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秋天日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秋天來了,秋天來了。秋天漸漸涼爽起來。炎熱的夏天過去了,涼爽的秋天終于來到了。
2、清晨我背著書包走在上學的路上,看見大雁排成一個大大的“人”字向南飛去。路邊的柳樹,楊樹有的葉子黃了、有的是綠的。還有綠綠的小草,在秋姑娘的吹動下漸漸地變黃了,就像給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黃色的衣服。遠處的田野里一望無際的稻子成熟了,秋風一吹稻子笑彎了腰。農民伯伯正忙著收割呢!果園里的蘋果像一個個小燈籠掛滿了枝頭。花園里的也開了有黃色、粉紅色、白色的。
3、秋天真美啊!秋天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秋天真是個美好的季節。
(來源:文章屋網 )
2019年4月22日是第45個世界地球日(以下簡稱“地球日”)。國土資源部辦公廳日前通知指出,按照“xx”期間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要求,結合當前國土資源工作重點和社會關注熱點,確定2019年地球日活動主題為“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共同保護自然生態空間”。
通知指出,地球日是宣傳我國國土資源國情國策、提高公眾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意識、普及地球科學技術知識的重要平臺。第45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從4月20日開始,至4月26日結束。活動周期間,國土資源部將開通國土資源部官方微信,《中國國土資源公報》,推介全國國土資源優秀科普圖書,舉辦世界地球日主題課堂暨科普展覽、守護遠古的生命主題展覽、世界地球日專家主題論壇、第二屆在京高校大學生地球日主題演講比賽等示范活動。
通知要求,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國土資源部其他直屬單位,相關學會、協會、基金會,均應按照活動周主題,結合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建設綠色礦山、保護地質(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等內容,向公眾宣傳資源國情國策,普及國土資源科學知識,推廣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引導全社會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同時結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中國行動等資源環境相關工作,統籌開展紀念活動。
通知提出,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根據實際條件,策劃開展一項重大主題宣傳活動,并組織本地區地學類博物館、科研機構等科普場所開展系列科普活動。各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在活動周期間要免費或優惠向全社會公眾或青少年開放,國土資源部各重點實驗室要在活動周期間舉辦開放日活動,向公眾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宣傳最新科技成果。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報刊、手機、微博、微信等多種媒體渠道,采取制作專題節目、開展活動專欄、發送手機短信、實時交流互動、微宣傳等多種宣傳形式,做好宣傳工作。
44屆
2019年4月22日是第44個世界地球日,活動主題確定為“珍惜地球資源 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生態文明 共建美麗中國”。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各地于4月16日~4月22日組織開展第44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
通知要求,各單位要圍繞主題,向公眾宣傳資源國情國策,普及國土資源科學知識、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引導全社會節約集約利用資源,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活動周期間,國土資源部將組織開展世界地球日大講堂、綠色生態礦山建設現場觀摩、專題展覽、大學生演講比賽等活動,開展全國國土資源優秀科普作品推薦工作。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策劃開展重大主題宣傳活動、系列科普活動;要加強與教育、科技等部門合作,充分發揮各級地質學會、土地學會等作用,聯合學校、“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保護地球小主人”活動等,利用電視、網絡、報刊、微博等渠道和平臺,做好宣傳工作。
43屆
世界地球日
從20世紀40年代起,人們開始大量生產和使用六六六。DDT等劇毒殺蟲劑以提高糧食產量。
到了50年代,這些有機氯化物被廣泛使用在生產和生活中。這些劇毒物的確在短期內起到了殺蟲的效果,糧食產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然而,這些劇毒物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們卻全然沒有想到,這些用于殺死害蟲的毒物會對環境及人類貽害無窮。它們通過空氣、水、土壤等潛入農作物,殘留在糧食、蔬菜中,或通過飼料、飲用水進人畜體,繼而又通過食物鏈或空氣進入人體。這種有機氯化物在人體中積存,可使人的神經系統和肝臟功能遭到損害,可引起皮膚癌,可使胎兒畸形或引起死胎。同時,這些藥物的大量使用使許多害蟲已產生了抵抗力,并由于生物鏈結構的改變而使一些原本無害的昆蟲變為害蟲了。人類制造的殺蟲劑,無異于為自己種下了一棵毒果。
當這些有毒的化學物質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已是量尤為患時,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RachelCarson)經過4年時間,調查了使用化學殺蟲劑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后,于1962年出版了《寂靜的春天》(Silentring)一書。在這本書中,卡遜闡述了農藥對環境的污染,用生態學的原理分析了這些化學殺蟲劑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帶來的危害,指出人類用自己制造的毒藥來提高農業產量,無異于飲鴆止渴,人類應該走“另外的路”。
《寂靜的春天》是一部劃時代的綠色經典著作,它的出版對那些把劇毒殺蟲劑作為“殺手銀”的人來說,無異于一種挑戰。那些既得利益者們對卡遜進行了圍攻,說她是“極端主義者”。“大自然的女祭司”等,使卡遜承受了不亞于達爾文當年發表《物種起源》的壓力。然而,日后的事實卻證明了卡遜的預言,這些劇毒物對環境及整個生物鏈造成的巨大破壞是無法彌補的。
《寂靜的春天》是一部警示錄,由于它的廣泛影響,美國政府開始對書中提出的警告做調查,最終改變了對農藥政策的取向,并于1970年成立了環境保護局。美國各州也相繼通過立法來限制殺蟲劑的使用,最終使劇毒殺蟲劑停止了生產和使用,其中包括曾獲得諾貝爾獎的DDT等。令人遺憾的是,目前雖然這些劇毒殺蟲劑已從生產和使用的名單上被清除,但人們卻仍不得木依賴其他農藥來維持糧食產量的提高,有些地方,包括中國某些地區,人們至今仍在非法地生產和使用著被禁止使用的農藥。據統計,發展中國家由于農藥使用不當而發生的死亡事故每年都有上萬起,約有150-200萬人急性農藥中毒。
假如,我們彼此懂得對方的心,為何分手時一個眼神也不留;
假如,我們懂得完全不保留,為何將離去的時候,憂傷的神情你都沒有?
窗外是一片寧靜,偶爾有幾只蝶輕盈地飛過。她就坐在窗前,怔怔地發著呆。忽然間一陣清風掠過,卷起幾片樹葉,在空中飛舞。她終于把目光從遠處收了回來,落在樹葉上,不禁嘆了一口氣,喃喃說道:又是秋風起時了......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蕭條的季節,對她來說,卻是悲傷的季節。在這個季節里,她沒了往日的歡笑,沒了往日的活潑,也沒了往日的激情,有的,只是太多的憂傷與哀愁......
她低頭看著手中的一張照片,那上面是倆個充滿青春朝氣的年青人,同坐在一張繩網上,正爽朗地笑著。女生不用講就是她了,她眉飛色舞,一只手很自然地搭在身旁的小伙子肩上。那是一個并不怎么帥的年輕小伙,但他臉上寫滿了自信,寫滿了對生活的熱愛,使得他看起來另有一種魅力存在,或許這就是她心里最深處的秘密。那時的她笑的有多么燦爛啊,可現在呢 .....
一如既往,在這個夏末,她去到他所在的城市,但迎接她的并不是往日那張熟悉的笑臉,雖然這張臉也寫滿了熱情與微笑。怎么了?以前一直都是他來接的,不管他有沒有事,他肯定都會來的,難道說.....那天天氣很好,陽光也很燦爛,她卻仿佛掉進了冰窟,真冷!她不禁打了個哆嗦,默默無語地上了車。以后的幾天日子里,她始終沒有見到他,偶爾傳來幾次打錯的電話聲都會讓她欣喜若狂。她頭一次感覺有種失落,他究竟怎么了?
女人天生的直覺讓她感覺到一些事,可她卻不原去想,也不敢去想。她本不會喝酒,卻在那幾天里,把自己弄到酩酊大醉,但醒來后依然是一片空白.....終于要到走的那一天了,他來了,她興高采烈的迎上前去,但他帶來的一席話如同一盆冰水,讓她涼到最底處。她只感覺心象被人絞成一團,隨手丟在一旁。那是一種無止境的痛.....她終于回家了,帶著傷痕累累的心回家了。
我是自己的船長,終有一天我會看到我能停泊的岸
在那間昏暗狹小的密室里,安妮?弗蘭克整整躲藏了兩年零一個月。兩年里,這個15歲的猶太小姑娘,每天都與自己的好朋友“凱蒂”聊天。“凱蒂”是一本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記本――這是安妮13歲生日時,父親送給她的禮物。
在安妮生日的第二天,納粹開始追捕猶太人。從1942年7月8日到1944年8月1日,在這間位于阿姆斯特丹普林森格拉赫特街263號的密室里,安妮記錄下了暗無天日的密室內每一天發生的故事,也記錄下了自己的成長。
“我是自己的船長,終有一天我會看到我能停泊的岸。”她樂觀地寫道。
1929年,安妮?弗蘭克出生于德國的法蘭克福。父親奧托是一位攝影愛好者。1933年,他們舉家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1年,德軍占領了荷蘭。他們要求所有猶太人必須在左前胸縫上黃色的六角星。此時,希特勒已下決心對猶太人實施種族滅絕,一場人間慘劇即將開始。1942年7月6日,隨著納粹下達召集猶太人的命令,躲藏的時刻終于來到。剛過完13歲生日的安妮,在日記里記述了當天的情景。
天還沒亮,她和姐姐瑪格特就被媽媽叫醒收拾東西,安妮看了一下表,才凌晨5點半。
安妮收拾的第一件隨身物品,就是她的“好朋友”凱蒂――那本父親送給她的日記本,當然,愛美的她,還不忘順手攜帶了一個卷發筒。
“我們穿了好多好多衣服,就像是我們要去北極一樣。像我們這樣的猶太人,誰還敢帶著裝滿衣服的箱子走在外面?”她寫道。
密室里的躲藏者,除了安妮一家四口人外,還有凡?達恩夫婦,和他們不到16歲的兒子彼得,過了幾天,一位名叫杜塞爾的猶太牙醫也住了進來。
天啊,這是個多么美麗的女孩啊
“白天,我們不得不低聲說話、小心地挪著腳步,不然會被庫房管理員發現……”安妮在日記里描述了這種令人窒息的恐懼。
由于戰爭帶來的物價飛漲,躲藏者只能通過黑市,購買大量的干豌豆和大豆作為主食。但有一次發生了意外:裝豆子的麻袋裂了,數百磅大豆從樓梯上狂瀉而下,安妮幾乎被豆子埋沒,看起來就像“豆子海洋中的一個小島”。
她還在日記里寫道:“……媽媽、姐姐和我輪流穿三件同樣大小的內衣,可是我的太小了,都蓋不過肚皮。”
安妮是多么期盼外面的世界:晴朗的陽光,歡樂的校園,以及她暗戀的男孩沖著自己微笑……
可眼下的現實是:一車車的猶太人被納粹押上卡車,運往集中營;夜深人靜時,她經常被窗外的槍炮聲驚醒;樓梯上的一點腳步聲,都讓她心驚膽戰……
這個13歲的小姑娘確實無力改變什么,她唯一可以改變的,是自己的“密室”生活。在安妮眼中,這個密不透風的密室,成了“很別致的小客棧,一個非常奇特的夏季公寓”。
她嘲笑“這饑餓的一群人”――“肚子咕嚕咕嚕的,全是各種各樣的調子。凡?達恩先生是深沉而低調,像大提琴;彼得是高音,像是吹長笛;當我們圍在一起吃晚飯時,好像一個管弦樂隊在調音,只需要托斯卡里尼舉起指揮棒,我們就可以演出瓦格納的《女武神》……”
有時,她會偷偷從窗簾縫中遙望街景和運河,“那兒是水上住宅……一個船夫和他的一家人住在那兒……他們有一個小男孩,剛會走路,我真擔心有一天他會掉進河里去,所以我一直盯著他……”
她在墻上貼滿了自己喜愛的電影明星和歌星的海報。她還很“自戀”地在日記本里貼上自己的大幅照片,在邊上煞有介事地寫道:“天啊,這是個多么美麗的女孩啊!”
如果說,日記記錄了安妮心靈的成長,那么,父母臥室門邊的數十條鉛筆印,則記錄了一個青春期女孩身體的成長。這些旁邊注有日期的鉛筆印,是安妮的父母記錄姐妹倆身高的地方。從中顯示,25個月的密室歲月,安妮的身高長了近10厘米。
我得學習,才不會變成蠢人
“我得學習,才不會變成蠢人,我要上進,將來要當個新聞記者或者作家!”
安妮每天讀書數小時。她讀希臘神話,學習速記函授課程,自學法語并翻譯文章,整理歐洲各國王室族譜,學習父母規定的英語、數學、歷史。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她竟編寫了十幾萬字的讀書卡片。
安妮還在狹窄的房間里學習芭蕾舞。她對姐姐瑪格特說:“我們都快要忘記怎么跳舞了……難道你希望我們出去的時候,把什么事都給忘了?!”
密室里的所有人,都從安妮這里感染到了溫暖和快樂。她會幫助媽媽洗刷碗筷,打掃衛生;幫助凡?達恩太太削那些“好像永遠也削不完的豆子皮”;在牙醫給凡?達恩先生拔牙時,她也要“外行地湊上一個幫手”。
安妮還愛上了密室里與她年齡相仿的少年彼得,兩個孩子瞞著大人偷偷地幽會。她在日記里寫道:“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著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么比這更愉快嗎?”
“爸爸和媽媽會容許我這么大的女孩子坐在沙發上與一個不滿17歲的男孩子親吻嗎?他們肯定不會的。但我相信那該是一個多么恬靜、幸福的時刻啊!”
安妮在日記里甜蜜地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我很想幫幫你。’我總對彼得說。‘可你一直在幫我呀。’彼得回答我,‘用你的快樂。’”
或許到了秋天,我便可以告別這座充滿死寂和饑餓的囚牢,重返校園了。
可安妮沒有等到這一天。
1944年8月4日,一個晴朗的夏日。密室中的人們像往常一樣,剛剛開始一天的生活。奧托走進彼得的房間,準備給他上英語課。他瞅了一眼手表,快10點半了。
忽然,蓋世太保帶著一群荷蘭警察沖了進來。一個警察拿著手槍喊道:“誰都不要動,不許開燈!有人檢舉了你們!你們窩藏猶太人!”
1944年9月3日,安妮一家被押上了前往奧斯威辛集中營的火車。到奧斯威辛的第二天,所有15歲以下的猶太孩子都進了毒氣室。安妮因為剛過了15歲生日,才僥幸躲過。
隨后,安妮和媽媽、姐姐被送往波肯奧集中營。她們被剃去頭發,在胳膊上烙上號碼。一個多月后,她們又被送到德國漢諾威附近的波根?貝爾森集中營。當安妮看到衣服上爬滿了臭蟲、跳蚤時,嚇壞了,衣服,蜷縮著裹在一條薄毯里發抖。
1945年3月初,安妮和姐姐先后感染斑疹傷寒而死。此時,離英軍解放這座集中營只差一個月。
請你們輕輕地上樓,樓上的安妮正在夢中
戰后,奧托回到阿姆斯特丹,這個父親含淚讀完了日記。他沒有想到,安妮會把“密室”里兩年的生活如此完整地記錄下來。他更不會想到,在那段整日心驚膽戰的囚禁生活中,自己的
小安妮已經悄悄長成了大人。
1947年6月25日,安妮日記出版,書名就叫《密室》。一些歷史學家起初懷疑這本日記可能是后人編的。他們認為,一個14歲的孩子怎么可能寫出這樣的文字。甚至還有一個新納粹分子寫了一本書,否認這本日記的真實性。1980年,奧托去世前把日記手稿交給了荷蘭政府。經專家對紙張、墨水的年代和筆跡的鑒定,確認這些日記是真實可靠的。1998年,荷蘭法院判決,安妮日記的真實性不容置疑,任何詆毀《安妮日記》的人都將受到刑事處罰,并將被處以25000荷蘭盾的罰款。有關法規還明令禁止出版和出售誣蔑《安妮日記》的書籍。
位于阿姆斯特丹的“安妮之家”,已是舉世聞名的紀念館。紀念館有一本厚厚的留言簿,里面有這樣一句留言:“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不再像安妮那樣擔驚受怕。請你們輕輕地上樓,樓上的安妮正在夢中……”
我希望在我死后,還能繼續活著
安妮?弗蘭克已經在天堂中沉睡了60多年。60多年來,人們對那場戰爭和屠殺的反思,以及對這個勇敢的猶太小女孩的懷念,從未停止過。
去年3月,德國東部薩克森州的一家法院宣判,該州的5名男子,因在2006年6月公開燒毀《安妮日記》,犯下了煽動民族仇恨罪和蔑視死者罪,被判處9個月監禁。法官在判詞中提出,這些人“冒犯了安妮和所有在集中營中遇難的死者,打擾了他們的安眠”。
而最有意味的一則新聞,發生在安妮藏身的密室前――
透過密室的天窗,躲藏者唯一能看見的風景,就是對面街花園里的一棵老栗子樹。安妮被捕前3個月,曾在日記中寫道:“我們的栗樹開滿了花。它覆蓋著綠葉,比去年還要漂亮。”
這棵老樹由于年代久遠,大部分樹干腐爛,并有傾倒的危險。2007年3月,考慮到附近鄰居的安全,荷蘭一家法庭發放了許可證,允許人們砍伐這棵樹。
但這個判決立即引發了荷蘭社會各界的強烈反對。“這棵樹與其他樹不同,它曾給予安妮年輕的心靈莫大的安慰。”最終,法院于2007年11月20日宣布,暫不砍伐這棵栗子樹,并派專家進行取芽嫁接的工作,讓這棵樹順利傳宗接代。為了籌集拯救老樹的經費,住在栗子樹隔壁的34歲的查爾斯?皮耶特,從樹上摘下一顆栗子,放到網上公開拍賣。2007年11月21日,經過激烈競拍,一位美國的幸運買家,以700美元買下了這顆“歷史上最昂貴的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