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探思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在堅持黨的領導、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強經濟監督工作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制定的《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確定的審計對象包括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國有企業領導人。文章分析了經濟責任審計和一般財務審計的區別,就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實施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審計對象;勝任能力;改進方向
經濟責任審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監督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制定的《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確定了對國有企業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實施程序、審計評價和審計結果運用。具體到不同的國有企業,審計實施主體應根據《規定》,在調查了解的基礎上,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確定審計關注的重點領域,明確相應的審計程序。
一、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與一般財務審計的區別
(一)突出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
《規定》強調,經濟責任審計是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下,由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審計機關具體實施。因此在整個經濟責任審計的計劃、實施、結果運用、督促整改等方面均應增強黨性意識,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領導。而一般的財務審計有的是根據有關法律法規進行,有的是為促進內部管理水平提高而自行實施,雖然也在黨的領導下進行,但經濟責任審計則更加突出黨的領導。
(二)審計內容更加廣泛
財務審計主要是通過審查被審計單位相關會計資料,對其財務收支及經營情況進行認定和分析,評價被審計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重點偏重于經濟指標的評價和運用,關注的領域限于經濟運行及財務指標。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在于“責任”。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除了關注國有企業主要領導干部履職期間財務收支及經營情況外,更需關注企業所開展的各項經濟活動是否能夠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經濟方針政策、決策部署,是否有明確的戰略規劃目標,是否能夠推動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經營過程中的重大決策是否符合“三重一大”決策程序,是否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以及領導干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具體情況[1]。
(三)審計方法更加靈活
一般財務審計的主要方法是對企業會計資料及與之相關的有關材料,采用檢查、觀察、詢問、函證、計算、分析等方法,以風險控制為導向,在調查了解企業內部控制基礎上,判斷審計風險,運用抽樣方式進行審計,以確認企業會計核算的合規性、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的真實性,并發表相應的審計意見。經濟責任審計內容包含的領域更多,在審計方法的選擇上也就需要更加靈活,以便獲取所需信息。實際審計實踐中除了采用一般的審計技術外,還可以結合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采用詳查的方法進行審計,尤其審計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國有資產維護、執行財經紀律等方面,不能簡單地以抽樣方式進行檢查,如果在審計過程中發現一些線索,也可以在審計過程中采用訪談、問卷調查、外部調查、設置反饋信箱等方式,以便于審計工作更好進行,更全面真實地了解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的履職盡責情況。
(四)審計實施程序有所區別
不論是財務審計還是經濟責任審計,審計實施程序均包括審計資料收集階段、審計執行階段、審計報告階段。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一般財務審計重點關注內控制度的制定和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強弱影響審計實施程序的繁簡。經濟責任審計有特定的目的和內容,其實施程序與一般財務審計不同,主要體現在:1.審計資料收集階段的內容更多。經濟責任審計不僅關注企業內控制度,還要深入了解企業業務運行之外的其他情況,如機構編制、決議決定、請示批示、預算管理、績效考核、戰略目標等。因此,經濟責任審計收集資料的范圍覆蓋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整個任期內企業經營方面所有的經濟資料,被審計領導干部和所在單位需要及時完整地提供履行經濟責任的資料,對于一些重要事項和重大問題還可追溯到以前年度和有關單位,在此基礎上制訂實施方案,以實現對領導干部的工作進行全面客觀評價。2.審計執行階段取證側重點不同。經濟責任審計在具體執行階段,需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做明確的調查和取證。具體實施上,主要采取就地審計的方式,具體了解被審計單位及負責人情況。結合公司章程、會議紀要、績效考核、戰略目標完成情況等方面對公司法人治理、資本運作、戰略決策等方面進行檢查;對內部控制系統調查評估,識別內部控制的關鍵控制點和風險點,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的水平;對審計單位有關人員征求意見、訪談,聽取被審計領導干部所在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的意見,了解被審計人具體情況。必要時可以借助紀檢監察力量,審計取證比較審慎。3.審計報告形成的過程不同。財務審計中,完成現場審計工作后審計組和被審計單位進行溝通,然后形成審計報告初稿,再報送部門和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復核,形成最終審計報告。經濟責任審計組在完成現場審計工作后,形成審計報告初稿。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審計機關應當書面征求被審計領導干部及其所在單位對審計組起草的審計報告初稿的意見,根據被審計單位和被審計領導提出的意見進行必要的修改完善,之后報送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審計機關。需由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審計機關按照規定程序對審計組起草的審計報告初稿進行審定,最后才能出具經濟責任審計報告。
二、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關注不同審計對象審計的側重點
按照《規定》,國有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均要接受經濟責任審計。但由于董事長和總經理在企業中履行的職責不同,具體實施經濟責任審計時,側重點應有所不同。根據《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確定的董事長和總經理職權,簡單來說,董事長主要負責企業發展的宏觀方面,總經理主要負責組織執行方面。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對董事長和總經理履職盡責責任審計的區別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1.企業戰略發展方面。公司的戰略規劃是對企業全局的、長遠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作出的計劃,公司的一切經營發展都是圍繞戰略目標展開的,企業戰略規劃的科學與合理直接影響企業的未來發展[2]。董事長應具有戰略眼光,認清宏觀形勢、行業格局,明確企業的戰略發展規劃。因此對董事長進行經濟責任審計重點關注企業戰略規劃制訂是否合理,決策程序是否符合公司章程的規定,是否建立相應的考核體系,是否符合企業發展實際狀況,同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適當的挑戰性,是否有與戰略規劃相匹配的資源以及部門之間的協同管理;戰略規劃是起點,戰略規劃的實施才是重點。戰略實施中要對總體戰略進行分解,包括每年度的戰略實施情況、分年度的考核等。對總經理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應重點關注總經理落實公司戰略規劃的重要措施及執行效果。2.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方面。公司應有健全且分工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對董事長進行經濟責任審計重點關注法人治理結構是否健全,組織架構是否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規定,是否建立股東會、董事會議事規則,是否建立對經營層的考核制度等。對總經理進行經濟責任審計重點關注股東會、董事會決議的執行情況,組織制定公司內部管理制度的情況,執行投資計劃、經營計劃的情況等以及是否有超越職權行使董事長職權的情況。3.企業經營管理方面。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應充分利用資源實現預期經營目標,保證財務質量。對董事長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應重點關注公司經營計劃的制訂、預算管理體系、投資方向和投資計劃的確定??偨浝碇鞒止镜木唧w經營管理工作。對總經理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就要關注日常經營目標的實現,包括經營計劃的分解、預算的實施和分析、投資計劃的落實和完成情況、內部績效考核等。對照行業平均水平,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判。4.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經濟責任審計是黨和國家為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管理和監督,防止和治理貪污腐敗,促進廉政建設而采取的重要措施,黨風廉政建設是經濟責任審計的必備內容。對董事長進行經濟責任審計不僅要關注董事長個人廉潔自律情況,還需關注黨風廉政機制建設情況。是否健全完善相關的監督機制、教育機制、隊伍建設機制,是否充分貫徹黨委會決議等。評價董事長在組織學習、完善制度、加強作風建設方面起到的作用。對總經理進行經濟責任審計重點關注的是落實,總經理能否以身作則、廉潔自律,落實好各項廉政建設規章制度,在企業中營造廉潔自律的氛圍,發揮廉政文化的導向作用,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促進企業又快又好的發展。
(二)提高審計人員的能力
經濟責任審計內容廣泛、方法多樣,審計過程往往面臨很多技術性、專業性和政策性都較強的審計事項,這就決定了審計人員不僅要具備審計、財務專業技能,還要具備其他方面的知識、技能。1.充足的專業技能準備。(1)熟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財稅法規以及與被審計單位相關的行業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以及行業管理規定等,以保證審計過程中能敏銳發現被審計對象的相關經濟行為是否在法律法規及黨內法規允許的范圍內。(2)能夠從宏觀方面對經濟政策有深度認識。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對企業有著巨大的影響,審計人員只有了解經濟政策的內容和變化,才能對被審計的經濟責任主體戰略規劃的重要措施及執行效果作出準確的職業判斷。(3)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審計人員不能止步于傳統的審計流程,還要積極創新工作方法,充分利用大數據工具采集、分析、呈現審計數據,提升審計內容的覆蓋面和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3]。(4)經濟責任審計過程的專業性要求審計人員還應涉獵人力資源、工程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專業技能。2.充足的職業技能準備。(1)利用專家工作在實際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應懂得如何合理利用專家工作。如:工程造價咨詢、法律事項咨詢、證券業務咨詢等。審計人員要具備職業判斷能力,確定是否利用專家工作,考慮利用專家工作時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如何使用專家的工作結果。(2)溝通協調能力經濟責任審計需要獲取充足的審計資料,獲得被審計單位和有關人員的配合。審計資料除由被審計單位提供外,還要運用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獲取。審計線索的發現、審計內容的完善、審計過程中困難的解決等也需要審計人員與相關部門、單位進行溝通協調,這就要求審計人員要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3)創新能力和學習意識審計人員不能僅滿足于已有的知識體系和單純的經驗積累,還需要主動學習、更新知識,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業勝任能力。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應因事制宜,尤其對遇到的特殊問題要深入思考,根據被審計單位實際情況設計審計流程,創新評價指標,更準確反映真實情況,實現審計目標。
(三)經濟責任審計的改進方向
1.關注經濟責任審計的時效性。經濟責任審計可以是企業領導干部任職期間的審計,也可以是事后審計。提高審計時效性,能夠更及時全面地評價領導干部的履職盡責情況[4]。領導干部任期時長往往跨多個年度,經濟責任審計內容需涵蓋其任期內經營方面所有的經濟資料,一些必要的重要事項和重大問題還需追溯到以前年度,這樣會造成審計時效性嚴重滯后,問題發生至發現時往往跨越多個經濟年度。經濟責任審計應遵循“以任職期間審計為主”,考慮監督關口的前移,定期制訂經濟責任審計計劃,審查領導干部在職時的經濟責任,及時發現問題、作出評價,提出解決方案。2.重視審計結果的運用。經濟責任審計的結果最終是以審計報告的形式來表達,并歸入到干部檔案,審計結果對審計對象在履職期間的經濟責任給出了客觀、公正的評價,因此要重視審計結果運用。被審計的領導干部所在單位應按照規定對審計結果進行研究,明確審計結果運用的方式,建立完善規章制度,保證審計結果能夠有效運用;要重視審計結果利用率的提升,建立信息互通平臺,對審計結果進行整合,便于當期整改利用,也便于后期審計對以前審計結果的使用;要提高內部審計機構的地位,實現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的的常態化;要創新審計結果運用的形式,建立合理的經濟責任審計結果評價體系,設置相關績效指標,建立整改機制,分解整改任務,落實任務至部門,追究責任到個人,強化追蹤整改,逐項考核。
參考文獻:
[1]邢曉偉.淺析財務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之間的關聯[J].財經界,2015(14):327-327.
[2]徐海波.新時代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發展戰略探索[J].商訊,2021(07):130-131.
[3]李瑞.信息化環境下經濟責任審計創新探析[J].財會通訊,2016(31):123-124.
[4]郭佳蘋,郝其友,王偉偉,等.新時代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發展路徑淺探[J].中國內部審計,2021(1):30-35.
作者:郭永妍 單位:安徽工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