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農產品安全管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工作現狀
認真執行和完善各類農業標準,縣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加快農業標準化生產進程;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的生產許可和質量監督,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業投入品行為;開展計量專項檢查行動,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的利益;加強對以農產品為原料的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管,切實保障食品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呈現組織部署有力,基礎保障扎實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制、機制、措施都取得積極進展的良好態勢。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農產品質量安全三級監管檢測體系逐步健全。按照“政府負總責。監管到村組,三級有機構。檢測全覆蓋”總體思路和“屬地管理,分級建設,分層次監管檢測”基本原則,根據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互相配套,產地、投入品和產出品全程監管以及種、養等專業相對齊全的建設標準,成立了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領導小組及辦公室、13個鎮監管站,明確了122個村(居委會)監管員,組建了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及農產品經營市場(超市)和生產加工企業自律性檢測室,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體系,農藥殘留檢測、光譜分析儀器、檢測車等設施設備也同步配備到位,檢測工作有序開展。
2無公害農產品品牌建設得到加強。年底。基地認證規模達到30萬畝,全縣共有34個品種獲得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無公害生產面積達到35萬畝。木耳、核桃2個產品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登記。注冊登記了匯生源”澤龍”新田地”等無公害農產品商標,、等地建立農產品配送經營門店50余家,特色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已成功走出、走向全國。
3農產品生產環境不斷優化。加大了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實施力度。完成了750個土壤采樣、750戶測土配方施肥采樣地塊基本情況調查,建立省級肥力監測點21個、國家級肥力監測點5個。開展3414實驗5個(其中小麥3個玉米2個)實驗合肥效對比試驗,對3個鎮50個測土配肥典型農戶的施肥現狀進行了重點調查,建立了取樣地塊農戶調查檔案,優化了農產品生產環境。
4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有效推行。全面推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天天自檢、月月抽檢,城區3個農產品市場建立了監測點。實行合格產品掛牌銷售。加大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等環節監管,縣農業、工商、質監、經貿等部門定期聯合對農產品質量進行檢測,確保農產品安全。積極開展縣、鎮兩級檢測人員業務技能培訓,提高檢驗檢測水平和市場監管能力。
第一條為依法加強安全食用農產品標志的管理,保證安全食用農產品標志的嚴肅性與公正性,維護安全食用農產品標志的信譽及生產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市食用農產品安全生產體系建設的健康發展,根據《*市食用農產品安全生產體系建設管理辦法》及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安全食用農產品標志由*市食用農產品安全生產體系建設辦公室(以下簡稱"市農產品安全辦")統一管理。
第三條安全食用農產品標志是表征農產品的安全性,經過監測認評證明其產品達到安全質量標準的證明標志。
第四條標志使用原則為自愿申請,具有安全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條件的單位或個人為標志使用權的申請人。標志一經授權使用后,即對標志實行強制管理。
第五條獲得標志使用權的產品,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產品的產地必須符合農產品安全的生態環境標準;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農產品產地管理,改善產地條件,保障產地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農產品產地,是指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生產的相關區域。
本辦法所稱農產品產地安全,是指農產品產地的土壤、水體和大氣環境質量等符合生產質量安全農產品要求。
第三條農業部負責全國農產品產地安全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產品產地的劃分和監督管理。
為進一步加強對食用農產品的監督管理,提高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國務院令第503號)、《浙江省食用農產品安全管理辦法》(省政府令第163號)等的有關規定,現就我縣食用農產品入市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實施范圍
(一)本意見所稱食用農產品是指《浙江省食用農產品安全管理辦法》所規定的食用農產品。食用農產品入市管理制度,指凡在本縣生產加工和進入本省銷售食用農產品,由生產加工者提供相關供貨憑證,經營者索取相關進貨銷售憑證的制度。
(二)實行食用農產品入市管理的范圍為本縣行政區域內食用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種養殖基地,以及從事經營的商場、超市、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餐飲業、集體食堂,重點是鄉鎮(街道)政府所在地的商場、超市、批發市場。
二、職責分工
(三)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負責縣內食用農產品入市管理工作。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食用農產品入市管理工作的綜合監督、組織協調,依法組織查處重大事故;農業、林業等部門負責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的監督管理;質量技監部門負責以農產品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業采購食用農產品的監督管理;經貿部門負責畜禽屠宰環節的監督管理;工商部門負責食用農產品流通環節的監督管理;衛生部門負責餐飲業和集體食堂采購食用農產品的監督管理;財政、公安及其他相關部門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協助做好食用農產品入市管理的相關工作。
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農產品市場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安全,關系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高農產品質量,促進農產品安全生產,是實現廣大城鄉居民消費安全,維護城鄉居民身體健康,提升我市農產品出口創匯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市各級農業部門以“無公害食品計劃”實施方案為指導,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大力推進綠色產品產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要求,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取得較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需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基本情況
*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采取有力措施,從建設優質農產品基地入手,大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行動、食品放心工程和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健全組織機構,加強體系建設,加大產地環境、市場準入等環節監管,積極推進全程監控。*年,全市獲得綠色食品、無公害蔬菜認證產品35個,生產基地3.86萬畝。*年市政府認真落實農業部領導的批示精神,突出抓好蔬菜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蔬菜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年緊扣綠色與科技,生態與環保發展優質農產品生產,積極發展名特優新產品,大力扶持基地建設,優化布局,提升產業化經營質量和水平;市政府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作為政府為民辦的十件實事來抓,由市農業局負責牽頭,協調各部門,在縣(市)區、鄉(鎮)、批發市場、超市等建立農藥殘毒快速檢測站14個、檢測點83個、配備速測儀101臺、檢測人員200余人,隨后逐年增加設備,至今已配備速測儀148臺,其中,農業部門51個站點(速測儀51臺),初步建立了市、縣、鄉(鎮)三級蔬菜農殘檢測網。*年,為加強蔬菜流通環節質量安全監控,把好入市關,市農業局、市工商局、市技術監督局聯合下發了《*市蔬菜批發市場試行市場準入實施方案》(昆農聯[*]3號),從*年1月1日起,在我市龍城、王旗營、關上三個主要蔬菜批發市場試行市場準入。通過試行,起得初步成效,農業部每年對3個市場4—5次抽檢,蔬菜農藥殘留綜合超標率已由*年的13.33%下降到5.00%,降低了8.33個百分點。市場準入快速抽檢合格率由*年的95.5%上升到99.0%,提升了3.5個百分點,入市交易的蔬菜合格率逐年上升。到*年全市累計無公害蔬菜認證基地達37.4萬畝,45個產品獲國家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認證。*年我市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進一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無公害基地建設和“三品”發展的政策措施,全市累計認證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41.35萬畝,比上年增加6萬畝;有76個農產品獲“三品”認證,比上年增加31個;農殘超標率為5.4%,與*年超標率30.84%相比,下降了25.44個百分點。*年大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緊緊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的要求,突出重點,狠抓薄弱環節,按照上級農業部門和*市產品質量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的總體安排,認真落實專項整治的四個目標、三個重點、五項任務,細化措施,強化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取得明顯成效。全市七個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已經100%納入了質量安全監測范圍;加大了農業投入品的監管,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種植養殖場、農業標準生產示范區使用違禁農藥、獸藥和飼料添加劑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治理違規銷售5種高毒農藥的行為取得較大成效。據農業部對我市蔬菜的四次例行抽檢,監測合格率分別為97%、95%、93%、95%,平均超標率5%,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綜合排名第13位,較*年上升兩位,與*年超標率30.84%相比,下降了25.84個百分點。農業部兩次監督抽檢的合格率分別為:93.3%和93.8%。*年逐步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和認證體系,明確工作機構和人員,強化業務培訓,提高體系人員素質和能力,協同配合,齊抓共管,以市場準入為切入點,加強監測檢驗,保障消費安全;狠抓農業標準化生產,大力推進綠色產業,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三品認證工作步伐,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農業部對我市蔬菜產品質量四次例行抽檢,檢測結果農殘超標率分別為4%、6%、4%、3%,平均超標率4.2%,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蔬菜產品質量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農殘超標呈逐年下降趨勢;切實做好蔬菜農殘快速檢測工作,加強對蔬菜產品質量安全監控,定期對基地和市場的蔬菜產品進行快速抽檢,并建立信息報送制度,每月將檢測結果報送相關部門,*年共抽樣49692個,合格率98.97%。蔬菜農殘快速檢測工作的開展,對蔬菜產品質量的的控制起到了較大作用,為市場準入的推行打下了基礎;繼續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和產品認證步伐,*年全市共組織29家企業(單位),68個產品申報“三品”認證,截止*年底,全市累計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81個,認定面積110.0278萬畝,產量707.5015萬噸,“三品”認證數283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數124個,綠色食品認定數137個,有機農產品22個),“三品”認證總數及規模在全省名列前茅,占全省的20—25%。在做好“三品”認證工作的同時,積極做好綠色食品續展及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復查換證。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基礎薄弱,突出表現在現有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機構、管理制度與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適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經費、儀器設備等手段與承擔的監管職責不相適應。具體表現在:
1、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不高,重視力度還不夠,認識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