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包裝生產線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TP2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422(2007)05-0015-03
石化、糧食、醫藥等行業的散裝物料的包裝碼垛離不開自動化包裝機械。國內新一代包裝碼垛生產線的設計制造將打破國外產品在我國自動包裝行業的壟斷地位,并實現用具有自主產權的高技術產品武裝我國支柱產業的目標。全自動包裝碼垛生產線是集機、電、儀于一體的高技術產品,它主要應用于化工、糧食、食品及醫藥等行業中的粉、粒、塊狀物料(如塑料、化肥、合成橡膠、糧食等)的全自動包裝,即對包裝過程中的稱重、供袋、裝袋、折邊、封袋、倒袋整形、批號打印、檢測、轉位編組、碼垛、托盤和垛盤的輸送等作業全部實現自動化。以PLC為基礎的全自動包裝碼垛生產線,控制系統簡單、便于維護、適應性強,自動化程度高,節約人力,可極大提高生產效率。
1 全自動包裝碼垛生產線工藝流程
全自動包裝碼垛生產線的機械系統主要包括全自動稱重單元、包裝單元、輸送檢測單元、碼垛單元。其主要工藝流程如下:物料自儲料斗進入包裝秤的給料裝置,通過粗、細給料,實現粗、細兩級加料。當秤斗中的物料重量達到最終設定值時,稱重終端發出停止加料信號,待空中的飛料全部落入秤斗后此次稱重循環結束,此時電子包裝秤等待裝袋機的投料信號。當自動裝袋機完成上袋后,發出訊號,使稱重箱打開卸料翻門,向包裝袋內投料,卸料后稱重箱關閉翻門,裝袋機張開夾袋器,包裝袋通過夾口整形機和立袋輸送機進入自動折邊機,包裝袋經折邊后,進入縫口機,當設在縫口機旁邊的光電開關檢測到包裝袋后,縫紉機開始工作,縫合包裝袋,當包裝袋離開縫紉機后,縫紉機停止,并自動切斷縫合線。包裝袋經過倒袋整形機進入金屬檢測機及重量復檢機,若檢測不合格,在包裝袋通過自動撿選機時將被剔除,而合格的包裝袋則順利通過自動撿選機,再經噴墨打印機、過渡輸送機、緩停機等設備,將包裝袋輸送到碼垛單元,由轉位機根據碼垛工藝要求將料袋依次按“2袋直-3袋橫”和“3袋橫-2袋直”循環做轉位處理。包裝袋便以2袋直或3袋橫的形式進入編組機,最后由碼垛機將包裝袋堆碼到托盤上,一般以碼8層為一垛。碼垛完成后,垛盤輸送機將其輸送出碼垛區,停放在叉車區域垛盤輸送機上。碼垛機所使用托盤由托盤倉和托盤輸送機根據程序自動提供。
2 控制系統硬件設計
C200H型PLC為模塊式結構,可以根據控制系統的需要靈活地組合成最佳的配置。
2.1 硬件配置:硬件配置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200H―CPU01-E、I/O擴展單元、電源模塊、檢測元件(光電開關、接近開關、真空開關等)、人機操作界面(觸摸屏、按鈕、指示燈等)、控制元件(交流接觸器、變頻器、電磁閥等)以及執行元件(電機和氣缸等)。
2.2 輸入/輸出點分配:一般輸入點與輸入信號、輸出點與輸出控制是――對應的。分配好后,按系統配置的通道與接點號,分配給每一個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即進行編號。C200H型PLC的輸入/輸出通道號采用自由配置、固定通道方式。輸入輸出繼電器可自由選擇,與輸入點對應的即為輸入繼電器,與輸出點對應的即為輸出繼電器。全自動包裝碼垛生產線控制系統主機單元A0.0如圖1所示,帶四個16點DC輸入模塊C200H-ID212;擴展單元A0.1帶一個8點輸入模塊C200H-ID211和三個16點DC輸入模塊C200H-ID212,并帶有一個16點繼電器輸出模塊C200H-0C225、一個8、點獨立接點繼電器輸出模塊C200H-0C224和兩個8點繼電器輸出模塊C200H-0C221;擴展單元A0.2帶兩個8點獨立接點繼電器輸出模塊C200H-0C224和六個16點繼電器輸出模塊C200H-0C225。輸入模塊通道號為002CH~005CH,010CH~013CH;輸出模塊通道號為014CH~017CH,020CH~027CH。
3 控制系統軟件設計
控制系統的軟件設計采用結構化編程方法。采用結構化編程,可以優化程序結構,減少指令存儲空間,縮短程序執行時間。結構化編程使程序結構層次清晰,部分程序通用化、標準化,程序修改簡單,調試方便。程序流程圖如圖2所示。對那些需要經常執行的程序段,設計成子程序的形式并為每個子程序賦以不同的編號,在程序執行的過程中,可隨時調用某個編號的子程序。該系統設計以下子程序:稱重包裝子程序、供袋取袋子程序、封口輸送子程序、檢測子程序、轉位編組子程序、推袋壓袋子程序、分層碼垛子程序、升降子程序、托盤輸送子程序等。
Processing Practice
P ET 瓶飲料無菌灌裝生產線的
滅菌處理和無菌保持
陳能玉,張澄龍,陶存兵,沈安峰(南京輕工業機械廠,江蘇南京210016)
摘要:PET 瓶無菌灌裝技術已成為中國飲料包裝行業的趨勢,并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探討了無菌灌裝生產線的滅菌處理和無菌保持,旨在為PET 瓶飲料無菌灌裝生產線的設計者和使用者提供一些指導意見。關鍵詞:無菌灌裝;滅菌處理;無菌保持中圖分類號:TS275.2文獻標識碼:B
1
滅菌處理
PET 瓶飲料無菌灌裝的關鍵的技術之一是滅菌處理,它是無菌灌裝成敗的關鍵所在。滅菌的范(PET 瓶和蓋)、設備、工作圍包括飲料、包裝材料環境等。1.1
飲料的滅菌處理
飲料一般采用熱力滅菌方法以達到商業無菌狀態(不含有致病的微生物,也不含有在通常溫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1]),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1.1.1
低溫滅菌
又稱巴氏滅菌,滅菌條件為61~
63℃/30min,或72~75℃/15~20min 。巴氏滅菌可以殺滅多數致病菌,而對于非致病的腐敗菌及其芽孢的殺滅能力就顯得不足,如果巴氏滅菌與其他儲藏手段相結合,如冷藏、冷凍、脫氧、包裝配合,可達到一定的保存期的要求。巴氏滅菌技術主要用于柑橘、蘋果汁飲料的滅菌,因為這些果汁的pH 在4.5以下,沒有微生物生長,滅菌的對象是酵母、霉菌和乳酸桿菌等。巴氏滅菌所需時間較長,對熱敏性飲料不宜采用。1.1.2
高溫短時滅菌(HTST )
滅菌條件為85~
90℃/3~5min ,或95℃/12min,主要用于低溫流通的無菌奶和低酸性果汁飲料的滅菌,可采用換熱器在瞬間把液料加熱到接近100℃,然后在短時間內冷至室溫。此方法需時較短,效果較好,有利于產品保質。主要可殺滅酵母菌、霉菌、乳酸菌等。
低溫滅菌和高溫短時滅菌具有滅菌效果穩定,操作簡單,設備投資小,應用歷史悠久等特點,可廣泛用于各類飲料和乳品的滅菌。1.1.3
超高溫瞬時滅菌(UHT )于1949年隨著斯托克
)裝置的出現而問世,其后國際上出現了多種(Stork
類型的超高溫滅菌裝置。超高溫瞬時滅菌是將食品在瞬間加熱到高溫(130℃以上)而達到滅菌目的。該方法用于飲料滅菌時,一般是根據飲料的粘度和顆粒大小,選用板式換熱器和管式換熱器。板式換熱器適用于果肉含量不超過1%~3%的飲料。管式換熱器對產品的適應范圍較廣,可加工果肉含量高的濃縮果蔬汁等飲料。為了保證設備的衛生清洗,無菌飲料灌裝生產線一般采用管式換熱器。
超高溫瞬時滅菌的效果非常好,幾乎可達到或接近完全滅菌的要求,而且滅菌時間短,物料中營養物質破壞少,食品質量幾乎不變,營養成分保存率達92%以上,生產效率很高,比其他兩種熱力滅菌法效果更優異,配合無菌包裝技術的超高溫滅菌裝置在國內外發展很快,如今已發展為一種高新滅菌技術。目前這種滅菌技術已廣泛用于牛奶、豆乳、果汁等各種飲料產品的滅菌。1.2
包裝材料(瓶和瓶蓋)的滅菌處理
包裝材料指PET 瓶和蓋子,其滅菌一般采用化學方法,利用強氧化劑的氧化能力與細胞酶蛋白中的-SH -巰基結合轉化為-SS -基,破壞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干擾細菌酶系統的代謝,使其失去
2009年第
12
卷第
5
期
[收稿日期]2009-02-15
[作者簡介]陳能玉(1972-),男,1993年畢業于北京輕工業學院,現為南京輕工業機械廠工程師。
Processing Practice
生產實踐
活性。目前,PET 瓶飲料無菌灌裝生產線上瓶子和用戶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但所選用的清洗/滅菌蓋子滅菌常用的藥劑為雙氧水和過氧乙酸。
劑應盡可能與包裝物一致,以便于回收和處理。雙氧水是一種滅菌能力很強的滅菌劑,對微1.4
環境的滅菌處理
生物具有廣譜滅菌作用。其滅菌力與雙氧水的濃在完成物料、包裝材料和設備的滅菌處理后,度和溫度有關,濃度越高、溫度越高,其滅菌效還必須在灌裝系統內建立一個無菌潔凈環境,使力就越好。而在常溫下,雙氧水的滅菌作用較弱。已殺菌產品能在此環境中灌裝到無菌的包裝容器雙氧水通常用于包裝容器和輔助器具等滅菌。但中并完成密封。
在滅菌時雙氧水很少單獨使用,多與其他滅菌技PET 瓶飲料無菌灌裝一般在100級潔凈度(美國術配合使用。例如,雙氧水+熱,這是應用廣泛的標準FED STD 209E ,對應于ISO 14644-1標準規方法,幾乎所有包裝材料都可用此方法處理。用定的5級
)無菌環境中完成。國內外各設備生產廠熱雙氧水浸泡或噴霧,然后加熱,使殘留在包裝家通常采用無菌隔離裝置來建立并保持該無菌環材料表面的雙氧水揮發和分解。加熱本身亦有抑境。該裝置直接安裝于設備上,其圍板上安裝多菌作用,不同的設備加熱方式不同,但一般多為付隔離手套和隔離傳遞裝置等,可以在不破壞無無菌熱空氣加熱。
菌環境的情況下,調整生產步驟或排除故障。
過氧乙酸(PAA )是一種普遍應用的、殺菌能力生產線投入生產之前,需要用滅菌劑對無菌較強的高效消毒劑,具有強氧化作用,可以迅速隔離裝置內的空間進行噴霧熏蒸操作,以快速建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及芽孢。立無菌環境,達到無菌狀態。一般采用與包裝物過氧乙酸溶液容易揮發、分解,其分解產物是醋滅菌相同的滅菌劑,以便回收和處理。
酸、水和氧。過氧乙酸滅菌效果好,無毒性,缺點是有酸殘留,需要控制其殘留量。過氧乙酸可用2無菌保持
于不耐熱包裝材料的滅菌,能夠達到無菌要求[2]。
在具體應用中,各設備生產廠家采用的PET PET 瓶飲料無菌灌裝是一個連續的生產過程,
瓶/蓋滅菌方法也各不相同:意大利PROCMAC 采因此,無菌灌裝環境建立后,必須能夠有效保持,用的是過氧乙酸PAA 殺菌,
無菌水沖洗;德國KHS 防止受到二次污染。造成無菌灌裝環境二次污染采用的是H 的潛在微生物來源包括進入潔凈室的空氣攜帶、2O 2+130℃潔凈蒸汽,熱空氣沖洗;德國KRONES 采用潔凈蒸汽130℃+過氧乙酸/ABF(潤濕包裝材料攜帶和人為因素造成攜帶。
劑)60℃霧化注入,無菌水沖洗;日本SHIBUYA 采無菌灌裝生產線隔離裝置一般通過設置正壓,用H 與外部保持10Pa 以上壓差,將溫度控制在18~2O 2+130℃潔凈蒸汽,無菌水沖洗;中國南京輕工業機械廠采用過氧乙酸PAA ,無菌水沖洗。
26℃,利用風速0.3~0.5m/s正壓層流無菌空氣維持內使用化學滅菌會對容器和包材以及設備產生部100級無菌狀態[3]。
目前市場上的超高性能HEPA 一定量的殘留污染,必須采取嚴格的措施控制殘過濾器對0.3μm 以上空氣粒子的捕集效率可達留,以保障最終產品的安全性。99.995%以上,可以保證向灌裝空間內無菌環境連1.3
設備的滅菌處理
續提供無菌空氣,維持灌裝空間內的無菌狀態符設備的滅菌處理是通過CIP/SIP(內部清洗/滅合100級要求。
菌)以及COP/SOP(外部清洗/滅菌)對設備內外表面但是,根據ISO14644-1標準5級的要求,1m 3
進行清洗和滅菌來實現的。滅菌后的設備采用無空氣中允許存在的0.1μm 及以下顆粒數量最多可菌水循環運行,對設備進行無菌保護。開始正式達100,000個,0.5μm 及以下顆粒數量最多可達
生產時,用滅菌處理后的物料代替無菌水。
3,520個,詳見表1和表2。該標準并未對顆粒性由于無菌灌裝設備在經過內外清洗/滅菌后必質作出具體規定,可以是水滴,也可以是塵埃或須能夠保證達到無菌狀態,因此對灌裝設備和清微生物。從微生物角度而言,我們感興趣的是較洗/滅菌系統本身的衛生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的顆粒。
設備的內外表面、管路、閥門、回轉接頭等必須球菌的直徑在0.5~1μm 之間,桿菌直徑在避免死角或選用無菌衛生型號。用于外部清洗/滅0.5~1μm 之間,長為直徑的1倍至幾倍,螺旋菌直菌的泡沫清洗系統本身也是設備系統內的外表面,徑在0.3~1μm 之間,長在1~50μm 之間。因此,必須采用衛生設計,并能夠被清洗/滅菌。清洗系細菌完全有可能穿過過濾器進入潔凈室。酵母和統本身的內表面盡管只與清洗和滅菌液接觸,但霉菌比細菌要大得多,但其孢子則很小,也有可能也不是沒有衛生隱患。為了保證絕對的衛生安全,進入潔凈室。我國《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1998)》該系統應設計成能夠通蒸汽滅菌。
對100級潔凈室允許的沉降菌和浮游菌數量提出灌裝設備的CIP/SIP和COP/SOP清洗程序可由
了明確規定(見表3)。
2009
年第
12
卷第
5
期
生產實踐
表1
潔凈室分級
Processing Practice
不是為了保護無菌區域內的操作人員,而是為了保護灌裝環境和灌裝物料等不會因操作人員和外部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實際上,大多數微生物問題都是因為無菌區域內的不當操作引起的。
從以上描述可以看出,無菌環境內的表面因
4353523,52035,200000352,3,520,000
FED STD
209E ISO EN 14544-1
12
1m 3空氣中允許存在1m 3空氣中允許存在0.1μm 以下顆粒數0.5μm 以下顆粒數
(ISO (ISO ))
101001,00010,000100,000
異物或微生物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性是無法完全排除的,而灌裝過程中對二次污染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又非常困難,因此實際生產過程中,必須經常對無菌環境內的表面進行清洗和滅菌。
微生物繁殖為指數級增長,緩慢啟動后,就
[4]
)。會出現指數級增加(如圖1
[***********]000
345678
由于隔離裝置內達到啟動無菌狀態后是按100級潔凈度技術指標進行保持的,那么就可以假設其初始沉降菌數量為1CFU 。根據曲線1判斷,應(COP/SOP),每隔2~3h對外表面進行一次清洗滅菌抑制微生物繁殖。
time (h )number of
germs
010.52141.582162.5323643.512842564.5512510245.[1**********].[1**********]8
7.[1**********]6
表2潔凈室分級:允許顆粒數量及其尺寸大小
3
3
3
3
1m 空氣中允1m 空氣中允1m 空氣中允1m 空氣中允
ISO EN
許存在0.1μm 許存在0.3μm 許存在1μm 許存在5μm
14644-1
以下顆粒數以下顆粒數以下顆粒數以下顆粒數
12345678
101001,00000010,100,000
4353523,52035,200352,0003,520,000
8838328,32083,200831,000
292932,93029,300
No.of germs
70.0006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
00
1
2
3
4h
5
6
7
表3潔凈(區)空氣潔凈度級別表
(《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1998附錄》)
潔凈度級別100級10,000級100,000級300,000級
塵粒最大允數/m3≥0.5μm 3,500350,0003500,00010,500,000
≥5μm 02,00020,00060,000
微生物最大允數浮游菌/m3
[1**********]
沉降菌/皿
131015
圖1微生物的理論生長速度
3結束語
并不是說只要對瓶/蓋進行滅菌,對飲料產品
進行滅菌,并在無菌環境內完成灌裝封蓋就可以保證PET 瓶無菌灌裝生產線順利運行。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PET 瓶無菌灌裝的起點為飲料的加工和處理,終點在灌裝區的無菌保持。此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都需要認真對待。
包裝材料造成的污染可以通過充分的內外滅菌處理來避免。在工業應用中,常用“無菌保證水(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 )概念來評價滅菌平”
(無菌)工藝的效果,SAL 的定義為產品經滅菌/除菌后微生物殘存的概率。該值越小,表明產品中微生物存在的概率越小。為了保證無菌安全性,國際上一致規定,采用濕熱滅菌法的SAL 不得大于10,即滅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得大于百萬分
-6
2009年第
12
參考文獻
[1]GB 4789. 26-94. 罐頭食品商業無菌的檢驗[S].
[2]李傳秋,焦楠,王磊. 過氧乙酸滅菌效果及酸殘留的實驗研究[J].食品與藥品,2007(9):28~29.
[3]《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1998年修訂)》[S].
[4]WERSHOFEN 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ng aseptic filling lines[J].(4):69~74.New Food ,2003
卷第
5
之一,也就是PET 瓶飲料無菌灌裝生產線一般要求的log6。
在整個環境因素中,操作人員是最大的污染源。應對操作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制定無菌操作規程,并嚴格控制無菌環境的人員出入。進出無菌區域的人員必須經過淋浴,更換無菌工作服。需要強調一下,此處制定無菌操作規程的目的并
期
(下轉第38頁)
生產實踐
Processing Practice
被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為冠軍蔬菜。據初步統計,每加工1t 紅薯可產生1.5~2t紅薯細胞液廢水[2];我國果品生產企業排放出的果渣大部分是作為飼料使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這些紅薯細胞液水和果渣的充分利用,將會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該項研究符合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應用前景廣泛。
紅薯、蘋果醋飲品推向市場,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出新型的營養保健醋飲品,必將為飲料市場帶來新的繁榮。
液體呈透明狀,無明顯沉淀,無正常視覺可見的外來雜質。3.2.2
理化指標
可溶性固形物(20℃折光計法)≥5.0總酸(以醋酸計)≥0.3g/100ml
不揮發性酸(以乳酸計)≥0.05g/100ml總砷(以As 計)≤0.2mg/L鉛(以Pb 計)≤0.05mg/L銅(以Cu 計)≤5.0mg/L3.2.3
微生物指標菌落總數≤100cfu/ml大腸菌群≤3MPN/100ml致病菌:不得檢出
參考
219~221.
文獻
[1]吳衛華. 蘋果綜合加工新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6,[2]李新華,包天才,賈寧,等.紅薯汁營養飲品及工藝方法[Z].專利申請號[1**********]8. X ,2007.
4應用前景
紅薯營養豐富,具有特殊的營養保健功能,
Development of sweet potato and apple vinegar drink
AI Xue-dong ,WANG Ning
(Shenyang Maijinli Food Producing Co. ,Ltd. ,Shenyang 110117,Liaoning ,China )
Abstract: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operation essentials for a vinegar drink made from the waste liquid obtained in the pro -duction of sweet potato starch and pomace as the main materials are introduced in the article. Key words:sweet potato ;pomace
≤≤≤≤≤≤≤≤≤≤≤≤≤≤≤≤≤≤≤≤≤≤≤≤≤≤≤≤≤≤≤≤≤≤≤≤≤≤≤≤≤≤≤≤≤≤≤≤≤≤≤≤≤≤(上接第36頁)
Sterilization and sterility maintenance in aseptic filling line for PET bottled beverage
CHEN Neng-yu ,ZHANG Cheng-long ,TAO Cun-bing ,SHEN An-feng (Nanjing Light Industrial Machinery Works ,Nanjing 210016,Jiangsu ,China )
Abstract:It ’s currently popular for the Chinese beverage packaging industry to adopt the technology of aseptic filling of PET bottles ,which has come to be accepted by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The sterilization and sterility maintenance in aseptic filling lines for PET bottled beverages are discussed ,which is intend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ers and operators of these lines.
Key words:aseptic filling ;sterilization ;sterility maintenance
2009年第
12
卷第
5
2009東北市場瓶裝飲用水產量投資分析
目前在整個軟飲料市場,瓶裝飲用水產量排名居首位,銷售額居第二位。由于瓶裝飲用水市場空間較大,進入門檻低,投資回收周期快,瓶裝飲用水市場被不同投資者看好。中商情報網研究顯示,2008年中國瓶裝飲用水產業規模達到395億
元,2004~2008年間中國瓶裝水產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CAGR )均高達45.7%。
截至2008年11月末,我國東北地區瓶裝水企業為74家,從業人員為5560人。2008年東北地區瓶裝飲用水行業共計實現銷售收入為41.7億元,同比增長
8.9%。共計生產瓶裝飲用水465萬噸,占全國瓶裝飲用水產量18.77%的份額。東北地區有豐富的礦泉水資源,這一地區未來仍將是瓶裝飲用水市場投資關注的焦點。
一、縣藥材種植概況:
該縣種植藥材歷史悠久,地理環境優越。依托于“藥都”樟樹這個歷史著名藥市,老百姓對于藥材的種植有著特殊的感情,并積淀了藥材種植的豐富經驗,藥材種植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縣有幾個鄉鎮幾乎家家都種藥材,現有藥材種植面積比較集中的有13萬多畝,加上零星種植的總量達15萬多畝。在1700多年種植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了“商州枳殼”等品牌道地藥材和一批走南闖北的藥材經營戶,至今仍有個別鄉鎮的農民長年在外經營藥材,并分散在全國各大藥材市場。經他們的經營,每年可拉動全縣藥材交易額達7000多萬。他們一方面將本地藥材推銷至全國,一方面將外面的藥材銷售信息反饋給的種植戶,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引導著當地的藥材生產的作用。
當地政府對藥材種植高度重視。一是將藥材生產作為該縣四大支柱產業之一進行布局,力圖利用地理和特殊的人文優勢,將“商州”品牌發揮光大,做大做強縣域特色經濟。二是該縣為加強對藥材生產經營的指導和管理,專門成立了藥材生產經營管理局,正科級設置,配備專門的行政人員,負責對全縣藥材生產的規劃、生產經營管理、技術指導以及藥材深加工企業的招商引資和服務。三是在土地的使用、資金的配套與獎勵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
目前,該縣所種植的藥材主要是枳殼、車前子、黃梔子、吳茱萸、“三木”(杜仲、厚樸、黃柏)以及其它藥材。其中枳殼、車前子、黃梔子、“三木”(杜仲、厚樸、黃柏)均在萬畝以上,枳殼、黃梔子達到3萬多畝,在單品種上有相當規模。枳殼、車前子由于其優異的品質和規模產量,在市場上有相當的價格引導優勢。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全縣藥材總產量達4萬噸。最近幾年通過內引外聯,放活經營主體,已形成了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格局,上規模的種植大戶和種植基地日益增多。
在種植技術與種質培育等方面,通過縣藥材生產經營管理局組織,逐漸總結形成了枳殼、車前子、黃梔子、吳茱萸、杜仲、厚樸等藥材的豐產栽培技術;先后與多所科研院校建立了技術協作關系,加大了對中藥材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和推廣。近十年來,共組織實施了各類中藥材科技項目2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項,省級項目7項。其中2005年由省藥物研究所承擔的枳殼品種質量比較研究項目,從現代藥物分析的角度證明“商州”枳殼在藥物成分上較其它地域所產品種有較大優勢;在黃梔子的種質培育研究上,通過8年的單株選育,形成了8個單株純系,其中有兩個單株在黃梔子苷和色素含量上明顯高于現有的其它栽培品種,是國內目前最好的黃梔子品種之一。單株純系的選育成功,為今后該品種種質培育繼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基于藥材生產是該縣一項極富地方特色的傳統經營項目,如何經營好這項產業,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而使之成為今后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亮點,縣委和縣政府擬打造一個具特色的中藥產業鏈。即形成以GAP種植為特色的中藥農業、以GMP生產為特色的中藥工業,以GSP經營為特色的中藥商業,三者在中藥材生產經營中互為補充、互為關聯,三位一體,共同構成符合現代要求的完整中藥產業鏈。在具體舉措上一是打算結合枳殼等藥材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歷史形成的品牌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和宣傳力度,引進強勢企業共同發掘該縣中藥材生產的潛力,以拉動藥材種植的規模化、規范化種植和加工,實現強強聯合;二是利用該縣主產陳皮、“小柑子”、“小橙子”等藥材藥食兩用的特性,開發富有地方特色的藥膳系列食品(小吃),擴大藥材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不同副產品的用途,提高綜合經濟效益。
二、該縣藥材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該縣為做大做強藥材生產經營作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極大的成效,但通過考察,也發現該縣的藥材生產經營作為一項支柱產業來發展,其在具體的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方面存在一些欠缺:
1、信息掌握不全,藥材的種植缺乏前瞻性。由于生產經營的主體主要是農戶,加上信息獲取的手段不多,對于一些現有強勢主打品種的全國總需求情況、主要流向、用藥分布、歷史價格運行區間、用藥量峰谷、各藥市動態價格變化等情況基本不了解,表現在生產上不知種植多大面積,如何調節產量和價格,無法在總體上作出切實可行的規劃與產量、價格預測,無法有效把握生產和經營。這對于將藥材種植生產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如前幾年的黃姜生產,因未能把握黃姜的總體走勢,不了解國內外皂素市場的變化原因,只看見銷量、價格連年上漲,盲目采取各種措施,大面積種植,結果導致巨大損失。
2、生產組織化程度低。該縣藥材生產現有的總種植面積和產量已達到相當規模,但其生產和經營主要還是農戶和部分種植大戶的散在種植。在沒有龍頭企業起到聯接市場與農戶種植作用的前提下,缺乏一個平臺或有效的形式來組織藥材的協調生產和經營。除傳統的幾大品種外,其余藥材的生產均為跟風種植,盲目性和趨同性現象嚴重,品種變換頻繁,加上新種植品種的市場、生產技術把握不透,常出現種少了是寶,種多了成草,或高投入低產出的情況,讓藥農感到市場難以把握,對市場感到迷惘。
3、植保和生產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在種植現場通過對藥材植物的觀察,發現枳殼不同程度地存在病蟲害,有死株現象和不同程度的病毒感染現象,車前子植株的花穗有黑壞死等。對藥農的詢問,了解到藥農對控花、控果、低毒農藥的選擇以及土質、水份、濕度、光照、營養元素等對藥材生長、藥材質量的影響等因素更是掌握不多。在種植上,基本采用傳統的方法和手工操作,生產效率較為低下。對于一些病害如車前子的黑穗病等還沒有有效的防治措施。盡管是“一方水土養一方草”,藥材的主要特性、品質靠特殊的地理環境,但完全靠天種植藥材,加之防病、用藥等沒有統一技術標準,其產量、質量是很難做到均一、穩定和可控。
4、經營渠道不暢,銷售形式單一。在產品的銷售上,除部分產品靠籍在外市場的經營戶收購和極少部分直接銷往藥廠外,主要是靠外地藥販上門收購鮮品,價格高低沒有主動權不說,一些種植戶由于沒有聯系渠道,很多藥材在有價有市的情況下白白爛掉。為銜接種植與加工而設立的幾個收購、加工企業,也由于外部市場變化無法繼續經營而未能起到應有的作用。經營渠道不暢,銷售形式單一,導致種植與銷售脫節,使得生產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生產經營風險也難以控制。
5、專業技術人材缺乏。農戶種植藥材栽培、生產、植保技術主要來源于歷史的傳承、相互的學習、其它農作物種植經驗的移植等。一些種植大戶也主要是由于有一定資金優勢,在種植面積上有一定規模,并沒有配備專業的種植技術人員。近年成立的藥材生產管理局主要由行政管理人員組成,人員編制也只有幾個人。盡管成立了一些藥技站,但其技術水平和經驗與目前藥農的需求之間尚存在一定距離。
6、對各種政策把握和運用還不夠充分。目前國家為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對農業現代化、規范化、規模化發展,對農產品產業化、涉農產品產業化具有很多鼓勵、扶持政策。對于發展和規范中藥產業化等政策出自農業、科技、發改委、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對于中藥材種植規范化的政策出自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這些政策的支持角度各有不同,對申報主體也有不同的要求。通過聽取介紹和詢問種植戶,明顯感到對這些政策的理解和利用上還存在較大差距。一是對各種政策的支持點不完全了解,不能有效利用這些政策爭取支持來促進藥材種植的發展。二是對于GAP等規定的理解僅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并未能將GAP的具體要求貫穿于藥材種植生產的過程之中,對今后藥材的生產和銷售留下隱患。一旦藥品生產中要求采用符合GAP要求種植的藥材或實施按GAP條件下生產出來的藥材標準,按現有條件種植的藥材將很有可能成為不合格產品而不能在藥材市場上流通。
三、分析和建議
有著悠久的藥材種植歷史,廣大農戶有著豐富的傳統種植經驗和種植熱情,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并有著一系列各種好的政策和把藥材生產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的決心,這一切都預示著藥材種植生產有著一個光明的前景。針對考察過程中看到的問題,特作如下分析和建議:
1、準確定位,將發展思路具體化。藥材生產也是商品的生產,必須要了解自身的生產目的是屬于滿足外部需求的生產還是創造需求的生產,然后根據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策略。植物都有一定的適生性,其生長都要有一定的生態條件,藥材當然不能例外。枳殼之所以成為的道地藥材,與的特殊生態環境下生長出來的枳殼特別適合于藥用不無關系。這是所具有的其它地方所不能取代的優勢。此類藥材一般是在滿足市場需求的情況下才應該去創造新的需求。因此,建議對現種植的藥材進行分類,明確道地藥材與非道地藥材,明確優勢品種與非優勢品種,明確適生品種與非適生品種,明確長線品種與短線品種,明確社會總需求與階段需求。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品種的情況采用不同的發展策略,逐一定位,在引導藥農種好道地藥材的同時,選擇適銷對路的短線、小藥材來養長線的品種,實現長短結合,以長求穩定,以短求綜合效益。具體到枳殼,應調查了解全國甚至全球目前的總需求情況,再將枳殼作為一個長線的、看家的品種來確定其總的種植規模,同時從單位種植面積的總體經濟效益考慮其合理的種植密度。然后充分利用緊鄰藥都樟樹的地理優勢以及分散在全國各大藥材市場的籍藥材經營人員和渠道,通過宣傳、品牌運作、營銷策劃、質量標準提高等來擴大市場的占有份額,從而達到調節該品種的市場價格的目的。從目前市場上幾個不同產地、不同質量的枳殼在市場并存的局面,說明枳殼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2、強化相關管理部門的職能。鑒于目前在藥材種植、加工、銷售方面尚沒有龍頭企業,藥材種植生產的組織、產品的銷售等處于散在、無序狀態。然而作為一個產業,要想做好,必須要有一定的組織與規劃,其職責在目前狀況下無疑必須由政府來承擔。因此,建議強化縣藥材生產經營管理局的職能,除負責全縣藥材產業發展的組織、協調和技術指導外,增加市場、政策研究職能、科研規劃職能以及銷售組織的職能等,以填補沒有龍頭企業而產生的空檔,使整個產業運轉的每個環節保持完整。尤其是要加強對各類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為全縣各品種的種植生產定位提供依據,并引導農戶的合理、科學生產。同時積極鼓勵以各種申請主體申報國家項目,得到國家專項資金的支持。其次是要針對提高產量、增強品種抗性、病蟲害防治、滿足國家對藥材的質量要求、品種間作套作、擴展產品新用途、非藥用部位的綜合利用、中藥材生產的田間質量控制與規范化栽培等依靠農戶難以完成的課題工作,加強科研和協作力度。再是在現有江南藥材網基礎上參照其它一些省份園林苗木、藥材市場信息電子化的成功經驗,擴充搭建成一個集市場信息、技術、政策、培訓、招商、交易功能的綜合性虛擬電子化平臺,以準確掌握本地藥材貯量、外部市場價格走勢,并以豐富的信息為外界了解藥材生產、本地農戶掌握政策、技術提供一個窗口,并為藥材產品提供的一個無硬件環境的交易場所。
【摘 要】在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電子書包的產生打破了傳統教學灌輸式的授課方式。總結國內外電子書包發展狀況,我們得出電子書包的四個發展階段:硬件發展階段;軟件研發階段;初步試用階段;完善提高階段。通過與傳統紙質教材及傳統課堂的對比分析,探討電子書包對當下教育現狀的影響,凸顯電子書包的優勢,力求證明電子書包擁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 技術;教育;電子書包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14)05-0037-03
從教育的技術發展史來看,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教育,但唯一不會改變的是教育的本質。而教育資源,也是人類不斷探索的一項內容。新技術環境下,這些數字化教育資源是否能夠真正地促進教學,它們對于教學究竟有怎樣的影響呢?對于這一類問題,我們應該以辯證的眼光去看待。
新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舉例
從獸骨、竹簡到紙張,再到計算機,后來又有了電子書,科技的發展與進步使得人們所使用的閱讀介質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電子書這種新形態的閱讀模式標志著人類的學習進入數字化時代。各種移動學習設備也應運而生。比如iPod,很多企業現如今已經告別了在圍墻內開展傳統的基于課堂的企業培訓模式,而是通過iPod一類移動設備對員工進行微型培訓。
又比如“按按按”(圖1),這款具有交互性能的設備,教師可以在問題提出后,第一時間收到學生的反饋,學生的反饋可以在屏幕中顯示。利用“按按按”,可以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課堂檢測,也可以進行搶答等,抑或其他一些高互動的教學活動,利用此設備有利于加強學生課堂參與度。
電子書包(圖2)的誕生使得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更豐富,產品的小巧精致以及超大容量的設計,將代替沉重的傳統書包,使得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輕松。電子書包的產生將國內電子教材建設推向了。利用這一設備進行教學,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更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傳統教學中的死記硬背模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電子書包的發展歷程
電子書包的產生與發展不是一個偶然,電子書包經歷著從硬件設備到軟件開發的不同階段。也正是這一步步的創新,鑒證了教育與信息技術的真正融合。從第一代電子書問世開始,很多國家紛紛投入到電子書包的研發當中。當然,中國也在為電子書包的發展做著不懈的努力。總結中國電子書包發展的情況,可以把電子書包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硬件發展階段;軟件研發階段;初步試用階段;完善提高階段。
硬件發展階段。硬件發展階段是電子書包研發的準備階段之一。從2000年開始,中國產生了很多這類硬件設備。比如“金博覽”,它被譽為我國電子書中的“大哥大”。內存僅為4兆,大小約為撲克牌大小,黑白顯示屏,一屏能顯示32字,可存儲180萬漢字。隨著科技發展,電子書的功能又有所進展,比如彩色顯示屏、高清晰度、更大的存儲空間,等等。因此,將這一階段歸為硬件發展階段,它是電子書包發展的開始,為電子書包之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軟件研發階段。軟件研發階段是電子書包研發的第二個準備階段。在開發出各種電子化硬件設備后,研發者們又開始將其植入更多的軟件,并建立后臺。這些資源平臺收集了電子書包需要的大量內容,并且還擁有許多紙質教材以外的資源。例如,視頻、音頻等很多紙質教材所不能提供的資源,這些資源不僅優化了教學,更提高了學習效率。除此之外,電子書包還擁有能輔助教學的多種先進功能。諸如同步教學、即時互動一類的教學設想已不再是奢求,電子書包的誕生使這些問題迎刃而解。
初步試用階段。自2001年1月,臺灣首度將電子書包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在高中開始試行。同年11月,大陸地區第一批電子書包分別在北京、上海、大連、深圳四個城市開始試行。在試用階段,教師與學生對電子書包的反響都很不錯。為了使電子書包能夠更符合教學的需求,貼近教學的實際,2010年11月,我國成立了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標準專題組,開始探討電子書包設計的標準。在這個階段里,會盡可能地充分發揮電子書包的效能,尋找其不足,然后在下一階段進行完善提高。
完善提高階段。我國正處在電子書包的初步試用階段,很多城市學校正在積極開設電子書包課堂。雖然電子書包正在持續走熱,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所以在試用階段過后,電子書包的發展必然走向完善期。在這一階段,是將電子書包在試用期表現出的不足集中進行改善。對于中國的電子書包來說,完善階段將是電子書包的一個必然階段。只有改善不足,充分發揮其優勢,才會更好地發展電子書包,使其成為教學中不可替代的工具。
電子書包對國內教育現狀的影響
1. 電子書包與紙質教材的比較分析
電子書包正在如火如荼地發展中,當今的教育者之所以會如此看重電子書包,最主要的原因是電子書包與傳統紙質教材相比,具有更多的優勢,而且這些優勢也是紙質教材所不可替代的。
第一是呈現方式。電子書包依托的是移動設備,這些終端都是采用圖文混排的方式。而傳統的紙質教材是都是純文本的,即使是彩色印刷,有的也只是文字和圖片。這也就意味著,利用電子書包學習,從視覺上改變了教材的枯燥乏味,從而能夠吸引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第二是可操控性。對于傳統課堂來說,學生需要多個練習本、練習冊、課本以及其他文具,但在電子書包課堂中,因為電子書包的大容量存儲空間,學生只需一個小小的電子書包,便可以進行各個學科的學習。電子書包采用全觸屏的操控方式,更加方便了學習者的學習,無論是做題、繪畫,僅需要這么一臺小小的終端,然后伸出手指,輕輕觸控。
第三是網絡連接。這一點是紙質教材望塵莫及的。因為有了網絡連接,課堂與學習就不會再受到局限與約束。教師和學生可以一起尋找更多的可利用資源,既方便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也方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不但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還可以讓學生自主探尋他們所關注的一切知識。因為有了網絡,也就可以在平臺中進行資源的共享,因此方便了不同地域教育者與學習者的相互交流。
第四是資源設置。因為電子書包移動終端的特性,它可以存儲多種資源,所以不再拘泥于文本,各類型資源如視頻、音頻、動畫、圖片等都可以放到電子書包中。這樣的資源設置打破了傳統課堂循規蹈矩的教學方式,使教學變得更直觀,同時也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第五是交互功能。因為是電子化的終端,軟件開發者會為其設計開發各種軟件,每一種不同的軟件都有著不同的教學功能,使得利用電子書包可以進行不同種類的互動,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即時性,更大程度上做到了因材施教。
2.電子書包引領教育變革
從中國的教育發展現狀來看,電子書包究竟有哪些影響?
首先,電子書包可以改善中國的“應試”課堂。中國的教育現狀正在逐漸發生改變,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全方面發展的培養。但是就國內如今中考、高考的情形來看,應試教育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的。因為這種教育現象的存在,課堂的授課方式也就更偏重于對知識的學習,而非素質培養。電子書包可以容納各科教材,所以在淺層次上看,它絕對不會減退應試教育的效果,相反,電子書包的使用在課內知識的基礎上,將知識趣味化、深層次化,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其次,電子書包對成本節約有很大的幫助。對于國內學校,現在的書本造價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在教科書的設計、編排以及審閱的過程中同樣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如果紙質教材出現某個錯誤或紕漏,試問有誰來承擔這份責任?如果重新定稿印刷,又由誰來承擔這筆資金?然而,電子書包完全避免了這樣的擔憂。如果出現錯誤,電子書包有獨立的終端,有資源平臺,修改起來輕而易舉,完全不需要那么多的時間及人力的耗費。由此看來,這能為中國的教育帶來不小的幫助。
但也有國內很多家長及教育工作者對電子書包持反對態度。他們擔心如果持續使用電子書包會對孩子的書寫能力及視力造成影響。這些問題也是不容小覷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都堅持認為,初入學校的孩子在剛接觸文字的時候,不用紙筆來練習,會使孩子們的書寫能力退化。而且,電子書包的終端均為電子產品,長期使用這些產品,會使學生的健康得不到保障,這些都是一直困擾著中國教育者的問題。
由此看來,電子書包的使用是有利有弊的,所以它的設計更要充分考慮其自身的特點與使用者的需求相結合。
首先,要遵循政策規劃的要求。2011年,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第一次將“電子書包研發工程”列入“十二五”重大工程項目規劃。因此要根據《規劃》中的要求,開發適用的硬件設備,保證其質量;遵循《規劃》中的要求,要提高使用率,保證對環境及資源的保護,更好地推動電子書包的發展。
其次,不改變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教書育人,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因此,電子書包的設計一定要符合教育的本質要求,要根據制定好的教學目標來設計電子書包。電子書包大都是以紙質課本的教學內容為依據,然后進行設計再載入移動終端中。如此,就要考慮傳統教學與智慧化學習的結合,不改變教育的本質,才能設計出更好的電子書包。
再次,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電子書包的設計不能脫離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的思維方式是由形象到抽象逐漸轉變的。小學生的思維較簡單,他們比較喜歡生動、形象的事物。而中學生的思維開始從形象化向抽象化過渡,他們可以進行簡單的抽象化事物的學習。因此,電子書包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到每一個年齡段學生學習習慣的不同。
最后,要有簡潔而易懂的界面。全觸屏操控是電子書包的優點之一,因此它的界面也必須人性化、智能化。因為電子書包服務的對象很大一部分都是教師和學生,為了能夠使使用者用得更方便,用得更簡單,一個友好的界面很重要。因此,電子書包的設計必須考慮到界面的設計問題,友好的界面也能夠增加使用者的興趣。
電子書包在國內的應用還不是很廣泛,糾其原因,有很多。但分析電子書包對國內教育的影響來看,終究是利大于弊的。每一個事物都具有其兩面性,任何事物都無法排除它不好的一面,但充分發揮其特性,避免缺陷,是人類一直遵循的原則。這也促使電子書包的開發者盡量做到揚長避短,開發出最適合中國教育的電子書包。
結束語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各種數字化教學資源相繼被開發和使用。這些數字化教育資源不會改變教學的本質,但對于促進有效學習,使教學達到最優化卻有著很大的幫助。這些資源被開發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能夠促進教學,所以只有合理地運用這些數字化教育資源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這也必將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電子書包的優勢日漸凸顯,相信不久的將來,電子書包必將取代紙質教材。
參考文獻
柯蒂斯?J?邦克.世界是開放的:網絡技術如何變革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8,237-256.
汪瓊,尚俊杰,吳峰.邁向知識社會:學習技術與教育變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1,2-76.
陳桄,龔朝花,黃蓉壞.電子教材:概念、功能與關鍵技術問題[J].開放教育.2012,18(2):28-32.
龔朝花.基于iPad的電子教材特征與課堂應用實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1:17-20.
關鍵詞 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現狀;障礙因素;對策;陜西寶雞
中圖分類號 F32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4-0308-01
適度規模經營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在農業生產上,在特定的社會經濟條件和自然環境下,土地、勞動力、設備、資金、經營管理等農業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和有效運行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農業規模經營很大程度上是土地規模經營。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在家庭經營為主的條件下,發展農業規模經營,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規模經營的前提是農業勞動力的轉移,規模經營的物質基礎是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規模經營的條件是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和完善。我國農村實行后,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產生了承包的耕地分散、經營規模太小、農業效益低下等問題。在目前形勢下,應采取一定引導措施,促進土地向種田能手集中,逐步擴大農業經營規模,發揮規模經濟效益[1-2]。
寶雞市位于陜西省關中平原西部,渭河穿區域而過,轄9個縣3個區96個鄉鎮1 729個行政村,總人口372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70萬人,占72.6%。2015年全市耕地總面積為29.67萬hm2,以小麥和玉米為主糧食種植面積33.2萬hm2,總產為149.65萬t。近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糧食比較效益的持續走低,依托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種糧合作社、種糧企業等新型主體,通過土地流轉、代耕、托管等形式開展適度規模經營,已成為寶雞市糧食產業提高種糧效益、增強競爭力、保障糧食安全的必由之路。筆者通過調查分析寶雞市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對策[3-4]。
1 寶雞市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現狀
近年來,寶雞市立足糧食生產實際,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糧食規模經營發展,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1 主體類型多樣但規模不大
初步形成了以家庭農場、種糧大戶和種糧企業為主的統一經營型和以代耕、托管公司和專業合作社為主的統一服務型。截至2015年底,全市糧食生產新型經營主體總數已達到1 649個,其中家庭農場和種糧大戶1 578戶1.06萬hm2,占總面積的69%,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50個3 066.67 hm2,占總面積的20%;托管、代耕等服務機構12個1 533.33 hm2,占總面積的11%。全市規模化種糧面積總計1.52萬hm2,僅占糧食生產總面積的4.5%,且41%的規模在3.33~6.67 hm2之間,規模化水平總體不高。
1.2 發展模式成熟但層次不齊
經過多年發展,全市糧食規模經營模式已逐漸成熟,機制不斷完善,管理逐步規范。鳳翔縣匯豐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扶風富鑫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被評為陜西省農民合作社示范社;何乃洲、孟五長等11戶農民先后被評為全國種糧大戶;108個家庭農場在工商部門進行注冊登記。但目前仍有近1/2專業合作社僅限于統一供應農資等單一環節服務,在組織開展全程生產服務、打造優質品牌等方面發展滯后;家庭農場普遍生產結構單一,發展種養加結合的占比較小;規模化經營主體文化素質不高,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30%。
1.3 生產規模集中但效益不突出
規模化糧食經營主體由于耕種面積較大,在生產過程中注重新優技術集成推廣,力爭實現規模效益最大化。據調查,全市規模種植41%集中在3.33~6.67 hm2,32%集中在6.67~33.33 hm2,27%集中在33.33 hm2以上,在正常年份規模生產純收益能達到2 250~3 000元/hm2。與分散經營相比,川塬地區規模化經營能實現增收750~1 500元/hm2,山區由于耕作條件差,規模化后大多實行粗放生產,規模效益幾乎為零,規模化效益得不到體現。加之規模經營者承受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較大,基本是豐年略有收益、平年持平經營、災年虧本生產。
1.4 群眾發展意愿強烈但扶持有限
隨著城鎮化、工業化步伐加快,農村外出務工勞力增多,農村“誰來種地”問題日益突出。在調查中,家中缺勞的生產農戶中有90%的愿意將土地流轉給新型經營主體經營,有80%的種糧大戶有擴大經營規模的意向。但是,目前川塬土地流轉費已達1.2萬~1.5萬元/hm2,山區達7 500~9 000元/hm2,流轉費用整體偏高,在無任何政策扶持情況下新型經營主體很難接受。目前,70%以上新型經營主體都是在5年前簽訂的流轉合同。雖然從2014年開始陜西省開始實施糧油家庭農場專項補貼項目,但從土地流轉、機制創新等方面缺乏系統支持,造成雖各方具有強烈意愿,但重視支持力度不大,發展步伐緩慢。
2 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因素分析
深入分析寶雞市發展現狀,要在更高層次上推進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目前還面臨以下障礙因素。
2.1 土地流轉緩慢阻礙生產規模擴張
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必須以土地規模經營為前提。目前,由于寶雞市部分農民害怕失地失權,不愿意把土地流轉給他人耕種,流轉意愿較低,加之流轉費用居高不下,土地流轉步伐緩慢,全市土地流轉率僅為17.2%,遠遠低于全省和全國水平。
2.2 社會化服務滯后影響生產水平提高
全市社會化服務機構偏少,且不同程度存在運行不規范、內容單一、范圍有限等問題,不能對公益性農技推廣體系給予有效補充;許多技術和配套服務仍停留在較小面積的示范點,不能滿足糧食經營主體系列化、全程化服務,影響了規模化生產水平提高。
2.3 基礎設施不完善制約規模效益提升
新型糧食經營主體承包的耕地一般地處偏遠,農田灌溉、生產道路等基礎設施較差,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不強。據調查,85%的規模經營主體缺乏曬場、烘干設備及倉儲設備,32%的規模經營主體農機具配套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糧食規模化發展。
2.4 生產資金不足抑制經營規模再擴大
糧食規模化經營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新型經營主體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目前沒有專門針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政策,農村信用社以3萬~5萬元的小額貸款為主,對新型主體支持有限,普遍存在貸款難、融資難。加之各級對新型經營主體扶持資金不足,對糧食規模化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3 提升寶雞市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的對策
3.1 進行宣傳引導,擴大社會影響
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宣傳土地流轉的政策法規,糧食規模經營典型經驗和好的做法,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配合,營造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良好社會氛圍,充分調動各方面發展積極性。
3.2 因地制宜,發展不同經營模式
對因無力耕種又不愿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川道地區和城鎮近郊,引導農戶采取轉包、出租、入股等多種方式,把土地流轉給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或種糧企業,實行集中規模經營。在土地碎片化、生產粗放型、經營分散化農民不愿意流轉土地或暫不具備流轉條件的山區和塬區,大力發展農資經銷企業、農機服務隊、托管公司、專業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機構進行統一服務型規模經營;在省級現代糧食生產基地、高產創建項目區,發展“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模式,探索龍頭企業與農戶、合作社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采取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方式,實現龍頭企業、合作社與農民互利共贏。
3.3 推廣節本增效技術,提高生產效益
在新型主體小麥、玉米生產上,圍繞著提質增效,推廣應用優質抗逆品種和高產穩產技術,發展強筋小麥、專用玉米等優質專用糧食,有條件的也可以發展青貯玉米,滿足工業生產、食品加工和畜牧飼料的不同需要;圍繞節本增效,在增效技術、節本機具上挖潛力,加快推廣應用精簡化、高效化、機械化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能;圍繞加工轉化增效,根據糧食企業生產需求,組織發展訂單農業,實行標準化規模生產,提高糧食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生產效益。
3.4 加強基礎建設,加大政策扶持
建議有關部門整合土地平整、農田水利建設、農業綜合開發、耕地質量保護、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項目,統一規劃實施,集中連片改造,建成渠井管網齊備的高標準農田,使基礎建設配備齊全,便于發展規模種植。制定出臺規模經營主體解決附屬設施用地相關政策。制定出臺寶雞市促進土地流轉發展糧食規模經營的扶持政策,市縣財政每年列支一定資金,對新型經營主體在土地流轉、基礎設施建設、品牌創建等方面給予補貼。進一步探索建立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將農業救災資金、生產生活補貼資金轉化為農業風險基金,解決糧食規模經營者后顧之憂。
4 參考文獻
[1] 錢克明,彭廷軍.我國農戶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的經濟學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4(3):4-7.
[2] 陳海霞,王新迎,劉華周.江蘇省糧食生產型家庭農場適度規模的測算[J].江蘇農業學報,2014(6):1506-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