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音樂美學意義管理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音樂美學意義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音樂美學意義管理

      內容摘要:從對通俗音樂概念的理解入手,宏觀地對通俗音樂進行條理分析與理論總結,并初步探討其美學意義

      關鍵詞:通俗音樂美學意義

      通俗音樂已有相當長的歷史,與嚴肅音樂和民間音樂相比,通俗音樂的欣賞群體最廣,社會需求量最大,參與人數最多,但對通俗音樂美學方面的探討卻不多,這一現象當然是美學研究的一個空白和誤區。

      從音樂的起源來看,并沒有所謂“高雅音樂”“藝術音樂”“嚴肅音樂”和“民間音樂”“通俗音樂”“流行音樂”之分,這些分類是經歷了長期的發展演變過來的。通俗音樂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古代的民間音樂階段和近現代的流行音樂階段。兩個階段在技術上最明顯的區別是傳播方式和傳播工具的不同。通俗音樂是在技術進步大潮中受益最多的音樂樣式,在強大的傳播媒介支持下,通俗音樂前所未有地加速發展,獲得了無以復加的流行性。

      對通俗音樂這一概念,有很多種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區別通俗音樂和其他音樂主要是看有無專業音樂工作者的創作。這種說法當然與音樂發展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合。因為專業音樂工作者本身是在社會分工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才產生的,而在此之前,音樂則早就存在了。還有人認為通俗音樂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主要來源于西方,“一般指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在歐美各國發展起來的一些適合城市一般市民群眾興趣和愛好的音樂。”這是現代意義上的提法,并不具有普遍意義。那么,怎樣理解通俗音樂呢?結合音樂發展的實際狀況可對通俗音樂作以下判斷:它是易于被社會大多數成員所接受的民間音樂。它既不局限于有無專業人員的參與,也不局限于它是在城市或者是農村,那種把通俗音樂完全看作是單純適應城市市民需求的音樂種類的看法是不準確的。

      通俗音樂是不是美的?為了進一步在美學意義上對通俗音樂有更加準確的認識,對音樂存在的方式的正確理解就顯得十分必要。在眾多富有成果的討論中,修海林先生的音樂存在“三要素”說是特別富有啟發性的觀點。他提出構成音樂存在的三要素為:行為、形態、觀念。行為是從事音樂的行為方式,形態是外化了的樂音音響形態,觀念是人的審美意識、思想和情感,音樂的存在方式正是由這三點構成。應該說這是非常有見地的觀點,它為綜合量度通俗音樂和嚴肅音樂提供了新的視角。

      我們不妨運用“三要素”觀點對現代通俗音樂與同其相對應的嚴肅音樂進行一個比較分析。

      首先是形態方面。一般地講,通俗音樂的“音樂體積”相對于交響樂之類的嚴肅音樂的確要小些,但這只體現了形式和風格上的不同,其意義更多的是在于音樂的表現手段的差異。盡管有人刻薄地認為在聲學經驗上,新音響發生模式與傳統音樂有著多么“不像”的地方,但能否表達和表達的好與不好同“像”與“不像”并不是一回事。

      其次是行為方面。在音樂行為上,嚴肅音樂則要比現代通俗音樂遜色得多。特別是在近現代電子技術大發展的狀態下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豐富內容。如在新傳播介質(廣播、電視、錄音機、計算機、CD光盤、互聯網絡等)的使用上,傳統音樂行為便無法取得像流行音樂那樣的顯著效果,諸如MTV、現場演唱會、高科技在音樂制作和演出過程中的應用等環節上,各種傳統音樂行為也落在了流行音樂的后面。

      最后是觀念方面。有一種觀點認為,只有嚴肅音樂才能表達嚴謹和高尚的審美感情,而流行音樂則只能在一些范圍狹窄的小圈子里打轉。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錯覺,實際上在觀念思想表達功能上二者并無原則差異,流行音樂與嚴肅音樂的差異主要體現在音樂本體內形態和行為元素構成比例的消長,而在“音樂總量”上并無絕對的孰高孰低之分。

      綜上所述,可以進而對與通俗音樂有關的美學意義問題作出明確的判斷:

      1.通俗音樂的美學意義就在于它為社會提供了適應于社會大多數成員審美情趣的審美對象,反映了在社會化環境中能夠體現出的美學本質的主要內容。以流行音樂為代表的大眾藝術使接受主體有了更多的主動性,從而為最大范圍內的群體保證了自我精神調整和創造的途徑。直到現在,很多人仍然認為通俗音樂的美學本質頂多表現在淺顯的充滿公式化的形式上,沒多少美學內涵,甚至有的干脆就否認通俗音樂是美的。其實他們忘記了文藝本質和文藝本體并不是一回事,在文藝本質之外仍然有本體的具體表現。因此,對通俗音樂與嚴肅音樂的不同音樂形態本體特征的某些描述,并不具有本質判斷特別是美學本質判斷的意義。

      2.在本體特征上,通俗音樂與嚴肅音樂自然有不少差異,而且很多時候通俗音樂的本體特征在與嚴肅音樂相區別時往往被用“簡單”一詞所描述概括。如果說“簡單”是通俗音樂的特征,那這個特征在現代社會文化環境中的積極的現實意義則是更為重要的。因為在生產和生活節奏不知比過去快多少倍的今天,通俗音樂因其“簡單”而展示了強大的社會適應性。只有不同特點的文藝體裁,沒有不同等級的文藝體裁,而且文藝本體的不同特點對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適應力是不同的。某一時段的俗樂在經過歷史沉淀后可能成為另一時段的雅樂,某一地域的雅樂文化也可能在另一地域被認為是俗文化的表現,對通俗音樂缺乏歷史的和發展的眼光自然也得不出客觀結論。考察通俗音樂不僅要歷史地看其過去,而且要歷史地看其未來,只有冷靜地思考才能不對紛紜復雜的文藝現象的判斷失之草率。

      總之,藝術生產中那些在發展的社會和技術環境中有著鮮明特點的文藝樣式應該獲得相應的理論關注,這樣才有助于美學在文藝實踐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汪毓和、黃禮儀、蒲方《通俗音樂漫畫》第1頁,知識出版社1991年版。

      [2]李傳華《通俗音樂美學探析——兼談通俗音樂發展趨勢》,載《中國音樂學》2001年第2期。

      [3]彼得·曼紐爾《非西方世界流行音樂研究析論》,載《中國音樂學》1991年第1期。

      [4]修海林《音樂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論是如何提出的》,載《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8年第1期。

      [5]譚好哲《文藝與意識形態》第217頁,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6]明言《新時期大眾流行音樂的文化屬性探析》,載《中國音樂學》1995年第6期。

      亚洲无人区午夜福利码高清完整版|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日本乱码卡2卡3卡新区|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久久|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专区蓝色区|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乱码| 亚洲激情视频图片| 亚洲精品美女网站|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高清|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网址| 中文字幕第一页亚洲| 日本亚洲欧洲免费天堂午夜看片女人员 |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 亚洲AV无码XXX麻豆艾秋|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午夜电影在线入口|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 亚洲AV第一成肉网|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尹人综合网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