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素質應用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培養實踐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日益成為高校的教學目標。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來說,其教學目的不僅僅是要豐富學生的知識,提升文學鑒賞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將知識學活,從而提升他們的知識運用意識,并在平時的生活中實踐。只有如此,才能夠進一步地拓展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科內涵,擴大知識的適用面積,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是社會發展、高校建設、人才成長的必然需要,因此必須要對此加以重視。
【關鍵詞】高素質應用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實踐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高校重點專業,具有悠久的歷史。其主要的教學目標是研究中國語言的構成、文學作品的鑒賞和評論等,旨在提升學生的語言水平和文學素質,陶冶高雅的性情,拓展語言的運用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市場化的需求對學生的專業能力做出了新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應用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應該成為高校學科建設的重點。
一、應用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應具備的能力
1.具有較強的審美、鑒賞能力
對于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而言,其首要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審美和鑒賞能力,這對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以及情操的熏陶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的積累、閱讀水平的提高、鑒賞能力的增強等,從而鑄就完美的性情,不斷地促進學生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成熟。通過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不僅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同時還能夠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發揮知識的實用價值
學習漢語言文學,其最終的目的是學以致用、知行合一。要善于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成為個人的能力,比如為人處事的能力、管理才能、寫作能力、溝通能力、說話藝術等,從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處理好與同事之間的關系,提升個人的人格魅力。此外,隨著社會市場的發展,理論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少,相反對于應用、實踐性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這就要求高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該由理論培養專項實踐能力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應用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及課程體系不完善
對于目前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來說,教學目標及課程體系不完善成為教學中凸顯的重要問題。首先,學科定位不準確。不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目標模糊,在關于“培養理論研究型人才”、“培養寫作應用人才”這兩個問題上存在諸多不確定的因素,因而在教學中缺乏目標性。其次,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上,過多地強調理論課程,缺少實踐性課程教學。課程較為單一、呆板,缺乏靈活性,不利于開發學生的潛能,這對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是極為不利的,阻礙了人才的成長和發展。
2.教學實踐環節欠缺
漢語言文學教學側重于對學生心智、思維、情操、人格的培養,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與傳統課堂知識教學有很大的區別。要想真正達到以上的教學效果,就必須要增加教學實踐環節,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條件。然而,目前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實踐環節缺失,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成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理論課程占據了教學的大部分,而實踐、實習機會卻很少,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第二,課堂教學中,課堂討論、師生互動環節較少,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被抑制,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學效果。
3.缺乏有效的教學評價手段
缺乏有效的教學評價手段,降低了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教學評價的方式較為單一。漢語言文學教學評價的時候,大多數是通過學期末的期末考試作為主要的評價方式,而忽視平時的教學實踐環節和學生表現情況。這就容易讓學生對學習產生錯誤的認識,一味地提升應試能力,忽視了實踐能力。第二,教學評價主體單一,學生沒有權利參與教學評價,從而使得師生關系不夠和諧,無法真正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高素質應用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對策
1.制定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方案
實現高素質應用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要制定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方案。第一,明確目標設置。逐漸由單向度的理論教學轉變成為理論實踐教學并重的教學方式,從而來進一步地指導教學實踐。第二,進行有效的專業方向設置。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社會需求來實現專業細分,根據學生自己的需要進行合適的專業分流,比如漢語言文學、新聞應用學、廣告、對外漢語、文化傳播等等,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實踐,提升他們的知識運用能力。第三,實現有效的課程設置。增加實踐課程的比重,實現理論實踐課程的同步進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增設實用性強的專業選修課的數量和種類,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從而促進實踐能力的提高。
2.改進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法
改進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法,是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應用能力的關鍵。首先,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給予學生發言的機會,讓學生結成小組來進行討論,從而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比如針對一個課題或調研,讓學生在一起討論研究方案,讓他們的人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得到有機地結合。其次,多借助于現代媒介手段進行教學,比如多媒體技術、“雙微”平臺、網絡教學等多種方式,從而讓他們的實踐水平得以提升,這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
3.提升教師素質和人文修養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要想從整體上提升漢語言專業人才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就必須要提升教師的素質和人文修養,發揮其榜樣引導作用。首先,作為老師,必須要深入扎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個人的專業能力,形成個人的知識理論體系,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其次,提升個人的實踐能力。多進行社會調查,關注專業人才的就業方向,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和長遠發展做準備。最后,學校應該積極地召開教學研討會,讓教師彼此交流個人的教學心得,揚長避短,提升教學效率。此外,學習還應該積極組織教師培訓,邀請優秀專家來作講座等,從根本上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4.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作為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決定了教學目標的實現。要想從整體上提升對于漢語言文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就必須要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第一,降低期末考試成績的比重,增加課堂討論、教學實踐能力、個人特長等方面的評價內容,從而實現評價的完整性和科學性。第二,應該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實現學生評價,將學生的意見計入到教學評價中去,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總之,教學評價方式從根本上決定并引導教學的內容,間接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方向,所以必須要增加實踐教學的評價比重,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以此來促進漢語言教學目標的實現。
四、結語
應用型的培養是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及實踐能力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在素質教育改革逐漸深入的背景下,實現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改革,對于人才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至關重要。因此,必須要制定有效的人才培養方案,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素質、完善教學評價等,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實現教學目標,將知識轉化成為生活體驗和實踐能力,促進人才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翟瑞青.關于構建應用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5,04:1-5.
[2]柳傳堆.應用型漢語言文學的學科特征與人才培養定位問題[J].三明學院學報,2011,01:83-91.
[3]楊增宏.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規格探索[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04:106-108.
[4]杜剛.高師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6:86-90.
作者:潘成章 單位:韶關學院韶州師范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