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課程思政下西方經濟學教學設計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課程思政基本概念和內涵的基礎上,高校應以教學設計理論為指導,探索構建“混合式教學+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模式,選擇西方經濟學課程進行實踐探索,開展課程思政融入混合式教學的教學實踐,對教學設計進行修改和完善,優化混合式教學模式,打造西方經濟學一流課程。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混合式課程
根據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結合當前西方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本文提出課程思政融入西方經濟學混合式教學的“一體三融”舉措,全面優化西方經濟學混合式教學過程,改革混合式教學模式,并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檢驗和實施。
一、教學設計
(一)基本思路
當下,高校混合式課程教學改革成為必然,很多高校的大多數課程都進行了混合式課程建設,然而,如何有效地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已成為目前研究的重點。本研究運用“一體三融”的課程思政融入西方經濟學混合式教學的方法,對混合式教學全過程進行全面的變革和調整,更好地優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打造一流課程,為課程建設提供范本,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具體思路如圖1所示。“一體”是指構建科學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包括重設育人目標,深挖思政元素,科學合理地拓展課程的廣度、深度,提升課程的溫度。“三融”指的是通過將課程思政融入混合式教學資源建設、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之中,在優化混合式教學的設計基礎上,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升課程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即將課程思政教學體系融入混合式教學設計的路徑探索。[1]
(二)教學方法
“一體”是“一體三融”舉措的基礎。課程思政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首先,要針對西方經濟學課程重設課程目標,使學生成為專業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充滿正能量、富有人文情懷,滿足國家、地方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需求的人才。其次,要深挖思政元素,專業教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還要學會深挖知識點本身包含的價值觀、人文元素等。“三融”的具體要求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融入混合式教學資源建設。將課程思政融入西方經濟學混合式教學的教學大綱、講稿、教學設計(細化到每個小單元)、案例庫資源的建設。第二,融入混合式教學過程。混合式教學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大模塊,線上線下應該各有側重地融入課程思政元素。一般來說,線上部分會側重知識的訓練,而線下部分側重能力訓練。以基于BOPPPS教學法的混合式教學為例,BOPPPS有效教學法包含六大教學結構,分別是暖場導入、教學目標、學習目標、課前測、學生參與式學習、課后測和小結,本研究將運用BOPPPS的混合式教學法對思政元素的融入進行設計,具體到教學活動、教學內容、教學時間、配套資源等方面。[3]第三,融入混合式教學方法。混合式教學中運用到的教學方法有很多,例如,研究式學習、項目式學習、翻轉課堂等,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課程思政在這些具體方法中的融入問題。本研究將針對西方經濟學課程進行實踐探索,將“一體三融”舉措運用到經濟學專業教育課程的實踐中,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檢驗,并通過調查問卷、教學質量評價、教學效果、學生反饋、立德樹人效果等方面做出調查和數據反饋。
二、教學實施
作為經管專業的基礎必修課,西方經濟學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微觀經濟學模型與理論,培養學生利用經濟學理論模型解讀現實經濟現象的能力,在知識學習與能力提升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課程思政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西方經濟學課程包含抽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大一新生初次接觸經濟學,很難馬上理解并掌握這些專業知識。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西方經濟學課程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單一的課堂講授,教師作為“主角”向學生進行“單向輸出”,學生作為“配角”被動聽課,導致學生的接受效果較差,缺乏主動意識,嚴重影響教學效果。針對這種現象,西方經濟學課程應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重點就是要轉化教師“單向輸出”教學為師生“雙向互動”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話題討論、成果展示等課堂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根據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我們設計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本著以學生為中心、以結果為導向、反向設計、正向實施、過程評價、持續改進的理念,重點闡釋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初步分析經濟問題,解釋經濟現象,為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通過思政元素的設計,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課程教學內容從課前、課中、課后進行組織實施。課前環節,教師使用網絡教學平臺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視頻、課件、案例、測試等學習資源,并在相關討論區域進行問題反饋;課中環節,學生對課前學習效果進行反饋,教師對重難點以及學生未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深入講解,通過互動、討論、翻轉課堂等形式提升學生積極性,同時,進行適當的學科前沿知識拓展和課程思政教育;課后環節,使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測試、練習及輔導答疑。本教學模式分三個階段進行:教學設計階段、教學實踐階段、教學反思階段。第一,教學設計階段。該階段立足于分析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礎上,遵循課程思政教學原則,在融入課程思政的基礎上,構建“線上+線下”西方經濟學混合式課程,突出思政元素教學設計,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第二,教學實踐階段。教師選取西方經濟學課程進行教學實踐研究,評價應用效果。西方經濟學課程主要包括供求理論、效用論、生產論、成本論、市場論等內容。課程教學旨在使學生了解價格決定理論,掌握邊際分析、實證分析、規范分析、經濟模型分析、均衡分析等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對微觀和宏觀經濟環境的基本分析和判斷能力。此外,課程實踐注重對學生素養及綜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為學生繼續深造及未來職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在評價環節,評價主體是主講西方經濟學課程的任課教師和主修該課程的學生。主講教師主要從教學設計是否合理科學、預期教學目標是否得以實現、教學存在哪些不足之處等方面進行評價,學生評價主要根據調查問卷內容進行相關的數據分析。第三,教學反思階段。該階段對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典型問題進行剖析,對教學設計和教學模式進一步完善,通過對授課教師的訪談和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教學效果及師生對課程思政融入混合式課程教學設計的建議,整理分析數據資料,修改完善教學設計,改進創新教學模式。
三、實施效果
該課程實踐是為了實現西方經濟學的相關理論知識點與課程思政內容及德育元素的緊密銜接,以創新的教學模式講解經濟學理論,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和問題探究等學習方法,依據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法,創新設計了自主學習、分組討論、問題探究、分享解讀等教學環節,通過教師教學活動和學生學習活動的結合,達成了“知識、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新”等教學目標,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成功轉變。[4]實施效果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增強教學效果,培養滿足時代需求的優秀人才
人格塑造了一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讓我們對世界和他人有了不同的認識;人格是一個人價值觀的基礎,穩定的人格會形成正向的思考,并促使人發展出良性的價值觀。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助于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而道德品質優秀的高校畢業生在走向社會后,有極大潛力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反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會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高等教育階段是學生人格成長的關鍵階段。在市場經濟等復雜外部因素的影響下,高校學生的思想成長面臨著諸多干擾。傳統高校教育模式強調單向教學,互動不足,很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實際教學中不夠充分,很難與目前高速發展的社會形態相適應。因此,思政要素融入混合教學模式適應時展要求,為培養高素質人才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二)提升參與程度,通過互動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
傳統教學多采用單向灌輸的方式,由于缺乏新媒體等載體形式,非常不易復述。這種“一旦錯過就不再”的問題,導致學生在課上因為“全心全意”抄筆記而無法理解知識點的情況常常發生。學生只是聽完了課,對課程究竟在知識體系中處于什么位置、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結構關系、課程知識點的背景內涵和應用價值等一概不知。在融入思政要素的混合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主進行網絡課程學習,進行翻轉課堂、案例講解,通過將思想政治教育精準有效地融入西方經濟學專業知識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通過高頻度的課堂互動及對知識點的復述增加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學生真正掌握這些知識后,會獲得滿足感,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使思想政治教育潤物細無聲地融入課程教學體系,不但讓學生學到了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優秀的人格。
(三)增加實際案例,讓學生不只“動心”,還會“動手”
在課堂中運用實際案例可以進一步促進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混合教學模式。傳統過程中知識的傳遞過程相對抽象,缺乏足夠的實際情況進行對照。而“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通過設置互動環節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入一些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幫助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變成具象的認識。
四、創新特色
整個教學過程貫徹了“立德樹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突出了以下幾個特色與亮點:第一,積極推動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要將課程思政育人工作落實到課程教學之中,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各環節,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拓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方法和途徑。第二,教學模式凸顯五位一體協同發展。線下課堂利用線上上傳的學習任務單進行問題反饋,同時,將課前預學、課中導學、課后拓學有機融合,形成了“線上線下兩平臺、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五位一體協同發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落實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要求。第三,教學設計遵循以產出為導向。所有教學環節的設計和實施均以達到教學目標為根本宗旨,遵循識概念、知規律、懂應用、練思維、評效果、能創新的微觀經濟學專業知識的構建過程。第四,教學方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學生根據線上任務單自主學習,進行線下問題探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上所述,將思政元素融入西方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有助于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開展并實施“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發揮多媒體技術在情感傳遞、價值引導、道德示范等方面的優勢作用,在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曾祥蘋.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專業課融入思政教育路徑探析———以“PLC”課程為例[J].南方農機,2021(5):146-147.
[2]劉迪,王宇,齊昆.立德樹人理念下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以“集裝箱運輸與多式聯運”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21(4):167-170.
[3]彭穎.基于BOPPPS結構的“金課”教學設計初探———以《財務管理學》為例[J].高教學刊,2021(4):105-108.
[4]遲靜,吳杰.基于微課的“雨課堂”+“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研究[J].大學教育,2021(4):62-64.
作者:陳文靜 單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