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趣味教學法在小學拼音教學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拼音教學是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基礎內容,拼音教學的質量對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將產生重要的影響,教師應當高度重視拼音教學。然而,低段學生正處于幼兒園向小學生活的過渡階段,自我約束力較差,注意力不集中,同時傳統(tǒng)拼音教學模式方法單一、氛圍枯燥,以至于課堂教學效率相對較低。趣味教學法是一種以趣味學習為主要特點的教學方法,能有效改善拼音教學的現狀,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課程教學實效。
一、趣味教學法的基本概述
趣味教學法是一種以受教育者的心理情緒為基本引導的教學方法,以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質和學習興趣為主要目的,符合受教育者的個體性心理特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對受教育者帶來啟發(fā)與引導,進而完成新知識的學習。趣味教學法的實施能在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并且使其深刻體會到學習過程的樂趣,進而提升學習成效。由此可見,趣味教學法是一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趣味教學法,能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生動,進一步拉近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應用。在該教學法的應用過程中,教師要著眼于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教學活動。比如,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在趣味教學中可充分應用圖像教學的模式讓學生感知世界,在教學內容中融入動畫、圖片等多媒體教學素材,通過故事、游戲、歌謠等方式開展教學,符合學生認知特點,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程教學的成效。
二、小學低年級拼音教學應用趣味教學法的優(yōu)勢
(一)有助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
趣味教學是一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活動實踐的模式開展拼音教學,以游戲教學、歌謠教學的形式,著眼于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組織相關的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和身體,加強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感悟。比如,在聲母表與韻母表的復習過程中,就可以通過游戲“開火車”的形式展開教學,教師提前準備相應的卡片,將聲母和韻母分別設置為兩列火車,學生領取不同的卡片。邀請一個學生來指定火車頭,其他學生陸續(xù)按照聲母順序組成車廂。比如,以“b”為車頭,持有“p、m、f、d”等卡片的學生就按照順序依次站在“b”的后面,并將右手搭在前一個同學肩上,左手將字母卡片高高舉起。隨著火車頭發(fā)出“嗚嗚嗚嗚”的聲音,每一個學生按照順序讀出手中的字母,最后還可以通過演唱字母歌的形式完成整個游戲。韻母表也可用同樣的方法開展,通過多輪練習加強對知識的掌握。游戲教學法能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自由、生動的課程教學中掌握拼音知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學習觀念
新課程標準將課程教學目標定義為三大維度,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模式更加關注于知識與技能,趣味教學法則既能有效完成最基礎的知識和技能教學,又能關注后兩個教學維度。通過趣味化的解讀方式能讓學生掌握拼音學習的方法,在充滿樂趣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知識學習的快樂,感受拼音知識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進而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因此,使用趣味教學法能在知識性的教學活動中融入充沛的情感元素,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以“學生本位”為課程設計的核心,在課堂實施中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以及心理和情緒變化,據此采取恰當的教育教學方法,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實現課程內容的教學,提升課程教學成效,進而使學生的情感層面得到滿足,更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習的興趣,使其擁有主動學習的動機,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
(三)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趣味教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過程,教師將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情境等進行創(chuàng)新,使學生對教學模式感到耳目一新,在充滿歡樂、充滿期待的教學氛圍中完成拼音的學習,使學生從被動式的接受性學習轉變成主動性的參與學習。這一全新的學習模式更加強調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與掌握,強調學生在課程中的參與度,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引領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使學生能通過動手、動腦等方式自主參與到相應的學習中。例如,在拼音書寫教學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編排歌謠,設計相應的動作,表示不同拼音字母,尤其是形態(tài)相近的字母之間的“體態(tài)差別”,比如,“b”和“p”。同時,為學生提供表達和表演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在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中激發(fā)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真正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其掌握高效的拼音學習方法。
(四)有助于降低拼音學習的難度,增強學生記憶
在運用趣味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多種形式對拼音課程進行創(chuàng)意化設計,比如,通過兒歌的形式學習基礎拼音知識,能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拼音知識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進一步降低學習的難度,便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正確的記憶。對于小學生而言,拼音學習難度較大,兒歌的形式既能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又能增強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準確性。例如,在一年級的拼音教學過程中,學生最早開始接觸單韻母,雖然大部分的學生都能準確地讀出拼音,但發(fā)音不一定正確。為此,教師可通過兒歌的形式,引導學生掌握韻母的發(fā)音技巧,持續(xù)增強學生的記憶。引導學生在發(fā)音時注意“張開嘴巴”“圓圓嘴巴”和“扁扁嘴巴”的特點,將單韻母的發(fā)音創(chuàng)編成簡單的兒歌形式:“張開嘴巴aaa”“圓圓嘴巴ooo”“嘴巴扁扁eee”。在朗朗上口的兒歌朗讀過程中,使學生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降低學習的難度,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心理。同時,兒歌教學的過程節(jié)奏感較強,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活躍學習氣氛,使師生之間更好地互動,提高拼音的學習效率。
三、小學低年級拼音教學應用趣味教學法的策略
(一)遵循趣味教學法原則,提高教學成效
在小學語文拼音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用趣味教學法需要遵守一定的基本原則,包括目標導向的原則、適當性原則、適度性原則、語文性原則和可接受性原則。在課程教學中應當緊抓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目標,提升趣味教學法的應用成效,教師應在全面考量學生學習興趣和認知的基礎上,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以此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與此同時,在應用的過程中,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充分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實現對不同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組合,使課堂教學能連貫進行,不可過度強調趣味性而淡化了課程的內容性。另外,教學過程要圍繞文字運用能力的提升展開,發(fā)揮語文課程在德育等方面的優(yōu)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除此之外,所有教學法的應用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心理發(fā)展特點和思維方式,能從學生思考的角度展開,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二)深入研究關鍵點,結合學生興趣設計課程
趣味教學法的核心在于趣味性的設計,關鍵在于能讓學生感受到拼音學習的趣味性。因此,在對課程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結合課程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再將教學內容的關鍵點與學生關注的興趣點進行連接,據此對教學內容進行趣味性設計,才能真正吸引學生注意,實現教學目標,發(fā)揮出趣味教學的價值,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為此,在趣味教學法的應用中,教師應當找到拼音課程學習的關鍵點,包括重難點、易錯點和易混淆點,比如,平翹舌的發(fā)音、前后鼻音的發(fā)音、音節(jié)加聲調、拼寫規(guī)則,等等,將其作為趣味教學的基本內容。再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匹配相應的教學素材和教學形式,通過圖片、視頻、游戲、歌謠、活動等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趣味性包裝,打造趣味課堂,使學生在趣味教學模式中完成拼音的學習,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
(三)融合拼音與識字教學,實現趣味性教學
在低年級的語文課程教學中,可將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相互融合,通過識字的過程提升拼音的學習成效,充分利用學生已經學會的常用漢字促進拼音的學習。例如,對于“tian”“huo”“hua”等拼音的拼讀教學,就可充分應用已經學過的漢字“天”“火”“花”等幫助學生快速進行音節(jié)的記憶,有效避免音節(jié)錯拼、錯讀等問題,加強拼音學習的精準性。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學過的漢字對拼音知識加以鞏固。在最新的部編版語文教材中,拼音單元就安排在識字單元之后,通過第一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許多漢字,包括天、地、人、金、木、水、火、土等,這就為拼音的教學提供了一定的條件,教師可充分運用生字卡片與音節(jié)卡片相融合的方式,通過為漢字找聲母、找韻母的游戲,增強學生對拼音知識的學習和應用。例如,通過給“天、地、人”標注音節(jié)的方式,對相關知識進行鞏固。還可以將此設計成游戲活動,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成員輪流當“出題者”,其他成員競賽標音節(jié),推選出小組獲勝者,再參加班級的比賽,在游戲中鞏固所學知識。
(四)充分利用教材插圖,開展形象化教學活動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色彩鮮明、主題豐富的插圖,教師可以充分運用這些插圖開展趣味性的拼音教學,通過圖片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入研讀教材內容,分析相關插圖的教育意義和教學目的。在此基礎上,抓取與拼音教學相關的內容和特點,將圖片與拼音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聯(lián)系,利用圖片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的教學情境,實現趣味性的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插圖為切入點,通過重構、拓展等方式,結合課程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新,更大程度上發(fā)揮教材插圖的教育價值。例如,在“a,o,e”教學中,就可以有效應用教材中包含的圖片,在講解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觀察教材圖片,總結自己觀察的收獲,既能鞏固學習的知識,又能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為進一步增強學生對“a,o,e”的掌握,教師還可以充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收集更多充滿趣味性的圖片,比如,卡通圖片、藝術圖片等,讓學生觀察不同風格的“a,o,e”,無論如何變化都能從圖形中抽象出具體的形象。為加強學生對字母外形的掌握,還可以組織繪畫或設計活動,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與興趣愛好,設計不同風格的“a,o,e”,不斷鞏固知識。此方法可以用于字母初級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起初步形象,為后期的學習奠定基礎。
(五)積極開展多樣化的游戲活動,鞏固重難點
低齡階段的小學生熱衷于游戲活動,在拼音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游戲活動,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興奮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拼音學習的效率。為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游戲活動中應當首先制定獎勵機制和比賽規(guī)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具體的游戲方式應當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包括競賽法、角色扮演法、照鏡子、啄木鳥醫(yī)生,等等。例如,在“前后鼻音與平翹舌音”的復習中,可以組織“順風耳”的游戲。為學生準備一套拼音卡片,邀請一名學生來“報音”,其他同學快速找出相應的聲母卡、韻母卡以及音節(jié)卡等。通過小組比拼的形式,評比出最快、最準的小組,給予相應的獎勵。通過這個游戲幫助學生提高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的聽音辨識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再如,針對音節(jié)加聲調容易出錯的問題,可以通過“標調兒歌”的唱讀來解決,尤其是針對復韻母“ui”“iu”的標調以及最困難的“ü”與“j,q,x,y”的拼寫去點規(guī)則,都需要不斷強化記憶和應用,可以通過兒歌記憶的方式達到較好效果,在朗朗上口的誦讀中實現對知識的掌握。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低段的拼音教學中,運用趣味教學法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成效,尤其是針對初學以及重難點的鞏固,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效。在趣味教學法中,學生將在生動形象的課程中,通過實踐性的各種活動加強對拼音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在充沛的情感中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作者:張怡 單位: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慶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