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原淚李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天末懷李白
杜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18.五、六兩句中哪兩個字表達了詩人為李白等人含冤受屈的憤慨和抗爭?第八句中的投詩贈汨羅,是指誰?(5分)
答案:“憎”和“喜”二字表達了詩人為李白等人含冤受屈的憤慨和抗爭。“汨羅”指屈原。
19.前四句用什么托興?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4分)
答案:用天末起風、感秋托興。抒發(fā)了對友人李白的思念和關切。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試題。
關山月
陸 游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fā)。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闖,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第19題 這首詩以什么線索貫穿全詩?指出統(tǒng)領全詩的一句。(4分)
答案:以“月”為線索。“和戎詔下十五年”。
第20題 分析這首詩寫了幾個場面,形成了怎樣的關系?(5分)
答案:將軍、壯士、遺民構成的三個場面。形成對比關系。
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魚梁:指魚梁洲,在襄陽峴山附近漢水之濱。
夢澤:云夢澤,在今湖北監(jiān)利以北。
羊公碑:后人為紀念西晉名將羊祜而建的碑。
第19題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表達了一個什么樣的哲理?具有怎樣的語言特點?(4分)
答案:表達了整個世界是處于不斷發(fā)展變化之中的哲理;語言樸素,通俗易懂。
“小時不識月,喚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尚不識月的小李白在哪里呢?在中亞碎葉城(今哈薩克斯坦境內),那是他的出生地。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圖的。
從李白幼年上溯約一百年,李白的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變故,全家人從隴西成紀流放于遙遠的中亞碎葉,那是大唐的最西緣。李白五歲那年,在中亞度過了漫長歲月的李白的家族又舉家內遷。這個漂泊的家族在地廣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為主體的人民中間,頑強生存了上百年,完全拒絕異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個胡兒吧?這僅僅是我的猜想。
這個漂泊的家族終于孕育了一位偉大的漂泊者。歷史在此與一個偉大的天才相遇。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光彩的時代,開放雍容的氣勢在整個封建社會都空前絕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達的腳步,歷史的偉大契機在此生成。
異域情調、漂泊情懷其實充滿了李白的所有詩文。李白是沒有故鄉(xiāng)的,或者說無處不是故鄉(xiāng),醉酒的地方就是故鄉(xiāng)。他由碎葉入蜀,由蜀入荊楚、入山東,由山東又輻射到大唐各地。沸騰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個地方安住,他永遠行走在漂泊的長路上,飲他的酒,灑他的淚,唱他的歌。“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這是詩人眼中的時間和宇宙――天地間只有逆旅和過客。詩人拒絕根的存在,這是徹底的漂泊情懷:他把生命看做一場純粹的漂泊,并這樣實踐著,這在中國文學史上是沒有第二人的。
李白實在是中國詩人中的游俠。他的浪漫、癲狂、愛恨情仇、寂寞與痛苦、夢與醒,他的豪氣義氣,他的漂泊,全都達于極端。在他眼里,游俠比皓首窮經的儒生光彩多了。即使闖進了朝廷,他那強橫的乃至有些無賴的游俠脾氣也是改不了的。力士脫靴,貴妃捧墨,御手調羹,他要求權貴尊重他,皇帝也應把他當朋友對待才好。他不習慣仰視,他信任自己遠勝過別人對他的信任。這一切足以令權貴膽寒,令謙謙君子瞠目結舌。
李白從另一個方向來了,高山冰川,駿馬胡姬,化為他精神的馬隊。他毫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溫柔敦厚、細膩空靈,他大筆橫掃,狂飆突進,給大唐詩壇注入西域騎士的驃悍與純粹,令所有騷人墨客為之一驚。洞庭煙波,赤壁風云,蜀道猿啼,浩蕩江河,全都一下子飛揚起來了。
游俠李白颯爽而來,他的雙腳和詩筆生動了大唐山水。
一.難以割舍的親情
親人之間的感情是諸多感情的基礎,可以說,沒有親情就無從談起別的感情,而在我國的古詩詞中,很多詩歌詞曲篇章就為我們傳遞了這樣的感情信息,而這種感情信息的表達多是采用思念這條線牽連的。下面舉例說明。孟郊的《游子吟》,原詩話不多,傳遞的感情卻深長濃厚:“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首歌頌母親的詩歌。詩中淳厚真切地吟頌了人世間偉大的人性美——母愛。由線起筆,由草作結。從線寫到衣,針針寄深情。由衣聯(lián)想到寸草,想到報母恩。感情回環(huán),母育子艱難,子報母深恩。詩雖短,卻淋漓淳厚地表達了母子之間最真的情感。此詩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滋養(yǎng)了讀者的心靈,更激起了離鄉(xiāng)在外的游子的共鳴,是難得的好詩。陸游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注釋]示兒:給兒子們看。元:通“原”。《示兒》詩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臨終寫給兒子們的遺囑,詩歌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這首詩雖然傳遞的是愛國之情,但是我們細細一想,作者臨終的嘆息和囑咐并沒有說給別人聽,而把這樣可以托付的大事交給自己的孩子們,言語之中可以領略到作者陸游對兒子們的寄望之深。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該詩表達了對妻子的惦念和對團圓的渴盼,濃化了夫妻之間的親情。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則表現(xiàn)了弟兄手足之間的密不可分的深切感情。回望中國古詩詞,可以說是親情無限。
二.縷縷不斷的相思情
中國古詩詞中表現(xiàn)青年男女之間感情的詩歌也不少,《迢迢牽牛星》是寫牛郎織女的分離之苦和相思之深。秦觀的《鵲橋仙》則寫牛郎織女的相聚之歡和離別之速,以及依依惜別的情緒。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其內容為:“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表現(xiàn)了一位因心上人遠行而獨處深閨之女子的生活狀況,以及其內心凄苦與思念的感情。下面的這一首《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把青年男女的依依別離、渴望相聚、思念的憔悴、時光的流逝、想念而不能相見的自我安慰描繪的細膩透徹,簡直寫絕了青年人之間的縷縷相思。“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蘇軾《江城子》——蘇軾想念亡妻。“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元好問《摸魚兒二首其一》——元好問寫生與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李商隱寫幽幽的思念。
三.對錦繡河山的熱愛之情
2、尊重人不應該勝于尊重真理。——柏拉圖
3、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fā)春華。——魯迅
4、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陳遇
5、真理是時間的女兒。——達·芬奇
6、寬恕而不忘卻,就如同把斧頭埋在土里而把斧柄留在外面一樣。——美國.巴斯克里
7、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孔丘
8、差以毫厘,謬以千里。——《漢書》
9、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10、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11、生活就是戰(zhàn)斗。——柯羅連科
12、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紀伯倫
13、吃一塹,長一智。——古諺語
14、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況
15、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彭端叔
16、堅持真理的人是偉大的。——雨果
1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書
18、地不耕種,再肥沃也長不出果實;人不學習,再聰明也目不識丁。——西塞羅
19、國恥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20、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劉勰
21、辱,莫大于不知恥。——王通
22、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魯迅
23、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杜甫
24、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魯迅
2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26、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李商隱
27、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李白
28、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結果是甜蜜的。——法.盧梭
29、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0、學問是苦根上長出來的甜果。——李嘉圖
3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32、私心勝者,可以滅公。——林逋
3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況
34、不責人小過,不發(fā)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yǎng)德,也可以遠害。——洪應明
35、學無止境。——荀子
36、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3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38、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39、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魯迅
40、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41、深以刻薄為戒,每事當從忠厚。——薜渲
42、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43、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諸葛亮
44、白日莫閑過,青春不再來。——林寬
45、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
46、寬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歐文
47、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法.雨果
48、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49、寬容意味著尊重別人的任何信念。——愛因斯坦
50、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水滸傳》
51、上下同欲者勝。——孫武
5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53、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薜渲
5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55、春宵一刻值千金。——蘇軾
56、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山高萬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57、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子貢
58、君子憂道不憂貧。——孔丘
59、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原蘇聯(lián).蘇霍姆林斯基
60、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61、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62、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別人寬容的,但誰能說自己是不需要寬容的呢?——屠格涅夫
63、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茍子》
64、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6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老子
66、不知則問,不能則學。——董仲舒
67、希望是厄運的忠實的姐妹。——普希金
68、必須有勇氣正視無情的真理。——列寧
6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70、知恥近乎勇。——孔丘
71、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7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
73、只有人的勞動才是神圣的。——高爾基
74、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
75、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
76、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愛和寬容大度征服。——斯賓諾
77、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韓愈
78、沒有寬宏大量的心腸,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俄.普希金
79、春*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
80、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馮夢龍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82、學然后知不足。——禮記
8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85、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86、釀蜜不嫌花少;讀書不棄分與秒。
8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88、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培根
89、勤者讀書夜達旦;青藤繞屋花連云。
90、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91、光陰給人經驗,讀書給人知識。
92、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培根
93、靜坐自無妄為,讀書即是立德。
94、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兒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95、養(yǎng)兒不讀書,不如養(yǎng)頭豬。
96、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病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鬃?/p>
97、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98、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孟子》
沒有香味,顫落到了竹簡上……
這沒有香味的東西,何以讓人眷戀?皺了皺眉,和著蓮將竹簡書留在了碎草間。
白衣長衫的男子帶著略微酒氣推開了木門。看著我,輕輕牽起一絲笑,便坐了下來。我在他身旁坐下,為他倒上一盞茶。他一言不發(fā),只一杯接一杯地飲茶。
我是不懂的,既然要解醉,之前喝這么多做甚么?他只用他指骨清秀的手覆上我的腦袋,低聲淺笑:“舉杯消愁,愁,更愁。不得已,還是要飲茶解酒!”我晃了晃腦袋,不懂。我猜他還想說,解酒亦解愁,不過是沒聽他親口說過。他笑道:“來,你與我同飲三百杯,不醉不歸!”我吐了吐舌,我才不是酒鬼轉世!
我猜,他只是個百無一用的書生。
妝容艷麗的女子推門而入,并未多看我,只自顧自地徑直往里走,不忘呵責道:“還喝勞什子茶,家里都一窮二白了,哪有養(yǎng)閑人的力氣!”我不知道是說我還是這男子,看著他陰了的臉色我便笑了,估計不是說我了。他整了整衣衫便出門而去,我只笑著隨后。他斥了我一聲,淳厚的嗓音高聲道:“懂什么?仰天長嘯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我又是笑,說白話的書生!
我問:“你是誰啊?”
他疑了疑,道:“在下李氏太白,姓李名白。”
李白?我搖了搖頭,不認得,只是好聽罷了。
我又猜,他還是個只懂愁苦的書生。
那日,秋風肅殺,他一襲白衣,風中宛若要離去的謫仙。
劉氏走了,什么也沒留下,就連同對他的最后一點情也是帶走了。
我拉著他翻飛的袖角,陪著他看這美景。青絲翻飛,亂了他清俊的容顏,只聽他淺聲碎念,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我想,他想說煙起,模糊了這浮生。
只是,他亦沒有說出口罷了。
夜半,他在月下飲酒,我蹲在樹影里嬉笑著看著他。他說對影成三人,我疑道,難倒發(fā)現(xiàn)我了,是說我與他還有他的影么?想來,又不是,前面他還在邀月呢!
現(xiàn)在,獨有他一個人了。#我又笑,跟他久了,我也愁苦起來了。
那之后多久?陪了他幾多春秋了。他三千青絲褪為白雪銀線,看起來多了幾分哀涼。他倒是不覺察,眉宇依舊風姿肆意。我沒有改變,甚至是身子也是最初的樣子。他不驚訝什么,依舊當我是那個來路不明的孩子,笑看那一池清水蓮。
天寶十四年,那突來的變亂烽煙四起,一池蓮也枯敗不堪。#說是長安兵變,安大人與史大人共謀逆反,直入長安城。
一襲白衫鎏金鞍,那年他仗劍去了長安。
我說有人道安大人是胡妖女人生的子,他不屑,說胡人不可畏。
最后又如何?他已然倒臥病床。我罵他是個多找閑事的人。他揮掌在我臉上印下分明的掌痕。他悔著撫了撫我的臉,嘆息:“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淚痕。”
我只得撇了撇嘴,轉身不再看他,胡人怎樣,與你何干,自己活著不就好了?
那時,烽火連天燃至長安城,君王派兵之事舉棋不定。他憤然起怒,揮毫在宣紙上疾書,最后噴出一口濃血,倒落案旁。
敵可摧,旄頭滅,屐胡之腸涉胡血,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胡無人,漢道昌……
我費力地支起他,輕輕環(huán)抱這他。這次,我猜錯了,錯得離譜。
這才是你么?我看著他,頓了頓。一腔孤勇傲天下。本是個輕狂孤傲的蓮,不該落在這世道。不知道后來,沒有看到結局。我在淚泊中醒來。
還是蓮池邊,依舊秋風寒。
我拾起竹骨清蓮抱在懷中,慌若隔世,淺嗅到竹蓮酒香。果然,這不是沒有香味的東西。
最終,只剩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