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綠色施工總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總結提出了綠色高鐵的概念,以濟萊高鐵工程為依托背景,從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施工、綠色運維、綠色管理等方面闡述了高鐵工程綠色建造技術體系的內容,以期為高鐵工程綠色建設和運維管理提供技術指導和參考作用。
[關鍵詞]高速鐵路;綠色建造;技術體系;綠色施工
近年來,我國高速鐵路工程建設以其高速便捷、安全舒適、運載量大、節能低碳等特點成為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導[1-3]。隨著“十四五”全面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戰略的提出,對綠色高鐵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優化、提升、實施高速鐵路綠色建設技術,提高城市高鐵服務水平,降低高鐵建造和運營能耗,將成為高鐵建設的發展目標。當前,國內已逐漸關注高鐵工程綠色設計、綠色施工技術等方面的應用與發展[4-9],但對高鐵綠色建造技術體系方面的總結研究尚相對匱乏。因此,有必要對高鐵工程綠色建造技術體系進行總結分析,以便為高鐵工程的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引導與參考。
1工程概況
濟南至萊蕪高速鐵路工程(以下簡稱“濟萊高鐵”)線路全長117.5km,設濟南東、港溝、章丘南、雪野、萊蕪北、鋼城6座車站。設計時速350km,設隧道24座,42.984km,橋梁53座,48.001km,橋隧比例77.44%。全線共有27處大跨懸澆橋掛籃施工,先后7次跨越東繞城高速、京滬高速、邢村立交等高速公路,先后4次跨越運營濟青高鐵、石濟客專、膠濟鐵路等鐵路,具有沿線條件復雜、南部山區巖溶裂隙發育、隧道淺埋偏壓、涉鐵涉路繁多、路基分散等特點,存在施工風險高、難度大、工期緊、技術含量高等難題。濟萊高鐵工程秉承“安全高鐵、綠色高鐵、智慧高鐵、品質高鐵”的建設理念,通過統籌規劃、前瞻設計、科學施工、智慧運維等手段,制訂高鐵綠色建造技術20項,力爭實現“資源集約、效率優化、和諧相生、智慧管控”的目標,推進高鐵工程高標準建設。
2綠色高鐵建造技術體系
摘要: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近年來建筑業創造了較高的增長速度,總體來看,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產業素質不斷增強,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在新時期如何推進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共同面臨的課題。去年九月,建設部以建質[2007]223號文了《綠色施工導則》(以下簡稱《導則》),其目的就在于推動建筑業實施綠色施工,促進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應有貢獻。
一、充分認識綠色施工在推動建筑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建筑業可持續發展必須滿足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同時建筑業自身也必須符合國家節約資源能源和生態保護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準確理解綠色施工的內涵
綠色施工作為建筑全壽命周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實現建筑領域資源節約和節能減排的關鍵環節。綠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設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并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實現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四節一環保")。實施綠色施工,應依據因地制宜的原則,貫徹執行國家、行業和地方相關的技術經濟政策。
1.實施綠色施工的原則。一是要進行總體方案優化,在規劃、設計階段,充分考慮綠色施工的總體要求,為綠色施工提供基礎條件。二是對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進行控制,加強整個施工過程的管理和監督。綠色施工的總體框架由施工管理、環境保護、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能與能源利用、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六個方面組成。
綠色建筑設計研究1
摘要:低碳綠色建筑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流,鑒于對綠色建筑的價值認定標準的差異,各國的評價標準體系各有側重,所以,最終呈現的綠色建筑實踐成果也不一致。筆者基于建筑師價值導向,倡導健康、自然、舒適、適度的綠色設計理念,并結合工程實踐,總結歸納了若干具有可實施性的綠色設計策略。
關鍵詞:建筑師價值導向,綠色建筑,設計策略,健康舒適
1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簡述
據筆者初步統計,目前,世界各國有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約45部,各大洲均具有比較成熟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其中,以歐美為主,國際公認的六大綠色建筑標準評價體系是美國LEED、英國BREEAM、德國DGNB、美國WELL、德國被動式房屋評價標準以及ActiveHouse主動式建筑評價標準。我國于2006年首次頒布《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并于2019年進行二次修編。
2綠色建筑實踐中的“不綠色”
摘要: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近年來建筑業創造了較高的增長速度,總體來看,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產業素質不斷增強,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在新時期如何推進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共同面臨的課題。去年九月,建設部以建質[2007]223號文了《綠色施工導則》(以下簡稱《導則》),其目的就在于推動建筑業實施綠色施工,促進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應有貢獻。
一、充分認識綠色施工在推動建筑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建筑業可持續發展必須滿足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同時建筑業自身也必須符合國家節約資源能源和生態保護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準確理解綠色施工的內涵
綠色施工作為建筑全壽命周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實現建筑領域資源節約和節能減排的關鍵環節。綠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設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并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實現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四節一環保")。實施綠色施工,應依據因地制宜的原則,貫徹執行國家、行業和地方相關的技術經濟政策。
1.實施綠色施工的原則。一是要進行總體方案優化,在規劃、設計階段,充分考慮綠色施工的總體要求,為綠色施工提供基礎條件。二是對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進行控制,加強整個施工過程的管理和監督。綠色施工的總體框架由施工管理、環境保護、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能與能源利用、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六個方面組成。
摘 要: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綠色建筑建設在中國已形成目標明確、政策配套、標準完善的工作體系,在開始進行建筑設計時,就應創新綠色建筑設計技術,進一步擴大綠色建筑占比。基于此,本文從裝配式住宅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優勢入手,結合綠色建筑建設案例,總結在綠色建筑建設工程中設計、應用裝配式住宅的方法,以供建筑企業參考。
關鍵詞:裝配式住宅;綠色建筑;四節一保
綠色建筑具有能耗低、污染少、保護環境等特點,可為建筑用戶提供自然、高效、安全、舒適的建筑空間。裝配式住宅是綠色住宅建筑產業化發展的核心技術,可降低綠色建筑建設成本,與綠色建筑的“四節一保”(節能、節材、節水、節地和環境保護)發展要求相符,建筑企業應在綠色建筑中推廣應用裝配式住宅。
1裝配式住宅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優勢
在綠色建筑工程建設中,裝配式住宅的優勢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①節能。裝配式住宅在施工過程中,可減少人力、物力,在使用過程中,構件性能優于傳統建筑結構,可減少建筑運行能耗,節能效果顯著;②節材。裝配式住宅建筑使用的施工材料可循環使用,材料浪費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材料使用率顯著提升;③節水。裝配式住宅統一生產構件,運輸至施工現場進行裝配,施工現場配置的施工人員、施工材料都較少,生活用水與生產用水大大減少,節約水資源;④節地。裝配式住宅在工廠生產建筑結構構件,無須單獨設置場地進行混凝土生產,可節約土地資源;⑤環保。在裝配式住宅建筑中,施工現場以裝配施工為主,無須運輸水泥、砂石等材料,施工現場粉塵污染大大減少,且無需進行夜間施工,不會產生光污染、噪聲污染,不會影響施工現場周邊居民正常生活。
2裝配式住宅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