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理解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理解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理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理解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理解范文第1篇

      一、中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和問題

      (一)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

      當前中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主要包括理論知識講解、上機實踐教學以及校外實習三個部分。但是現在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存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夠強,與用人單位需要的人才存在著差距等問題。針對這種現狀,中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應立足于實際情況進行改革,在加強學生理論知識理解的同時,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時刻關注社會以及用人單位需求的改變,順應需要,及時對課程進行必要的調整,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術人才為目標。

      (二)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的問題

      1.教師和技術人員缺乏。隨著中職的不斷擴招,師生比例嚴重失衡,教師的數量難以充分滿足教學的需要。此外,由于中職的待遇不高,優秀的教師和高技術人員流失比較嚴重,直接影響學校的課程設置,致使一些課程開設的較為匆忙,并使學生對于知識未能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影響學生的學習,妨礙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2.實習機會少。中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專業特點大幅度增加學生實習需求,而中職由于種種原因難以完全滿足學生的實習需要,使學生實習不充分或者實習質量很差,直接導致學生在未來的畢業求職中的競爭力大幅度降低。

      二、中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問題的對策

      1.立足實際,與時俱進

      在中職實踐教學過程中,應立足實際,與時俱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特點要求學生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時要立足于學校和社會的實際情況,加大實踐課程的設置比例,緊跟時代的步伐,實時更新,與時俱進,培養專業化的高素質人才。

      2.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中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需要大量的高素質教師和專業的技術人員,所以中職要擴大師資力量,提高薪資待遇,留住人才,建設自己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加強與其他高校的交流,了解當前最新的科學技術,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和教師進行講座,適應中職、學生以及社會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實踐教學方案,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的專業人才。

      3.增加投資,更新設備

      中職實踐教學相關的儀器設備要求較高。而現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部分儀器設備老化、過時,與用人單位實際應用的設備存在差距,很多學生畢業后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適應甚至是重新學習,浪費時間和精力。所以中職應借鑒國內外的先進技術經驗,加大投資力度,更新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儀器設備,淘汰老舊設備,并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積極維護實踐設備,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為精準。

      4.針對學生的層次不同合理的開展教育

      對于中職類院校來說,學生的層次不同是不可避免的,而將不同層次的學生組合在一起教學必然會造成教學中的問題,因而在教學過程中,中職類院校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的不同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首先,在入學時針對進行計算機相關知識的模擬測試,將計算機基礎差不多的學生分到一個計算機課堂當中,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會更有針對性。其次,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之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班級的調整,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跟上教學的進度。除此之外,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也應考慮到學生的情況,對于基礎薄弱或者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教師應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了解方面,而對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來說,可以更多的側重新知識和新技術的練習。

      三、總結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一門集實踐性、專業性、創新性為一體的專業,而中職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實踐教學也要符合其實踐性、專業性、創新性的特點,根據專業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培養人才的具體方案,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幫助學生提高專業技能,使其符合社會以及用人單位的需求,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理解范文第2篇

      關鍵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為社會培養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陣地。隨著社會各行各業對計算機的依賴性不斷加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在這種發展的反襯之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卻顯得跟不上步調,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著很多問題,導致其培養出來的人才應用能力不強,難以適應社會需要。因此,我們需要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進而探索出相應的培養模式改革策略。

      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

      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內容跟不上社會需要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發展非常快的學科,尤其是在社會需要的推動之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發展日新月異,需要我們能夠不斷地對學科前沿技術進行關注,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向學生傳授這些前沿知識,以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的更新和增長。但是,我們現有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內容較為陳舊,沒有根據社會發展而進行相應的更新,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也難以獲得社會的認可。

      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忽略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對于從業人員的應用能力要求非常高,因為只有從業人員具備了相關的應用能力,才能夠切實承擔各種工作任務,解決各種突發問題。但是,很多學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只關注學生理論素質的提升,而忽略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高分低能,使得學生難以快速地融入到崗位工作當中。

      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方法存在問題

      良好教學方法能夠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不科學,嚴重地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很多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是教師教授、學生聽講的教學方法。在這樣的教學方法影響下,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差、對教學過程的參與程度低,因而教學質量較為低下,難以實現教學目標。

      二、計算機科學與計算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策略

      1.及時更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內容

      首先,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科前沿內容予以不斷地關注,然后對專業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更新,將學科前沿知識融進來,既能夠讓學生明白學科發展方向,又能夠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科前沿知識,提升其專業知識的新鮮程度,避免被社會淘汰。其次,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材內容進行更新。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材內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基礎知識,另一部分為學科前沿知識,基礎知識為固定的教材,學科前沿知識則根據專業技術的發展而隨時更新,促進教材內容的時新性。

      2.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重視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首先,加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課程的比重,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充分的應用。實行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的教學策略,在理論課程之后開展實踐,讓學生充分掌握理論知識,同時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增強。其次,讓學生進入到相關的企業中進行實踐,讓學生在企業真實的環境中進行計算機科學和技術專業知識的應用和學習,促進其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提高。

      3.改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方法

      首先,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過程中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方法開展教學,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和做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對知識理解的基礎上實現應用能力的提升。其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過程中采用互動教學法來進行教學,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師生的互動來促進教學過程的進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之中,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在興趣提升的前提下實現應用能力的發展。

      三、小結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歡迎。因此,我們需要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構建出相應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最終促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應用能力的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璐,趙琳,吳進保.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0(10).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理解范文第3篇

      【關鍵詞】計算機;科學技術;人才培養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已經滲入到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強計算機的教學是我們急需面對的一個問題。但是,現在大部分的高校還是注重計算機理論知識的教學,對學生的實踐動手的培養不是很重視。現在社會需要的是理論知識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的綜合型人才,高校的教學已經很難滿足企業的招聘要求。本文主要是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分析和計算機科學技術與技術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建議兩個方面來對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進行了探析。

      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分析

      最近幾年,我國高校一直都在積極的探索關于計算機科學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國內外一些計算機教育體制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提高學生們計算機理論知識,又要培養學生們的計算機實踐能力。這使得一些理論知識深學生不易理解的課程在計算機科學教學中占據了極大的比重,而一些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在計算機的教學任務中占據的比例較小。高校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應用型的人才,但是在計算機科學方面出現了學生理論基礎知識不過關,而對計算機的操作并不熟練的問題,導致計算機的教學顧此失彼的局面。因此,出現了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而企業找不到合適的計算機應用人才的局面。高等院校無論是在辦學過程中還是按照高等教育理論的發展,都應該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應該加強他們的理論基礎的培訓以及計算機實踐能力的提高。

      1.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在傳統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人才培養模式中,主要是培養專業計算機技術人員在算法方面的知識。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導致出現了學校只重視計算機科學技術理論方面的教學,而忽視了計算機應用技能方面的強化訓練,致使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不熟練、計算機的管理和開發缺少經驗,失去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培養專業的計算機科學人才就必須同時強化他們的算法知識和應用實踐的能力。在當今計算機技術急速發展的今天,這就要求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生不僅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而且還需要有計算機實踐的經驗。企業在招聘到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之后,通過短期的培訓就能夠擔任自己的崗位工作,在工作過程中能夠對計算機進行熟練的操作,以及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獨立的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1.2造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1.2.1缺乏計算機的實踐環節

      大多數的計算機科學專業只是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忽視了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的培養。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將畢業設計作為實踐的環節,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根本性的提高。

      1.2.2計算機專業的定位與社會的發展脫節

      在高等院校中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與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不匹配。在高等院校中計算機科學專業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忽視實踐操作能力的培訓,而社會所需要的是理論知識扎實,動手操作能力的強的高素質人才。

      1.3傳統教學模式過于陳舊

      目前,大多數的計算機專業的教學還是沿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和發展,計算機專業的教學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將現代化的教學應用到傳統計算機教學的模式中。

      1.4教師隊伍的建設滯后

      在一些高校中由于受到某些條件的限制,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只是忙于教授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根本沒時間去進行計算機教學的培訓和實踐動手操作的培訓。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與社會上先進的技術脫節,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也不能提供更好的幫助。

      2.計算機科學技術與技術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建議

      綜合上述分析,為提高我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以及促進我國信息化經濟的快速發展,先需要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模式進行相應的改革。下面是本人根據長期在教學工作崗位的經驗對計算機的教學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2.1轉變教學理念

      高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理論型與實踐型相結合起來的綜合型人才,這種教學的理念符合現代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要。近幾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已經應用到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社會急需一批經驗豐富,動手操作能力強的計算機應用人才,企業在招聘到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之后,希望通過短期的培訓就行適應工作崗位。而現在高校的計算機專業主要還是教授學生的理論知識,缺少了實踐實習的環節,導致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不足,在工作之后不能及時的適應崗位。高校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緊跟社會的發展趨勢,培養理論和實踐綜合能力強的綜合型人才。

      2.2改革教學的體系和課程的設置

      教學體系的改革的目標在于應該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的應用能力。除此之外,還應該加強學生們的合作能力、組織能力、和職業道德方面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職業素質和實際的工作能力,讓學生的德、智、體、美各方各面全面的發展。

      高校應該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來設置不同的計算機應用的教學方向,例如數據庫技術、軟件的開發、軟件工程等。在計算機課程的設置方面,要根據實際工作情況有所放棄有所保留。將課程分理論課和實踐課,理論課的設置要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實踐課要緊跟社會的發展趨勢,與時俱進,讓學生通過實踐課的學習更好的了解企業和工作環境。

      2.3開展校企合作,建設以項目為主導的實踐實習基地

      2.3.1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的教學特點要求尋找行業的支持

      計算機專業的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所不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注重的是理論知識的學習。而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的教學側重點在于注重的是學生在實踐動手方面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的經驗在學習過程中有著及其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學校內的計算機教學設施已經很難適應時代的步伐。因此,計算機技術專業的學生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對學校培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2.3.2企業的持續性發展需要學校計算機專業提供人力支持

      隨著我國經濟的的不斷發展,在企業中的工作人員對計算機技術的掌握難度加大。因此,企業的發展就急需一些高技術的綜合型人才,這些都需要學校來提供專業的人才。因此,企業和高校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的合作,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結語

      綜合上述分析,計算機專業的改革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們共同的努力。學校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在計算機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所努力。

      【參考文獻】

      [1]張微微.淺談工學結合的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J].科技創新導報,2010(07).

      [2]趙立宏.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人才的培養[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5).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理解范文第4篇

      關鍵詞:實踐能力;計算機科學;專業人才

      中圖分類號:TP3-4

      我國在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規劃綱要中提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想要更好的適應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就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深化改革,使用新型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培養。理論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是基礎,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于計算機技術專業。這就需要學校的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需要深化教學理念,通過開展校企合作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1 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必要性

      1.1 人才市場的需求

      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國開始進入信息化社會,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建設小康社會。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計算機專業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人才市場中對于計算機類型的人才需求非常強烈,《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信息化重點轉向規劃》中提出,“十五”期間,我國各類型的信息化人才總共增加了2500萬人,其中的軟件人員增加了320萬人[1]。隨著我國信息產業的加速發展,信息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的重點支柱,對于計算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但是卻仍舊存在就業困難的現象,這主要是由于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基礎知識的進度不平衡導致的。

      1.2 專業特點的需求

      計算機的工程研究的側重點是工程技術,應當側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際上屬于工學學科的電氣信息類,雖然包含了科學的理論,但是對于工程技術的需求更多。實踐教學屬于計算機專業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計算及專業課程的理論知識較多,概念非常抽象,對于軟件工程、數據庫等技術來說,都需要經過實踐來對理論知識進行轉換,如此才能夠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程的相關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力。目前,動手能力強且具有一定操作經驗的技術型IT人才能夠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但是一些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側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導致學生就業困難。

      2 計算機工程型人才的培養方式

      2.1 建設實習基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想要科學合理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應當讓學生與企業有直接接觸的機會,因此,學校應當積極的與當地的企業合作,將專業設立在生產實踐中。學校在實踐的過程中要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轉變,參照當今人才市場的需求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例如,蘇州的學校與羅技、摩托羅拉以及AMD等企業合作,建立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實訓基地,并與某股份公司合作在工程學院成立了軟件工程學院實訓室[2]。學校在實踐中教學,學生在實踐中再次學習,能夠顯著提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可將實訓分為幾個階段,使學生有適應的過程。首先是讓學生認識實習,每周抽出一天的時間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運作形式以及企業的發展方向等。其次是開展暑假社會實踐,讓學生利用暑假的時間深入到企業內部去學習,參加企業一些小項目的開發,使學生的知識的得到鞏固。最后是畢業實習,讓學生在企業中實習一周,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2.2 適應計算機科學行業的需求,制定相關的培訓方案

      隨著我國計算機科學(computerscience)的飛速發展,目前國內的體制也發生了較大變革,人才的需求量持續上升[3]。針對目前許多學校的學生不能與市場接軌的情況,一些學校與當地的企業相結合,成立了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就業指導團,為當地的學生提供幫助與指導。且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就業指導團還不定期的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提供知識講座,為學生解決困難。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就業指導團不僅為學生解決困難,同時也成為了學校與企業溝通的橋梁,更好的實現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

      2.3 建設一體化工程實踐管理平臺

      為了保證學生參加工程實踐以及對企業的項目進行管理,一些學校設計了計算機專業工程實踐管理平臺,平臺是由幾個模塊組成的:項目管理模塊,主要是為學生提供平臺下完整的資料以及管理等;課程與時間項目對接模塊,教師可通過模塊將教學任務與實踐課題進行;開發實驗室管理模塊,主要是為校內的實踐提供場地以及相關設備的預約以及管理;校外實踐基地管理模塊,主要內容是為學生提供校外的實習項目,且對這些項目進行管理等。上述這些模塊為學校的實踐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在保證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還能夠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

      2.4 創立新型的實踐教學模式

      創立新型的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是改變傳統的實驗課程中,實驗手段通常是測試技術,對于目前較為先進的技術運用不到位、實驗雖然多,但是真正反映出目前先進科學技術的少、驗證性的實驗多而創新性的實驗項目較少等情況,創立新型的、開放性的實踐教學模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將原有的固定實踐時間轉變為靈活的實踐時間,將原本固定的實踐項目轉變為自主設計的實踐項目。按照計算機學科與技術的展業特點,將實驗分為信息安全實驗室、計算機硬件基礎實驗室、數據庫實驗室、計算機軟件基礎實驗室以及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實驗室等,針對學生的特點分配不同的實驗室,使學生的特長都能夠得到發揮。

      2.5 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按照當今人才需求的情況,在加強理論建設的同時,要對實踐環節進行改革。對于教學內容的選擇來說,應當跟上時代的潮流,將陳舊的理論淘汰,對一些跟不上時代潮流的技術以及課程理論進行更新,使用當前先進的計算機專業技術以及相關理論。教學形式上可以采取軟件和硬件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時,教師的講課的過程中可采用歸納、演示以及講解的方法,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且對于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是一種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考核,除了對理論的知識進行考核外,還應當測試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理論知識外,專業技能也得到了提升。此外,還應當適當的融入新的網絡資源,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提升教學質量。

      2.6 對教師的素質進行培養

      工程型的應用人才想要在課程結束時持續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那么就必須加強computerscience的基礎理論水平的培養[4]。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一些教師理論知識講授的非常充分,但沒有結合實踐進行教學,還有一些教師讓學生充分的實踐,但是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又沒有做到位。這兩種形式都會導致學生的知識產生斷層,出現發展不平衡的情況。為了更好的適應我國信息化的需求,培養符合人才市場需求的計算機人才,學校應當加強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師的管理。學校現有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師基本上都是碩士或者博士,理論知識非常充足,但是相關的操作能力較弱,這對于學生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學校應當到社會中尋找專業技能過硬且理論知識充足的人才來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還可通過省教育廳的科技特派員制度,調用經驗豐富的人才,使他們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培養學生。除此之外,將學校年輕的教師派往當地企業中接受鍛煉也是很好的方法,這樣能夠使教師的專業技能得到提升,還能夠在工作過程中發現自身問題,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3 結語

      通過學校的教育,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都能夠得到培養,這是實現學生與社會對接的最重要的手段。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計算機專業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與企業相結合的形式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機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更好的符合當今社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藺永政,周勁.董吉文.地方院校計算機信息技術專業方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濟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應用人才培養試點工作探析[J].計算機教育,2011(01):01-03.

      [2]劉立嘉,馬新娜,葛占勝.基于社會需求驅動的計算機專業教育模式[J].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05-07.

      [3]張春英,魏明軍,劉鳳春.基于工程型人才培養的地方理工科高等院校計算機教育體系的架構[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06-08.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理解范文第5篇

      關鍵詞:專業規范;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改革;理論教學;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0)21-5876-03

      Reform in the Course of the Computer Composition Principle Based on Professional Norms

      FANG Ming-ke, LI Lei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 Following the guidance of professional norms which is specified by the Teaching Guiding Committee for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perties of the course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discusses and carries out curriculum reform of the subjec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at include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s based on professional norms, improving and enriching teaching methods.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xperiment teaching, this paper indicates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proposal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revising design of experiments and strengthening instruction on experiment process, etc. Finally, based on professional nor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s reform proposals that include theory teaching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

      Key words: professional norms; 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 curriculum reform; theory teaching; experiment teaching

      隨著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蓬勃發展,中國開始進入信息化時代,計算機及技術的應用更加廣泛深入,計算機學科傳統的專業優勢已經不再存在。社會和應用對學生在計算機領域的知識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專家們指出,未來10~15年是我國信息技術發展的窗口期、關鍵期。為此,高等學校肩負著為國家發展和滿足社會需求培養多類型人才的重任。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必須正視問題,積極思索與變革,重新審視計算機專業教育的發展方向,與時俱進地推進計算機專業教育改革。

      《計算機組成原理》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課程要求掌握計算機系統各部件的組成和工作原理、相互聯系和作用,最終達到從系統、整機的角度理解計算機的結構與組成,并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但從整個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以及對學生專業素質培養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要求是不夠的。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教與學,還應當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硬件系統的認知能力和設計能力,強化實踐意識與能力,培養創新理念與能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前沿知識。教育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在2006年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戰略報告和專業規范,對計算機專業的發展與教學提出了指導意見。本文探討以專業規范為指導對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進行改革,研究并實踐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從微觀層面掌握本課程知識單元,從宏觀層面建立該課程知識體系,使學生準確把握課程的核心內容,全面地構建整機系統,進而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

      1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規范

      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教指委)在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基礎上,借鑒國際上計算機專業辦學的發展與現狀,結合我國計算機教育的實際情況,對計算機專業本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辦學單位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并制定了具體的《專業規范》。

      教指委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和專業規范中提出了以“培養規格分類”為核心思想的計算機專業發展建議,將計算機學科分為三種類型四個方向,即:科學型(計算機科學方向CS)、工程型(包括計算機工程方向CE和軟件工程方向SE)、應用型(信息技術方向IT)[1]。針對每個類型的每個方向的特點和要求,專業規范從學科方法論、培養目標與規格、教育內容和知識體系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規劃,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指導意見。

      專業規范中明確指出,“計算機組成基礎”是計算機科學方向和計算機工程方向的核心課程,并且對實驗、綜合性課程設計和核心的教學內容提出了規范要求。在軟件工程方向和信息技術方向,“計算機組成基礎”是核心知識領域計算基礎(SE-CMP)和平臺技術(IT-PT)的核心知識單元[1]。專業規范根據課程體系對每一門課程內容、知識要點、學習目標等都進行了詳細的設計與組織。在專業規范中,“計算機組成基礎”的理論教學課時一般為48~56,實驗課時一般為8~16,是計算機體系結構、操作系統、嵌入式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等課程的先修課程,重點涵蓋了計算機運算、存儲系統組織和結構、功能組織等多個知識單元。本文主要探討在專業規范的指導下,“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建設。

      2 課程內容組成及改革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 日韩精品成人亚洲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激情AV| youjizz亚洲|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亚洲|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 亚洲一卡2卡三卡4卡无卡下载|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高清www777|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页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高清|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 国产亚洲sss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亚洲卡一卡二卡乱码新区| 性xxxx黑人与亚洲|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亚洲色www永久网站|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成人| 亚洲七久久之综合七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柚蜜| 小说专区亚洲春色校园|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蜜芽|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在线|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