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學中情感教育中學語文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創設新穎教學情境,活躍學生情感態度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需要以具體的客觀事物為依托。由于中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育尚未成熟的特殊階段,對事物的認識還大多停留在表象的層面,教學環境、教學方法是否新穎、刺激對學生的情感啟發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求新、求變的價值取向,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新穎的教學情境,增強教學素材的感官反射性,為學生的情感活躍創造條件。比如在學習《蘇州園林》一課時,我們根據許多學生沒有去過蘇州,難以通過課文的描述形成深刻認識的現實,伴隨課文閱讀以多媒體課件展示蘇州園林的藝術風格和特色,讓學生親眼看一看蘇州園林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課件創設出的新穎生動教學情境給學生“如在畫圖中”的美感,有效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師借此因勢利導實施情感滲透,讓學生在領略我國江南第宅園林建筑風貌和藝術成就中得到美的享受,在掌握文章中心和寫作方法等語文知識的基礎上激發起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二、挖掘教材情感因素,豐富學生情感認知
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指出:“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這就告訴我們對文章的閱讀、對文章情感因素的挖掘是情感激發的前提。中學語文教材所選的篇章,無論是記敘文、說明文、散文還是詩歌,都蘊涵有豐富的情感因素。教師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任務就是通過對課文的研讀,把抽象的文字符號演化為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以適當的方式為學生展現課文中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使學生的情感課文的情感產生共鳴。在教學《背影》一課時,我們以文章中四次描述父親的背影(第一次:點題的背影;第二次:買橘子的背影;第三次:離別時的背影;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為主線,用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分析作者的情感發展路徑(父子深情:思念父親,惦記背影;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父子分手,惜別背影;別后思念,再現背影),設身處地想象當時的父子之愛,從感情的聚焦點——背影中發掘深深的父愛。在豐富學生情感認知的基礎上從全局和整體角度把握好作品中的情感主題。
三、讀出文章情感信息,增強學生情感體驗
朗讀課文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不僅是語文素養的具體表現,也是對文章情感內涵的深層次體驗。中學語文教學既要求教師運用富有藝術魅力的語音語調,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進入三個境界:第一要讀出作品,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品味語言藝術;第二要讀出作者,探究文章表現的情感,把握情感;第三要讀出自己,進入文章創設的情境,抒發自己的感悟。更應該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和補充閱讀,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編演課文劇等方式演繹課文,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展示文章情節、表達內心情感。如學習《孔乙己》一課時,我們就指導學生在通讀課文后,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用自感自悟的表演詮釋文本的內容,表現自己對課文獨特的理解和感悟,通過對孔乙己這個既可憐有可憎的人物形象塑造真切體驗作者的情感初衷,推動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教學原則的貫徹實施。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我們要深刻領會新課程理念的精髓,弘揚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不斷反思、調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學實踐。以中學語文教學的鮮活、精彩與靈動吸引學生的情感投入,引導學生準確把握課文的情感、情調、情味,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和健康人格的逐步形成。
作者:李芳玲 單位:遼寧省朝陽市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