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北大百年講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多少散發著陽光味道的孩子,背著大大的行囊,來到這里,圓心里小小的夢。我就是其中一個,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著身邊的一切事物。關于北大,諸如未名湖、博雅塔、圖書館,那些在網上一搜就一籮筐的信息我就不再重復了,多講講在北大生活的感受吧!
在北大,基本每天都有各種講座。有專業的學術講座,也有較普及的禮儀講座;有教你怎么寫簡歷、怎么找公司實習的講座,也有成功人士暢談奮斗經歷的講座。這些講座種類繁多,通常主講人的來頭也都不小,并且對學生完全免費。只要你有興趣、有時間,大可一場場聽過來,近距離感受眾多大師的風采。而北大的百年講堂則是為學生提供了包括戲劇、演唱會、演奏會、舞蹈、電影等在內的諸多選擇,且票價也很低廉。這些演出的檔次通常都比較高,吸引了一大批校外的人趕來觀看,演出前甚至還有黃牛在講堂門口販票,讓人不得不感嘆,北大的百年講堂,已經不僅是北大學生、而是整個北京市的精神源泉了。進校還不到一個月,我已經在大講堂看了包括“冰島合唱團之夜”在內的三場演出,這周四還準備去聽李云迪的鋼琴演奏會!
在北大,同學個人學習的自主性很強。每個人都有了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的課表。除了專業必修課之外,學校提供了130種通選課、50種公選課、42種體育課、10種英語專題課,供大家按自己的興趣選擇。課程的涉及面之廣讓你眼花繚亂,從世界文化地理到影視鑒賞、從埃及研究到管理哲學、從日語到鋼琴、從瑜伽到擊劍……在北大,如何選課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有人為了永遠不夠用的意愿點而犯愁,有人為了拿到好看的GPA而到處打聽,有人為了選上喜愛的課程而在深夜里刷課……接下來就是試聽、補課、退課,每個人都忙得不可開交,為的就是一張令自己滿意的課表。在這里,時間都是你自己安排的,你可以一天都沒有課,也可以從第一節到第十二節全部排滿――一切都由原來的“老師替你決定”變成了現在的“自己決定”。
在北大,同學們還擁有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北大的“”,我不敢說一定有百個,但社團之多的確是令人嘆為觀止的。這幾天恰好是社團的招新日,每每經過三角地都好似電影散場,人頭攢動。愛心社、山鷹社、風雷街舞社、元火動漫社、定向社、輪滑社、車協、電影協會……甚至還有關愛流浪小貓社團、橋牌社團等等,幾乎囊括了所有你能想到的內容。在社團里,你能結識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盡情揮灑青春和熱情。
在北大生活還不到一個月,我已經深深喜歡上了這個充滿活力的校園,而未來,她還有更多的內涵等待我去探索。
2015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年會聚焦精準醫學
6月26日,2015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年會暨第二屆中華長城-東方腫瘤高峰論壇召開,主題為“加強腫瘤規范治療,推動精準醫學研究”。6位國際著名的院士和10余位國內頂級腫瘤學專家教授,聚焦醫學哲學、精準醫療時代的抗腫瘤新藥研發、基于大數據的智慧醫學、代謝異常與腫瘤、抗腫瘤免疫、腫瘤本質、腫瘤異質性和腫瘤的復發轉移等諸多方面作大會報告。
龍華醫院ICU護士長吳文艷榮獲首屆“上海市仁心護士獎”稱號
由上海市醫師協會、上海市護理學會、上海市浦東廣播電視合開展的“尋找身邊的好醫護――首屆‘仁心醫者’大型醫護評選活動”,近期評選結果揭曉,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重癥監護病房(ICU)護士長吳文艷喜獲“上海市仁心護士獎”稱號。
韓高度關注四家醫院MERS擴散情況 疫情致死率攀升
近日,韓國保健當局表示,目前高度關注四家醫院的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擴散情況。在最新淪陷的首爾江東地區的圣心醫院,隔離對象名單中的人接近5000人,當局動員一切國家衛生防疫力量防止MERS疫情擴散。由于感染MERS病毒的患者死亡率高,保健當局應該集中治療病情嚴重的患者。
為迎接百年院慶,北大醫院開展百名醫護人員大型義診活動
6月28日,北大醫院為迎接百年院慶,開展了百名醫護人員大型義診活動。40多個學科的專家在現場為患者及家屬普及醫學常識和健康知識,診查常見疾病,并首次嘗試采用“線上義診”的方式與不能到現場參加義診的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活動現場,共有766名市民接受了義診。
關注老年人睡眠質量 同濟醫院深入社區開展宣講
日前,上海市同濟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健來到萬里社區活動中心,為居民帶去了一次關于老年人失眠問題的“同濟健康講堂”,參加的人員除社區老年居民外,一些中青年朋友也加入了講堂。講座通俗易懂,非常貼近百姓生活,參加者踴躍地參加討論。“同濟健康講堂”已然進入了周圍居民的心中成為醫院的一個宣傳品牌。
瑞金醫院職工志愿者走進成佳學校關注癲癇患兒
6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院“彩虹家園”職工志愿者開展“走進社區”第二季活動。院內科團支部書記,神經內科方嶸醫生走進了嘉定成佳學校,為學校教師們帶來了一堂以《兒童癲癇的識別與防治》為主題的講課。嘉定成佳學校副校長朱斌、瑞金醫院北院團委副書記王瀟逸、團委委員吳曉靜也參與了此次講課。
市中醫醫院小小志愿者親子義賣獻愛心
6月6日,市中醫醫院各部門工會甄選的10位職工子女代表醫院參加了由上海市醫務工會主辦的“樂家”大型親子公益活動。十位小朋友代表醫院在活動當天參加義賣,籌集善款給上海市兒童健康基金會,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小朋友們自發捐贈出自己心愛的玩具、書籍、書包等38件物品當作義賣品,他們還將自己存了好久的零用錢帶到了義賣現場來奉獻愛心。
市第一人民醫院籌建"長三角航空轉診" 實現醫院內急救"無縫銜接"
航空醫療救助在我國將成為現實。在日前舉行的“大型綜合性醫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研討會暨公濟應急管理論壇”上,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王興鵬報告了院方努力打造大型綜合性醫院應急救治體系的設想。其中“建立長三角航空轉診服務網絡”的信息,尤為令人關注。
“紅楓國際孕媽媽開放日”在滬發起
6月16日,上海紅楓國際婦產醫院特邀紅房子婦產專家夏燕萍教授發起的"紅楓國際孕媽媽開放日",旨為實實在在地解決準媽媽在孕期當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現場準媽媽們個個都不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頻頻向夏教授提出各種各樣孕期新問題今后,這種公益化的活動,將以常態化、普及化的宣教方式,面向廣大準媽媽們免費開放。
韓哲一基金會、岳陽醫院共同援助云南省文山州中醫醫院遠程醫療、教育項目
6月17日,上海韓哲一教育扶貧基金會、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共同援助云南省文山州中醫醫院遠程醫療、教育項目啟動會,在云南文山州中醫醫院舉行。該項目旨在緩解文山邊疆地區百姓看病難、看專家難,尤其是看中醫專家難的醫療需求。
故宮-了解歷史
北京的故宮是世界四大名宮之一,主要分為外殿和內延。外殿是古代皇帝處理政務的廳堂,內延是皇帝的后宮和休息的宮殿。外殿有一條主軸線-午門、端門、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外殿建于明朝永樂大帝時期,太和殿就是皇帝上朝的地方,皇帝御前聽政就在此地,清朝的順治帝登基也是在此。一覽外殿和內延也一覽了明清王朝的歷史。從永樂大帝聽政,到崇禎上吊自縊;從順治帝登基,到慈禧倉皇出逃。故宮讓我了解了中國近代歷史。
南鑼鼓巷-創新能力
南鑼鼓巷是北京的一條著名小巷,它上承北京悠久的歷史,下接當代時尚文明。而最吸引人們眼球的是那里新奇的商品。那里的撲克牌不是一般的撲克牌,而是印有中國古代歷代皇帝畫像的;那里的衣服不是一般的衣服,而是印有北京地鐵各個線路地圖的;那里的酸奶不是一般的酸奶,而是老北京特色酸奶……這里游客如織的原因是什么?是創新!
長城-巍峨雄偉
“不到長城非好漢”,世界十大奇觀之首-長城,氣魄雄偉,蜿蜒起伏于山峰之間,像一條巨龍橫臥在北方的崇山峻嶺上,纏繞在峭壁之間向前爬行。中國恰似一條巨龍屹立于世界的東方。登上萬里長城,真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景色無比秀麗。踏著長城才感受到課本里‘長城’描繪的什么叫蜿蜒盤旋,才真正體會到中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軍事和國家博物館-增長見識
在軍博和國博里,有許多歷史價值極高的文物和珍貴的歷史事件讓我大開眼界。我知道了真正的戰機和坦克是什么樣,知道了二戰時期中國人民是怎樣戰勝強大的日軍的,知道了溥儀是為什么退位的。真讓我受益匪淺!
北大,清華-勵志學習
北大,清華是所有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大學,也是我來到北京最難忘的地方。踏著幽長的走廊,看到一些學生專心致志地看書,我感受到了北大學習氣氛的濃厚。不像其他景點,游客們不自覺地熙熙攘攘。到了北大,給人一種別有深意的寧靜。喧嘩的人們不再講話,只是靜靜地參觀著她的一景一物,從圖書館到百年講堂再到未名湖畔,我感受到了北大的神奇之處:是一種信念讓你崇敬;是一個目標,讓你奮斗;是一種動力,讓莘莘學子們涌動。正如她的校訓:勤奮嚴謹,求實創新。我到北大的感慨良多,也激勵我勵志學習!
天壇-了解古代風俗
天壇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場所,它分為‘祈年殿’,‘圜丘壇’,‘皇穹宇’等,占地面積巨大,是故宮的四倍之多。到了這里,看見宏偉的建筑,你才能知道古代對祭天的重視。讓人流連忘返!
頤和園-秀色可餐
頤和園是專門為慈禧修建的,極為秀麗。有奇山,有麗水,有茂林,有修竹;有幽靜,有熱鬧;又別致的小亭,有宏偉的大殿。其景色真是奇妙無比!
浪漫也源于傳統和古典。中國傳統文人一貫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樂趣,他們筆下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永遠都是詩意而鮮活的。融入了古典,就融入了一個由歷代文人構建的、人文和自然交織的詩意世界,就能擁有一份敏銳的眼光和溫婉的情愫。
有人說,男人是現實的浪漫主義者,而女人則是浪漫的現實主義者。我覺得,在人文世界里,浪漫沒有性別的差異,男人和女人同樣都可以是浪漫的。不過也許男人的浪漫會多些大氣與厚重,女人的浪漫會多些柔情與溫婉。
在這個時代,外在的世界太過斑駁和絢爛,人容易迷失自己。所以,人尤其需要經常擦拭容易蒙塵的心境,追問自己是否快樂又究竟想要什么,才能不失自我、不失本心。所以孟子說要求放心,朱子說要拭塵心。
浪漫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能夠在了解現實的基礎上超越現實的瑣碎與平庸,以一種浪漫和詩意的態度去面對現實生活,既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幸福。
在晨曦和暮靄中,看北大燕園的花開花謝、天邊的云卷云舒;在夏日黃昏的夕陽余暉中,漫步在湖光塔影之間;在未名湖畔的長椅上,哼唱輕柔的歌謠;在云淡風輕的日子里,享受午后輕柔的春風;周末去北大百年大講堂聽音樂會和看溫馨浪漫的電影;在浩瀚的星空下,彈奏愛的羅曼司;在紫色的月光下,吹奏柔美的葫蘆絲。
周末,去尋覓康熙、乾隆、曹雪芹、紀曉嵐、納蘭容若在這個城市的足跡,追尋大清帝國從浮華到落寞的背影;追蹤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的風骨和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的風華,感受那個充滿溫情與文化氣息的悠然恬淡的北平,讓這個城市成為留下我的足跡、充滿回憶的城市,也讓自己不是這個城市的過客;假期里游遍中國,領略中國的大好河山;工作后走遍世界。當年華老去,白發蒼蒼,追憶過往,追尋自己的人生軌跡,向子孫講述生命的點點滴滴。
看昆曲的人很幸福,幸福在工作以及生活瑣事之余還有一件純粹的樂事可想,無論走到哪里,閉上眼睛,在腦中尋找,昆笛聲聲,似讓飛馳的地鐵也慢了下來,隨著列車的晃動,似有水袖撲面而來,這種從容,其他藝術難比。
昆曲曾被調侃為京城四大俗事(聽昆曲、彈古琴、穿漢服、喝普洱)之一。有此之說,在于此四件事,人人都可以接觸,卻鮮有人真品出味道;人人都能嘗試,卻鮮有人懂行;想附庸風雅容易,想真正風雅很難。而看昆曲一項,說難也難,想看出四功五法之妙,聽出依字聲行腔之美,破譯神秘的工尺譜拍曲,確實很難;說易也易,最簡單的辦法――聽一堂課、看一場戲、唱一支曲,昆曲之韻,昆曲之雅,全輕松體會。
聽一堂北大昆曲欣賞課
北大的昆曲課由來已久。任北京大學校長時,主張不拘一格招攬人才。他有一次在上海的小書攤上偶然買到吳梅的《顧曲塵談》,非常欣賞。于是將北大的一個學生社團音樂團改組為音樂研究會,其中便有一組昆曲,專請吳梅來北大教授。
由于學昆曲者甚眾,又請寓居北平的曲家趙子敬、北大校醫陳萬里一起教曲,并常在音樂演奏大會中演唱。如在1922年5月,昆曲組就曾演唱《驚夢》《山亭》《拆書》《彈詞》《癡夢》《刀會》《拾金》《法場》。任中敏回憶說:“一時同學樂受薰陶者,相率而拍曲、唱曲,初不以事同優伶為忤;風氣之開,自此始矣!”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昆曲組可以說是中國大學里最早的曲社。與此同時,他還擔任“文本科教授兼國文門研究所教員”,講授“文學史”和“曲”的課程。后來“曲”易名為“戲曲”,被認為是中國大學里設置戲曲課程之始。據上過吳梅課的學生回憶,吳梅邊講詞曲,邊撅笛解說,北大課堂上笛聲悠揚,曼聲謳歌,令聽者神往。
2009年,由美國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學教授,旅美昆曲評論家,著名作家,昆劇“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記》總策劃、總制作人白先勇先生發起的北京大學昆曲傳承計劃,開設了北大昆曲欣賞課程,時隔半世紀,悠揚的笛聲再次回到了北大講堂。
北大昆曲欣賞課,旨在讓學生領略真正的昆曲藝術。來這個課堂上講課的都是昆曲大師。他們或是國寶級的老一輩昆曲藝術家,各拿本領,或演或唱,現身說法,講解昆曲不同門類;或是全國各地相關知名學者,攜其半生學術知識,從各個理論層面說教,更有攜帶彩妝演員,伴以院團樂師,當堂講演。
臺灣大學的王安祈教授上課最有故事,昆劇背后的故事被她用和暖的臺灣味道的普通話講得繪聲繪色;南京大學的吳新雷教授的江陰口語最難懂,上課要配名“翻譯”;白先勇先生的課堂最難進,為了一睹他和他帶來的著名的青春版《牡丹亭》名角兒俞玖林、沈豐英的風采,每次提前2小時就有人堵門排隊;昆曲“大熊貓們”的課最過癮,老一輩昆曲藝術家醇厚的表演功底,令人嘆服:“大武生”侯少奎,一曲《單刀會?刀會》【新水令】,唱得人熱血沸騰,那是“大丈夫心烈”;梁谷音,《孽海記?思凡》【山坡羊】,春意蕩漾,那是“小尼姑年方二八”;張繼青的杜麗娘私情婉轉;計鎮華的李龜年歷盡滄桑;蔡正仁,聲振寰宇,岳美緹細膩灑脫……
昆曲欣賞這門免費對所有人開放的課程,開課之初,各地的聽眾慕名而來,站滿了教室的每一條過道。有學生戲稱:要選昆曲課,先要把昆曲課之前的課選上!坐在教室里不動窩的等昆曲課才踏實。
在今年,隨著北大昆曲傳承計劃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2009―2013年),第二個五年計劃隨之開始(2014―2018年)。北京大學正式成立了昆曲傳承與研究中心,隸屬于北大藝術學院,同時北大昆曲欣賞課升級為全校公選課,修習2學分。想了解昆曲,不妨到北大來,聽一堂課,滿載而歸的不止是知識!
看一場昆曲經典折子戲
昆曲,傳承六百年的傳統藝術,作為國人,應該去看一次。看一次,就會驚訝于它的美好。初次接觸昆曲的人,不妨看看《牡丹亭》,它是最美的夢,最經典的中國式浪漫,是最典雅的享受。而懂行的“昆蟲”,則最愛折子戲。折子戲,選一整傳奇劇目中經典的一段演出,劇情、唱腔、身段皆千錘百煉。折子戲是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程式化之美的典范體現。
折子戲有悠久的歷史,明清以來,點戲就經常是折子戲。在“家家收拾起,戶戶不提防”的時代,昆曲是每個人尤其是有身份的人非常熟悉的藝術。
大浪淘沙折子戲
《紅樓夢》里寫到的看戲場景非常多,幾乎未見有全本大戲的演出,全是主人們點的折子戲,例如“元妃省親”時元妃所點的劇目,脂硯齋就有明確的批示“賈元春點的第一出戲《豪宴》,脂硯齋評:《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第二出戲《乞巧》,脂硯齋評:《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第三出戲《仙緣》,脂硯齋評:《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第四出戲《離魂》,脂硯齋評:《牡丹亭》中,伏黛玉之死。”這四出戲,均為昆曲劇目,可見,昆曲作為典雅的藝術,走進宮廷,成為皇家專用劇種的影響。
對于像賈府的各位主子來說,看戲就要看最經典的,點戲直接反應出個人品位,點一出大家稱賞的戲,是值得驕傲的,反之則會被人嘲笑。
寶釵就因點了一出《魯智深醉鬧五臺山》(昆曲《醉打山門》)而被寶玉暗諷“只好點這些戲”。直到寶釵講解“……排場又好,詞藻更妙……是一套北《點絳唇》,鏗鏘頓挫,韻律不用說是好的了,只那詞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極妙……漫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里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寶玉聽了,喜的拍膝畫圈,稱賞不已。
昆曲折子戲,就是這樣經過幾百年來,眾多愛戲之人反復點,點的多的自然留諸舞臺,而經過大浪淘沙似的點戲,昆曲折子戲也愈加經典,每一個動作,每一支曲牌,皆韻味十足。勿怪看戲看入了骨的“昆蟲”們鐘情于折子戲。然而,經過朝代更替,時間推移,昆曲折子戲的傳承在今天已屬于要搶救的項目。讓大家學會觀看折子戲也成為重要的事情。
特色傳承培養觀眾
自北大昆曲傳承計劃開始,五年以來,作為發起人的白先勇先生對昆曲傳承始終采取雙線并重的方式。一方面,促進院團演員向老一輩藝術家學演傳統折子戲,以圖傳統折子戲的傳承;另一方面,在大學里開設昆曲課程,培養新一代的學生傳承傳統文化,走近昆曲。演員傳承折子戲是蘇州昆劇院青年演員每年的重要任務,他們遍訪全國各院團的老一輩藝術家求學傳統折子戲,以圖改變傳統折子戲傳承每代減半的現狀。
自從2011年以來,蘇昆演員每年都會上京進行折子戲演出。今年的演出除了經典昆曲劇目《牡丹亭》中的五折外,還有一些新傳承的折子:《躍鯉記?蘆林》《浣紗記?寄子》《義俠記?挑簾裁衣》《獅吼記?跪池》《太白醉寫》以及現在昆曲舞臺不常演的折子《白羅衫?井遇》《八義記?鬧朝撲犬》《療妒羹?澆墓》等。年輕演員大膽嘗試自己沒涉足的人物、行當,挖掘自己本工的行當,幾年來,都有很大進步。
觀演折子戲,是北大昆曲傳承計劃的特色,凡是選修北大經典昆曲欣賞課的同學,均可免費得到折子戲戲票,切身感受一次昆曲折子戲。不僅如此,對外售賣的戲票也堅持10到30元的低票價,將昆曲觀眾培養做到實處,讓想看的人都看得起。
久在忙碌間的人們,不妨到劇場來,看一場戲,滿載而歸的不只是心情!
在昆曲大師工作坊唱一支曲
昆曲因其典雅,從來都是被文人墨客青睞的。明清時期的昆曲,除了劇演之外,民間的清唱活動也十分流行,特別是在蘇州一帶。明末清初蘇州的虎丘曲會就久具盛名,參加人數之多,演唱水平之高,參加者情緒之熱烈,可謂空前絕后。李漁在《虎丘千人石上聽曲》一文中這樣描述:“一贊一回好,一字一聲血,幾令善歌人,唱殺虎丘月。”遙想三百年前,每逢中秋月圓之夜,名士紛涌虎丘,撅笛唱曲,風雅易趣,盛況空前。
昆曲清唱活動推動了當時整個社會對于昆曲演唱的普及和進步,許多清代曲家甚至對昆曲的唱法進行精研和考訂,刊印昆曲曲譜,如著名的《納書楹曲譜》就是蘇州曲家葉堂整理校訂的。直到晚清,清曲家結社習唱昆曲之風仍在江蘇、上海、浙江和北京等地流行。民國時期在北大教課的幾位先生亦屬此類。
唱昆曲,修心養性,唱好昆曲,無師不通!想學唱昆曲,沒有老師,絕無可能。它不同于歌曲,耳熟能“唱”,即便聽得次數再多,沒有老師帶習曲,永遠唱得似是而非。
習唱昆曲,需要先按中州韻,正確讀出每一個字,不只平上去入,還要分陰陽;次學中國傳統的樂譜工尺譜,分清“上尺工凡六五乙”;再跟老師學腔格,最后才能拿上手折,一板三眼,拍著桌子,跟著老師,和著笛子唱曲,這樣的學習過程叫“拍曲”。曲拍得好不好,講究不講究,跟老師有直接關系。
北大昆曲傳承計劃特有昆曲大師表演工作坊一項,特邀國寶級昆曲大師親臨,免費授課,教授有心學昆曲的青年人,拍曲之余還教身段動作。很多青年人學后深深感嘆,這真是修身之始。
剛剛結束的大師工作坊活動,是上海昆劇團的昆曲名家梁谷音老師來教授的,課上,梁谷音老師不僅糾正、講解學員的唱腔、動作,還將其中的情緒變化、心態處理一一點破。這樣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教授令每一位學員嘆服:“名師出高徒,古人誠不我欺!”
藝術的情致生活的味道
昆曲的魅力,在于其無窮無盡的探索性。同一支曲子,聽第一遍和第二遍感覺不同,春天聽和秋天聽感覺不同,不會唱時聽和會唱時聽,感覺更不同!只有自己在嚴格的教學下,辛勤的練習中,學會唱上一兩支曲子,曲中高下才有深刻感悟;而只有切身體會過手眼身法步,劇中高下才了然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