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與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為了解疫情下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本文對H學院2020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436名畢業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通過使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調查結果表明當前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存在就業難度大、求職壓力過大、就業期望與現實情況差距大、過分重視短期利益、對就業促進及幫扶政策缺乏了解、高校開設課程和就業指導工作實用性不強等問題。對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疫情;畢業生;就業;調查
1問題的提出
就業乃民生之本,“就業”一詞近幾年頻繁出現在各大新聞媒體報道中。近年來畢業生人數呈現逐年上升態勢,2020年的應屆畢業生人數相比2019年增加了40萬,達到874萬。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畢業生的就業計劃,就業形勢變得更加嚴峻。本次調查的目的在于了解疫情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探究疫情下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及影響因素,并給出相關建議。
2調查對象與方法
2.1對象。本次調查采用整體隨機抽樣問卷調查法,以H學院2020屆436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為調查對象,共問卷114份,回收109份,其中101份為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2.66%。從樣本的性別和是否就業兩方面來看,反映了整體的共同概況和總體特征,有較為顯著的代表性。
2.2方法。本調查問卷共設計28個問題,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包括被調查者的專業、性別、是否就業;第二部分包含就業壓力和影響、就業意愿、就業認知、求職渠道、就業準備、促進就業措施、就業評價七個維度,是問卷的主體部分。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就業壓力和影響。疫情對就業造成的影響:26.98%的畢業生認為疫情造成了企業階段性經營困難、招聘崗位減少,從而導致了他們在求職過程中競爭壓力增加,23.80%的畢業生認為疫情造成了經濟社會停滯,復工復產延遲,崗位招聘延期,23.41%的畢業生認為疫情使他們產生焦慮、恐慌等不良情緒,11.51%的畢業生認為疫情造成交通管制、出行不便,14.30%的畢業生認為疫情對其就業造成了其他影響,如收入減少等。在就業壓力方面,59.41%的畢業生表示自己的求職壓力比較大,26.73%的畢業生認為自己的求職壓力極大,僅有13.86%的畢業生表明自己的求職壓力一般。就業壓力對畢業生身體和精神上造成嚴重影響,身體方面,29.31%的畢業生因為求職壓力出現失眠的癥狀,13.22%的畢業生因為求職壓力出現頭痛的癥狀,35.63%的畢業生因為求職壓力出現脫發、頭暈、厭食、易生病、渾身疼痛或者其他癥狀,只有21.84%的同學沒有出現任何癥狀。精神方面,26.43%的畢業生出現迷茫的狀態,25.99%的畢業生出現焦慮的狀態,19.82%的畢業生出現緊張的狀態,另外有27.76%的畢業生出現壓抑、暴躁、害怕、憤怒等其他狀態。
3.2就業意愿。面對疫情的影響,62.38%的畢業生選擇到非公共部門就業,20.79%選擇去考公務員,5.94%選擇暫不就業,10.89%作了其他就業規劃。畢業生對就業單位性質期望方面,35.64%打算到國有企業就業,19.80%打算到民營企業就業,17.82%打算到政府機關就業,打算到其他性質單位就業的占26.74%。在已就業的畢業生中,高達68.97%的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12.08%的畢業生在國有企業就業,在其他性質單位就業的占18.95%。對就業地區選擇上,88.12%的畢業生計劃在珠三角地區就業,4.95%的畢業生計劃在除珠三角以外的其他沿海發達地區就業,計劃在上述地方以外地區就業的占比6.93%。在已就業的畢業生中,有89.66%的畢業生在珠三角地區就業,在長三角、京津冀地區工作的畢業生占比3.44%,在內陸地區就業的占比5.17%,在除珠三角以外的其他沿海發達地區就業的占比1.73%。在理想的就業行業調查中,39.60%的畢業生希望在計算機、互聯網等IT行業就業,希望在教育、培訓等專業服務行業和政府等非營利組織就業的畢業生占比均為15.84%,希望在廣告媒體行業及貿易、制造領域就業的畢業生分別占比7.92%和6.93%,希望在金融、醫藥、房產等行業就業的畢業生比重很少,共計占比13.87%。已就業的畢業生中,在教育、培訓等專業服務行業及計算機、互聯網等IT行業就業的人數較多,分別占比20.69%和18.97%,在貿易、制造行業就業的畢業生占比13.79%,在房地產、建筑業及服務業就業的畢業生分別占比10.34%和8.62%,在能源行業、醫藥行業、廣告媒體行業和政府等非營利組織就業的畢業生所占比例相同,均為5.17%,在物流、金融等行業就業的畢業生占比較小,共計占6.91%。在對薪酬期望方面,47.52%的畢業生期望月薪為3000~5000元,44.55%的畢業生期望月薪為5001~8000元,6.93%的畢業生期望月薪為8000元以上,只有1.00%的畢業生期望月薪為3000元以下。在已就業的畢業生中,75.86%的畢業生的月薪為3000~5000元,15.52%的畢業生的月薪為5001~8000元,8.62%的畢業生的月薪為3000元以下。
3.3就業認知。在求職優先考慮條件方面,把薪酬和福利待遇作為優先考慮因素的畢業生最多,占比高達25.76%,其次是看重行業的發展前景的畢業生數量較多,占比21.36%,17.97%的畢業生會優先考慮個人興趣,16.61%的畢業生優先考慮的是專業對口程度,18.30%的畢業生優先考慮離家距離遠近、工作穩定性等其他因素。在求職影響因素方面,社會實習和工作經歷占比最高,達到32.25%,其次是專業證書和技能證書,占比17.03%。學校的知名度和所學專業、學歷層次的占比并不高,分別為13.77%、11.96%和8.6%,其他如社會關系、求職成本等共計占比16.39%。在學校所學知識能否滿足就業需求相關問題的調查中,認為能較好滿足就業需要的畢業生比例是11.88%;認為能基本滿足就業需要比例最大,為81.19%;認為與就業需要嚴重脫節的占5.94%;而認為完全可以滿足就業需要的僅占0.99%。對國家就業促進、幫扶政策的了解程度方面,69.31%的畢業生表示對這些政策只是了解;對政策基本了解的占比18.81%;完全不了解政策的占8.91%;比較了解政策的占比1.98%;而完全了解政策的僅占0.99%。
3.4求職渠道。畢業生求職渠道選擇方面,有35.74%的畢業生選擇瀏覽人才網站,26.10%的畢業生選擇參加校園招聘會和社會招聘會,17.67%的畢業生選擇親戚朋友關系介紹,10.44%的畢業生選擇學校推薦、報紙、電視廣告等渠道占比共計10.04%。
3.5就業準備。(1)求職準備方面,22.10%的畢業生去過相關的單位實習;20.97%的畢業生考取了相關職業技能證書及職業資格證書;17.98%的畢業生主動做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14.98%的畢業生平時會搜集求職信息;13.11%的畢業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鍛煉自己;10.86%的畢業生在校期間做了其他求職準備,如閱覽有關求職書籍。(2)有關就業創業指導課程作用方面,43.56%的畢業生認為學校開設的就業創業課程有些作用,35.64%的畢業生認為有點作用,但作用不大,13.86%的畢業生認為基本沒作用,只有6.93%的畢業生認為非常有用,受益匪淺。
3.6促進就業措施。(1)對于學校應該采取的就業促進措施方面,29.08%的畢業生認為,學校應該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實習或實踐機會;21.63%的畢業生認為,學校應該為畢業生提供準確有效的就業信息;12.41%的畢業生認為,學校應該組織校園招聘,增加招聘會的數量;期望學校提供就業指導和進行就業技巧培訓的畢業生各占9.57%;7.09%的畢業生認為學校應該加強就業心理輔導,10.65%的畢業生認為,學校應該采取其他措施,如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職業規劃、提供就業政策、法律指導和創業指導。(2)有關政府應該采取就業促進措施方面,31.52%的畢業生認為政府應該鼓勵企業聘用應屆畢業生,對聘用應屆生達到一定比例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補貼;27.24%的畢業生認為政府應該聯動各地高校,展開就業創業精準指導計劃;17.51%的畢業生認為政府應采取積極的措施,比如提供較好的福利,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去工作;11.67%的畢業生認為政府應該推出公益崗位,為就業困難的畢業生提供崗位補貼;6.23%的畢業生認為政府應該完善入伍激勵政策,并提高應屆畢業生征集比例;5.83%的畢業生認為政府應該采取其他措施,例如為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小額擔保和創業獎勵。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4.1.1疫情增加了畢業生就業難度。從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得出,26.98%的畢業生認為疫情使企業的生產經營陷入困境,招聘需求下降。與此同時,23.80%的畢業生認為大部分企業在疫情期間生產經營活動停止,崗位招聘時間延后,畢業生在短時間內無法就業。雖然企業的就業機會減少,但是62.38%的畢業生不改初衷,堅持就業,86.14%的畢業生面臨嚴重的就業壓力。因此,疫情下畢業生的就業更加艱難。4.1.2大部分畢業生覺得求職壓力大,嚴重者出現不適癥狀。86.14%的畢業生求職壓力較大。由于求職壓力大,86.78%的畢業生會出現身體上的不適癥狀,最常出現的癥狀分別是失眠、頭痛和脫發;84.16%的畢業生會出現精神上的不適癥狀,最常出現的癥狀分別是迷茫、焦慮和緊張。畢業生的求職壓力過大,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態都比較差,畢業生的心理問題和心理調適應該受到政府和學校的關注。4.1.3畢業生的就業期望與現實情況存在較大差距調查表明,許多畢業生的就業期望與現實存在差距。畢業生薪酬調查中,期望月薪在5000元以上的畢業生占51.48%,而在已就業的畢業生中,實際月薪在3000~5000元的畢業生占75.86%,僅有15.52%的畢業生月薪超過5000元;關于就業單位性質,35.64%的畢業生期望在國有企業任職,期望在政府機關任職和到事業單位任職的畢業生占比分別為17.82%和13.86%,已就業的畢業生中,68.97%的畢業生集中在民營企業任職,在國有企業任職的畢業生僅占12.07%,到政府和事業單位任職的畢業生占比不到7%。4.1.4大部分畢業生對就業促進、幫扶政策不了解為解決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就業幫扶政策,其中包括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參軍入伍、特崗教師等。在此次調查研究中我們發現,69.31%的畢業生對這些政策不了解,只有0.99%的畢業生完全了解國家的就業促進、幫扶政策。4.1.5高校開設課程及就業指導工作實用性不強。學生在真正進入社會之前,需要在學校接受4~5年的學習。顯而易見,學生在學校內學到的知識直接影響他們就業的質量。調查發現,只有18.88%的畢業生認為學校所學知識能較好滿足就業的需要,而認為知識完全可以滿足就業需要的畢業生,僅占0.99%,這反映出學校開設的課程實用性較低。另外,只有32.76%的畢業生目前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完全對口,對口程度偏低,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教學內容的應用性不強。對于就業指導工作,只有6.93%的畢業生認為就業指導課程非常有用,而認為作用不大或沒什么作用的共計占比49.50%。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學校開設的課程以及就業指導工作實用性不強,并不能滿足畢業生的實際需要。
4.2建議。4.2.1對聘用畢業生的企業進行補貼。中小企業是吸納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力量,但當前中小企業受疫情影響非常大,中小企業出現了裁員、用工減少、停止招聘等狀況,吸納能力降低。政府應當鼓勵中小企業吸納應屆畢業生就業,對招收應屆畢業生數量達到一定比例的企業,給予相關的補貼。4.2.2加大就業促進、幫扶政策宣傳力度。為將針對畢業生的一系列就業促進、幫扶政策落實到位,政府及高校應該加大就業促進、幫扶政策的宣傳力度。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開展宣傳:在網上開展專欄,進行政策解讀和答疑;投放公益性廣告,加大群眾對政策的熟知度;開展校園宣講會,進行現場宣傳。4.2.3豐富課程內容,加強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目前高校授課以課堂講授為主,授課的內容較多停留在理論層面,學生缺乏將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的機會。高校教學工作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要重視應用能力的培養。在設置課程的過程中,高校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及咨詢專業人士的方式收集用人單位的意見,針對用人單位實際的用人需求,調整課程內容,以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達到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在完成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后,學校應提供相應的實習、實踐場所,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模擬實操,以提高課程的實用性、有效性。實習基地、實驗室等場所是學生轉化知識為能力,提高職業素養,累積實踐經驗的地方。高校應該加大投入建設實驗室,并與條件良好、發展穩定且具有合作意向的企業強強聯手,共同打造實習基地。高校還可以聘請企業人員到高校做兼職教師,將企業工作經驗、工作方法帶入課堂,進一步拉近教學與社會實際需要之間的差距。4.2.4加強就業指導工作。擺脫“就業難,難就業”的困擾,就業指導工作尤為重要。高校應該加強就業指導工作,具體包括:(1)工作認知,即各崗位需求情況、工作職責、任職資格、薪酬待遇、職業發展。(2)自我評估,目的是幫助畢業生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合理自我評估,建立合理的就業期望。(3)擇業觀,幫助畢業生樹立科學擇業觀念和理性的金錢觀。(4)求職技巧,幫助畢業生獲得求職技巧,增加求職成功機會。(5)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增強就業自信,克服盲目自大、過分自卑、急功近利、患得患失、過分依賴等不良心理,為應對就業挫折、身心不適做好準備。4.2.5加強和完善畢業生就業評估工作。高校應該定期對畢業生就業情況展開跟蹤調查,了解學生對就業指導、幫扶工作的滿意度,找準就業工作存在的弊端,及時改進,使學校的就業指導、幫扶工作能夠真正地幫助畢業生盡早就業,精準擇業。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也應該定期檢查評估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以充分發揮其監督指導職能。
參考文獻
[1]劉夢琳.肺炎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及對策[J].人力資源,2020(10).
[2]甄惠,張輝,陳首仁.肺炎疫情下基于經濟影響的畢業生就業策略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5).
[3]張承東,楊麗,曹玉山,等.提高認識轉變觀念促進專科生就業——專科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與研究[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1,27(04).
[4]朱玉龍,宋清椿,宋正河.涉農工科大學生就業狀況分析——以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2016屆畢業生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7(39).
作者:楊劍 梁錦鴻 徐雨晴 梁芷瑜 單位: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