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理療治療腰肌勞損

      理療治療腰肌勞損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理療治療腰肌勞損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理療治療腰肌勞損

      理療治療腰肌勞損范文第1篇

      2006年4月~2009年10月對480例腰肌勞損患者行背伸肌肌力鍛煉,緩解腰痛及腰脹、麻癥狀效果好。

      資料與方法

      本組480例,男292例,年齡22~60歲,平均41歲;女188例,年齡24~63歲,平均38歲。病程3~8個月,平均14.3個月,重要癥狀為腰痛,夜間休息后痛明顯,白天勞累后癥狀加重,部分伴有腰脹、麻。如排除其他明確的腰部疾患。患者都曾采用過中、西藥物治療,但癥狀改善不明顯。

      背伸肌鍛煉方法:平臥床上或平整臺面上,雙下肢曲屈位,一般在60°~130°,雙肘、頭枕部雙足放在床上做支撐(五點式),行抬臀、挺腹鍛煉,盡力挺腹,30~50次/分,有節奏地做,早晚各1次。鍛煉分階段循序漸進,先適度小幅活動一下做熱身準備1分鐘。第1周早晚練5分鐘,第2周早晚練10分鐘。第3周早晚20分鐘。3周后早晚練20~30分鐘。鍛煉時不能持續一段時間完成者可間隙練習,要保證練習時間累計達到規定要求。第3周一般要求持續>10分鐘才能稍休息。自己控制頻率。對腰痛較重者可口服甾體類鎮痛藥5~7天,一般能耐受練習。

      結 果

      鍛煉治療疼痛評價分為四級:①優:癥狀體征消失;②良:癥狀偶有體征消失;③可:癥狀明顯緩解,能耐受疼痛,體征明顯減輕;④差:無改善。隨訪時間3~12個月,平均8個月,優384例,良72例,可24例,優良率95%。

      討 論

      腰肌勞損致腰痛為常見腰痛疾病。患者多為青壯年,病因常為慢性疲勞性損害所致。部分患者有腰部外傷史,但多數無外傷史。與職業有一定的關聯性。多數人缺乏腰部鍛煉。腰痛反復發作,時好時壞,癥狀重時影響工作生活。治療一般采用鎮痛、中藥活血化瘀、推拿按摩、理療治療時間較長,緩解疼痛效果一般,癥狀加重緩解交替,病程遷延。多數伴有腰脹、麻、如、酸等不適。

      腰肌勞損致腰痛的病因多為腰肌血循環不暢局部肌肉及肌間隙組織水腫,代謝產物堆積刺激神經末梢。如病程長、可導致腰肌部分纖維化改變,肌萎縮,降低肌力。在外傷基礎上發生的病是原發傷重或治療不當;而疲勞所致的常常是腰肌長時間曲屈或靜態收縮固定在同一姿態時間長。如反復彎腰,久坐不動,長時間站立等均可導致腰肌勞損。藥物、理療、推拿按摩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腰肌的局部缺血,也不能提高肌力。

      背伸肌系指使脊柱伸直的大小肌群的總稱,主要的功能是伸腰、背、頸。伸和過伸背伸肌群的鍛煉有利于:①提高背伸肌肌力和耐力;②增強局部血循環促進水腫消退;③增加伸直運動有利于脊柱生理弧度的恢復和維護;④穩定脊柱及提高靈活性防腰扭傷;⑤平衡軀干屈伸肌的力量,維護良好體態。特別是腰部在伸直運動中肌肉節律的收縮,使“肌泵”在促進小靜脈回流,減輕局麻水腫的作用更是藥物推拿所不能企極的。主動運動能提力及耐力促進血循環。

      本組中62%僅僅通過鍛煉未用藥物及進行其他治療措施而使疼痛消失。患者鍛煉3周疼痛明顯緩解者達91%。堅持鍛煉6周85%患者恢復正常。由于鍛煉方式簡單易掌握,基本不受條件限制,因而能長期堅持,這對預防復發起到了積極作用,背伸肌鍛煉治療腰肌勞損費用低、簡單易行、效果好、易推廣。

      參考文獻

      1 褚雙林.抱膝滾動治腰背痛[N].中國中醫藥報,2000.

      2 方也.腰肌勞損康復操[N].中國礦業報,2001.

      3 萬斌.推拿治療慢性腰肌勞損的臨床及機理研究[D].成都中醫藥大學,2005.

      4 賈建軍.腰肌勞損的康復鍛煉[N].中國中醫藥報,2003.

      5 梁占生.腰肌勞損的康復鍛煉[N].醫藥養生保健報,2004.

      理療治療腰肌勞損范文第2篇

      【關鍵詞】正骨推拿法;腰肌勞損;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077-01

      腰肌勞損又稱“功能性腰痛”,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腰部軟組織疾病的總稱,其主要的發病原因是腰部肌肉及其附著點筋膜或者骨膜發生炎癥,同時也是導致腰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腰部反復疼痛,勞累后有明顯的加重現象,給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應該的到及時有效的治療[2]。本文選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腰肌勞損疾病治療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進行正骨推拿法對于治療腰肌勞損疾病的臨床效果探討和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腰肌勞損疾病治療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4例,女性36例,年齡在25~60歲之間,平均年齡39.5歲,病程在6個月~8年之間,平均病程5.6年,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6例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程上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對觀察組患者實施正骨推拿治療:患者采取俯臥位,醫者先進行局部點揉法、按揉法和撥等分筋理筋的手法使肌肉得到一定的放松,如果患者伴有腰椎小關節紊亂,要運用用腰椎旋轉復位法治療;伴有骶髂關節錯位的患者,分前錯位與后錯位兩種形式,要分別采用單髖過屈復位法或者是單髖過伸復位法進行治療。以上推拿治療每隔一天進行一次,每10天為一個療程。

      1.2.2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推拿治療:患者俯臥位,用拇指按揉腎俞、大腸俞、八等穴,醫者用點壓手法施術于痛點和肌痙攣處,并在腰臀及大腿后外側進行推拿,然后用有節律地叩打膀胱部位,由輕到中進行。以上治療每隔一天進行一次,每10天為一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對所有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通過有效、顯效以及無效三個方面進行統計和分析,其中有效率=顯效+有效。

      對于患者臨床癥狀積分通過疼痛的程度、性質以及疼痛的改善情況根據Budzynsk評定標準進行分級;對患者體征積分通過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評定分級,統計兩組患者的分值,進行分析。

      1.4統計學分析

      對數據庫的錄入及統計分析均通過 SPSS16.O 軟件實現。其組間構成比較用卡方檢驗,組間療效比較用等級資料的秩和檢驗分析,兩組均數比較用 t 檢驗,治療前后比較用配對 t 進行相關檢驗,P

      2 結果

      2.1觀察組共50例患者,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率為92.0%;對照組共50例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為86.0%,觀察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腰肌勞損大多是在急性腰扭傷時,由于腰部結構復雜以及關節較多而未得到適當治療,或者治療不徹底所導致的。目前,對腰肌勞損疾病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推拿等中醫或者物理治療,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現有的治療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對有效的推拿治療方法進行探討和研究[3]。

      推拿治療主要以整復移位以及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和舒筋通絡為治療目的,在治療過程中要提早治療,并確保定位的準確,操作要靈活。而傳統的推拿治療只能緩解表面的臨床癥狀,對于錯位骨骼等方面,并沒有實質性的治療效果,不能達到有效治療的目的。而正骨推拿可以糾正錯位的關節,緩解患者痙攣的癥狀,使患者的肌肉回到正常的狀態,并有效的消腫,實施舒筋止痛,是一種真正有效的治療方法[4]。

      綜上所述,正骨推拿治療腰肌勞損可以提高治療的有效率和質量,緩解患者局部肌肉以及韌帶緊張和痙攣的狀態,糾正患者關節錯位的現象,使患者得到放松和修復,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具有顯著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曾科學,蓋娟娟.曾氏太極推拿治療慢性腰肌勞損30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3,34(02):138-139.

      [2] 盧宇,蘇少華,公續霏等.無痛銀質針治療腰肌勞損的療效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期刊.2013,10(09):125-126

      理療治療腰肌勞損范文第3篇

      【關鍵詞】肱橈滑囊及周圍局封;勞損性手麻木;治療方案

      在風濕門診工作中,經常遇到很多手麻木的患者,這些患者大多是勤勞型的家庭婦女、飯店工作人員、建筑裝修工等使用雙手勞動過度的體力勞動者。我們將這類患者暫稱為“勞損性手麻木” 。手麻木導致握力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且在許多醫院誤診為“血黏度高” 、“頸椎病” 、“末梢神經炎” 、“肱骨外上髁炎”等疾病,治療無效。自2004年至今,我們在門診應用橈肱滑囊及周圍局封配合藥物治療勞損性手麻木100例,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情況 我院風濕門診勞損性手麻木的患者100例,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齡25-65歲,平均45.2歲。單側發病 21例(以右側為多), 雙側發病 79例。病程1周~6月。均有長期使用雙手勞動過度史。

      1.2 診斷依據及鑒別診斷 ①有長期使用雙手勞動過度、肘關節頻繁活動史;②單側或雙側手麻木,手抓握東西時麻木加重,夜間麻木尤甚;③部分有肱橈關節外側局部酸脹及疼痛;④手抓握東西時的力量減弱;⑤肘關節被動活動正常, 局部無明顯腫脹;⑥肘關節外側肘橫紋下2-3 cm處明顯壓痛;⑦經X線檢查排除骨折和其他骨性疾病。與其他疾病的鑒別:①肱骨外上髁炎:勞損性手麻木疼痛位置、壓痛點較肱骨外上髁炎為低,雖疼痛可向腕部及上臂擴散,但肱骨外上髁部無壓痛,用醋酸氫化考地松或確炎舒松A作肱骨外上髁處封閉無效;②神經根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主要表現為沿頸神經根分布區的疼痛與麻木,一般有疼痛側頸椎橫突壓痛,壓頸試驗、臂叢牽拉試驗陽性。而勞損性手麻木的麻木多局限于雙手或肘關節以下;③末梢神經炎:其麻木對稱的位于四肢末端,典型呈手套―襪子型感覺缺失。而肢體疼痛者較少見。而勞損性手麻木的麻木多局限于雙手或肘關節以下,麻木分布并無明顯的肢體遠端分布,也不呈典型手套―襪子型;④腕管綜合征:腕管綜合征為正中神經受壓引起的正中神經分布區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麻木、刺痛或呈燒灼樣痛,而勞損性手麻木的麻木不局限正中神經分布區;⑤肘管綜合征:尺神經在肘部尺神經溝內的一種慢性損傷,表現為尺神經分布區的手背尺側、小魚際、小指及環指尺側半的麻木或刺痛。而勞損性手麻木的麻木不局限尺神經分布區。

      1.3 方法

      1.3.1 治療組 ①肱橈滑囊及周圍局封:患肢伸直放置,在肘外側肘橫紋下2~3 cm處觸及最痛點定位,常規皮膚消毒后,選擇5 ml 注射器抽吸 0.2 %利多卡因 1 ml、醋酸潑尼松龍 125 mg 、維生素B12 500 μg 的混合液,垂直刺入約1~2 cm,患者有酸脹感且回抽無血時注入混合液2 ml,再向四周囊外組織注射藥液3 ml,術后局部按壓片刻,外敷創可貼。囑患者2 d內禁用水沖洗患處;②口服藥物:鹽酸乙哌立松 50 mg 3次/d;維生素B1 20 mg 3次/d;腺苷鈷胺片 1.25 mg 3次/d;天麻膠囊6粒 3次/d 口服。對照組:將不愿做肱橈滑囊周圍局封僅口服藥物的93名勞損性手麻木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兩組年齡、病情輕重、病程無差異。兩組2周內均禁止任何體力及家務勞動,2周后觀察療效。

      1.3.2 療效判斷 ①顯效:手麻木及肘以下酸脹痛消失,手抓物時無力量減弱;②有效:手麻木及肘以下酸脹痛減輕,手抓物時的力量減弱較前好轉;③無效:麻木及肘以下酸脹痛無減輕,手抓物時力量減弱無好轉。

      1.3.3 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及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治療組顯效51例,有效42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3%;對照組分別為31例、32例、30例,有效率67.74%。治療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36.86,P

      3 討論

      肱橈滑囊又稱肱二頭肌橈骨滑囊,位于二頭肌止點橈骨粗隆與橈骨頭之間,其外側為肱橈肌,后外側為旋后肌。正常情況下滑囊內有少量滑液具有作用。在肘關節頻繁的活動中,滑膜壁易受到損傷, 滑膜可很快完成自身的修復,但在反復的損傷與修復過程中,滑膜壁的微孔可被新生的滑膜或瘢痕封閉, 逐漸使整個滑囊閉鎖,滑液的生成-分泌平衡破壞,囊內壓力逐漸升高,使肘關節疼痛,酸脹不適 [1]。可壓迫其周圍我神經導致手的麻木。肱橈滑囊周圍局封,可以消除滑囊的無菌性炎癥,囊內壓下降,減輕對周圍神經的壓迫。 長期的、頻繁地使用雙手過度的體力勞動,可使前臂肌群發生積累性輕微損傷(勞損),引起肌肉附著點、骨膜、韌帶等組織的充血、水腫、滲出、纖維組織增生和粘連等病理改變,刺激和壓迫神經末梢導致手的麻木。病變發生以后,為了減少病變部位的活動,一些肌肉常呈痙攣狀態,而持續性的肌痙攣也可造成軟組織的積累性勞損,從而加重組織的病理改變。鹽酸乙哌立松是一種肌肉張力松弛劑,化學結構式為4 - 乙基- 2甲基- 3-哌啶苯丙酮鹽酸鹽。其主要對脊髓反射和γ- 運動神經元產生作用,有效的抑制脊髓反射和肌梭的敏感性,拮抗 P物質而緩解疼痛抑制疼痛反射,[2]且有研究證明鹽酸乙哌立松是一種鈣離子拮抗劑,通過擴張血管而改善骨骼肌血流 [3,4]。 從多方面阻斷緊張亢進-循環障礙-肌疼痛-肌緊張亢進這種骨骼肌的惡性循環。肌肉的松弛和血供的改善有利于神經功能的恢復及麻木的好轉。維生素B1、腺苷鈷胺片營養神經加上中醫傳統治療麻木的藥物天麻膠囊,更有利于受損神經的恢復。通過以上的對比研究,肱橈滑囊及周圍局封配合藥物治療比單純的藥物治療療效明顯提高,提示肱橈滑囊及周圍局封配合藥物治療可作為勞損性雙手麻木的治療方案。

      參 考 文 獻

      [1] 畢宏政, 隨進德. 小針刀治療肱橈關節創傷性滑囊炎20例報告.中醫正骨, 2000,12(5):28.

      [2] Tsuyama N,Seo H,Uiyanm Y,et al.Clinical effects of My onal,eperison HCL,on should-neck syndrome,periarthritis scapulohumeralis and low back pain.J New Remed Clinic,1985,34(8):1493-1508.

      理療治療腰肌勞損范文第4篇

      關鍵詞:曲安奈德 利多卡因 痛點注射 臨床療效 血清

      慢性腰肌勞損是一種神經外科常見疾病,主要臨床癥狀為腰部疼痛、壓痛、灼痛等[1]。患者長期伏案工作、缺乏運動等導致腰部肌肉勞累過度,造成血液供應不足,對腰部肌肉等軟組織造成慢性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2]。早期慢性腰肌勞損患者的癥狀不明顯,發病較緩慢,患者容易忽視治療,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治療,會導致病情加重對腰肌筋膜造成不可修復的損傷[3]。曲安奈德聯合利多卡因通過痛點注射已經被應用于慢性腰肌勞損的臨床治療,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本研究納入慢性腰肌勞損患者58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曲安奈德聯合利多卡因通過痛點注射對慢性腰肌勞損康復治療的治療效果以及對患者血清因子水平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2020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慢性腰肌勞損患者58例,均經X線檢查后確診;隨機分為兩組,各29例。研究組男14例,女15例;年齡57~79歲,平均(62.82±6.76)歲。對照組男18例,女11例;年齡60~77歲,平均(64.81±5.41)歲。本研究經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資料完整;(2)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對腎上腺皮質激素類過敏;(2)精神類疾病。

      方法:(1)對照組采用利多卡因通過痛點注射:需要提前對患者進行X線檢查確診,尋找壓痛點,在患者痛點處注射2~5 m L的2%利多卡因注射液,1次/周,4次1個療程。(2)研究組在利多卡因基礎上聯合曲安奈德聯通過痛點注射:按壓尋找痛點后,用手按住痛點,將2~5 m L的2%利多卡因注射液與20~40 mg的曲安奈德混合后通過痛點注射,1次/周,4次是1個療程,治療周期為1個療程。醫護人員需要告知患者適當增加鍛煉,提升治療效果。

      觀察指標:⑴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療效評定標準:(1)顯效:經治療后,患者疼痛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2)有效:經治療后,患者疼痛等臨床癥狀有一定程度改善;(3)無效:經治療后,患者疼痛等臨床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⑵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la(6-Keto-PGFla)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差異。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21.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因子水平變化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TNF-α、IL-6、TXB2水平均低于治療前,6-Keto-PGFla水平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血清TNF-α、IL-6、TXB2水平均低于對照組,6-Keto-PGFla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因子水平變化比較

      討論慢性腰肌勞損的發病率較高,可能由腰部活動量過大、姿勢不良、過度勞累等造成[4]。大部分慢性腰肌勞損患者早期常沒有明顯的癥狀,偶爾有腰部酸痛等癥狀,有時候也可見腰部刺痛,導致活動受限,嚴重甚至會導致腰肌萎縮,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5]。因此,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及早采取根治性治療措施對整體預后療效非常重要。臨床研究證明,采用曲安奈德聯合利多卡因通過痛點注射對慢性腰肌勞損患者的康復治療有明顯的臨床效果,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明顯下降。

      此次通過研究慢性腰肌勞損患者58例的臨床康復治療工作情況,分析研究結果能夠看出,研究組慢性腰肌勞損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TNF-α、IL-6、TXB2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6-Keto-PGFla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曲安奈德聯合利多卡因通過痛點注射對慢性腰肌勞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腰部疼痛狀況,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減輕炎性反應。其原因可能是:利多卡因是一種局部麻醉藥,有一定的鎮痛作用,但是無法修復腰肌勞損的損傷組織且有一定的不良反應,治療效果存在局限性。曲安奈德屬于合成皮質類固醇,有抗過敏的作用,抗炎效果較持久,有利于刺激損傷組織的修復。找到患者壓痛點后,將曲安奈德聯合利多卡因通過痛點注射抗炎效果更持久,沒有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充分證明了曲安奈德聯合利多卡因通過痛點注射對提升慢性腰肌勞損患者治療效果以及減輕炎性反應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在慢性腰肌勞損患者的臨床康復治療工作中,將曲安奈德聯合利多卡因通過痛點注射,提高了整體治療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癥狀,減輕炎性反應,在慢性腰肌勞損患者臨床康復治療工作中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白真玉,劉德裕,陳堯卉.曲安奈德注射液對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組織表達水平的影響[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19,41(6):602-603.

      [2]趙保華,張東軍.腰痛寧膠囊聯合曲安奈德治療坐骨神經痛的臨床研究[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8,33(8):2103-2107.

      [3]李海,麥麥提·沙吾提,席玉鏡,等.運動訓練聯合臭氧注射治療肩袖損傷的療效觀察[J].貴州醫藥,2018,42(10):1214-1215.

      理療治療腰肌勞損范文第5篇

      [關鍵詞]溫針灸;寒濕腰痛;常規針刺

      [中圖分類號] R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9(a)-0150-03

      腰痛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本文探討腰痛指的是西醫中的腰肌勞損以及腰椎間盤突出癥。通常所說的腰肌勞損在解剖學上指的是腰骶位置的筋膜、肌肉等軟組織的慢性損傷,勞損性損傷,大多會伴有無菌性炎癥的存在,進而導致患者表現為臀部以及腰部的一側或兩側疼痛,大多數為彌漫性疼痛[1-2],疼痛隨著天氣的變化以及受累而有所加重。中醫中對于此病的病因分析主要是寒邪入侵、體虛腎虧。中醫所說,腰為腎之府,腰部是足太陽經的經過之地。因諸脈分布于其間,因此內傷則為腎虛。中醫學中,據腰痛的病因將其分為濕熱、寒濕、腎虛以及淤血,在治療方面,根據病機辨證施治[3-4]。在西醫方面,對腰痛的治療主要采用物理與西藥和鍛煉相結合的療法,而中醫方面則采用理療、牽引、針灸、按摩以及中藥治療。中醫分析,現代人由于生活壓力較大,工作時間較長,并且對于外貌的重視程度遠高于身體的感受,因此多數人易受寒,寒濕腰痛患者逐漸增多。本研究遵循辨證施治,采用溫針灸療法,與常規針刺進行對比,旨在尋找療效最佳的療法,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2015年5月我院診治的寒濕腰痛患者116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5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1994年制作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5]中的診斷標準。其中實驗組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齡28~59歲,平均(49.5±3.9)歲;病程5個月~8年,平均(2.1±0.8)年;腰肌勞損33例,腰椎間盤突出癥25例;對照組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齡29~62歲,平均(50.3±4.1)歲;病程5個月~10年,平均(2.4±0.7)年;腰肌勞損3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28例。納入標準:①年齡20~70歲;②簽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書;③急性起病患者。排除標準:①暈針以及對灸煙過敏者;②嚴重肝腎功能異常患者;③神經功能疾病;④惡性腫瘤;⑤嚴重心血管疾病;⑥妊娠和哺乳期婦女;⑦嚴重骨質疏松患者。本研究已經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常規針刺治療:患者俯臥位,選擇大腸俞、委中、秩邊、昆侖、承山、環跳、腎俞等穴位,使患者雙下肢保持放松的狀態,在患者兩側腳踝下方放置沙袋,常規消毒之后進行針刺,得氣后采用向足心方法或者提插捻轉造成酸脹感受,治療30 min/次,1次/d,10 d/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治療1個月后評價療效。

      1.2.2 實驗組溫針灸:穴位與常規針灸穴位相同。患者俯臥位,下肢放松,同樣在患者兩側腳踝下方放置沙袋,常規消毒,使用2寸28號毫針垂直方向進針,腰部夾脊穴進針深度達到約2寸位置時,則環跳穴進針深度達到3寸左右,在此位置使用提插捻轉手法將針感傳至足心部位,得氣之后將艾條點燃插入針柄達到溫針灸目的,每個穴位持續30 min,1次/d,10 d/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治療后1個月評價療效。

      1.3 評價標準

      1.3.1疼痛程度分級采用模擬標度尺評分法(VAS)評分,0~10分表示疼痛程度,0分:無疼痛;10分:極度疼痛。本研究隨訪時間1個月,無遺漏病例,觀察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的VAS評分情況。

      1.3.2 療效評價 治療1個月之后對療效進行評價,①痊愈:脊柱無側彎,活動度無異常,直腿抬高角度 >70°;②顯效:脊柱側彎基本不存在,活動度有所好轉,直腿抬高角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 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VAS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月之后評分分別為(0.59±0.64)分和(0.88±1.02)分,較治療前均有緩解,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治療1個月之后,實驗組總有效率為87.9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2.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比較

      本研究在治療期間未發生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血尿常規也無異常,關于針灸治療,只要穴位正確,一般不會有不良反應的發生,其中在艾條過程中應重點避免燙傷皮膚。

      3 討論

      3.1 對腰痛的討論

      臨床研究顯示,關于腰痛的病因較多,并且相互之間十分復雜,同時腎臟疾病的常見表現也是腰痛,這與中醫學的研究觀點“腰為腎之府”相關[7-9]。古代文字歷史中記載: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備矣。《證治準繩》中記載道:有風,有濕,有寒,有熱,有閃挫,有瘀血,有滯氣,有痰積,皆標也,腎虛,其本也。從以上分析可知腰痛之病因。在臨床工作之中,老年人發生腰痛的概率明顯高于年輕人,由于年齡的增長,體力虛弱,與腰部相關的包括慢性腰痛、腰椎間盤突出以及急性腰損傷等等[10-12]。腰痛發病具有一定的特點,主要是發病率高、易復發、發病時間較早,隨著患者年齡的不斷地增長,腰痛的發生率也隨之增長,對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并給社會帶了較大的負擔。近年臨床上治療腰痛的方法主要包括局部用藥與口服藥物治療[13],其中較為常用的藥物是非甾體抗炎陣痛藥物,但是在循證醫學方面,對于該藥物是否有效還并沒有有效的研究證明,同時該藥物的副作用相對較大,此外局部用藥治療腰痛的療效也不是很理想,因此使用中藥、針灸等方法治療腰痛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14-15]。

      3.2 對溫針灸作用的討論

      溫針灸的原理是“以熱引熱,使熱外出”、“寒者熱之”,點燃艾條產生熱量,通過針身向病之所在傳導,并且維持較長時間,將機體內的經氣激發出來,對血管的通透性改善也甚是明顯,通過改善周圍血液循環狀態從而緩解炎癥以及淤血狀態,幫助機體加快對其吸收的速度[16]。操作方法簡便,療效顯著,若穴位判斷準確,則極少有不良反應發生,本研究顯示治療期間未發生不良反應,患者血尿常規也無異常。對改善寒濕腰痛患者的癥狀以及VAS評分具有較好的效果,并且在短期內可以維持較好的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VA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治療1個月之后評分分別為(0.59±0.64)分和(0.88±1.02)分,較治療前均有緩解,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1個月之后,實驗組總有效率為87.9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2.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對寒濕腰痛選穴的討論

      腰乃腎之外府,取腎俞有益于調節腎氣,足太陽膀胱經,太陽者,主全身之表,故有益于振陽氣而抑寒邪,祛風散寒,散寒化濕,選穴得當,寒濕盡祛,氣血暢行[17]。

      3.4 對治療結果的討論

      腰痛是門診較為常見的病癥,治療的方法多種多樣,藥物治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關于腰痛的治療,目前較為常用的是常規針刺,雖然效果尚可,但是患者易出現耐針現象,反復治療效果并不明顯。本文使用溫針灸方法,所謂辨證施治,針對某一病癥選取最佳療法,經過3個療程的治療,取得了滿意的療效,且無副作用,無耐針現象,患者易于接受,本文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具有顯著差異,但是由于病理樣本相對不足,不能更加權威地說明,若再有機會,望能有大樣本臨床研究,則對問題的說明將更加具有權威性。

      綜上所述,溫針灸治療寒濕腰痛方法簡單,無不良反應發生,患者易于接受,可在針灸科室應用。

      [參考文獻]

      [1]張銳,王昭金,趙漢平,等.傷害性感受體在椎間盤源性下腰痛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15):1396-1398.

      [2]楊豪,王建儒,鄭召民.椎間盤源性腰痛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19):1514-1516.

      [3]王亮,王瑩瑩,楊金生.腰痛中醫外治療法臨床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3,8(4):472-476.

      [4]湯仙,趙鋒,馮進,等.辨證施護對非特異性下腰痛保守治療療效的影響[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5(7):57-59.

      [5]李國銳.《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出臺[J].福建質量信息,1995,(2):5.

      [6]胡永勝,張玉坤,田慧中,等.三種不同方法治療椎間盤源性腰痛的療效評價[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19(11):964-966.

      [7]劉金鐘,許明健,蘇占國,等.腰痛靈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54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6):4685-4685.

      [8]謝松林,廖小艷,劉紹梅.溫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0,26(1):599-600.

      [9]李敏,王兵.溫針灸結合中藥治療寒濕凝滯型慢性盆腔炎70例[J].北京中醫藥,2011,30(1):45-47.

      [10]姜加祥,宿紹敏,肖一賓.循經排針法治療慢性腰肌勞損(寒濕型)106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0,16(1):58-59.

      [11]馬建,張中,江中潮,等.椎間盤源性腰痛中醫辨證分型研究[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3,32(3):221-225.

      [12]黃承軍,梁冬波,劉保新.針刀治療不同證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9):2341-2342.

      [13]張衛東,李俊蓮,高麗娜,等.調神、溫經、通督綜合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1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15, 56(8):672-675.

      [14]曹曄,王月秋.推拿結合針刺不同遠端穴位治療急性腰扭傷: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15,35(5):453-457.

      [15]陳靜,雷南偉,劉金鳳,等.夾脊電針結合局部A型肉毒素注射治療慢性腰痛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6, 32(4):4-6.

      [16]王晗,艾炳蔚.針灸“通督溫陽”法結合中頻脈沖電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0例[J].針灸臨床雜志,2016,32(2):24-27.

      相關期刊更多

      中華理療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協

      實用醫技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山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南京市機電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亚洲另类图片另类电影|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亚洲AV无码久久| 亚洲第一区香蕉_国产a| 亚洲图片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网站| 91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网站在线播放|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址|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日日做天天做日日谢| 亚洲精品无码mⅴ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欧洲乱码AV夜夜摸| 亚洲AV午夜成人影院老师机影院|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亚洲成a人片在线看| 日韩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亚洲 国产 图片| 不卡一卡二卡三亚洲|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久久亚洲高清综合|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成a人片77777老司机|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观看 | 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