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生物技術培訓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農業生產病蟲害會直接影響農作物產量。我國以往的農業種植業比較依賴于化肥的作用,對土地以及農作物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有損農產品的質量。生物技術是在無污染的基礎上改善作物品質、提高作物抗病性,并保證產量的先進技術?;诖耍恼卵芯苛松锛夹g在農業種植中的推廣應用。
關鍵詞:農業種植;生物技術;應用
1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積極作用
1.1提高農作物的質量
近幾年,由于我國食品安全事故頻發,因此人們格外重視食品安全,對食品的質量要求日益嚴格。借助生物技術手段,能從源頭上有效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從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此外,遺傳基因等生物技術,有助于提升農作物的營養價值,從而提高農作物整體的質量水平[1-2]。
1.2提升抗病蟲害能力
本文作者:鄧坤作者單位:阜陽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存在問題
1研發薄弱
目前我市缺乏以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為主的研發團隊,僅有很少的幾個單位極少數人員從事農業生物技術的研發,社會力量更是寥寥可數,科研成果也相應很少,如此薄弱的研發基礎與農業大市極不相稱。
2推廣滯后
目前全市生物技術推廣工作完全依靠政府或農技部門,不能形成推廣合力,從事生物技術推廣的人員是少之又少,要么是短期項目推廣,要么是極小的社會小團體或個人的推廣。由于推廣力量較弱,各種技術推廣就較為滯后,推廣效果就大打折扣。
1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現狀
1.1生物技術改變了傳統的品種繁育格局
生物技術用于育種是一種快捷、有效的育種方法。通過引入特定的基因,可以改變農作物的品質,實現用更少的土地種植更多的作物。
1.1.1脫毒甘薯、馬鈴薯的大面積推廣主要依托植物組培技術自21世紀90年代中期,我市引進植物組培技術,1997年在全省率先建成脫毒紅薯原原種繁育基地,本世紀初我市普及了脫毒甘薯的種植,脫毒紅芋配套技術及應用先后榮獲市、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農業部三等獎,此項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使我市紅芋單產提高30%,目前脫毒紅芋年種植面積5.33萬hm,在我市農作物中占據第5位。進入本世紀以來,脫毒馬鈴薯的推廣應用面積逐年增大,我市太和縣恒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就是以馬鈴薯種苗脫毒、品種繁育、高產示范、推廣應用為主的典型代表。恒進公司植物組培中心始建于1998年,現在有組培室400m,溫室lOO00m,年產馬鈴薯試管苗400萬株,生產微型薯1000萬粒,年產甘薯試管苗2000株,產甘薯原種10萬kg,產薄荷試管苗1萬株。年產值460萬元,利潤70余萬元。脫毒馬鈴薯微型薯銷往河北、內蒙、河南、山東、廣東、廣西、四川等地,并在呼倫貝爾建有1333.33hm的現代化馬鈴薯原種場,馬鈴薯原種銷往除海南、西藏、青海以外各省。恒進公司在太和建有46.67hm甘薯原種基地,甘薯種主要銷往安徽、河南、江蘇3省。近年在薄荷、中藥材、花卉等方面正擴大開發植物組培技術的推廣應用。
1.1.2轉基因抗蟲棉大面積推廣我國是繼美國之后,第二個獨立培育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蟲棉品種的國家,我市從上世紀末開始引進推廣美國抗蟲棉,本世紀初引進推廣本國抗蟲棉,目前全市抗蟲棉比例超過80%,主要是國產抗蟲棉品種。自2002年始,界首市農業部門與中棉所合作在新馬集鎮開展抗蟲雜交棉制種,目前年制種面積在200hm以上,已影響輻射到臨泉、太和以及河南省與界首相臨的周邊區域。
1.2生物技術在農藥、肥料行業廣泛應用
摘要:實踐教學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本科教育內涵的核心,也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環節。以商洛學院為例,分析了生物技術專業開展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的必要性,介紹了實踐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通過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實施、實踐教學基地和師資隊伍的建設、過程管理和評價機制的完善等,以期為商洛學院轉型發展和應用型生物技術人才培養提供支持。
關鍵詞:校企合作;生物技術;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大學生的培養方向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對于一些由??圃盒I窕蚨嗨呗氃盒:喜⒍傻牡胤奖究圃盒6?,在辦學目標和辦學定位上就不能照搬國內重點大學的培養模式,而應該以社會人才需求為導向,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強化實踐性、職業性教育,逐步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變。近年來,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引導和推動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轉變,主要培養面向現代生產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本科人才,實現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目標。商洛學院作為陜西省省教育廳首批確定的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的試點高校之一,大力探索和推進校企合作,突出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不僅是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提高學校辦學質量,促進改革、建設和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應用型人才培養是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主要目的,以“能力為中心”,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努力為社會培養綜合素質較高、適用面較寬、技術應用能力較強的應用型人才。
1開展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生物技術專業是商洛學院升本以來開設的新專業,因此,對于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無論是理論基礎、知識結構方面,還是綜合素質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近幾年,隨著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需要大量的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但是,大多數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實踐能力還達不到企業用人的要求,主要體現在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只懂理論或只具備基本動手能力,卻缺乏綜合運用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創新能力。同時,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傾向,學生實踐創新意識淡薄等。專業基礎實驗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領會和掌握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使學生獲得大量的第一感性知識,使理論密切聯系實踐,同時也訓練學生各種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與企業合作的實踐教學有助于強化專業知識,增強學生的感性知識,拓寬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加強專業基礎實驗教學與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能切實提高大學生的綜合技能,不斷拓展校企之間、高校與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可充分利用校內外教學資源,為生物技術專業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實踐教學培養提供有效途徑。因此,開展校企合作的生物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培養模式,對于培養合格應用型專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2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一、創新辦學模式提高職業教育辦學質量
青島市從1991年開始引進德國“雙元制”(一元是學校,一元是企業)的辦學模式,平度職教中心作為首批實施“雙元制”辦學模式的學校,目前實施“雙元制”辦學的專業已由1991年的3個增加到現在的16個,這些專業年招生能力也由288人增加到2500多人。用于學生實訓的實習基地(企業)和聯誼單位達到了近70家。萊西職業教育中心借鑒雙元制教學模式,建立起了與專業配套的酒店、服裝廠、汽訓中心、實習餐廳、微機培訓中心等12個實習基地,探索出了一條教學生產經營一體化的辦學路子。萊西市的5所職業學校在食品加工、畜牧獸醫、經濟動物飼養、園林花卉、建筑裝飾與水暖安裝、布衣針織等專業加大了與企業、鄉鎮聯合辦學的步伐。原膠南市以加強校企合作、開展半工半讀辦學為突破口,建立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實訓基地。城陽職業學校與諸多公司如必克箱包公司、變壓器集團公司、安普連接器公司、達德印刷公司簽訂了聯辦協議。膠州職專與青島精煅齒輪廠、東方鐵塔公司、海爾、海信、海潤、澳柯碼、大洋等25個單位聯合辦學。聯合辦學、定向合作培養既有利于學校專業貼近市場,又可以將企業先進的生產技術、設備充實到教學一線,使學生一出校門就能上崗,企業也得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優先遴選人才,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的三贏局面。
二、合理設置專業凸顯職業教育特色
一方面是圍繞市場設專業。近年來,一些職業學校圍繞市場需求設置專業,如膠南市高級職業技術學校,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設高職與就業并舉的電子商務、機電一體化、計算機應用技術、工藝美術、幼兒教育、服裝設計與制作、數控技術、車輛駕駛與維修、焊接工藝船舶)、軍警、女警、商務韓語等專業,就業安置率一直保持100%;萊西市職業中專形成了食品加工、經濟園藝、畜牧獸醫、計算機、工業與民用建筑、經濟貿易、文秘與幼師、機電一體化八大類的18個專業,先后為九聯集團、萬福集團、雀巢公司、海爾集團、大水公司、宏遠房地產公司、萊西市建筑公司等大中型企業培養了大量技術工人。城陽第二職業中專開設計算機、會計電算化、市場營銷、電子電器等專業,形成了計算機和會計電算化2個骨干專業。城陽職業高中開設機電、財會、服裝、汽車運用與維修等專業,汽車駕駛與維修發展成為骨干專業。
黃島區原膠南市、職教中心重點建設數控機械加工、汽車運用與維修、電子信息技術、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藥化工和現代服務業等六大實訓基地,開設數控技術應用、機械加工技術、汽車制造與維修、船舶制造與維修、物流管理、休閑體育與管理、家政與社區服務、文化藝術等20多個專業。由于緊貼地方經濟發展需要,這些專業的畢業生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是學校的特色、骨干專業逐漸形成。平度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開設機電、建筑、財會、服裝、信息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農牧技術工程、果樹栽培與果品加工、旅游服務、畜牧獸醫等29個專業。其中,機電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果樹栽培與果品加工等7個專業被評為青島市骨干專業;機電技術應用和農牧技術工程專業被確定為山東省教學改革試點專業。生物技術應用專業和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先后被國家教育部、財政部確立為全國重點建設實訓基地。
平度市職業教育中心崔召校區共設置5個涉農專業。該校投入690萬建成的6900多平方米的生物技術實訓基地,包括奶制品、肉制品加工、面點、果品加工等共6個車間,配備了肉制品加工和奶制品加工設備等共120多套。該項目的建成,大大改善了學校校內實訓的設施和教學條件,滿足了專業實訓需要,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和教學質量,實現了預期教學目標和辦學效益。平度市職業教育中心崔召校區還建有2080平方米的數控實訓車間,設有編程室、仿真室等共8個實訓教學室和教學區,大型實訓加工設備達64臺套。黃島區原膠南市、職教中心的機電技術、計算機應用、數控技術是山東省教學改革試點專業,車工是山東省重點建設專業,機電技術等4個專業是青島市骨干專業。其他區市的職業學?;径加凶约旱奶厣珜I或骨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