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略說玉鏤的形體制作技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玉鏤簡介
玉鏤,亦稱之謂玉器。顧名思義.即以玉石為材料雕琢的物件.器皿等藝術形體。它是中國工藝美術中與石器同始的雕刻藝術品。在新石器的晚期就有了玉制的工具:殷商時代已有大量的玉制品:從戰(zhàn)國至漢代.玉器在藝術形體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清代的玉器.琢玉的工藝技巧曰臻成熟:直至當代,玉鏤隨著工業(yè)技術的發(fā)展,生產(chǎn)工具的革新.制作者文化素質的提高.則更是鬼斧神工,巧奪天工。數(shù)千年來.勤勞聰穎的中國人創(chuàng)作的玉鏤工藝品伴隨著中國文化綿亙不斷.異彩紛呈。玉石雕刻品品種繁多。或古樸高雅.孕溢高古遺風;或晶瑩剔透.曲盡纖麗風情做工或精或拙.皆有萬般回味。尤以玉石材料彌足珍貴.常有非金銀可比者.更有”黃金有價玉無價"之說。所以.玉鏤被世人譽為"東方瑰寶"。玉石雕刻品作為一種形體藝術.它的創(chuàng)作制作過程有別于石雕.木雕.金屬雕.泥塑及其它藝術雕塑。較之上述形體藝術.它更受制于原材料和制作工具它的功能更受其原材料本身的價值所影響.因而在題材和形體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說,一件玉鏤產(chǎn)品從一塊璞玉成為一件在藝術形體.功能、工藝技巧以及價值等方面達到有機統(tǒng)一的,較完美的作品.必須要經(jīng)歷一個比其它形體藝術作品更為艱苦的創(chuàng)作過程。一件玉鏤珍品乃是山川之精華與人文之精美高度統(tǒng)一的結晶。
2玉石材料的價值特性決定了玉鏤作品藝術形體
論玉.自古有"可玉難求”之說。春秋時.楚人卞和為獻一塊寶玉被厲王斷其左足.又被武王斷其右足。乃抱玉哭于荊山之下.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提之以石。“后來幸虧文王使人剖璞終得寶玉,方平卞和之憾。此玉被后人稱之謂"和氏璧"。"和氏璧"的價值至使秦國以十五座城池與趙國交換此玉.構成了《完璧歸趙》這一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這就足以說明了玉作為一種材料,它本身所具有的非常價值。由于玉本身的價值珍貴.在古代就必然為統(tǒng)治階級所壟斷.進而演變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權力象征。歷代統(tǒng)治者把它作為祭祀.禮儀的器物。《考工記》中記載:’‘鎮(zhèn)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桓圭九寸.公守之。”明文規(guī)定:天子拿一尺二寸長的玉圭.公侯拿九寸長的玉圭。從我國出土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玉器,如琮、璧、圭.璜等.都反映了當時玉器藝術形體的形制及玉石材料本身的價值.與當時的社會政治生活及意識形態(tài)的統(tǒng)一。值得指出的是.正因為玉器一幵始就在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生活中起到特殊作用.千百年來.玉文化作為華夏文化不可或缺的內容.延續(xù)、發(fā)展至今。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曰益發(fā)達。昔日帝王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玉器隨著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也幵始漸漸地由宮廷流入民間。尤其到了清代.乾隆性好風雅.尤癡迷玉器.蔚為風氣。王公貴族、文人雅士莫不以擁有幾塊好玉為榮.一時成為時尚。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之說。玉器的功能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起了變化.由帝王政治權力的象征,演變?yōu)樯鐣?jīng)濟地位的象征。因為那時的玉器一般皆為具有相應經(jīng)濟實力的有閑階級茶前飯后觀賞把玩.顯示身價。所以那時的民間玉器以小雜件為主.題材、形體則表現(xiàn)一些民間的傳統(tǒng)文化.吉祥口彩。玉器從原來服務于統(tǒng)治階級政治生活的僵硬單調的形制.向反映世俗生活內容多樣生動的形體上發(fā)展其表現(xiàn)形式與其功能很自然地與社會發(fā)展統(tǒng)一起來。
3因材施藝是玉鏤作品設計和制作的真諦
形狀、顏色、品類因材施藝.以達到巧奪天工的藝術效果。較適合于反映大自然題材的山子風景雕以及利用原材料本身不同顏色的俏色雕.都是遵循因材施藝原則的典范。山子風景雕.一般都是利用原材料綹裂.處理成山巒的褶皺、山澗的流水,把原材料的瑕疵.僵斑處理成山洞、峽谷。按上述處理.原材料與藝術形體就形成了統(tǒng)一。如果不是因材施藝,脫離原材料的實際狀況來設計制作.那么很有可能使一件玉鏤作品綹裂畢露,瑕疵斑駁。縱然藝術形體再好.原材料固有的價值盡失.只能是一件失敗的玉鏤作品。清代揚州玉匠制作的.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大型青白玉鏤《大禹治水》、六十年代上海海玉鏤廠制作的密玉鏤《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八十年代北京玉器廠制作的翡翠雕《岱岳奇觀》.都屬于較完美地體現(xiàn)因材施藝原則的大型玉鏤作品。設計制作者充分運用了山子雕的手法,現(xiàn)瑜掩瑕.使作品的原材料價值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玉鏤俏色的運用同山子雕的手法是殊途同歸。一個是掩掉缺點.一個是張揚優(yōu)點。玉石在其天地造化生成之時.由于化學成分不同引起的變化,有時會在同一塊玉石材料上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在設計制作過程中將這些不同的顏色賦予內容、形態(tài).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往往會使得一件原材料價值并不高的玉鏤作品身價百倍.又因其俏色的不可重復性.一些料好工好.巧色運用得好的玉鏤作品成為絕品。如上海玉鏤廠制作的和田籽玉《菊花蝴蝶六角瓶》、糖白玉《鳥巢》、瑪瑙《混沌初幵》等.巧色手法運用之得當.令人撫掌稱絕。
4充分體現(xiàn)玉石的質感是玉鏤設計制作的根本
玉鏤以其獨特的晶瑩溫潤的質感有別于其它任何材料的藝術雕刻品。乾隆皇帝曾詩贊玉器謂:’‘看去有花葉.撫來無蹤痕。表里都圓渾.色形若混成。“玉鏤作品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物像、器皿形體的點.線.面的處理.都必須要考慮到能體現(xiàn)出玉石晶瑩溫潤的質感.要呈現(xiàn)出一種暖光的流動感。外輪廓的線形應注意流暢、圓渾.切忌銳、尖、鋒.碎。內里的層次要豐富.但又不可過于空凌.枯細.要保持一定的厚實感、豐腴感。在玉鏤的工藝表現(xiàn)手法上,我們的祖先留下了豐富多彩的遺產(chǎn)。只有題材內容.藝術形體和玉石材料質地有機統(tǒng)一.渾然一體的玉鏤作品.才能稱得上是一件完整的作品。玉.得天地之靈氣.集山川之精華.是天賜尤物。我們的祖先在極其簡陋的生產(chǎn)條件下.創(chuàng)造了絢麗斑斕的玉文化。由于當時工藝手段的局限性,古時的玉鏤作品層次較少.以圓線為主.外形簡練.刻劃渾樸。現(xiàn)代人制做玉器.擁有了較為先進的工藝手段.使新玉鏤在形體上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當代的玉鏤.更是長江后浪推前浪.人才輩出。新老藝人創(chuàng)作了許許多多無愧于前人的玉鏤作品。但是.由于玉鏤的商品屬性和市場需求的影響.當代玉鏤中亦出現(xiàn)了許多粗制濫造、暴殄天物的現(xiàn)象。真正的玉鏤藝人對玉愛之彌深.在設計制作時嘔心瀝血.其創(chuàng)造的一件件珍品是山川之精華與人文之精美的完美統(tǒng)一。
作者:周智林單位:新疆和田玉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