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討我國農村財務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為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黨中央、國務院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對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民增收、維護農村穩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東方風來滿眼春,我們在看到農村各項工作可喜變化的同時,也清醒地看到,實行稅費改革特別是減免農業稅后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偏差與漏洞,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章不循,嚴重影響到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農村社會的穩定和黨群、干群之間的關系,分析和探討了當前農村財務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強化農村財務管理的建議。
建設現代化的新農業,發展新農村,農村財務管理工作起著重要的杠桿作用。本文結合實踐工作,對農村財務管理的現狀和成因進行了淺顯的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與大家共同探討。
1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公款消費不正之風嚴重。一些農村干部利用工作職務之便,動用公中資金,借以交際費、接待費之名,吃吃喝喝,分錢分物,不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無視法規法紀。致使非生產性支出成為村級財務一大漏洞。
(2)賬目管理雜亂無章。有的村會計在進行賬目賬簿記錄和統計過程中,未按有關制度要求處理,明細賬目設置不全,與總賬差異大,現金賬、存款賬混記。會計出納配合不力,責任意識淡薄,賬目中少記、多記、漏記及隨意調賬等現象時有發生。會計檔案、財務資料的管理和保存負責不到位,賬目的核算、查證無保障,使集體利益很大程度上蒙受損失。
(3)集體資金使用不合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資金的管理亦如此。隨著農村經濟多樣化發展,集體經濟也呈現出好的勢頭,多種賬目的出現對財務管理的全面性、合理性、規范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4)財務管理不規范。由于財務制度在一些地方執行不嚴,有的農村干部無原則,無紀律,在開支上先斬后奏,擅自挪用上級下撥的專項資金;由于缺乏民主監督,有的大搞“一言堂”,財務人員唯令是從,不敢大膽直言。財務報銷憑證采用自制單據、白條入賬的情況令人堪憂。
2農村財務管理中形成漏洞的原因分析
一是財務管理意識淡薄。財務管理混亂形成“痼疾”,滋生了一些不法行為,由于法律法規存在缺陷及查處機關在管轄權上認識不一、罪與非罪界定難等因素,司法、紀檢查處部門在某種程度上難以施展“法繩”。
二是財務管理人員素質不高。財務管理要求工作人員熟悉業務,有一定的任職資格,從事財務管理時間相對持久,但事實上有的農村會計沒有經過專業知識培訓,對賬目管理認識不夠,理論知識缺乏,業務生疏,無專業技能,在實際操作中常出現憑證不查實、審批不嚴格、記帳方法簡單、結帳不及時等賬務處理隨意的現象,難以達到會計基礎規范要求。以此給偽造、變造憑證,甚至篡改帳目,貪污挪用的不正之風提供了可乘之機。
三是財務管理手段落后。傳統的手工記賬、算盤核算仍在農村財務管理中采用,會計電算化管理還未普及,使財務公開受到了限制。
3對農村財務管理的建議
(1)深化意識,構建農村財務管理模式。作為農村財務管理的主管部門領導和村干部要深化為民理財意識,加強對農村財務管理方面的法規、規章和政策的學習,增強責任心,要廣開言路,認真聽取群眾對農村財務管理的要求和意見,嚴格執行相關規章制度,規范農村財務的管理。結合實情,積極推行村級財務“雙代管”工作,即村帳所管,建立完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使農村財務管理有章可循,做到領導到位,認識到位,措施到位,人員到位,保證各項開支的合理合規,
(2)拓寬渠道,推行農村財務管理電算化。實行電算化管理是提高農村財務管理的手段的發展方向,資源共享,動態監管,將為農村財務管理步入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助推。實行會計電算化,傳統的手工記賬、核算、填寫申請報告、提交相關資料、開展自評等財務操作程序將從根本上得到提升。
(3)民主理財,加大農村財務公開力度。財務公開是民主理財的重要手段,是新形勢下加強農村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保證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推進村民自治的一項具體措施。其實質是讓群眾參與財務管理,強化村集體經濟組織自身管理能力。首先,要建立民主管理機制,做到有章可循。如建立健全村級年度財務預決算制度、村級會計制度、村干部工資報酬管理制度、村級非生產性開支管理制度、村級建設項目招投標制度、現金管理制度等,使財務人員遵章而行。
(4)嚴肅紀律,加強農村財務審計監管。審計是農村財務管理中的一道“緊箍咒”,推行農村財務審計制度,能及時發現并糾正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正確、全面地落實農村政策,促進農村干部依法、依規地執行政策和管理財務。
綜上所述,農村財務管理所起到的杠桿作用,既提高了農村財務基礎整體水平,又減少了農村經濟犯罪,促進了農村集體經濟秩序的穩定。我們相信,隨著農村經濟各項改革的不斷推進,只要抓住機遇,敢于探索,農村財務管理的路子將會越走越實,越來越寬,為進軍農業和農村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