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范文第1篇

      1.范圍:××新城區規劃范圍內,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實施統一征地后人均擁有耕地面積不足0.3畝(以承包戶為單位計)且無法給予異地移民安置的農業人口。

      2.對象:征地安置基準日時年滿16周歲以上的被征地農民(包括現役義務兵、在校大中專學生)。

      征地安置基準日:在新城區規劃范圍內,凡于2003年6月1日至2005年9月1日之間,由國土資源部門與村委會簽定征用土地補償協議的,以2005年9月1日為征地安置基準日;凡于2005年9月1日以后,由國土資源部門與村委會簽定征用土地補償協議的,以簽定該協議時間為征地安置基準日。

      3.認定程序:凡符合上述范圍和對象的被征地農民,按照以下程序辦理:(1)被征地農民個人申請;(2)村集體組織成員、村民委員會或村民小組討論并登記造冊;(3)所在鄉鎮人民政府研究后交××新城區管委會(以下簡稱管委會);(4)由管委會統一交勞動保障、國土資源、公安管理部門審核;(5)審核后,由管委會向社會公示30日;(6)公示無異議的,管委會將人員名單統一交市社會保險局(以下簡稱市社保局)辦理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手續;(7)市社保局向被征地農民發放《被征地農民養老補貼卡》。

      二、個人賬戶的建立

      1.基本養老保險資金個人賬戶建立與否,由參保的被征地農民自主決定。

      2.基本養老保險資金個人賬戶的繳費標準分為a、b、c三檔。a檔6500元、b檔9000元、c檔13500元。

      3.被征地農民可自愿選擇其中一檔,在××新城區管委會社會事務處辦理參保手續(市社保局予以指導協助),由市社保局為其建立個人賬戶。各類檔次采取一次性繳納的方式,一經選定不再變動,并全部計入個人賬戶。

      4.被征地農民應在公示后180日內辦畢個人賬戶繳費手續,逾期不再辦理。

      三、基本養老保險金的享受條件、標準和發放

      1.享受條件:被征地農民從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次月起且必須在征地安置基準日之后(含征地安置基準日當月),按月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2.享受標準:未建立基本養老保險資金個人賬戶、達到享受條件的人員,憑《被征地農民養老補貼卡》領取基礎養老保險金,每人每月100元。

      選擇建立基本養老保險資金個人賬戶、達到享受條件的人員,其養老保險金根據所選的檔次分為:a檔每人每月150元、b檔每人每月170元、c檔每人每月210元。其中,100元為基礎養老保險金;個人賬戶a檔每人每月50元、b檔每人每月70元、c檔每人每月110元。

      3.發放方式:由市社保局、××新城區管委會社會事務處共同負責,實行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金按月發放、社會化發放。

      四、資金籌措

      1.參保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資金個人賬戶資金,由被征地農民按選定的繳費標準繳納。××新城區管委會社會事務處負責收繳,交財政專戶。

      2.當參保的被征地農民選擇建立基本養老保險資金個人賬戶時,其所在村委會可視集體經濟能力給予補助,具體補助標準由各村委會自行決定,資金可從土地征用補償費和村集體經濟積累中列支。

      3.政府出資的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資金(以下簡稱政府補助金)從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入等方面籌集。資金籌措辦法由市財政局會同有關部門另行制定。

      4.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資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市財政部門設立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資金財政專戶,并負責資金管理和撥付。個人繳費的資金和政府的出資實行分賬管理。

      5.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資金不計征稅、費。

      五、基本養老保險金個人賬戶管理

      1.當被征地農民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后,基礎養老保險金之外的部分,按月從其個人賬戶中支付,個人賬戶資金用完不足以支付時,由政府補助金支付。

      2.被征地農民在按月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期間死亡的,其遺屬應在30天內到市社保局辦理有關保險中止手續。對冒領基本養老保險金的行為,依法予以處罰。

      3.被征地農民死亡時,其基本養老保險資金個人賬戶中的本息余額(按銀行同期城鄉居民一年期儲蓄存款利率計息,其中當年繳納的按銀行同期城鄉居民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息),一次性支付給法定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范文第2篇

      東昌府區是山東省聊城的唯一市轄區,屬于山東省西部欠發達地區,但近幾年發展較快,城市化建設、公路、鐵路建設突飛猛進,隨之而來的是失去土地的農民越來越多,這部分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日漸突出,下面在開展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談談筆者的看法。

      1 各級政府相繼出臺文件,足以看出上級對這項工作重視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山東省于2003年就出臺了《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見》(魯政發【2003】115號)文件,省勞動保障廳根據此文件出臺了《失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操作辦法》。2004年、2005年市區相繼出臺《關于建立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見》。2005年省勞動保障廳、國土資源廳下發《關于對全省失地農民有關情況進行調研的通知》(魯勞社函【2005】216號),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勞動保障部關于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2006】29號),《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魯政辦發【2006】99號)。2007年省勞動保障廳、國土資源廳轉發《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關于切實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2008年市區又根據國家和省文件精神先后出臺《進一步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意見的通知》。2009年國家開展新農保試點,我區成為全國首批、全市唯一試點縣,省政府為使新農保和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接軌,又出臺《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意見》。從以上各級政府出臺的諸多文件,足以看出政府對這項工作的重視。

      2 基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工作步履維艱

      2010年10月份之前,人社、財政、國土等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沒有一個人參保。10月份以后,山東省出臺《山東省土地征收管理辦法》(省政府226號令),規定“第23條:實行被征收土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被征收土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由政府、集體、個人共同出資。政府出資部分從土地出讓收入中予以安排;單獨選址項目的政府出資部分,由用地單位承擔。政府出資部分原則上不低于社會保障費用總額的30%,并明確了標準。被征收土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政府出資部分,應當在征收土地報批時足額撥付至當地社會保障資金專戶;政府補貼資金不落實的,不予批準征收土地。”

      2012年9月份,省辦公廳出臺《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意見》(魯政辦發【2012】62號)文件(以下簡稱62號文),規定“將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納入目前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同一個人賬戶,利用同一制度平臺。”截止2013年6月份,全區收到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府出資部分1.4億。真正落實到個人賬戶的1587萬元,涉及人員九千余人,另外除政府補貼外,個人還需要繳納一部分費用,由于積極性不高,只有486人繳納了個人部分養老金72.8萬元。政府出資部分落實到人頭的僅占基金總額的11.3%。

      3 剖析原因,有以下三點

      3.1 參保積極性不高

      農民不愿意個人再繳納個人應承擔的養老金,特別是年輕的農民,認為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享受,發展太快、變化太大,顧慮較多。62號文基本原則條款第5條“堅持政府主導和被征地農民自愿相結合,提高被征地農民自我保障意識,引導被征地農民積極參保”。目前,絕大部分村集體沒有收入,只有個人繳納,如果不繳納,政府沒有強制措施,雖然規定可以從土地征收補償安置費中列支或抵繳,但沒有了土地,就依賴有限的土地補償費生活,不會情愿“列支或抵繳”。有一部分人認為“政府補貼”直接分給本人,年老后我自有辦法。

      3.2 村級社保方案難以出臺

      62號文規定:“對擬征收土地進行勘測調查后,在擬定土地征收補償安置方案的同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同當地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按有關規定和程序指導村(居)民委員會組織召開村(居)民代表會議或村(居)民大會,研究確定被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方案,經被征地村(居)民簽字確認并公示無異議,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核后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并要求:“政府補貼在征地被批準后3個月內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保險方案落實到個人賬戶中。”我們認為征誰的地讓誰參保,其實在農村存在一些實際問題,比如,剩余部分土地可能要重新分配。農民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被征掉了,對于近期甚至近幾年增減的人口、本戶可能積極爭取養老保險政府補貼,即便他知道不合乎要求不合乎情理也要爭取。所以,制定《社保方案》不知要召開幾次村民代表會或村民會議,何況現在外出務工人員較多,人員很難召集全。那么,制定切實可行的《村級社保方案》,3個月很難實現,需用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3.3 即便參保也不足以解決養老問題

      我區農民人均土地1.5畝左右且逐年減少。假如將土地全部征完,按現有的政策政府出資部分1萬/畝,加上個人繳納不低于政府補貼的20%(按最低繳納計算),每人共計養老金總額1.8萬元,按62號文件規定,參保人60周歲月領取標準為1.8萬/139=129.5元。再加上城居保60元為189.5元,遠遠低于現在城鎮低保330的標準,況且城鎮低保逐年增長,所以,也很難從根本上解決養老問題。

      4 換個角度看問題,創新工作思路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范文第3篇

      南京市六合區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政策問答

      1、為什么要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答:2000年以來,我區對被征地農民實行的是一次性貨幣化安置的政策,由于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被征地農民生活、就業、保障問題,被征地農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種地無田、上班無門、生活無著落的問題,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重視。為進一步加強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管理,規范征地補償行為,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基本生活,六合區人民政府制定了《南京市六合區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試行辦法》,經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于2005年月日起試行。

      本行政區域內被征地農民按照《南京市六合區征地拆遷補償安置辦法》(寧六發[2005]號),符合基本生活保障條件的第二年齡段人員可選擇參加基本生活保障,也可選擇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第三、四年齡段人員,必須參加六合區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

      建立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是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和“執政為民”重要思想的具體表現,是維護農民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創新發展,為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的重要制度保障。

      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為被征地農民建立起長期可靠的生活保障機制。一方面,中老年農民能按月領取一定的生活補助費,到養老年齡時,可按月享受基本生活保障金,從根本上解決了這部分人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中青年農民,不但能享受一定時間的生活補助費,還從政策上明確可享受城市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培訓的優惠政策,如免費就業培訓、免費職業介紹、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等。同時,中青年農民還可以根據自身就業狀況,按照城鎮靈活就業人員辦法、用基本生活保障費繳納城鎮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費,提高自身的保障層次和水平。

      2、哪些人員應參加基本生活保障?

      答:以省征地書面批復時間為基準時點,將被征地農民劃分為四個年齡段,16周歲以下人員,為第一年齡段;女性滿16周歲不滿45周歲,男性滿16周歲不滿50周歲,為第二年齡段;女性滿45周歲不滿55周歲,男性滿50周歲不滿60周歲,為第三年齡段;女性滿55周歲、男性滿60周歲及其以上人員,為第四年齡段。第二、三、四年齡段的人員實行基本生活保障。

      3、基本生活保障為什么要個人繳費?

      答:社會保障是政府實行的,協調安排社會成員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防范生活風險的一種制度。社會保險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權利與義務對等,只有當個人履行繳費義務后,方可享受社會提供的保險待遇。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是由政府和個人共同出資建立的,個人繳費僅是一部分,在享受待遇上,個人繳納的錢用完后,從統籌基金中支付,同時政府承擔最終責任。個人繳費是有限的,待遇是長期可靠保證的。

      4、基本生活保障繳費標準分幾個檔次?待遇如何?怎么樣選擇?

      答:第二、三年齡段人員設立四個繳費檔次,第四年齡段人員設立兩個繳費檔次,選擇標準和保障待遇如下:

      年齡段

      繳費檔次

      繳費金額(元)

      保障金(元/月)

      第二、三年齡段

      一檔

      37600

      240

      二檔

      40600

      280

      三檔

      44600

      320

      四檔

      48600

      360

      第四年齡段

      一檔

      37600

      240

      二檔

      42600

      260

      被征地農民在70%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總額內自行選擇其中一檔一次性繳納,女性年滿55周歲、男性年滿60周歲時享受相應的保障待遇。

      5、被征地農民生活基本保障基金如何組成?

      答:由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組成。70%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費按個人選擇的基本生活保障繳費金額記入個人賬戶;政府出資部分和其他可用于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的資金進入社會統籌賬戶。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賬戶資金的利息及其他增值收入記入各自賬戶。

      6、哪些人員可以享受生活補助費?

      答:參加基本生活保障的第二年齡段人員,未就業時可按月領取不超過2年的生活補助費,每人每月160元;參加基本生活保障的第三年齡段人員,可按月領取不超過10年的生活補助費,每人每月140元。

      7、基本生活保障待遇何時享受?如何發放?

      答: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從被征地農業人員名單公示結束當月起算,從領取基本生活保障證次月起按月享受。參保人員每月10日起,憑銀行存折和有效證件到指定銀行就近網點領取保障待遇。存折是信用支付工具,也是保障待遇的發放專用賬戶。不得隨意更換、銷戶。

      8、基本生活保障待遇標準有無調整機制?

      答: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標準將根據南京市相關精神,同時依據全區經濟發展水平適時調整。由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會同財政局、國土資源局等有關部門提出調整方案,報區政府,并經市政府批準后實施。

      9、基本生活保障與保險公司壽險有什么區別?

      答: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是政府行為,是一項新的社會保障制度,不但免征一切稅費,政府還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扶持和投入,目的是維護被征地農民的根本利益。保險公司開展壽險是商業行為,目的是實現公司盈利,壽險支付的待遇是扣除管理費用、應得利潤后,根據繳費額、繳費年限、壽命年限進行分攤支付,且支付標準始終不變。所以,商業保險的保障程度無法和社會保障相比,通常作為社會保障的一種補充。

      10、第二、三年齡段人員自謀職業或參加工作期間如何用個人賬戶資金繳納社會保險費?

      答:納入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的第二、三年齡段人員,在自謀職業或參加工作期間,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有困難的,由本人到區城保經辦機構辦理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手續,確定繳費標準和繳費期限;到區農保經辦機構填寫《個人賬戶資金轉繳申請表》。經審核后,由區農保經辦機構通過銀行劃撥的方式按月轉繳。

      11、第二年齡段人員如何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答:第二年齡段人員選擇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其最低繳費標準不得低于測算到本人的土地補償費標準,其剩余資金可一次性退還給本人,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后,按農村養老保險的有關政策享受養老金待遇。

      12、哪幾種情況可以辦理一次性結算和退保?

      答:(1)第二、三年齡段人員參加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滿15年的,其個人賬戶的本息余額,可辦理一次性結算支付,并終止基本生活保障關系。

      (2)參加基本生活保障人員死亡的,其個人賬戶本息余額,由其法定繼續人或指定受益人憑相關證件到經辦機構辦理繼承及退保手續。

      (3)參加基本生活保障人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也可辦理退保,一次性領取基本生活保障個人賬戶剩余資金。

      一是參保人出國定居或戶口遷出本市區域;

      二是參保人接受全日,全國公務員的共同天地制高等院校教育時,遇到學費困難的;

      三是參保人經二級以上醫院診斷患有心肌梗塞、腦中風、尿毒癥、高位癱瘓、暴發性重癥肝炎、嚴重燒傷(達到第三度)、肝、腎等重大器官移植、主動脈手術、冠狀動脈旁路手術、癌癥等重大疾病導致身體重大傷害的,且自發現病情之日起一年內累計支付醫藥費超過2萬元以上。

      13、參加基本生活保障后能否申請城鎮最低生活保障?

      答:參加基本生活保障人員其家庭符合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可按規定向民政部門申請有關待遇。

      14、被征地農民就業和培訓有什么政策措施?

      答:參加基本生活保障的適齡勞動力按照市場就業的原則,納入城鎮就業管理服務范圍。勞動保障部門將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被征地農民進行就業前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等就業服務。

      15、參加基本生活保障人員如何領取《就業登記證》?《就業登記證》有何作用?

      答:《就業登記證》是記載持證人就業與失業狀況、參加并享受失業保險待遇、享受就業服務與就業扶持的有效證件。

      ,全國公務員的共同天地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范文第4篇

      【關鍵詞】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府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被征地農民的規模不斷擴大,如何保障農民失去土地后的生活成為政府及專家學者關注的話題,為被征地農民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成為各界共識。

      一、國內的相關研究

      從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內容安排上。多數地區將工作重點集中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上,根據目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運行的狀況,學者們分別對其進行研究。宋青鋒(2005)指出根據目前國家和社會的實際情況。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內容應該設計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社會保險。陳信勇(2006)指出,應在制度先行、因地制宜、公平和效率有機統一以及與現行社會保障制度相銜接等原則的指引下,加快推進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的改革。鑒于我國國情,應當首先為被征地農民建立社會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障制度,其他社會保障措施也應及時、逐步地建立起來。

      (一)養老保險

      不同學者從多個角度論證了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的必要性。徐秋花、侯仲華(2006)指出,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特別是解決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是破解“三農”問題的重要政策選擇。袁斌、陳樹文(2008)指出,通過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將被征地農民平穩地納入社會保險體系,既解決了被征地農民的養老問題,又擴大了養老保險覆蓋面,增強了保險的社會調節功能,又適應了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黃智饒(2008)提出。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是解決農村老齡化問題的迫切需要。

      針對目前養老保險實踐存在的諸多問題,冼青華(2006)認為,我國現有的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沒有完善的制度,沒有形成規范管理,可操作性差。史先鋒、曾賢貴(2007)認為。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存在以下問題:政策缺乏強制性。被征地農民參保率低;個人繳費比例過高,保障水平過低;保險層次單一,滿足不了被征地農民不同層次的保險需求。王莉麗(2007)認為。現有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基金與城鎮養老保險基金相互隔離。使其缺乏與城鎮養老保險銜接的靈活途徑。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和城鎮養老保險制度之間應有相通性或兼容性以保證農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的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的過渡。

      (二)醫療保障

      關于構建被征地農民醫療保障的總體思路,王曉瑩(2007)指出了被征地農民醫療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了原因。得出我國應構建廣覆蓋、多層次、多形式的醫療保障制度,這一制度應包括醫療保險金的籌集、監管、醫療保障制度的模式以及具體實施辦法、醫療服務的管理等相關內容。燕秋梅(2008)認為建立被征地農民醫療保障制度需要政府干預,這也是政府的職能所在, 因此政府應明確承擔以下責任:確立保障模式、立法、財政和運營的監管。

      很多學者對各地被征地農民醫療保險的實踐模式進行了分析,并就模式的選擇提出了自已的觀點。徐瑋等(2007)認為被征地農民應被納入城鎮醫療保障體系。并以杭州經濟開發區為例,提出了被征地農民醫療保障制度設計思路:從城鎮困難群眾的保障、土地的保障作用、農民的一般意識和城鄉統籌等角度設計被征地農民的醫療保障。袁杰、吳廣明(2008)介紹了各地對被征地農民醫療保險的不同做法和模式后,認為被征地農民加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最合適的。徐唐奇(2008)以湖北省為例。闡述了構建和完善被征地農民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原則、具體操作程序、運行和管理,重點研究了湖北省被征地農民醫療保障資金的構成與籌措、醫療保障資金的監管、給付和運行管理。

      (三)就業保障

      在被征地農民的就業方面,多數學者將目光聚焦在被征地農民再就業領域。一致認為失去土地后的就業問題是解決被征地農民生活的關鍵所在。馬馳、張榮(2004)指出,補償、保障和就業是解決被征地農民生存和發展的三個重要方面。其中補償、保障是基礎,就業是關鍵。蔣和勝、涂文明(2oo4)在破解被征地農民問題的思路上。認為不應局限于對被征地農民補償安置制度做出修補和政府行為上做出規范。更要立足于從制度上給予根本安排。建立以就業為支撐的政府主導型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體系。不同學者紛紛提出了解決被征地農民失業問題的具體措施。劉海云提出可通過整改集體經濟、發展街道服務和城郊勞動力密集型企業來增加就業機會,健全轉型農民保障機制。萬朝林(2OO4)認為,政府應組織勞務輸出,借地發展農業,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和服務行業,并給予政策傾斜,以幫助社區增加就業機會,部分吸納失地勞動力。

      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研究尚未解決的問題

      (一)政策不統一

      目前各地失地農民社保政策實踐呈現多元化的特征。而城市化進程加快將產生更多的被征地農民,各地政策的不統一、同一地區出臺時間有先后造成的社保工作情況之復雜、任務之繁重可想而知。縱觀全國,政策不統一帶來的標準不同,容易造成地區間待遇不公平,不利于社會和諧發展。

      (二)各級政府責任不到位,社會保障資金來源不穩定

      中央政府未承擔起被征地農民社保的主要責任,特別是財政責任,僅依靠地方政府對社保繳費的投入。地方政府出臺的政策常與土地出讓掛鉤,造成因土地出讓受阻而無資金來源或投入不足的狀況發生。政府責任的不到位,導致現行被征地農民的社保保障水平偏低,不足以吸引被征地農民參保。

      (三)歷史遺留問題尚未解決

      由于早期被征地農民補償標準嚴重偏低。基本沒有繳費能力。集體亦缺乏幫助農民參保繳費的經濟能力,完全依靠地方政府解決老被征地農民、未農轉非農民的養老保險制度難度很大,醫療保障、就業保障更無從談起。此外,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退耕還林、還草等移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安排一直處于缺失狀態,這些問題應及早提上議程,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

      (四)征地制度法制建設落后,失地農民社保缺保障

      現行征地補償標準較低。不足以保證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不因征地而降低,又遠低于足額支付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所需費用;同時,“先征后保”的征地程序,使失地農民處于被動和不平等地位,對征地拆遷標準、征地后社會保障的標準缺乏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導致損害被征地農民土地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

      三、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的對策研究

      (一)拓展失地農民社會保障覆蓋范圍

      不斷將新增失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制度,同時妥善解決老失地農民、工程移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研究制定退耕還林、退木還草農民、煤炭塌陷區農民、資源枯竭城市或礦區農民、失海漁民等特殊群體的社保制度,使被征地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會因為失去土地而降低。

      (二)明確責任政府責任,穩定資金來源

      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為主管機構,地方領導承擔全面負責被征地農民領導責任,建立責任追求制度、實行問責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領導責任體系。同時,建立預存社會保障款制度,開設征地預存社會保障資金專戶,暫存被征地農民補償安置方案中用于社保的資金,專戶存儲,專款專用,確保被征地農民社保資金的足額支付。

      (三)健全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協調機制

      首先。進一步規范和完善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研究制定《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辦法》,對制度模式、保障對象、資金籌集、待遇水平、經辦管理、監督管理等辦法全面規范;其次,積極建立就業保障機制。完善被征地農民失業保險政策、設立失地農民就業專項基金、加大對失地農民的就業援助;再次,做好被征地農民社保的協調工作,建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住房與建設部、財政部、民政部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努力解決被征地農民養老、就業、低保、住房等問題。

      (四)進一步改革征地制度

      首先,提高征地補償標準是確保足額支付被征地農民社保和基本生活所需費用的關鍵所在。其次,依法保障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權益。在尊重被征地農民意愿的前提下,進行征地、確定產前補償標準、安置途徑等工作。

      【參考文獻】

      [1] 宋青鋒.試論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J].農村經濟,2005(5):77-79.

      [2] 陳信勇,藍鄧駿.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制度建設[J].中國軟科學,2004(3):34-35.

      [3] 徐秋花,侯仲華.構建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探析[J].南昌學院學報,2006(1):71-74.

      [4] 袁斌,陳樹文.我國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險制度[J].大連海事學學報,2008(6):91-93.

      [5] 黃智饒.對廣東建立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的政策評估[J].南方農村,2008(1):44-46.

      [6] 冼青華.試論建立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刺度[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5):90-92.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范文第5篇

      第一條根據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財政廳、國土資源廳和民政廳聯合下發的《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指導意見》(吉勞社養字〔2005〕250號)精神,按照《長春市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試行辦法》(長府發〔2006〕13號)(以下簡稱《試行辦法》)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農安縣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在縣政府統一領導下組織實施。本著方便群眾、提高效率、簡化程序、節約開支的原則,對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采取相關部門上門服務和聯合辦公的方式,實行統一管理。

      第三條新征地農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以村集體為參保單位,新征地農民為參保人員。

      第四條《本細則》規定范圍內的新征地農民,是指具有農安縣行政區域內農業戶籍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并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被征用土地的農民。

      第五條《本細則》實施前的被征地農民和村集體,有條件的,可參照本細則參加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

      第二章參保登記

      第六條根據《試行辦法》規定,新征地農民年滿16周歲(含16周歲)以上的,均可按規定參加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

      下列人員不在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范圍內:

      土地被征收后,重新獲得調劑土地的;

      已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并享受待遇的;

      享受了征地安置費、土地補償費后,戶籍已遷出本縣的。

      第七條社會保險部門向參保單位發送《參加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申報表》(以下簡稱《申報表》一式三份,參保人員、參保單位、社會保險部門各一份)、《參加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情況公示表》(以下簡稱《公示表》一式五份,參保單位、縣農業、國土資源、勞動保障、社會保險部門各一份)和《農安縣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登記表》(以下簡稱《登記表》一式兩份,參保單位、社會保險部門各一份)。參保單位統一組織參保人員填寫《申報表》,并負責填寫《公示表》和《登記表》。

      第八條《公示表》的內容須經所在村村民會議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履行公示,公示期限不少于5日。

      第九條參保單位將已公示的《公示表》送所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農村經濟管理機構核準、報縣農業、國土資源部門審核確認,同時報縣勞動保障部門備案后,攜帶《公示表》、《申報表》、《登記表》等材料,到縣社會保險部門辦理參保登記等相關手續。

      第十條參保單位因分立、合并和解散等因素發生變更的,由變更后的機構負責接管和辦理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

      第三章基金籌集

      第十一條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個人帳戶與社會統籌相結合的模式,由新征地農民個人繳費、村集體繳費和政府補貼構成,籌集比例為3.5:3.5:3

      其中,新征地農民年齡在75周歲(含75周歲)以上的,個人不繳費,村集體按應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總額的35%繳費,并按規定享受政府補貼。

      第十二條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以月領基礎養老金215元為標準,按預期余命核定繳費金額,政府按養老金月領基礎標準定額補貼。繳費標準詳見下表:

      基礎待遇

      標準

      215

      性別

      繳費總額

      38700

      51600

      個人繳費

      13545

      18060

      村集體補貼

      13545

      18060

      政府補貼

      11610

      15480

      第十三條原有土地全部或超過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以上被征收并參加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和村集體須一次性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按規定享受政府補貼;新征土地面積不足三分之二的,個人和村集體以全額應繳基本養老保險費為基數,按實際征地比例繳費,政府按同比例補貼。

      第十四條社會保險部門根據參保單位填報的《申報表》和《公示表》,核定新征地農民個人、村集體應繳基本養老保險費和政府補貼金額,打印《參加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核定明細表》(以下簡稱《明細表》)和《農安縣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通知單》(以下簡稱《通知單》)一式五份,參保單位、農業、國土資源、財政、社會保險部門各一份。

      第十五條個人和村集體繳費在參保單位報表時同時辦理。農業、國土資源和財政部門在參保單位申請辦理基本養老保險后的20個工作日內,依據社會保險部門核定的應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數額,一次性劃款到社會保險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戶,并在劃款單備注欄上注明參保單位名稱或單位社會保險代碼。

      第十六條社會保險部門依據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戶的實際到帳金額,為參保人員打印、發放《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手冊》。

      第四章建立個人賬戶

      第十七條參保單位足額繳費后,社會保險部門按照每個參保人員居民身份證號碼,為其建立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第十八條個人賬戶由新征地農民個人繳費、村集體繳費和個人賬戶儲存額利息構成。

      第十九條個人賬戶儲存額利息由社會保險部門按照市政府規定的記賬利率計息,并定期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條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主要用于參保人員個人賬戶養老金支付。個人賬戶余額不足時,從統籌基金中繼續支付。

      第二十一條參保人員戶籍關系遷出本行政區域的,可保留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待達到領取養老金年齡時,可按規定享受待遇;如本人申請退出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由本人或親屬填寫《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一次性支付申請表》(以下簡稱《一次性支付申請表》),經社會保險部門審核批準后,個人賬戶余額一次性返還給本人,終止基本養老保險關系。

      第二十二條參保人員未達到領取養老保險待遇年齡死亡的,由參保人員家屬填寫《一次性支付申請表》,經參保單位核準后,于20日內攜帶參保人員死亡證明材料、《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手冊》和《一次性支付申請表》,到社會保險部門辦理個人賬戶結算手續,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法定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終止其基本養成老保險關系。

      第五章養老保險待遇

      第二十三條按規定足額繳費的參保人員,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本人提出申請,經參保單位審核,報縣勞動保障部門審批后,到縣社會保險部門辦理養老金的核定及社會化發放手續。參保人員從達到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年齡的下月起,按月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直至死亡。

      其中,征地時本人年齡60周歲(含60周歲)以上、女55周歲(含55周歲)以上的,按規定足額繳費后,經批準,從繳費的下月起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第二十四條參保人員按以下方式核定基本養老金:

      (一)征地時達到養老年齡人員,按參保時規定的待遇標準核定基本養老金。

      (二)征地第二年及以后達到養老年齡人員,按個人賬戶儲存額與政府補貼之和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男性為180,女性為240)核定基本養老金。

      (三)征地時75周歲及以上人員,每月按基礎待遇標準215元領取基本養老金。

      第二十五條新征地農民在達到養老年齡時累計征地面積不足三分之二的,按下列不同情況核定基本養老待遇:

      (一)個人和村集體能夠按對應待遇檔次補繳差額部分的,政府補足相應補貼后,按足額繳費人員計發辦法核定基本養老金。

      (二)不能補繳差額部分的,按個人賬戶及政府相應補貼金額為其核定月領基本養老金。

      (三)本人申請終止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的,填寫《一次性支付申請表》,經社會保險部門核準后,個人賬戶余額一次性結算給本人。

      第二十六條參保人員在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期間死亡的,由參保單位或家屬,于20日內攜帶參保人員死亡證明和社區開具的相關證明,到社會保險部門申報。社會保險部門審核后,按城鎮企業職工標準支付喪葬費,個人賬戶余額一次性支付給法定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終止基本養老保險關系。

      第二十七條參保人員服刑或勞動教養期間達到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條件的,暫緩辦理領取養老金手續,待服刑期滿后再補辦養老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服刑期間的基本養老金不予補發。

      第二十八條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人員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及以上刑罰或被勞動教養的,服刑或勞動教養期間停發基本養老金且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調整;服刑或勞動教養期滿后可以按服刑或勞動教養前的標準繼續發給基本養老金,并參加以后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調整。在服刑或勞動教養期間死亡的,其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不享受其它待遇。被判處管制、有期徒刑宣告緩刑和監外執行期間的,發給基本養老金,但不參與基本養老待遇的調整。因涉嫌犯罪被通緝或在押未定罪期間,其基本養老金暫停發放;如果法院判其無罪,被通緝或羈押期間的基本養老金予以補發。

      第二十九條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人員死亡和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及以上刑罰或勞動教養的,參保單位和家屬須在20日內為參保人員辦理基本養老金結算或停發手續。發生冒領養老金的,社會保險部門責令其退還,對拒不退還的,報司法機關處理。

      第六章管理和服務

      第三十條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聯合辦公服務包括參保人員資格的認定、征地面積比例的確認、養老保險費的劃轉、養老待遇的審批及核定等業務。

      第三十一條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業務的具體操作,實行屬地管理,社會保險局開設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業務窗口,具體辦理所屬新征地農民參保業務。

      第三十二條參加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后,在城鎮實現就業的人員,符合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條件的,可根據參加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情況按相關規定轉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第三十三條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業務實行計算機管理。社會保險部門負責研究開發獨立的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計算機管理系統,建立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信息數據庫和相關查詢系統。

      參保單位和人員可通過社會保險部門提供的互聯網、手機短信、電話語音、觸摸屏等不同方式,查詢參保單位和參保人員的參保繳費、個人賬戶、養老保險待遇等信息。

      第三十四條《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手冊》由參保人員個人保管,作為其記載和查詢參保繳費、個人賬戶轉移結算、待遇核定、待遇調整等信息的憑證。

      第三十五條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人員,由社會保險部門負責建立基本信息庫,參保單位負責對享受待遇人員實行動態管理和生存認證工作。待條件成熟后,逐步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

      亚洲综合伊人制服丝袜美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软件|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衣|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中韩乱码亚洲大片| 校园亚洲春色另类小说合集|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亚洲日本v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页日韩专区|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丁香婷婷亚洲六月综合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www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一区|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一区|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6女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春色 |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 亚洲手机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av野草社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 |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