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納稅評價的特點和用途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納稅評估概念的內涵
納稅評估是一項國際通行的稅收征管制度,在我國尚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納稅評估是指稅務機關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一定期間內,履行納稅義務、扣繳義務的情況,采取特定的方法,進行系統的審核、分析、確認、評價,并對一般涉稅違法行為依法進行處理的工作過程,它是稅源監控的一項具體措施。
界定納稅評估的內涵是研究納稅評估的起點。筆者認為,正確地界定納稅評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納稅評估一般在稅務機關工作場所進行。納稅評估的主體是主管稅務機關,由評估專業人員具體實施。客體是納稅義務人和扣繳義務人。在實施納稅評估時,一般僅限于稅務機關內部,不對客體進行實地稽查。
(二)納稅評估的基礎信息資料來源廣泛。納稅評估的信息資料主要來源于稅務管理信息系統存儲的信息資料,包括稅務登記、納稅申報、行政審批、發票、財務核算等資料,以及從銀行、政府機關、行業協會等取得的外部信息數據。
(三)納稅評估側重的是事后評估。納稅評估的工作環節一般在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期繳納稅款及辦理有關納稅事項之后。
(四)納稅評估的工作內容是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履行納稅義務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核評價,并可對一般涉稅違法行為實施處罰。
(五)納稅評估必須借助于科學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對評估客體的各項涉稅指標等進行比較和分析,以揭示其異常波動程度,作為評定納稅人申報稅款是否真實、準確的參照。
(六)納稅評估注重評估客體的陳述申辯。在實施評估過程中,由于納稅評估的全面性與信息資料的局限性之間存在差異,評估主體可以通過約談、提供納稅資料的方式,要求評估客體陳述舉證,降低評估誤差,進而提高評估的準確性。
(七)納稅評估的結果一般是以《納稅狀況評估意見書》的形式,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依法履行納稅義務的情況進行客觀反映。
二、納稅評估的特點
(一)客觀性
納稅評估是建立在納稅人自行申報基礎之上的一種征管制度。納稅申報不僅是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履行其相關義務的法定程序,而且也是稅務機關行使稅款征收權的可靠保證,并構成納稅評估的主要信息來源。這些在納稅申報過程中所形成的涉稅信息及有關納稅資料,成為納稅評估工作最直接、最現實的依據,構成納稅評估工作的基礎。
(二)邏輯性
納稅評估是一個分析判斷的過程。納稅評估的基點是,納稅人的經營行為與應稅行為存在客觀的內在聯系。
首先,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依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其應稅行為與經營行為的邏輯關系,既體現在行為的性質方面,也體現在行為的數量方面。通過前者可以確認哪些行為屬于應稅行為,以及適用哪些稅種;通過后者可以確認應稅行為應承擔怎樣的納稅義務,以及數量界限。納稅評估正是依據這一原理,通過建立相關分析指標,制定量化分析模型,對納稅申報各種數據信息進行相應的邏輯分析,判斷其是否存在異常情況。
其次,納稅人經營行為的賬務記錄與應納稅額核算應該具有內在聯系。納稅評估可充分運用《稅收征管法》賦予的法定權力,責成納稅人提供各類財務報表及與納稅有關的資料,對納稅人的經營狀況和納稅情況進行評估、確認。
(三)系統性
納稅評估具有特定的工作內容、工作程序以及操作方法,是一種相對獨立的系統性工作。納稅評估作為一種監控手段,貫穿稅收征管的始終。稅收征管的各個環節,都包含在納稅評估的范疇之內。從這個意義上講,稅收征管過程就是稅收征收管理每一個環節的評估過程。
(四)目的性
納稅評估的目的是加強稅源監控。納稅評估圍繞稅源監控的重點對象、重點環節和重點內容,對納稅人納稅申報及有關納稅事項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核,并通過制定計劃、確定對象、審核評估、約談舉證、確定稽查對象、結果反饋等工作環節,全面掌握稅源及其變動情況,保證稅款征收與稅務稽查的有效銜接,對納稅行為尤其是申報質量進行動態、即時的分析、監控,并為實施納稅信譽等級管理奠定基礎。
三、納稅評估的作用
(一)納稅評估是連接稅款征收與稅務稽查的有效載體
新的征管模式是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強化稅務機關稅源監控能力和水平,保證稅款征收與稅務稽查協調運行的稅收征管工作機制。在新的征管模式下,納稅人通過多元化的申報方式實現納稅申報,信息管理系統完成數據采集與存儲。但對于在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發票管理等各業務環節中出現的問題和情況,要靠納稅評估工作去辦理,必要時要通過稅務稽查的行政手段去解決。
納稅評估在稅款征收與稅務稽查之間建立了一條聯系紐帶,是稅款征收與稅務稽查的結合點,用以防止兩者之間的脫節與斷檔,使稅款征收與稅務稽查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保證稅收征管格局更趨合理,充分發揮新的征管模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