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舞蹈檔案工作現狀與發展對策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舞蹈檔案是一種重要的文化信息資源。文章闡釋舞蹈檔案的內涵,總結分析當前我國舞蹈檔案工作的基本情況,指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從抓住發展機遇、優化舞蹈檔案館藏內容、建立舞蹈檔案協同管理機制、健全舞蹈檔案開發利用體系和推進舞蹈檔案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提出新時代舞蹈檔案工作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舞蹈文化;檔案工作;發展對策
一、舞蹈檔案的內涵
舞蹈是人類社會歷史的活化石,以獨特方式保存和傳遞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1]舞蹈檔案是記錄舞蹈藝術的載體,既包括與舞蹈直接相關的第一手資料,也包括文藝界對舞蹈的理解、認識和評價等資料,具有范圍廣泛、形式多樣、管理特殊等特征。從載體形態來看,目前常見的舞蹈檔案主要包括以下類型:一是舞蹈及相關藝術書籍資料,主要有戲劇、歌劇的劇本,舞蹈藝術家的自傳及著作手稿、筆記,舞臺設計原圖以及時尚、民俗研究資料等。二是舞蹈聲像資料,主要有繪畫、雕塑、照片、海報、剪報、數字媒體資源(包括DVD、數字出版物等),以及含原始樂譜在內的舞蹈音樂。三是舞蹈實物,主要有原始戲服、舞蹈面具等。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舞蹈檔案是以文字、照片、繪畫、雕塑、數字媒體以及相關實物等形式,記錄不同時期、不同地區舞臺舞蹈及其相關藝術的各類信息資料。
二、我國舞蹈檔案工作的現狀
本文采用文獻調研和網絡調查方法,對我國舞蹈檔案工作整體狀況進行調研。在此基礎上開展抽樣調查(主要以湖南省為例),以電話訪談、實地考察和同行交流等方式,對舞蹈檔案尤其是少數民族舞蹈檔案的保存和利用情況進行調研,了解和認識現階段舞蹈檔案工作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本情況
(1)舞蹈檔案的保存方式目前我國舞蹈檔案的保存機構主要有學校及政府文化部門的綜合檔案館、地方文化藝術中心、歌舞劇團和圖書館等。它們以文字、圖畫和影像等形式保存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著名編舞家及舞蹈家的作品。這些舞蹈檔案多以紙質文本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視頻資料。全國各地還有很多舞蹈檔案以其他方式分散保存在自然界和民間,像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等地壁畫中的飛天,這是以壁畫形態存在的。民族舞蹈多在民間流傳,有的已被列為非遺舞蹈,這是舞蹈的“活”檔案,也是一種特殊的保存方式。(2)舞蹈檔案的保存現狀從機構收藏情況看,有關舞蹈藝術的影像資料、服飾、遺留物品,舞譜、電影舞劇藝術片、舞蹈音樂手稿等,都成為保存的檔案資料。各機構對館藏舞蹈檔案分類歸檔,有文字性集體舞蹈藝術檔案、舞蹈演出照片檔案、個人舞蹈藝術檔案、錄音錄像檔案、地方戲曲臉譜實物等。在這些常規舞蹈檔案之外,個別單位還結合所處區域文化藝術,保存了舞蹈繪畫、雕塑類的特殊檔案。民族舞蹈或非遺舞蹈成為部分機構舞蹈檔案的保存特色,民族舞蹈展相關的模型、圖片材料及記錄也成為一些機構的館藏,并作為永久性展品展出。在保存手段上,一些新技術得到初步應用,紀錄片、電視、三維動作虛擬技術等正在與舞蹈檔案保存實現無縫鏈接。如四川省藝術研究院的藝術檔案館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珍貴的川劇舞蹈音像資料進行數字化保護和整理,建立“已故川劇名家影像資料數字化保護”資源庫。[2](3)舞蹈檔案的利用現狀隨著社會的發展,喜愛舞蹈的群體逐漸增多,舞蹈的社會功能更加多元化。一些藝術中心、歌舞劇團利用收藏的舞蹈檔案,編制或創作舞蹈節目,把古典舞蹈、民族舞蹈等重新搬上舞臺,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欣賞舞蹈藝術的需求。一些舞蹈藝術家或愛好者,根據舞蹈檔案資料,創作出新的廣場舞、街舞,成為群眾樂于接受的自我娛樂和鍛煉身體的藝術活動。一些學校挖掘舞蹈檔案,改編為學生的文體教材,如內蒙古通遼地區多所中小學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安代舞”改編為課間操。[3]全國多個地區尤其少數民眾聚居地區開始重視對“活體”舞蹈檔案的挖掘,為傳統舞蹈注入新的生機,如主要流傳于湖南等瑤族聚居地區的瑤族長鼓舞,現在已經成為群眾性文娛舞蹈。
2.存在問題
由于舞蹈本身的特性和人們對舞蹈檔案保存認識不夠,導致我國舞蹈檔案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1)舞蹈檔案數量少而分散目前缺少專業化的舞蹈檔案館,絕大部分省市和地區的舞蹈檔案處于分散管理狀態,集中保存下來的舞蹈檔案資料類型和數量少,同一舞蹈作品資料收藏不齊全的現象也較為突出。而歐美一些國家注重舞蹈檔案的集中保存,保存的內容也很豐富。如法國的國際舞蹈檔案館、奧地利薩爾斯堡大學的莫羅達舞蹈檔案館都是著名的專業舞蹈檔案館。(2)舞蹈檔案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據筆者調查,很多機構收藏的舞蹈檔案載體形態多樣、規格多種,舞蹈展作品模型、原始戲服等實物館藏尚未完全數字化,同一舞蹈作品的相關檔案以多種介質存在。一些數字影像類舞蹈檔案單列卷宗,未納入機構的業務管理系統,不利于網絡傳輸與共享。(3)舞蹈檔案工作協同合力不足舞蹈檔案的價值是潛在的,具有知識隱蔽性和載體特殊性,若沒有多方的協同合作,很難將某一類或某一舞蹈作品資料收集齊全。目前一些地區的舞蹈檔案管理機構、社會組織之間協同聯動不夠緊密,制約了舞蹈檔案的系統化管理進程和開發利用。
三、舞蹈檔案工作的發展機遇與對策
1.發展機遇
中共五中全會提出到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奮斗目標。也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對中華舞蹈文化的挖掘和闡發,離不開舞蹈檔案工作。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為舞蹈檔案的收集整理、有效保護和再利用提供法律保障。其中第十三條第四款規定:反映歷史上各時期社會歷史面貌、文化習俗的材料,應當納入歸檔范圍。[4]這有利于我國舞蹈檔案的科學歸檔和長期保存。網絡信息技術不斷創新的時代,知識信息的記錄載體、保存和傳遞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一些新技術已被應用到檔案工作中,這將為舞蹈檔案工作注入新動能。舞蹈檔案工作應抓住發展機遇,加快舞蹈藝術資源收集整理、保存與開發利用。
2.對策建議
(1)優化舞蹈檔案館藏內容要加強對現有區域優秀傳統舞蹈文化資源的系統梳理與有效整合。各類文化藝術機構和檔案館要從舞蹈產生的源頭開始,不斷拓展舞蹈檔案的收集路徑,豐富館藏內容。一是加強與舞蹈藝術界的聯系,擴大館藏來源。主動與舞蹈藝術中心、歌舞劇團、舞蹈家及編導對接,通過采訪、復制、錄制等方式,收集原創舞蹈的第一手資料或舞蹈表演作品,及時整理加工,以合適的方式保存。如上海市文化藝術檔案館主動與藝術家對接,先后獲贈上海師范大學舞蹈藝術名家鄭慧慧的手稿及其收藏的1份中外舞蹈說明書、作曲家龔天鵬的《啟航》創作手稿與演出視頻。[5]二是制定舞蹈檔案拯救計劃,保護區域性舞蹈資源。相關機構應安排專人調查掌握本地區的舞蹈藝術情況,通過口述記錄、現場錄制等方式,積極搶救一些老藝術家遺存的舞蹈資料、散落在民間的非遺舞蹈和特色舞蹈藝術資料等。如商丘市文化館組織專業人員到所轄縣市舞蹈流行區域采訪民間舞蹈藝人,對采訪的內容與過程用錄像或照片等方式進行記錄和保存。[6]三是動員社會捐贈,擴大舞蹈檔案收集范圍。通過各種媒介宣傳舞蹈檔案保存的社會意義,呼吁更多藝術家和從業者提高舞蹈藝術文化傳承和共享的意識。鼓勵他們把自身創作、表演的舞蹈作品的檔案或收藏的舞蹈作品檔案捐獻給檔案管理機構,成為可共享、可再用的資源。如甘肅文化藝術檔案館堅持通過主動參加文旅系統重大活動和重大演出,穩步開展舞蹈檔案征集工作[7]。四是重視舞蹈檔案入藏的完整性。收藏單位應按照《藝術檔案管理辦法》有關規定,遵循舞蹈藝術材料形成規律,較為齊全地收集相關資料。在舞蹈檔案搜集和征集過程中,對于某一類舞蹈、某一個舞蹈作品及其相關藝術的直接資料,盡可能全面收集和保存。同時要把舞蹈道具、舞蹈演出招貼畫、觀眾賞析材料等派生資料都納入館藏體系。(2)建立舞蹈檔案協同管理機制我國舞蹈檔案體制機制建設上還存在明顯短板,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尚未建立專業性的舞蹈檔案館,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若想盡快改變這一現狀,首先要建立相應的協同機制,促進業界合作,發揮功能互補、資源整合的作用,實現對舞蹈檔案系統化管理,擴大舞蹈檔案的社會效益。通過協同管理減少檔案機構、舞蹈團體、舞蹈藝術家等組織或個人之間的隔閡,形成共同維護舞蹈檔案資料收集、保存和開發利用的積極氛圍。鑒于當前還沒有專門舞蹈檔案館,同一個地區的舞蹈檔案收藏機構要強化合作,探索本地區舞蹈檔案尤其是民間特色舞蹈檔案聯合存儲和共享服務的新路徑,建立有地方特色、多門類、多層次、多形式的舞蹈檔案館藏體系。另外,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國體育舞蹈聯合會等全國性或區域性專業組織機構可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主動爭取政府和社會力量支持,著手構建滿足社會大眾文化需求的專業性舞蹈檔案館,盡早改變我國舞蹈檔案管理的分散狀態。(3)健全舞蹈檔案開發利用體系新時代舞蹈檔案工作既要提高“藏”的能力和質量,同時要為該領域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者提供參考依據。藝術檔案管理部門必須強化“用”的思想意識,逐步完善舞蹈檔案開發利用體系。在有計劃開放舞蹈檔案的基礎上,積極開發藝術檔案信息資源,配合業務部門參與舞蹈藝術生產和文化交流活動。與本地區或跨省市的檔案館、學校、歌舞劇團、民間團體等群文組織或個人聯合,建立舞蹈檔案編研、舞蹈作品展陳等領域的合作關系。不斷創新舞蹈檔案的開發利用方式,使雕塑、版畫等各種載體的舞蹈藝術資料都能得到有效利用。(4)推進舞蹈檔案信息化建設舞蹈檔案信息化已成為必然趨勢,信息化將助力舞蹈檔案工作轉型升級,改變舞蹈檔案的管理模式,切實提升舞蹈檔案事業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實現舞蹈檔案的數字化存儲、網絡化管理,增強舞蹈檔案的利用價值。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推進:一是加快舞蹈檔案資源數字轉化的步伐。詳細梳理館藏舞蹈檔案資料,按照最新的數據格式,將手稿(舞譜)、演出照片等紙質舞蹈檔案進行數字化加工,建立相應視頻數據庫;運用多媒體技術將以傳統磁性材料保存的口述記錄、實體影像等舞蹈檔案轉化為新型的數字檔案,提高影視檔案的占比。二是充分整合舞蹈檔案的數據內容。舞蹈檔案管理機構要積極引進或開發適合舞蹈資料保存的自動化集成管理軟件,通過高質量專業化數據庫管理技術和方案,對數據內容予以整合,提高舞蹈檔案管理和利用效率。例如,應用動作捕捉技術對某些非遺舞蹈進行采集、儲存、處理、展示和傳播,以數字形態將其復原、再現和保存。[8]三是創新舞蹈檔案的數字化存儲和傳播利用方式。流媒體的發展極大方便了人們在網絡上欣賞舞蹈作品,今后更多的舞蹈檔案將以流媒體形式保存和傳播,也將占用較大的存儲空間。因此,要利用音視頻技術及網絡技術解決舞蹈流媒體的制作、、傳輸及播放等問題。同時,實現數字化舞蹈檔案的云存儲,提供更高程度網絡化管理和服務。開展新媒體服務,加速舞蹈檔案信息資源流轉,提升舞蹈檔案的社會化服務能力,為人們提供更加豐富的數字化舞蹈欣賞和創作素材。
作者:吳駿 單位:邵陽學院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