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計算機學院開學

      計算機學院開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計算機學院開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計算機學院開學

      計算機學院開學范文第1篇

      【關鍵詞】 醫學院校;計算機課程;開設意義;教學改革

      一、醫學的發展與計算機的關系

      隨著經濟和科學的進步,醫學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隨著現代計算機的高速發展,醫學的進步是突飛猛進的。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現代醫學設備操作

      我們發現現在醫院的幾乎所有的大型儀器都是計算機智能操作的,例如我們比較熟悉的CT ,B超等,都是在計算機的參與下完成對病人的診斷和治療的。現代醫學的高端的設備如果離開了計算機是無法正常運行的,例如核磁共振等,在計算機技術的幫助下,這些診斷設備能夠很好的完成任務,并能準確的確定病癥。這就要求我們的醫生既要學好醫學知識還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術。

      2、計算機在醫學圖像上的應用

      在醫學圖像中,圖像的處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影像科室中,病人拍片后,圖像呈現出來的是兩種顏色,一種是白色,一種是黑色。這樣的顏色對比使影像的照片能夠很清楚的顯示病人的關鍵部位。這種方式的實現就是要靠計算機的圖像處理來實現。現代醫學關于圖像上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我們看到的關于心臟的圖片都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來完成的。可以這樣說沒有現代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普及就沒有現代醫學的發展程度和廣泛應用。

      3、醫院的信息管理

      當我們去醫院進行看病時,我們總是先掛號,然后在去相應的科室看病。隨著計算機在醫院的普及,我們現在可以在網上進行掛號,并且我們可以預約一些專家看病。這都需要各部門快速協作來完成,所以離開計算機就不可能快速完成這些任務。醫院的各個部門的聯系及醫生信息的統計都需要計算機參與。

      4、數據檢索

      當醫生們想查閱醫學資料或者醫生們互相交流時,過去的作法就是去圖書館或者開關于醫學方法的會議來完成,有了計算機就可以方便的完成這些,利用計算機技術可以方便的完成查閱醫學資料和下載書籍。通過實時視頻的電視電話會議就可以完成相互交流。

      5、計算機醫院的應用現狀

      解放后,隨著計算機在我國的出現,人們開始認識了它,但那時因為國內經濟不發達,導致了那時很少有計算機能夠在醫院出現,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發展,從八十年代初開始,據衛生部統計,我國在醫院里只有40臺電子計算機,到1986年7月增加到100臺左右,到1996年7月全國已達到數千多臺,到2000這個數字翻了很多倍, 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醫院都會有計算機,說明電子計算機在醫學領域應用已經相當廣泛了。

      二、醫學院校開設計算機課程的作用

      學習醫學的孩子如果離開了學習計算機這對他們的學習是沒有好處的,現在的大學幾乎都有計算機課程,學習計算機能讓孩子們了解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計算機課程能對學習醫學有促進作用。例如學習檢驗的同學可以通過計算機對監測的數據進行分析、綜合、判斷,進而得出結論。學習影像技術的同學更離不開計算機了,當進行影像拍攝時計算機就發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計算機可以在醫生的設定下,自動完成電子影像的采集,這樣既快速又準確。同學們可以通過對計算機的操作可以更好的將醫學課本上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也更好的理解了書本上的東西。特別是臨床專業的學生更應該學好計算機技術,在臨床上一般的分析和總結都要靠計算機,當醫生和計算機配合的非常熟練時,能使診斷更加迅速。計算機當中的辦公軟件是學生學習的重中之重,如果學生不會計算機辦公軟件操作,那么就不會成為一位合格的醫生。因為醫生熟悉計算機辦公軟件可以更好的和醫院信息系統交流,可以為醫生節省很多時間。所以學生在大學期間,計算機技術的學習應該放在重要的位置。

      三、計算機教學的改革

      在醫學院校的計算機教學中應更注重實際,教學要與實踐相結合。理論學習固然重要,但實踐操作應該放在首位。尤其是計算機基礎課,更應該讓學生把知識學透。這里應該特別強調上機實踐操作應該是重中之重,在上機練習中可以完善理論的學習,并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操作,更加深刻理解書本上的知識。通過上機練習又可以讓學生學習到課本沒有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畢業工作后能夠很好的掌握計算機的實踐應用。

      四、醫學院校在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材選擇

      對于醫學院校的同學來說,計算機都是輔助學科,那么學校在選材上應該特別注意要實事求是,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能攀比和不切實際的去選擇高難度的計算機應用教材。現在市面上的計算機教材五花八門,參差不齊。這就要求每個學校要認真仔細的去選擇教材。也要考慮不同專業的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選出的教材才能讓醫學院校的同學們學習起來即不浪費時間,又能得到鍛煉。這里也要強調在選用教材時要加大監管力度。最好成立選用教材的評估小組,深入學生中間去,實際考察,聽取學生們的意見和建議,這樣選擇的教材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五、醫學院校計算機教師的培養和教師對學生的傳授方法的重要性

      醫學院校的計算機的教師,他們的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時非常豐富的,但對于醫學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需要的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是有限的或者說是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基礎就可以了。所以醫學院校對計算機教師的培養要切合實際,能夠讓教師們理解醫學院校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要求。另外教師對學生傳授的計算機方面的知識的方法和信息量要有認識,在講課中,注重基礎,聯系實際,不能照本宣科。要深入淺出,循序漸進。講課時特別要注重講課方法。特別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要和學生在課下要多溝通,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技術中能夠學到他們想要的計算機知識。因為我們是醫學院校,所以我們的計算機老師也要學習關于醫學方面的知識,這樣能夠把計算機的知識更好的和醫學院校的實際相結合。不僅可以讓學生更愛學習醫學知識,要讓我們的教師們學到了我們平時很少接觸到的知識。教師也要努力的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這樣能使學生們開闊眼界,也能使教師們的技能素質得到很大提高。醫學院校機房的建設也是重要的,學習計算機知識離不開真正的去實踐,學校的機房就是學生們平時實踐的地方。所以學校的機房建設要跟得上,并且做好安排課余時間能夠讓學生們自由的去機房上機,只有多實踐的操作,才能更好的理解理論知識。

      六、結語

      醫學的學習現在已經離不開信息化了,對于在校的學生來說,計算機對于他們的專業學習是很有幫助的,也會對學生畢業后的工作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的學校教育要切合實際,注重計算機的實踐操作,這樣才能使我們醫學院校培養的學生能夠更好更快的適應社會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唐駿.計算機網絡在醫院臨床中的應用.醫學信息學,2009.01.

      計算機學院開學范文第2篇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自主學習;測評資源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16-0106-04

      Abstract: Rely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autonomous learning resources, promote the computer basic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 On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computer basic course resources, Combined with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process, Presents a unified management scheme for evaluation resources, namely the use of computer basic evalu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to management.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question bank management, file management, mark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resource input management and external resources management.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test resources applied to teaching can improve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effect.

      Key words: Computer 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 Assessment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1 背景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深入,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計算機應用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學習的計算機知識逐年增加。然而近年來,很多高職院校由于教學改革的需要,減少了公共必修課的總學時,公共計算機課程課時數也相應減少。十年前,我院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公共課的總課時普遍在200課時左右,近幾年課時逐步減少,目前,有部分專業的計算機公共課總課時只有72課時。多年以來,我院在廣東省計算機應用水平I級考試 (以下簡稱I級統考)中成績都是排名第一,為了保住榮譽,對于少課時的專業,我們將大部分課時用于計算機基礎的教學,這樣統考成績確實還是不錯,然而我們的學生除了辦公應用能力較強之外,在其他方面,尤其是與專業結合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偏弱。為改變這種狀況,只能減少計算機基礎的課時量,然而如何在課時量削減的同時保證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質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

      2 自主學習模式與課程資源的關系

      目前,在廣東省內有不少高校探討通過自主學習模式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1-2]。自主學習模式的開展依托課程資源的開發。部分院校在開發課程資源時往往偏重于教與學,但有不少操作沒有實現自動閱卷或者閱卷準確率不高[2],要了解這部分操作的學習質量,只能通過其他手段,如批改作業,但由于手工批改作業費時費力,教師對學生的作業基本不進行批改,更談不上及時反饋,而學生更是很難知道自己學的是好還是壞,往往自我感覺學得很好,但是在考試中遇到這類操作時卻經常做錯,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自主學習模式的學習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程資源的不完善,已經成為影響自主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3 計算機基礎課程資源開發概述

      自主學習是“一種對自己學習負責的能力”,如果沒有好的課程資源,自主學習效果則會大打折扣,因此,課程資源的開發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決定著自主學習模式能否順利開展。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重點是教會學生利用計算機工具處理問題能力,不管是自主教學模式還是傳統教學模式,核心都是實驗環節的教學,課程資源開發的重點自然也應該是實驗環節。傳統實驗教學模式主要在微機室中開展,整個教學過程如圖1所示,自主學習模式的開展也是圍繞這一過程進行,只是整個過程主要由學生自己完成,學習的地點、時間也由學生自己決定,教師只完成很少的一部分工作,如回答學生疑問等。

      一個好的課程資源,應該能夠完整的體現上述教學過程,其中發現錯誤操作、總結實驗效果、批改實驗作業三個過程是實現的難點,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實現這三個過程,則可能會導致學生前一知識點尚未掌握、甚至理解完全錯誤,就進入下一知識點的學習,這樣整個學習效果就可想而知。要建立一個好的課程資源,首先在設置資源格式時必須進行一個科學的規劃,其次要針對難點過程進行科學的研究,其中關于閱卷技術的研究是實現三個難點過程的基礎,能否實現所有操作的自動閱卷、能否有較高的閱卷準確率、能否快速錄入閱卷信息直接影響到課程資源的質量和開發的效率。

      4 計算機基礎測評資源開發

      測評資源是指帶有自動閱卷信息的課程資源,包括用于多個不同軟件系統的測評資源(以下簡稱多系統測評資源)和專門用于某個特殊軟件系統的測評資源(以下簡稱單系統測評資源)。多個不同用途單系統測評資源關系如圖2所示,顯然開發多個不同用途的單系統測評資源,難免會出現重復勞動,而開發多系統測評資源可使開發出來的資源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我院經過兩年的研究,開發出計算機基礎多系統測評資源,該資源可用于不同模式、不同功能的教學系統中。目前該資源已應用于實際的教學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不同教學系統同一道題的得分可能不一樣,為了使測評資源時具有較強的通用性,我們將每一道題的所有閱卷點得分的總和設置為100分,不同教學系統使用測評資源時不需要對閱卷點得分進行修改,自動閱卷后通過公式“該題滿分×該題閱卷得分÷100”可以得到該題的實際得分,例如某題滿分為5分,而自動閱卷后返回的分數為75,則該題實際得分=5×75÷100,即3.75分。

      4.5 資源錄入管理

      計算機類課程測評資源需要錄入的信息很多,相關信息容易出現錄入錯誤,為便于教師錄入資源,我們開發了計算機基礎測評資源錄入子系統,主要錄入流程如圖3如示。

      系統主要操作說明如下:

      1)題目的錄入附帶驗證功能,如果用戶錄入題庫時未輸入{0},或錄入網絡操作題時未輸入{1},則給出相應提示,如果題目確實不需要{0}或{1},用戶可選擇“忽略”;如果用戶錄入時提供了圖片,但題目中未輸入,或者輸入但未提供圖片,給出提示且禁止用戶“忽略”。

      2)文件錄入分為常規文件錄入和Windows文件錄入。常規文件錄入采取用戶選擇文件后在數據庫中自動生成文件名信息、并按知識點所屬模塊分類將文件存儲到適當位置。而針對Windows文件錄入,我們開發了Windows文件管理組件,通過該組件的接口可以將Windows某文件夾下的所有文件和文件夾信息存儲到Win文件中,并可依據Win文件自動在指定的文件夾生成相應的文件和文件夾。在錄入系統中用戶通過選擇操作文件夾和該題題號可在數據庫中生成Win文件名信息,并自動將Win文件存儲到適當位置上。錄入系統和Windows文件管理組件的關系如圖4所示。

      3)閱卷信息管理是資源錄入系統的難點。針對閱卷信息處理困難,我們先后開發了Office操作題閱卷組件[4]、Windows和網絡操作題閱卷組件,實現了計算機基礎所有知識點的自動閱卷,同時在提高閱卷準確率[5]方面我們也進行了研究,目前,機器閱卷準確率已超過99%。利用閱卷組件實現自動閱卷的過程如下:出題教師提供樣文(或Windows操作結果)、選擇閱卷點數據并輸入一些必要參數,即可從組件中獲取閱卷信息并返回經系列化處理的閱卷字符串,而通過提供操作文件和閱卷字符串即可實現該操作文件的自動閱卷處理并返回相應閱卷結果。錄入系統和閱卷組件關系如圖4所示。

      錄入系統在設計時直接導入相應閱卷組件的閱卷信息表,用戶在錄入閱卷信息時,選擇好閱卷分類名稱,然后點擊添加,則該閱卷分類的所有閱卷點都會顯示出來,用戶只需選擇好樣文,并輸入閱卷點位置及必要的參數,設置不同閱卷點得分,再點生成即可生成該部分的閱卷數據,重復上述操作可得到該題全部閱卷數據。生成每部分的閱卷數據后,點擊檢驗可對生成的閱卷數據進行檢驗,其中如果操作文件得分為0分、樣文得分為該部分用戶預設閱卷點得分總和即可判斷該部分閱卷數據生成正確。某道題全部閱卷數據生成后,顯示該題所有應得分總和,如果不為100分提示用戶修改,如果為100分則用戶可將結果轉換為單一字符串并保存到數據庫中。

      4.6 外接資源管理

      計算機基礎測評資源為多系統測評資源,為了方便不同的教學系統從測評資源中獲取數據,我們開發了題庫資源選擇子系統,用戶可以通過界面、根據不同的需要從測評資源中選擇部分或全部資源作為教學系統資源,其中生成的數據庫類型可由用戶選擇,文件資源保存路徑也可由用戶選擇。此外,測評資源開發過程中產生的Windows文件管理組件、閱卷組件均具有良好的接口,可以直接用于不同的教學系統中,充分利用這些組件可以大大提高基于測評資源的教學系統的開發效率。

      5 計算機基礎測評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

      在計算機基礎測評資源開發的基礎上,我們開發了B/S版計算機基礎學習系統、C/S版計算機基礎考試系統,其中學習系統最主要的特色是所有例題和練習題全部提供自動閱卷功能,學生完成某道題的操作后,可以詳細了解該題的完成情況,如果結果不正確可以重復操作,直到該題完全正確為止,而教師可以利用系統隨時了解全部學生或某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沒有將測評資源用于教學之前,我們在2012級中選擇一個班作為自主學習模式實驗班,從實驗的情況來看,學習效果不好,學完Word(授課課時為2,其余全部學生自學)后,我們進行了一次測驗,及格率還不到60%,和傳統教學班級75%的平均及格率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而在開發出測評資源之后,我們在本院2013級中同樣選擇一個班作為自主學習模式實驗班,從實驗情況來看,學習效果有了較大的提高,同樣在學完Word后,我們進行了一次測驗,及格率已接近80%,雖然和傳統教學班級85%的平均及格率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效果還是相當明顯的。從實驗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將測評資源用于傳統教學中同樣也會有比較明顯的效果。

      6 結束語

      本文從計算機基礎課程資源的角度對自主學習效果進行分析,指出測評資源的不完善是影響自主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了單系統測評資源與多系統測評資源的關系,指出開發多系統測評資源具有更高的可重用性,并提出利用計算機基礎資源管理系統對多系統測評資源進行統一管理的方案。對計算機基礎資源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進行了詳細介紹,其中題目錄入通過一些特殊符號使題目可以不加修改的就可被多個不同系統所使用;Windows文件管理時將多個文件和文件夾信息寫成一個文件,方便了對Windows文件統一管理;閱卷信息錄入通過讀取樣文結合錄入必要信息生成單一閱卷字符串并保存在數據庫的方法,簡化了閱卷資源的管理;系統相關組件和外接資源選擇子系統開發,不僅提高了測評資源的可重用性,而且提高了基于測評資源的教學系統的開發效率。實踐證明,將測評資源應用到自主教學過程當中,確實達到了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胡欽太, 杜炫杰, 葉惠文,等. 基于"多元"教學資源建設的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探索[J]. 中國電化教育, 2011(5): 75-78.

      計算機學院開學范文第3篇

      【關鍵字】自動控制原理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開發

      中圖分類號:TB48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相關簡介

      Matlab是美國Math Works 公司推出的一套高性能數值計算和可視化軟件,它以矩陣和向量

      為基本數據單位,具有十分突出的矩陣計算能同時,Matlab含有各種可選的工具箱,如神經網絡、小波分析、模糊控制、信號處理、魯棒控制等功能強大的計算輔助工具,如今Matlab 已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但老版本的Matlab 也有局限性,即:不能脫離Matlab 集成環境工作,生成復雜的人機交互式圖形界面的能力不強。

      Visual Basic是一種可視化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它避開了采用C++編程過于繁瑣和抽象

      的缺點,能使開發人員快速方便地開發友好的用戶界面,是Windows下簡單、易學、高效的可視化軟件平臺,但用Basic語言實現復雜的算法工作

      量十分龐大.

      由此,利用VB 與Matlab的互補性,設計開發了“自動控制原理”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該輔助教學軟件操作簡便,界面友好、靈活,對“ 自動控制原理”的教學具有一定的實用性。

      二、軟件的總體設計

      基本設計思想是構造一套具有交互式人機接口界面友好的結構框圖。控制理論部分模塊由根軌跡、時域分析、頻域分析三部分組成模型組成,主要以實例體現這三種分析方法,側重于現象的產生和效果圈。有利于高職學生的理解和學習。在工程實際中,控制系統的結構往往很復雜,如果不借助專用的系統建軟件,則很難準確地把一個控制系統的復雜模型輸入計算機,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與仿真。MATLAB提供了控制系統模型圖輸入與仿真工具,該工具使得仿真軟件進入了模型化圖形組態階段。也稱為SIMULINK,它的出現給控制系統分析與設計帶來了福音。該軟件可以利用鼠標在模型窗口上繪制出所需要的控制系統模型,然后利用SIMULINK提供的功能來對系統進行仿真和分析。現就SIMILINK模塊庫按功能進行分類,包括如下8類子庫它們分別是:Continuous(連續模塊)、Discrete(離散模塊)、Function Tables(函數和平臺模塊)、Math(數學模塊)、Nonl inear(非線性模塊)、signals&systems(信號和系統模塊)、sinks(接收器模塊)、Sources(輸入源模塊)。現就簡單模型的建立歸納分步。

      (1)建立模型窗口

      (2)將功能模塊由模塊庫窗口復制到模型窗口

      (3)對模塊進行連接,從而構成需要的系統模型

      三、軟件設計及實現

      1、軟件開發中的關鍵技術

      在“自動控制原理”的CAI軟件設計中,本文同時采用了Visual Basic和Matlab這兩個軟件來實現,兩個軟件之間的數據交互即相互之間的函數; 組件如何調用是一個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 本文利用ActiveX協議,以Visual Basic作為服務器,Matlab應用程序為控制端,實現了VB調用Matlab 來進行相關計算和繪圖等功能。

      2、ActiveX介紹

      ActiveX是一種基于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統的組件集成協議,借助!"#$%&’,開發商和終端用戶就能把來自不同商家的 ActiveX組件無縫地集成在自己的應用程序中,從而完成特定的目這不僅縮短了開發時間,而且有效地避免了低水平的重復開發ActiveX 是各種面向對象技術的集合.這些技術都有的共同基礎是組件對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簡稱COM 模型用于在異型網絡和操作系統中建立、應用和加入可重復使用的組件對象。從理論上說,這些組件對象可以互相通信與交互。因此,COM 模型促進和鼓勵開放式系統解決方案,其規程包括一套標準API和一個標準的接口集,以及COM用于支持分布式計算的網絡協議。

      3、VB與Matlab的交互

      Matlab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組件:Matlab應用程序接口(Matlab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但該接口只能實現與C語言和FORTRAN的交互,這給Visual Basic的使用者帶來很多不便。但 Matlab支持ActiveX這種自動化技術,從而使 Matlab能施控和受控于其他組件,即Matlab支持的 ActiveX有兩個方面的涵義:在其他程序下運行Matlab的ActiveX部件和在Matlab下運行ActiveX其他部件。 當Matlab受控

      于其他組件時,Matlab表現為自動化服務器Automation Server這樣利用ActiveX自動化技

      術就可以實現與其他編程軟件的混合編程。由于Visual Basic支持ActiveX自動化控制端

      協議,Matlab支持ActiveX自動化服務器端協議,因此,如果已經建立了一個VB 應用程序與Matlab之間ActiveX 自動化連接,那么在一個應用程序中就可以調用Matlab命令VB 能通過不同的方式實現對自動化對象的使用和操作。要創建一個ActiveX對象,只需將CreatObject

      函數返回的對象賦予一個對象變量即可。在聲明對象變量時使用As Object字句可創建一個能包含任何類型的變量, 具體操作如下:

      DimobjMatlabAsObject

      SetobjMatlab =CreatObject(“Matlab.Application”)

      創建一個 ActiveX對象后,就可對其進行操作,這如同在VB 中對其他對象進行操作一樣。然后再在VB 中執Execute命令,用該命令來調用Matlab執行一條由Command 字符串決定的

      Matlab 命令,所有在Matlab 命令窗口可鍵入的命令在此都可使用,之后將結果以字符串的形式回傳。此命令字符串可以是任意一個在Matlab 命令窗口的指令形式,而回傳的結果也與Matlab 命令窗口上打印出的輸出結果一樣。

      4、軟件實現

      通過以上介紹的VB 調用Matlab的方式,就可以實現VB 與Matlab 之間的混合編程。圖2 所

      示的是“自動控制原理”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的主界面,通過該界面上的各個菜單操作就可進行相關功能的演示。

      【參考文獻】

      [ 1]黃忠霖. 控制系統MATLAB計算及仿真[M ]. 北京: 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1.

      計算機學院開學范文第4篇

      [關鍵詞]混合教學;公共計算機課程;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2)41-0134-03

      1 問題的提出

      公共計算機課程是高等院校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能、拓展學生專業能力的一個主要渠道。但目前公共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如多數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學生邊聽、邊模仿”的教學方式,難以適應學科課程特點,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不夠,考核評價方式不盡合理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利用混合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混合教學即混合學習,主要是指利用網絡進行的在線學習和面對面的傳統課堂學習的有機結合。何克抗教授認為,“所謂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筆者在研究混合教學的基礎上,發現開源軟件是開展混合教學的良好工具,開源是開放源代碼的簡稱,教育領域有不少優秀的開源軟件,如澳大利亞的 Moodle、英國的Bodington、美國的Sakai、加拿大的Atutor等。這些開源教學平臺都有各自的特點,對于中小學教師,可以選擇為中小學教師提供一套符合其習慣模板的Claroline;對于大學的教學,可以使用以課程為中心的Moodle;而Sakai與ILIAS則更適合建設大型的學習社區。筆者任教的是一所省屬財經類院校,開展的是大學公共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研究,因此選擇Moodle作為教學平臺。Moodle是模塊化面向對象動態學習環境,其主要功能大致分為網站管理、課程管理、學習管理三大部分。在公共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中應用Moodle平臺,并不是要實現完全的網絡化教學,而是將Moodle作為強有力的教學輔助工具,對“面對面”的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輔助。教師利用Moodle平臺能更好地開展各種教學活動、進行各種教學方法的嘗試,方便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管理和跟蹤,及時獲得教學效果的反饋,適時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提高教學效率;學生也可根據自身情況充分利用資源,開展自主學習或小組協作學習。Moodle通過網絡使得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變成極為方便和普通的事,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距離,有效地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互動問題。

      本研究的目的是要充分發揮日常教學和網絡輔助教學的優勢,利用Moodle構建一個以“用戶”為對象,“資源”為基礎,“交流”為手段,“輔助”為目的的網絡學習平臺。通過合理運用Moodle中的各項功能,改革傳統的以書本、課堂和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高校公共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中開展混合式教學,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使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式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2 研究過程

      本研究利用建設好的開源Moodle平臺,對課程實驗班(50人)的大學公共計算機課程《數據庫基礎及應用》采取“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方式,包括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參與的混合,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的混合,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方式的混合,真實課堂和虛擬教室的混合,開展現代信息技術與《數據庫基礎及應用》的整合實驗,其他班級則采用傳統的多媒體網絡課堂講授進行教學。為驗證此次教學的效果,筆者對實驗班級與學習該課程的其他班級進行了總體比對。另外,為了排除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進度安排、授課時間等客觀因素的影響,筆者還選擇了教授的另一個班級作為對比班(46人),實驗班和對比班在任課教師、課程設置、課時數量、實驗時間、使用教材、授課學期等方面均沒有區別。

      2. 1 總體比較

      在實驗開展學期,共有9個班級共計439人參加了《數據庫基礎及應用》的期末考試,由于筆者所在學校期末成績的計算形式為226,即平時成績、期中成績各占20%,期末考試成績占60%,平時成績由教師自行計算,而期中考試也由教師自行組織計分,為了避免由于人為因素而造成的分數差異,筆者選擇《數據庫基礎及應用》的機試成績作為實驗數據(以下相同)。實驗班與全體學生成績的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實驗班級的平均成績為87. 26,高出總體學生平均成績9. 74分,此外,實驗班學生及格率為100%,高于平均及格率。實驗班與其他班級的比較結果如下圖所示(編號1代表實驗班),實驗班的平均成績和及格率均排名第一。因此,從總體來說,采用Moodle平臺支持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較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

      實驗班與其他班級平均分、及格率比較圖

      實驗班與總體成績的對比雖然說明了一些問題,但并沒有排除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以下就對筆者同一學期教授的兩個班級進行對比分析。

      2. 2 實驗班和對比班的前測、后測成績比較

      《數據庫基礎及應用》是學校開設的第三層次的計算機必修課程,其前續計算機課程為《大學計算機基礎》和《計算機程序設計》,為了排除學生自身的計算機水平差異造成的實驗結果誤差,筆者將實驗班和對比班的這兩門課程成績作為前測成績進行了數據分析。實驗班和對比班前測、后測成績的數據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前測、后測成績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對于前測成績1《大學計算機基礎》,顯著度為0. 56>0. 05,即實驗班和對比班的方差差異并不顯著,方差是齊性的,方差齊性對應的雙側顯著水平為0. 475 >0. 05,因此認為兩個班該門課程的均值差異不顯著。對于前測成績2《計算機程序設計》,顯著度為0. 456>0. 05,即方差是齊性的,方差齊性對應的雙側顯著水平為0. 399>0. 05,因此認為兩個班該門課程的均值差異不顯著;查看這兩門課程的平均成績值也相差不大,這就說明了學生計算機基礎相當,水平接近,因此可以排除學生基礎不同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由后測成績的結果可以看出,兩個班的方差差異顯著度為0. 014

      2. 3 縱向對比實驗班和對比班的學習效果

      為確信實驗班的成績變化是由新教學模式引起的,筆者對實驗班和對比班各自的前測、后測成績進行了配對T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

      對比班的后測成績與前測成績的雙側顯著性水平分別為0. 106和0. 148,均大于顯著性水平0. 05,即對比班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其《數據庫基礎及應用》并沒有取得較初始水平顯著的學習效果。而實驗班的后測成績與前測成績的雙側顯著性水平分別為0. 040和0. 000,均小于0. 05,也就是說,在基于MOODLE平臺的混合式教學下,該班學生的成績變化顯著,取得了顯著的學習效果,其水平顯著提高。

      3 結論與進一步研究展望

      大學公共計算機課程本身具有的實踐性質以及現代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決定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無法滿足其教學需要的,為提高大學公共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質量,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就必須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而運用開源網絡教學平臺MOODLE進行混合教學,可以改變部分教學現狀,促進課程建設。本次對《數據庫基礎及應用》的混合教學實踐是成功的,為MOODLE平臺與公共計算機課程的整合教學積累了一些經驗:①為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本次混合教學設計采用的方法為“任務為主線”,將數據庫系統的設計和開發設計成一個個小型“任務”,這些任務是根據學生特點具體分析得到的,再利用MOODLE創建建資源豐富的網絡學習環境,鼓勵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自主探究,遇到困難時積極與教師、同學進行線上或線下的及時溝通,在掌握有關數據庫的基礎理論和知識的同時,提高其進行系統設計和開發的創新能力;②教師要有效地設計組織教學,摒棄將網上學習和課堂教學割裂的做法,有效融合線上學習和傳統課堂學習的優勢;③進行混合教學時必須應利用好MOODLE的現有功能:利用其豐富的教學活動嘗試多種教學手段,如小組協作學習、webquest探究學習等;利用交流功能進行實時或非實時地交流;利用其評價手段多樣的優勢進行全程動態評價;利用網絡日志功能了解學習動態,及時發現問題,激勵學生等;④在混合教學中,教師起著重要的作用,其講授策略、指導策略、時間安排策略、課程管理策略、教學評價策略等對混合學習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筆者發現混合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平臺功能的進一步開發完善和MOODLE插件的制作,學生自律學習能力、自我約束和自我激勵能力的提高,學生在混合式學習中的情感支持實現,教師的工作量計算,教師在網絡平臺上的教學設計能力提高等,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何克抗. 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下)[J].中國電化教育,2004 (4).

      計算機學院開學范文第5篇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網絡應用;分層次教學;MOOC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16-0162-02

      隨著我國軍事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國積極采取靈活務實的軍事外交手段來提升國家和軍隊的國際影響力。為外國軍隊,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培養高素質的軍官,是我國軍事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我軍軟實力的增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2]。

      1 外訓教學的主要特點

      外訓教學是外訓工作的重要部分,外訓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到外訓工作的成敗[3]。有別于內訓教學,外訓教學主要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1.1 教學語言以英語為主,其他語言為輔

      雖然外訓學員來自不同國家,不同人種,有著不同的,但大多用英語交流。因此,在外

      訓教學中,教員應全英語式教學,這就要求外訓教員要具備扎實的英語基礎。此外,也存在一些外訓學員不會英語,用他國語言交流。那么,不就需要譯員作為中間的紐帶,將授課內容傳授給外訓學員,還需要教員與譯員的密切配合,良好溝通。

      1.2 外訓學員的差異性

      來自不同國家的外訓學員在經濟水平、文化淵源、、學歷層次等有一系列的差異[3]。外軍學員都是各國國家經過嚴格的篩選與考核而推薦來受訓,因此學員具有良好的理論素質和實際動手能力。但由于各國經濟水平、宗教文化、軍事力量不同,所以導致外訓學員呈現著以下特點:基礎知識相對薄弱、水平參差不齊、國情軍情文化習俗及不同、學習目的和意義不同。

      2 開設《計算機基礎與網絡應用》外訓課程的必要性

      隨著全球計算機的普及和計算機網絡、大數據、云計算的快速發展,未來的戰爭必將是以計算機網絡為中心的陸海空的聯合作戰。鑒于計算機技術在軍事戰爭中發揮的重要地位,我校對外訓學員開設了《計算機基礎與網絡應用》這門課程。該課程的開設為提高外訓學員的計算機水平、為培養高素質、高標準的外訓學員奠定基礎。以下從兩個方面探討開設這門課程的必要性。

      2.1 計算機技術在信息化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現代戰爭更趨向于陸、海、空的協同、聯合作戰,計算機已經成為戰場信息傳輸的神經系統,在作戰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外訓學員開始這門課程,一方面,讓他們更系統的學習計算機各類基礎理論知識,掌握計算機工作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讓他們從實際應用出發,提高對計算機的實

      際操作能力,包括對常用操作系統的基本操作、通用軟件的操作以及基于網絡的編程等。最終,待外訓學員回國后,可以把所學的計算機知識遷移到自己國家,并在各自國家的軍事戰爭的信息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2 外訓學員對《計算機基礎和網絡應用》具有濃厚的興趣

      我校的外訓學員是經過他國國家層層篩選推薦培訓的,具備良好的軍事素質、實際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4]。在計算機領域,外訓學員對計算機各類專業技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對計算機網絡編程及各類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具有強烈的興趣。外訓學員學習方向和目的明確,他們渴望掌握嫻熟的計算機專業技能,渴望能將所學計算機技能應用到日后的軍事工作中。

      3 實施《計算機基礎與網絡應用》外訓課程的有效教學手段

      3.1 實施分層次教學

      由于各國教育資源和教育水平的不平衡,外訓學員的計算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統一的教學模式

      已經無法滿足現有的外訓教學需求,所以分層次教學已成為外訓教學改革的首選。我們很早就對《計算機基礎和網絡應用》開始嘗試了分層次教學,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具體措施分為:首先,在外訓學員入校后,采用下發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內容包括:是否學習過計算機基礎課程及其主要內容、對計算機基礎知識與操作的了解與掌握程度、對哪些計算機專業內容有濃厚的興趣,問卷調查采用選擇與問答相結合的模式進行。

      其次,通過問卷調查,已經掌握外訓學員的基本情況,將授課內容分為基礎課程和高級課程。基礎課程主要針對基礎知識較差的外訓學員開設,包括常用的辦公軟件和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高級課程主要針對基礎知識較好,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的外訓學員,開設程序語言設計等課程。

      最后,在同一班次、同一課時開展分層次教學。分層次教學的最大弊端是容易產生“個體歧視”的錯覺。為了避免外訓學員產生“歧視”這種情況,并沒有將外訓學員分為初級班和高級班,而是在同一班次同一課時同時開展基礎教學和高級教學。首先對外訓學員授予基礎教學,并布置基礎教學任務。對在課上可以快速熟練完成基礎教學任務的外訓學員給予高級課程的授課和指導。

      有效采取分層次教學可充分地調動了外訓學員的學習興趣和能動性,提高了課程授課的質量和學生的動手能力,經過實踐檢驗,達到了良好的預期目標。

      3.2 課程內容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

      該課程的授課內容覆蓋面廣,包括計算機的各類基礎知識。例如,office辦公軟件、操作系統、多媒體教學、數據庫、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計算機網絡等理論知識,可以讓外訓學員充分掌握和理解計算機的各類基礎知識,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外訓學員的計算機基本素質、拓寬知識面。

      該課程內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對于計算機基礎知識較好的外訓學員,授予高級語言程序設計、Flas設計、數據庫編程和計算機網絡編程等內容,提高了外訓學員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提高了外訓學員的實踐動手能力。

      3.3 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在授課過程中,我們采用了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包括研討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基于“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和案例教學法。對于基礎薄弱的外訓學員,主要采用案例教學法和基于“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對于具有良好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外訓學員采取研討式和啟發式教學方法。在授課過程中,我們采用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模式,不僅讓外訓學員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機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外訓學員計算機的實際動手能力。

      3.4 鼓勵外訓學員參加與計算機相關的各類活動

      我校每年都開舉辦計算機文化節、程序設計大賽、計算機前沿技術講座等活動[5]。鼓勵外訓學員參加這些活動,一方面,可充分提高外訓學員的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鍛煉外訓學員實際動手能力;另一方面,方面外訓學員更好的對計算機的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術進行良好的交流和溝通。

      3.5 考核方式的改革

      《計算機基礎和網絡應用》這門課程在考試方面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改變了傳統的單一筆試,將課堂表現、課程實驗、課后作業、期末測試納入課程最終成績,課程最終考核成績=課堂表現(10%)+課程實驗(30%)+課后作業(10%)+期末測試(50%),充分考查了外訓學員的綜合能力。

      基于上述有效措施,《計算機基礎和網絡應用》課程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一些外訓學員在學校舉行的各類計算機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

      4 實施《計算機基礎與網絡應用》外訓課程的幾點思考和設想

      雖然本課程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仍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不斷提高外訓學員計算機的技術水平和實際動手能力。為此,我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可嘗試以下教學手段。

      4.1 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教學資源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不斷發展,網絡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成熟的教學手段,可提供給學員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自主學習。因此,將授課內容制作成網絡教學資源已是大勢所趨。網絡教學一方面為外訓學員提供了更深、更廣的教學內容,讓外訓學員根據各自興趣,自主選擇課程內容;另一方面,借助這個平臺,可以方便外訓學員與教員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4.2 積極采取MOOC、翻轉課堂等教學手段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大學將發展MOOC作為學校的“重大發展戰略”,加快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促進優質教育資源開發共享,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習型社會和人力資源強國建設[6]。因此,在外訓教學中開展MOOC和翻轉課堂混合的教學模式,可以進一步明確課程教學目標,拆解課程內容,豐富課堂活動,促進教員和外訓學員之間的良好溝通,切實提升課程教學效率。 當然,將MOOC和翻轉課堂混合的教學模式必須考慮課程目標、教學內容與翻轉課堂活動及在線學習行為與課堂教學行為三方面的銜接關系。

      5 結束語

      本文從外訓教學的特點出發,結合《計算機基礎與網絡應用》課程的實踐經驗,總結了在課程實施過程采取的有效教學手段,并給出了在未來外訓教學過程中可采取的創新性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1] 何奇松. 中國軍事外交析論[J]. 現代國際關系, 2008(1).

      [2] 郭新寧. 試論軍事外交的概念,定位及功能[J]. 外交評論: 外交學院學報, 2009, 26(3).

      [3] 楊巖峰, 王金柱, 崔平. 淺談提高外訓教學質量的幾點認識[J]. 讀寫算(教師版): 素質教育論壇, 2012(18).

      [4] 程廣利, 蔡志明, 尹敬湘. 研討式教學法在軍校外訓教學中的應用[J].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2010, 33(3).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码| 理论亚洲区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熟女|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 相泽南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91|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天堂|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人配人种jizz|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好用|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亚洲成人国产精品|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亚洲黑人嫩小videos|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国产欧美色欲| 在线91精品亚洲网站精品成人|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亚洲综合综合在线|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