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現代陶藝創作多元化趨勢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陶藝創作的風格演化
中國作為悠久的陶瓷文化古國,從過去陶瓷產生到現代陶瓷藝術形成,與其他藝術形態一樣,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演變。從陶藝的發展史來看,在傳統向現展過程中,陶藝創作中的造型和圖案對陶藝作品的形式美,一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今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人們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陶藝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也越來越多的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它以多樣的形式給人們嶄新的視覺感受。如今國家積極鼓勵和資助文化創意產業,陶藝也是其中現代陶藝創作的多元化趨勢李建偉之列,在大好形勢下,陶藝的創作水平和生產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改觀,特別是現代陶藝創作的多元化逐漸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從2014年全國美展獲獎的陶藝作品整體創作形式上就可以看出這些趨勢,其一,陶藝語言表現突出,入選作品充分運用了陶藝的當代表現手法,用陶藝語言表達情感,既遠離了傳統的實用性,又與雕塑藝術語言相區別,達到了技術與藝術的高度結合。其二,跳出了現代與后現代的窠臼,不再簡單的跟隨西方的藝術流派,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陶藝表現形式,激發了獨特的藝術生命力。其三,傳統與創新的結合,這些作品不僅繼承了傳統陶瓷技藝的血脈,而且融入了現代藝術的精華,充滿創意、富有特點,令人振奮,傳承了中華文脈,體現了中國風格,表達了中國氣度。單在裝飾形式上,這些來自于不同地區和不同題材的陶藝作品,形象的展現了現代陶藝創作發展的多元化趨勢。從構成的觀點看,一些作品采用的是單體圖案裝飾形式,畫面飽滿整體。一些作品運用序列化的裝飾和造型手法,經過一定的排列方式實現了視覺形象的秩序化,最終表現出了藝術品的和諧統一,達到渾然一體的藝術效果。還有一些作品是運用點、線、面的構成原理,在色、釉的表現中達到了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藝術效果,并且在單體的形狀,位置,大小等方面做了創新,達到一種統一和變化相融合的藝術效果,避免了因過多的重復而產生的乏味感。這些藝術品的創作,不僅是作者對裝飾手法的熟練駕馭,同時也是作者對現代生活多元化理解的內涵表現,是現代陶藝創作向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二、產生現代陶藝創作多元化的背景
(一)學院派構成陶藝創作的主流導向
20世紀80年代,陶藝在國內開始嶄露頭角并逐漸發展壯大。改革開放后隨著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交流的增加,西方現代藝術影響了中國當代陶瓷文化的發展。人們思維觀念在不斷和外界交流溝通,促使了陶瓷藝術向陶藝的轉變,而且孕育了一批具有嶄新當代藝術思維的陶藝家?,F代陶藝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工藝美術陶藝,一類是主流美術陶藝。按區域分又可以分為學院派陶藝和瓷區陶藝,如景德鎮瓷區、宜興瓷區、淄博瓷區等,這些地方具有傳統風格的陶藝創作,它們以實用型器皿陶瓷制作為主,生產前提是以市場的銷售和顧客需求為導向,陶藝創作過程中注重材料與工藝的完美性,創造出的作品力求符合人們對傳統文化需求的審美觀。學院派陶藝主要以景德鎮陶瓷學院、清華美院、中央美術學院等為主的院校陶藝,他們的作品對人文、傳統藝術、歷史等各方面有較深的理解與感悟。對社會文化發展的認識與把握也更加全面和深入?,F代陶藝作品的許多表現形式更多的運用“跨界”手法表現。如作者把不同時期、不同材料、不同表現手法的元素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作品,把多元化的思想在他們的作品中完美的體現出來,同時也呈現了出一種全新的視覺語言。這種表現手法較多的是在學院派作品中體現的較為豐富,在很大程度上,學院派陶藝是我國陶藝發展的風向標。
(二)陶藝創作的多元化是社會發展的需求
現代陶藝的發展與其他藝術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其表現形式與其他藝術是共融的,具有互通性和公用性。陶藝產生至今就沒有脫離過其他藝術主流思想的熏染,同時也擔負著對人性和歷史文化的思考,使現代陶藝要面對不同價值觀和人文觀的大眾,這就要求陶藝創作必須把傳統陶藝與現代陶藝融合起來。當今的學院派陶藝創作思路活躍風格多樣,主要有超寫實風格、簡約風格、波普風格、裝飾性風格等,這些作品具有很強的現代人文理念,體現了多元化的創造思潮。這些思潮不僅融思想性與文化性為一體,而且是藝術與技術的共同體,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這種多元化的創作形式在陶藝的具體創作中,又以理性和科學的思維去表現,使人們的視覺審美觀也產生了很大的變革,把大眾的審美視域拉到了更加寬闊的環境中去,不僅僅放大了藝術審美的受眾面,而且還把人們的審美觀大大延長,人們徜徉在這多元化的藝術品中,不但領略到陶藝的風采,同時在心里上也有了更多元化的需求。
三、現代陶藝創作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一)構成語言的多元化趨勢
陶藝創作是運用泥料這種介質,進行的立體與空間塑造,作品的構成主要在“分—合—分”的行為中進行。以唯美形式為主的陶藝作品,對構成語言的運用顯得至關重要。在一個復雜作品的表現中,大的形體的穿插、扭曲要合理到位,細節上也不能忽視。如在環境陶藝創作中,作品要針對具體的環境考慮作品的造型、規格以及色彩搭配等這些細節是否與該環境相融合,要把握這些綜合因素的確需要理論的指導。當然,審美意識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經過不斷的學習、實踐、思考、悟出其中的道理,在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毫不費力的將創造美的形式語言組合起來,形成優美的造型,構成語言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黑格爾說:“藝術是理念,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體現這一理念與形式原理的正是現代陶藝創作,它即具有形式化的力量又兼具想象性的穿透力。有些作品作者以泥土固有的色彩做裝飾,以自然的蟲紋為肌理,造型樣式看似隨意,但在灑脫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詮釋。由此可見,在陶藝創作中,設計師要把握在當代藝術思潮的影響下,固有的審美理念被打破,為充分體現陶藝家的獨特審美個性,以器皿為主的形式美法則不再具有絕對性,而是更注重原料本身——泥土的自然特性;燒造工藝也要打破了原有的模式,轉向以個人審美情趣為主的表達方式。
(二)材料語言的多元化趨勢
陶瓷藝術的材質具有其獨特的表現語言,創作者對材料的把握顯得尤為重要。材料效果的創作多以自然界為師,自然界中白晝與黑夜、寒冷與溫暖、干燥與濕潤等現象呈現了自然界對立與統一的規律,這種現象長期伴隨著人們的生活,對陶藝創作具有潛移默化的啟示。在現代陶藝作品中,材質的表現有兩個不可分離的要素即對比與調和,可以是模糊的也可以是顯著的、可以是輕微的也可以是強烈的、可以是簡單的也可以是復雜的,材料形式語言的表現很靈活。因此,泥土具有豐富的泥性、質感、色彩等材質特性,成為陶藝創作者表現其作品的多元手段。對于肌理現象及其作用的探討和研究,現代工業設計理論已做出大量貢獻,肌理效果的合理運用,對空曠的形體表面具有很好的裝飾性和視覺耐受力,亦可以提升產品的檔次和品味,使人產生親近的欲望。運用陶泥原始的肌理語言和人造肌理語言,可以為陶藝作品創作出豐富的肌理效果。因此,在陶藝創作中極其重要的手段之一便是肌理與肌理的構成語言,在相互組合與碰撞中產生的藝術火花,使作品魅力劇增。在施釉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選擇適宜的釉色進行相互的搭配,合理控制加與減手法的運用。作品上不同部位不同釉色之間的分區使用,可以達到風格迥異而又相融合的視覺美感。因此,設計師要清晰的看到,伴隨現代材料科技的快速發展,材料的多元化使用成為各領域豐富產品形式的常用手法,陶藝創作也不例外,適當的把質感各異的其它材料運用在陶藝的創作中,或許能使作品產生一種意料之外的質感效果,材料語言的多元化運用成為現代陶藝創作的發展趨勢。
(三)裝飾語言的多元化趨勢
每個人都在不斷追求生活中的美,并且在以不同的方式展現著美的一面,陶瓷藝術更是通過創意把人們引向美的生活,陶藝裝飾的語言有多種方式,常見的有彩繪、雕刻、鏤空等表現形式,也可以把泥釉巧妙搭配,形成既有內在美又有形式美的藝術作品。陶藝作品可以是單件也可以是多件組合,這主要看作者表達的意圖。因此,作為設計師要敢于打破以往的規律,尋求一些新的突破去創新,創新離不開對生活環境意識的認知、對陶藝構成語言的深入探究、對藝術形式的重構等全面而系統的實施過程。
四、結語
綜上所訴,現代陶藝的多元化構成現象足以闡明,新的創作理念,其創作的形式既不受傳統美學的束縛,也不受現代社會觀念的制約,而是以當下主流文化為導向,并著重展現一種新的時代精神,成為現代陶藝創作具備的多元化構成語言。設計師要始終以敏銳的眼光和寬泛的知識,去把握社會的脈搏和應對審美潮流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具備全新的設計理念,成為引領現代陶藝創作的先行者。
作者:李建偉 單位:洛陽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