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蜀道難的作者

      蜀道難的作者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蜀道難的作者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蜀道難的作者

      蜀道難的作者范文第1篇

      一、創設情境,歌詠成誦

      在中國古典文學中,諸如李白的《蜀道難》等古典詩詞是高度凝練、字字璣珠、便于人們口傳心授、朗朗上口的純粹的語言藝術。因為相比于戲劇、散文、小說等文學樣式,它既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和富有張力的人物形象,也沒有嚴格的“三一律”和尖銳的矛盾沖突,更缺少對場景的鋪寫或對人物形象的細致刻畫等,它所具備的僅僅是高度凝練和高度概括的語言、優美的節奏韻律等語言文字本身的魅力,而這種語言文字中的美學韻味,學生只有通過反復的吟詠誦讀才能感知與體會。此外,古典詩詞從來到人間的第一天起就與音樂成為一對難舍難分的孿生姐妹,因而它所具有的獨特的鏗鏘的節奏、優美的旋律、優雅的韻律等美學特質,學生也只有通過用心吟誦才能真正體會得到。所以,在李白的《蜀道難》等古典詩詞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文本的不同題材、不同內容、不同藝術風格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誦讀、涵泳之興趣,以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知、品鑒其美學特質。

      講解李白《蜀道難》時,我們可以為學生播放視頻《文化大百科?蜀道難》,當學生美美地享受了精美的視聽覺盛宴后,急于走進文本的心情溢于言表。隨之,再為學生播放著名播音藝術家方明的配樂朗誦,這樣在音視頻的導引下,學生不約而同抑揚頓挫地高聲誦讀起了《蜀道難》:“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二、品鑒意境,領略風光

      由于科學技術水平的日新月異,多媒體電教設備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輔助教學手段。多媒體電教設施可以集圖像、文字、聲音、符號等于一體,能夠將無聲、靜止、抽象的古典詩詞文本有聲化、動態化、具體化、形象化,在視頻的聲、光、色、圖像等元素的綜合作用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將他們帶入亦真亦幻、精彩紛呈的古典詩詞文本中,有效解決了傳統的古典詩詞教學中難以處理的諸如語言高度凝練、意境極為深遠廣闊、形象極為生動、時空跨度極大、情感跳躍極大等難題。所以,語文教師該充分利用這一手段,將古典詩詞的美學特質全方位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理解、鑒賞古典詩詞的濃厚興趣。

      以李白的《蜀道難》為例,詩中精心描繪的諸多畫面亦真亦幻、此隱彼現,山之高峻、水之湍急、河山之相互映襯、林木之荒蕪沉寂、懸崖峭壁之險要等均有攝人心魄之勢,全詩所描繪的山川景色氣象宏偉、境界闊大、意境深遠,沈德潛評價其語言“筆勢縱橫,如虬飛蠖動,起雷霆于指顧之間”。然而,《蜀道難》上述的眾多美學意象和美麗畫面,如果僅借古典詩詞傳統教學中的簡介作者生平、詩歌的創作背景和掌握理解詩歌中的生字生詞、借用的典故、詩人的情感意向等方法顯然是無法讓學生體會得到的。所以,在李白的《蜀道難》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文本中描述的畫面精心制作成PPT課件,并將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根據李白的《蜀道難》創作的交響樂《蜀道難》做為背景音樂。在學生用心體會詩中諸多審美意象所構成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深邃意境時,教師只需稍加點撥,學生就會獲得借描述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而帶來回腸蕩氣之感,同時,也會被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所深深感染。

      三、讀寫結合,提升能力

      中國古典詩詞具有意境含蓄美、語言凝練美、意蘊深邃美、情感豐富美、時空跨度大等美學特質。在諸如李白的《蜀道難》等古典詩詞中,詩人常常只用幾個字來表現其深邃的思想、豐富的情感、幻化無窮的自然景觀、遼闊深遠的意境等,一首短小精悍的古典詩詞猶如一幅用寥寥幾筆勾勒而成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山水寫意畫,其間留有的大量“空白”給學生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想象與聯想空間。古典詩詞中這一具有含蓄蘊藉韻味的美學特點,顯然給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帶來了諸多不便。因為高中學生的生活閱歷、知識儲備等尚欠豐富,對于諸如李白《蜀道難》等古典詩詞中所表達出來的作者的豐富情感和深沉意蘊等有時還無法準確、深刻地理解和體味,而古典詩詞具有的無窮意蘊本身又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至上境界。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在古典詩詞“言有盡而意無窮”之處進行再度創作,就可以順利解決古典詩詞因具有上述美學特質而給學生的閱讀、品鑒等帶來的諸多不便。

      比如,李白的《蜀道難》教學,可以在引導學生誦讀體味詩歌的韻律美,理解品鑒詩歌的豐富意蘊,細品深究詩人在詩歌中寄寓的豐富情感等美學意蘊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與聯想,揮動生花之妙筆或者揮灑靈動之畫筆在文本中選擇自己覺得最能體現“言有盡而意無窮”,又最有再度創作價值之處進行補寫或者描繪,以期在此過程中既加深學生對文本多維度、多視角、多層面的感知、理解、鑒賞等,又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和創新思維能力。

      蜀道難的作者范文第2篇

      隨后,大家一個個從書堆里探出頭來,用“四只眼”莫名其妙地看著他。

      他掃視全場,把書放在講臺上,然后發話了。

      “你們語文老師有事外出,我來代課。”他略作停頓,“今天,我們學白的詩――《蜀道難》。”

      下面傳來一陣陣議論聲:“好像在某本雜志上看見過這位老師的光輝形象。”“不管誰上,古詩課,都沒勁!”“還是去會會周公吧……”

      他在黑板上寫下“蜀道難”三個字,字寫得很大,很有勁,跟他說話的聲音一樣厚實沉穩,使人精神為之一振,睡意跑了三分之一。

      “下面,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25頁,大家先來讀一下。”

      “噫――吁―― ,危乎高哉……”拖泥帶水,有氣無力,好像都是餓著肚子來上學的。讀到“飛湍瀑流爭喧……”時全班六十余人,居然“凝絕不通聲暫歇”,卡殼了!原來“”是個生僻字,大家預習得不仔細,哪會讀啊!

      “在正式鑒賞這首詩之前,我們先‘知人’,了解一下李白。李白,我們是很熟悉的,小學甚至幼兒園時我們有同學就會背誦他的《靜夜思》了。大家知道,唐朝是詩的時代,詩人是很吃香的,像李白這樣的大詩人,走到哪里都可能受到熱烈歡迎。他的崇拜者,也可能像現在的追星族見了小沈陽大喊‘陽仔,我愛你’一樣,見了李白就大喊:‘白哥,我想你!’‘白哥,再來一首!’”

      “哈哈哈……”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有的還伏到桌子上揉著肚子……老師這簡短而難得的段子讓我們的睡意蕩然無存。

      他卻板著面孔,沒有絲毫綻放的神態。等大家笑完,他便拉亮嗓門。

      “‘噫吁’,這是一個驚嘆詞,相當于現在新新人類使用的前衛詞語‘哇噻’……”

      又笑倒了一大片,我摸摸自己的嘴巴,感覺有點疼,平時鍛煉得太少了。

      幾分鐘工夫,同學們對這首詩來了興趣,個個豎起耳朵,握住筆桿,專心致志起來。過去一天到晚都趴在“城墻”(書堆)下面的瞌睡蟲也大眼圓睜,饒有興趣地點頭,搖頭。

      這老師能耐不小,讀詩的聲音,洪亮而且有磁性,很有味道,高亢低回,抑揚頓挫,我們一個個都跟著在底下輕輕地念,靜靜地回味,默默地想象……

      “丁零零――”下課鈴響了。走出教室,我意猶未盡,感覺這節課太短,好像沒有45分鐘,便又搖頭晃腦起來。“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哇噻!我居然背出了一大半。與同學們一起交流,他們都說這節課太有趣了,效率挺高的,課后再花點工夫,這首詩就能默寫出來了。

      蜀道難,李白仕途難,語文課不打瞌睡難。而如今,老李的這首詩在我們班早已是“大道如青天,個個背得出”了。

      蜀道難的作者范文第3篇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現代文閱讀

      “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中國古代史學家范曄的一句話為我們講述了知識積累的重要性。在如今這個社會中,終身教育已經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同時社會的發展也要求一個人一輩子都要不斷地學習。只有不斷地積累知識,才能夠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才不會被時代所拋棄。新課改中的高中現代文閱讀不僅是一個提高學生閱讀知識儲備量的過程,也是讓學生不斷積累語文知識的過程,更是不斷更新學生審美觀念的過程。

      一、當前高中現代文閱讀教學的難點

      1 高中現代文閱讀教學過于程式化

      現代的學生雖然接受了多年的現代文教育,但是他們本身的知識存儲并不能夠讓他們能夠體會到語言文字中的那份韻味、那份靈氣。現在的現代文閱讀教學中,有一些教師并不關注現代文謀篇布局的匠心,呼之欲出的人物,遣詞造句的靈氣,以及人文內蘊等,而是把把完整的情節簡單地“肢解”,把其分為若干零散部分,并把一些抽象符號和瑣碎知識點讓學生進行死記硬背,這樣就使得學生在教師乏味的講解和繁瑣的分析過程中,逐漸地模糊掉已經感知到的完整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最終學生學到的卻是一些無價值的東西。可以想象這樣的教學能激發學生們學習現代文的興趣嗎?

      2 現代文閱讀教學手段趨于形式化

      如今隨著社會與科技的進步,使得我們的教學手段也由板書教學逐漸向多媒體教學轉變。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創新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以此來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思維體系中,所以,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技術還是值得鼓勵的教學手段。但我們的教師卻不能將其作為一種標準,一種時尚來運用。尤其是對于高中現代文閱讀教學,更多的還是需要教師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運用豐富的教學語言及有效的課堂互動來進行教學。

      二、提高高中現代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 創設閱讀教學情景,激發現代文閱讀興趣

      情境的進入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再現情境,以此來補充學生原有經驗中的不足。例如教學《蜀道難》時,如果學生沒有親自見過蜀道的險、奇,又如何能夠清楚地感受到蜀道難呢?最多只能是在心里想:“蜀道難啊。”但是如何個難法。他們卻又說不出口?因此,教師可以找一些蜀道天險的視頻或者圖片給學生們看,讓他們真正地感受到蜀道難。

      在教學郁達夫《故都的秋》的時候,如何讓學生感受到當時詩人寫作此詩的歷史背景?如何讓學生感受到文章中的那種“故都的秋味”?如何去體會作者的沉靜、寡淡的心境?這時可以為學生們播放一些秋的圖片,特別是具有特色的北京的秋的圖片。以此來體會作者的那種深切的眷念之意。

      2 創新現代文閱讀教學理念,培養學生主動閱讀、積累的習慣

      俗話說“厚積才能薄發”。同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說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習慣的培養。對于現代文的閱讀。如果沒有基本語文知識的積累,那么想提高現代文閱讀的能力也就無從談起了。

      妻吟的高中現代文閱讀教學應該是基于精心選擇之上,其目的應是增加學生在課文中必須會讀、會寫、會用的詞語數量。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地去指導學生長期去收集課內外的詞匯,以及注重對學生勤做讀書筆記、勤摘抄習慣的培養。優秀文字段落的摘抄是現代文閱讀積累知識的一種有效方法,如果能夠持之以恒地做好這個工作,那么不僅能讓學生拓寬知識面,同時還可以提高現代文閱讀的效率。

      蜀道難的作者范文第4篇

      作為高中的語文教師,在親身經歷和目睹這樣的詩歌教學現狀之后,我結合近幾年對詩歌教學方法的摸索嘗試,積累了一些粗淺的體會,現提出“吟誦,體驗,研習,改創”詩歌教學模式,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

      1.吟誦。吟誦是學習詩歌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策略。古人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蘇軾說,“三分詩,七分讀”。詩歌的音樂美就體現在韻律和節奏上。在反復誦讀中讀出詩的節奏韻律,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體味詩人的情感。

      在吟誦詩歌時,我要求學生分三步來進行。第一步,小聲讀詩歌,讀準字音,注意句讀;這是學習詩歌的最起碼的一點,先解決語言上的障礙,使學生能夠識字。第二步,大聲讀詩歌,讀出詩的節奏和音韻,注意停頓和語氣;教師可從聲音的輕重,語調的緩急,停頓的長短等方面指導學生,這能使學生體會到詩歌的音樂美。第三步,吟誦詩歌。學生在前兩步的基礎上對詩歌已經有了整體的認識,對詩歌的感情也有了一定的把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把握來吟誦詩歌,這可以使學生自由自主地理解把握詩歌。我在教學《氓》《蜀道難》《登高》時,讓學生先吟誦詩歌,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2.體驗。長期以來,我們的詩歌教學無論是詩歌內容還是思想情感,我們都是愿意把現成的教參的答案生硬地灌輸給學生,一直使學生處于接受的被動位置。學生的不參與直接導致了詩歌教學的失敗。我們應當鼓勵學生對所學的詩歌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從詩歌中獲得對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詩歌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作者的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詩歌中感人的意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體驗是吟誦的升華,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體驗詩歌時,一定要注意找準切入點。在教授《蜀道難》時,我讓學生從找出詩中相互照應的句子以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并且使學生在反復吟誦中體味蜀道之高,蜀道之險,蜀道之危;在教授《登高》時,我讓學生找準表示作者情感的詞“悲”入手,體驗詩人的悲傷情懷。

      3.研習。詩歌的研習主要是學生在體驗把握作者的感情之后,對詩歌進行的有效解讀,包括詩歌的意象與意境的賞析,語言的品評以及技巧手法的賞析。詩歌的研習應注意整體解讀與特色解讀相結合。詩歌的整體解讀有時需要聯系時代背景,有時需要知人論世,教師可以把相關的內容印發給學生,以便學生根據相關內容解讀詩歌。

      詩歌的特色解讀一般是對本詩區別于其他詩歌的地方,或者是同一詩中本句區別于其他詩句的地方進行的有效解讀。比如,《琵琶行》區別于其他詩歌的地方在于詩中對音樂部分的描寫,那么我們就要重點賞析這一部分詩句,看詩人如何描寫音樂。這就涉及到語言、手法、情感等內容。李清照的《如夢令》中“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蘊涵著豐富的意蘊情感,就很值得揣摩推敲,我們就要對其進行重點研讀。

      詩歌的研習在組織的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為主,以教師的輔導為輔,把主動權放給學生,讓學生在讀、品、研中提升詩歌鑒賞水平。

      4.改創。詩歌學完后肯定有一部分學生感覺意猶未盡而“蠢蠢欲動”,提筆賦詩。當然我們不主張我們的學生全部會寫詩作賦,但適當進行詩歌改創對學生理解把握詩歌有著積極的意義。

      史建筑老師在詩歌教學時,常常讓學生對詩歌進行改創。他稱之為“文本變奏”。他的學生將李白的詩句“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改創為一首詞《釵頭鳳》:“高堂口,明鏡頭,容顏永駐何時有?世事惡,人情薄,白發滿眼,肝腸滿愁。嘆!嘆!嘆!朝青絲,暮白首,無奈飲盡杯中酒。韶光流,志難酬,吾欲從頭,天時不留。過!過!過!”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也讓學生用詩歌進行過改創,不過學生更喜歡用散文化的語言對詩歌進行改創。在學了《琵琶行》之后,學生將“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改寫為:“傍晚,潯陽江頭。漫山荻花隨風起舞,吹散的白花斜躺在紅楓葉中,紅色中點綴的白那么醒目,那樣凄涼。遠處山無生機,近處江水悠悠。我的心情猶如這江,這山。”雖不是上乘佳作,但常練定會有更大收獲。

      蜀道難的作者范文第5篇

      關鍵詞:李白;山水詩;藝術特色

      李白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奇才,也是時代造就的一位偉人。其詩大多數強烈抨擊當時的黑暗政治,深切關懷時局安危,熱愛祖國山河,同情下層人民,鄙夷世俗,蔑視權貴,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他善于從民間文學中吸取營養,主題想象豐富,風格雄健奔放,色調瑰瑋絢麗,語言清新自然,往往以豪邁曠達的襟懷、奔騰澎湃的感情、傲視人生的個性、豐富奇特的想象,使其詩閃耀著浪漫主義色彩,是繼屈原之后,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不拘以往格局,摒棄消極婉約的手法,以強烈抒情,善于夸張的藝術特色,為中國古代浪漫詩歌立下典范,具有不平凡的意義,尤其在山水詩方面獨樹一幟,頗值得研究。

      一、以豐富奇特的想象,大膽的藝術夸張,充分地表現詩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

      李白詩歌的想象,奇特驚人,顯示了超凡的創造力,創造了許多常規不可思議的詩歌形象,他既尊重傳統,學習前人,又勇于創新、超越自我。他那種灑脫的藝術風格是前無古人的,他的許多詩的寫法也是前人不敢想象的。如:“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送韋八之西京》);“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詩歌大膽運用恰當的藝術夸張,給詩歌帶來神奇的魅力。李白的夸張手法是很富有創造性的,對于事物的美好和丑惡具有愛憎分明的態度,非夸張就很難表現他那巨大而強烈的思想感情,所以他的夸張都達到“天衣無縫”的境界,使人覺得非如此不可。如《蜀道難》,他用“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來形容蜀道的險峻。

      二、形式自由,題材廣闊,浪漫主義范圍比較廣泛

      李白詩歌突破了形式的束縛,自由活躍,摒棄了建安以來柔靡婉約消極的風格,使其詩風更為雄渾,積極向上,情感更加真摯。如七言樂府《蜀道難》全詩氣勢盤郁,聲調鏗鏘,一氣呵成,句法從三字句、四字句直到七字句,參差有致,富于變化。同時,作者善于以奇特想象,奇幻無窮的筆鋒,勾畫出奇特景象,渲染濃烈氣氛,又能表現作者積極樂觀的精神境界,例如:作者要抒發對世路艱難的感嘆時用“行路難、行路難!”三字句詠嘆調;要表現緊張氣勢的氣氛及奇特景象時,用“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這樣的4字句表示緊張的節奏;要表現綿長的秋思時,用“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這樣的11字句,連續不斷。使其感情更加悠然綿長,令人回味無窮,充分表現了詩人杰出的才能。

      三、語言自由流暢,清新自然

      在語言的運用上,李白主張自然,反對雕琢,他在詩歌中論詩時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又說“雕蟲喪天真”,都是這主張的說明。他反對浮華雕琢的作創風格。在《白話文學史》中著重評價李白的特別長處其中之一:他是有意用“清新”來救“倚麗”之弊的,所以他大膽地運用民間的語言,容納民歌的風格,很少雕飾,親近自然。李白不僅批判地繼承了漢魏以來優秀詩人的語言技巧,同時,他又是繼屈原之后能認真而多方面地向民間詩歌努力學習的偉大詩人之一。從藝術方面看,他在這種繼承和學習所取得的顯著成績是詩歌語言上的卓越成就,從而形成他生動、明凈、華美自然的語言風格。

      李白在摒棄六朝時期華靡詩風的同時,積極繼承了陶淵明、謝靈運、鮑照、謝朓和庾信等人的語言藝術。杜甫贊美他的作品說:“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李白曾經稱贊或引用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山水含清輝”以及謝朓的“澄江靜如練”、“朔風吹飛雨”這些清新、自然而富有創造性的名字,說明他描繪自然景色的作品,的確受了二謝的影響。由于他在吸取民歌語言藝術的同時,又批判地繼承了詩人特有的優良的藝術傳統,所以他的語言,在生動、自然之外,又具有明凈、華美的特點,加上浪漫主義的想象力和豪邁奔放的熱情,使他的語言具有如前人所說的“豪華”和“豪放”的特色,給人以渾然天成的美感。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 中國文學史編寫組《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版。

      [2]中國李白研究會 馬鞍山李白研究所 合編《李白研究論文精選集》.太白文藝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3]林家英《李白研究》。

      [4]游國恩 王起 等《中國文學史》.1963年7月第一版。

      相關期刊更多

      中國名城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共揚州市委

      茶博覽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

      地方文化研究輯刊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西華大學地方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中心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亚洲精品N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 久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 | 亚洲18在线天美| 亚洲女人影院想要爱| 亚洲狠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亚洲韩国在线一卡二卡| 亚洲成在人线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 亚洲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亚洲|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人妖|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全集亚洲| 亚洲无限乱码一二三四区|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亚洲爱情岛论坛永久|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 |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美国毛片亚洲社区在线观看| 久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