4.憂傷;愁苦。

      5.困擾;困辱。

      6.苦于;困于。

      7.厭惡。

      8.恨,怨嫌。

      9.緊迫;急迫。

      10.辛勤;刻苦。

      11.極力;竭力。

      12.病痛。

      另有詞條解釋四條,但與現代漢語常用意義聯系不大,就不再做說明。

      作為與甘、咸同屬的五味之一,“苦”指代了“炎上”的口感(并不令人愉快的味覺感受);又依靠通感引申出了屬于人感覺上的痛苦3、愁苦4、從舉例也可以看出兩個引申義幾乎同時出現,而從5、6、7、8采用的例子又可以看出這四個義項之間的界限明確是隨著具體的使用語境不同才逐漸固定下來的,初期具有意義模糊和相交叉的跡象;義項9是獨立發展的,但義項9所舉例子“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可以看出“苦”的部分義項是與“甘”相對應的,從這個角度說,“苦”的引申意義要比“甜”豐富。

      (三)咸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對“咸”的解釋為:(1)全,都。(2)姓。另有“咸(鹹)”:像鹽的味道。這說明“咸”現在的意義是由古時兩個字(即咸、鹹)的意義合并而來。在《漢語大詞典》中的分類更為明確,對“咸”與“鹹”分別作了注解。“咸”下的詞條,如共同、普遍等,均是在“皆,都”這個意義的基礎上引申出來的。而這個基本義與味覺(即“甜—咸”成為反義詞的意義領域)并無聯系。對“鹹”的注解如下:(1)像鹽那樣的味道。《書·洪范》:“土爰稼檣,潤下作鹹”。(2)地名。也就是說,“咸”作為與“甜”相反的詞義只存在于本義中,即作為五味之一,而且后來也沒有通過文章等多方面的使用而得到引申。在現代意義上的使用中,其對應關系也開始出現“咸—淡”的傾向,如詢問“這菜是咸了還是淡了?”但是在傳統意義的直覺反應中,還是主要把“咸”“甜”作為主要的反義關系,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作為食物的苦的味道太少。

      二、構詞能力

      構詞能力的強弱體現在兩個方面,即作為語素構成合成詞的類型的多少和所構成詞的數量的多少。出于現實生活中具體使用的考慮,在說明構詞能力時,主要采用與現代漢語聯系密切的義項。

      “甜”的構詞方式:(1)偏正式,如甜食、甜點,這屬于一般關系,還有種類關系,如甜瓜;(2)聯合式,如甜美,甘甜也在這個范圍內;(3)補充式,如甜蜜;⑷附加式,如甜絲絲,甜滋滋。

      “苦”的構詞方式:(1)偏正式,如苦處、苦主,還有屬于種類關系的,如苦瓜、苦竹;(2)聯合式,如苦痛、苦惱、苦難;(3)動賓式,如苦學、苦練。(4)重疊式,苦苦。

      “咸”的構詞方式:(1)偏正式,如咸菜;(2)附加式,如咸津津。

      簡單地說,“甜”的合成詞構成形式主要有偏正式、聯合式、補充式和附加式,“苦”的合成詞構成形式主要有偏正式、聯合式、動賓式和重疊式,“咸”的合成詞構成形式主要有偏正式和附加式。

      “甜”、“苦”和“咸”的義項都不是只存在于合成詞或固定結構中的,即不是單純的語素義,可以單獨作為詞來運用。“甜”、“苦”和“咸”作為詞的結合能力是不相同的,“苦”的語法能力明顯較強。

      文學現象舉例及分析范文第5篇

      【真題再現】

      電磁輻射污染

      文/肖 荻

      ①電磁波是電場和磁場周期性變化產生波動并通過空間傳播的一種能量,也稱電磁輻射。它既可以造福人類,但同時也給環境帶來負面影響。產生負面效應超過標準的電磁輻射強度就是電磁輻射污染,也被稱為電子“煙霧”或電子垃圾。

      ②電磁輻射污染的來源可分為天然電磁輻射源和人為電磁輻射源。天然電磁輻射源是由大氣中的自然現象引起的,比如自然放電、雷電、火山爆發等此類大氣與空氣污染源,具有黑子活動和黑子放射的太陽電磁場源,以及有恒星爆發、宇宙間電子移動等現象的宇宙電子場源。人為電磁輻射源是指人工制造的各種系統、電器和電子設備產生的電磁輻射,可以分為工頻輻射源和射頻輻射源。各類電磁波發射系統,工頻輻射系統,利用電磁能的工業、科學、醫療設備等,甚至包括家用電器,均是電磁輻射的污染源(見下表)。

      電磁輻射的污染源

      ③電磁輻射污染危害嚴重。它會引發意外重大事故,可以使電爆裝置、易燃易爆氣體等意外爆炸、燃燒,甚至引起火箭發射失敗、衛星失控。它會干擾信號,直接影響電子、儀器儀表的正常工作,使信息失真,控制失靈。例如,會引起火車、飛機、導彈或人造衛星失控。它還會危害人體健康,長期處于高強度的電磁輻射環境中極易造成白血病,誘發癌癥并加速癌細胞增殖,影響心血管系統和視覺系統等。

      ④現代生活中,處處離不開電子設備,我們要學會從日常生活中防止電磁輻射污染。購買通過國家電磁兼容性安全認證的電子產品;盡量使用座機,少用手機撥打電話;給有顯示屏的電器安裝電磁輻射保護屏;積極鍛煉身體,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及蛋白質的食物,還需做定期檢查,有效防止電磁輻射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

      (選自《環保與生活》,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4年版,有刪改)

      1.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從文章的表格中能獲得關于電磁輻射污染源的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段是怎樣說明電磁輻射污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加點的“極易”一詞能否換成“容易”?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貴州省遵義中考題)

      【名師解讀】

      解題策略:

      第1題要求寫出文中說明的主要內容,主要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說明的主要內容,有的從全文的角度理解,有的從某一段落中理解。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全文中來概括。答題前,先要找出文章說明的事物,以及該事物特征、種類、性質、范圍等,然后概括。概括說明主要內容時,表達要完整。一般采用“本文介紹了某事物的來源、種類、特征、范圍”等表達形式。

      第2題要求寫出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主要考查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篩選、概括信息的主要步驟如下:①認真閱讀題干,找出篩選、概括信息的范圍、內容、表述方式和字數要求等信息;②認真閱讀文本,確定范圍,仔細篩選;③根據內容要求提取有用信息;④對提取的有用信息加以歸納、整合;⑤按表述方式和字數要求進行概括表述。本題只要將目光鎖定第③段,就可以篩選出主要內容,然后分點概括即可。

      第3題要求寫出從文章表格中獲得的關于電磁輻射污染源的信息,主要考查學生的讀表能力和探究能力。答題前先要仔細閱讀表格,看清楚表格的標題以及具體內容。對表格內容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分析,提取出關鍵的信息,透過表格的字面信息,分析表格的深層含義。這張表格的標題是“電磁輻射的污染源”,表格內容包括“類別”和“設備名稱”,涉及到方方面面。仔細分析就可以得出結論。

      第4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說明方法及其表達效果的掌握情況。常見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如下:(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2)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分類別可以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3)列數據。在文章中列舉具體的數據可以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4)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5)畫圖表。圖表法可以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欠缺,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6)下定義。下定義能準確揭示事物的本質,這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7)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比較具體形象地突出事物的特征。(8)打比方。打比方可以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9)摹狀貌。運用摹狀貌,可以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一般情況下,答題時先指出運用的說明方法,然后寫出說明的內容即可。

      第5題運用比較的方法來考查學生對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掌握情況。答題時首先要解釋詞語的意思,比較兩個詞語的不同,然后指出所選詞語的使用范圍、程度、性質等,結合原文內容說明其在文中的作用,最后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答題時一定要結合具體的語句回答。

      錯答探因:

      上述真題中第1、3、4題失分較多。第1題失分的原因是內容概括不全面,一般考生只能寫出電磁污染的來源和污染,而忽視防止的內容。第3題失分主要是讀不懂表格內容。不少學生直接寫成“電磁輻射污染源的類別和設備名稱”,沒有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第4題失分主要是沒有指出具體運用的說明方法。

      【讀寫聯通】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久久亚洲高清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亚洲无限乱码一二三四区| 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午夜亚洲AV日韩AV无码大全|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亚洲一区免费视频|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电影网|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 亚洲综合欧美色五月俺也去|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 亚洲AV无码AV吞精久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丫| 色天使色婷婷在线影院亚洲| 亚洲成a人无码av波多野按摩|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小说|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老师| 亚洲色婷婷综合开心网| 亚洲综合日韩久久成人AV|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久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视频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亚洲午夜理论片在线观看|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亚洲第一页日韩专区|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 亚洲色最新高清av网站|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国产亚洲精午夜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女人aaa毛片在线 | 亚洲国产日韩女人aaaaaa毛片在线|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