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校企合作構建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構建學校和企業全方位、全過程合力育人模式是人才培養的一種重要途徑。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方面,以和伊頓公司合作為例,建設了校企合作教學資源,共建了校內聯合實驗中心、校外工程實踐基地,并推廣到多個企業,歸納總結了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為后續研究實踐提供了值得借鑒的成果。
關鍵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電氣專業
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前進道路上,扎根中國大地,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究顯得尤為重要。了解企業用人和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推進一流學校、一流學科的發展。建立與社會用人單位合作更加緊密的人才培養機制,與其聯合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統籌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雙向交流,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大力推動與企業共同建設實踐教育基地,健全合作共贏、開放共享的實踐育人機制,推動將社會優質教育資源轉化為教育教學內容;推進校企深度融合,探索以推動創新與產業發展為導向的工程教育新模式[1]。在國家的指導下,我校注重與企業的全方位、全過程合作,構建一種有效的人才培養途徑。本文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深入研究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并進行實踐。
1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存在問題
1.1校企合作機制尚未完善
現有的校企合作基礎大多建立在教師聯系、校友支持等個人關系上,沒有形成組織保障機制,對于人才培養方面起到的作用,也沒有歸納總結并構建成熟的模式;學校和企業之間缺少溝通協調,未形成合適的聯動機制,并沒有根本性地融合在一起,對校企合作育人產生了阻礙[2-4]。
1.2校企合作形式不夠深入
校企合作形式單一,未形成體系化模式。學校采用企業家講座,以招聘為主的座談會等形式進行合作,主要作用是企業進行宣傳,企業并沒有深入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高校講授的教學內容和教材存在一定程度的滯后,學生參加工作后用不到學校講授的知識,而工作中的實踐問題,在學校時又沒有條件動手參與。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形式大于內容,沒有構成深入有效的培養模式;高校重視理論知識學習,忽略實踐能力培養,校企深入合作將打破壁壘,采取課內和課外相結合、校內和校外相結合的方式,形成雙方共贏局面[5-6]。
1.3師資隊伍建設有待改進
在學校現有的師資隊伍中,雖然高水平教師比例比較高,但大多數教師仍然以完成科研項目和科研論文為主,沒有真正地將科研強勢轉化為教學優勢。學生通過完成科研項目可以很好地提高實踐動手能力,但是往往由于指導教師接觸面較窄,學生只能在某一領域中研究具有深度的問題,涉及問題的廣度不夠。而高校教師長時間在校園工作,不愿意與新的企業合作完成跨領域科研項目。為了彌補校內教師的教學局限性,很多高校采取聘請企業人員為兼職教師的方式,但也是流于形式,沒有真正地深入教學。校內教師與企業教師無有效溝通交流,往往各司其職,企業教師不知道如何進行教學,校內教師不了解市場產品需求。在“校企雙導師”制度下的學生,承擔起雙方溝通橋梁工作,無形中增加了不必要的壓力,同時也造成資源浪費[7]。
2構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新模式
2.1完善校企合作機制
面向經濟發展需要,面向企業用人需求,建立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建立以學生為中心、學校為主導、企業積極參與的培養機制,著力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8]。(1)通過建設校企合作教學資源,科學設置課程內容,優化課程體系,將企業管理科學融入學生培養中,提高教學質量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將學生能力成長與行業發展緊密結合[9-10]。(2)通過建設校內聯合實驗中心,重塑實踐課程教學內容,梳理實踐教學體系,把實踐教學貫穿到學生培養全過程,多途徑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高質量人才[11]。(3)通過建設校外工程實踐基地,充分利用企業實踐資源,學生深入接觸企業實際項目,縮短學生就業適應時間,提高企業用人滿意度,最終實現企業科研強勢轉化為教學優勢,推動行業進步[12]。結合多企業資源,完善校企合作機制,歸納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新模式。
2.2建設校企合作教學資源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不斷改變。為了適應人才需求變化,高校也持續改進人才培養方式,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以我校為例,學校每4年重新修訂培養方案,在這一過程中聽取來自用人單位、畢業生的反饋,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在2016版培養方案修訂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邀請了來自伊頓公司、三一集團、美的集團等多家企業行業專家參與,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主要從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方面下功夫,并且與企業合作開發了適合學生發展的課程。根據企業專家的意見,開發了注重學生領導能力的課程,包括“領導力理論與實務”“領導力與溝通”“組織行為與團隊建設”“項目管理”4門課程,使學生得到了全方位的發展。在參與培養方案修訂的基礎上,校企合作形式進一步深入,擴展到參與學生教學活動中。自2014年開始,每年伊頓公司的資深工程師都來我校授課,“交流技巧與職業規劃”這門課程講授如何提升情商、怎樣培養創造性思維和驅動職業人生。該課程的內容經過校企雙方多次研討,授課后廣受學生好評,學生受益匪淺,期待有更多同類型的課程,使學生了解企業愿意接受怎樣的人才。在此基礎上,2019年伊頓公司新增一門“產品設計與研發—伊頓公司技術研發流程”課程,介紹伊頓公司在多個國家項目中的技術研發及創新故事。如C9飛機、微電網、電動汽車等,讓學生在企業的實際案例和創新故事中了解企業的研發過程,深刻體會企業的創新實際運作。
2.3共建校內聯合實驗中心
在與企業共同完善學生培養方案,并且共同開發理論課程的同時,更新實踐課程內容,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是高等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與企業聯合建立實驗中心,建立項目型實驗課程,不但提高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行業最先進的設備,改善了實踐條件。近年來,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與多家公司建設了聯合實驗中心,其中以伊頓公司最為典型。伊頓公司投資建設哈爾濱工業大學–伊頓電氣國際聯合實驗室,利用伊頓先進的儀器設備開發本科生創新實驗、本科生綜合課程設計、博碩創新實驗。通過校企合作,實驗室幫助學生掌握最先進的電能質量、輸配電及其控制技術,為本科生開設了“自動控制理論”創新實驗項目,以及“自動控制理論課程設計”。在聯合建立實驗中心的基礎上,伊頓公司還參與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舉辦的暑期學校。基于暑期學校開展的合作,可以將企業的真實案例微型化、簡易化,調整為適用于相關課程教學目標、學生也樂于學習的實踐題目,充實現有課程內容,使實踐教學不脫離于社會需求。暑期學校采用專題講座、學員交流、培訓學習、應用展示、動手實踐、參觀見習等教學模式進行學習和交流,專題講座聘請國內外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知名專家、學者及企業領導擔任主講教師,介紹本學科領域發展動態和最新研究成果;培訓學習、應用展示及動手實踐環節中,邀請了多家合作企業的工程師為指導,為學生帶來真正面向應用的培訓、指導及交流。在技術培訓和項目創新環節上,通過為學生提供電力電子系統培訓、指導創新項目開發,使學生真正體驗動手實踐的樂趣,學生十分認可。將暑期學校中的相關活動推廣為常態化,可以幫助企業優先選拔優秀人才進入企業工作、推廣企業產品、加強各院校合作等,校企雙方共同獲益。
2.4共建校外工程實踐基地
學生已經通過理論知識學習環節、實驗實踐動手環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鍛煉,但是在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中,到企業實際參與項目,才能更深層次地挖掘學生潛力,開發人才創新能力;與企業共建校外工程實踐基地,是進一步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與多家公司設立了校外工程實踐基地,其中以伊頓公司最為典型。學生在大四學年時,赴企業完成畢業設計全過程,由學校指導教師、企業指導教師、學生三方共同討論畢業設計主題,畢業設計涉及內容均為企業實際生產中的科研問題,畢業設計中期檢查和結題均由雙方指導教師共同參加,在企業實際所在城市或者采取視頻同步方式完成,最大限度地保證校內和企業的指導教師參與學生畢業設計環節的培養過程,學生高質量地完成了畢業設計論文。在企業期間,要求學生參加企業“技術精英領導力發展計劃”項目,接受完整的技術、研發、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參與最前沿研發,親歷產品化過程。上述實踐為學生未來加入企業并成為企業高級技術人才,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和完善的發展平臺。
3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效果
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一直強調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訓練,并逐步建立了完整的課程體系,實現了學生4年工程實踐訓練不斷線,達到了從理論知識學習,到工程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再到綜合素質的提升。與西門子、羅克韋爾、伊頓、安捷倫等國際知名企業創辦了22個校內的校企實驗中心。一大批國際一流先進設備進入實驗室,使學生能夠在高水平實驗教學平臺上進行設計型、綜合型、創新型和研究型實驗,全面提升實驗教學水平。多層次實驗教學內容包括驗證性實驗、設計型實驗、綜合型實驗、創新型實驗、研究型實驗、自主型實驗等,更新實驗項目50項,占總實驗項目的63%;借助科研優勢,采用學科前沿技術,研制多種實驗綜合系統。企業設立各類獎學金鼓勵學生自主創新,這些實驗室平時都對學生開放,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完成各類項目實踐和科技創新。與多家企業建立校外工程實踐基地,包括哈工大–三一重機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哈工大–伊頓校外實踐基地、哈工大–西門子校外實踐基地,共有近百名優秀學生完成在企業進行實習、實訓,完成畢業設計論文。本科生畢業設計結合工程項目,體現了真題真做的實戰效果。近3年學院本科畢業設計和論文結合工程項目的比例為100%。充分發揮校企合作人才培養作用,提高了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并在各類競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學院學生是電子設計競賽和智能車競賽的主力,5年來共獲得省級以上獎項100項,其中獲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一等獎2項、全國二等獎4項、省一等獎7項、省二等獎7項、省三等獎29項,獲智能車競賽國家特等獎1項、國家一等獎11項、國家二等獎10項、東北賽區一等獎17項、東北賽區二等獎4項,獲虛擬儀器大賽國家特等獎1項、國家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
4結語
本文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以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歸納總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新模式,重構課程體系,建設課程資源,提高實踐課程比例,充分利用企業科研強勢轉化為教學優勢,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力育人機制,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本文提出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借鑒意義,但仍有不完善的地方,今后在實踐過程中需要繼續完善。
作者:于為雄 霍炬 姜華 趙志衡 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