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仁愛版七年級上冊英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新瓶巧裝舊酒,溫故以引新
這種創設情境的方法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運用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或者將新舊知識進行對比,把學過的內容在新的情境中再現,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溫故而知新,從而豐富學生語言,培養他們活用語境的能力,如仁愛版英語七年級上冊中,在教學whose引導的特殊疑問句時,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whose和who的區別和運用,反復運用句式“Who is……?”and“Whose is……?”如問一個被蒙面的學生:“Who is this?”學生回答“He/She is……”然后教師又問“Whose is this pencilcase?”學生回答:“It is Wang Yao’s.”這樣,讓學生反復地進行對比操練,學生在新的情境中就能很快掌握Whose引導的特殊疑問句。
二、音樂營造氣氛,漸入學習佳境
貝多芬說過:“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一段富有表情的對話、短文,再配上優美的音樂,讓靜止的、一成不變的文字變成豐富多彩的對話交流情境,可以啟迪學生的智慧,豐富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下冊中Unit 5 Topic 1 Section C,教師可播放優美動聽的樂曲《The Soud of Music》,悅耳的歌曲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創設出家庭中歡快生活的情景,師生在情景中富有表情地開展教師自編的對話,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佳境,從而輕松體驗the Von Trapp family 的生活情景。
三、結合教材巧設“景”,身邊事物皆角色
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是學生最容易認知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習需要,盡量用一些易于準備的或家庭日用品作道具,特別是讓學生和事物合理擔當角色,結合教材內容巧設情景。如仁愛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下冊中的 Unit7 Topic2中,要求學生把家中的米飯、蛋、小鍋、鍋鏟、菜飯等炊具帶到課堂,并根據本文所需準備相應的食物進行情景對話。表演時,要求對話雙方(Kangkang and his mother)都盡量用新學的詞匯、短語和表示制作食物過程的表達來進行交流。這樣,既讓學生親身體驗了食物的制作過程,同時也讓學生熟悉了對話內容。如:Mom, I will make fried rice for our food festival.First…,Then…,Next…,Fimally…等等。
四、生活場景當材料,加強互動練能力
生活中的小片段,電視欄目往往是情景模擬的好素材。如果要進行日常用語的教學,教師可引導學生來一次現場模擬“警察辦案”“實話實說”等,讓學生分別扮演警察和采訪對象等,運用英語進行對答。例如,仁愛版八年級英語下冊中的Unit6 Topic2,在學習過去進行時態時,可讓學生幾人一組搞一個警方對前一晚上盜竊案的調查活動,一人扮演警察,其余學生扮演群眾(盜竊犯就在其中)。警察:What were you doing yesterday evening?群眾:I was watching TV at home?或I was having supper in a restaurant…最后直到警察發現破綻找到真正的盜竊犯為止。這既訓練了學生的口語,又增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
五、現代手段恰當用,情景生動促高效
【關鍵詞】新課改;仁愛版教材;初中英語;詞匯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初中英語階段詞匯趣味教學是諸多初中英語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所重點考慮的一個課題。英語從文字表述和語言使用上都與漢語截然不同。相當多的初中生在進入中學之后在英語學習方面依舊缺乏心得,也不能夠使用英語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更不用說使用英語去與外國人交流了。分析這些問題和障礙,詞匯量的缺乏是主要原因。因此在初中英語的教學過程當中,對于學生進行卓有成效的詞匯趣味教學,使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詞匯,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語詞匯趣味教學應該遵循的幾個思路如下:
1.制作和使用教具,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老師為了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應該制作和使用詞匯學習資料,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分析發現,很多時候英語學習資料盡管只是一個外在的圖形表現,但本身蘊含著深厚的知識底蘊,因此,僅靠學生獨立完成詞匯學習資料的制作顯然是不現實。教師應該承擔起制作詞匯學習資料的主要任務,將詞匯學習資料的制作當作備課的內容認真對待。在具體的準備當中,應該采用靈活審慎的思路來進行相關圖表的制作。力求知識的嚴謹性和內容的豐富性兼顧,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而言,在詞匯學習資料的制作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將詞匯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非常明確的標注。不誤導學生,不讓學生產生誤會。在進行于形容詞相關的圖形制作的過程當中,應該重視的詞匯學習資料構成詞語之間邏輯關系的區分。
例如:在進行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七年級上冊《Making new friends》這個單元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就應該根據交朋友的主題,圍繞與交朋友有關的場景,將“朋友”作為中心詞,列出與之相關的數個詞匯,將這些詞匯以視頻、圖片等形式展現出來,將之劃歸為具體可感的多媒體資料,用這樣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分析所有的形容詞詞匯,我們發現,詞匯之間缺乏緊密的邏輯關系。因此,我們應該將不同性質和不同情感傾向的詞匯放置在不同形狀的詞匯學習資料工作當中,以直觀的方法幫助學生去區分和理解詞匯的不同分類。
教師在制作詞匯學習資料的過程當中,還要重視詞匯學習資料的易于理解性。因為學生和老師的學習背景不同,因此老師和學生在詞匯占有量和運用能力是截然不同的,一般而言,學生在這些方面遠不及英語老師。老師應該充分考慮這種現實情況,在制作詞匯學習資料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在課堂的邏輯設置上盡量簡潔明了,讓學生易于理解。應該認識到,詞匯學習資料方法的運用最直接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詞匯學習的效率,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它只是在學習英語過程當中的一個副產品,絕不能為了單純強調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將詞匯學習資料進行過于復雜的設置,避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2.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為了提升初中英語詞匯趣味教學的教學效果,當前還應該考慮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鈦生自主學習。應該認識到,學生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主體,對于教學效果的產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初中英語課堂上進行詞匯趣味教學的過程當中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老師在進行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Getting together》一課教學的時候,可以考慮給學生一個簡單的小范圍內的動詞詞匯學習資料制作的示范,并且給學生留下作業,讓學生在業余時間進行余下部分的詞匯學習資料的制作。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上抽出一部分的時間,講評學生所完成的作業情況,并且糾正學生在學習和完成作業過程當中的謬誤,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良好的思維方法。
英語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獨立完成的過程,無論老師有多好的方法,最終也需要學生去主動實踐。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去獨立完成詞匯學習資料制作的相關工作,就是在引導學生去主動地思考和學習英語,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為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而這樣的方法往往能夠快速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在這里教師如果一味地強調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一味引導學生來使用老師自己制作的詞匯學習資料來開展自己的學習,就會讓學生陷入另一種思維僵化的循環當中,產生依賴的想法,而不去主動動腦思考與詞匯學習資料相關的問題。這種錯誤的傾向,一方面會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詞匯的時候效率變低,同時也會禁錮學生的思想讓學生的思想停留在一個比較低級的維度上,詞匯學習資料教學方法的應用,也并沒能最終達到大幅度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針對這種情況,老師應該在自己制作詞匯學習資料的基礎之上,引導和鼓勵學生通過詞匯學習資料的制作,進行自主學習。
3.重視發揮網絡的作用
為了兼顧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趣味性和在新課程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荼的現況,老師在進行初中英語詞匯趣味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重視發揮網絡的作用,讓網絡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助力。在以共享為特征的網絡時代,老師和學生不能夠僅僅停留在閉門造車的階段,完全依靠自己獨立制作詞匯學習資料來支撐初中英語詞匯的學習。為了更加快速地完成英語教學的任務,達到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的目的,老師應該考慮將互聯網工具引入到教學當中。
隨著詞匯學習資料在初中英語詞匯趣味教學當中的不斷普及,各地英語老師和學生都在探索使用詞匯學習資料來進行英語詞匯的教學和學習。為了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各學校可以考慮在網上建立一個信息交互的平臺,將各自制作的詞匯學習資料上傳至網絡,在互相交流當中,減少各個學校在重復制作詞匯學習資料過程當中所浪費的時間成本,以達到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的最終目的。
例如:在進行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七年級下冊《Our school life》這一單元的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各地學校生活的相似性,老師在進行教學課件準備的問題上可以考慮通過網絡平臺互通有無。可以考慮在應用的教學聯盟的基礎之上,采用開設英語論壇的方法將自己和學生制作的詞匯學習資料上傳到相關論壇,以論壇為媒介對信息進行分享。這種方法能夠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4.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特別是新課程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荼的當下,抓住學生英語學習的痛點,重視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初中生的英語詞匯學習提供幫助,是當前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面對這樣的現實情況,針對當前英語教學過程中產生的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當前應該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在重視因材施教的同時,還要想方設法,將更多新鮮、有趣、有效的方法應用其中。
【參考文獻】
[1]鄒夢琴,顏曉華.詞匯學習資料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5):37-39
[2]鄒菁.運用詞匯學習資料轉變英語學習方式[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0(8):44-48
[3]潘慧英.趣味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校園英語,2016(15)
[4]馬素琴.關于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J].中華少年,2016(03)
[5]朱穎.初中英語詞匯趣味教學淺談[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2(35)
[6]金海艷.實施初中英語詞匯趣味化教學的主要方法分析[J].校園英語(教研版),2012(09)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學習興趣
《英語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面向全體,關注個體,尊重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課堂教學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能讓英語課堂變得豐富多彩,生動有趣,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根據中學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在教學中應該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寓教于趣,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營造平等、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where's the backpack?Section A時,教師要拿許多學生既熟悉又能用英語表達出來的物品,如鋼筆(pen)、直尺(ruler)、書(book)、書包(bag)等。放在不同的位置,反復演練in、on、under等介詞和重點句式Where is/are……?it is/are on/in/under……。在演練的過程中讓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即直觀又容易理解,比教師進行單調的講解效果要好得多。最主要的是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和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設置階梯性的課堂教學目標
設置階梯性的課堂教學目標能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學目標設置的是否得當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智力特點以及個性需要的不同為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最大限度、最廣泛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仁愛版英語九年級下Unit 5 Knowing about China.Topic 1 How muchdo you know about China?Section B時,就可以設置三個階梯的目標。第一階梯要求學生會讀懂短文,掌握所學單詞和詞組。第二階梯的目標是在第一階梯的基礎上加上了要掌握that和which引導的定語從句。第三階梯的目標是在第二階梯的基礎上加上了只能用that的六種情況。這樣分層次的設置教學目標,教師教起來輕松,學生學起來省勁,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三、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是進行教學活動的基本形式,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方法的好壞。在英語教學中,必須注重中學生的年齡特點,不斷的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教師在角色上要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促進者,輔助者和引導著。更好地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課堂更加自由開放、富有情境性,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如在教學七年級七冊第一單元whats this in english?SectionA日寸,先讓學生課下自己找一些能用英語流利表達的物品放在書包里。上課后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比賽,各小組把放好物品的書包擺在講桌前,然后選出兩個代表,其中―個用布把眼睛蒙上,另―個問whats this in english眼睛的同學從書包里拿出一個物品回答its an apple等。如果不確定,可以問is this apple?另一個.人回答Yes,it is或No it isnt然后繼續,在規定的時間內說得多的為優勝組,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在動口、動手、動腦中,鍛煉了思維能力,學到了新知識,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激發和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鼓勵學生探索
【關鍵詞】初中 英語 影視 教學 提升
對于初中英語教學而言,影視資料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有效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師生之間的和諧互動,從而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影視視頻教學往往能夠創設真實的語境,通過臺詞和對話,充分地展現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讓學生對語言實現貼切的理解。比如,在仁愛版八年級上冊中的cover,其意義是“覆蓋”,但是通過觀看軍事題材的視頻之后,同學們會發現這個單詞還有“掩護”的意思,這樣也實現對學生知識的拓展。當然,影視視頻教學也有薄弱環節,如無法科學把握,課堂就會流失成只看“電影”而不學知識的娛樂課。
一、做好視頻的選擇
對于給初中生看的影視片,其思想性、健康性最重要的,與此同時,難易程度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在影片的選擇中,前兩者基本上是可以保證,而對于其難易程度也是初中英語老師要考慮的問題,比如,對于影片的題材、語速,以及生詞量等。在本校的影片中,多以學生推薦的電影創作為主。除此之外,因為影片也是為教學服務,因此一定要與教材的內容相關聯。比如,在仁愛版八年級上冊的unit4 Topic2有關機器人的發明,就可以配以《機器人歷險記》這個影視,這樣,一方面能有對學生起到勵志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非常有利于對學生價值觀和情感的培養。此外,選擇影片的題材時,一定要注意選擇一些大眾化的經典影片,比如,《白雪公主》《獅了王》之類的;此外,還要考慮到語速和語法的結合,這樣可以選擇《梅茜的世界》或者是《新成長的煩惱》等。當然,對于初中生英語課堂所用的影片一定不能少了字幕,否則學生看起來會很吃力,字幕最好是中英文一起的,這樣便于學生及時理解。
二、做好課程的設計
課程設計所包括的內容豐富,既要對鏡頭、畫面進行凈化處理和剪輯,又要在觀看的過程中適時給學生提供一些作業,以及提出一些要求,或者是在影視播放結束后做一些重點總結,或者是話題設計。與此同時,受初中生本身的知識結構的影響,影片之前最好有一段歷史文化背景的介紹,這樣便于學生對作品內容的解讀。
1.將不適合初中生看的鏡頭或者畫面刪除。在《斯巴達三百勇士》中,受其歷史題材的影響,影片中出現了一些血腥的畫面,因此筆者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做了刪減的處理;《戰馬》因受其播放時間的影響,將本來146分鐘影片縮減至95分鐘。
2.注意影片是為學習服務的,防止學生沉謎于劇情。在筆者的工作中,通過多次的對比發現,影片的時間在90分鐘左右比較適合,這樣,可以保證學生對劇情的把握,同時,也能保證每隔10分鐘左右向學生提示學習的“要義”。
3.注重影片結束前的總結和提高。對影片的剖析和總結一般都是放在影片結束后,一方面不會讓老師的想法影響到學生,也便于學生自己對影片的理解和討論。比如,在《潮拜購物狂》的影片結束后,可以引導學生對正確的消費觀的認識;在《公主日記》的影片后,可以對學生強調責任的重要性等。
三、做好評價機制的設定
對于任何一種教學方式而言,都少不了要進行評價,如何對初中英語的影視教學設定評價機制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其教學的效果。影視教學以其圖文聲像的綜合性信息,一方面讓課堂教學變得更有生氣;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影視所創設的氛圍中學習到應有的知識和技能。老師采用影視輔助教學,主要應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效果進行考核。例如,猜詞能力,不僅要考查學生對生詞的中文意思的理解,更要考查對于生詞能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運用。比如,在仁愛版七年級上冊中的art,在書中是“美術、藝術”的意思,那在視頻作品中是不是有其他意義。當我們用書本中的詞無法對句子進行解決時,就可以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猜詞,當其放在名詞前,我們可以推出其可能是“藝術的”“藝術品的”意思。教師不但要考查其理解的水平,還要考查該詞語的實際運用水平。
四、做好數據庫的建設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互動式;英語教學法;初中英語
一、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運用的背景
眾所周知,語言的學習需要有一定的環境,需要人的多種感官的共同參與。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主要是面對面的單向式課堂教學,以教師的課堂講授為主,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多媒體網絡教學則以其形象性、生動性、再現性、先進性、高效性等特點成為現代化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極大地推動了互動式教學的開展,因其具有許多優點而被廣泛采用(吳紹義, 2005)。
另外,英語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通過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英語學科的教學過程來營造一種新型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
二、互動式英語教學法
李世虹老師提出的互動式英語教學法與現行課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原則。當今頗為流行的哈佛大學加德納(H. Gardner)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教育理念在他的十字教學模式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通過聽、說、讀、寫、譯、唱、畫、演、玩、做十個方面的交互活動,學生的各種智能得到和諧發展(李世虹,2008)。
綜上來看,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以及互動式英語教學法的使用都是當今教學中的流行趨勢。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適當的運用可以將各種新變化新要求很好地結合起來。它能保證將生動的場景,具體的形象呈現給學習者,并且可以把聽、說、讀、寫、譯、唱、畫、演、玩、做十個方面的訓練有機地安排在同一時段,并達到資源共享,保證教學的效果和效率。因此,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讓多媒體技術與互動式英語教學法有機結合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呢?以下是作者在多媒體課件綜合設計實踐中的幾點感悟,以此探討這個問題。
三、多媒體技術在互動式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多媒體課件讓教學變得寓教于樂
如果教師能在課堂上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身臨其境的教學環境,那么學生的好奇心和參與度一定會被充分激發、調動,課堂效率也一定會提高。此處以仁愛版教材初中七年級上冊英語Unit3 Topic1聽前預測為例,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互動式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自覺參與小組討論。在討論活動中,教師首先通過多媒體顯示教學掛圖,讓學生就圖片討論主要人物在干什么,就圖片背景猜測他們在說什么,即聽力的大致內容。聽前的預測活動能夠使學生帶著好奇心去聽聽力,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另一個方面,該部分教學圖片為教材中原圖,利用多媒體播放出來,可以避免學生直接看到聽力材料內容而影響聽力能力的提高。學生在積極思考和討論中培養猜測和判斷技能,同時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2、多媒體課件可降低聽力難度,增強學生自信心
著名的實驗心理學家Treicher曾做過兩大著名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信息1%來自味覺,1.5%來自觸覺,3.5%來自嗅覺,10%來自聽覺,83%來自視覺;而人們一般能夠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20%,看到內容的30%,在實際交流過程中,來自說的內容70%(鄧凡艷,謝斌,2002)。而這兩個實驗,可以非常有力地說明運用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優勢。多媒體技術能夠將聽覺和視覺的事物同時呈現,這大大提高了人們對所學內容的記憶。因此,綜合設計的聽力環節,可以采用動畫的方式呈現聽力,學生就可以眼觀其畫,耳聽其聲, 如此能夠降低聽力的難度。對于英語初學者或者英語水平較低的班級,這種動畫方式十分適用,還可以重復多次此操練,學生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英語教學的建議
現代科技的發展, 尤其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運用,為英語課堂教學注入了勃勃生機。實踐證明,多媒體課件在英語課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學優勢明顯。 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使用多媒體課件在英語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因此,對它的運用是否得當就成為能否發揮其優勢的關鍵, 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制作、使用多媒體課件。同時,教師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應該認識到多媒體課件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
五、結語
多媒體英語教學代表了未來英語教學的大趨勢。在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使用雖然尚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教師應該緊跟形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再合理制作并使用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目的,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索多媒體技術與互動式英語教學法有機結合的有效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吳紹義:《運用多媒體優化英語教學》,《黑龍江教育》[J], 2005年第10期.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北京,第1版,2001.
[3]北京市仁愛教育研究所:《仁愛版英語》[M],北京教育出版社,北京,第1版,2003.
[4]李世虹:《英語互動式教學法》[M],科技普及出版社,北京,第1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