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體系的建設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簡述了云計算和電子政務相關內容,分析了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建設面臨的挑戰,研究了電子政務云安全防護體系建設路徑,包括優化政務云平臺頂層設計、規范監管標準等,最終提升了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安全性,發揮了電子政務云安全防護體系的作用。
關鍵詞: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安全防護;政務云
0引言
電子政務信息系統涵蓋內容復雜,加快政務信息化建設,可優化個人業務、企業服務及政府業務流程,能夠提高業務處理效率。在“互聯網+政務”背景下,電子政務網絡安全問題受到廣泛的關注,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支撐下,逐步搭建起電子政府云平臺,實現了數據共享,各個層級之間互聯互通,提高政務業務效率同時,突顯出了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問題。因此,我們有必要基于網絡安全規劃視角,深入探究政務云安全防護體系建設問題。
1云計算和電子政務分析
電子政務是在現代化科學技術支持下,實現政府在線辦公,建立起的電子政務信息系統,打造了辦公、管理和服務一體化運作模式,隨著電子政務的發展,信息化建設進程加快,已逐步建立起以省級電子政務為中心,對接地級、縣級電子政務網絡系統,在云計算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持下,進一步推動電子政務系統集約化建設進程,大大提高了政務信息處理效率和服務能力。在云計算應用支持下,實現政務信息資源整合,滿足了不同業務需求,并在多種技術聯合應用下,建立起分布式集中系統,達到了信息共享目的。基于云計算的電子政務架構建設的核心就是融合不同的新技術,進而打造新型的政務服務平臺。
2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建設面臨的現狀
2.1網絡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信息化進程的推進,使網絡安全逐漸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電子政務云平臺的搭建,促使業務協同進行,節約了財政方面的支出。然而,在政府云平臺建設過程中,暴露出諸多的安全問題,如數據資產治理、協同機制建設及安全責任邊界界定等。將電子政務信息系統遷移到云平臺后,降低了用戶的管控能力,政務系統安全管理主體發生變化;同時,降低了申請交付自動化程度,亟需制定健全完善的政務云管理規則,加大第三方的監管力度[1]。另外,隨著電子政務信息量增加,數據更加集中,加劇了數據丟失風險,因此,在優化傳統信息安全防護體系過程中,面臨著分布式計算機技術、云計算技術帶來的技術風險。
2.2網絡監管體系不完善
政務云促進數字政府建設,為政府科學治理提供了有效手段,滿足政府可持續發展要求,在數據資源集中存儲模式影響下,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安全運行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政府云平臺建設過程中,未制定健全的監管機制,致使監管不力,難以積極有效應對數據頻繁交換以及業務系統聯動帶來的挑戰。同時,未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護管理制度,模糊了管理責任,無法將安全防范機制落到實處。
2.3政務云安全事件嚴重
數字化、網絡化環境下,為政府治理指明了方向,為“智慧城市”發展提供了助力。但政務云網絡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由于是政府系統,其本身就有一定的敏感性,系統中存儲了大量的城市規劃數據、居民社保信息,極其容易發生信息竊取、信息丟失等安全事件,影響政府公共職能的實現,會損害政府的公信力。表1為國家統計局顯示的網絡安全事件數據。
3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系統安全防護體系研究
3.1政務云平臺頂層設計優化
為進一步發揮政務云在數字政府建設中的價值作用,擬建立基于云平臺的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安全防護體系,從而實時監測政務云和政務外網運行情況,實現安全預警,從根本上提高政務工作控制和管理能力。因此,在基于云平臺的電子政務基礎設施建設中,進行統籌規劃,將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和保障網絡安全作為切入點,采取“政府+市場+第三方監管”模式來運作,確保在政府引領下,加快完善市場機制,提高政務云平臺專業化運營能力,加大第三方管控力度,切實為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安全防護體系建設提供保障。在具體規劃中,結合政務云平臺業務開展現狀及業務開展需要,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安全保障舉措,編制了云平臺安全操作規程,依托相關的法律法規為防護體系建設保駕護航,保證政務云平臺合規化運行,從而提升政務云平臺的安全性[2]。同時,第三方監管平臺充分發揮了自身的監管作用,建設了完善的平臺運維機制,實施常態化監管,并第一時間發出監測預警,協同做好平臺安全統籌工作,優化協調機制,實現了云平臺頂層設計目標。
3.2完善網絡監管體系
由于電子政務網絡頻繁發生業務數據泄露等安全事件,嚴重影響到我國電子政務信息化健康發展,因此,必須加大對政務數據資源的安全監管力度。在搭建電子政務云安全防護體系過程中,與時俱進,轉變規劃理念,加強對現有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升級和改造,減少政府自建數據中心數量,不斷提升政務信息處理能力,保障信息安全。在具體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基于云計算架構進行拓展和延伸,為保證數據安全,將政府內部敏感數據存儲到政務云的私有云中。按照國家相關政策要求,充分利用安全監管手段,加強對電子政務云系統的監管,促使電子政務云平臺技術升級,最終實現集約化建設目標。通過建立規范化的監管機制,實時掌握了政務外網配置變更、故障預警等使用情況的監測,優化了政務資源配置,大大提高了電子政務信息利用率;通過增設故障告警功能,精準定位了系統故障,為故障處理提供保障,可在最短時間內解決故障問題,提升系統服務能力。在安全監管模式下,支持政務云資源在線申請、審核、開通等,進一步規范了政務云規范化建設流程。通過設置統一接口標準,可實時監測和采集政務云平臺資源使用情況、業務開展情況及安全防護情況,為政務云集約化建設提供了保障,保證政務云資源科學合理使用。
3.3安全監測能力提升
3.3.1安全監測在電子政務云安全防護體系建設過程中,引入了網絡資產探測技術等新型技術,加強對政務云平臺日志信息、云端數據、訪問量等方面的監測,動態化跟蹤和檢測高威脅情報數據,對威脅定位后,進行攻擊源及攻擊方法分析,掌握并呈現攻擊行為態勢。在實施主動監測運作模式過程中,重點監測核心網絡、政府信息系統、業務資產的安全性,對已經識別的安全威脅進行預警,將攻擊時間及相關的攻擊關系清晰化地展現出來。在安全威脅監測方面,對云平臺網絡進行實施安全監測和評估,依托外部網絡進行安全監測,反饋安全漏洞,依托漏洞掃描、滲透測試等方式實現對政務云平臺的安全監督。3.3.2安全預警在頂層設計的基礎上,打造了安全保障+安全監管+安全協作聯動機制,建立健全威脅預警機制、應急處置機制等,并在數據支撐下,對通報預警進行分析。通過建立了安全監管系統,與國家電子政務外網運維系統進行對接。3.3.3安全防護基于政務云安全事件視角出發,必須加強防范政務云安全保密風險,使用加密技術手段,防控云信息內容被篡改或攔截,加強網絡安全建設,加大安全監管力度,切實將網絡安全等級提升到2.0,進而根本上提高政務云信息安全性。3.3.4搭建安全保密管理機制為提高政務云系統安全運行水平,建設政務云安全標準體系,制定政府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機制,不斷完善政務信息安全保密應急預案。將保密主體責任落實到實處,要求系統管理員、審計管理員、安全管理員的切實履職盡責,充分利用深度挖掘技術、分析技術,構建一套實時識別、安全有效的安全管理系統。并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加強核心軟件技術的頂層設計,加強對整網安全保密的監管,全程監控數據安全,保證政務云系統安全運行。具體的云邊界防護方案功能模塊見表2。
4結束語
本文研究了在快速更新的網絡技術環境中,電子政務管理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存在技術安全漏洞、安全防護體系不健全等安全風險;由于舊的云平臺安全方案適用性不強,因此,亟需解決政務云安全體系構架問題,優化安全防護體系。通過搭建基于云平臺的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安全防護體系,實現系統告警,提高了安全防御能力,保證政務云數據安全,提高了政務云平臺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朱登攀.電子政務云平臺的技改升級[J].中國新通信,2021,23(19):9-10
[2]王會金,劉國城.大數據時代電子政務云安全審計策略構建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1,36(4):1-9
作者:胡煥耀 隗瑋盧冬川 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