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路徑探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路徑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路徑探析

      摘要: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是衡量一所大學辦學水平的主要指標,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也是高校不斷努力的方向。而作為創新創業主力軍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也是高校的重要任務。本文從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不足的現實表現入手,再分析創新創業教育在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對基于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創新創業教育路徑進行一定的探討,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貢獻一己之力。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能力;創新創業;教育

      一、大學生就業能力不足的現實表現

      (一)專業知識素養欠缺

      專業知識素養是大學生就業最基礎的條件,用人單位在考核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時,最看重的就是大學生的專業素養與招聘崗位的專業契合度。因為很多專業,特別是專業性較強的專業,大學期間是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是未來發展和提升的基礎。從用人單位的反饋來看,凡是在大學期間專業知識扎實的同學,畢業后能很好地適應崗位,并迅速成長起來成為單位的骨干。反之,一些專業知識掌握不夠,只是蜻蜓點水的學生,很難找到專業對口的崗位。即便有的同學走上了自主創業的新路,但由于沒有專業技能傍身,創業項目技術含量不高,可持續發展受到影響,創業之路很是艱辛。

      (二)實踐能力缺乏

      實踐能力是運用專業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工作中遇到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靠老師的書本知識傳授、課堂的講授是不可能得到提升的,需要大學生們在學校有計劃的安排下,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第二課堂時間,步入社會,與社會融合,開展實踐能力培養,歷經充分的積累和沉淀,再轉化為今后的職業生涯指引,助力其更好地適應崗位、適應職場、適應社會大環境。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筆者也關注了多年,在對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跟蹤調查中,用人單位反映在校大學生有社會實踐經歷的同學在競聘中更具有優勢,在以后的崗位工作中也更容易上手,目前很多用人單位將是否具有實踐經驗納入了招聘的基本條件。

      (三)適應社會的能力不夠

      社會上有很多人將大學校園形容為象牙塔,將大學生比喻為象牙塔里的花朵,不食人間煙火,不知人間疾苦,遠離社會,與現實脫節,其實說的是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不強,遇到一點挫折就不知所措。前不久,中國人民大學伍繼紅的高配學歷低配人生,最后淪為低保戶的事件網絡上沸沸揚揚,是什么毀其前程?其實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她的社會適應能力極差,脫離了社會就迷失了自己。特別是在當今多樣化、多元化的經濟社會發展中,適應社會的能力必須進一步加強,否則很難適應社會,被社會接納。適應社會的能力是一項綜合性的能力要求,心理素質差、就業被動、悲觀、承壓能力弱、自信心不夠、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差等都是造成適應社會能力不夠的主要因素。

      (四)創新創業能力缺乏

      2015年,李克強總理指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導向,各高校積極踐行,重視創新與創業,開設了相關課程,提供了相應指導,也產生了一些正向的效果。但縱觀整體發展歷程,在長期的傳統教育理念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并不樂觀,如很多畢業生循規蹈矩、按部就班,思辨能力不強,不敢也不愿意嘗試創新創業,社會和家長對大學生的自主創業支持不夠,使得很多大學生雖然有創業愿望,但縮手縮腳,墨守成規,不敢嘗試。特別是在遇到問題和困難后,沒有堅定的信念,缺乏意志,造成創業失敗。因此,各高校必須積極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和學校實際情況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為高質量就業奠定基礎。

      二、創新創業教育對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性

      (一)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正向發展

      向社會輸送社會滿意的的人才,是高校最基礎的功能,高校的核心任務是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大學對社會貢獻很大程度上是通過畢業生在社會各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而體現的。各高校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就是在適應社會的現實需要,不斷調整和改變人才的培養理念,改變過去以專業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傳統教育模式向多元化教育思想的轉變,既要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也要進一步開展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的教育,注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為大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創造有利條件。

      (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拉近學生與企業的距離

      目前,各高校在創新創業方面各顯神通,各有奇招,有的學校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根據學生和社會的需要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引導學生樹立創新創業的理念、提高創新創業的興趣,設立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使學生在校期間就開展創新創業的相關工作,帶領同學們走進企業,了解社會的需要,并邀請在創新創業方面有杰出表現的校友回校分享經驗,拉近學生與創新創業方面距離的同時,也進一步拉近學生與企業的距離,從而讓同學們能進一步知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受企業的青睞,明白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從而更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三)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正向發展

      創業與就業是當今大學生離開學校后,步入社會的不二選擇。目前,國家大力支持扶持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對有創業愿望和需求的學生,還將免費提供培訓以及啟動資金等扶持,并簡化手續程序、減免稅收等,幫助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一個大學生創業成功,不僅實現了創業者的高質量就業,而且還能幫助好幾個大學生實現就業。用創業促就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正向發展。在當今,對人才的評價也有所改變,一個優秀的人才不僅要具有一定的學歷和基礎理論知識,還應該具備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具備思維活躍、流暢表達等綜合能力,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其以上方面的提升,特別是在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中,不但為同學們樹立了創新創業的榜樣,而且也為更多的大學生們提供了就業崗位,并形成良性循環,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三、創新創業教育在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企業的需求不符合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一直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很多家庭舉全家之力供養一名大學生,如果不能實現就業,那么讀書無用論將再次出現。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更是貧困家庭的希望。用人單位在選人用人方面,特別看重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把在校期間的工作閱歷和兼職情況作為招聘的主要指標,創新創業的經歷更是被企業看重。但目前很多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并沒有深度走進企業,很多指導教師也是從學校到學校,對企業的生產經營以及研發等不是很清楚,更多地從書本上獲得,所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沒有緊密聯系企業,使創新創業教育與企業的需求不符合,從而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提高,在就業競爭中缺乏競爭力。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能力提升教育脫節

      從20世紀90年代末,國家取消了大學生統招統分的政策后,大學生自主擇業成為常態。如何更好地開展就業教育逐漸成為高校在人才培養方向上的核心方向,其培養體系也較為健全。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則是最近幾年才引起重視的,有的高校雖然成立了相應的機構,但實際工作職責大多是開設創新創業的課程,指導參加一些技能競賽,與就業指導部門分屬不同的機構,這樣一來造成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能力培養的脫節,應該使二者結合以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為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做出貢獻。

      (三)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收效欠佳

      目前,很多學校面對在校學生開設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課程》,但很多同學對該項課程關注不高,積極性也欠佳,重修、補修情況較多,創新創業課程的效果并不明顯。究其原因,一是有的同學并不具有創新創業的愿望,也不具備創新創業的潛質和條件,面對廣大學生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廣泛性有了,但針對性不強,使有創新創業愿望和潛質的同學普遍感覺效果不好;二是開設創新創業課程的授課教師,實踐能力和經驗不足,缺乏相應的專業背景,使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結合不夠,也不能很好地照顧同學們的就業需求,使同學們對創新創業課程缺乏興趣,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收效欠佳。

      四、基于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思考

      (一)大力開展大學生就業觀念和創新創業理念的教育

      思想決定行動,觀念指揮大腦。身為創新創業和就業大軍的主體,大學生在校期間,學校和老師應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創新創業理念,在進校初始,就要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并督促教育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朝著規劃目標努力,加強專業理論學習的同時,逐步引導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創新創業活動,在活動中獲取感悟,明確自己的優勢和短板,從而有針對性地強化優勢,彌補缺項,從而進一步夯實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筑牢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并激發創新創業的潛力。在大學生就業觀念和創新創業理念教育方面,一是可以通過邀請優秀校友回校舉辦講座,用他們成功的實例教育在校學生,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明確只有用深厚的淵博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能、良好的綜合素質才能將自己武裝得更為強大,才能獲得人生的精彩,讓更多的大學生走上自主創業的道路,用自己的所學知識回饋社會。二是要大力挖掘優秀校友成功的經驗以及在創業中的教訓,不能只宣傳其成功的一面,還有將他們不為人知的辛酸苦辣都呈現給廣大在校學生,從而讓我們的學生充分認識到創業的艱辛,如何面對挫折和失敗,這也是大學生就業觀念和創新創業理念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企業的深度融合

      市場需求是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創新創業教育引導著校企合作的發展。校企合作一直是高校與地方合作的有效方式,以往的訂單式培養模式為企業輸送了大量的可用人才。在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新時代,企業更是需要創新創業型人才,唯有創新,企業才能有生命力和生長力。為更好更穩地完成好時代賦予的創新創業教育任務,高校需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優化、完善自身的發展機制:一是高校要立足行業背景、立足區域優勢,緊密聯系企業,在研發、生產、經營等環節中發揮高校的優勢,讓高校教師參與企業工作,多培養雙師型教師,使其在課堂教學中,將實踐環節相關知識技能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們得到更多來自企業一線的最新行情。二是開展雙導師制,將企業優秀技能人才請到學校,擔任學生的課外導師,用師傅帶徒弟的模式,講授學生操作技能,從而讓學生畢業就成為企業青睞的人才。

      (三)以就業為導向,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就業工程一直都是一項民生工程,關乎千家萬戶的生計安康,更是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大學生如何實現從學生到社會職業人的轉變,成為社會有位有用之人,這就需要高校緊緊抓住就業這條生命線,從學生的角度,以就業為導向,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實現高質量就業。為此,在以就業為導向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要以就業為著力點,以學生就業為前提,以學生就業為基礎,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一是要幫助學生認識何為職業生涯,何為職業生涯規劃,自己有哪方面的優勢,該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就業競爭中才能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徹底改變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市場脫節的問題。二是在創新創業教育中,要進一步豐富就業能力培養的內容,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教育的兩支師資隊伍整合,加強就業與創新創業教師隊伍的培訓,增強教師的實踐工作能力和創新創造方面的能力,只有師資隊伍強大了,高水平的就業與大學生廣泛參與創新創業的局面才有可能實現。三是要帶領學生走出去,到社會上去,到企業去,帶領學生開展行業需求調研,讓同學們在調研中了解社會的需求,了解企業的需要,從而能進一步幫助大學生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的技能,逐步提高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

      (四)進一步拓展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教學方式

      《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印發后,各高校積極行動起來,紛紛設置創新創業課程,面向所有在校生開設,但在課程教學上,因為是面向所有的在校生,涉及面廣了,但針對性不強,實用性不夠,教學效果明顯不佳。一是應開展分層教學,面向所有學生開設基礎教學,主要是從創新創業的思維、意識入手,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志品質和社會責任感。二是構建實用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要與專業教學相結合,突出專業性和實效性,培養大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進行創新創業活動的能力。三是積極引導在校大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比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代訓,進一步增強其創新創業能力,從而提升其就業競爭力。

      (五)整合資源,組建多元化的教師團隊

      一是要整合校內教師資源,以就業指導教師、專業課講師、創新創業教育等三支隊伍組建多元化的教師團隊,以創新創業教育為抓手,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二是要充分運用教師資源,不局限于校內師資,更要充分地運用好社會關系、校企關系、戰略合作關系等挖掘校外教師資源,共同組建一支懂理論、有實踐、敢創新、強執行的教師團隊,共同推進校內與校外、學術與企業、專職與兼職的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輸送一批又一批的創業人才。三是要進一步加大對高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支持教師到企業任職,鼓勵教師投身創新創業活動,始終牢記教師的良好能力與素質是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基礎。總而言之,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現實下,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積極行動起來,以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為目標,不斷增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大學生的就業指導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促進大學畢業生更高質量、更充分地就業,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是我們竭盡全力為之奮斗的重任。

      參考文獻:

      [1]聶振明.創新創業教育對地方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研究[J].中外企業家,2020(13):173-174.

      [2]姚大偉.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育研究[D].南昌:東華理工大學,2017.

      [3]黃兆信,黃揚杰.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探新——來自全國1231所高等學校的實證研究[J].教育研究,2019,40(7):91-101.

      [4]顧晶晶.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就業滿意度的影響研究:基于陜西省高校畢業生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8,33(9):123-128.

      [5]郭欣,陳躍華.高校人才培養視角下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的實證分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8(4):34-40.

      作者:劉佳琪 單位:華北理工大學

      亚洲国产第一页www| 西西人体44rt高清亚洲| 亚洲理论片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国产综合激情在线亚洲第一页| 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图激情文学|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自拍偷区亚洲国内自拍|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风情亚Aⅴ在线发布|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下载|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大杳蕉|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亚洲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韩国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