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課堂教學模式高中地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還是適應新課改的課堂教學模式,備課都是前提和基礎,6+1課堂模式對教師的課前準備要求更高。教師要認真研究課本教材、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的學情,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學習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進行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制作相關的教學課件。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做到學習目標具體明確,可操作性強,各個環節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避免空洞抽象,大而無當。同時,備課要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教師先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教學設計,撰寫初稿,然后參加集體教研,在教研過程中相互交流,揚長避短,再將初稿進行修改,進行個人復備,實現課堂的高效和“6+1”課堂模式的真正實施。具體的課堂流程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1.導
“導”是課堂的起點,是每一個課堂教學模式都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是2~3分鐘,包括“導入”和“導學”兩個方面。“導入”要求教師將新課內容和生活實踐相結合,或者運用校本實例,從而激發學生對將要學習知識的興趣。“導學”主要強調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多元情境,快速實現由舊知向新知的過渡,既復習了上節課的內容,又引出了將要學習的內容,使學生更好地消化新知識。
2.思
自讀深思,一般需要20分鐘左右,教師要先提出學習任務以及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看書,看導學提綱,自學深思,或勾畫圈點,或分析歸納,并做好記錄。
3.議
小組合作學習,8~9分鐘,合作學習時學生都站起來,由小組長組織,進行組內交流,解決導學提綱中的問題,議論互學。老師可以巡回檢查,也可以參與到某個小組的議論中去。
4.展
激情展示6~7分鐘,小組討論之后,進入展示環節,小組代表或口頭表述,或到黑板上講演,展示本小組的合作學習成果。展示的同學無論在什么位置都要面向全體,自然大方,聲音洪亮,口齒清晰,語速適中;既要說清“是什么”,“有什么”,也要說清“為什么”。其他人(包括老師)都要認真傾聽和思考,不可中途打斷,當一個問題展示結束后,其他同學再提出疑問,或者進行補充糾正,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隨時注意掌控全局,適時指導。
5.評
點評精講,4~5分鐘,評是精講,是拓展,是點睛,是結論。教師在同學們充分展示后,開始精講點評,幫助學生理解規律、歸納方法,補充學生未展示的內容,梳理本節知識后,形成知識網絡。
6.檢
檢測反饋,4分鐘,在這個環節主要是檢驗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目標落實情況。學生先對本節所學知識、方法和規律進行回顧,反芻內化,繼而接受老師的提問。
7.練
鞏固練習、學以致用。這個環節是在課外進行的,主要形式是讓學生聯系實際進行習題鞏固訓練,還有寫隨筆,小制作等,主要是讓學生更好地實現從“懂”到“會”,從“會”到“用”,它是完成本階段學習任務的最后環節。優勢:這一課堂模式強調學生學習過程的自主、合作、探究,要求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向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轉變,在教學中既要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強調過程和方法。每節課都要做到環環相扣,讓所有學生都緊張、高效。學生要不停地閱讀、思考、質疑、辯論、動手練習等,讓學生對當堂內容進行橫七豎八地解剖,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最后能用多把鑰匙開一把鎖。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忽視學情,造成部分學生“掉隊”
“6+1”課堂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比較高,尤其是思考和展示環節,對學生預習,表達等能力要求極高。但是每個班級的學生學習能力等不盡相同,對內容的理解程度和理解速度不同。有的學生由于學習習慣不好,在課堂上不能很好地利用課堂時間,課堂效率低,跟不上課堂節奏,影響了學習效果。
2.需要學生提前預習,部分學生落實不下來
課堂時間四十五分鐘,總共分為六個環節,每個環節時間都很緊湊,教師在設置“思”這一環節的時候,內容又不可能特別容易,不可能全部一步到位。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新的內容之前要進行預習,這樣不僅有助于自己在課堂中有重點地學習,而且對于教師布置的內容也不至于太陌生,使得自己對內容的認識更加深刻。但是有的學生由于課業繁重或是貪玩等,總是不能很好地預習,使得“6+1”課堂模式的效果大大折扣。
3.流程的具體步驟過于程序化
懷仁八中在集體教研活動中都嚴格按照六個環節來進行教學設計,在時間上也有明確的規定,這就勢必造成教學活動的模式化。因為教學內容本身就有差異,有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自己思考討論是很難得出結論的,而有的教學內容又特別簡單,容易理解。所以在環節的順序上和所用的時間上不能有過分的要求,需要一定的彈性化。
三、改進辦法
1.課堂導學卡的應用
“6+1”課堂對學生和教師的要求都上了一個高度,整個課堂的把握需要極好的控制,那么在課堂上使用導學卡,會使得學生和教學對整個課堂有一個宏觀的了解,而且在導學卡上設置一些預習的內容,讓學生寫寫填填,督促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思考這一環節可以適當勾畫,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導學卡上的標記了解其掌握程度,更好了解學習情況進行教學講解。綜上,導學卡的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2.教學步驟和時間可以適時調整
不管是哪一個科目,也不管是哪一個科目的哪一部分內容,都有各自的特點,所以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各個步驟的時間或者順序進行調整。如果教學內容比較難以理解,比如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節內容,就可以根據需要把思這一環節放在相對后的位置,教師要先進行一些說明講解,再來讓學生自主思考,找出問題答案。如果教學內容比較簡單,教學可以縮短自己講解內容,把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暢所欲言,這樣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將學生科學分組,形成競爭意識
班級的每一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會有差異,所以,在分組的時候那些學習基礎較薄弱、理解力較差的學生應該和那些反應力較為靈敏,學習基礎較好的相搭配。在組內大家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組和組之間相互競爭,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總之,“6+1”課堂模式適合新課堂改革的需要,在進一步的改革和升級中一定可以為教師所用。
作者:曹春霞單位:福建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