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筑環境設計規劃管理細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一條為提高城市建筑及小區的環境品質,根據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標準、規范,結合本市的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凡在城區內新建高層建筑都必須在臨城市道路一側設置廣場,廣場的面積按下表要求控制。其中,廣場邊界以外的外延部分不得計入廣場面積,如廣場延伸至高層建筑或裙房內,有柱時其柱間圍合面積在計入廣場面積時應相應折減,折減系數為70%,且凈空高度不得小于6米。
小區內高層建筑廣場設置按所審定的詳細規劃實施。
基地面積(m2)廣場面積(m2)
2000~4000不小于基地面積的15%且最低不小于400
4000~10000不小于基地面積的10%且最低不小于600
10000以上不小于基地面積的5%且最低不小于1000
注:①如該項建設工程核定建筑容積率FAR≤4,則廣場面積按表中規定控制。
②如該項建設工程核定建筑容積率FAR>4,則廣場面積應按表中控制面積再乘以容積率系數β,即
廣場面積S=表中控制面積×β(β=FAR/4)
③核定建筑容積率是指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按《*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以下簡稱技術規定)核準的建筑容積率。
④基地面積是指扣除城市道路后的凈用地面積。
第三條臨兩條規劃寬度18米以上城市道路交叉口的新建建筑對外廣場原則上應設置于道路交叉口處,廣場最短邊長度不得小于20米。
第四條臨城市道路兩廂的建筑如底層設置門面,又未建地下停車庫或立體車庫的,應在《技術規定》要求的基礎上增加4米的退讓距離,其停車應滿足《*市建筑工程配建停車場(庫)規劃設置標準(試行)》的要求,其門面臨街總長度不得大于其基地有效臨街總長度的60%且開門面上寬度不得大于門面總長度的30%。
第五條居住區綠地率的設置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集中綠地應不小于規定綠地總面積的30%,單塊集中綠化用地面積最低不得小于400平方米。并應進行環境景觀設計,在報建時一并審查。
第六條新建住宅小區、住宅組團內停車場地不宜過于分散,集中停車場地面積應不少于規定停車場地面積的30%。
第七條已建成住宅小區或已審定詳細規劃的住宅小區,原則上不得加層或擴建,新建居住區內單棟住宅底層原則上不得設置門面。
第八條成片、成組的多、低層建筑原則上要求采用坡屋頂,建筑坡屋頂應盡量采用全坡屋頂,不得為滿足間距要求而采用北向退臺方式,南向已有陽臺的住宅,不得在北向規定間距內再設陽臺,建筑物坡屋頂上禁止設置戶外廣告及招牌。
第九條城區內停止審批公寓式寫字樓,一般公寓樓按住宅規劃要求審查。
第十條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臨道路廣場或集中綠地,原則上應設置城市雕塑或建筑小品。
第十一條建筑基地臨城市道路部分原則上不得建圍墻,使用功能上確有必要的,應采用綠籬、通透式或半通透式圍墻。
第十二條居住小區、住宅組團內建筑底層全開放架空作為公共活動場地及小區綠化用地的,架空層面積不占用容積率指標,不計入建筑總面積且不計入產權。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可在規定容積率的基礎上,批準該建設工程增加相當于架空面積50%的建筑面積。但多層住宅架空高度不得小于4米,高層住宅架空高度不得小于5米。
第十三條所有高層建筑及在城市重要地段和城市主次道路兩廂的新建建筑各階段的設計文件必須同時提供效果圖、亮化效果圖和亮化設計施工圖。需設置廣告、招牌的,在立面效果圖上應一并考慮。
第十四條臨街建筑建設應滿足以下要求
(一)表面裝飾材料及色彩必須符合審批要求,選用的材料力求色澤清新、耐久美觀、易于洗洗和修繕,提倡使用環保建筑涂料,盡量采用亞光材料,如使用玻璃幕墻、不銹鋼光帶則其面積不得超出主立面面積的30%。
(二)嚴禁設置各種突出窗外的防盜網,空調外機的懸掛必須統一隱蔽處理,臨街室外機設置高度須高于地面3米,冷凝水必須有組織排放;
(三)裝修的任何構件(含廣告、招牌、挑廊、踏步等)均不得突入規劃道路路幅;
(四)臨街商業門面嚴禁采用封閉式卷閘門,其招牌應在雨棚(或挑廊)以下統一設置。
第十五條配電間、泵房、鍋爐房等附屬設施,應盡量組合設置于建筑物內。確需單獨建設的,不得臨城市道路設置。如有空調冷卻塔,其位置應在設計圖中予以明確。
第十六條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北向的,其與南向居住建筑的間距可按同型布置方式的居住建筑要求折減,折減的最大幅度不得超過20%。
第十七條本規定所稱以上、以下,均含本數。
第十八條本規定自之日起試行。本局的《關于單項建筑的規劃設計及審查有關規定》(長規發[]72號)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