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學習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對于初學者的指導
對于教師而言,應該在學生剛接觸生物課程階段,向他們解釋本門學科學習的目的、意義。向學生們介紹一些生物課程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從一開始就知道如何進行生物學習。要求學生在學習前制訂學習計劃,在課前能夠認真預習,在課上能夠專心聽講,在課后能夠及時復習,在做作業前能夠認真看一遍書,做作業時能夠獨立完成。
二、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
生物學有著與別的學科不一樣的特點,同學們要思考的對象是一些陌生的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無機物等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系。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先把這些陌生的名詞、術語和概念記住,然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學習他們之間的規律上,著重理解生物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相互關系。
三、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生物的理論知識與我們的自然、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比如,路邊的花花草草和各種動物,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習的目標,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注意他們的生長特點和規律,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要與這些實際相聯系,這樣才有助于快速準確地理解和記憶課本上的理論知識,也有助于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
四、養成課后歸納的好習慣
對知識的歸納總結能更好地理清知識的脈絡,為有效的復習打下基礎。歸納包括三部分:基本知識的歸納、習題的歸納和特殊知識點的歸納。基本知識的歸納重點是把書本上的知識點整理出來,解釋各個術語的含義,并標明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種歸納能幫助你準確地理解并牢固地掌握課本的知識。習題的歸納就是把做過的錯題、典型例題歸納在一起,寫出解題思路及步驟。特殊知識點的歸納就是把平時學習中沒掌握好的、容易忘記的、易混淆的、特殊的知識和例子積累下來,這些歸納要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做充分了,最好是每次課后都做個總結,這樣就避免了考試前總復習時再花大量時間去總結。
【關鍵詞】初中生物;學習方法;死記硬背;探究
【中圖分類號】g430.21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326-3587(2014)04-0127-01
從小學到中學,學生一直受的是應試教育,處于被動的地位。從早到晚,從周一到周末,每天重復著幾門所謂主科的學習。上課教師拼命灌知識,課余學生拼命做習題。接著是無數的大考、小考從來沒有人過問他們的能力、素質,老師讓干什么干什么,不能主動地學習,怎么會有好的學習方法呢?
一、幫助學生尋找學習動力,為素質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礎
高考不單獨考生物了,變成了綜合學科,生物占的比重不大,許多學生學習沒有動力,因此幫助他們尋找學習動力,使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成為當務之急。只有想學了才能在此基礎上傳授知識,培養能力。
1、滿腔熱情、恰到好處地宣傳學習生物學知識的重要性。從緒論課開始,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就要滿腔熱情地向學生講明生命科學的現狀和前景,講明生命科學在工農業、醫學等生產實踐中的重要作用,講明人們的衣食住行離不開生物。人類社會所面臨的許多重大問題如糧食、人口、環境污染、自然資源短缺等我解決都依賴于生物學的研究,講明21世紀將是生物學的時代,使學生對生物學的重要性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2、聯系實際、講求實效,使學生充分感知到學習生物的重要性。僅憑教師的口頭宣傳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充分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生命科學的重要性。如講課時密切結合生產生活實際,讓學歷生自己用所學知識去解答一些實際問題,看懂一些常見的化驗單,校園內各種花草樹木的識別,克隆羊到底是怎么回事等,再列舉國內外的一些科學研究動態、重要論文,甚至一些重要案例,以及發達國家對生物學的重視,每年用于生命科學研究經費等,使他們體會到生物知識無處不在,無處不有,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
3、銳意改革、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已喚起學生學習熱情的基礎上,我們還要以極大的熱情去上好每一堂課。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每節課、每個環節都能有新鮮感、滿足感,注意力高度集中。只要我們努力去做,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對生物產生足夠的興趣,有了學下去的強烈欲望,就會在平時刻苦學習,而不至于考前臨時突擊,死記硬背了。
二、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素質
有了良好的素質,學習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而要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和發展各方面的能力應是最關鍵的因素。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應在課堂教學中。傳授知識與能力培養應是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
1、探索式教學是培養學生素質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學會問題即可,一般是先給概念、結論,再解釋、分析,忽視推導、探索過程,因此學生對概念、原理等總是圄圇吞棗,生搬硬套,根本不理解,學習時只憑死記硬背,學生負擔很重,效果則不佳。
以觀察、實驗、分析、比較、討論,最后得出結論為主的探索式教學法則可以使學生有充分地成為學習主體的機會。在這里教師要甘當導演,搞好教學過程設計,準備好充分的背景材料。在課堂中適時的指揮銜接、引導、總結,變一言堂為群言堂,學生在課堂上是演員、是主人,在不知結論的情況下,經過教師的啟發和自主的實驗、探索、討論、研究,最后總結出科學的結論。學生自然會在其中得到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歸納、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此外學生還會產生身臨其境的科學探索感覺,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質。當然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不是所有的課都可以用這種方法進行的,但我們一定要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能用上的一定要上。
2、實驗課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的科學,實驗是鍛煉學生技能、傳授生物學知識、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以往實驗和教學是脫節的,一般都是先講課,后做實驗,應付了事。現在我們則是邊做邊講課,把新授課與實驗課結合起來,把能在實驗室上的課盡量在實驗室上,演示實驗盡量變成學生實驗,邊實驗邊討論講解,對于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有時還可有意
置一些困難,讓其自己分析解決,甚至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觀察、分析能力還鍛煉了其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培養了創造能力。
3、讓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許多學生根本找不出問題,一看書,什么都懂,一做題又什么都不會了。學習就應該是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教師就必須在教學中注意油墨疑問,不斷創設新問題,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對提出問題的學生要鼓勵、表揚,不論多么簡單的問題都要耐心解答,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而又沒有任何包袱,學生思維開闊了,自然學起來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了。
英語學習 興趣 學習方法 學習習慣
“我是中國人,何必學英文,英文學不好,說明我愛國。”這是學生自編的一句順口溜。這句順口溜的背后隱藏了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學生不喜歡學習英語,英語的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負擔。英語真有那么難學嗎?我們是否應該像同學們所期待的那樣,取消英語這門課程呢?
只會說家鄉話,難以走出家門!只會說中國話,無法面對世界!英語的學習是大勢所趨。那我們怎樣才能學好英語呢?
一、信心是學好英語的前提
作為學生要樹立信心,要堅信自己能學好英語。只要有信心,有希望,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作為老師,要給學生增強成就感。提問時,要有選擇性,不要提問高于學生實際水平的問題,在學生回答正確后,要適時地表揚鼓勵,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
有一件事,記得特別清晰。那時剛學習音標,老師讓我們先自己拼讀單詞,是London(倫敦),結果我們都拼成了“啷當(lang dang)”。老師沒有批評我們,而是表揚了我們,他說:“你們學的很快,而且敢于說出來,你們的拼讀也很有創意,大家應該學習。學英語就得這樣,膽大,臉皮厚”。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很大,至少它堅定了我學好英語的決心,而且,整個求學階段,我的英語也一直是不錯的。
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而且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最有效的內部動力,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記得,我剛學英語時,連26個字母都不會。我們老師就以撲克上的標識為導入點,教我們26個字母的發音。當時覺得,英語原來這樣簡單,就在生活中啊,逐漸的我也就喜歡上了英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把自己的興趣與英語學習結合起來,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條件。幫助學生發掘自己的興趣,并將其與英語學習結合起來,喜歡電影就看英語的,愛看小說就讀英語的,熱衷于廣播就聽英語的……只要通過英語這個媒體做他喜愛的事,他就走向了英語學習的成功之路。 有個學生英語基礎不太好,但是特別喜歡唱歌。發現了這一點,我就不斷地鼓勵她唱英文歌,在學校的文藝匯演中,她的一首“Yesterday once more”轟動全校。從此,她愛上了英語,雖然,她最終的成績不是特別理想,但我相信,在英語學習的這條路上,她會走的越來越順。
三、教會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
許國璋先生說:“學外語,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讀,多記,多講,多寫,自有水到渠成之日。”古人都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英語學習更是如此。
1.詞匯學習
(1)強化音標教學
音標是學習詞匯的關鍵。在學習音標時,要保證全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能掌握48個因素的發音,并能根據拼讀規則,拼讀單詞。在教會了音標之后,要強化音標的使用。學習新單詞之前,先要求學生自己拼讀,遇到比較難的,學生自己實在無法解決的,再集體解決,在用中鞏固已學知識。一些固定搭配,發音規則,則要求學生總結掌握,以方便記憶。比如說“tion”組合,一般發[tn]或者[n],這樣在記憶單詞出現這種發音時,基本就是這個組合。
(2)諧趣記憶法
自己編制一些好記憶的順口溜,比如:初中階段遇到的以字母“o”結尾的名詞變復數加“es”的情況,一般有四個詞:negro,hero,potato,tomato,我們可以這樣記:黑人英雄吃土豆和西紅柿。
(3)聯想記憶法
在英語學習中,學會聯想是非常重要的。如:我們學到“turn on(打開)”這個詞組,立馬就要聯想到“turn off(關閉),turn up(調高),turn down(調低)”這樣,關于“turn”的詞組,我們就都掌握了。
(4)“5”的原則
“5”的意思就是每天記住5個單詞。一個語言學家研究出來,每天記5個單詞是最佳的。只要你能持之以恒,這個magic 5為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2.語法學習
在英語學習中,如果說詞匯是一個人的血肉的話,那么語法就是他的骨架。怎樣才能解決語法這個攔路虎呢?
(1)上課認真聽講,系統掌握
課上,老師講語法時,要認真聽講,從整體把握,然后輔以大量的練習。比如說:在學到被動語態時,要多寫出幾個主動語態的句子,做變換。尤其是那些省“to”的不定式,被動要補“to”;含有雙賓語的結構,變被動的兩種變法還有那些主動表被動的形式。這些掌握了,被動語態也就沒有問題了。
(2)建立錯題集
初中階段所學的語法知識就是那么屈指可數的幾個,但是一錯再錯的現象在學生中卻非常普遍。我覺得問題的關鍵在于沒有徹底弄懂錯誤的原因或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你要把錯的題仔細研究透,錯在哪里?是對該知識點不了解還是粗心大意所致?如何改正?怎樣才能避免類似錯誤的發生?是否還有其它的解法?經過這一番反思之后,再把它們記錄到“錯題庫”中去。以后再碰到類似題目就基本上可以杜絕錯誤的發生。
3.交際
學習語言,最終的用途是交際,而不是要你記住多少單詞,多少語法。《大綱》指出“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語感,獲得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為真實交際打下基礎”。學習語言的關鍵在于運用。所以,我特別重視課前5分鐘的每日播報,這是我為學生創造的自由的全英文時間,在這5分鐘里,學生可以對話,可以唱歌,演小品等等,只要是全英文的都是可以的。學期末,我發現這個班的口語和英語語感要明顯高于其他班級。
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課前預習的習慣
在每次上課前,都要求學生預習單詞和課文,把不會讀的,不明白的地方,標記出來,上課有重點的聽。
2.課上認真聽講的習慣
上課要求學生認真聽講,真正做到“五到”,也就是:“心到、手到、耳到、眼到、口到” 。具體地說,就是要聚精會神聽講,心隨老師走;隨時做好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注意聽老師的發音,掌握基本的語音、語調;觀察老師的板書,與聽到的信息相結合,方便記憶;會就要說出來,告別“啞巴英語”的時代。
3.課后,獨立完成作業,并且及時復習的習慣
(1)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學完每一課,一定要認真完成規定的作業,筆頭作業要動一動筆,口頭作業要動一動嘴,提高聽力要練一練耳,它是消化知識和鞏固知識的過程。
(2)及時復習的習慣
一、合理使用突出標志
標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記號。它以單純、顯著、易識別的物象、圖形或文字符號為直觀語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還具有表達意義、情感和指令行動等作用。標志,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表明特征的記號。突出標志的使用在生物學習中很重在,一是能加深記憶,突出重點、難點內容,二是能給今后復習或平時查找時提供方便。許多學生在聽課時喜歡在課本上的文字下面做下劃線或對其做上突出標志,這是最常用的兩種策略。但是很多學生不懂得做下劃線或突出標志的最佳方法,因此,有時看到整頁紙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下劃線。其實,畫出較少的關鍵字的效果最佳,而且選擇性十分重要,最好是對畫線的內容進行限制。例如,教師在講解了視覺的形成原理后,可以讓學生在課本中一些關鍵字的下面做下劃線,表示為“視覺的形成過程大致是: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并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像。視網膜上有對光線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像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二、通過畫圖掌握生物知識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要對所學內容的結構與組織有所理解,繪制直觀圖是非常有效的,與列出文本提綱相比更具優勢。比如通過記錄各種觀點間的因果關系,進行比較和對照,并舉出例子,以此來表示相互間的關系,可以加強記憶。生物學科概念中的一些相似或相反的例子,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先天行為與后天行為,病毒、細菌與真菌等,通過分組比較,可以更深刻、形象地理解各概念間的本質區別與聯系。又如,通過圖示法可以用來歸納幾個重要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進而建構整個知識框架,從而使所學知識更為系統化、條理化。例如,在學習發育的方式時,可以按不完全變態和完全變態的發育過程,一邊講述一邊在黑板上畫出簡圖。不完全變態:卵幼蟲成蟲;完全變態:卵幼蟲蛹成蟲。通過這樣的發育變化過程,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些簡筆畫和配合的文字說明上,很快就掌握了這一知識。
三、活用記憶法提高生物知識的識記能力
記憶法是記憶的方法,常見的記憶法有編故事記憶法、連鎖記憶法、形象記憶法、口訣記憶法、聯想記憶法、歸納記憶法、圖表記憶法等。記憶方法多種多樣,只要做個有心人,不斷摸索,不斷總結,就一定能歸納出更多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在生物教學中可用的記憶方法很多。方法之一是編制口訣。如,三種元素氮、磷、鉀的作用:鉀促莖桿健壯,磷開花結果、莖葉生長需要氮。口訣大都押韻,朗朗上口,趣味性強,不但可減輕大腦負擔,而且記得牢。方法之二是詞義功能記憶法。例如,根尖的結構,根冠:通過“張冠李戴”中“冠”的意思是帽子,起保護作用,而根尖好像戴了頂帽子,叫根冠。分生區:能保持分裂能力的細胞群構成的組織。伸長區:雖然不具備分裂能力,但是具備伸長能力的細胞群。成熟區:細胞不能分裂和伸長了,已經生長成熟了。方法之三是成語記憶法。例如,牽一發而動全身——食物鏈中每種生物都有其重要地位,一種生物的數量發生變化,整個食物鏈都會受到影響。無中生有——光合作用中的物質變化,綠色植物能把二氧化碳和水(無機物)合成為有機物糖類。方法之四是俗語記憶法。在講解蒸騰作用的意義時,可以利用大樹底下好乘涼引出蒸騰作用有利于提高空氣濕度,有利于降低植物自身的溫度;而利用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提問植物體內水分為什么往高處流,引出蒸騰作用能促進根對水分的吸收,促進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方法之五是概括記憶法。將難以記憶的內容按一定的方法列出,如提取關鍵詞等,然后再將關鍵詞組合起來,順次記憶,力求簡便易記。例如,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結構特點:體長、壁薄、面大、酶多。方法之六是利用“凝固理論”來記憶。根據大腦在接受外來信息時會發生信息干擾的心理學知識,讓學生在接受信息后及時休息,就會使記憶在大腦中“凝固”下來。因此,要讓學生把記憶難度大的知識在臨睡前去記憶,會提高記憶效果。
四、通過實驗解答問題
生物實驗是學生獲取生物知識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師講解生物學概念、規律的基礎,更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作為初中生物教師,應充分引導學生掌握這種認知方法,掌握一定的實驗操作技巧,并貫徹到學習中去,培養學生勤動手、勤思考的能力。在生物教學中,凡是應該讓學生看到的,盡量讓他們看到,凡是可以讓學生做的,盡量讓他們去做。例如,教材中“練習使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和“觀察種子的結構”等基本實驗,都是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能力最好的途徑。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應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每位學生都能親自動手、親自操作,體驗生物實驗的樂趣。實驗時,首先要求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驟和注意事項,然后要求每位學生在規范操作每一步,在規范操作訓練中幫助每位學生熟練掌握操作步驟。同時,教師還要盡可能多地增加容易操作的實驗,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動手機會,以便更好地培養他們動手操作的能力,使枯燥的書本知識形象化、生動化,進而促進學生愛學習并樂于自主探究。
1.預習方法
在指導學生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1)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節知識的概貌。(2)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方法上可采用隨課預習或單元預習。預習前教師先布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
2.聽課方法
在聽課方法的指導方面要處理好“聽”、“思”、“記”的關系。
“聽”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識,教師講課要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滿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講授時間,使學生聽之有效。
“思”是指學生思維。思維是學習方法的核心和本質的內容,會思維才會學習。
“記”是指學生課堂筆記。初一學生一般不會合理記筆記,通常是教師黑板上寫什么學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記”代替“聽”和“思”。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導學生做筆記時應要求學生明確“記”是為“聽”和“思”服務的。
3.課后復習鞏固及完成作業方法
初中學生課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復習,以致出現照例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應有作用。為此在這個環節的學法指導上要求學生每天先閱讀教材,結合筆記記錄的重點、難點,回顧課堂講授的知識、方法,同時記憶公式、定理,然后獨立完成作業,解題后再反思。在作業書寫方面也應注意“寫法”指導,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要規范、條理要清楚。
4.小結或總結方法
在進行單元小結或學期總結時,初一學生容易依賴老師,習慣教師帶著復結。我認為從初一開始就應培養學生學會自己總結的方法。在具體指導時可給出復結的途徑。要做到一看:看書、看筆記、看習題;二列:列出相關的知識點,標出重點、難點,列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三做:在此基礎上有目的、有重點、有選擇地解一些各種檔次、類型的習題,通過解題再反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歸納出體現所學知識的各種題型及解題法法。
二、數學學習方法的形式
1.課程式和講座式
課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學的前幾周內安排幾次向學生介紹如何學習數學,提出數學學習常規要求的課。講座式可分專題進行,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紹“怎樣聽課”、“如何學習概念”、“解題思維訓練”等。
2.交流式
讓學生相互交流,介紹各自的學習方法。可請本班、本年級或高年級的學生介紹數學學習方法、體會、經驗。這種方式學生容易接受,氣氛活躍,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學習促進的作用。
3.輔導式
主要是針對個別學生的指導和咨詢。任何一種學習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適合的,這時就應該深入了解學生學習基礎,研究學生認識水平的差異,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法作不同的指導或咨詢。尤其是對后進生更應特別關注。許多后進生由于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一般指導對他們作用甚微,因此必須對他們采取個別輔導,既輔導知識也輔導學法。因材施教,幫助每一個學生真正地去學習,真正地會學習,真正地學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