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工科課程建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工程測量課程建設應突出其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尤其是在當下信息技術發達的背景下,應對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體系、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實踐教學環境等方面進行改革,以適應現代工程測量課程教學的需要。鑒于此,本文主要對信息技術背景下工程測量課程建設實踐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
工程測量;課程;建設;實踐
在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中,課程教學非常的關鍵,其質量的高低對人才培養的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這都為工程測量課程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如何在這一大環境下實現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水平的提升,成為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筆者認為在這一背景下加強課程建設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
一、工程測量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
相較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職教育意在培養應用型人才,因而其在課程定位上也與普通本科教育有著很大的不同。高職教育主要培養的是面向生產和管理第一線的基層工作人員,它設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生產和管理能力,以滿足社會和企業對高職院校教育的需求。正因如此,筆者認為高職院校課程的基本定位應當充分體現出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和應用性。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進入了信息時代,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廣大人民群眾必須做到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就業需求為導向,培養具有崗位勝任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在設定工程測量課程教學目標的時候,各院校也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以注重教訓內容的先進性為主要教學目的。
二、工程測量課程建設實踐
(一)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
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推動下,要求盡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將更多的與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以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筆者認為,為了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工程測量課程應當盡可能的壓縮知識量,解決由于學時壓縮而知識量、信息量反而增加的矛盾。除此之外,還應當對課程體系和內容進行改革,充分利用現今發達的信息科技技術,使其具備科學性,先進性和創新性,以適應時代的發展。[2]
(二)教材建設
眾所周知,教材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它能夠幫助學生全方位地了解教學內容,并為學生課后的學習奠定基礎。然而伴隨著測繪儀器的發展以及教學手段的優化,工程測量課程的課時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縮小。在教材內容上,應當根據專業學科的發展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將那些已過時的以及不必要的內容刪簡,強化施工測量方面的知識,建立完備的教材體系,使新編教材的內容更為新穎,跟上時展的步伐,滿足工程實際的需要。[3]
(三)以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工具,提高教學質量
科學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講授課程內容,是信息技術背景下工程測量課程建設的一項重要改革。工程測量課程是一門基礎課,該門課程內容中涵蓋了眾多的概念和公式,這些概念和公式枯燥乏味,往往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種環境下,如果僅僅依靠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很有可能使學生感到學習非??菰?,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進一步提高。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當謹記工程測量課程應當與工程實際有機結合在一起,因此,必須將課程的講授與現代化教學手段聯系起來,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啟發學生,使學生能夠深入的理解工程測量課程的基本概念,進一步提高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質量,實現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效果的達成。
(四)網絡教學環境建設
當前,工程測量課程的全部教學資源已在網上,學??梢酝ㄟ^為學生宿舍、圖書館、辦公室、教室接通互聯網,使其可以非常方便地在網上進行相關學習資料的下載。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互聯網與教師進行在線交流,教師之間亦可進行相關課程成果的共享,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和教師的需要。網絡教學環境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一步拓展教學范圍,因此必須對其予以高度的關注。學校可以配備專人對網站進行維護,實時更新課程素材,為網站的進一步發揮作用奠定基礎。還要征求學生對網站的意見,不斷的創新網站管理模式和經營模式。
(五)規范、加強實踐性教學環境建設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踐性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在建設工程測量課程的同時,筆者認為教師還應當根據測量的特點,來改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條件??傊?,只有在深入了解該門課程特點的基礎上,建立具有實踐性的教學場地,創新教學方法,才能夠滿足實踐的需求。
(六)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直接實施者,其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關鍵。在建設工程測量課程的過程中,教師素質的高低對課程建設的質量有著最為直接的影響。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出高水平的測繪學科帶頭人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此,可以通過課程進修、新知識培訓等形式來不斷提高工程測量學課程組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與此同時,還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對青年教師進行培養,使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打造一支結構優化、德才兼備的師資隊伍。除此之外,在進行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還應當加大教師的培訓力度,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教師進行培訓這種方式來實現教師水平的提升。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搭建教師溝通平臺,使教師能夠在該平臺上實現課件課程以及新知識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幫助教師解決其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使整個教師隊伍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動態。
三、結語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工程測量課程應實用為導向,注重其實際應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來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確保工程測量課程的共建與共享。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當然我們也應當充分意識到羅馬非一日建成,工程測量課程的搭建也非一日之功,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逐步走向成功。
作者:魚彩彥 林凱 單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王玉振,王鄭睿.信息技術條件下工程測量課程建設的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設備,2010(6).
關鍵詞:互聯網+;工程造價;課程建設
中國已經進入到互聯網高速發展時代,在新的信息時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是高校面臨的一項嚴峻的挑戰。如何充分發揮“互聯網+”時代提供的教學環境,改革教學方法及課程考核方式,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是擺在高校面前的一道難題。
1“互聯網+教育”的起源
1.1“互聯網+”概念的產生
“互聯網+”的概念是由易觀的董事長兼CEO于揚在2012年提出的,這個概念很快被國家決策層接受,并成為了國家發展戰略,也從國家層面上指出了其對教育的意義。
1.2“互聯網+教育”
2015年10月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明確指出,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推進信息技術應用,改造傳統教學,促進泛在、移動、個性化學習方式的形成。
2工程造價專業核心課程的選擇
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的質量對人才培養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而課程建設方面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核心課程的選擇。
2.1典型工作任務與工作過程
工程造價專業的目標崗位是助理造價工程師(造價員),通過對大量造價從業人員的走訪,抽離出了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這些工作任務是助理造價工程師的基本日常工作,這些工作能力的養成是需要通過課程的學習來形成的,而這些課程也就是我們需要重點建設的核心課程。
2.2核心課程
根據表1梳理出的典型工作任務,確定了以下8門課程為重點建設的核心課程。為了突出高職院校實踐技能培養方面的特點,重點建設課程都有與之對應的綜合實訓內容。
3“互聯網+”背景下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課程建設也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通過多種形式的建設,全方位的展示課程和實踐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教學內容建設是課程建設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內容,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重點建設的部分,在“互聯網+”背景下課程內容建設應該推陳出新,教學內容要新穎前衛。課程標準是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的綱領性文件,也是影響課程教學水平的關鍵性文件。所謂推陳出新,最大排隊長度由表可知,在第14個周期排隊車輛數最多為15輛,此時模型計算的排隊長度最大為60m,仿真檢測排隊長度為64m,誤差僅5.51%。這說明所提出的模型精確度較高,適合用來計算交叉口排隊長度,因此該模型較為合理。
4結論
論文的主要研究成果:(1)本文進行實驗時考慮了相鄰交叉口之間車輛的行駛時間,結果更為準確。(2)本文選擇兩個典型的十字交叉口的排隊長度為研究對象,對下游交叉口進口道排隊長度的研究,通過交通仿真驗證了本文所構建的排隊長度模型。(3)本文建立的模型精確度可以達到80%以上,模型基本可以滿通管理者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代磊磊,姜桂艷,裴玉龍.飽和信號交叉口排隊長度預測[J].哈爾濱工業大學,2008.
[2]王進,白玉,楊曉光.關聯信號交叉口排隊長度計算模型[J].同濟大學學報,2012.
[3]王進,虢向陽,鄒志云.考慮上游交叉口信號設計的排隊長度計算[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5.
【關鍵詞】高職教育;化工設備檢驗;實訓
中圖分類號:C41文獻標識碼: A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實施工學交替。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以優化專業課程體系為核心,以職業素質教育的生產性實訓基地為平臺,帶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為了明顯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結合下企業鍛煉的機會,對化工裝備技術專業的核心實踐技能課程《化工設備檢驗》教學進行了課程設計和改革。
1 《化工設備檢驗》課程教學的不足之處
《化工設備檢驗》這門課程是高職化工裝備技術專業的核心技能課程,其教學目標是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勝任壓力容器制造企業特種設備檢驗員崗位工作。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需要通過各種工具的使用,掌握下料檢驗、卷圓檢驗、組裝檢驗、接管開孔檢驗、水壓試驗、涂裝檢驗、焊接檢驗等內容。
長期以來,該門課程的教學存在不少弊端。最初是“填鴨式”的教學,在教學模式上教師強調知識的連續性,存在理論推導過多,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厭學情緒濃厚;本來要訓練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實踐環節在講臺上示范,師生互動環節少,造成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極不理想。
后來引進項目化教學的理念,對課程教學有所變動。利用校內實訓室的現有資源,通過化工設備拆裝等項目試圖解決學生動手能力的不足,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課堂氣氛也較以前活躍,但存在理論和實際融合度不高,實踐內容難以達到教學目標要求。
2 以能力為本位篩選課程內容
課程設計必須注重滿足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造就他們的時代精神和實踐能力,課程內容要面向學生的真實生活、職業情境,增加與現代社會生活與職業關系密切的現實內容,使學生在校期間獲得的知識、能力、素質等多方面的職業能力,能滿足職業崗位的需求。
《化工設備檢驗》教學小組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手段,對教師隊進行了培訓和學習,利用相關教師派往企業培訓學習,引進企業能工巧匠加入教師隊伍等手段,同時通過調研和座談,加大了對本門課程的教學改革。課程教學內容開發和設計是以職業素質教育為主線,創設若干個教學情境來完成整個教學。為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有效參與,親自動手操作,教學項目以數量眾多的液化石油氣鋼瓶檢驗為載體,課程教學形式以一體化、模塊式的項目化展開。教學內容設計如下表:
項目名稱 子項目名稱 任務 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
液化石油氣鋼瓶檢驗
編制檢驗工藝 編制檢驗工藝 能編制鋼瓶檢驗工藝流程圖 壓力容器結構;壓力容器材料;壓力容器標準規范
檢驗準備 外觀初檢 能識別鋼瓶制造參數和檢驗參數 水環式真空泵原理;閥門結構與原理
殘氣殘液回收 能操作真空回收裝置
鋼瓶附件拆卸與修理 能檢修瓶閥
外觀檢驗 鋼瓶除銹 能操作拋丸設備除銹 腐蝕與防腐知識;凹坑與凹陷的區別;封頭直邊縱向皺褶原因;
外觀檢驗 能使用相關工具進行外觀檢驗
幾何參數測定 壁厚測定 能使用儀器定點測壁厚 超聲波測厚原理;水容積測定原理
容積測定 能應用水容積法進行容積測定
壓力試驗 水壓試驗 能使用電動試壓泵進行水壓試驗 水壓試驗原理
氣密性試驗 能使用氣密性試驗裝置進行氣密性試驗 氣密性試驗原理;密封知識
3 創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傳統的《化工設備檢驗》課程教學方法通常采用講授式和啟發式,這在實訓課程的教學中并不是一無是處。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學生的學習基礎、素質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專心聽老師一言堂般的授課,“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授課方式激發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由于理論推導繁瑣、課堂氣氛單調反而更加滋生學生厭學情緒,最后失去學習興趣。
在吸取了傳統教學方法的優點基礎上,創新的教學方法多樣性就是打破章節順序和教學模式,以職業素質教育的生產性實訓為主線,注重能力培養,穿插知識能力傳授,帶動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由主導變成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隨之加強,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課程采用項目化的模塊教學方法,突出實踐教學的魅力。如課程的第一次課在安全生產教育后,就直接讓學生參加鋼瓶檢驗實踐,獲得鋼瓶檢驗的整個工藝流程。學生在學完該課程后,會使用工器具進行焊縫檢測、幾何參數檢測等,增加了學生的動手實踐機會,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有裨益。
4 教學創新的效果
創新的《化工設備檢驗》課程教學方法并不忽視學生的基礎理論,在每一個教學和實訓環節,都包含有預習、提問、討論、復習等互動內容,考核環節學生也包含有應知應會的知識點,多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使教學變得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本課程的教學特點最顯著的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得到了提高,可以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教師從灌輸式的教學轉變到了以引導、指導、討論等互動的教學中來,教學相長形成了良性循環,相信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 考 文 獻】
[1]趙志群.對職業技術專業教學的理論思考[J].職教通訊,1997(12):6-8.
[2] 王華金.淺談項目教學法在《電機與拖動》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2(2):222.
[3]王鳳基.如何切實加強高職實踐教學
關鍵詞:立體構成 形式法則 材料工藝
立體構成是現代藝術設計的基礎課程之一。立體構成以三維空間為構成環境,以形式美法則為構成規律,以各種造型要素為構成對象,將點、線、面、體等各種造型要素組合,并賦予肌理、色彩、質感等視覺特色,構造出具備美感、形式感或各種語意的立體形態。立體構成是對空間和形態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和探討的過程。
立體構成也是工業設計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立體構成的課程成果以三維形態為載體,這就需要接觸各種材料,運用各種形式法則,結合各種表面處理與連接工藝來塑造。從制作方式與過程看,這與工業產品設計極其相似。但相對立體構成的塑造要求而言,工業產品的設計要求又更為復雜,除了形態的視覺審美與藝術張力等感性要求基本一致外,產品設計還需要強調理性的人機關系,由產品尺度的合理性來引導產品使用的便利性與愉悅性。
1.工業設計專業立體構成教學中的存在問題分析
(1)國內工業設計專業分為藝術類和理工類兩種。理工類工業設計學生出身于工科背景,普遍不具備美術功底和審美能力,在手繪表現和三大構成等基礎課程中,存在著不少問題。應用形式法則來塑造具備一定美感或語意的立體形態,對于習慣通過邏輯推算來獲取嚴謹結果的理工類學生而言,具備認知和實踐上的難度。立體形態的塑造需要借助感性的想象力和創新性來發散拓展,如何讓理性的工科背景學生在教學中匹配發展審美意識和增強構造能力,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2)立體構成與后續課程聯系有所脫節,銜接不緊密。立體構成屬于專業基礎課程,從整個專業的教學結構上看,它屬于中間部分,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專業基礎課需要將基礎知識與專業設計有機結合起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立體構成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相互聯系和銜接[1]。在立體構成課程之前,平面構成用來進行二維造型元素組合及培養其美感,而色彩構成則強調學習表面色彩配置的合理性與美觀性,這些都為立體構成的教學奠定了元素組合方式與色彩配置方案的形、色基礎。照理說,立體構成是設計綜合形色考量之后的“形態”,是為日后的產品形態設計夯實基礎。但大多數學生很難將在立體構成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以后的專業設計課程中。換言之,立體構成的課程內容,只是注重基本內容的傳授,承襲了包豪斯以來的三大構成的基本理念,而沒有與工業設計專業有機結合,缺乏教學體系中相關環節一脈相承的嵌套融合,反而有基礎課與專業課割裂的意味,這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后續專業學習效果。例如,在設計具備美感的產品形態、制作產品模型等方面,學生始終無法結合立體構成中的形態設計與模型制作等教學內容,順理成章、觸類旁通的開展與完成。
(3)工業設計專業需要加強對各類材料及其加工工藝的教學力度。許多學生在后期的專業課程學習中,產品設計方案獲得通過,但無法準確定位模型制作和產品打樣所需材料,教學效果則大打折扣。事實上,在立體構成教學過程中,立體形態的塑造本身就牽涉到各種材料工藝,囿于國內大部分院校的實驗條件所限,學生多利用紙張、木材和塑料等材料來進行簡單的加工制作,甚至有些院校依然只利用紙張材料來塑造傳統的板式、柱式和仿生作品。雖然有不少結構巧妙、創意出色的作品呈現,但總的來說,材料與工藝的應用范圍仍需擴展,畢竟產品設計牽涉到的材料種類更為廣泛。在其他與材料及加工方式相關課程較少的前提下,如果能結合立體構成課程,更重視材料和工藝的認知與實踐水平的提升,將有利于在后期的專業課中,增強產品形態塑造與功能實現的可行性。但同時,立體構成的課時有限,不可能在短期內就將大部分材料的加工方式全盤授盡,也無法提供更多材料和加工設備讓學生構造立體形態。如何培養學生在短期內重視材料的作用、深研材料的加工特性,值得思考。
2.工業設計專業立體構成教學的創新與實踐
針對教學過程中所發現的上述問題,立體構成課程與工業設計專業的郵寄融合,可以通過如下三條途徑來有效開展:
2.1 結合產品設計的角度,加強、加深針對形式法則的理論講解
在講解形式法則時,注重由抽象至具象、由虛體至實體的分步驟、分層次的描述。形式法則包括單純化、漸變、韻律等基本構成原則,通過各種加減組合的構造手段,這些原則既可應用在最簡單的幾何抽象元素如直棱體、曲面體、線材和點材中,也可映射于源自實際生活的各類產品形態上。基于三維造型元素來構造立體形態,在各類教材和實際教學中已多有涉及,而結合產品形態的形式法則的運用將是教學重點。搜集和整理應用了這些原則的產品形態,將其所包含的三維造型元素分為點材、線材、面片和實體,根據細節布局與輪廓造型兩方面,分而析之:
(1)點材、線材多以按鈕、按鍵、滑塊、散熱孔(槽)、揚聲孔(槽)、防滑紋、裝飾線等細節形態出現。這些部件多以群體、系統出現,其排列組合絕非隨意安置,可以結合骨架、對稱、發射、旋轉、異同、強調和一致等構成細則來詳細講述。所以,融合產品細節的布局排列講解,有利于基礎知識與專業學習的有機相嵌,可以有效地避免兩者脫節。
(2)包括各類電器、家具家居用品在內的不少產品,其基本造型元素可以是線材、面片、直棱體或曲面體[2]。多數產品為了豐富形態層次、營造活躍感受,也將各種造型元素加以組合混搭。針對這些產品形態進行分解剖析,可以發現其形態均脫胎于最簡單的幾何抽象元素,并對其進行加減組合。在其構造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應用了對稱、層疊、單元體集合、整體與細節統一等形式法則,以有序設計穩定的構造和美觀的形態。針對產品形態,從復雜、具象的結果分析至簡單、抽象的起源,有利于學生在塑造自己作品時,對其可能的構成途徑進行發散思維,也有利于學生在后期進行產品設計時,有依有據的利用形式法則來塑“形”和造“態”,即通過“造型”來展現視覺與心理的美的“態勢”。
2.2 加強與后續工業設計專業課程的結合度
立體構成理論講述與工業設計專業結合,只是從認知層面上加強了基礎與專業之間的聯系,更需要在實踐過程中提升與后續專業課程的融合度。以往的課程訓練多以系列命題形式出現,如基礎2.5維的紙張圖案構成、板式構成、柱式構成、線材構成和塊材構成等。將這些命題訓練全部取消,而代之以與工業設計專業聯系更為緊密的產品形態設計大課題為主,將有利于與后期的形態設計、專業設計等課程內容前后承襲。由于所選主題是以產品為對象,學生所構造的產品形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成為學生的產品設計“處女作”,甚至可以成為實際可使用的產品對象,這將極大提升學生的設計主動性與制作積極性。
以筆者所在浙江工業大學的立體構成教學為例,課題是以坐具形態為構成內容和成果,學生將在六周內,利用各種材料,結合各種表面加工和連接工藝,運用各種形式法則,或者指定以單元體集合的形式法則作為必須使用的設計思路,來塑造各種不同風格、包含不同語意的坐具。但是,立體構成畢竟不像專業設計那樣,注重產品形態的易用性與人機性,所以,立體構成所塑造的坐具形態,強調形式美感,以風格化和個性化為評判重點,而有意忽略構成形態的使用愉悅程度。
2.3 加強教學中材料與工藝的認識與實踐力度
沒有材料,產品無以實現;沒有材料連接工藝及構造,產品無以成“形”;沒有材料表面工藝,產品無以傳“態”。在座具課題的設計與制作過程中,必須針對材料進行盡可能深的挖掘,這對以后產品設計時其形態風格的可塑性與材料工藝選擇的正確性方面,大有裨益。
(1)材料與工藝應用的合理程度?;趦灮碌谋拘DP头織l件,針對材料的選擇面較之以往更寬廣。學生在課程前期,會學習材料的表面工藝與連接工藝的基本知識。在對材料的特性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按照學生制作坐具形態所使用的材料,分為木材組、塑料組、金屬組、玻璃組、油泥組和其他材料組。在這里,基于材料分類的組別,不代表其所制作的作品必須全部都由該材料塑造,而只是以此種材料作為主要應用對象。每一組的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全程拍照或拍攝,以記錄制作流程,并形成龐大的資料庫。在課程的作品階段,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本組和其他組的記錄存檔,來了解各種材料與工藝,在制作坐具形態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所實施的加工步驟。
(2)加深對于材料及其加工特點的認知。每一種材料都有各自的硬度、強度等特色,都有與其特色相適應的加工手段。木材可以通過榫卯、膠黏、螺栓等方式相加,可以通過鉆孔、開槽、切鋸等方式消減,可以通過涂刷、噴漆、打蠟和描繪等方式進行表面加工。當然,有些院校的實驗室尚無法提供熱彎等方式來進行更高難度的加工。所以,在現有制作方式與條件下,各種材料能塑造的形態會有所區別,也能因之而體現不同的形態風格,進而衍生出不同的視覺和心理感受。在進行作品時,同樣的產品種類,卻因為不同的構成方式,展現出迥異的形態風格,這將加深學生對材料及其工藝針對產品設計所起到的影響的認識,有利于以后在專業設計時進行正確的設計構思和創意發散。
綜上所述,在立體構成中,從形式法則的理論講解、設計課題的創新改革、通過材料及其工藝的實踐來加深認知這三個方面來結合工業設計的專業特色,有利于立體構成課程與后續專業課程的緊密聯系,形成一脈相承的工業設計專業鏈式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在立體構成的作品階段,將學生成果集中展覽,通過同一產品不同風格的展示,與后續的形態設計課程相關聯;通過不同材料與工藝所塑造的不同形態,與后續的專業設計課程及模型課程相關聯。由此,立體構成課程的創新實踐,將有利于學生擺脫紙上談兵的桎梏,加深和拓寬對于立體形態的構成方式以及材料工藝的正確認知,形成理論聯系實際、實踐反證理論的實踐教學觀。
參考文獻:
[1]農素玉,龐新維.淺析工業設計專業立體構成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1.7
[2]顧宇清.產品形態分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泄洪孔及消力池抗沖耐磨混凝土采用低熱水泥,以減少水化熱,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向家壩水電站工程于2004年3月開始籌建,2006年11月25日正式開工,2008年12月28日二期工程截流,2012年10月下閘蓄水、2012年底首批機組發電,至2014年7月10日8臺80萬kW機組全部投產發電。
2建設管理體系與機構設置
向家壩工程建設部是中國三峽集團公司派出的現場管理機構,代表三峽集團公司履行工程建設方的工作職責,對向家壩水電站工程建設的進度、質量、安全、施工區環保和工程投資負總責,并實施全面的現場控制管理。向家壩工程建設部在不斷總結三峽工程及國內同類工程建設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推行以質量、安全、進度、投資控制為中心,以合同管理為基礎的項目管理模式,積極推行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逐步建立和健全科學的管理體系和制度,使向家壩水電站工程建設始終處于受控、可控狀態。向家壩工程建設部下設廠壩項目部、地下工程項目部、升船機項目部、交通運輸項目部、機電安裝項目部等專項專業部門,對各項目實施全面建設管理;并設技術管理部(下設試驗中心、測量中心、工程監測中心)、合同管理部、物資設備部、財務結算中心等職能管理部門,為工程項目部提供職能服務與專業技術管理保障。在質量管理方面,從籌建期開始,即成立了由參建各方組成的質量管理委員會,從總體層面進行檢查與協調。各級質量管理機構有:
①向家壩水電站工程質量管理委員會;
②向家壩水電站工程建設部及其質量直接責任部門、質量總監辦、試驗中心、測量中心、工程監測中心等;
③各監理單位的技術質量機構;
④各施工單位的三級質量檢查機構。在工程質量檢查監督等方面,采用施工單位自檢、監理單位控制抽檢、工程建設部聘請的專業質量總監與項目部及各中心質檢人員組織的監督、檢查、復核;此外,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督總站還派專家在工地開展巡視檢查和評價,以及水電水利規劃總院對工程質量、安全與工程驗收成果的復核、評價。上述各層次、各環節構成了向家壩工程建設的完整質量管理體系。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還成立了由國內權威專家組成的金沙江水電開發質量檢查專家組,定期對工程質量開展監督檢查工作,與各級質量管理職能部門共同對工程建設全過程實施全方位的質量控制,形成了內部管理與外部監督相結合、檢查指導與復核評價相結合的“1+5+2”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具體的控制管理內容詳。
3工程質量控制方法
(1)注重原材料質量控制。向家壩水電站工程使用的水泥、粉煤灰、鋼材等原材料由業主統一供應,公開招標采購。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及試驗中心對進場材料嚴把抽檢關,對原材料生產、運輸、倉儲、調撥、供應實行全過程質量控制。砂石加工系統由業主招標建設,統一供應、配置使用。
(2)嚴格混凝土施工質量過程控制。向家壩工程建設項目管理部門通過實行混凝土施工現場值班制度,加強現場組織與協調,特別是做好由業主提供的水泥、粉煤灰和砂石骨料等原材料的組織協調,目的是加強原材料質量的“源頭”控制。業主方試驗中心、測量中心、監測中心等部門,加強對關鍵項目的質量檢測和監督控制,定期檢測質量月報,及時通報施工質量情況,并為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整改與評估提供專業數據和分析意見。監理單位在混凝土施工現場配備了專職質檢人員,負責檢查施工程序,建立監理人員“盯倉”制度,對于重要的混凝土澆筑倉號和關鍵工序實行全過程旁站監理。委托試驗中心,見證承建單位檢測等監理方式監控施工質量,以保證土建工程施工質量始終處于受控狀態。施工單位配備了專職質檢人員,嚴格執行“三檢制”,并建立檢測試驗室,開展原材料檢驗控制,以及夏季溫控、日常冷卻、冬季保溫等監測工作,提出抽檢倉位的計劃安排,同時加強止水(漿)片及預埋管道檢查等施工全過程的質量控制。中南設計院主要專業技術人員常駐工地,保證施工圖供應,認真落實設計技術交底;另一方面,參與現場施工質量檢查與驗收,對施工中出現的質量問題提出具體的技術處理意見。
(3)強化混凝土質量全面檢查及缺陷處理。向家壩工程專門制訂了《向家壩水電站工程質量管理辦法》,詳細界定了參建各方的職責和管理范圍,統一制定質量檢驗評定方法和評定標準,明確了質量事故的處理程序及事故責任劃分。對施工過程中發現的質量問題,遵循“三不放過”原則調查處理。各標段建立工作例會制度,研究解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協調工作進展,使質量檢查和缺陷處理工作按計劃展開,監督落實整改措施。
(4)加強駐廠監造和現場安裝質量控制。加大金屬結構和機電設備駐廠監造力度,建立健全預拼裝工藝環節質量控制,把質量缺陷控制在源頭。采取這一管理方式和辦法,不僅保障了現場安裝的工藝質量,而且加快了設備安裝進度,也為安全施工作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建設管理與科技創新
4.1建設歷程
向家壩水電站自2004年3月開始籌建。至2014年7月左岸最后一臺機組提前發電,歷經了10年零4個月的建設歷程。向家壩水電站除右岸3×45萬kW擴機外,原設計的8×80萬kW機組是當今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該機組系我國自主設計、自主安裝,并通過了無水及有水各種運行工況調試,順利完成72h試運行,首次實現了80萬kW級超大型水輪發電機組順利安裝投產的宏大目標。標志著我國在三峽工程32臺70萬kW機組運行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在超大型水輪發電機組的設計、制造、安裝、調試及運行投產方面又邁進了一大步。通過向家壩8臺機組的建設安裝和運行投產實踐,解決了超大型水輪發電機組設計、科研試驗、安裝與調試中的許多難題。
4.2科技創新與管理創新
三峽集團公司十分重視工程建設中的科技創新,實施金沙江下游水電能源建設“滾動開發”以來,逐步建立了:
①總工程師技術負責、重大技術問題專家咨詢審查的體系和制度;
②聘請國內外資深專家和科研院校,對工程重大設計和施工技術問題進行試驗、研究和咨詢;
③建立了現場室內試驗和生產性試驗體系;充分發揮施工科研對關鍵技術攻關的先導作用。具體做法是,在集團公司科技環保部設置科技創新處,統一組織集團公司范圍內的科技創新實踐、檢查指導與申報獎項及獎勵等工作;大力鼓勵和推動參建單位和廣大建設者結合工程實際,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在集團公司強有力的領導和精準策劃下,在向家壩工程建設部的具體組織下,向家壩工程建設者們針對工程中遇到的難題,開展了一場持續的全過程的科技創新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在整個工程建設進程中,開展了超過100項的科研實踐。破解了包括高壩底流消能建筑物設計與施工、高摻粉煤灰常態與碾壓混凝土聯合筑壩、塔帶機的高效利用、長30多千米的骨料皮帶輸送機運送混凝土、將大型沉井群應用于深厚覆蓋層地基處理等一系列工程技術難題。此外,依靠科技創新作支撐,使右岸大型地下洞室群開挖、支護和大壩基礎處理與滲流控制等問題都得到有效解決,取得了數十項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其中正式獲獎的主要科技成果如下所列。面對工程建設中的許多技術難題,工程建設者弘揚三峽工程建設中的攻堅克難精神,逐一突破,有所創新。同時,向家壩工程建設者在不斷總結三峽工程及國內同類工程建設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推行以質量、安全、進度、投資控制為中心,以合同管理為基礎的項目管理模式,積極推行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以及合同管理制,逐步建立和健全科學的管理體系和制度。據統計,從2004年工程籌建至2012年首批機組投產發電,僅向家壩工程部制定的建設管理制度、技術標準等就多達300余項。向家壩工程建設部還結合實際工作需要,不斷調整、完善建設管理制度,加強管理的科學性、計劃性,在建設管理中大力推行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數字化建設。使工程管理體系制度建設日臻完善,在現場管理工作中做到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覆蓋不留隱患。管理創新、科技創新就像兩支騰飛的翅膀,有力地促進了向家壩水電站工程高質量的勝利建成。
5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