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認知心理學角度下大學生英語詞匯記憶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引言
詞匯、語法、語音是構成語言的三大要素,詞匯學習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英語學習的成敗。本文擬從認知心理學和語言本質及其規律出發,對大學生英語詞匯認知過程進行分析,針對學習者對詞匯信息加工過程的特點,通過研究理論、實際調查等方式將多種思想相結合提出更為理想的英語詞匯教學模式。
一、相關理論綜述
1.認知心理學的基本觀點
認知心理學認為,外部世界的信息首先通過感覺刺激進入人們的大腦。感覺信息進入大腦后經過一系列的加工過程,將感官獲得的信息轉化為有組織有意義的整體。但是這加工過程并不是簡單地將接收的信息疊加累積,人們的大腦是依據過去的經驗對輸入的刺激加以編碼、記憶和貯存的。當人們需要運用這些信息時,再經過大腦的檢索、選擇然后提取和運用。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認知心理學的實質就在于“它主張研究認知活動本身的結構和過程,并且把這些心理過程看作信息加工過程?!逼浜诵氖恰敖沂菊J知過程的內部心理機制,即信息是如何獲得、貯存、加工和使用的?!?王魁、汪安圣,1992)
2.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基本觀點
語言學家Widdowson指出“語言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綜合的,記憶中的問塊,另一部分是分析性的語法規則。”(WiddowSon,1999)研究結果表明,某一語言的本族語使用者成年后仍繼續擴大詞匯量,而成年后語法方面的發展卻很小。由此可見,詞匯習得是整個語言系統習得的重要內容。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詞匯是構成語言的最基本材料,在習得詞匯的一定基礎上才能進行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培養。
3.認知心理學與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聯系
依據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語言的詞匯記憶學習受到極大關注。同時受傳統的行為主義心理學思想影響,教育手段方式的提升與發展被認為教學過程的重中之重。兩者的影響之下很多教育學者都把重心放在如何進行詞匯教授上,往往忽視學習者自身大腦內部心理過程的研究,否認人的意識。美國心理學家E.C.Tolman提出了S一O一R的信息加工模式。正是這一模式的確立,解釋了為什么教師教育相同而學生吸收掌握的知識水平、能力程度不同。因此,想要真正有效挖掘外語教學的深度,學習者自身信息加工過程和學習者個體差異應視為研究重點。
二、大學生英語詞匯習得的途徑
詞匯習得的途徑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直接的詞匯教學,學生對詞匯進行直接的有意學習;另一個是從語境中偶然學習,這是一種無意學習。本文研究小組對溫州醫科大學的1000名大學生(含大一、大二等各個年級各個專業的學生)進行了網上問卷調查,調查發現:64%的學生認為語境中的偶然學習對自身的英語詞匯記憶幫助最多,主要有課外的報刊雜志閱讀、影視作品欣賞、會話習得,36%的學生認為直接的詞匯記憶對自身英語詞匯記憶效果最明顯,其中包括教科書中的課后詞匯背誦和其他的英語單詞本、字典背誦。通過調查,筆者總結:對于大多數學習者而言,課堂的直接詞匯學習有一定成效,但是效果甚微,與此相反,通過雜志報刊、影視作品等方式從語境中無意學到的詞匯占了大部分。大學生英語詞匯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語境習得的理論中得到啟發,構建出一種詞匯教學的模式,把語境習得這種偶然的、緩慢的、漸進的過程提升到課堂中的詞匯教學過程中,從而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增加詞匯的接觸量,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會話、閱讀、寫作水平。
三、信息認知過程概述
1.信息的輸入、編碼和譯碼
認知心理學家們認為,認知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即認知加工。認知加工是極為復雜的過程,是人從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地反映客觀事物特征和內部各種聯系的心理過程。其包括信息的輸入、編碼、儲存、提取、輸出等環節。例如,學習一個英語單詞“apple”,學習者首先耳朵感受到其音“apple”,然后學習者通過感覺聯想到apple這個客觀物質的個別屬性,“紅色或綠色,圓形,味道香甜,可食用”,對“apple”這個詞與感覺相聯系進行編碼,把聲音“apple”和這些意義關聯起來,進入大腦中的短時記憶模塊中。當教師在黑板上重現apple的圖象或者是拿出一個真正的apple時,學生就從記憶模塊中進行搜索,組合出“紅色或綠色,圓形,味道香甜,可食用”這樣一種信息,然后把這個信息和“apple”的發音關聯起來,于是發出“apple”的聲音。如果教師不停的反復這種練習,“apple”這個詞的語音,意義就被儲存到了學生的長時記憶模塊當中,這樣,就完成了一個詞語的學習。
2.信息的識別和短時儲存
瞬時記憶儲存的是原始的感覺信息,也就是學習者第一次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因此也稱為感覺記憶。學習者對客觀事物發出主觀的注意并進入短時記憶系統中時,感覺信息才能得到識別,成為知覺信息。例如,“apple”這個詞在學習者進行一定的聯想和記憶之后,無論是女教師來念,還是男教師來念,或者是由別的學生來念,學習者都能識別出來。但是這僅僅是大腦的瞬時記憶。瞬時記憶的容量是有限的。請看下面一個例子。請識別下列一排數字,然后再復述出來。7849178305786977830178428仔細觀察便會發現這串數字具有一定的規律。現在將上面這排數字重新排列一遍,如下:78491,78305,78697,78301,78428觀察便可發現上下兩排數字是完全一樣的。只是下面的一排數字多了6個逗號而己。但是我們能夠毫無差錯地復述出第二排的數字。再看一個例子。同樣請記住下面一系列單獨的字母組合,然后再復述出來,順序可以變化。BDAAABCEDBBBACCDADAEBABCBFAGCAAFCBBEDADC這串數字沒有規律?,F在將上面這排數字重新排列一遍,如下:AAABACADAEAFAGBABBBCBDBEBFCACBCDCEDADBDC同樣觀察便可發現前后兩次出現的字母組合是一模一樣的,只是按照規律進行了一定的整理。在整合之后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復述出字母組合。正如前面說述,人的瞬時記憶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孤立地記憶一個個詞匯信息非常困難,但是倘若尋找一定的規律進行一定的分類分塊,記憶起來就相對容易得多。這啟示我們:知識組塊有助于我們的瞬時記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在他們的頭腦中建立起更多的詞語知識組塊,每個組塊當中盡可能多地儲存如詞語。那么這樣,學生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擴大詞匯量。
3.信息的長時儲存和提取
長時記憶是指將記憶中的信息經過復習和反復重復之后,在頭腦中儲存的長久的記憶。也就是說長時記憶是短時記憶反復重復到一定程度的階段。長時記憶是學習者真正的信息庫。但是并不是說當信息進入人腦的長時記憶系統中后,人就永遠不會遺忘這些信息。然而學習者能否將信息深入大腦深處真正掌握知識,這和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因素有關,比如學習的目的,學習者的年齡、性別、職業、愛好,以及思維方式,學習方式等等。
4.信息加工的控制過程
信息的輸入、編碼、譯碼、儲存、提取和輸出,是一個系統的加工過程,但是由什么來組織進行這個加工過程呢?1948年諾伯特維納發表著作《控制論——關于在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訊的科學》,發表以來,控制論的思想和方法就滲透到了幾乎所有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受該思想影響語言學家紛紛認為人的大腦中也存在這樣一個抽象的控制系統,負責對信息加工的過程進行監視、檢查、調節和控制。而大腦的控制過程本身也是學習得到的,它使人學會怎樣去加工信息怎樣更有效率地學習。從中當代認知心理學提出了元認知的概念。元認知概念簡單地說是指人對自己的認知過程的認知。學習者可以通過元認知來了解、檢驗、評估和調整自己的認知活動。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知道學習,更要懂得如何學習,通過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學習者能更有效地控制信息的加工過程,更有效地進行學習。
四、認知心理學對英語詞匯記憶策略的啟示
1.運用語義網絡積累詞匯
根據認知心理學信息編碼和記憶模式的理論知識,運用語義網絡模式進行詞匯的識記和積累。(1)類比法:根據兩個詞語在某些特征上的共同點,用己學過的詞,推出另一個詞語。比如“hotel”推出“restaurant-shop-departmentstore-cafe”。(2)同義法:把詞義相同或相近的詞語歸到一起進行比較和記憶。例如,表示高興的詞語“glad、happy、pleased、joyful、cheerful”等組成一組,表示難過的感情詞語“sad、sorrowful、grievous”放在一起記憶。(3)對立法:利用反義語義場中的意思相反或相對的詞語解釋詞義。比如:big—small、many—little、fat—thin、tall—short等等。(4)種屬法:按照事物種屬的性質對詞匯進行歸類,比如:color(red、yellow、blue、white、black),animal(cat、dog、pig、chicken、cattle、ox)(5)聯想法:利用發散性思維記憶。比如由“beautiful”一詞,可以聯想到“beauty、flower、moon”等。
2.通過語境設置提高詞匯的重現率
詞匯習得不僅取決于出現的次數,更在于呈現的方法和技巧即所在的語境。研究表明,學習者的大多數詞匯知識習得是通過閱讀、會話等無意中習得的,那么制造大量的閱讀、會話等機會就可以使本身無意中出現的詞匯頻繁出現,從而讓學習者習得。但在大量的語境中習得詞匯的時間僅僅依靠課堂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課外應當進行大量的練習。
3.培養學習者的元認知能力
知識的有效獲取要求學習者不僅要知道學習,更要掌握有效學習的技巧和能力。元認知能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有效獲取。學習者需要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注意、記憶和思維過程,如何對自身的認知過程進行調節和控制。主要可分為四方面:(1)計劃;(2)選擇注意;(3)自我監控;(4)自我評價。另外,學習者自身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是無意識去思考如何培養自己的元認知策略的,但是作為教師,可以有意識的把這一概念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習者有意無意的學會自我調節和控制。如通過交流,讓學習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個性特征,了解自己現有的英語水平,了解同班別的同學的長處和短處以及別人的學習方法。這些都可以促進學習者加強認知主體即對自我的認知。
五、結語
正確的英語詞匯記憶策略是學習者獲得成功的關鍵,學習者在學習詞匯的同時,應該注重培養自身的詞匯記憶策略習得能力。多途徑、多方位掌握正確的記憶策略,有效擴大英語詞匯量,才能在實際語言交際中更加得心應手。
作者:沈吉穎 單位:浙江省溫州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