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德育在歷史學科中的滲透

      德育在歷史學科中的滲透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德育在歷史學科中的滲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德育在歷史學科中的滲透

      德育在歷史學科中的滲透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職體育課 師生情感體驗 學生心理特點 課堂教學

      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迅速,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卻面臨嚴重的危機。研究表明: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心理疾病,迫切需要及時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了適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需要,滿足學生的需求,以往的應試教育或形式教育不足以適應二十一世紀高職學生心理的需要和現階段高職體育教育的需要。為此,高職院校體育課堂教學滲透心理教育是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時展的需要。

      1. 通過師生情感體驗,制造融洽、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任務輕,活動時間多,身體素質好,而且絕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渴望自己獨立做主,喜歡個性張揚,不愿意“命令——服從”式的教學。為此,在教學中:首先,尊重學生的人格,信任學生,根據學生興趣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運用教師調控能力,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合理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不死套摸板,而是根據需要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教育教學。其次,師生的思想(意見)、情感(體驗)、意志(欲望)和行為(活動)等等得到同樣的尊重。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語言、思想、行為及課堂中的比賽等等相互理解,溝通),達到教學目的的實現和教學任務的完成。再次,使學生與學生之間交往時,充分表現他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養他們團結合作,胸襟廣闊的良好性格。使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親近感,形成待人誠懇,合作、有禮貌、尊重他人等良好的社會意識。有利于學生發展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使當代高職學生那種狹隘,自私及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得到洗禮,獲得良好的教育。總之,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理解,交流意見,共同探討教學知識,教學評價。情緒情感的相互感染,相互滲透,造成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鳴,課堂氣氛就會活躍,教與學也就和諧統一,學生健康心理才能處于積極狀態,認知——情感——操作能力充分發揮和發展,學練效果會最優化。學生創造的對環境變化和良好個性品質等心理素質將得到更好健康發展。

      2.  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因素深入的挖掘,合理運用,有的放矢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特點:自由散漫,組織紀律性差,學生有自卑、不成熟心理偏差,大多數學生喜歡主觀臆斷,不服從指揮,自我為中心,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肯定;在內心上想擺脫父母的依賴,想用獨特的思考方法、獨特的個性去擁有世界,渴望獨立自主;同時,狹隘的個人主義思想嚴重,不愿意接受善意的批評和勸解。針對這種情況,原有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他們心理健康發展。為此,在課堂教學中,要變通或改革原有的教學形式。在通過大的選項教育的前提下,結合教學大綱,充分利用學生心理因素和活潑好動的天性,在教學中根據學生愛好、興趣采用課堂興趣小組專項教學。

      3. 教學中,健康的體育心理是學生積極參加學習,成為學習主動者的重要條件。

      體育活動是一種心理——社會活動。它除了依賴于身體的、心理的和技術的條件外,還依賴于心理和社會的條件。良好的心理條件是有效從事體育活動的重要因素。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愉快、自我滿足、自信、自傲、熱情和興奮等等),可以使他們解除緊張,達到樂觀主義的感受和愉悅感。

      為了使學生滿足這些情緒體驗而主動學習和練習,這就要求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改革教學方法,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使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多樣性,進行藝術性的再創造、再加工,并靈活應用到教學實踐中。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比較,學會選擇,學會評價,愉悅的去學習、去發現、去探索。

      總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師生心理處在動態之中,體育教學的實踐性、緊張性、競爭性、公開性和集體性等特點決定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起著特殊的作用。師生心理復雜多變,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應明察秋毫、申時度勢,利用教學藝術,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促進他們運動能力的提高,調節他們的情緒情感,陶冶他們情操,磨練他們意志,培養他們合作、競爭的精神,完善他們的個性,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體育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這就是我們必須要探索和思考的,特別是在體育新課程綱要實施環境下必須探索和研究的。教師還要具備因勢利導靈活駕奴課堂的能力,必須要認真鉆研教材教法,不斷積累經驗和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達到和適應新的教材的要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自我完善勇于開拓,才能適應體育教學改革大潮,把握機遇永立潮頭。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培養全面發展的建設人才。

      4.結論與建議

      4.1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塑造個人完美的人格,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任務。我們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要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始終貫穿在整個體育教學活動中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和發揮作用。

      4.2要有效的實施高職院校學生體育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雙邊努力。作為新世紀的體育教師必須改變舊觀念,透徹理解教學大綱的要求,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特點,具體分析和操作,著眼于怎樣指導學生去“學”,而不是強迫學生怎樣學。要注意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生理、心理需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同時,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

      4.3體育教師要加強業務學和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習,從實踐中探索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規律。讀懂教學大綱、教材要求與學生實際之間相互聯系,科學、合理、有效的安排和實施;并在實踐教育中,根據實際,改革原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一切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而努力去創造、去探索、去研究。

      參考文獻:

      [1]陳智力.創建良好的體育課堂環境實例.[J].體育教學. 2003. (2).

      德育在歷史學科中的滲透范文第2篇

      一、德育滲透應當具有科學性

      大多數學生認為歷史學科的德育滲透功能僅次于政治學科,甚至部分學生因為歷史學科史實的豐富性、為現實提供借鑒的強大功能性而更加偏好歷史學科。這一現象往往出現在思維較為活躍的中學生群體中間。上述現象是由歷史學科自身特點所決定的,也是歷史學科在德育滲透中學科優勢的體現。同時,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逐漸產生了自己的認識能力和判斷標準,只有在事實面前他們才能自覺地接受思想教育,真正做到言行一致。

      因此,從歷史學科的德育滲透效果現實狀況來看,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應當遵循科學性的原則。科學性的內涵即真實,真實是歷史取信于人的條件。歷史發展是曲折的,人物是復雜的,只有展示矛盾的各個側面,用辯證的、發展的眼光,公正、客觀、全面地評述歷史,才是德育教育本身的有效途徑,也是德育滲透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教師在主觀上進行德育滲透的時候,如果觀點不夠全面、立場不夠公正,學生就不會信服,就會筑起一道心理防線,因而客觀上無法達到滲透效果。

      二、德育滲透應當具有時代性和依附性

      現在,相當比例的學生認為在歷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具有實效性,他們認為歷史和現實的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僅僅是生硬的牽扯、一味的灌輸和說教,兩者沒有緊密結合,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事實上,歷史教材內容沒有與現實生活有機聯系起來,教師教學方法單一,也導致歷史教學德育滲透的實效性不盡如人意。

      有鑒于此,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應當遵循時代性和依附性的原則。

      1.時代性。歷史哲學家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司馬遷說“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德育滲透的現實性要求在歷史教學中必須把歷史講得更貼近于現實,給學生提供分析現實社會的借鑒,幫助學生看清時弊的根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做到時代感和歷史感相互交融。當然,歷史德育滲透聯系現實切忌牽強附會、斷章取義、無原則地媚俗。

      2.依附性。歷史教學滲透德育,總是離不開事實,總是依附于對歷史事實的認識、理解和評價。

      歷史事實是不以人的意識而存在的,是進行歷史教學的基本依據和憑證,離開了它,歷史教學不僅會失去其科學性,也會失去其教育性。歷史信奉事實勝于雄辯,盡管歷史科學博大精深,而且德育的內容也豐富多彩,但說到底是一種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正因為如此,它才燭古照今、敘史載道。若脫離史實,其滲透就會成為空談。

      三、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應當具有蘊涵性

      歷史教學的育人功能,蘊涵在對歷史的評述、比較、分析之中,有意識地又不露痕跡地給學生以心理和行為的影響。“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最好的寫照。口號式地硬貼標簽,難以收到德育滲透之功效。老子說:“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滲透就是這種無為而為、不言而言的教育藝術,它追求的是使學生在蘊涵性教育中受到啟發、得到教育,領悟做人處事的道理。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必定要深刻牢固得多。

      四、歷史教學德育滲透的途徑應當具有多樣性和實踐性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由于家庭背景、知識水平、心理特征等差異,在歷史教學中,同一歷史內容的敘述評價在不同的學生身上會產生不完全相同的影響。歷史教學滲透德育,學生得到的啟示與覺悟具有不平衡性。

      所以,我們有必要也有可能適應這一現狀,在滲透途徑上貫徹多樣性要求。雖然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滲透最基本、最經常的途徑,但是其它途徑也是德育滲透的重要方式。教室以外的課堂其實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發展。德育滲透途徑本身是多樣性的,只要健康向上、使學生身心受益的途徑都值得嘗試。

      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就要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解決由知到行的轉化。歷史知識博大精深、豐富多彩,歷史教學德育滲透應開辟廣闊的途徑,開展多種課外活動。諸如舉辦歷史故事會、參觀革命勝地、教唱革命歌曲、觀看愛國主義影視片和紀念展覽等活動,發揮自我教育的機制,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情感體驗、意志磨煉,從而優化德育滲透效果。

      五、德育滲透應體現時代特征和計劃性

      德育在歷史學科中的滲透范文第3篇

      【關鍵詞】人物教學歷史教學

      近些年來,央視的“百家講壇”頗受人們歡迎。我常反思:是什么原因讓受眾對其樂此不疲呢?我的結論是:“百家講壇”給了人們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塑造了一個個充滿個性的人物形象。那么,人物教學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究竟能發揮怎樣的作用,這種作用該如何發揮呢?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人物教學是歷史課堂自身的內在需要

      馬克思說:“有了人,我們就有了歷史。”人是人類文明的創造者、承載者和延續者。學生對歷史課堂不太感興趣,是因為歷史課堂學習中只有事,沒有人,沒有人就沒有情感與心靈的共鳴,課堂教學即使實現了預設,卻很難生成。

      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歷史人物在教學中的運用,而其關鍵是塑造歷史人物的形象。歷史學中有“英雄史觀”和“人民史觀”的史論,無論哪種說法,其實都道出了歷史的真諦――歷史人物是歷史的靈魂。脫離人物的歷史將使歷史陷入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的尷尬,脫離人物的歷史教學有淪為道德說教的危險。

      二、人物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時常抱怨如今的歷史課堂非常乏味,常希望老師上課能講講故事。我想,講故事其實主要就是講歷史人物,不講故事主要是拒絕了歷史人物。歷史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也是有性格有智慧的,正是因此,我們就要將其血肉感情與性格、智慧充分挖掘出來,放在歷史環境里,讓他們鮮活起來。這樣,歷史就會成為一部活的歷史,歷史課堂也就成了有生命力的課堂,也就會成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課堂。

      學生喜歡讀歷史劇、讀歷史小說,主要是因為它們能讓讀者通過對人物命運的關注,與歷史人物實現情感相通,從而對歷史生成一種終身難忘的認識。因為這是一種感受,一種體會,是由內而外的生成,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產物,是自己主動生成的,絕不是對他人思想認識的被動接受,也不是外力強加的。而沒有人物命運的歷史課堂,就只有預設的歷史結論,學生可以記住,卻未必能記得長久。

      比如在人民版《百家爭鳴》的課堂教學中筆者作如下設計:“如果你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分子,面對“百家爭鳴”的局面,你會選擇加入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假設你是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的統治者,你將采納誰的思想?說說你選擇的理由。” (同學們以儒道法墨四家分為四組,在討論的基礎上各抒已見,其他組的同學要進行評價和補充。要注意論從史出,言之有理)

      在這里,學生通過角色體驗,縮短了與古人的時空距離,體驗了春秋戰國亂世中先哲們的睿智與情感。盡管并沒有排演,但因為有了鮮明的人物形象和過程的親身體驗,學生不僅掌握了歷史知識而且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可見,我們的歷史教學,通過塑造人物形象、營造故事情節,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以較感性的方式接觸歷史知識,讓他們在關注人物命運的過程中主動探究歷史發展的規律,認識事物的本質,從而提高了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三、人物教學也是實現歷史學科德育功能的重要手段

      歷史學科具有獨特的德育功能,在教學中我們要想充分發揮,就必須將歷史人物生動地融入課堂。歷史上有無數杰出的人物,他們不僅為人類的進步作出巨大貢獻,而且在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高尚品德和情操,也是人類教育和培養后代的寶貴精神財富。如:諸葛亮、李世民的勵精圖治;包拯的鐵面無私;海瑞的清廉;祖沖之、沈括的勤奮好學、刻苦鉆研、勇于創造;以及無數革命先輩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和不屈不撓、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等,都是當代青少年學生應該繼承與發揚的高尚品德和情操。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杰出歷史人物不同于文學虛構的人物,他們真實、具體、生動、形象,更易于為學生所領會和模仿。因此,以杰出歷史人物為學生的學習榜樣,用他們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去熏陶學生,對喜歡崇拜英雄偉人的學生來說,必定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從而起到其它學科在滲透德育方面所起不到的獨特作用。

      為了更好地發揮歷史課堂的德育功能,對人物的教學,最好讓學生自己來演繹,但由于教學時間的局限,我們很難讓學生去扮演歷史人物演歷史劇。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假想出演某一歷史人物(即神入歷史法),通過想象力讓抽象的歷史發展規律變得感性起來,變得親切自然起來。同時,教師也可以突破以本為本的局限,精選相關材料,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塑造一個個豐滿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中的講述,補充有關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夾敘夾議,共同探討人物的命運。當然,歷史人物教學的立足點要放在通過人物來認識歷史,要為課堂教學目標服務,決不是僅僅為活躍課堂而嘩眾取寵。

      四、結語

      歷史本身是具體的、生動的、有血有肉的,正如在《研究歷史的任務》一文中所說:“歷史是整個的、有生命的、進步的東西。”

      如何讓活生生的歷史在學生的腦海中重現,這對歷史老師是一次很大挑戰。當然一節既受學生歡迎又效果突出的歷史課,絕不僅局限于人物方面,筆者只是主張歷史教師應該在歷史人物方面多下功夫,實質上也就是提倡生動形象地進行歷史教學,將歷史課上出歷史味,實現歷史教學的感性回歸,克服抽象化、公式化的偏見,從而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對學生進行人格塑造和思想教育,以更好地實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

      參考文獻

      [1]趙亞夫,《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李祥,《歷史教學和人格教育》[M]華師大出版社 2005.01.05

      德育在歷史學科中的滲透范文第4篇

      關鍵詞:歷史教學;傳統美德教育;滲透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物質文明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產生了一系列負面影響,使部分青少年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道德缺失問題。因此,在重視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要積極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創建新的道德體系,而傳統美德是建立新道德體系的思想基礎。歷史課本中有著大量開展傳統美德教育的基本元素,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教育是相當必要的。歷史教師應該根據教育形勢發展需要,主動研究歷史教學實踐中滲透傳統美德教育的基本措施,不斷提高傳統美德教育的思想性和時效性,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美德修養,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

      一、歷史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教育的必要性

      (1)部分學生傳統美德的缺失。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價值觀發生了一些變化,部分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道德問題。而傳統美德的缺失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但從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效果來看,歷史學科中承載的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的功能沒能得到真正發揮。

      (2)傳統歷史教學存在偏失。長期以來,傳統歷史教學有時存在著四個弊端。一是重視歷史知識教學,忽視學生品質、道德教育;二是只重視歷史教學過程和課堂環節,忽略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三是重視考試成績、升學率,忽略了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四是注重滿堂灌輸,忽視了與學生現實生活、當前時事的聯系。

      現階段,國家正在大力實施新課程改革,推行素質教育。但有的地方、學校依然堅持應試教育,唯分數至上,素質教育、課程改革還是落不到實處,歷史學科的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當然也不能幸免,致使部分學生出現了道德缺失問題。

      二、歷史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教育的方法、措施

      (1)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滲透傳統美德教育。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是歷史課堂的教育者、組織者和積極參與者,要根據所講知識,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滲透傳統美德教育。①制定可行的德育目標。在學校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美德教育,要通過一節一節具體的課時來進行。而在上好每一節課之前,歷史教師在設計課堂環節、知識容量和美德教育的內容時,就必須結合三維目標、重難點和教學用具等,制定出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實現的途徑和方法。②深入挖掘歷史教材中的中華傳統道德素材。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都包含著大量傳統美德教育的原料。作為歷史教師,在備課時要依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知識結構,深入鉆研教材,充分挖掘課本中已有的傳統美德教育素材,結合主干知識、學生接受能力作統籌安排,制訂翔實的教學計劃,把中華傳統美德文化的精神基因、精神追求有序地體現到歷史教學實踐當中,筑牢廣大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美德的思想文化根基,不斷提高學生的美德修養,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③探索適合滲透美德教育的教育教學方法。1)情感態度教育。歷史學科貫通古今,時間跨度大,知識點多,講起來比較枯燥乏味。因此,培養高水平的學生,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和道德修養,增強歷史學科的趣味性,歷史教師就要付出大量時間、精力及全部心血,帶著豐富的情感開展歷史教學工作。要通過歷史史實闡述,滲透傳統美德教育,使學生在美與丑、好與壞等基本的情感認知的基礎上形成相應的道德觀念,最終形成良好的個人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2)創設歷史情境。在歷史教學中以多媒體教室和交互式電子白板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為載體,運用大量真實的歷史圖片資料、記錄影片和電影等創設歷史情境,再現特定時期的歷史面貌,從而進行德育滲透。

      (2)利用鄉土資源進行現場教育。在我國,不同的地方都有豐富的德育資源,教師要充分盤活、利用好這些鄉土資源,走出課堂,開展傳統美德教育。如參觀歷史遺跡、人民英雄紀念碑、烈士陵園、博物館、革命歷史紀念館,走訪老、老干部以及各類名人英雄。

      (3)積極轉變學生學習歷史的方式。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教育,還應積極轉變學生學習歷史的方式。歷史教師要結合傳統美德素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有效實施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為學生將來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礎。如舉辦有關歷史題材的影評、書評、故事會、知識競賽、辯論會、編演歷史劇,收集有關德育方面的圖書資料、影像光碟以及實物,建立一個流動的小型博物館,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相互探究和相互合作的機制,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切實感受到中國歷史、中國傳統美德的精神實質,進而在這樣的學習實踐中接受情感體驗,在愉快的活動中得到熏陶。

      (4)歷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歷史教師也要注重對自我人格的完善和培養,不斷提高自身整體素養,這樣才能實現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目標。教師的一言一行,學識水平、道德品質都將對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在新形勢下,歷史教師要把言傳和身教完美地給合起來,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完善專業知識體系,認真研究歷史教育教學理論,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培塑良好的師德風貌,注重對自身人格的培養和完善,不斷提高自身整體素養,為學生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知識水平的提高、傳統美德教育的滲透、健全人格的培養、道德修養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為歷史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以歷史教材和歷史大綱為依據,以學生的現有水平為基礎,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認識歷史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教育的重大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并積極探索有效方法和策略,不斷提高傳統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為他們成為合格人才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

      參考文獻:

      [1]豐兵歡,楊銘杰,吳培林.深化歷史德育的重要環節[J].歷史教學

      問題,2001(1).

      [2]歷史課程標準研制組.歷史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

      德育在歷史學科中的滲透范文第5篇

      關鍵詞:文化認同;感恩;傳統美德;勵志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6-0124-02

      歷史學博大精深,其以古鑒今,以往知來,以見知隱的德育精髓是其他科學無法擁有的;歷史學具體生動,其在汲取他時代和他民族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行動的裁決和對人生的設計的德育功效是其他科學無法替代的,所以它是道德教育最理想、最有效的載體。我們應該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堅持“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路線,在課堂上不斷地滲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中學歷史課程是國民素質教育的一門學科類基礎課程。對歷史課程性質的認識,關鍵是對“基礎”這個概念的重新認識。

      1.文化認同教育。一個民族的文化模式一旦形成,必然會使每個成員具有共同的精神結構、價值系統、心理特征和行為模式,并使之持久地維持下去,從而在這種共同的文化背景中獲得歸屬感和認同感。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積淀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國家意識、文化認同為主要內容,以團結統一、愛好和平、自強不息為特征的偉大民族精神,她根植于民族歷史的土壤中,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已成為民族強大的精神支撐和力量源泉,成為推進民族歷史演進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文化認同教育是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有效形式。在學習“禮治社會”一課時,告訴學生:古代中國的禮俗形成于周代。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者從倫理道德上對禮俗加以闡釋,《儀禮》《禮記》《周禮》等書籍,使中國禮俗不斷普及化和世俗化,由此形成中國古代禮儀色彩濃厚的生活習俗。宋代是中國禮俗的轉折時期,禮俗與封建倫理相融合,成為實施禮教的得力工具之一。

      2.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安逸日子,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當作掌上明珠,孩子自己也理所當然地當起了家里的小皇帝,要什么有什么,稍不如意,大發脾氣,甚至離家出走,哪管父母在家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甚至有個別青少年沉迷于網絡游戲,為了要錢向自己的父母舉起了屠刀。這些慘痛的教訓應該讓我們深思:父母節衣縮食供孩子上學,孩子認為理所當然,只知道一味地向父母索取,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回報。一位記者曾經問霍金先生:“您的病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您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霍金的臉上充滿著笑容,他用還能活動的手指,艱難地叩擊著鍵盤:“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霍金回答了成功的秘訣,那就是時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感恩師友、感恩社會。學會了感恩,就學會了生活,學會了感恩,就學會了回報,學會了感恩,就學會了做人。學會了感恩,就會增強責任意識,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學習,對待生活。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里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于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傭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后我就入土了。”后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晁錯被殺以后,朝廷命令袁盎出使吳國,勸吳王退兵。吳王一向很看重袁盎,想要讓他擔任將領,袁盎不肯。于是,吳王打算殺死他,派了一個都尉率領五百人,把袁盎圍困在軍中。

      袁盎在吳國擔任丞相的時候,手下的一個從史曾經與袁盎家里的婢女私通。袁盎得知了這件事情,但是沒有將這件事公開,仍然和以前一樣地對待那個從史。不久,有人對從史說:“丞相已經知道你與他家的婢女私通的事情。”從史害怕被治罪,就趕快逃走了。袁盎得知從史出逃,親自駕車追趕,趕上以后,沒有責罰從史,反而把婢女賞賜給了他,依舊讓他做從史。等到袁盎此次被圍困而命懸一線的時候,當年的那個從史正好擔任困守袁盎的都尉的司馬。

      這個人便打算回報袁盎當年的恩情。他把自己的全部行裝變賣,用這些錢買了兩大桶烈酒。當時,天氣寒冷,士兵們又餓又渴。他把酒分給駐守西南角的士兵們喝,很快,士兵們醉倒在地。于是,他連夜叫起了袁盎,對他說:“您可以離開了,吳王打算在明日將您處死。”袁盎半信半疑,問道:“你是干什么的?”這個人回答:“我是您做吳國丞相的時候,與您家的婢女私通的那個從史。”

      袁盎十分吃驚,連忙辭謝說:“您也有父母妻子,我不能連累您。”這個人說道:“您只管離開,我也會立即逃亡、藏匿我的家人。您不必為我們一家擔心!”于是,這個人用刀子割開軍營的帳幕,引導袁盎逃了出去。然后,兩個人分道揚鑣。袁盎解下象征身份的旌毛,將其藏在懷中。他拄著節杖走了七八里路,天亮的時候,遇到了梁國的騎兵,便被帶回了漢軍營地。隨后,他回京復命。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av日韩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欢毛片|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网站|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亚洲尤码不卡AV麻豆|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亚|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亚洲大片免费观看| 亚洲无mate20pro麻豆| 亚洲欧美黑人猛交群|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国内精品99亚洲免费高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亚洲精品高清久久|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 亚洲成a人在线看天堂无码|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 亚洲精品国产suv一区88|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