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英語語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英語的語法知識包括詞類、時態和句類,詞類有名詞、冠詞、代詞、形容詞、副詞、動詞、動名詞、動詞不定式和特殊詞。
2、時態包括了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和一般將來時等。
3、句類包括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簡單句、并列句和主從句。
4、英語語法是對英語這種語言進行研究后,歸納出來的一系列語言規則。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初中;英語;語法教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與發展,各種教學理念也應運而生。在強調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當前社會,英語更是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而一直以來都被忽略的語法教學,也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漸漸地被提上日程,越來越多的初中英語教師也開始重視起英語語法的教學,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卻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問題。
一、初中英語語法學習的重要性
英語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之一,其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的技能,而英語語法作為英語學習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其進行教學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語法是英語學習過程中語言運用的法則,人們在學習一種語言時,必須要遵守語言運用的規則,只有爭取的掌握規則,才能更好、更快的學習英語;其次,語法能力是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運用,但是卻忽視了語法的教學,其實語言能力是由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組成的,而在語言知識的學習中,語法恰恰是它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再次,語法并不是語言學習的目的,而是學習的途徑。語法作為英語學習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做到與聽、說、讀、寫等技能充分的結合,從而實現語法在語言交際中的成功應用;最后,語法是語言結構的規律。語法能力的掌握對于學生提高英語的書面運用能力、口語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如果可以掌握語法,往往也可以更好更快的了解文章的語意和內容。因此英語語法的學習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是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的。
二、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可遵循的教學方法
(一)語法的情景化教學
語法的情景化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情景化模擬的手段對特定的情景進行設計,然后在具體的情境中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具體的練習。情景模擬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對語言進行描述,同時還可以通過圖表、錄像帶、以及動作的模仿等方式實現語法教學的情景化模擬。例如:教師在進行過去進行時的課堂教學中,可提前錄制一段關于本班學生課下活動或體育課堂的MV,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播放此錄像,這樣就可以通過具體的情境讓學生明白國企進行時的具體應用。例如:
學生甲:What was Kelsey doing at 6:40 last Tuesday?
學生乙:She was playing basketball on the playground.
學生甲:Was Dave playing basketball with Kelsey?
學生乙:No,he was playing football.
通過這樣一問一答的句式,不僅可以將過去進行時的情景進行生動直觀的表現,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學習英語的興趣,使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且情節模擬教學法的運用還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在教學活動結束后,還可以通過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件入手引導寫生以小組問答的形式進行自主練習,互相詢問。
(二)語法的活動化教學
語法的活動化教學是指教師在進行英語語法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娛樂的過程中,對所學習的語法進行掌握和運用,以達到在運用中學習、在學習中運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在英語的一般將來時的授課過程中,講師可以先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讓他們對將要進行的周末露營活動進行討論,并使用將來進行時的句式進行交流。例如:
學生甲:Where are w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學生乙:We are going to have it in Beihai Park.
學生丙:When and where shall we meet?
學生乙:Shall we meet at the school gate?
學生丁:I’m going to take some fruits and watch.
當學生熱烈的討論過后,教師可以布置任務,讓各小組的學生使用將來進行時的句式制定一份小組內部的周末露營計劃,并且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匯報。通過這樣的活動化學習,學生再掌握了將來時的用法、豐富了課余生活的同時,還也建立了師生之間平等和諧的關系。
(三)語法的團隊性教學
教師在英語語法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打破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方式方法的多樣性,以此激發學生在英語語法學習中的興趣,提高語法學習的積極性。在語法的多樣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語法的團隊性教學的方式。具體的應用過程如下;
首先,課堂的氣氛對于學生的學習可以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可以先活躍一下課堂的氣氛,這樣不但可以舒緩學生緊張的情緒、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在教學活動正式開始前,先穿插一段英文歌曲;其次,教師還可以依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對那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比較難以記憶的語法內容,尋求簡單的記憶方法;最后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活動中安排一些英語競猜小游戲等等,在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可以幫組學生對已學的知識進行鞏固提升。
然后,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水平對其進行分組,并且根據小組內成員不同的英語基礎以及學習能力對其進行安排和布置任務,使學生通過集體的努力,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任務。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
總結: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的學習中,教師不僅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同時也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英語的語法教學在英語的學習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同時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加強對學生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視和關注的同時,也要針對英語語法的教中學不斷地革新教學方法,以尋求適合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
參考文獻:
[1]張素華.新課程下如何進行初中英語語法教學[J].基礎英語教育,2009(05):60―65
一、英語語法課堂教學的注意事項
(1)我們要知道,英語教學中必要的語法知識對聽、說、讀、寫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學習外語與學習本國語言的環境具有很大的差異性,這些差異性決定了英語教學與漢語教學的方法具有必然的差別。比如,在平時生活中,英語不可能得到漢語那么多的鍛煉機會,這就更需要一定規則去規范學生對語句的組織,這種規則就是語法。語法是把單詞連接成句子,把句子連接成文章的基本手段。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學習語法是掌握聽、說、讀、寫這些基本技能的一種必要手段,也就是說語法教學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如何把詞匯、語法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
(2)我們要明確語法教學是為聽、說、讀、寫服務的,在語法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對學生講解語法知識時,沒有必要太強調語法的系統性,而應根據課文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實際情況,先講授最基本、最實用的語法項目,然后再去顧及其他的項目。比如,在初一階段,學生的困難集中表現在句子一致關系上,像主謂的一致,名詞和數詞的一致等。在主謂一致關系上,常會出現人稱動詞變化上的錯誤,一般現在時動詞第三人稱單數要求加-s,而學生往往用動詞原形代替。在初二階段,主要是一般過去時和現在完成時的使用與辨別。不少學生套用漢語語法來學習英語,以至于出現了“中國式英語”。我們就有必要精講多練,在運用中進行練習,而在講解某項語法原理時,卻不必講得過于詳細,也無須對學生已經理解的句子還作反復的語法分析。
(3)語法教學要著眼于對學生有實用價值的知識,語句分析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便于實際運用,因此,分析的手段和思路要讓學生易于接受。
二、英語語法高效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
初中英語課堂中,要采取講練結合的方式,即以充分的練習為主,輔之以適當的分析與講解,這就要求高效的課堂向45分鐘要效率。但是,讓學生學會所有的知識是不可能的。因此,給學生講授語法,指導學生對各種語言現象進行有規律的操練,訓練他們熟練、正確地使用語言,并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是語法教學的實質和目的。因此,在英語語法教學中,“講”和“練”必須緊密結合,二者缺一不可,“講”和“練”應交錯滲透地進行,講中有練,練中有講。
(1)用語境教學。安排各種鍛煉綜合技能的活動,創造生動有趣的環境讓學生能發展語言能力。例如,在學習一般現在時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描述一下自己的服飾,再指定學生到前面去,讓同學們描述他(她)的穿著打扮。接著讓同學們回憶早上通常是幾點鐘起床、吃早餐、上學校、上課、放學等。教師可趁機把典型句子板書在黑板上,先用第一人稱:“I get up at six in the morning.”然后讓同學們互換人稱練習:“He gets up at six o’clock.”等等。
(2)語法教學應簡單化,要通俗易懂,不必用過多的專業術語。下面以現在進行時為例。問“What are you doing?”教師可提示:“I am standing.You are sitting.”老師可以唱支歌,讓學生答:“You are singing a song.”然后在黑板上寫字,學生答:“You are writing.”再把事先準備好的乒乓球拍拿出來,讓兩名學生到講桌前對打,提示學生答:“They are playing PingPang.”再請一位擅長畫畫的女同學到黑板上畫一朵花,指定一名學生答:“She is drawing a flower.”讓一名男同學做出跳舞的動作,齊答:“He is dancing.”
老師要及時地板書到黑板上,及時給學生糾錯。就這樣,通過大量的練習,學生非常輕松地掌握了現在進行時的各種人稱變化。最后告訴大家這就是現在進行時,同學們要牢記現在進行時的結構:be+動詞的現在分詞(v-ing)。這節課既生動活潑,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歸納演繹;比較集中;計算機教學
1、歸納的語法教學
歸納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學習方法。歸納要求我們先給學生一些含有語法教學內容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材料中接觸這些語法現象,然后引導學生從這些語言材料中歸納總結出語法規則。
歸納法能夠讓學生先獲得語言材料,從感性認識中獲得理性認識,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語法規則,但需要一定的教學時間,需要老師做比較多的語言材料的教學規則,而且在語言材料教學中需要從語境、語用進行教學,而不是直接從語法概念和語法規則進行教學。
2、演繹的語法教學
演繹是從已經形成的概念出發,直接將概念講授給學生,然后再用例句和語言材料來說明概念。
演繹法讓學生首先接觸語法規則,可以避免出現規則誤差,但演繹法過于理性,需要學生具有比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強烈的學習興趣和一定的學習毅力。?
歸納法與演繹法相比,歸納法更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降低學生學習困難,弱化學生學習焦慮,演繹法更有利于縮短學生學習時間,減少學生學習錯誤。歸納法更利于學生的學習,演繹法更利于教師的教學。
筆者認為,歸納法比較適用于起始教學和新知識的教學,演繹法比較適用于發展教學和舊知識的強化。不過老師們仍然應該根據自己任教班級的動態真實的教育因素和教學因素選擇教學方法。
3、比較的語法教學
這里所謂比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英語語法本身中的相似但不同的英語語言現象進行比較,如一般現在時與現在進行時的比較,一般過去時與現在完成時的比較,形容詞性物主代詞與名詞性物主代詞的比較等等;二是對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中的相關的語法現象和結構規則的比較。
比較的語法教學可以在學過可比較的一種語法現象之后,學習另一種語法現象之時,就兩種語法現象進行比較,如學過形容詞性物主代詞之后,在學習名詞性物主代詞之時,就已經學過的形容詞性物主代詞與名詞性物主代詞進行比較,來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名詞性物主代詞。
比較的語法教學也可以用在語法總結復習之時,比如學習了五種動詞基本時態之后,就五種時態在用法、語義、語用等方面的區別進行比較,以幫助學生鞏固掌握。復習時,比較方法的語法教學應該是在足夠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運用語言的比較,而不是單純的語法概念、術語的比較。
4、集中的語法教學
與集中的詞匯教學方法一樣,集中的語法教學是將學生應該在一個學期或整個中小學階段學習的英語語法知識集中在一個星期或兩三個星期之內進行教學,采用的是演繹法,力圖通過語法概念的教授和例句的說明,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掌握英語基礎語法知識。
這種語法教學方法需要學生具有比較強烈的語法學習興趣和比較頑強的語法學習毅力,同時需要學生具有比較強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這種語法教學方法在期末復習和畢業復習時應該對學生有一定幫助,但在學生學習開始時使用可能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焦慮感,嚴重的可能導致學生形成英語學習的心理障礙。
這種方法將語法知識學習與課文學習長時間分開,如果將一學期的語法知識在學期開始時集中教學,那么本學期最后一個單元才會學到的語法知識就可能出現語法知識學習與課文學習分離一個學期之長,這可能影響學生準確掌握語法知識的運用。這種方法同時將語法知識和語法知識的運用長時間分開,不利于學生學習掌握運用語法知識的真實語境及其真實的語用功能。
語法集中教學能有效幫助學生比較系統地學習語法知識,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對容易混淆的語法知識進行比較,如能合理使用,是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但如果使用不當,則可以反而增加教學難度,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影響學生形成獲得運用英語的能力。同時,在運用集中方法時,如何集中,集中哪些語法知識,語法知識的集中講授與語法知識的運用能力培養怎樣有機合理地結合起來,都是應該思考的問題。盲目集中可能不利于老師們所任教班級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高。
5、圖畫方式的語法教學
很多老師運用圖畫進行英語語法知識教學,因為圖畫形象直觀,能讓學生很容易地掌握教學內容,經常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不過圖畫只能用于一部分英語語法知識的教學,比如方位介詞、副詞的教學,時態的教學等。
6、表格方式的語法教學
表格能夠很明確地對語法知識進行比較和歸類,因此經常出現在語法知識教學中,甚至有的語法書都是有表格形式編寫的。
由于表格強調內容的一致性,因此表格只能列舉英語語法知識的基本內容,對于比較特別的不一致的內容往往列舉有些困難,同時語法知識的運用比較難以列舉。
7、計算機動畫方式的語法教學
計算機動畫用于英語語法教學還不普遍,在一些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中經常使用計算機動畫進行語法教學。計算機動畫具有很強的動感,而且動畫本身也很受學生歡迎,同時動畫能夠很明確地表現動作,并配有講解,因此這種形式很有生命力。
關鍵詞:英語;語法;虛擬語氣
引言
在英語語法中,虛擬語氣常常用來表示說話人的猜測、假設、建議、主觀愿望、不太可能發生的狀況等等,可用于簡單句中,也可用于復合句中。由于虛擬語氣用法的特殊性和復雜性,以及中西方思維文化的差異性,很多英語學習者對虛擬語氣的學習深感頭疼。其實,只要全面了解了虛擬語氣的意蘊,從過去、現在、將來這三個時間概念上來進行區分,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認識英語語法中的虛擬語氣
(一)虛擬語氣的概念。在英語語法的學習中,虛擬語氣是區別于陳述語氣、祈使語氣的一種特殊的語氣形式。英語語法中的虛擬語氣表示的不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是用來表示說話人的假設或主觀愿望。因此,虛擬語氣所說的并不一定是事實。
(二)虛擬語氣的應用條件。在實際的英語學習與交流中,虛擬語氣的運用是有一定前提條件的,即當某人想要強調的是自己的主觀想法、愿望、猜測、假想、建議、懷疑等時,就可以用虛擬語氣。虛擬語氣是英語語法表達的一種形式,虛擬語氣常常蘊含在復合句中,構成一種前提或假設。
二、英語虛擬語氣的常用語法――以If虛擬條件句為例
If虛擬條件句是英語中最常見的虛擬語氣的用法,掌握了If虛擬條件句,也就對虛擬語氣語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一)If虛擬條件句的常用結構。從意蘊表達上來看,虛擬語氣主要表示與現在事實相反或者是與過去事實相反的情況、將來實現的可能性很小。下面各舉一例,幫助更好地理解:
例:If she were here now, I could ask him the question.
漢語翻譯為:如果她現在在這里的話,我就可以問她這個問題了。言外之意就是說她現在沒在這,表達的是一種與現在事實相反的情況,故用虛擬語氣。
例:If he went,would you go too?
漢語翻譯為:如果他去,你也會去嗎?其中包含的意思是他去的可能性非常小,這是說話人自己的主觀判斷,并不一定與事實相符。
(二)If虛擬條件句的具體運用
1、錯綜時間條件句
如果主句和從句中的動作并不是同一時間發出的,即條件從句與主句所指時間不一致,這就是錯綜時間條件句。下面舉例說明:
If it had rained last night, the ground would be wet now.
(要是昨晚下過雨的話,現在地面就會是濕的。)
解析:條件從句中“rained”的時間是“last night”,而“the ground would be wet”的時間是“now”,很顯然,條件從句與主句所指的時間是不一致的,從句指的是過去,而主句指的是現在,所以應用虛擬語氣。
2、含蓄虛擬條件句
有的虛擬句中并不直接出現“if”,而是通過諸如“or、but、without、otherwise”等具有轉折意義的副詞來表述虛擬的語氣。如:
例1:He told me, or I would have known nothing about that.
(他告訴我了,否則我對此一無所知。)
例2:I should have given you more help, but I was too busy.
(我本應給你更多的幫助的,但是我實在是太忙了)
解析:例1中,“or”表示轉折,意思是“如果他沒告訴我,那么我對此事一無所知”,顯然是一個假設的情況,用虛擬語氣。在此句中,實際是省掉了“if”,還原原句就是“If he have not told me, I would have known nothing about that.”。例2中要表達的意思是“我本來應該給你更多幫助的(實際上并沒有),原因是我太忙了”,用“but”表示前后意思的轉折,同時說明“我沒有給你更多幫助的原因”,顯然也符合虛擬語氣的標準,還原后為“If I was not so busy, I should have given you more help.”
3、省略倒裝句
省略倒裝句,顧名思義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裝句,在口語中比較常見,同時也是很多英語學習者最為頭疼的知識點。省略倒裝句,常常將“if” 省去(此為“省略”),然后再將“were、should、had”等單詞移到句首(此為“倒裝”),通過具體實例講解比較容易理解:
Were he here,he would agree with us.
(如果他在這的話,他會同意我們的。)
解析:上句的正常語序應為:“If he were here,he would agree with us.”由于表示的是說話人的一種主觀愿望(實際上他并沒有在這里),所以用到了虛擬語氣。為了進一步強調自己的愿望,所以將“if”直接省略掉了,并將謂語動詞“were”提到句首,更加強了語氣。
三、英語語法中虛擬語氣在英語交流活動中的運用要點
只了解虛擬語氣的結構和特征是遠遠不夠的,英語本身就是一門語言藝術,虛擬語氣的學習也要回歸和落腳于具體的應用中。在英語交流活動中,虛擬語氣的運用是有一定條件的,如若把握不準,容易影響談話的成效甚至招致別人的反感。因此,虛擬語氣在英語交流活動中應遵循以下要點:
(一)虛擬語氣的運用要簡潔而準確。英語交流活動中,尤其是商務交流場合,參與人員都要簡潔而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虛擬語氣在英語交流中的運用也是如此,在運用時需要間接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避免被他人誤解。
(二)虛擬語氣的運用要禮貌而得體。在對外交流中,禮貌得體的用語不僅利于建立和諧、友好的對外貿易關系,而且有利于展示我國文明禮貌的優良傳統。從英語語法方面來講,應盡量避免使用命令語氣,在使用虛擬語氣時也應盡量委婉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做到彬彬有禮、不卑不亢。
如,在國際商務談判場合,如果我方想要讓對方做出一點讓步的話,就要簡潔而準確地表達出我方的意愿,同樣是表達讓對方讓步的意思,如采用“If you stand firm, we can hardly come to terms.(如果你們堅持不讓步,我們很難成交)”,就容易讓對方感覺如果他們不作出一定的讓步,那就沒有談的必要了,從而很容易錯失商機。而如果這樣表達則效果截然不同:“I suggest you make a discount on these products, because the quality are not as good as the last.(我們希望你們能夠打個折,因為這批產品的質量不如上次的好。)”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虛擬語氣作為英語語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英語學習者對英語知識的整體把握和理解。因此,作為英語語法的重點和難點,每一名英語學習者都要仔細揣摩虛擬語氣的結構,真正理解并學會靈活運用。(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大學)
參考文獻
[1]姜艷艷.再議英語虛擬語氣形式的分類[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7)
[2]楊建.高考常考語法點――虛擬語氣[J],新課程學習(中),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