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群眾路線總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3月以來,在縣委黨的群教工作領導小組的安排部署下,縣招商局黨組精心籌劃、認真組織,主要領導帶頭,分管領導全程參與,局黨組按照黨的群教活動總的要求,結合縣情實際,緊密圍繞領導干部自身工作,先后深入開展了“入黨為什么、當干部為什么、為后人留下什么”“五好干部怎么當”“作風怎么改”等十一個專題大討論。通過討論,局黨組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提升了覺悟,推動了工作。并達成如下共識:
一、解決“四風”問題的根源,在于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總開關”問題
“四風”問題是違背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大問題,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是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根源。黨內存在的其他問題都與這“四風”有關,或者說是這“四風”衍生出來的。
只有花大力氣解決黨員干部“四風”中存在的問題,抓好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群眾觀點教育、宗旨意識教育,努力初精神之“鈣”,筑思想之魂,才能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夠切實解決好入“入黨為什么,為黨干什么,為后人留下什么”的等思想根源問題;才能夠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政治、思想、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不折不扣地履行黨員的權利和義務,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才能夠立足本職工作,通過做好本職崗位上的點點滴滴來踐行共產黨員的標準,做到日常工作看得出、關鍵時刻站得出、困難面前豁得出;才能做到堅守遵紀守法的底線,不違規,不違紀,嚴格守法;才能堅持好黨的組織紀律,提高思想認識、轉變工作作風、努力多挑重擔、多做貢獻,以為招商工作付出得多為榮,以碌碌無為而恥,從而樹立扎扎實實把招商工作搞好,把服務工作做的精神動力。
樹立了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才能牢記黨的宗旨,增強責任意識、公仆意識和奉獻意識,增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才能深刻理解“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的要義和內涵,始終堅持依法執政、執政為民;才能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始終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要做到六個必須:必須堅持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必須堅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黨性修養和為官之德;必須堅持依法行政,規范履行職責使命;必須堅持清正廉潔,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堅持自警自律;必須堅持問題導向,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必須堅持發展要務,以完成任務檢驗活動成果。
[摘要]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提出了一系列關于群眾工作的思想和觀點,形成了系統的黨的群眾路線思想。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最根本的工作路線,新一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全國范圍之內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將黨的政治優勢全面發揮出來,將群眾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充分體現出黨對群眾路線的高度重視。把群眾路線思想和黨的群眾路線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對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著較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關系
群眾路線是以同志為首的老一輩革命家在不斷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是思想的“活的靈魂”。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在全黨范圍之內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加大力度解決人民群眾反響較大的問題,做好新形勢下黨服務群眾的實踐工作。群眾路線的開展是對老一輩共產黨員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群眾路線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根基,是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有利推動力。
一、時期的群眾路線思想
1、一切為了群眾
指出:與廣大人民群眾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是中國共產黨與其他黨派最根本的不同,中國共產黨一定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與人民群眾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以人民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個人利益和小集團利益一定要服從集體利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即“一切為了群眾”。在實踐工作中,黨一定要對人民群眾負責,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1黨的群眾路線靠思想政治工作貫徹
思想政治工作從本質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做群眾的工作,涉及人們的思想、觀念、意識形態等領域,也就是人們的精神生活。思想政治工作是目的,群眾路線是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思想政治工作中涵蓋群眾路線,群眾工作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工作依靠群眾路線發揮作用,群眾路線又依靠思想政治工作細致入微的方法得以貫徹,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方法論和實踐論。因此黨的群眾路線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依據馬列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是歷史的創造者,社會發展前進的締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以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原理,以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為指導,在革命初期和社會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逐步完善的黨的群眾工作的方法論。思想政治工作以馬列主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根據黨的綱領和不同階段的政治、經濟的中心任務,通過有組織、有意識的教育,向全體勞動者灌輸馬列主義、思想,使廣大勞動者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理解和掌握馬列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前進。因此,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群眾路線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
2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堅持群眾路線
我們黨的最大優勢就是密切聯系群眾,一切為了群眾,貫徹群眾路線就要緊緊圍繞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而開展,加強和改進政治思想工作,就必須堅持群眾路線,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加以應用。
2.1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以群眾為主體。
思想政治工作離不開群眾,不相信群眾,即使再出色,再豐富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必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要我們始終關心群眾,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工作與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要把給職工辦實事作為醫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一定要堅定不移的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強調用先進的思想意識形態教育人,強化全體職工對社會的責任和對理想的追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維護廣大職工的根本利益。只有一切從群眾的利益出發,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達到實處做出實效。
一、基層黨校踐行群眾路線應注重教學實踐
(一)加深學員對群眾路線理念的理解
要想真正形成群眾路線的價值觀,以群眾路線的思想來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就要對群眾路線的思想以及理念進行深刻的理解,只有充分認識到其深刻的思想內涵才能更好的運用。因此黨校在對學員進行教育過程中,就要將群眾路線作為重點內容來進行教育,并且對教材以及教學課程中群眾路線的相關教學內容給予足夠的重視,來不斷完善教學內容以及考核內容,可以以專題的形式、群眾路線講座以及宣傳板塊的豐富來強調群眾路線的重要意義,還可以通過一些領導干部結合自身工作經歷來對群眾路線進行講解,以更有說服力的方式來讓學員更好的理解,讓學員充分認識到群眾路線在黨的建設以及黨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加深學員對群眾路線的理解。
(二)增強學員堅持群眾路線的思想覺悟
黨校要對群眾路線進行實踐性的探索就要讓學員充分理解其理念,對群眾路線的教育實踐活動進行豐富,以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將這種理念滲透到教育實踐中,并將群眾路線的信念身滲透到學員的思想觀念中,讓學員產生群眾觀念,增強學員的群眾路線的思想覺悟。目前,反腐倡廉是黨的工作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因此可以以此為中心來進行各項教育活動的開展,通過一些相關講座及成果展覽的形式來加強廉政教育。通過實際教育活動來培養學員的黨性修養以及群眾路線思想覺悟,讓學員更加堅定群眾路線的理念。
(三)提高學員群眾路線的執行水平
1“群眾路線”的實踐品質
“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民主革命和社會建設中創立,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的政治優勢,具有良好的實踐品質?!叭罕娐肪€”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具體方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既是“群眾路線”的內涵表述,也是方法指南。正如在1943年6月起草的《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指出:在我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4]。這也就告誡我們,在做群眾工作時要接地氣,戒空談,要走到群眾中去,觀察、傾聽和理解他們,關心他們的情緒,研判他們的需求,并以此作為工作出發點?!叭罕娐肪€”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基本要求?!耙磺幸揽咳罕姟笔恰叭罕娐肪€”的工作要求。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緊緊依靠群眾,尊重群眾智慧。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清除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詬病,始終與人民群眾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風,取得好的工作實效。“群眾路線”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價值導向?!叭罕娐肪€”最基本的價值立場是“一切為了群眾”。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把群眾放在心上,擺在眼前,真正關切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把為大多數人謀福祉作為根本宗旨。堅持這種價值立場,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到群眾的支持,就能取得成效。
2大學教師的專業實踐及其特征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條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贝髮W教師是指以教師身份生活在大學教育場域內,從事教育教學等專業工作,并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道德對此承擔職業責任的人。大學教師的專業實踐,是指大學教師作為教育教學專業人員,在專業場域內,遵循專業道德,運用專業知能,開展現實的教育教學活動。大學教師的專業實踐具有專業性、主體間性、創造性、教育性等特點。大學教師專業實踐具有專業性。其專業性源于教育教學活動的專業特征。教育教學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其專業性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凸顯。大學教育教學活動也具有鮮明的專業性,它要求對大學教育教學實踐承擔專業責任的大學教師具有相應的資質。要求他們在開展實踐活動之前接受相關的專業培訓,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養成相關的專業道德。要求他們在實踐中能熟練運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能模范遵守專業道德規范;要求他們承擔相應的專業責任。大學教師的專業實踐具有主體間性。大學教師的專業實踐不是“主體-客體”之間的對象性實踐,而是“主體-主體”之間的交互式實踐,具有主體間性特征。“主體間性是指主體之間在語言和行動上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雙向互動,雙重融合的關系,是不同主體通過共識關系表現出來的相關性和一致性?!保?]大學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大學教師和學生兩大主體,他們相互交往,雙向互動,共聯共生。他們在共同的實踐場域中交往與對話,分享彼此的經驗,實現共同的成長。大學生群體能最真切,最具體的感受自身的教育和發展需求,也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實踐智慧。大學教師在專業實踐中,要勇于向學生學習,要善于傾聽學生的聲音,主動感知和理解學生的狀態。這樣才能在專業實踐場域中,在師生的主體性交往中,實現知識、技能和品德在主體間的增值性流轉。大學教師的專業實踐主要是教育教學的現實活動,具有教育性。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中—道德”,“道德被普遍的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6]大學教師專業實踐的教育性,要求其在從事專業實踐中承擔道德責任,需要進行道德示范、道德引領和道德培育。為此,大學教師在專業實踐中,要遵守專業倫理規范,展示道德行為,要對自己的實踐內容、實踐方式進行倫理的設計和考量。大學教師的專業實踐是創造性的實踐。教育教學活動是在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間展開的活動,活動中常常是教師個體面對學生群體。每一個大學生個體都是一個鮮活的、復雜的存在者,他們作為存在者具有意向性、文化性和差異性等特征。大學教師面對大學生群體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活動,需要有不斷走向未知的勇氣,有處理偶發事件的智慧。每一個教育教學場景的處置和轉換都體現著大學教師專業實踐智慧和創造性。
3“群眾路線”對大學教師專業實踐的啟示
“群眾路線”既是正確認識論,也是科學的方法論。對做好各項社會實踐活動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大學教師在專業實踐中應該汲取“群眾路線”的智慧,借鑒“群眾路線”的理念和方法,更新專業實踐觀念,優化專業實踐過程,加速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