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傳統文化在服裝設計中教學淺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服裝設計是職業院校當前比較受歡迎的一門專業,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受西方思想與固化教學方式的影響,大部分學生的設計理念與設計方式會受到禁錮,并呈同質化發展,對于未來就業有著較大的不利影響,難以有效保持競爭性。很多院校服裝設計教師開始有意識地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設計素材的同時,使其具備較大的獨特性與創新性。
一、引言
探討傳統文化在服裝設計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需立足當前學生的服裝設計學習狀態以及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并發掘傳統文化與服裝設計的聯系,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認同感,使其感知傳統文化對服裝設計水平的提升作用,從而促使其能夠在課上配合教師各項服裝設計教學步驟,并有意識地探索更多傳統文化融入的可能性,使其在服裝設計方面具備更好的發展前景。解讀傳統文化發展史,可以了解到通俗服裝設計屬于傳統文化范疇,是各個民族協同創造的一種多元文化,其不但為各個時期的美術創作等提供了創作動力與文化基礎,也拓展了多種藝術形式的發展空間。綜合世界各個國家與地區的服裝設計發展史,能夠發現,雖然各個國家的文化、經濟、民俗文化等有著較大差異,但是在繼承與傳播文化方面有著很多相似點。此外傳統文化、服裝設計在思維理念上有著很多共通處,例如服裝設計與藝術有著相似點的同時又不能等同,但是皆是著眼于所處時代大眾生活需求以及社會文化傳播,大眾傳播是社會文化進步與發展的需求[1]。
二、傳統文化在服裝設計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在服裝設計教學過程中應用傳統文化,利于豐富學生的設計材料、知識體系,并以傳統文化開闊其設計思路與視野,具備較大的獨特性與競爭性,并較大程度地提升創造力與傳統文化素養。且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知識、元素,利于學生從一個新的角度看待服裝設計,讓其在今后的設計工作中擁有一個不一樣的風格。此外傳統文化的融入,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凝聚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現個性化發展。
(二)豐富服裝設計形式
傳統文化在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包含了幾乎社會各個層面的知識,比如比較突出的瓷器、青銅器、剪影、編織等,這些元素都可通過適宜的方式應用到學生的服裝設計,豐富設計內容與形式,使其獨具一格,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而在當前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大部分學生的服裝設計仍舊受到歐美發達國家的設計理念、方式影響,對于傳統文化的融入缺乏意識,可根據學生發展情況,設計融入形式,發揮傳統文化的優勢,不斷豐富服裝設計形式[2]。
三、傳統文化在服裝設計教學中應用途徑
(一)在服裝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
在服裝設計教學進程中融入傳統文化,對于教師的專業要求更高,除了教學能力、服裝設計能力,還要求對于傳統文化有一個深入的認知,能夠選擇適宜的傳統文化元素合理融入,并要求教師做到以下數點:其一,結合當前的教材內容選擇傳統文化融入點,突出傳統文化對于課程教學優化的關鍵性,提升學生重視程度,使其能夠緊跟教師的思路探究傳統文化各項元素的應用方式與特征,提升創新力與實踐能力,比如在視覺傳達教學進程中,教師可在課前準備一些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服裝設計內容,將其編輯為短視頻在課堂上呈現,比如《大國芬芳》中的各種精美定妝照,楊貴妃雍容美艷,回眸一笑百媚生,為了再現她瑤臺起舞的婀娜身姿,設計師特別采用了嫵媚曼妙的水袖元素,并將原來的雙水袖創新改良成了單水袖;《紅樓夢》中的粉黛金釵常常對詩詞、行酒令,《大國芬芳》巧借戲曲中飄逸靈動的青衣長翎,將大觀園中的佳人佳話以及春風拂柳的美景娓娓道來。與此同時,手稿中,團扇、琵琶、蓑笠、燈籠……諸多傳統元素也處處展現中國風的大美大雅,配合由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張繼文老師打造的舞美設計,青山綠水、荷塘拱橋、剪紙、國畫……眾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中國風的服裝、造型完美交融,一場詩樂舞的視覺盛宴就此開啟。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能夠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闊其視野,提升其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讓其能夠更深層次探究各種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可能性與途徑[3]。
(二)增加院校傳統文化課程
當前高職院校基本未設傳統文化教程,學生在傳統文化方面的認知與理解不足,教師更是難以以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服裝設計教學。針對此種情況,可選擇在服裝設計教學進程中,開發更多關于傳統文化的課程,并邀請專業人士對服裝設計教師進行指導,使其能夠基于教材教學需求探索傳統文化元素與應用形式。此外院校還可以選修課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儒釋道文化、藝術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等,使其能夠了解文化形式,并結合教師的引導,正確應用在服裝設計的各個階段。最后教師可選擇課內+課外的教學模式,實現傳統文化的滲入,課內加強傳統文化的普及,使其與課程教學有機融合,課外則布置主題任務,讓學生根據知識與興趣選擇傳統文化元素設計對應風格的服裝,發到班級群進行展示與討論,提升服裝設計水平與表達能力,在班級內部營造一個比較好的傳統文化應用氛圍,使得所有的學生在傳統文化應用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并呈多元化發展[4]。
(三)尋找傳統文化與現代服裝設計的平衡感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傳統文化是一筆無窮的寶藏,任何一種民族文化符號,在經歷了歲月的洗練后都滲透出濃厚的歷史凝重感,教師在教學融入進程中需尊重這份歷史的凝重,并用課程設計語言詮釋與重現這份凝重。近年來香港服裝學院的學子在設計作品中,不斷嘗試運用“中國元素”,體現他們對傳承傳統民族文化的思考,并努力在傳統與現代間尋找平衡。如《中國·夢》作品以《五子奪蓮》年畫中五個豐腴可愛兒童為設計元素,結合時尚大氣簡潔的廓形,給人古典、大氣之感;《云裳》作品用明朝云肩的圖案,結合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用布藝鏤空的手段巧妙營造出層次感,同時運用灰藍、白色的搭配,渲染出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的意境;《純粹之美》作品以京劇臉譜為設計元素;《紅動中國》把民間剪紙藝術融入服裝設計,將現代設計手法和傳統造型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對“中國風”進行了全新的演繹。以上這些成功的例子,都可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讓學生去分析與感受傳統文化融入帶來的美感,讓其去體會傳統文化與服裝設計的平衡感,如此才能發揮傳統文化最大的效用,使其與課堂服裝設計進行更好融合,不會出現喧賓奪主之感[5]。
(四)重視傳統紋樣與色彩的應用
中國傳統文化種類豐富且博大精深,可以成為學生源源不斷地創意源泉,可是對于傳統文化的運用不應該僅僅局限于中國元素符號化的公式化生產,更應該揚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把傳統文化融入現代服裝的設計創意。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以中國傳統紋樣和傳統色彩為切入點,把日益盛行的簡歐風格進行整合兼容。而在這些紋樣和色彩應用方面,不能僅僅停留在對龍、花卉、青花瓷、中國結、京劇臉譜等紋樣的簡單復制,因會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而是應進一步挖掘具有中國人文氣息的元素,如中國的水墨畫、皮影、織錦、蠟染、扎染等,將中國傳統元素融入當前發展的時代大潮,中國傳統元素的神秘與玄妙和西方時尚元素的大氣和開放互相融合,互為補充,才能符合當前學生的審美觀,以此來推動“中國風”在學生群體中的流行,使其能夠在課上課下通過各種途徑去探索更多形式的傳統文化,在自我探究與自我嘗試中,在服裝設計中融入更多傳統文化元素。
(五)統一法則與對稱法則
教師在服裝設計教學進程中實現傳統文化融入時,還可強調各項法則的綜合利用,提升學生服裝設計的美感。例如以下兩項法則:其一,“統一”法則。服裝設計通常需遵循各項形式美法則,“統一”法則為重要元素,設計本身就是結合各項機能、材料與技法的過程,服裝設計對于“統一”要求更高。在進行服裝設計時,整體、局部的統一對于提升服裝設計的完整性尤為重要,此時引入傳統文化統一思想可實現良好的協調,提升服裝設計的審美價值,尤其是傳統文化主張以和為貴,實現有效應用,可在滿足舒適性要求的同時,達到服務人群職位、社會地位、身份背景的要求,例如若客戶從事的是戶外工作,在進行服裝設計時可搭配與樹木、大地比較接近的色彩,滿足客戶需求;其二,對稱法則亦是傳統文化重要篇章,觀察各個階段的藝術品,大多講究對稱感,并有較高的藝術美感,例如敦煌莫高窟,適宜當前人們的主流審美。通過法則的應用,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服裝設計的美感。
【參考文獻】
[1]森文,張勇.從文化傳承到文化創新——基于云南民族民間手工藝文化的藝術設計立體化教學研究與實踐[J].藝術教育,2019(11).
[2]李迪.談中國傳統元素在服裝專業畢業設計教學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9(19).
[3]黃妍,林秋瞿,高嵬.關于傳統工藝及材料調研在設計課程中鏈狀訓練研究的教學思考——以中國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學個案研究為例[J].藝術教育,2018(01).
[4]李世宗.現代學徒制在服裝設計專業的探索與實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2).
[5]陳牧喬.淺談傳統文化元素在高校服裝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藝術,2018(08).
作者:孔小兵 單位:甘肅省平涼機電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