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服務問題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農村土地流轉規模的不斷增大,土地經營者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通過對河北定州市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服務進行實地調研,歸納總結出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服務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并提出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土地確權;土地流轉;金融支農
土地流轉即為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指擁有土地經營承包權的農戶將其所擁有的土地使用權轉讓給其他經濟組織或農戶,保留其承包權。2014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了《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要求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前提下,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規范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承包農戶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及入股等方式流轉承包地。
1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服務的必要性
農村土地流轉后,對于土地經營權的受讓方而言,由于耕種土地的數量增多,所需的生產投入也相應增大,難以完全依靠自有資金完成投資,亟需外部資金支持。而傳統的民間借貸,具有規模小、利率高和不穩定等特點,因此對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服務的需求應運而生。對農村土地流轉予以金融支持能夠幫助土地經營者實現規模經濟,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增強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實現農民增收和促進社會和諧。
2農村土地流轉的現狀
筆者對河北定州市農村土地流轉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主要涉及土地確權工作和土地流轉現狀。
2.1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
確權工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事關農村長遠發展和農民切身利益。定州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下發了《關于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的通知》,并成立了20個督導服務小組,分別由農業部門6名主管副職帶隊,深入到各鄉鎮宣講確權相關政策。目前全縣486個村已有259個村完成或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確權頒證既增強了農民對政府的信心,也減少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糾紛。同時,確權后的土地作為有效的抵押資產,可以有效盤活土地資產,緩解農業生產資金困難,大大提高資產利用效率。目前,定州市重點落實抵押擔保權能,在開元鎮率先開展土地經營權抵押和擔保試點,探索建立抵押資產處置機制。
2.2農村土地流轉現狀
2.2.1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分析
農戶是土地流轉的主體,農戶意愿直接影響土地流轉成效。在定州土地流轉中,轉出方農戶的意愿分為三種:一是沒有流轉意愿。這部分農戶小農意識嚴重,不愿意打工和創業,滿足于耕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二是有流轉意愿,但是未流轉。這部分農戶處于徘徊期,隨著國家惠農利民的政策越來越多,農民對土地有了更多的期待,更重要的是擔心流轉出土地后生活失去保障。三是流轉意愿強烈,這部分農戶常年外出打工或已經在城里定居,已經不再親自耕種承包土地了。將土地流轉出去不僅獲得一份收入還省去了不少心,因此愿意流轉土地。
2.2.2流轉的形式多樣
定州開元鎮的農村土地流轉有互換、轉包、出租等多種形式,都是在尊重當地農業發展實際的基礎上,轉出方和轉入方互相協商的結果。開元鎮流轉形式主要以出租為主,在市場利益的推動和政府引導下,農戶將其土地的使用權出租給種植大戶或企業等,雙方協商出租期限和支付方式,承包方獲得一定期限的土地經營權,出租方按年獲得土地經營權租金。互換土地,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戶為了自身的利益和方便,將彼此的土地經營權進行交換,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經營。
2.2.3農戶以自發流轉
為主開元鎮土地轉出方多是自己主動聯系轉入方,主要是在村里的親朋好友之間的自發流轉。其流轉的合同以私下口頭協議為主,自擬合同,比較靈活。還有大多數是家里勞動力外出打工,沒有多余的精力,所以自發無償地流轉給親戚。其流轉的程序比較簡單,沒有完整的規范流程。
2.2.4流轉后的土地用途
在定州,流轉后的農村土地主要用于種植,品種以小麥和玉米為主,還有部分種植大棚瓜果蔬菜等。家庭農場、家禽牲畜養殖所占比重較少。但也有小部分耕地被私下流轉為企業用地,違反了國家土地流轉的基本原則。
3農村土地流轉受讓方的資金需求
筆者以定州孔莊子村的小劉家為調研對象,了解該家庭的基本信息、土地流轉情況、流轉后的資金需求、當地的金融供給等情況。
3.1農戶基本信息
定州孔莊子村的小劉,家庭總人口7人,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小劉父親的務農收入,家庭年收入僅2.5萬,不足以維持基本的生活支出。
3.2農戶受讓土地情況
小劉家里由于人口較多,獲得了6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村里土地可以流轉后,小劉的父親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受讓了10畝地,承包的土地和流轉的土地共計16畝。土地流轉都是農民之間的自發流轉,所以簽訂的土地流轉合同都是流轉雙方自擬,采用的格式文本不統一,合同條款不完善,合同內容不規范。雙方簽訂的合同也未向土地流轉部門進行登記,因此該土地流轉合同可能存在一系列隱患,例如土地是否已經確權,是否符合流轉的規定等等。
3.3農戶的資金需求
小劉父親將流轉后的土地大部分用來種植季節性農作物、小麥和玉米。還有部分種植蔬菜大棚。共有三個種植大棚,其中2個暖棚,1個冷棚。暖棚是長50m寬15m的,冷棚長25m寬11m,主要種植北方冬天不常見的蔬菜,還有蔬菜苗。大棚的經營需要苗籽、塑料布、竹竿、洋灰和沙土等。苗籽30元一袋,買120袋;塑料布1500元;竹竿5元一根,買200根;洋灰沙土1500元,合計建造成本約8000元。所需要的化肥和農藥合計約7000元。土地流轉費用加上流轉后的土地生產成本共計為2.5萬元。對于經濟條件并不富裕的小劉家,籌集資金有一定的困難。
3.4當地農村金融服務情況
定州農村的金融機構包括中國農業銀行、郵政儲蓄和農信社等,但是目前村里只有農信社一家金融機構,且農業貸款審批手續繁雜、貸款額度小、期限短。小劉家所在的孔莊子村有一些私人的涉農信貸業務,但是利息很高。因正規金融機構貸款無門和私人貸款利率過高,小劉家只能借助于親朋好友籌措資金。由于資金不能及時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劉家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開發,并導致農業收入達不到預期水平。
4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自2013年5月起定州就已被確定為河北省首批直管縣(市)試點地區,自此定州經濟發展迅速,各項指標大幅上漲,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并獲批第六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還入選全國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試點和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但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定州在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服務方面,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4.1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不規范
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大部分是把承包地口頭轉給親戚鄰居或種糧大戶耕種。由于沒有簽訂任何正式的流轉合同,缺乏評判抵押物的法律依據,導致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困難。農戶私下進行流轉,土地供求信息受阻,個別人沒有依據地蓄意抬價,導致土地流轉費用高達每畝每年上千元,種糧大戶圈地倒賣等問題常常發生。上述行為干擾了土地價值的合理評估,阻礙了銀行信貸資金對農業生產者的直接支持,增加了信貸資金的風險。
4.2銀行對農業貸款普遍持謹慎態度
在農業經營過程中,往往是資源、市場、自然條件等因素制約著的農產品的收成,而這些因素多是不可控因素,因此農業貸款風險較高。由于現階段,我國缺少農業風險補償、貸款貼息等政策保護,若風險因素疊加導致農產品價格和產量下跌,借款人農業經營收入大幅下降,將會給金融機構帶來極大的不良影響,因此定州很多金融機構對農業貸款普遍持謹慎態度。除了農業的天然經營風險外,借款人違約后銀行難以處置土地等資產,也是銀行不愿意大量發放農業貸款的重要原因。農地金融是以農戶的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作為抵押,使農戶以較低成本獲得中長期貸款,為進一步發展農村金融奠定良好的基礎。但現今我國尚未形成完整統一的土地流轉市場,一旦借款人不能如期還款,金融機構難以將作為抵押物的土地經營權以合理價格進行拍賣,這進一步加劇了金融機構對農業貸款的謹慎態度。
4.3政府的優惠政策沒有真正落實到種植大戶
農村土地流轉工作一步步推進,大量土地向種植大戶集中流轉,種植大戶成為了重要的種糧者,國家政策規定“誰種糧誰得補貼”原則,種植大戶應該得到補貼。但是實際上土地轉入方并沒有得到糧食補貼,把土地流轉出去的農戶沒有種植糧食卻仍然領取補貼。在貼息貸款上也存在類似問題,政府的貼息直接給了企業,對農業的支持力度不夠,無法提高農業貸款的積極性。
5完善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服務的建議
5.1完善農村土地登記制度
明確土地登記管理部門的職責,準確登記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由土地管理部門統一核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對于土地的流轉(包括通過私下交易完成的流轉)要進行逐筆如實登記,對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也要進行登記管理,同時,在抵押貸款不能如期償還時土地管理部門應制定相應的處置制度,處置抵押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5.2簡化貸款程序和降低貸款成本
簡化貸款程序,金融機構要逐步擴大基層信貸審批權限,根據抵押價值,合理設置授信額度和期限。降低貸款成本,比如在土地流轉、評估、抵押登記時可由土地管理部門統一完成,這些貸前調查費用由政府或土地管理部門來自行承擔。再如金融機構可自行投保違約保證保險和土地貶值風險,從而降低農戶申請貸款成本。
5.4政府要加大對農地金融的支持力度
2015年3月18日,定州市財政局與市農業局,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定州市支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定州市支行等簽訂了《定州市“政銀保”合作農業貸款協議》,標志著定州創新的政府與金融機構合作服務“三農”發展新模式———“政銀保”農業貸款體系正式成立。政銀保是指在由財政資金支持,以保證保險為保障和銀行貸款為基礎上,相互協調配合,降低申請涉農貸款的難度。在政銀保中,農地金融的風險被政府、銀行、保險公司和農戶等多家主體共同分擔,如果能對風險進行及時預警,劃分風險類型,分析風險成因,明確風險責任,合理分配風險分擔比例,將能在公益性和盈利性之間得到平衡,將有力地促進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服務的發展。
5.5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農民就業保障體系
從長遠來看,要讓農民將土地流轉出去后沒有后顧之憂,就必須建立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目前,定州政府正在全面推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定州市人民醫院、省醫院給病人患者家庭實行大病保險方案,推行即時結算試點,確保在全市醫保定點醫院實現即時結算。同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合并工作也在有序展開。但整體來看,轉出土地的農民的社會保障水平偏低。未來,定州市要加大社會保障政策的宣傳力度,擴大參保范圍,強化基金征繳,逐漸增加參保人的受益水平,解除轉出土地農戶的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曾真.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J]土地資源.2014(4):28.
[2]定州政府網.
[3]鐘曉蘭.農戶認知視角下廣東省農村土地流轉意愿與流轉行為研究[J].資源科學,2013(10):33.
[4]劉紅耀.河北省農村土地流轉調查研究.[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16(2):484.
[5]農村土地網.中國產經新聞報,2016.3.25.
[6]康永亮.我國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支持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21-23.
[7]張海林.關于村鎮銀行發展的若干思考[J].浙江金融,2010(4):67
作者:王子柱1王昌昊2 單位:1.河北大學圖書館;2.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